德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4-02-08 08:10: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德育的重要性(合集8篇)由网友“homek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德育的重要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育的重要性

篇1: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论文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 小学生 教育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性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篇2: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班主任工作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与学生、家长联系最为密切,班主任负责着学校的大部分德育工作。如鲁洁所说,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做成一个‘人’”。由此,学生能否做成一个“人”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联在一起。在现代教育观念日益深入身心而班主任工作仍需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对德育在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德育的主要功能

1.科学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促进校园和谐

道德教育在师生的教育互动中,对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使学生科学认识自身、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等关系,进而主动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校园的和谐。在学校范围内,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思想道德模范,以供学生效法与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思想道德规范,以让学生自我约束和约束他人。在获得道德认知和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逐渐实现着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科学协调。在学校范围之外,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影响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以道德认知和道德约束为行为指导,进一步形成思想道德意识,增加道德体验,并以此来深化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在学生的道德水准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中,和谐校园也就逐步得以形成。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德育并不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单纯的道德认知,它还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持久的思想意识与精神动力,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赋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释放,进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掌握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各项技能水平,实现智育的发展。当然,学生智育的发展总是难免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人在客观条件面前并非无能为力。这就更加要求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促使学生不断实现健康全面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使得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意识,增加道德体验,不断实现道德超越。同时,它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学生德育工作还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都将促进学生不断实现健康全面成长,不断实现自我。

二、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学校的工作要求,也是家长和社会对班主任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得到健康成长?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在思考的问题。既是如此,那么,有没有一项工作能把复杂琐碎的班主任工作统领起来?很显然,这一项工作就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从人的主观方面入手,深入学生的主观世界,发掘学生的主观能量,全面鼓励学生、发展学生、关爱学生和提升学生。失去了德育工作,失去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世界、情感世界和价值观世界的影响,班主任工作就便成了一些琐事的简单重复,就失去了它的管理功能、育人功能,当然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德育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

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一样,都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效呢?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班主任工作是怎样的复杂,它归根到底都是面对人、影响人、塑造人和开发人的潜能的工作。它始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离不开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接受与认可,始终离不开学生的主观因素。只有在学生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得到健康成长的情况下,班主任工作才可以说是取得了成效。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以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和体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提高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乃至参与到班主任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3.德育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发展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工作应该实现科学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贯穿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教师自身。德育工作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发展。一方面,德育的工作对象与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致的,这有利于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把班主任工作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时,自觉主动地做好自我管理和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去,促进班主任工作有步骤有条理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11)11-15.

[2]高进,江传月.论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18)24-26.

篇3:谈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

谈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在当今社会,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及人格的塑造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中国传统文化;现实途径

目前,人们总是感觉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上一些人的人文精神、文化品格的衰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轻视文化、贬低文化、甚至反文化的现象以及缺乏人文教育有关。尤其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由于市场经济和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一些有悖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日益成为校园内常见的现象。

一、当前大学生的不良道德现象及成因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少数的不和谐的音符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们注意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

缺乏诚信。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一些学生认为在不重要的考试中作弊是可以原谅的,复习了但还是担心考不及格而作弊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之并不把考试作弊与道德及个人信用联系在一起。此外,毕业求职简历夸大造假、拖欠助学贷款以及在求职过程中的随意毁约现象等也是大学生缺乏诚信的种种表现。

颓废、空虚,看重眼前功利。高中三年,紧张和劳累,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业余生活,等到高考结束,便是完全的放松和自由,同时又不知如何是好。有些人甚至把逃课、作弊、谈恋爱视为大学真正的必修课,时光是在消磨而不是利用。这样的人多了,时间久了,就成了一种空虚颓废的“环境”。

此外,在竞选学生干部和入党等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功利性倾向,根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有39%的学生党员承认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为了个人就业的需要”。

学生之所以有这些道德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利,而作为高校育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似乎面临一种无力和尴尬的困境。究其原因,根本问题出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历史惯性及教育理念的某种滞后性与时代道德教育精神的脱节,以及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脱节。很多学校的德育课内容比较枯燥,授课方式单一。教师在上面念教材,学生或者逃课。或者在下面听歌、发短信、看小说等等。

二、大学生德育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的营养

党的17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有必要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德。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德行的人。”可以说,个人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自律,必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这与大学生德育的目的是相契合的,具体地说:第一,浓厚的道德色彩。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道德色彩,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将来按照道德原则为人处世。第二,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这种以对国家民族的关注、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谛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增强着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第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对世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民族,这种责任感与进取精神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国家强盛时期,还是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都曾激发民族斗志,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这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尤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理解总是从这种关系中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以个人主义为动力,而注重群体和谐,勤奋合作,提倡齐心协力等等。这些对于重建校园公正、扶植校园正气,调节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三、吸收传统文化的现实途径

调整课程设置,以中国传统文化丰富高校德育内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在教育,而当下高校思德教育内容设置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高校德育建设没有力度,缺乏说服力。建议在高校普遍开设传统文化课,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中国书法、中国棋艺、古典戏曲、古典音乐、古典建筑、篆刻等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教育内容,丰富学生思想,陶冶情操。以课程为载体,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学习生活所应具有的道德规范、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教育。

改变传统灌输训诫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以人为本”的和风细雨和身体力行。对于传统文化经典不能板着面孔,以古释古,要以现代的眼光,更加贴近生活,深入浅出,使之通俗易懂,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和《易中天品三国》等都可以借鉴。此外,教师自身言行一致,真正实践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就是最有效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型辅导员队伍,改变传统辅导员队伍以思想政治专业为主的格局,提倡辅导员专业的多样化,除考查其政治思想外,更要注重其国学修养。甚至可以尝试由辅导员直接兼任德育课程的教师。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代表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同步传输图、字、声、像等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德育内容所表述的真实世界,可以在课堂播放一些传统文化的视频短片或多媒体课件,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效果。

篇4:浅析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李禄位

摘 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因此,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将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

篇5:浅析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中学德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着社会,严重影响着年轻人思想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极其波动的时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旦在思想认识上形成错误的意识形态,就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一生,因此,要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强调中学时期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人格,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些中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没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对于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加强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人生道路、一生的追求以及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等,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毫无意义,如同行尸走肉,正如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诗《有的人》中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诗句,这正是对人的一生的正确评价,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德育融于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等科目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

2.是增强中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需要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试想一个不爱国的人、一个没有集体主义观念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进步的,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把为祖国繁荣富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为每一个中学生的最高理想和义不容辞的使命。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结合各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时刻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在中学教育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

篇6:美育与德育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论文

美育与德育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论文

摘 要:提高美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美导善,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力潜能;以美怡情,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活品味,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美育 德育 思想品德 智力潜能 生活品味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学校美育与德育教学,这是时代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两门不同类型的学科,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态,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由于二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交融性,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在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一个教育过程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方面,美育和德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创造美的事物、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美育和德育也是相通的,所以,美育和德育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就各自的任务和作用来看,美育不仅在塑造人的形象,净化人的心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寻找、追求和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范畴的任务。而德育的任务和作用则仅被限制在伦理、道德和社会心理的范围之内,所以,美育和德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目前,仍有不少学校把美育划入德育范围,或是将美育与艺术教育简单划等号,这些观点都有失于狭隘、偏颇。将美育从属于德育,忽视了美育在塑造人的方面的独特功能。德育是单向灌输教育,美育是双向互动教育。因此,美育的功能具有为德育所不可代替、无法涵盖的方面。与此同时,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则是将美育的地位降低了。因为美育不仅仅是培养艺术技巧,而且还有更深的内涵,它具有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心理活力并促使人格完善的特殊功能。所以,美育的目标不仅在培养艺术才能,还在于培养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格调,因此,美育不仅包括艺术教育,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教育。综上所述,美育和德育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有个性,在学校教育中两者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一)美育是德育的诱因。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的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美,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美的驱动下进行的。诸如人穿衣,戴帽除了出于最原始的保暖等功利性目的以外,最主要就是出于对美的追求。一般说来,人做一件事,就是因为自己觉得如此才为之美而去做的,是以美为驱动力,自由意志的体现是为了别人对自身行为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才去做的,也是以美为驱动力的。从广义上说,青年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是在对美的追求、创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社会的了解,对自身和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对美的把握,也是以美的追求为动力的。并且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了自我,了解了社会,把握了自然,才能从中产生一种功利性(善)的快感,然后依靠自己的理性思维把这种快感上升为美感,从而形成一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人的本质特征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所以,美育是德育的前提和诱因,要搞好德育必须先抓好美育。让学生在审美、立美教育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美育是德育的保证。

美育过程是一种审美和立美的教育过程。从德育的角度来说,“立美”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塑造过程和学生自身完善过程的统一,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具有了比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把握住了审美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具体说来,美育对德育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美能导善,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

美和善是相通的,善是美的灵魂,美是善的光华。卢梭在《爱弥尔》中说:“只要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一切道德规范和道德条文只有当它成为人的心灵的信仰和需要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道德教育诉诸人们以理性,使人们认识到应该这样去做,而美育的作用在于,使人们从内心情感上心甘情愿地乐意这么去做。席勒指出:“美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席勒正是把美育作为培养道德的一种手段,认为美育能够使感性和精神力量尽可能地和谐,使人的精神获得彻底的解放。

在现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尊自信意识、自主自律意识、勤奋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普遍增强。这是我国精神生活的主流,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是非不清、善恶不辨、美丑颠倒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一些人心目中,国家的尊严淡化了,做人的尊严丢掉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原则不要了,投机钻营、弄虚作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却被尊奉为个人的处世之道。这种种现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年学生,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为金钱所驱动,甚至不顾廉耻。

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克服过度物欲化社会中价值观的偏离。因为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是以感性的心理活动为基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人完全处于自觉的状态,既不受外部的客体世界的影响,也不受内部的主体世界的束缚,而是在认同美的形象的同时,自觉自愿地、主动地接受美的内涵,并内化为理性的认识。因而有益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与此同时,美育对促使青年学生追求高尚人格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融美于心灵”,在感化、启发和诱导下,通过对美的欣赏,引发联想,与审美对象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从而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理智上的启迪,进而荡涤灵魂,追求美好,摒弃卑微与自私,自觉扬起追求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的风帆。因此,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思想境界,铸造完美人格的作用,能激发青年学生向往善人善事,唤醒青年学生对人类崇高行为竟相仿效的愿望。同时,美育能通过审美欣赏和审美评价,颂善贬恶和扬美抑丑促进和引导青年学生坚贞节操,端正品行,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提升美好的人生境界。

2、美能启真,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美是以真为基础的,因此对美的追求可以赢得对真的把握。美育能激发青年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扩展青年学生的知识宽度,调节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增进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使青年学生对社会、人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更成熟的评价。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深有体会地说:“艺术里包含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据对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招收的理科超常少年的调查,“他们自小在家庭与学校中受到了良好的审美教育,思想感情比较丰富,思维方式比较灵活,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接受与应用能力都比一般学生强。”这些都说明美育能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美育对于培养敏锐的直觉力、活跃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美能怡情,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活品味。

人都有七情六欲,爱美是人的天性,对美的理解、欣赏、创造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令人怡神悦态。所以美育能培养人的积极情感,愉悦人的精神,调节人的心绪,美化人的心灵,保持人的心理平衡,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对青年学生崇高道德风尚的形成起着向导和促进作用,从而提升青年学生的生活品味。

首先,美育有助于青年学生加强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增进身心健康。青年学生思维能力发达,想像力丰富,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自我期望值高,但接触社会实际少,缺乏社会阅历,对复杂社会问题无法认识和处理,因而,青年学生经常产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与冲突,带来心理苦闷与不满,出现精神迷失,造成心理失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某种心理创伤和心理变态。美育是让人们走出道德危机,道德迷失,解决心理失衡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因为当一个人沉浸在美的.欣赏和创造中时,由于注意力的转移,生活节奏的变换,情感的升华,就可以超脱自身的烦恼,使心情开朗,心理稳定,从而促进身心谐调,避免遭挫折时心理失衡而导致精神崩溃。美育总是引导人们超越功利性,潜移默化地给人们提供终极性价值依托,给人们指点生活中美好和光明的一面,从而给人们一种希望、期待、憧憬。因此美育使人的生活和心理空间的弹性加大,使人的意志多了韧性,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增进身心健康。

其次,美育有助于青年学生培养高尚情操,珍惜美好事物,形成良好性格。凡是能体现人类创造力量的事物,能唤起觉醒和斗争的社会形象都是美的。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有积极意义的生活现象,它向人们传达的是积极的生命意义,是人与自然、与社会那种和谐共存的关系。美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愉悦感、倾向感、自由感、和谐感的统一。它使青年学生在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同时,深切体会到美好事物的不可重复性、独特性以及它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心底油然而生一种珍爱之情,就会更加注重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珍惜,自觉地把自己塑造和培养成为文明上进的、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学生。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美,从不同的角度映射着人这个万物之灵的生命底蕴,美育正是通过突出而强烈的美感激情直接冲击和改变着青年学生原有的情感和情感倾向,促进性格的强化和移化,使他们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美感共鸣中陶冶情操,熏陶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另外,美育能寓教于乐,作为德育的一种教育途径和手段比较适合于青年学生的特点,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所以美育在德育教育中起到了独立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美育服务于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唱一首“美”的歌,看一场“美”的电影都能使青年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一次思想教育,并会从中得到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开拓精神。进行美育的途径很广,方法很多,结合德育的特点,这里简述如下几种:

(一)努力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美与真和善是密切联系的。美学意义上的“真”就是客观必然性,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固有的必然联系;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目的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是指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真、善、美”的统一。首先,德育目标定位要符合主客体的实际。现在德育主张“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德育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德育工作才具有基础,才有活力,才能产生实效性,才是“美”的。其次,在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时也必须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博,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才能对症下药,不开“偏方”。再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更要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评价,彻底解决“假大空”问题,做到全面、真实、客观,使学生感到亲切、实在,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易于产生效仿的激情和行动,从而产生“美”的效果,达到美的目的。

(二)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

学校的美育,最终要落实到提高青年学生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上,而表现美、发现美、创造美又必须在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 中得到体现,所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建立首先是美育的成果。反过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一经形成,又将对美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说,建立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学习、生活方式是学校美育的主体手段,也是德育活动的必要途径。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科学、和谐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反映出良好的生活作风,而且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建立和执行一套严密、合理、正确的规章制度,树立一个良好的学风、校风对美育和德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美育和德育活动将对学风、校风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起导向和再生作用,而且,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不仅可以弥补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空虚,避免学生寻求低级下流的刺激,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自尊心、自强心,使学习、生活过得充实而美好。

(三)加强和提高德育工作的艺术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教育,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而且也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所以,美育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具有丰富的指导意义。德育工作是为人安魂的工作,德育工作者必须使德育工作既有说服力又有吸引力,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要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必须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去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去启迪、陶冶学生的情感,铸造美的心灵。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美学、掌握美学,会正确运用美学知识进行美育活动,与此同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还必须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只掌握了美学的技能技巧的德育工作者只能称得上教书匠,只有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心,发挥了创造性才能称得上是美育与德育的专家。

参考文献

<1>欧阳周等.美学新编.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2>邱伟光等.新编大学德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许冬玲.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求索,(1)

<4>郭建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公民健全道德人格.理论导刊,,10

篇7: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身心所处阶段,决定了其还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还不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明辨是非,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是必然性需求。然而,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模式陈旧僵化,缺失情感渗透教育模式使得成效不佳,这使得教师要倾注积极的情感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疑释惑,从而凝聚学生的人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使德育教学活动富有活力。

关键词:教师情感;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施以批评、讽刺打击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沮丧感、自卑和敌意心理乃至一蹶不振;如果教师施以鼓励和激励,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充满信心和斗志,由此可见,教师的情感导向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要发挥积极情感的疏导和引领作用,使小学生在正能量的感召下其充满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品德得以培育,最终不断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

1小学德育本质属性要求发挥教师积极情感的必要性

德育,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培养思想品德使其具有一定道德评价和选择标准的过程,而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教学工作。学校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育德者的引导下,在道德认识、情感和言行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从而对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儿童为主体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并越发引起人们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综合性对当前小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不难看出小学生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德育环境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小学生的身心给予重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例如在城镇,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儿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骄横无理、是非不分等现象日趋严重。而在农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留守家庭的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由于他们长期缺失情感关爱和德育引导,使得他们自卑、敏感、封闭等。这就使得在现代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和社会要重新调整教育方向,狠抓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德育问题,使大量潜在的儿童家庭危机问题得以遏制和解决。因此,这需要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情感引导教育,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形成交互沟通,在道德情感上形成共鸣,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一种关注、认同和尊重,进而也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2剖析教师的积极情感及其对小学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2.1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双重身份,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情感倾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乃至鞭笞和激励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品德还处于萌芽和催生阶段,他们没有一定的品德理念和标准来参考,很容易依着小学生的爱好来做事,不可避免地就会对社会、家庭以及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品德动向,从品德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在判断标准、价值方向和正确观念方面给予阐释和灌输,促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等,最终以良好品德教养不断促使小学生获得学业发展。

2.2对学校德育发展的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德育一般都是通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守则和规范来推动实施的,守则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言行起了一定的约束和纠正作用,但是这种约束和纠正只是浅层性的教育,未能够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缺失之处,并切实自觉自愿地按照正确的标准去完善自我,因此,具有时效性,小学生的德育示范行为还会不时重复发生,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以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在德育教学活动中以正面的情绪、正能量的评价和推心置腹的沟通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引领,最终使小学生的德育教化得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3教师倾注积极情感,用心换心,开启学生德育教化之门

在小学生教育阶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与教师形成每日相伴的亲密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绊着小学生的心灵,无不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修为修行和职业道德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调整主观情绪、严守职业操行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度和情感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地、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现象分析、德育观念灌输和德育言行纠正和鼓励,以便于使小学生感受到关怀、尊重和认可,从而使小学生放下师生隔阂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去向教师沟通,并愿意听从教师意见和建议从各个方面来纠正自己的不良德育言行,以正确的标准和观念去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素养,也就实现了小学德育教化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做一名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德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视频的形式,把社会不利于社会以及他人的不文明社会现象(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吐痰、打闹,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公交车上乱扔垃圾和占位置等)展示出来,以非主观和理性的情绪对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失范之处给予客观分析和评价,并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各个角度回答,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教师与日常小学生德育实例相结合,树立身边德育小模范,对他们的良好德育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德育有失的学生要以朋友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以便于让学生信赖教师从心底接受德育教化。那么,教师积极情感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发挥出来。结语毋庸置疑,积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职业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施教方式和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育成果如何,因此,学校要不断引导和督促教师以积极情感教学模式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成一致共识,从而使小学德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来明.浅谈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42-143.

[2]贾艳杰.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155.

篇8:浅析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浅析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摘 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因此,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将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教育教学;重要性

一、中学德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着社会,严重影响着年轻人思想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极其波动的时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旦在思想认识上形成错误的意识形态,就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一生,因此,要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强调中学时期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人格,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些中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没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对于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加强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德育贯穿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人生道路、一生的追求以及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等,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毫无意义,如同行尸走肉,正如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诗《有的人》中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诗句,这正是对人的一生的正确评价,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德育融于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等科目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

2.是增强中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需要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试想一个不爱国的人、一个没有集体主义观念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进步的,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把为祖国繁荣富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为每一个中学生的最高理想和义不容辞的使命。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结合各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时刻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在中学教育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心得体会反思报告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高校隐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探讨

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思考论文

高中德育工作如何展开的论文

学校德育工作规章制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论文

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德育的重要性(合集8篇)】相关文章:

对德育主客体的再认识2023-09-20

德育工作论文2024-04-11

学校德育工作出路初探论文2023-04-28

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分析论文2023-06-12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论文2022-04-30

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提高之探究论文2023-05-12

学校德育工程研究2023-10-02

初中生德育教育研究论文2022-08-25

论德育在小学美教中的渗入论文2023-02-10

校长期末德育工作会议讲话稿2023-09-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