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

时间:2024-03-06 07:39: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集锦6篇)由网友“个人设置”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欢迎阅读与收藏。

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

篇1: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

【摘 要】本文从车辆购置税(下称车购税)风险的表现形式——新车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完税证明存在被套取风险、退税存在的征管风险、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信息交换机制不完善存在的偷逃税款风险、会统管理存在的税款上解风险等入手,具体描述车购税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继而从车购税政策依据的因素、车购税征管系统的因素、税务人员的因素、信息的因素、监督机制的因素等方面对车购税风险管理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提出构筑车购税风险防范机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车购税;风险管理;税务人员;防范机制

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

国家税务总局在《~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中,首次正式提出“防范征管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引进风险意识可以使各级税务机关更加深刻地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认识自身工作的本质和规律,防止征管风险的举措又可以使税收征管工作获得更多的主动性。

车辆购置税(下称车购税)是在费改税后由车辆购置附加费演变的新税种,从开始,车辆购置税的征管工作从交通部门正式移交至国税部门。

20来,我国经济正处于上行通道,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车购税收入基本呈现逐年大幅递增态势。

由于车购税税种“新”、“小”、“简”的特殊性,其征管方法和方式有别于其他税种,以至税收风险防范管理对于这块领域的关注较少,本文以车购税部门的视角进行论述,重点分析车购税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车购税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以期对当前车购税风险管理工作有所推进。

一、当前车购税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新车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

机动车车型的更新速度较快,总局的价格信息相对滞后,纳税人申报车型在车购税征管系统中无法对应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于国家税务总局未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后文中简称为《办法》)中对税务机关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工作的责任、依据、流程、后续工作等皆未明确界定,纳税人由此产生质疑,引发税收争议,加大执法风险。

由此可见,车购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是车购税征管工作最重要的风险点之一。

(二)完税证明存在被套取风险

车购税完税证明分正本和副本,按车核发、每车一证,正本由纳税人保管以备查验,副本用于办理车辆登记注册。

同时根据《车辆购置税征管办法》的第二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车辆登记注册前完税证明发生损毁、丢失的,主管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予以补办。

已核发的完税证明在发证机关即国税部门没有留存纸质存根,能够查询的只是已发完税证明的电子数据。

根据目前的系统设置,每辆车的完税证明和税票之间除纳税人名称和车型相同,两者没有任何联系,尤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是分离打印的,这一流程的主要风险点在于,打印机对完税证明无法识别,也就是说即使收取税款后用白纸代替完税证明打印,而后采用换补完税证明套取完税证明,在征管系统中不会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票证监管留下一个空白点。

(三)退税存在的征管风险

根据《车购税征管办法》的规定,已缴车购税的车辆,当发生质量问题退车时,准予纳税人申请退税。

在申请退税时,明文规定要求纳税人提供退车证明和退车发票,但是并未明确质量问题的证明应该由哪个部门出具,退税工作中存在的征管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四)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信息交换机制不完善存在的偷逃税款风险

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机构是车购税一个重要的把关部门。

根据《车购税暂行条例》规定,税务机关和公安部门应当定期交换信息。

据了解,各地的车购税部门大多没有建立信息交换机制。

由于国税部门未将车辆购置税征收的有关信息传送给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造成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难以识别虚假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套取的完税证明,无法进行事前监控。

而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未将车辆登记注册信息传送给国税部门,使国税部门无法对已缴税车辆进行事后监控

二、车购税税收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车购税政策依据的因素

车购税征管工作中主要的法规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下称暂行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修订的新《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下称征管办法),以及临时出台的一些补充性文件,政策依据过于单薄,表述不清,用词含糊,不仅加大了实际操作的难度,同时也为税收执法留下隐患。

使得在执行过程中,因个人对条文的理解不同,执法的尺度把握不一致,造成税收执法风险。

(二)车购税征管系统的因素

1、过多独立存在的软件系统和车购税征管系统关系密切,不利于风险管理。

2、车购税征管系统固有风险点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系统对于滞纳金的计算并没有按照总局文件的规定设置最长不超过3年的追溯期限;二是系统对税票设置了“重用”功能;三是对手工录入的申报数据,按照规定征收人员和复核人员应相互分离,但系统并未对此加以识别和控制。

(三)税务人员的因素

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和其他税种有所不同的是,车购税的一线征收人员是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关键。

征收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与风险防范意识是决定车购税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

车购税和增值税、所得税相比较,征管方式又较独立,各地国税部门对车购税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认为税种单一、税率固定,征管方式简单,从事车购税工作的人员调换频繁,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执法风险防范意识的建立。

(四)信息的因素

1.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新车纳税中的配置选择主要取决于纳税人的申报,多由车行代为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车行就有可能对车辆的配置高配低报,造成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形成税收执法风险。

2.税务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税务机关和公安机关的信息数据比对是杜绝车购税税款流失和偷逃的核心。

(五)监督机制的因素 在税务机关内部有不少监督机制,按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应按期进行执法检查工作,每年还要按规定进行执法督察工作。

同时各地还有执法监察、征管质量检查等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检查。

但是在众多的检查中能够适用或针对车购税开展的凤毛麟角,很多考核指标和方式无法应用于车购税执法检查。

极少数为应付上级布置检查任务开展的执法检查,因检查人员对车购税业务的熟悉程度不够,检查无法深入,从而造成车购税执法工作一直处于“监督盲点”。

三、车购税风险管理的防范机制

(一)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车购税风险管理观

车购税作为税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转变传统的征收理念,全面重视和树立车购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理念。

一是注重内部控制,以内控逐步推进风险管理。

二是注重持续进步,以不断的改进和调整推进风险管理。

三是注重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推进风险管理。

四是注重科学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完善传统的人工控制,推进风险管理。

五是注重过程控制,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二)以票控税,推行全国范围网络开票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网络开票开具机动车统一发票系统,在开票的同时实行车购税网上申报,发票信息、申报信息、征收信息在系统内进行无缝衔接和自动转换,确保信息采集和关联校验的快捷性、一致性、准确性,实现车购税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的闭环管理,在减轻税务人员和纳税人办税压力,提高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的同时,减少违规开具发票现象和征管风险。

(三)完善车购税规章制度,树立风险和执法并存的意识

车购税的规章制度相对其他税种独立、简单、笼统,这一方面是由车购税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车购税业务的作用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将车购税和其他税种很好的.融合贯通,充分发挥车购税的征管作用。

车购税执法只有以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前提,强化风险管理,树立风险和执法并存的意识,才能充分发挥车购税在汽车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方面的作用。

(四)技术创新,优化车购税征管系统

目前使用的车购税征管系统是车购税征管工作最主要的开展平台和技术支撑,创新优化车购税征管系统对防范车购税风险至关紧要。

创新优化车购税征管系统,一是考虑在我国“大征管”环境下,将车购税征管系统并为CTAIS系统的子系统,开发与其协同操作的收款系统,使整个车购税征收流程可在单个系统内完成,确保信息流转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系统固有风险防范。

依照文件要求设置滞纳金止计算点,实际取消税票重用功能,加强系统操作人员识别能力,加强异常点识别能力(下转第270页)(上接第267页)和警报举措,增加更全面的统计分析功能。

(五)依托信息交换长效机制,强化车购税内部控制

通过信息交换网络,各级税务机关、公安机关,可以方便查询已缴纳车辆购置税车辆识别号码及基本信息、车辆管理机构已办理登记注册的车辆识别号码及基本信息,税务机关可以监控因过户、变更引起减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的税款补缴情况。

依托计算机系统开展定期的信息比对和信息交换联席会议,遏制虚假完税证明的发生,强化对上牌车辆的控管力度,加大对车辆税收的监管,减少部门之间业务衔接的漏洞和风险。

(六)加强监督制约,建立车购税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根据车购税征管特点,确定完税证明领用、换补完税证明、车辆纳税信息手工录入、滞纳金征收、车辆配置选择、新车型核价、免退税车辆审批等为车购税征管过程中的执法风险点,形成分权制约、环环相扣的内控机制。

二是建立监督考核管理机制。

建立起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开展执法风险座谈,剖析原因,增强风险意识,根据税收执法标准结合车购税征管情况确定考核指标,按季开展执法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在检查中对前期推送的执法风险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

三是强化税收执法责任落实。

对相关的责任人根据执法过错行为的过错性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进行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和处理,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反映在绩效考核中。

四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完善社会的监督机制,通过税务机构的特邀监察员制度、第三方政风行风调查和网站热线、微博、QQ群、电视等媒体加强外部监管和制约,促进税务机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七)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车购税执法能力

车购税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是能否有效防范执法风险的基础,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强化税务人员队伍建设要从教育、培训、考核等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强化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执法人员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思想认识。

二是要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税收执法干部的业务素质,拓展业务培训范围,不局限于单一的车购税业务,注意税收知识的延伸,以杜绝乱作为、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加强工作能绩考评,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触摸”风险的惩诫和警示作用,增强干部自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编.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操作手册[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11).

[2]南京地方税务局课题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之探析[Z].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网站,(9).

[3]国家税务总局.2002-2006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Z].国税函[]267号.

[4]李小平,朱珊.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与控制[M].江苏人民出版社,:4.

篇2: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技术创新的成败利钝,对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地位具有重大影响.然而,技术创新过程中包含着各种风险,只有深刻认识并有效防范这些风险,企业才能够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从而有效地改善其绝对和相对经济效益.

作 者:侯立平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外企业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NTREPRENEURS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强化财务监控机制 防范财务风险

强化财务监控机制 防范财务风险

中国经济已迈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经营发展将面临众多挑战,其中企业时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风险,本文侧重分析了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及其现状,并提出了加入WTO以后中国大中型企业强化财务监控机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作 者:吴健 刘再明  作者单位:吴健(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077)

刘再明(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数理力学系,湖南,长沙,410077)

刊 名: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4(3) 分类号:F231.6 关键词:财务监控机制   财务风险   审计监督   资本市场  

篇4:浅谈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风险及防范机制论文

浅谈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风险及防范机制论文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能力,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机制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加上农副产品生产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使其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分散经营的农户可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风险的负效应对农户生活和生产影响更大,农户对风险的预期成为农户参与供应链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实际经营决策中,农户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低收益、低风险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风险性”农业商品供给不足。因此,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和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其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策略;农业作为高风险产业,其效率、结构和效果必然会受到农产品生产者对风险反应的影响。针对我国特殊的农业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许多学者对农户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农户应对风险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户面临多种风险交织在一起,其中主要有资产风险、收入风险和福利风险。针对不同风险,农户的反应受到经营规模、种植制度、农业收入比重的影响。由于我国农户缺乏包括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正式风险规避机制,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保守行为导致了农业经营的低效率。针对农户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农户往往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认为对确定性消费投资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储蓄首先是应付困难的最常用手段,其次才是借贷。对于经营风险,通过减少开支、储蓄与借贷基本上能应付困难。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对于农户防御市场风险也发挥着明显作用[7,8]。这些文献对农户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但缺乏把农户风险置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研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风险的一些研究,也相对集中在对供应链整体的技术风险、信息化风险、组织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等内容的分析[9],而缺乏对农户环节的分析。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其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还是农副产品的销售,都会面临特殊供应链环境[10],其对风险的反应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对农产品供应链农户风险的分析和其防范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户风险的识别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特殊的网络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特征,农户风险主要表现在需求风险、经营风险、供应风险、环境风险、制度风险和信息风险六方面内容。从需求角度分析,农户在交易、产品需求预测、运输、储存等方面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构成了需求风险,主要来源于依赖于少数大客户收购、难以预测需求的大幅度波动、运输安排不当导致交货延期、产品储存不当导致重要需求不能满足、不可预测的季节性需求波动,以及收购商赊购问题严重等;从经营角度分析,农户生产受到生产资料质量、农户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条件的制约,从而形成农户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产量低于预期、产品质量低于市场准入水平、无法控制农产品生产资料质量和价格、原材料和产品储存不当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以及劳动素质和生产安全等问题;从供应角度来看,农户受到资金和农资渠道的限制,带来供应风险,主要因为依赖少数的生产资料供应商、不能提供生产资料赊销等服务、农资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影响;农产品生产不但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公共设施、工业污染、生产安全、技术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农户的环境风险,比如:土地质量肥力下降、工业污染、因动物疾病而造成的风险,以及技术环境变化和国际政治冲突导致的贸易风险;在制度方面,农业政策、市场准入等制度环境的变化给农户带来制度方面的风险,主要受到生态环境政策的影响、市场准入制度的影响、农业政策尤其是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以及产业政策和食品安全法规等带来的风险;农户在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副产品销售过程中,与供应商和收购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且信息在供应链网络的传播过程中具有扭曲和放大效应,加上农户在信息获得渠道方面的制约,使农户还面临较大的信息风险。

二、农户风险评估

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就必须对农户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本研究利用Hallikas的风险评估方法,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角度定量评估风险[11]。概率是风险事件出现的几率,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这种风险发生的几率越大;结果则是风险事件发生后农户的损失,通常是指收益和人工,根据风险事件对农户收益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将风险结果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农户收益的影响越大(表1)。

为进一步评估出农户所面临的重要风险,实地调研了河南省南阳市周边地区的22户经营蔬菜大棚的农户和23户奶牛养殖农户,并采用Hallikas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其评估。通过调查资料发现(表2),农户认为最重要的是信息风险和需求风险,并且信息风险和需求风险对农户发生的几率最大,其对农户经营收益的影响也最大;通过与农户的访谈发现,在蔬菜和鲜奶的销售过程中,由于缺乏可靠的.市场信息,农户往往采取风险规避措施,尽快把产品销售给收购商,被动的接受收购商所提供的价格,如果与收购商发生矛盾,产品将很难及时销售,导致生产经营停滞,甚至破产。

三、农户风险防范机制

农户风险识别和评估后,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农户风险。在农产品流通网络中,网络权力的分配决定各自所面临的风险。分散经营的农户在网络权力分配过程中,应通过自身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加强与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将风险纳入整个供销网络的风险管理中(图1),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中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供销网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环节的经营,并进一步影响供应链整体的正常运作。在整个农产品供销网络中,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和经营规模偏小的特性,导致农户所面临的风险涉及面最广,遭受风险时受到的损失最大。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环境下,应通过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合作来进行风险管理,合作主体相互识别并评估对方的风险,一方面降低了农户风险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相互监控,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系统风险,这种集体行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合作者是否有共同的目标。在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网络中,能够组织和协调供应链目标的最佳选择是农产品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首先,通过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供应链整体风险进行监控,能够动态地在各个环节传递风险信息;其次,农户与其他环节通过组织平台建立相互风险识别和评估的互动机制,能够针对重要风险建立供应链整体防范措施;最后,通过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供应链风险防范绩效的评估和信息反馈,能有效指导供应链农户和合作伙伴能动态地及时调整各自的风险防范措施。

图1 网络环境下农户风险防范过程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农户风险预警机制

针对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建立农户风险预警机构,通过专业人员对某一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风险等级并进行信息发布,打破农户有限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的局限,降低农户风险。同时,要提高农户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视程度。虽然农户自身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有限,但其对风险预警信息的信任程度将影响预警信息的利用效果。农产品供应链农户风险预警机构的构成应是多元的,其中,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主体,多元的机构构成能提高农户风险预警信息的可获得性。

(二)加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要构建基于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调的农产品供应链,确立其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其对供应链风险的监控和动态反馈,降低农户所面临的供应链风险。不仅将农户纳入行业协会,还要把农产品生产资料的生产组织和销售组织纳入行业协会,从而把供应链风险内部化,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通过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组织的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并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控制,达到降低农户供应链风险的目的。

(三)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扩展信息传播渠道

建立农村信息网络和现代通信设施,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户提供获得现代化信息的工具,降低农村信息交流成本。丰富信息交流的内容,不仅向农户传递市场需求信息,而且向农户提供其所必需的技术信息、质量安全信息和信贷等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农户需要。此外,要加强农户对风险信息的使用技术培训,使农户提高辨别信息质量的能力,提高其对风险信息的利用程度。

(四)对风险较大的农副产品给予适当的政府补贴

农户的风险偏好不仅影响生产项目的选择,而且影响其生产规模。对于风险水平较高的农产品的生产,农户往往降低资本投入或劳动力投入,或者实行多样化经营策略,这样做虽然可以弱化农业经营风险,但同时导致收益水平降低,因此,对于风险较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农户,宜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降低农户风险,从而降低农户风险偏好对农副产品供给的影响,稳定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

篇5: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是财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金融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金融市场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金融风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企业不能得到它的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其财务活动面临的不确定性,金融活动的结果也将具有随机性和风险性,从而使企业能获得收入,也可以受益,甚至倒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状,如销售收入持续下跌;非正常的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其到期流动性债务,进而分别从资金周转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带来的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同时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成因来说,如内部关系混乱缺乏科学性;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理财活动未与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最后提出了解决财务风险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如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激励机制;财务风险

纵观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由于存在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风险通过委托代理关系链在中小企业内部产生、积聚、传导、放大和扩散,具有“金字塔”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特征。如何控制风险和利用风险,实现中小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是从财务风险入手,提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并对于财务风险存在的不同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使中小企业的财务更加稳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财务风险是广大企业的.十分关注的部分,对于研究财务风险的成因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财务风险的含义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实质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似乎是中小企业能否支付到期债务,以及是否会导致企业破产。这个定义是相对于传统金融理论和传统的经济环境基本相适应,我们称这一定义为狭义的财务风险。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

财务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和复杂性,并作为金融活动的主体认识客观世界和有局限性,从而导致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2.相关性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某些条件一起变化,或加强或削弱,也就是说金融风险不是常数,而是一个变量。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与收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风险是潜在的损失,但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避免损失,或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

3.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4.共存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高风险的项目,其收益也相应较高。如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风险较传统行业大得多,但其收益率也相应较高。

(3)财务风险的类别

1.从企业财务活动看,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融资风险是由于不同来源的资金分配而导致的低效率,使企业不能支付资金成本;投资风险是风险投资。

2.金融风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金融风险分为潜在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现实。潜在金融风险指的是潜在的问题,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金融问题产生的。

3.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财务风险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财务风险。可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手段控制和规避风险,如应收账款可收回的可控风险;不可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控制和规避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财务活动是中小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缩影,财务风险正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缺乏财务管理战略。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中小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决策者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方面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致使资金无法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破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3)中小企业赊销比重大缺乏有效控制

当前我国市场已普遍形成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形式。中小企业产品滞销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中小企业资产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商业信用还未在我国中小企业间广泛建立,因此有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4)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周转率不高

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中小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不能正常运转,同时,中小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造成的损失,形成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规避风险的措施

(1)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

明晰的产权制度是建立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人们的经济利益是体现财产所有权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以产权交易为基础。可见的产权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动机和权益是产权关系,明确产权的基础是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企业才能生产正常。目前,中小企业仍然存在产权形式不明确的问题。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中小企业首先必须建立财务预警机构,并遵循“责任人,责任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预警分析工作可以完成,而不受其他组织的干扰和影响。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信息。关键是要不断更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不断升级,以确保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中小企业在金融风险的处理中应采取紧急措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紧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应采取何种手段规避,控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救济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防止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金融风险。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现代中小企业大财务观念,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保证两者职能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财务的预策、决策、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同时广泛采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以防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篇6:地税局岗位风险的防范机制工作心得体会

关于地税局岗位风险的防范机制工作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高税务机关工作质效,XX市地税局把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执法风险排查与防范工作。通过对岗位风险点的梳理和排查、调研和总结,选取建瓯地税局作为试点单位,按照“设立岗位、明晰职责、规范流程、目标管理、风险预警、量化考评”的思路。

一、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设岗定责,解决“岗位如何设”的问题

本着“因事设岗、因量定人”的原则,由人事部门以单位职数为依据,科学配置工作岗位,明确各科室、分局的职责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地设岗定责,整合人力资源,确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人,形成清晰、完善的工作岗责体系,让每个人知道“岗位如何设”,“我该做什么”,消除职责不清的现象。

(二)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哪些该我干”的问题

工作职责由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构成,工作职责按“自下而上”的程序制定,科室职责由科长(分局长)提出后,交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人事部门把关;岗位职责以科室职责为框架,由岗位责任人提出,科员职责由科长(分局长)进行初审,科长(分局长)职责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各个岗位职责汇总后交由分管领导确定。各单位将分管领导审核后的工作职责汇总,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材料提交党组研究予以确认。通过完善岗责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明确了每个岗位人员该干什么。

(三)提出工作目标,解决“工作质效”问题

工作目标“自上而下”分层次提出。即一把手对副职提出目标要求,分管领导对科长(分局长)提出目标要求,科长(分局长)对本单位的人员提出岗位目标要求。目标要求要精细、具体,要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做到工作目标宽严适度,实际运用得心应手、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科室工作目标设定后经分管领导审核,提交党组研究确认,让每位干部清楚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质效。

(四)规范工作流程,解决“事该如何干”的问题

工作流程分为涉税执法流程和行政管理流程,以工作职责为基点,根据税收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行政管理办法,以及上级税务机关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本着“删繁就简,透明高效”的原则,制定出透明、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让每个岗位人员知道“事该如何干”,让征纳双方办理事项以及内部行政管理更加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设定风险预警,解决“哪些风险要防范”的问题

根据岗位职能特点和职责要求,通过自己找、同事帮、领导提、集体议等方式,排查出已经存在或可能出错的环节或问题,对风险点进行梳理、归纳,告知岗位责任人,让干部清楚知道工作中有哪些“雷区”,实现风险预警提示。

(六)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解决“平安如何保”的问题

根据查摆出的风险点和拟定的工作目标,分层次地提出各岗位相应的岗位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力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实实在在,防得住、控得了、可操作、易监督。

(七)完善考核办法,解决“工作质效评价与责任追究”的问题

把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全部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让工作内容彻底“曝光”,并实行量化考核,打破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按岗位分别考评的办法,把责任考核落实到人,实现考评的公平、公正,促进岗位风险防范的推进。

1.签订风险防范责任书。各科室(分局)负责人与局党组签订年度岗位风险防范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风险防范工作目标,让每位干部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存在的风险和应承担的后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按月督导。成立效能工作督导小组,按月对各科室(分局)、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没有按规定时限完成计划任务或班子督办事项的单位,下发《督办单》,加快工作落实。对出现岗位过错的责任人给予相应责任追究。

3.完善绩效考评办法。以机制中的“工作目标”为落脚点,搭建上、下级互动的季度考评制度,形成考核明晰、操作性强、奖惩分明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工作质效的提高。

二、五防”配套,确保《机制》落到实处

(一)教育防范。把“机制”列入队伍教育培训内容 ,作为队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强化对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和“风险”的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税务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地学法、遵法、守法,让“法”深入人心,克服工作上的侥幸和麻痹心理,避免因自身工作失误或违法行政而引起的风险。

(二)监督防范。通过建立、完善《连带处罚责任制》、《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执法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风险的内部监控机制。

(三)重点防范。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影响范围,将税收管理员、稽查员作为岗位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建立征、管、查工作情况月分析会制度,对易发风险岗位工作情况按月进行点评、梳理、引导,抓住关键

岗位实行“重点盯防”,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四)合力防范。结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通过编制职权目录,规范行政运行和执法环节,通过“合理分权、有效制约、强化管理、政务公开、述职述廉”,加强机关科室间,机关和基层之间有效制约,形成纵横交错的防范网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借力防范。加强与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的沟通、联系,与政府行评办、纠风办等单位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扩大岗位风险的外部防范网络范围,提升防范效力和威慑力。

三、试点工作的突出特点

(一)领导重视,有序组织。将岗位风险防范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岗位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有关岗位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人事、监察、效能、征管法规等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机制创建、宣传发动、推广试行等步骤清晰,层次合理,组织有序。

(二)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以科学定岗为基础、明晰职责为前提、再造流程为关键、提高质效为重点、预警防范手段、绩效考评为保障,形成全员参与,环环相扣,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在机制建设上,都在干部群体中产生了整体性效应。

(三)立足岗位,全防全控。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突破了单纯强调执法风险的观念,将风险防范由执法风险防范拓展为岗位风险防范,涉及人员由执法一线人员拓展到行政管理人员,做到岗位职责定位到哪里,风险防范就到哪里,实现全岗全防。

财务制度机制风险

农机个人工作总结

银行财务部述职报告

解读P2P管理暂行办法要点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总结

环保的应急预案

环保应急预案

环保的应急预案

董事会董事长工作报告

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方案

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
《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车辆购置税风险防范机制(集锦6篇)】相关文章:

考试大纲之企业法律顾问实务2022-08-31

银行安全保卫个人工作总结2022-11-28

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总结2023-09-08

农机行业的个人工作计划2022-11-15

借鉴采购管理自查报告经典2022-09-12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总结2024-05-21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全文2023-01-29

福州差别化房贷细则2022-07-30

饲料企业的自查报告2023-05-05

网约车运营管理岗位职责2022-05-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