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时间:2022-05-07 13:50: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精选6篇))由网友“ningcha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欢迎阅读借鉴。

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篇1: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传统和理念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具体表现,是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一所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映射着一个校长的眼界、心胸、素养和行为.本文试就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谈谈个人的认知,以求教于大方.

作 者:凌宗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二甲中学 刊 名:中国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S JOURNAL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 关键词: 

篇2: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论文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必将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带来冲击和影响:一方面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契机,甚至可以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所以,学校应从战略的高度重新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办学的实力和品位。但在学校文化建设问题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学校文化建设,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学校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靠校长的观念、人格和能力管理学校的阶段;靠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机制管理学校的阶段;靠学校文化管理学校的阶段”三阶段。有些人误将陈玉琨教授的学校发展三阶段论认为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三阶段,将学校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第一阶段建设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的行为文化,第三阶段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第四阶段才来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将学校文化内容孤立、割裂开来,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分阶段的建设,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都在各自的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又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系统,因此有的人将学校文化建设仅仅着眼于“学校”,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封闭的,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外部孤立起来,缺乏将学校文化建设向学校外部资源“借力”的战略眼光,使学校文化建设狭隘化,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生活,缺乏活力。

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4个层面构成。学校文化建设的4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校建设的这4个方面的内容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只有不同阶段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要特别注重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而课程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引进和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校外资源的引进。学校文化建设虽然是相对稳定的、持久的,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逐步多元化,各种信息和思想涌进学校,使学校文化建设处于不断的选择、生成、转化和更新之中,需要我们用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意识来看待和建设学校文化。

二、强调学校文化的创新,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批判和继承

学校文化总是产生于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必须尊重历史,根植于历史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一所学校,不管历史长短,一路走过的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一笔不可再生的资源。

在学校建设的`实践中,有的学校领导调到一所新的学校任职,在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无视原来学校已有的学校文化,自己另起炉灶,结果使学校原有的一些积极的文化受到削弱,造成了学校文化建设资源的浪费,也使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蓝图实施缺乏基础。反过来有的校长却只是盲目地继承,有时也会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阻碍,甚至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学校校长的个人素质在学校的管理中会逐渐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但校长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当他身上的缺点也成为这所学校的文化的时候,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下一任校长接手时,如果不加批判地继承则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形成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学校文化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我们在强调创新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批判地继承,学校文化的建设和生成往往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阶段,它不可能在一朝一夕的短时间内生成和建设好,有时候甚至需要好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能“初见端倪”。因此“继往开来”开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继往,才能开来。但是“继往”并不是盲目的“继往”,应该强调批判的“继往”,只有在批判地“继往”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开来”,学校文化建设才能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带来的一些新的要求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也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契机,可以说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内容和形式等需要学校管理者有勇气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对于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都要进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求新的发展。

三、追求表面形式的、物质的学校文化。忽略了深层的、有内涵的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

有的校长一讲到学校文化建设就会如数家珍般历数校园如何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墙壁如何布置,活动如何新颖等等,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是什么什么等等,一大串新颖的、吸引众人眼球的名词和口号。诚然,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硬件环境。但学校的硬件建设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良好的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又是校园文化中表现最活跃、最有教育力量的因素,既是培育师生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土壤,又是校园文化赖以存在的支柱,但如果仅仅把学校的文化停留在口号和标语阶段,无疑是把学校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化、物质化、口号化,是对学校文化的矮化。忽略了将物质的、表面的文化载体赋予其精神和文化的内涵,忽视了“文化就像是空气和水,是无形的,却又是不可估量的”,它不是喊完口号写完标语学校文化就自动生成的。

学校文化的四个方面内容根据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外显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层次。外显层主要指物质形态的文化,也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果这些硬件设施都赋予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中间层主要指学校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历史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的思想观念、特征、管理制度和规范、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学生的行为规范等;核心层主要指精神文化,表现为学校的人际关系、风气、师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和思维方式等,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校文化的结构体系。

学校文化建设要形成核心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的精神源泉,需要深刻的思考和长期的积淀。这种核心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凝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他的一生。你一走人这所学校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优良的校园环境,还会从师生的言谈举止感觉到师生身上存在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息。这种气息是不做作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这样的气息就是这所学校文化建设的体现,它是无法用口号和标语喊出来的。如果学校文化建设总是在追求表面的、肤浅的物质形态化的学校文化建设,那么看似花团锦簇、热闹非凡的背后必定是苍白的校园文化。

篇3: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要想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建设厚重的学校文化。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与学校有关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活动、师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共同构筑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档案是学校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学校档案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知识性也很强、涉及面和作用面都很广。所以做好学校档案的建设对于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文化是人类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重要是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校风校纪等,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档案准确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信息。所以说校园的档案建设也属于一种文化文化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校园档案的成功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建设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进而培养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学校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时,档案部门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主动的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档案资料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学校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学校档案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素材

学校档案是对学校优秀成果行业人类文明结晶的承载和保存,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档案中,记录着学校所有的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是学校活动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学校档案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学校档案详细的记录了学校建设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成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校档案的学习,充分发掘学校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积极进行兄弟校园之间的文化建设交流活动,通过与兄弟校园的积极有效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自己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蹈覆辙。而在进行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校档案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档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加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兄弟院校可以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所以说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

三、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对学校档案进行充分利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学校档案保存有非常多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以及学校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培养出来的各个历史伟人和名人的生平事迹等,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正面的事迹和人物组织起来,通过展览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积极继承其中的宝贵优秀文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作用

学校档案真实的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都在档案中有详细的记录,学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史资源,制作各类的宣传栏和陈列室,对校史进行详细的展示,让广大师生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校建设的不易,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师生的学校荣誉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就能很好的团结师生,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鼓舞作用。

3、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约束作用

学校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档案建设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特质,积极有效推动校园的文化建设。

4、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其他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积极的向学生展示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非常积极有效的效果。学校的档案管理者应该积极担负起开发档案文化的重任,在进行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帮助。

篇4: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

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

本文从分析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方式出发,阐述了安全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进而提出了运用安全文化铸造安全行为的途径.从而为利用安全文化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所提出的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 者:刘怀玉  作者单位: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刊 名:安防科技 英文刊名:SAFETY & SECURITY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安全   文化   行为   影响  

篇5: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涵义界定

我国对于社区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故而对社区文化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仍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1]也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2]

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学术界的很多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从理论上全面把握社区文化,笔者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包含物质生活条件、精神风貌、生活规范和社区团体、组织等四项基本内容,其中社区文化的物质生活条件指的是经过社区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创造出的一切物质财富。它主要包括社区内的文化设施及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室、图书馆、人文景观、公园、市政建设设施等,还有居民所用的服装、用具、一切生活用品等都属于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它们的存在与使用无一不凝聚着社区人的智慧与价值观念,包含有深刻的文化特色;精神风貌则是通过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长期培养形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生活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实际上,精神风貌是城市社区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区开展积极向上的创建性文化活动的力量之源,它植根于每一个社区人的内心世界,并左右着社区居民生活的目标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社区生活规范既包括保证社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正常进行所建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包括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等行为规范。它是社区人总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而社区团体、组织则主要是指实现各种关系的结构实体,它是社区其他文化的存在基础和保证。如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居民委员会、妇女团体及其他非政府性组织、团体等。这些组织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重结合。社区文化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各有特点而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社区文化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社区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实际上是一种城市行政区划管理机构,承担着综合的行政管理职能。在这种社区管理体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只能通过其所在的工作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来参与社会事务及社会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个体对单位的严重依附性,个体的自主性严重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过去社会成员固定“从一而终”的组织管理体制被打破,人们的自主性加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原有的职工自动离职或被剥离,相当一部分进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这使得原来的“单位人”离开单位管辖与监护而进入社区。与此同时,大批的流动人口和退休人员也相继涌入社区。无论他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他们已经成为社区人员,也就是成为了“社区人”。这些人成份复杂,需求不一,而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就不可忽视社区文化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社区人”的精神需求,培养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一种有利于价值观念整合的“心理社区”,而且也会为社区建设本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社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社区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现代化一般应具备以下十大特征,即城市的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环境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居住方式现代化和人本身的现代化等。这10个方面共同体现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点,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10个基本特征又几乎都与城市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因为要发展现代化城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没有产业的支持,城市就无法发展,更谈不上城市的现代化。在过去,城市发展主要是依托重工业,但发展此类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破坏生态平衡。现代城市欲依靠重工业来维系其自身发展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文化的发展则是以城市社区为依托的,从而形成了社区文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文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它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

(三)社区文化的不断推进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超越了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需求,转而更多地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区人”成分的复杂化、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引进、交融,要求社区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具备包容性,要呈现出多样化特色。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年代里,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会不断地进行相互冲突、相互渗透,将愈加会增强社区文化的复杂程度。因此,如何面对这些新情况,构建有利于社区发展的社区文化,给社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三、社区文化在社区里设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是社区全方位的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文化营造“社区精神”

一定的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即形成了某一种共同的“社区精神”。

1.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社区文化总是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能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解决与导向,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2.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到来,整

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强度加大,使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过去封闭的“单位人”界限,成了开放的“社会人”,也使得联系人们的各种因素相对减少,人们各自忙忙碌碌。八小时的工作忙碌之外,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因此,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就成为社区群众交往的一个难题。而社区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它成为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易于把社区群众吸引在一起,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3.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通过组织老年、青年、少年、残疾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尤其是代表本社区外出演出,不仅会大大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且在社区集体演出活动中还会增强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通常,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越加喜爱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社区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需要精神上给予调剂,而社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在共同理解的心里空间内,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格融入社区整体,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个体成员的精神和情感体验,而且创造了共同的“社区精神”。

(二)社区文化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社区综合竞争力”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以新的发展观为基础。要增强“社区综合竞争力”不能单单理解为提升社区的经济增长能力,而应理解为社区经济、文化、自然的持续、协调地发展。哈佛大学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小约瑟夫・S・奈(Josephs.Nye.Jn)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可以分为确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软实力与确实力同等重要。他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建立一种机制,并且其他国家愿意按照它所希望的方式限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将减少使用确实力而带来的代价。”[3]一个社区同样如此,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软实力即社区文化的作用非常关键。

1.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们普遍认识到:一个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可以通过对社会制度构成要件的指导,实现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优化,以此为“社区综合竞争力”提供精神动力。

2.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是一个社区进步的灵魂,也是社区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科技信息全球化大趋势面前,一个社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区人口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取决于社区群众综合素质的高低。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初,舒尔茨等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的质量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中。舒尔茨认为,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发挥着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作用,它们的规模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前提和基础。而“人力资本”的体现力在于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科技创新能力。

3.为“社区综合竞争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社区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业、影视及影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等产业。它不仅为社区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一个社区的文化品位。例如,美国的文化名城洛杉矶,靠“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城”形成了惊人的文化旅游和影视及影像制品业,既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提升了洛杉矶世界文化名城的品位。据统计,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产业,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

4.社区文化是“社区综合竞争力”发展的象征

一个社区的综合发展的形象是外在面目与内在精神本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实文化交融的结果。对于一个社区而言,社区文化就是该社区的气质和灵魂,一流的社区文化塑造一流的社区形象。比如,在上海黄埔旅游文化节中,商业购物、美食品尝、文化娱乐、风光游览浑然一体,无论是中外的游客还是服务人员,都在参与中获得了美好的乐趣,使人们在购物、美食、观光中体验文化的高品味。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黄浦区的美好形象,而且也提高了上海在国际大都市中的竞争地位。

(三)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大概念,不仅体现了一个社区全体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道德风貌、精神状态、健康等人文状况,而且还反映着一个社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智力水平。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

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区文化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外,还有社会性自我教育。它主要通过不断向社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来实现。社区文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开设服装设计、烹调、缝纫、文艺、健身、机修等培训班,这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其在活动中学到各种技能。同时,在社区,各种各样的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和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等都可以使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慰籍,在思想和道德上受到砺炼与提升。另外,社区的医疗、卫生保健等知识宣传、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有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总之,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建立社区“理想家园”的社区文化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是以科学美好的“理想家园”为目标的。这种“理想家园”包括三项主要内容:法制化管理、良好的治安和美好舒适的绿色环境。

1.社区法制化管理以社区文化为背景

要科学地管理社区,既要在社区居民中灌输一种以法制规则为基础的文化,建立法制,又要创立一套维护社区稳定发展的道德体系,以营造社区文明环境。

法制化管理对于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法制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塑造了现代一大批发达成熟的国际大都市,而且还培育出了有礼貌、讲公德、文化素养较高的大都市公民。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任何法律制度的严峻考验,在于是否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产生社会秩序和精神意义,能否适应特定城市的需求。他认为,只有有了严密的法律,才能产生井然的社会秩序。新加坡正是由于建立了以法治国的方略,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卫生、市政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并且开展了以“

忠、孝、仁、义、爱、礼、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教育,将法制宣传与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新加坡成为了环境优美、秩序文明的国际大都市。

2.社区文化成为影响社区治安的`深层次因素

搞好社区治安工作,保证社区居民群众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是社区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依靠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外,发挥社区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

社区文化是建立社区良好关系的精神纽带。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约束,有利于减少摩擦、减少犯罪。

社区文化也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社区责任感是社区成员个人对社区的关心,是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一种心理,它形成社区群众的防范之网。

社区治安主体的构成除了社区成员之外,还包括工厂、学校、机关、商店和各类组织及部门。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合理分工,构成共同的预防系统。那么,是什么将这些人和组织结合在一起,达成共同防范的共识的呢?是社区文化,是社区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对社区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社区文化作为影响社区治安的因素,其作用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

3.“绿色文化”打造“绿色社区”

绿色环境是现代文明社区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文化”已成为日益成熟的全人类文化。“绿色文化”倡导正确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消费文化。“绿色社区”正是以“绿色文化”为背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基础,来营造以“理想家园”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绿色社区”的主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以人为本”,应该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其核心内容。将其片面理解为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享乐至上的庸俗狭隘的观念。其结果既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也破坏作为社会的社区生态平衡。因此,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又要关心和营造一个仿造甚至优于自然的社区环境。

同样,社区文化也有利于打造现代“绿色社区”的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社区物业升值和资金投入的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利于社区长期发展的,展示未来和希望的生活模式;它以适度的消费文化观念指导社区对土地、水、人文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侧重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消费的重点。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方略是我们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方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这也是目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大,社会化参与程度低;四是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低;五是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要想很好地建设我国的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方方面面,这里只是试图从总体上探讨社区文化的建设方略:

(一)把握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这里主要指的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群众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立社区群众个人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社区文化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社区内的广大居民群众,这是今后社区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是要把对“人――社区群众”的整体塑造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贯穿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居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求问题,致力于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各项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的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完善规范社区文化生活的各项管理制度;四是确定判断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好坏的客观标准,那就是社区居民群众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检验,都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性原则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文化的特点,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因此,发展社区文化必须使各种文化达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而不是偏废某一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告诉我们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与经济、政治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融合性原则。对于我国社区文化的融合性原则而言,就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融合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并在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

(二)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

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力”意识。这里的“社区文化力”特指通过文化建设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实力量,它包括社区文化的实力和现实水平,也包括社区文化对社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又是立足于社区文化的整体发展格局上,即:立足于社区文化本身包含的道德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的特色意识。强调特色意识就是要充分尊重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和组织团体的意愿、利益,制定一个符合本社区长远发展的赋予远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社区文化发展的主题。主题鲜明的社区文化才富有个性。

(三)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1.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以社区基层文化站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

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里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2.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战略原则: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为助手,注重文化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快形成以文化传媒业、电影产品业、广告业、旅游业等为支柱,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3.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

4.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

5.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建设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卫生、美化等硬件的建设,集中力量防止重点污染源,扩大绿化面积,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决策科学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2] 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3] 仍是竞争中的强者[J].世界箴言,1990,(3).

篇6:文化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文化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文化馆是一种公益性的全民所有制机构,其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本文针对文化馆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馆;作用

文化建设指的是发展科学、教育、图书馆、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卫生体育和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而作为综合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又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案,笔者分别从如下方面讨论文化馆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其以全体群众为服务对象,且主要承当如下职责: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及社会教育。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文化馆数量为3286个,2013年为3298个,2014年为3311个。可见,文化馆正处在稳步发展的阶段,且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在新时期,作为党和政府的职能机构,文化馆的职责一般包括如下方面: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保护文化遗产及发展城乡文化。总之,文化馆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职能作用,其可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馆应当承担起宣传教育的职责,具体可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从而密切党、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实践表明,这一形象、通俗的方式可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造性及调动其积极性。另外,还可通过开展活动以舞台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等,以启迪和鼓舞更多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总之,文化馆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宣传教育作用,其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

三、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发展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文化馆可谓是责无旁贷,具体发挥其社会组织作用。为了促进城乡文化的发展,文化馆应从如下方面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作用:一是通过创建社会文化人才网络来将乡村文化室、镇文化站、文化馆、社区、街道及文艺社团组织等融为一体,以实现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导文化等的有机结合,显然这种辐射式的.分布方式保证了群众文化的广泛性、确立了群众文化的主导性及展现了群众文化的大众性;二是通过在节假日组织开展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乡村集市文化等活动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形成一种城乡互动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发展。

四、推动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化馆是一种专业人才集中、硬件设施齐全、组织机构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理应承担起文化辅导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文化辅导作用,文化馆首先应坚持“深入基层、面向城乡”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不)定期开设文化辅导班;其次,应密切与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及组织的联系,并组织开展与文化艺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比赛,比如开展农民文化活动、举办歌咏比赛及节日文化汇演等,注意在选取辅导对象时,应兼顾到集体与个体及集中活动与分散(个人)活动。

五、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馆是党和政府的文化宣传机构,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服务机构,因此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这一点来看,文化馆就应承担起为群众服务的职责。为了最大化发挥文化馆的服务职能,其应把握好如下要点:一是从群众文化的实践出发,正确看待文化馆与群众的关系,即从需求角度来讲,主体是群众及客体是文化馆,而从供求角度来讲,则主体是文化馆及客体是群众,因此在民间文化作品的创作与展演中,群众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文化馆在其中则负责提升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注意文化馆与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应为不可分割的主客体关系;二是文化馆应组织开展丰富且健康的文化活动,具体应在文化活动中,创新活动方式及丰富活动内容,以提高对社会群众的服务能力;三是发展民族文化与特色文化,并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最终再以此为基础打造精英文化;四是依托广场文化,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使其全面覆盖家庭、街道和社区。

六、结语

综上,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馆主要承担了宣传教育、社会组织、文化辅导及服务职能,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这些职能及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其应在党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树立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识。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

校长师德心得体会

学校管理论文

读《校长领导力修炼》的心得体会

围绕教学,校长做了什么?

小学校长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食品卫生培训班领导讲话

校长师德师风的自查报告

小学法制教育副校长演讲稿

学校工作考察报告

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影响(精选6篇)】相关文章:

校长研修学习心得体会2023-04-17

校长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2022-09-26

有关校长培训学习总结2023-03-20

安全培训班领导讲话2023-05-26

校长师德师风报告2023-09-18

小学校长管理论文2023-06-02

法制副校长演讲稿2023-04-28

校长培训开班典礼讲话2023-10-17

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2022-05-06

校长竞聘演讲稿-追求一流开拓创新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