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

时间:2024-05-04 07:24: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共4篇)由网友“yt891023”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

篇1:王勃诗歌风格

王勃诗歌风格

对于王勃诗歌的风格.历来评论不一.众说纷纭,但综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王勃诗歌的风格以“绮丽”为主。如宋代王应麟说王勃诗歌具有“江左卑弱之风”;南宋词人刘克庄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元代辛文房说王勃诗歌风格“属文绮丽”;明代张逊业说王勃“富丽径捷,称罕一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王勃“文章钜丽,为四杰之首”。近代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王勃诗歌深受梁陈浮靡之风的影响.其风格仍可用“艳丽”二字来概括,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指出:“四杰.也是承袭了梁陈的风格的。”这里所谓“绮丽”中的“绮”指的是词藻运用的繁富,“丽”指的是语言色彩的华美。他们仅从语言形式上去观察,更何况王勃等四杰的诗歌。有“浓妆”也有“淡抹”.这些评论不免失之偏颇。另一种观点则注意到王勃等人诗歌内容上的感情基调。如王明居在《王勃诗歌风格发微》中指出:“其(王勃)主导风格则可用‘雄放刚健’四个字来概括.而其‘柔润富丽’的特色则居次要地位。”王先生从“风骨”的角度评论王勃诗歌的风格,无疑比前一种意见高明得多。正像前一种人只看一个人的衣着.王先生才注意这个人的气质一样。但是王明居先生没有注意到王勃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执之一端。也失之于偏狭。

一个人生活轨迹的急转,会体现在他的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巨变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中的常见现象。王勃的人生以被革除官职,赶出沛王府为转折点,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也迥然不同,前期的诗歌可用“雄放刚健”四字概括,后期诗歌的风格主要是“苍凉沉郁”。下面本文从王勃的思想和创作的变化上加以探讨。

王勃出身于“以儒辅仁”的儒学世家。其祖父开创的“河汾之学”系隋末唐初北方儒学重要分支,是王勃儒家思想的直接来源。兄弟多文学之士,其父督促又早,故“六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十五岁作《上刘右相书》,刘右相“见面异之,日:‘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作为年少才高、聪颖早慧并早年得志的诗人,王勃胸中蕴聚的功业志向与进取精神就不可能不在诗文中表露出来。这种自负心态在自荐文中表现得很突出:“伏愿辟东阁,开北堂,待之以上宾,期之以国士,使得披肝胆,布腹心,大论古今之利害,高谈帝王之纲纪。然后鹰扬豹变,出蓬户而拜青墀;附景指风,舍苔衣而见绛阙。”以致被人讥为“浮躁浅露”。至今还有人这样评论王勃。其实,像初唐四杰及半千等少年才子锋芒毕露。缺少“恭谦让”的气质,贬之者讥为“浮躁浅露”,誉之者赞日“雄放刚健”,正如“狡猾”和“机智”一样。

某种思潮、文体、文风的兴起,都是朝代的产儿。考初唐,李世民自是英雄胸襟,从政治经济上较快地驱除隋代积弊,出现了史称盛世的“贞观之治”,但在思想文化战线.不仅没有根除齐梁的“宫体诗”的污垢,反推其波而助其澜,当四方平定之后,也吟风雪、弄花草,戏作艳诗,“殊无丈夫气”。上行下效,朝阁重臣,也时有侧艳之篇,皆淫靡之音。高宗朝,歌功颂德“绮错婉媚”的“上官体”风靡文坛.诗歌变成了统治阶级卖弄风流文雅的消遣品,帮闲文人邀宠取荣的工具,与国力强盛、经济上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王勃等四杰向淫靡浮艳之风宣战,高倡改革。是顺乎时代、应乎潮流的,更何况王勃的前辈已从各个角度批判了淫靡文风.如其祖父王通从“贯通济义”的.思想角度.批判六朝诗文“傲、治、碎、诞、淫、繁、捷、虚。”魏征等从史学的角度,说六朝“其立言也,或虚加练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俳优;文非文,史非史”。

这些都为王勃等人的诗歌改革开了先河。扫除了不少障碍。诗文方面,前人虽也有批评齐梁体“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竟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但缺乏实践构建。王勃的兄弟们“磊落词韵,铿锵风骨”,“亦一时之健笔焉”,但缺乏理论支撑,皆不成气候。惟王勃在《上吏部裴侍郎启》和《平台秘略论·文艺三》中,树起了“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的旗帜.指导自己的诗歌创作:又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证实理论,又有一时俊彦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鼓舞其心,发浅其用,八宏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翰苑豁如,词林增峻”,遂成局面。王勃多次以“气横霜暑”、“气凌云汉,字挟风霜”作为文学评论的标准.我们且看他是如何在诗歌中显现的。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仅八句,却展现了画栋上云彩升腾,朱帘外山雨降临,潭里悠悠闲云,槛外滚滚长江这样无限的空间和物换星移的绵长的时间.在如此壮阔的背景下,凸显了高耸入云的王阁的雄迈气魄,虽有“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的感慨,但难掩雄放刚健的气概,所以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称赞王勃“龙文虎脊皆君驭”.这里的“虎脊”就是雄放刚健风骨的另一种称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篇见习的送别之作.但完全背离了宫廷风格,具有了雄健风格的明确的建构意识。首联以“城阙”与“五津”对举,是对别后空间格局及隔断距离的预设,为诗意的衍进张力。颔联和颈联也一改宫廷诗的景事的罗列与辞藻的比类,而充盈着情和意,由两人的处境和共同的感受.进而以心理的力量把“天涯”之遥缩短为“比邻”之迩,表现了“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的豪迈意境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宽广胸怀。尾联一扫“l临岐洒泪”“黯然销魂”的传统惯例.瞩望于心灵的相通,互勉于前程的展望。把宫体诗繁缛的描写性变为抒情体朴素的表现性。一洗悲酸之态,充满昂扬之情,雄放刚健,意气风发,给人以风发向上的力量。 王勃的这种风骨,直接开启了盛唐诗风。唐中宗复位,即着手清除武后党羽,许多新贵乘机排斥异己,卷入政治漩涡,不少杰出诗人也都随之升降沉浮,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宋之问、沈全期等人由于各种缘故而被贬逐远方这对以建功立业为抱负的他们,自是沉重的挫折和残酷的打击,也使他们的诗风为之一变。如沈全期被逐曜l州时所写的诗歌.风格与在宫廷时截然不同,显示出幽怨、绝望乃至愤懑。王勃由于受佛学和叔祖王绩隐居思想的影响,表现得不那么强烈,但由“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勃勃雄心,竟至于坎坷失志,流离岁月,羁荡山川,感慨和不平是难免的,诗风的转变也是自然的。

当时宫廷中盛行斗鸡,王勃为沛王戏作《檄英王鸡》,高宗认为是兄弟之间“交构之渐”,王勃因此被革除官职,赶出沛王府。这对于王勃的仕途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说:“坎坷于唐尧之朝,憔悴于圣明之代。”王勃在任虢州参军时,又发生了“匿杀官奴曹达”的冤案.以触犯大唐法律被判死刑,这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幸遇大赦,仅去官职,其父也受牵连而远迁交趾令。他在《冬日羁游汾阳送韦少府入洛序》中说:“下官诗书拓落,羽翮摧颓。朝廷无立锥之地,丘园有括囊之所。山中事业暂到渔樵;天下栖迟,少留城阙。忽逢萍水,对云雨以无聊;倍切穷途,托形骸而何托!”这正是他穷途末路、绝望悲凉的自我写照。正是这种人生遭遇,才使得王勃后期的诗歌大多带有苍凉悲郁的风格,试看在蜀中写的两首送别诗: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路,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州。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哭.还望独潸然。

薛华是唐开国重臣薛收之孙,从《序》中看,第一首诗当作于锦州,两位少年才子漂泊他乡,其感触自不待言。作者用“穷途…‘遑遑”“悲凉”“凄断”“同漂泊…‘共辛苦”“梦中人”营造了苍凉的氛围,表达了浓郁的心情。第二首前半部分用风物涂抹出浓黑苍凉的夜色,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沉郁的别情。与前期在长安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已经完全没有了激昂慷慨、意气风发的豪情壮志,把“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变成了“穷途唯有哭,还望独潸然”了。

还有一些别离诗,如《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夜调鸣琴,相思此何极。”《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之二:“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如此寒。”《别人四首》其四:“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长畏人,何为久留滞。”都显现出苍凉冷落、凄苦沉郁。不仅是别离诗中,即使是其他题材的诗中.也多充盈着这种诗风。如《上已浮江宴韵得遥字》:“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诗中游宴之初,作者尚有兴致,而游宴之中,忽生悲凉。情思所以变化得如此迅速,是因为波涛和潮汐的不平静.引起了作者对世路艰难的感慨。又如《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前两句以长江滞悲喻旧念之深,后两句则以苍凉的山景着意点染,烘托诗人愁旅思归之情。再如《易阳早发》:“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诗中以空冷苍凉的意象幽约地传导出诗人仕途的挫折与旅途艰辛的隐曲的情感意绪。

以上两方面是对王勃前后两个时期诗歌风格初步探讨。对王勃的诗歌风格,论者如云,间或有谈到诗风转变,但仅从“题材进一步丰富,内容进一步充实”“脱离宫廷的狭小范围,走入江山与塞漠的广阔天地”方面人手。笔者末学后进,不惮冒昧,提出浅见陋识,望行家不吝指正。

篇2: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

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

一、山水诗

如《深湾夜宿》:“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所写他在蜀地的旅途中夜宿江边的情形,首句就写他见到的奇异景象:天色已晚,诗人借宿江边的渔村。村口子有倚山临水,在暮色中看来,山更显得高大壮观,深壑更是幽深慑人。这样奇险的山水突兀而显现在读者面前,显然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下两句写隐隐的水声激荡在耳边,江风吹动树,影影绰绰的更为深邃。居民们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他们也不具有王勃这样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感受力,所以并没有像王勃这样一个生长于平原地区的人这样有一定的审美距离感。小村子里的居民他安居乐业,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影响到他们平静的生活。而此时,逐渐远离家乡的孤独的诗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不可抑止地思念起了自己的故乡。

《别人四首》:“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霜华浄天末,雾色笼江际。”《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在这些诗句中,诗人以简练的笔法勾勒江上的景色,突出了江上烟雾缭绕、氤氲幽寂的特点,诗歌中也充满着浓郁强烈的感情。这样秀美的山川,对诗人充满了感召力,也能够引起无数文人的向往。

王勃漫游中所作的山水诗,语言一般比较精炼,篇幅比较短小,以五绝五律为主。其中尤其以在巴蜀所作为佳。他在蜀漫游期间常常深入到自然中去,对蜀地山水风景观察比较细致,在描绘景物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突出蜀地山水风景氤氲苍茫的特点。

漫游对王勃诗歌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他对他乡山水的描绘上,他的诗歌还记载了在离开家乡与京城进行漫游过程中的孤独无依的情感体验,在他的送别诗中,这种情感更是抒发得淋漓尽致。王勃诗歌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的那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逰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后四句,以旷达的语言劝慰对方,非常爽朗豪迈。诗中虽说自己是“宦游人”,但写作此诗时诗人是在长安为官。其时初以幽素科进入京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所以诗中充满着一种昂扬的气势和壮大的情思。然而我们把目光转向他在失意后入蜀漫游时所作的诗歌时,其中的情感基调就大不同了。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澘然。(《重别薛华》)

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由原来的“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变成了“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澘然”。这里再也没有了那种豪情壮志,只有萧条的景色,深沉低昂的情感。尤其是在秋风起,落叶下的时候,是孤独的诗人最惆怅难以释怀的时刻。在他的这些诗里,常常并肩出现的两个词语就是“千里”和“百年”,“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纵横千里,上下百年,这是对人的生命的深入思考,恰恰出现在这些远离家乡进行漫游时所作的诗歌中,这是一种巧合。

诗句中抒发的不仅仅是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也包含着对政治失意和前途渺茫的惆怅,还包含着一种对故乡的深沉的依恋,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上追寻超越与现实中饱受磨难的深刻矛盾。这也正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所以倾注在王勃笔端的思乡和惜别之情能够引起千载之后羁留他乡的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其他:

王勃还有乐府《采莲曲》和《江南弄》两首,《江南弄》似是拟作,不作评述。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揺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巳暮。(《采莲曲》)

笔者翻阅了《乐府诗集》,初唐之前,梁简文帝、梁元帝、刘孝威、吴均、陈后主等等都作过《采莲曲》,思想性都比较薄弱。试看梁元帝的:“碧玉小家女,来嫁江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试看刘孝威的:“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则王勃作品篇幅较长,多使用七言句,七言歌行的形式所能容纳的内容比前作丰富得多;二则王勃作品思想性已经有了一个很大跨度的.超越,他在诗歌中已经不再局限于景物的直观描绘,也不局限于抒发自己个人的感情,而是写得是吴越女子们对自己远在前线征战的亲人的深刻思念,也用这种江南极美的景色来反衬在外征战的将士们的艰苦卓绝的生活,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深切的关怀。这是王勃在经历了现实的苦难之后才会感受到的,假定没有他的漫游生活,他就不会有对生活的深入体会,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的思想境界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提高。

王勃在漫游中所作的诗歌,开拓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和杨炯卢照邻等人一起完成了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把诗歌“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这样一个历史的使命。初唐诗坛在王勃等四杰的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充实,气势壮大的作品,这有力地推动了初唐诗歌走向盛唐气象,在诗歌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3:浅析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

浅析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

唐代诗人王勃他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心中的情感恰好在奇山秀水那里找到了契合点,遂喷薄而出,成就非凡。

王勃漫游中的诗歌,大都是在蜀地、吴越漫游和后来随父去交趾途中所作的诗歌。作为一个年轻的富有激情的艺术家,他有精力和志趣去观察异乡山水。他的诗歌作品中描写山水景致,反映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

一、山水诗

如《深湾夜宿》:“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所写他在蜀地的旅途中夜宿江边的情形,首句就写他见到的奇异景象:天色已晚,诗人借宿江边的渔村。村口子有倚山临水,在暮色中看来,山更显得高大壮观,深壑更是幽深慑人。这样奇险的山水突兀而显现在读者面前,显然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下两句写隐隐的水声激荡在耳边,江风吹动树,影影绰绰的更为深邃。居民们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他们也不具有王勃这样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感受力,所以并没有像王勃这样一个生长于平原地区的人这样有一定的审美距离感。小村子里的居民他安居乐业,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影响到他们平静的生活。而此时,逐渐远离家乡的孤独的诗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不可抑止地思念起了自己的故乡。

《别人四首》:“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霜华浄天末,雾色笼江际。”《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在这些诗句中,诗人以简练的笔法勾勒江上的景色,突出了江上烟雾缭绕、氤氲幽寂的特点,诗歌中也充满着浓郁强烈的感情。这样秀美的山川,对诗人充满了感召力,也能够引起无数文人的向往。

王勃漫游中所作的山水诗,语言一般比较精炼,篇幅比较短小,以五绝五律为主。其中尤其以在巴蜀所作为佳。他在蜀漫游期间常常深入到自然中去,对蜀地山水风景观察比较细致,在描绘景物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突出蜀地山水风景氤氲苍茫的特点。

漫游对王勃诗歌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他对他乡山水的描绘上,他的`诗歌还记载了在离开家乡与京城进行漫游过程中的孤独无依的情感体验,在他的送别诗中,这种情感更是抒发得淋漓尽致。王勃诗歌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的那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逰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后四句,以旷达的语言劝慰对方,非常爽朗豪迈。诗中虽说自己是“宦游人”,但写作此诗时诗人是在长安为官。其时初以幽素科进入京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所以诗中充满着一种昂扬的气势和壮大的情思。然而我们把目光转向他在失意后入蜀漫游时所作的诗歌时,其中的情感基调就大不同了。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澘然。(《重别薛华》)

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由原来的“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变成了“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澘然”。这里再也没有了那种豪情壮志,只有萧条的景色,深沉低昂的情感。尤其是在秋风起,落叶下的时候,是孤独的诗人最惆怅难以释怀的时刻。在他的这些诗里,常常并肩出现的两个词语就是“千里”和“百年”,“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纵横千里,上下百年,这是对人的生命的深入思考,恰恰出现在这些远离家乡进行漫游时所作的诗歌中,这是一种巧合。

诗句中抒发的不仅仅是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也包含着对政治失意和前途渺茫的惆怅,还包含着一种对故乡的深沉的依恋,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上追寻超越与现实中饱受磨难的深刻矛盾。这也正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所以倾注在王勃笔端的思乡和惜别之情能够引起千载之后羁留他乡的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其他:

王勃还有乐府《采莲曲》和《江南弄》两首,《江南弄》似是拟作,不作评述。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揺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巳暮。(《采莲曲》)

笔者翻阅了《乐府诗集》,初唐之前,梁简文帝、梁元帝、刘孝威、吴均、陈后主等等都作过《采莲曲》,思想性都比较薄弱。试看梁元帝的:“碧玉小家女,来嫁江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试看刘孝威的:“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则王勃作品篇幅较长,多使用七言句,七言歌行的形式所能容纳的内容比前作丰富得多;二则王勃作品思想性已经有了一个很大跨度的超越,他在诗歌中已经不再局限于景物的直观描绘,也不局限于抒发自己个人的感情,而是写得是吴越女子们对自己远在前线征战的亲人的深刻思念,也用这种江南极美的景色来反衬在外征战的将士们的艰苦卓绝的生活,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深切的关怀。这是王勃在经历了现实的苦难之后才会感受到的,假定没有他的漫游生活,他就不会有对生活的深入体会,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的思想境界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提高。

王勃在漫游中所作的诗歌,开拓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和杨炯卢照邻等人一起完成了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把诗歌“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这样一个历史的使命。初唐诗坛在王勃等四杰的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充实,气势壮大的作品,这有力地推动了初唐诗歌走向盛唐气象,在诗歌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唐代诗人王勃诗歌风格刍议

唐代诗人王勃诗歌风格刍议

王勃诗歌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王勃的这种风骨,直接开启了盛唐诗风。唐中宗复位,即着手清除武后党羽,许多新贵乘机排斥异己,卷入政治漩涡,不少杰出诗人也都随之升降沉浮,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宋之问、沈全期等人由于各种缘故而被贬逐远方这对以建功立业为抱负的他们,自是沉重的挫折和残酷的打击,也使他们的诗风为之一变。如沈全期被逐曜l州时所写的诗歌.风格与在宫廷时截然不同,显示出幽怨、绝望乃至愤懑。王勃由于受佛学和叔祖王绩隐居思想的影响,表现得不那么强烈,但由“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勃勃雄心,竟至于坎坷失志,流离岁月,羁荡山川,感慨和不平是难免的,诗风的转变也是自然的。

当时宫廷中盛行斗鸡,王勃为沛王戏作《檄英王鸡》,高宗认为是兄弟之间“交构之渐”,王勃因此被革除官职,赶出沛王府。这对于王勃的仕途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说:“坎坷于唐尧之朝,憔悴于圣明之代。”王勃在任虢州参军时,又发生了“匿杀官奴曹达”的冤案.以触犯大唐法律被判死刑,这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幸遇大赦,仅去官职,其父也受牵连而远迁交趾令。他在《冬日羁游汾阳送韦少府入洛序》中说:“下官诗书拓落,羽翮摧颓。朝廷无立锥之地,丘园有括囊之所。山中事业暂到渔樵;天下栖迟,少留城阙。忽逢萍水,对云雨以无聊;倍切穷途,托形骸而何托!”这正是他穷途末路、绝望悲凉的自我写照。正是这种人生遭遇,才使得王勃后期的诗歌大多带有苍凉悲郁的风格,试看在蜀中写的两首送别诗: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路,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天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州。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哭.还望独潸然。

薛华是唐开国重臣薛收之孙,从《序》中看,第一首诗当作于锦州,两位少年才子漂泊他乡,其感触自不待言。作者用“穷途…‘遑遑”“悲凉”“凄断”“同漂泊…‘共辛苦”“梦中人”营造了苍凉的氛围,表达了浓郁的心情。第二首前半部分用风物涂抹出浓黑苍凉的夜色,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沉郁的别情。与前期在长安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已经完全没有了激昂慷慨、意气风发的豪情壮志,把“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变成了“穷途唯有哭,还望独潸然”了。

还有一些别离诗,如《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夜调鸣琴,相思此何极。”《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之二:“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如此寒。”《别人四首》其四:“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长畏人,何为久留滞。”都显现出苍凉冷落、凄苦沉郁。不仅是别离诗中,即使是其他题材的诗中.也多充盈着这种诗风。如《上已浮江宴韵得遥字》:“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诗中游宴之初,作者尚有兴致,而游宴之中,忽生悲凉。情思所以变化得如此迅速,是因为波涛和潮汐的不平静.引起了作者对世路艰难的感慨。又如《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前两句以长江滞悲喻旧念之深,后两句则以苍凉的山景着意点染,烘托诗人愁旅思归之情。再如《易阳早发》:“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诗中以空冷苍凉的意象幽约地传导出诗人仕途的挫折与旅途艰辛的隐曲的情感意绪。

以上两方面是对王勃前后两个时期诗歌风格初步探讨。对王勃的诗歌风格,论者如云,间或有谈到诗风转变,但仅从“题材进一步丰富,内容进一步充实”“脱离宫廷的狭小范围,走入江山与塞漠的广阔天地”方面人手。笔者末学后进,不惮冒昧,提出浅见陋识,望行家不吝指正。

诗歌发展

王兴华的诗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详细介绍

王勃的个人成就

王勃的诗集及王勃简介

王绩与王勃山水田园诗的比较分析

送别的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戏为六绝句·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后感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共4篇)】相关文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课2022-06-17

戏为六绝句其二,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的意思,戏为六绝句其二2022-12-17

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2023-02-14

王勃人物简介2022-06-12

九日登高,九日登高严维,九日登高的意思,九日登高赏析2022-05-2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巩固练习2022-11-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诗2023-12-08

初中生文学常识测试题2022-04-30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价2023-06-22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2023-01-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