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时间:2024-05-18 07:38: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精选7篇)由网友“lanc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篇1: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篇2: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中国文学之最

中国文学之最,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是小升初语文的考点之一,难度不大,只要同学们熟记后,就可以得分。

四大名著考点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现代文学常识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篇3: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

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令》等。

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16: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3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36:惜分飞。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46: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47: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48: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49: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50: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51: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52: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篇4:小学生常见文学常识解读

小学生常见文学常识解读

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3.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

俄国--克里姆林宫 中国--故宫

4.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6.《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7.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8.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9.“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10.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

篇5: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杏坛:本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在今山东省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因此就以杏坛称代教育届。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国董奉为人治病不受钱,只求重病愈者为之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常以杏林称代医学界。

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因土地和粮食是立国的根本,故用作国家的代称。

朱门:红漆的大门。古时王侯贵族经帝王赏赐方可在宅门上加朱漆,故以朱门代指贵族宅第。

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因用桑梓称代家乡。

干戈:干,盾牌;戈,戟。干戈,是古代作战时常用的武器,因用以泛指战争。

纨绔:是指用白色细绢裁制的套裤,这是古代富家贵族子弟所穿的衣服,常用以称富贵子弟。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为了容易写字和避免虫蛀,先用火烤竹简,使水分蒸发,称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册。

丝竹:因琴瑟、箫管等乐器多用丝竹所制,后成为音乐的代称。

缙绅:缙,插;绅,束腰的大带。垂绅插笏是旧时官宦的装束,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三尺:代法律。因古代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叫三尺法。

鸿雁:鸟名,有迁徙的性能,古代传说能传递书信,因借指书信。

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后作为酒的代称。

布衣:古时平民穿的麻布衣服,后指平民百姓。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用作妇女的代称。

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

拙荆:拙,粗劣,自谦之词。古时贫寒人家的妇女以荆枝作钗,后因之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篇6: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

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篇7: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有哪些?

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有哪些?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令》等。

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16: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3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36:惜分飞。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46: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47: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48: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49: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50: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方法总结

新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春季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计划

小学部编版四上语文教学计划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学常识-古诗文常见的词解(精选7篇)】相关文章: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2023-01-11

开始的英文是什么词2022-05-06

三年级语文《口技》教学反思2022-11-1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3范文2022-05-0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2023-08-01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5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2022-05-06

生命三境界范文2023-06-09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参考2022023-01-15

小学六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