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精选7篇)由网友“daxia200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关键词]信息能力;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理论
[摘要]本文从“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并指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引言]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1995年5月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试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他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这个项目,其目的是能培养出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认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对于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值得借鉴。今年9月份起,我省中学已经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 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1、 国家对信息课程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万名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争取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
由此可见,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信息能力的竞争。
(2)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明显不同。笔者在讲述计算机的逻辑组成时,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观看《开天辟地》教学光盘中相关片段。结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参差不齐。正是因为信息能力的差异,才导致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引起学习效果的明显不同。
(3)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
由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培养学生素质的大问题。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社会以及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神圣的使命。
二、论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笔者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以前的计算机课中,笔者发现,老师讲得好,学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计算机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Excel使用工作表数据库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以很快的速度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等操作。但当我问学生“请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什么问题?”时,却有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很好的信息意识,这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相悖,这也是以前计算机教学的失败之处。
笔者认为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1、 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中应让学生懂得信息的概念以及从国家对信息课程的重视、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信息课程越来越向综合性课程方向发展等方面来讲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可请高年级这门学科学得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做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以后的学习中才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
2、 教学形式应多样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信息产业的现状,许多报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上都有相关报导。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一些新的软件。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我所教的班级每一星期让学生推选一位小博士,在这一周上课前花5分钟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这一周时间中他所了解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而且使全班同学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紧跟时代脉搏。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将发展出一种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笔者曾就这种教学模式,做了一点尝试。在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枯燥、难懂,学生不太爱听,如果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比较好;并且高中学生已具备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而且高中生计算机水平特别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早就掌握,有的学生还从没接触过。我就考虑做这样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件。这个课件通过学生机房服务器装到每台学生机上。而且每台学生机可以上Internet。我制作这个课件的意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库、图片资料库以及积件库,供学生自学;学生认为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时可选择进入测试模块。在测试模块中提供一些测试题,满分为100。只有测试分数超过80分得学生才能说明你达标检测过关。只有这时才可以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链接去网上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只提供了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网站)。否则还必须重新学习、做测试题。从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扩充他们的知识面。
4、 设活动课、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许多电脑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能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
目前中学的活动课、选修课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程序设计;二是应用软件使用。学习程序设计对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信息交流。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多媒体软件制作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构思、创新。结果学生做出来的软件创意很好,不拘一格。有的学生有感于语文课本中“庖丁解牛”这一课文,制作了一个“庖丁解牛”的动画,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有的学生有感于妇女能撑半边天制作的“半边天”也很生动形象;有的学生根据地理课本中学习的水循环制作了“水”的软件,通过水循环的原理告诉人们要节约水的道理;更有一位同学有感于微软的IE浏览器浏览网页比较烦琐,自己用Authorware5.0制作了“简易浏览器”来浏览网页,在参加江苏省第三届OEH中学生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中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活动课、延伸课的延伸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整合各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创作更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三、 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篇2:[信息技术论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论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娃娃要不要学电脑”已经不再成为人们争论的问题,今天的娃娃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知识与技能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改变,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能综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探讨、模型搭建、分析解决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可以说,如果不能操作计算机,不懂如何获取和处理有价信息,那就是个现代文盲。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目标激学: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伊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竞赛激学:争强好胜,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汉字输入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测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
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用画图、“扫雷”、“纸牌”、“连连看”等益智教学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双向控制系统,将高年级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小电影、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室里播放,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问这问那,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的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春游》、《未来世界》、《我们的校园》、《美丽的家园》等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四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成新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 + 3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3、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给五年级上《浏览我的电脑》一课时,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在上课前,我首先用教学光盘将我的电脑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上课时通过双向控制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示。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我的电脑”中的内容,我又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演示,反复练习,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有了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平时就主动积累了大量的操作题。
4、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
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我在“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由于学校计算机数量有限,上课时不能保证一人一机,于是我们就让机房全天向学生开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练习机会。同时,为了给学生们一种信心,在课堂上及时公布学生成绩,并鼓励操作成绩不理想的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了愿意学,主动去学。根据这一情况,我又趁热打铁,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自己“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一个崭新的网络教育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持新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紧紧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让我们以全新的姿态学习、生活、工作在充满梦幻的21世纪。
篇3: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论文摘 要 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人才。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一是要继承和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先进的科技、思想理论成果,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二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只有近30%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70%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选择与吸收的能力。这样,才能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注重信息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指导大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素质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它能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积极开拓进取,追求新的`目标。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就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力,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摸索过程中,高校还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创新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变化,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予以不断地更新、充实。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改变过去重信息获取,轻信息分析和创新的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信息分析、信息创新层次上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培养成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面授和网上课程以外,还可以采取讲座、讨论、实习、咨询、科研等多种方式。在教学目的上,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研究问题和检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做研究课题或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
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分为独立模式、混合模式和层次模式三大类。研究型学习注重科研课题的检索和科技查新、课题综述和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术写作和参与科研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精简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将重点放在检索技能的培养上,增加检索案例的分析、教学范例的演示,加强信息的甄别与分析,增加实习课时,设计好实习作业。
(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之根本,现代网络环境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师。我国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原因,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网络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亟需构建一支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己任,通晓业务,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的学科带头人和组织者,以及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在职进修,系统培训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业务,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
(五)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而言的。它是以网络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用户进行的普及信息知识、启发信息意识、强化信息能力、规范信息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由于其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是以用户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重视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建立更新、长效维护机制,还应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上支持和指导。
高等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明确我国大学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准,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通过教育创新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珍.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O3).
[2]刘继荣等.试论教师信息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图苑,,(3).
[3]王俊,张艳丽.21世纪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信息学杂志,,(5).
篇4:试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 启发 实验 教法研究
【论文摘要】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的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便是不断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本文主要是从初中化学教学中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做法。
当今,人类正面临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加强素质教育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广东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从而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化学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社会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整个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创造史和发明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
1994年国际滑雪教育会议(ICCE )的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在环境、能源、材料以及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节食化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有意识的想学生展望化学的明天──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食品,同时还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此外,还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把学生引入化学问题情趣中用,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强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教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常常脱离生活和现实,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动手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有效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创新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花心变化的全过程都呈现着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直观、具体,它是利用感官直接接受具体想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些表象进行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而获得认识,这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创新思维的结构中,包含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所谓发撒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进行发散性联想,得出多种解法、多个结论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有三个特点: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可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化学教学内容,有许多发散思维的素材,引导得好,能把学生带到积极思维的情境中。要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并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以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素材,有待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去挖掘并加以利用。有人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因而,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研究,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化学作为研究和开发新材料的科学,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就更有必要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利萍;中学化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情;第20期
[2] 李玉亭;浅议初中化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第12期
[3] 顾巧凤;浅谈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J];考试·中考教师版;20第7期
篇5: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王利勤
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中牟451450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我们在给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与社会需要结合,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最佳选择。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具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问题的就是要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教与学,而是互动式的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老套
我国高校考试系统中对计算机科目的成绩评定都是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考核,实习和实验考核成绩占最终成绩的一小部分。这种考核方式对那些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但死记硬背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这种老式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和实践脱节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到了实际操作中往往无从下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需要增加实践课的次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
在考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性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但是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单一的考核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所以,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在考核内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个层面综合考评学生。使学生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质疑,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平台,进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全新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没有束缚的空间,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更新教材编写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重理论轻实践这一普遍现象,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主要开设软件设计、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此类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佯学生从教师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作者:湖北葛洲坝高级中学 张国平
每年在接手高中和初中新生时,我多次遇到学生提出“在机房我们不打游戏,那我们能干什么”之类的问题。可想在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我这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探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总体上还不是很规范,上课随意性大,缺乏信息意识现状,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以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心理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教学生操作WINDOWS系统,学习上因特网等,那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培训而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课堂师生互动,人机交互,问题点评,实验课题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在保证课堂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搞好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学生),有助于实施教学目标。我校教改二年级有一位女生,平时上课喜欢调皮,不按老师教学要求,经常玩些小游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经过多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仍没有改正。有一次我让全班学生写一篇内容真实的学习总结,“结合自己最近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谈谈有什么收获?或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受到什么启发等?”可她却写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心得。“常忆信息技术,浪费时间无数…多次考试未‘糊’,赢得笑声一路…可惜高考‘3+X’,电脑实无用武之地也…故‘信技’不如‘语数英’也!...”。我没有在课堂上当场批评她给,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班主任。课后我找她谈话,首先鼓励她敢说真话,文言文学的好,并讲叙前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学生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专家给他的评价很高,当时就被一所重点大学特招的事情;同时,严肃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她要端正学习态度,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她当时边笑边点头。事与愿违,在期末理论知识考查时,她居然边本加利在试卷上不按要求乱写一气,我当时毫不犹豫给她评了一个大大的’O’,也没有找她谈话,以后每次上课我都用严肃的目光看着她进行冷处理。她开始有些不以为然,经过一段时间后,好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仿佛换了一个人,学习很主动,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每节课都能认真履行教学任务的好学生。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教学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普通学科,不再只是以教师教知识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为主,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论程度,运用能力;仅以卷面考试和走马换灯式的考查(含简单的实验操作)形式来判断学生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以下几个要求。
1、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使用一些手段。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即每节课除了准备常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设计一到二个教学目标较高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供一些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选修。评价学生水平的时候也要灵活多样。如高二年级进行期末实践操作考查,第二题设计电子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设计有创意、特色,作品形式不限(建议使用本学期所学的AUTHORWARE工具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根据他们掌握设计工具的难易程度,作品立意
[1] [2]
篇7: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余市第四中学 傅军平、谭小明【摘要】:本文就自己的几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和经验,谈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如何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等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浅见。
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始终把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信息技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就培养了同学们以下方面的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或自己进行调查、参观等,主动地去发现信息,并收集到所需的信息。
2、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分类,然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和组织。
3、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它手段,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实际问题。
4、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交流的范围,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别人的联系和协作。
以上几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后,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除了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创设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附件-画图》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反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
2、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词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例如在《excel-函数的应用》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的有益巩固与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精选7篇)】相关文章:
科技三年推进计划2023-06-19
街道政务公开工作计划2024-01-16
教育局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2022-04-30
秋季高中学校工作计划的2023-02-02
县地税局人事教育工作要点-2023-12-24
2.0研修总结2022-10-14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23-10-22
小学教育教学学期的工作计划2022-12-11
宣教工作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2022-05-06
实施方案与计划的区别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