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时间:2022-05-19 01:49: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合集7篇)由网友“Krylov”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篇1:《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

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标准的许多提法都是从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从学科的概念出发。如过去小学《思想品德》以德目构成课程标准的框架,现在《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范围为课程标准的框架。

点面结合

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的,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我们以这大大小小的生活领域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构成教学内容的若干“方面”。在每个生活领域里,都包含有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主要因素,这些主要因素还可分解为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日常生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人际关系、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具体要素。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这一个个要素与儿童的交互作用就成为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如“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就是儿童与社会环境;“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儿童与社会活动;“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就是儿童与社会关系;等等。以社会生活领域为“方面”而设立的主题也是反映了儿童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关系。每个“面”上都会涉及到各种社会要素,当然,不是每个领域所涉及的要素都相等。我们按“面”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点”,即在每个主题下面分列了数量不等的若干要点,构成了整个内容标准的框架。

综合交叉

综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一是社会生活各要素的综合。前一个综合在课程性质部分已有分析,后一个综合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各社会要素是综合成整体出现的(如社会环境是工业城市,则工厂劳动成为主要的社会活动,严格的劳动纪律和团结合作成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儿童在某一社会生活中涉及的社会要素也不是单一的,只是由于研究需要才把它分为不同的要素。所以在安排内容要点时,不明显地按社会要素归类,只是把要素综合隐含在内容里面。如“我是中国人”部分第7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内容里综合包含了几个社会要素,它既有社会环境的知识,又有社会活动的情况,还有人们之间应有的态度和规范。同时,我们虽然按社会生活领域分成了若干主题,但各主题所含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如“我的成长”中有“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这个内容与“我与学校”中的“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交叉。“我的成长”中关于“抵制不良生活方式,远离毒品”的内容与“我与家庭”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交叉。“我与学校”关于“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的内容,既可以了解自己学校的发展变化,还可以了解中国和世界学校的发展变化,这样就从“学校”这个领域扩展到祖国与世界,出现了3个领域的交叉。这就是本课程综合性特点的明显表现。它打破了原来思想品德、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地理、世界历史等学科的界限,成为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

螺旋上升

由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虽然是按照由近及远的规律展开,但又不是绝对的。如个人生活虽然离得最近,而对自己深层次的认识却并不容易;相反,世界虽然离学生较远,但由于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地球变小了,对国外现象的了解反而变得容易起来。所以,我们认为内容标准虽然是按主题组织的,教材的编写却不应按照个人―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的顺序安排内容,而应根据各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相应内容重新组织。如“我与家庭”的第5条“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民主平等,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前半段讲道德、有责任感等在中年段就可以学习,而后半段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就应在高年段掌握了。再如“走近世界”的第4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看上去谈世界经济是很深奥的,但在学习社区的商业网点和购物时,看看商品的产地,就可以体会世界经济的联系,这样在中年段也是可以学习的。所以,课程标准的同一内容可以在不同年级(或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应该有区别,逐步提高。譬如三四年级侧重家庭、学校和家乡(社区)的内容,但又兼顾个人、祖国与世界;五六年级则侧重祖国与世界,兼顾其他。这6个主题可以是分年级出现2次循环,也可以分年段(三四年级中年段、五六年级高年段)出现2次循环。各地、各编写单位可以从实际出发自主选择,有利于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篇2:《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

本课程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学习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标准的许多提法都是从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从学科的概念出发。如过去小学《思想品德》以德目构成课程标准的框架,现在《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范围为课程标准的框架。

点面结合

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的`,从个人、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我们以这大大小小的生活领域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构成教学内容的若干“方面”。在每个生活领域里,都包含有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主要因素,这些主要因素还可分解为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日常生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人际关系、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具体要素。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这一个个要素与儿童的交互作用就成为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如“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就是儿童与社会环境;“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儿童与社会活动;“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就是儿童与社会关系;等等。以社会生活领域为“方面”而设立的主题也是反映了儿童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关系。每个“面”上都会涉及到各种社会要素,当然,不是每个领域所涉及的要素都相等。我们按“面”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点”,即在每个主题下面分列了数量不等的若干要点,构成了整个内容标准的框架。

综合交叉

综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一是社会生活各要素的综合。前一个综合在课程性质部分已有分析,后一个综合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各社会要素是综合成整体出现的(如社会环境是工业城市,则工厂劳动成为主要的社会活动,严格的劳动纪律和团结合作成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儿童在某一社会生活中涉及的社会要素也不是单一的,只是由于研究需要才把它分为不同的要素。所以在安排内容要点时,不明显地按社会要素归类,只是把要素综合隐含在内容里面。如“我是中国人”部分第7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内容里综合包含了几个社会要素,它既有社会环境的知识,又有社会活动的情况,还有人们之间应有的态度和规范。同时,我们虽然按社会生活领域分成了若干主题,但各主题所含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如“我的成长”中有“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这个内容与“我与学校”中的“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交叉。“我的成长”中关于“抵制不良生活方式,远离毒品”的内容与“我与家庭”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交叉。“我与学校”关于“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的内容,既可以了解自己学校的发展变化,还可以了解中国和世界学校的发展变化,这样就从“学校”这个领域扩展到祖

[1] [2]

篇3: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是第二单元“安全的生活”第三课所讨论的第一个小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接触安全意识的教育,因此具有重要意义。而正确处理火患又是安全教育中最实际也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学习的成果将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乃至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如拨打火警119、火场逃生等)。

2、知道当火患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3、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发生的火患。

【教具准备】

准备火灾自救等常识性图片和灭火的小常识挂图。

【教学过程】

过渡:亲人的痛爱,同学的友情,快乐的校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可是,一场意外却足以改变许多人的生活――

一、案例再现

(播放一段火势蔓延、浓烟滚滚的情境画面)。我严肃地问大家:“如果我们身处火场,周围已经烟雾弥漫,应该怎样防烟呛呢?”

观看资料片,感悟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提问: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交流)

是啊,火灾令人恐惧,损失让人痛心。以上案例确实让人们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同学们,让我们试想一下: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2、反思原因,引起共鸣。

看到这一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过渡:正像你们所说的,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是多么重要。那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火灾的隐患呢?

二、课堂活动

1、创设情境,模拟演练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假想。假如在上课时发生火灾,我们该怎么办?(警报响起:着火啦着火啦,大家快逃啊!)

:情景模拟:当火灾发生时,怎样的拨打电话119?

红红是一名小学生,一天,他家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例:红红家住在5楼,一天傍晚,爸爸、妈妈都没有下班,红红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打开门一看,发现楼道里已经浓

烟弥漫。)

谁来帮帮红红呢?生自由地说。(师:真棒,想到了迅速地保护自己;了不起,看到火这样大,想到红红是个小孩,他应该先报火警。)

对,当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迅速报警、灭火与逃生,(让学生学会正确、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119,怎么打?

适时指导学生知道打火警119的方法。

师生互动演练

你会报火警吗?想一想报火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报警内容清楚、明了:⊙家庭住址 ⊙电话 ⊙起火原因 ⊙火势。

②.现在,你能正确拨打火警119了吗?假设你家现在着火了,你该怎样打火警电话呢?这样吧,我们先练习练习,一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试试看,比比谁报警最快、最清楚。

孩子们,现在我来做消防队员,你们向我打进电话报警,行吗?

③.同学们,遇到火灾你首先应该拨打119火警电话,但火警电话能随意拨打吗?(不能。)老师提醒大家注意:119可不能随意拨打!)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我们应防患于未然;但当无情的火患发生的时候,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大家应该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还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发生情况,进行自救和逃生

篇4: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建议

本主题活动建议1―2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建议

1、查找多种图书、报刊杂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多媒体网络设备。

2、学生课前准备好与国际组织有关的图片、文字和录像等资料。

3、做好同学之间相互介绍国际组织活动的计划和组织活动。

课时教学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分析案例,学会方法。

教师提问,你知道第一个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组织吗?它的宗旨是什么?引出第一个总部设立在北京的国际竹藤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会了解国际组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一个国际组织应当包括其成立的时间与背景、总部所在地、基本宗旨、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在该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等主要内容。

2、利用各种信心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提问,你认识以下国际组织吗?你知道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与交往中的作用吗?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部分国际组织的相关网站,通过互联网查找。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利用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查找。活动中,教师要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选择的多样化、个性化,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3、及时总结交流,突出主题思想。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的介绍给其他同学,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国际组织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要让学生体会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众多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树立正确的全球观。

篇5: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

3、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以调查访问的形式进行学习,并能把自己实践的结果在班级中汇报和交流。

2、通过对这些人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工作不可缺少,激发对他们的感激与尊敬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你们走进学校都看见了谁?(板书:老师、同学、传达室的爷爷)这些人都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我们学校里还有哪些工作人员?(板书课题: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二、了解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当一次校园小记者,采访你最喜欢的或最想了解的在学校工作的人。谁来给大家谈一谈自己的采访经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

1、采访老师。

先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每天和老师朝夕相处,还观察到老师做了哪些工作?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2、采访校长。

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引导:你们没采访校长之前,以为校长每天都做什么?通过这次和校长零距离接触,你们感觉了解校长了吗?师补充:校长每周要组织老师们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之前需要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或是从网上搜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每天还要抽时间听老师们的课,指导老师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3、采访微机老师。

学生说,教师补充:学校的网站的维护等等都是老师的工作,“笨小孩”就是老师在校园网上的网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他在网上交流。

4、英语老师。

请学生根据平时和老师的接触说一说对老师的了解。

5、图书馆老师鼓励学生踊跃借书。

6、传达室的爷爷。

7、工友师傅。

师:听说同学们在采访过程中吃了一次闭门羹,谁来谈一谈?(学生说)引导学生知道徐师傅不善于表达自己,请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说一说,然后请几个学生模拟表演,完成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对学校工作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1、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如果有一天,学校里没有了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师:如果没有校长,(学生说)如果没有英语老师,下面让学生来设想和回答。

2、原来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对我们是这么重要,他们每天忙忙碌碌、默默无闻,是为了什么?(办好学校,给同学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请学生现场采访一下老师。你们想过该怎样和他们相处,怎样回报他们?(学生回答)

3、无论是不善表达的工友师傅,还是侃侃而谈的校长、老师,他们都在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学校发展而努力工作,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热爱的人,我们对他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板书:请学生欣赏歌曲动画:感恩的心)

4、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他们说,让我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心形卡上,写给你昨天采访过的人。

5、学生写。

6、请个别学生念一念。

同学们,让我们手捧这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连同我们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去送给在学校工作的工友、老师和校长,好吗?

篇6: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态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进步,由此产生自信心,懂得进步是成长的阶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自我悦纳的能力。

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能够张显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

主题教学思路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让学生交流成长中一件小事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进步和特长。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虚心向别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材图案释义

第17页的几幅图片,展示了学生学习、运动、劳动等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进步都有哪些。

第18页通过教师的话引导学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教与学活动指导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画。

2.讨论:你成长进步中的一件小事。如果教师组织过学生的自己的“成长树”,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棵“大树”“生”、“长”的情况了,是枝叶凋零,还是枝繁叶茂。

3.指导学生画画,并请家长阅后提出意见。

知识拓展:

学生的气质类型

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品质。气质类型本身不分好坏,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每一种气质类型也都存在向某些积极的或消极的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性。

“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勇敢、爽朗、有进取心的品质,但是也容易形成粗心、粗暴等缺点。

“多血质”的学生容易形成活泼、机敏、有同情心、爱交际的品质,但是也容易养成轻浮、不踏实、不诚挚的缺点。

“粘液质”的学生容易形成稳重、坚毅、实干的品质,但是也容易形成冷淡、固执和拖拉的缺点。

“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细心、守纪律厂富于想像力的品质,但是也容易形成多疑、怯弱和缺乏自信的缺点。

照顾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加顺利、有效。

对“胆汁质”的学生,不要轻易地去激怒他们,要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活动机会与任务,使他们从中受到更多的教育,要将心比心,培养他们扎实、专一克服困难的精神并防止懈怠与见异思迁。

对“粘液质”的学生要更加耐心,要给予他们考虑问题与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

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体贴,切忌在公开场合指责他们,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适当降低或调整要求,鼓励他们勇敢进步。

篇7: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知道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概况。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通过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号和6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识图,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52~53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太阳系、地球仪和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号和6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这就是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着无数闪烁的星星。尤其是在夏季晴朗的夜晚,夜空中有一条比较密集的星带穿过,这就是著名的银河。在银河系之中,有一个太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里围绕着太阳不停旋转着的一颗行星。迄今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已知星球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2、演示与讲解。教师演示地球仪,但本节课并不详细地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自转、公转,只是简单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师提示:“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大体上就是这样的形状,而且地球是不停转动的。”

虽然只是简单的演示,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地球仪的摆放和转动要科学、合理。地球仪的支架必须朝着教室中实际的北方;转动地球仪时,一定要自西向东转动。

3、阅读与讨论。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然后自由讨论。

4、探究与讲解。“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在地球上观察,广阔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浩瀚的海洋也是蔚蓝色的。那么,是天空把海水映蓝的呢,还是海水把天空映蓝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的表面绝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地球的外表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所以地球才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

5、讲述与演示。“平时,我们只是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地球某一地区的情况,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只是当人们乘坐航天飞机或是飞船进入太空时,才能够看清楚地球的全貌。

乘坐“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地球:‘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从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DV《中国人眼中的太空》中,我们看到了浩瀚的宇宙、蓝色的地球和地球皑皑冰川……”

教师和学生出事报刊上有关杨利伟遨游太空的资料。

6、观察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24~25页的图画,请学生发表意见:自己从这张图上读到了什么信息,知道了什么内容?

7、总结。“这节课,我们对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还知道了地球上有陆地个海洋,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着: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

同侪携手共进的教师教学反思

同侪携手共进测试题及答案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解析论文

高考作文江西卷全解析

解析陋室铭作文

课程标准的教案范文

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

部编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

九年级优秀政治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解析(合集7篇)】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如何学习2022-06-05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感言2022-06-25

初一第四作文2022-05-06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表2022-06-07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专家解析2022-04-30

音乐教育学试题2023-05-28

高三政治选修六全年教学计划设计2022-08-19

全国三卷语文作文2022-12-10

备考教师资格证总结2023-01-09

离骚教学过程设计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