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

时间:2022-05-20 01:54: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精选7篇)由网友“池亓”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欢迎大家分享。

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

篇1: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

1.不说教,做一个倾听者

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来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时,家长不要长时间的唠叨,因为在备考阶段家长很容易把自己的紧张情绪通过唠叨来集中在孩子身上,沟通变成说教,效果很不明显,反而背道而驰。

建议沟通的开始家长要先留给了孩子倾诉的机会,自己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即使孩子表露出很多负面情绪,也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宣泄,因为这是他自我减压的最好时机。随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感性的负面情绪上转移到理性的学习方法上。

2.不唠叨,营造温馨的环境

有调查显示,学生在临考前,最不爱听到的话是家长每天询问“复习得怎么样啦”。他们没法回答您,而且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

所以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安下心来,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学习和复习环境,使他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并尽量少地去批评他,即使不是学习方面,哪怕是生活的懒散,行为的不规矩,在这样的阶段,家长尽量不要吭声,这是您对孩子的体谅,也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好。

3.不心急,让孩子降低期待

当孩子为模考成绩担心时,家长要让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据成绩,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浮动大约5%~10%,分数越高,浮动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以此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有挑战性而且通过一定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比太难或太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中考前初三考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一、考试进行时

第一,要以平常心态对待高考,很多高考状元都有这样的观点,高考就是平常的考试,只不过是考场监考人员等换了一下而已。

第二,在考试时,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类题,一类是平时经常在做的熟题;一类是生题和超范围题目。遇到熟题当做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唰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虽然自我发现错误,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首先,战略上藐视卷子,战术上重视卷子,特别对简单的题一定不要马虎。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的纳入囊中。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务必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命运不会特别眷顾某人,这时,要在心理上藐视之,在“战术”上重视之。

二、细节问题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所在学校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太迟了,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收拾仔细,万无一失。

中考前一夜,你要做什么呢?别再看书了,快收拾一下你的行装吧——找个稍大的、结实的、透明的塑料袋,把自己的准考证、学生证、文具等考试必备品都放入其中,仔细检查核对完毕后,放在书桌显眼处。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紧张有利于解决大难题,而容易的工作需要高紧张。若将此运用到考试中,那么越是大考(期中、期末、高考)越要放松,而平时独立作业要紧张一些才好。换言之,平时高紧张,考时低紧张,能让人最好地发挥。中考的成功=实力+心态。因此,中考既是打知识仗,也是打心理仗。正因为如此,考前和考场上调节好心态非常重要。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倒计时的心理压力

篇2: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倒计时的心理压力

1.不说教,做一个倾听者

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来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时,家长不要长时间的唠叨,因为在备考阶段家长很容易把自己的紧张情绪通过唠叨来集中在孩子身上,沟通变成说教,效果很不明显,反而背道而驰。

建议沟通的开始家长要先留给了孩子倾诉的机会,自己做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即使孩子表露出很多负面情绪,也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宣泄,因为这是他自我减压的最好时机。随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感性的负面情绪上转移到理性的学习方法上。

2.不唠叨,营造温馨的环境

有调查显示,学生在临考前,最不爱听到的话是家长每天询问“复习得怎么样啦”。他们没法回答您,而且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

所以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安下心来,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学习和复习环境,使他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并尽量少地去批评他,即使不是学习方面,哪怕是生活的懒散,行为的不规矩,在这样的阶段,家长尽量不要吭声,这是您对孩子的体谅,也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好。

3.不心急,让孩子降低期待

当孩子为模考成绩担心时,家长要让孩子降低自己的期待。根据成绩,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平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浮动大约5%~10%,分数越高,浮动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以此作为自己的中考目标。有挑战性而且通过一定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比太难或太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提高信心。而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

中考前初三考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一、考试进行时

第一,要以平常心态对待高考,很多高考状元都有这样的观点,高考就是平常的考试,只不过是考场监考人员等换了一下而已。

第二,在考试时,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类题,一类是平时经常在做的熟题;一类是生题和超范围题目。遇到熟题当做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唰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虽然自我发现错误,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首先,战略上藐视卷子,战术上重视卷子,特别对简单的题一定不要马虎。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的纳入囊中。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务必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命运不会特别眷顾某人,这时,要在心理上藐视之,在“战术”上重视之。

二、细节问题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所在学校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太迟了,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收拾仔细,万无一失。

中考前一夜,你要做什么呢?别再看书了,快收拾一下你的行装吧——找个稍大的、结实的、透明的塑料袋,把自己的准考证、学生证、文具等考试必备品都放入其中,仔细检查核对完毕后,放在书桌显眼处。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紧张有利于解决大难题,而容易的工作需要高紧张。若将此运用到考试中,那么越是大考(期中、期末、高考)越要放松,而平时独立作业要紧张一些才好。换言之,平时高紧张,考时低紧张,能让人最好地发挥。中考的成功=实力+心态。因此,中考既是打知识仗,也是打心理仗。正因为如此,考前和考场上调节好心态非常重要。

篇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中考?

1、平常心

中考越是临近,家长越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作为家长要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支持孩子,因为中考是孩子学习生涯必须会遇到得一件事,每个学生都会有这么一个经历。人的学习能力不仅有水平上的差异,还有种类和表现得早晚的差异。

所以在中考备考期间,尽量不要过于干扰自己和孩子的心态。平时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现在就保持成什么样,生活变化过大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家长的这一份平常心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在中考中自由发挥就好。

2、同理心

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孩子对中考的担忧,知道孩子为学习所付出的努力,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当孩子学习过于疲劳去听听音乐、看电视和散散步等,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这都是孩子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

不要看到孩子不学习就唠叨个不停,对中考感到过于紧张的孩子,家长也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紧张情绪,要学会以同理心去支持孩子。

3、仁爱心

中考越是临近,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是增大,大脑会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这时候记得让孩子吃好、休息好才是对孩子的最大支持。食谱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既清淡又营养丰富的食品,比如牛奶、瘦肉、鸡蛋、鱼等食品,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也可以让孩子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品,比如绿豆粥、银耳莲子汤、薏米粥等,适量放些糖,既清热祛暑,又美味营养。不过对孩子饮食起居的照顾还是以自然为好,也不用过多改动。

篇4: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基础不好,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内下功夫辅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础不错,初步形成了习惯,兴趣和信心还好,如果父母善于辅导,那么适时地帮助也可以锦上添花。所以,学会辅导孩子还是家长需要掌握的一门基本功。

一、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孩子总是面对严厉的、呵斥他的父母,他也不会感受到你那发自内心的爱,他对你所说的和所要求的都会感到厌倦。大部分人,不仅仅是孩子,面对呵斥自己的人总会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绪也许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种情绪却不利于他接受任何知识。当孩子被训斥之后,紧张沮丧,头脑可能一片空白,反而更加不灵光了。

相反,如果孩子能处于一种友好、亲昵、鼓励的气氛中去学习,他不但会对父母有很强的信任感,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另外,监工辅导方式,也是很多家长需要注意的。辅导不是给孩子施压,不是一直盯着、监督他,而是适时地来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做题的乐趣,并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影响孩子,有了好心情,孩子做作业,会更好。

二、讲解题目不是“讲”而是探讨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题,真的是在“讲”,能让孩子听得瞌睡了。这是因为缺乏孩子的参与互动,不是启发式的辅导,只是那么讲下来,孩子自然听得乏味。我辅导上初中的小赵分析一道题目的时候,会把题目分成很多步骤,每一步骤先引导他去想怎么做,他不会做的时候,我就引导提醒一下,最好由他自己想到这一步骤如何解决。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识点,我们再回头看书、探讨,力争把它搞清楚、透彻。最终解题步骤,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来,也要引导到只剩一层窗户纸,而且一定要由孩子亲自捅破,这样他会有成就感,增加兴趣和信心。其实每一道步骤,最好都是由孩子亲自捅破这层窗户纸。

传说中的循循善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互动,孩子会觉得有趣味;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兴趣,通过每一道题的讲解,会逐渐激发出来。

三、错了也要鼓励

辅导孩子,最忌讳的是面对孩子做错了的题目火冒三丈,怒其不争。辅导题目的时候,善于发现孩子好的方面经常鼓励他,而不是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刻批评、打击他。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孩子的信心和兴趣的影响大不相同啊。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表扬、鼓励更是需要的。信心,有的时候通过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优点,并真诚鼓励来逐步增强的。

四、引导孩子体会题目的妙处

很多家长痛恨目前教育的弊端,但教育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现在的很多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仔细分析还是颇有趣味的。当孩子抱怨作业多的时候,尽管也可以赞同,但是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体味做题的乐趣。

作业就在那里,是抱怨还是尝试去体味做题的乐趣,一个认知的改变,心情大不一样。说到底,这些题目相当于智力游戏。很多父母总说作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去引导孩子体会做题的乐趣,真是南辕北辙啊!

五、不做权威鼓励孩子探索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父母也许是孩子的权威。但是,即使是权威,也最好蹲下来,不做权威,鼓励孩子不迷信,这样会增强信心。

别看一二年级的题目,我辅导时偶尔也会搞错,此时大大方方地承认,不去树立权威形象,会使孩子敢于去探索。或者有时也可以偶尔装着不会,让孩子给自己讲,此时她一定会很得意。只有把自己放低,孩子才能站起来。

六、辅导的目的是为了不辅导

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方法。开始孩子学习比较困难的时候,要多辅助,使之觉得简单。当孩子能力基本具备的时候,要多鼓励他自己完成,稍作点拨就可以了。

辅导的目的也是为了以后不辅导,帮助孩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信心、方法,所以,重在方法,重在启迪,知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需要的辅助越来越少。

七、帮助孩子学习变得轻松

如果孩子能力可以,就让他去挑战困难;如果能力不足,就帮助孩子让学习变得容易轻松些。这就是传说中的“因材施教”吧。

有一个孩子的基础较差,学习又困难,习惯兴趣都没有培养好。有一次数学有三道题已不会做,爸爸首先让他自己思考怎么做,过了好长时间,他已也不得法,爸爸再给他讲解,直到晚十点整,才做完。

我认为目前爸爸的要求稍微高了一些,导致作业时间过长,此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解。而如果让他自己做,可能觉得困难,加重了对作业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最后的窗户纸由他捅破,这样他有成就感和兴趣。在学习困难的时候以辅助孩子作业完成得好为主要目标,这样老师表扬他有进步,他会有信心,兴趣也会大。早些做完,孩子也可以好好玩,体会到早做完的好处。独立自主的问题可以后期逐渐培养。

篇5: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怎样才能学习好?这是家长们的一个老话题。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已明白,想要孩子学习好,最关键的是孩子要“学会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这里有必要提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一、培养孩子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家长要千方百计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他的主业、他的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再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学习自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劈头劈脑地要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二、启发孩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与人鱼不如教人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而且在学习时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倒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在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问题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会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三、辅导帮助孩子,学会使用工具。学习是孩子的工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掌握一些学习工具。笔和尺是工具,各种字典词典也是工具,都有一个怎样使用的问题,会用善用,就能促进学习。现在还有电脑、电子教育软件等,这是更高级的学习工具,怎样使用要学习,怎样利用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安排。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通过咨询学习,才能履行辅导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学习工具的职责。

总之,孩子的学习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但仅从家庭教育规律来说,有一句话是一定要强调的,这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更要天天向上。

篇6: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1、定目标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家长过高地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过分地强迫孩子学习,占用了孩子的娱乐时间,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总想玩。应多与孩子交流,尝试着成为孩子的朋友,看到孩子在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方面的积极变化。同时对孩子改正不足不可一曝十寒,立竿见影,要允许孩子身上“毛病”的反弹。

2、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孩子贪玩而忘乎所以,主要是约束力不够,计划的制定正是纠正的最佳方式。通常是主动和孩子商量,一份有效的计划也就做好了。还要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抓好督促检查。二是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一步一步来。三是做好总结。最好一星期进行一次总结,可以因孩子执行计划时表现的好坏,以奖励的方式满足他的一些需要,以激励他执行下一星期计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要让孩子能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要自觉就必须自主,没有自主的自觉是不能长久的。因此,在孩子的学习方式上家长应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在一种适应他自身喜好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习。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只提出总体的要求,具体的细节让孩子自己去把握,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的效果。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4、与孩子进行必要正常的交流。和善的交流可以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可以通过与孩子间的交流,把一些只有在孩子出错时才“教训”的道理自然而在地灌输给孩子。把对孩子的评价在日常谈话中自然地表露出来,既不会让孩子感到你是在专门“有意表扬”他,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你的观点和看法, 增强自我信心。与孩子谈话除了学习上的交流,还应有思想上的交流。通过平等和善的对话,要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不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领导。这样孩子就会得到一种人格上的尊重,对于强化自律意识是有好处的。

5、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很难的,强迫不是好办法。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电视机前或是电脑前玩,而大声地呵斥孩子去看书,这其实是很难有什么说服力的,孩子从心里是不“不服气”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6、父母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要注意自己的学习。大人通常情况下总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家长。可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与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拿出来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收获更多喜悦。

7、做好与学校教师间的经常性沟通联系。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基本状况。这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对孩子作出一个更全面准确的评估和判断,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孩子予以克服。此外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课程的进展情况,便于及时督促孩子按进度进行巩固复习。

8、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著名的“赏识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已成为当代教育学上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一味指责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指责式教育对孩子改变身上的坏“毛病”收效并不大,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想着法地和你“捉迷藏”、“打游击”。尝试赏识教育法后,用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这样,孩子大多情况下都能及时改正“毛病”,改“邪”归正, 收效良好。

篇7:为什么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我们来聊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机制。我们应该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的矛盾和事件给予恰当的反应,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让教与学充满幸福、快乐。

一、掌握心情,帮助学生自我调节情绪

情绪从不同程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有掌控情绪,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一旦情绪产生波动,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经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消极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一个在情绪上受到过多压抑的人,个性通常不够开朗,而且可能产生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群和反抗权威的行为,这自然会使个人在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大受影响。

在教育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机制,教师需要学会辨认情绪、分析情绪和管理情绪,帮助学生疏导消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有更大的存在感和自豪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让快乐的心情成为生活的不竭动力。

二、排解矛盾,拥有乐观上进的心态

良好的情绪机制,有助于我们排解矛盾,拥有乐观上进的心态。乐观上进的心态,能让人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

古话说得好:“心宽体胖”。情绪畅快时,人会愈来愈健康。如果有人跟你说“最近怎么面黄肌瘦”,亦即意味着你最近常常情绪低落,茶不思,饭不想,导致脸色愈来愈差,这是身心不健康发出的信号。如果我们过度焦虑、情绪不安,就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一个人常常有负面或消极的情绪产生,如愤怒、紧张,人体内分泌就会受到影响,并导致内分泌不正常。建立良好的情绪机制,有助于增强活力,让教育充满幸福,拥有乐观上进的心态。

三、改善个性,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取决于一个人情绪表达是否恰当。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负面情绪发泄,丝毫不加控制,如乱发脾气,久而久之,别人会视我们为难以相处之人,甚至将我们列为拒绝往来对象。反之,倘若常面带微笑,多赞美他人,以亲切态度与别人和谐相处,人际关系自然会和谐顺畅,充满快乐。

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确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积极的情绪,让他人看到友好与和善。我们发出的情绪感染力和影响力以及个性的吸引力,将影响在社会对我们的接纳度与欢迎度。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嵌都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戾,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这只性格暴戾的猩猩早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和顺的猩猩看到的是和顺的同伴,变得更加和善、快乐。凶恶的猩猩看到的是凶恶的同伴,愤怒、暴躁,充满攻击性,最后死亡。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猩猩,自己的情绪决定自己的心态。我们如果报以他人平和的微笑,就会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友善;我们如果挑剔,刻薄,富有攻击性,毫无疑问,与创他人的关系也必然是紧张的,争斗的。交流双方友善的姿态和良性的互动,传递的是一种彼此理解、鼓励和欣赏的信息。这也就是良好的情绪机制。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五种调节考试心理的方法

高三考生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考前讲话稿

初三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的具体工作计划

下学期的初三班主任工作计划

初三班主任工作计划下学期

毕业班教师的工作总结

工作压力大 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
《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长帮助孩子调节中考心理压力(精选7篇)】相关文章:

初三班主任下学期工作计划初中2022-11-20

初三毕业班班会课件2022-08-20

初三主题班会教案2023-11-19

班主任初三第二学期工作计划2022-08-20

初中毕业班的教师工作总结2024-05-22

初三中考冲刺发言稿2024-01-29

初三年级组工作总结2023-05-30

疏导的意思是什么2022-05-06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2022-05-07

关于中考生逃避学习和中考压力解读2022-10-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