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精选14篇)由网友“三山不是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弱势高校是指那些与优势高校和强势高校相比,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公众认同度低、外部环境较劣、生存和发展存在明显不利因素的高校.弱势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需要,必然要接触西方文化,这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水平,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当前要结合弱势高校英语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作 者:张涛 作者单位:平顶山工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弱势高校 英语专业教学 德育渗透 研究篇2: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研究论文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研究论文
学校是实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而语文课堂则是实施德育的冲锋主线。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多年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不断学习、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现将实践经验奉献给各位同仁:
一、不能死啃书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课文的德育因素
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时间学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使之“入学生之耳,固学生之心,导学生之行”。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达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长的有益营养的教育目标。
二、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道德榜样
播撒阳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满阳光,“言传”与“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里,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选取进步成长的准则,如果教师的说与行反差太大,学生是很难欣赏这位老师的,更不会尽信其教导。作为教师,必须严守师德规范,绝不参与教育“三乱”活动,让每一堂课都绽放精彩,严谨治学,积极奉献,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身体力行,无论是在学生前还是学生后都表里如一,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位教师萌发出热爱、信任、尊敬和敬佩,从而激起学生践行德育行动之心。
三、重视名言警句的教育价值
名言警句教学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和诵的初级层面上,应充分发挥名言警句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应用于作文创作、日常交际等范围。语文教师可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只言片字蕴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数语拥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启迪作用。多年来,我鼓励学生搜集、学习、交流、创编、体验名言警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班级的墙上、学生的作业本中、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时时处处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学使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愉快轻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颇佳。
四、坚持开展德育题材演讲活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课前演讲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演讲活动中,教师是听众,学生是演员,全员参与,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他们需将精心搜集、熟记于心的演讲稿以脱稿演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动中谈社会、话人生、评时事、论得失,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我时不时地规范学生演讲的话题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话题,如我曾与学生们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的十二种话题的演讲,也曾开展过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样”为话题的演讲活动。每每演讲结束,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演讲学生来说是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对于聆听者来说是一种化解学习疲劳的“清新剂”,也是一种收获人生哲理、知识经验的快乐过程。
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德育课堂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第二课堂”。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多设计些贴近学生乐于参与的、融语文与德育双重功效的活动,如开展“优秀文化传统读书活动”、“名篇朗诵会”、“辩论比赛”、“作文评展”、“剧本表演”、“教育基地参观活动”、“看电视节目”、“正能量电影赏评”、“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谓“一箭群雕”,使学生明辨美丑、真假、善恶、是非,既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开阔了学生视野、知识面,也增长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且在耳濡目染中对学生的品行修养、人格塑造起到了正面导向作用。综上所述,语文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充满艺术性的工程,语文德育功效的发挥与语文教师的思想态度、能力素养、方法途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和实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师要心怀“大语文观”,把教书育人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善于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寓教于乐”的原则,遵循新课标要求,遵行教学有效之道,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努力中,不断学习、尝试、反思、研究和推广,让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为一,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篇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1.1层次比较分明。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黄继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1.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2.3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为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如学生在学习滴水穿石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明确只有坚持不断,注重从点滴细节开始积累,才能逐渐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上[4]。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篇4: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作者] 江苏省东台市 张晓琴
[内容]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四、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奇迹的远大志向播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篇5: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作者] 光秀莲
[内容]
德育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古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去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 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 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1] [2]
篇6: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论文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
[1] [2]
篇7: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篇8: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篇9: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 [2]
篇10:浅谈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
把道德教育渗透到美术学科教学中,是广大美术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教师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启发引导、平等交流的方式方法进行美术学科教学的`渗透.
作 者:徐涛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第一中学,陕西,安康,725800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德育 渗透 实践 情感 审美篇11: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论文
一、培养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将这一传统美德遗忘了。特别是今天独生子女较多,我们的家长对子女越来越溺爱。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任务。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这方面的教育较多。如在《柳叶儿》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过去人们生活水平的困难,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带来的,来之不易。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就可以批判那些贪图享乐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还比如在《俭以养德》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二、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语文课外活动的德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情况进行设计,并且注重德育活动设计的层次感。比如我们的小学低年级大多数还处于幼稚、独立性、依赖性的复杂时期,他们的模仿行为很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坚持以正面的引导为主,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都逐渐处于成熟的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我们的学生当中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会等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将这些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德育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做事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的益处较多或者对多数人有益,这就是道德,这种道德上升到心灵的角度就是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我国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是我们中国最为宝贵的财产。古代的孟子就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可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些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些文字,分析他们高尚的品质,讲解他们的英雄业绩,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
四、分析关键语段,启迪奉献精神
教一篇课文,必须要抓关键语段,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触动文章的主题内涵,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洒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教《古井》第四段,那口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应该怎样做人”,而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使人们懂得了做人就应当像古井那样,“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最后,作者感慨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我马上问学生:“你们受到什么启迪?”大家纷纷发言:“我们做了好事,不应该自我吹嘘。”“我们做人就要有奉献精神。”一朝学古井、我们学到了什么的讨论给学生们的启迪是深刻的。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写一篇“古井的启发”的作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德育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既教书又育人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使得语文素质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功。
篇12: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论文
摘要: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关系;途径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体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运动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所以,必须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知识的渗透,提升大学生的德育素质。体育课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除了能够教给大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体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
体育是德育活动进行的载体,不管是进行文化课程学习还是进行实践锻炼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保障。因此,学生要锻炼出一副良好的体能,才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体育教学活动虽然需要良好的体能做保障,但是技能和思想(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田径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耐力,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再比如,一些集体性的球类运动,需要团队成员不仅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团体功效;对于体操等一些技能性较强的运用项目,能够培养大学生谨慎、沉着等方面的特性。因此,我们说体育是德育教育渗透的载体。
(二)体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有效途径
首先,体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体育是一项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锻炼身体,另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其次,加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进心和集体主义感,实现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发展。
二、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遵守体育规则的.习惯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能够长久传承下来,主要是由于体育规则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一个团队能够成功也是由于团队成员能够遵守团队规章制度,在进行一切行动之前将团队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不私自脱离团队进行锻炼,且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场地进行锻炼;另外,课程结束之后还要按照规则将体育器材随时借还,方便下次使用。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为高校大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实现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一些耐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在练习障碍跑步教学中将栏架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锻炼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渗透过程中加入一些集体性的游戏项目,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德育教学渗透方式方面,高校教师要将一些最新的方法引入进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要拧成一股绳,为集体争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在竞赛中胜出的一方可以给予精神上的激励,让他们尝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失败的一方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学会同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得到发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使得团队的成员能够积极发挥个人的优势,并且对成员不足的地方进行互补,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默契的台作方式,推动整个团队的成功以及团队创造性过程的发展。可以安排一些团队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等集体性的体育竟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长此以住,学生通过融入集体来感受团队,感受团队的成败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难过,从而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的团队,全体成员必须要紧密配台,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才能成功,个人与团队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四)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发挥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作为高校体育德育渗透的主体,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水平,另外还有具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当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体育教师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强的需求,才能够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才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使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三、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艺雄.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01).
[2]宋振宇.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原则及实现[J].亚太教育,2015,(18).
[3]孙晋媛.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途径[J].才智,2015,(21).
[4]吕金月.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31).
篇13:高校英语专业实习问题研究论文
高校英语专业实习问题研究论文
一、当前地方高校英语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英语专业基本功不过硬英语专业基本功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这是英语教师最核心、最重要的职业基础。没有过硬的英语专业基本功,英语教学就无从谈起。在实习中,部分实习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够到位,例如,讲授音标时,不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发音要领;遇到某些生词时,不能用英语简洁明了地释义,甚至对有常见单词有拼写错误;在讲授语法知识时,对一些语法概念模糊,常见用法不熟等。另一方面,在英语语言技能上,相当部分的实习生英语语音语调不标准,出现/n/与/l/不分,/n/与//不分,重音移位,随意吞音、加音、元音读错等现象屡见不鲜;教读单词时,不能正确使用升调;读课文和课堂英语口语时,缺乏情感,语调平淡。
2、教师职业意识模糊,职业技能欠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高师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从师任教的职业意识不强等问题。”(张勇,)“长期以来,高师院校的学生普遍有轻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的倾向。”(罗明礼,)一些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后,对有关教师职业的实践活动如三笔字、普通话、写教案、试讲等缺乏应有的热情,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在教育实习中,英语师范生所表现出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在于:
(1)板书版画技能差。板书总体设计不合理,无主次之分,缺乏美感。同时,板书随意性大,字迹潦草凌乱,英文字母大小写、连写不规范,书写速度过慢,彩色粉笔运用不当;简笔画技能薄弱,不能传神达意。(2)教学组织能力差。课堂各教学环节衔接不当,过渡不自然,课堂结构不紧凑或不完整。
(3)缺乏教育机智,课堂驾驭能力弱。很多实习生不能有效控制课堂纪律,对课堂突发事件缺少随机应变能力。
(4)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有些实习生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无视学生的反应。在提问方面,缺乏相应策略,不能有效照顾全班,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少。
(5)教案书写不规范,详案和简案处理不当,用英语书写的教案,经常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讲解用语和课堂用语。
(6)教学设计能力差,对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不熟悉,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弄不清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出现教学内容处理不当。新课导入、过渡、结课时不讲究策略,过于直接。
(7)备课不充分。首先体现在“不备学生”,只关注教材与教法,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的了解;其次是“往往只看到教材的表面,不懂得深入教材的其他信息,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谢春苗,)。第三是“不备学法指导”,过于关注教学方法,不顾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引导。第四是在备教学内容方面,侧重词汇、语法教学和说读技能教学,忽视功能和话题,未能正确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全部语言基础知识,并非只是词汇、语法;而语言技能训练也绝非只是说和读,听说读写应该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8)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能力差。在实习中,很多实习生不会制作英语课件,甚至不会使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更有学生不会使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操作程序混乱。
3、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欠缺,教学理念滞后英语师范生虽然在实习之前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但对此并不熟悉,仍停留在书本上,所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弱。在教学理念方面,英语实习生对基础英语教学和课程标准不熟悉,对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准确,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探究式、合作式、任务式的教学模式等。
4、教育实习准备不充分英语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之前,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要有充分的实践准备。思想上,应有良好的师范意识和教师职业意识,要对教育实习有明确的认识。实践上,要打好专业基本功,开展好教学见习、校内试讲。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当这些准备还未充分时,学生就要奔赴实习学校,仓促上阵,由此常常出现教育实习中的“捉襟见肘”现象,使得师范生们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接不暇。
5、教学反思能力较差“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或实践进一步思考、理解、评价的手段,以便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善教学实践,达到全面发展。在英语师范教育中,要注重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注重反思性思维方式的培养。”(黄纪针,2006)然而,很多英语实习生在实习中往往缺乏反思意识,对自己和同伴的教学常常是“一听了之”,不主动去反思,也不懂得如何评价别人的课。由于缺乏反思意识,对指导教师的建议漠然置之。加之教育实习后期的总结与考核常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教学能力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水平基本维持原状。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原因
1、地方高校资金短缺,教育实习基地数量有限,未形成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众所周知,很多地方高校基本靠财政拨款维持学校发展。有些院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有限的`资金还要保障硬件设施如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的建设,对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由于扩招原因,实习生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而实习基地数量却没有随之增加,这就难以满足实习需求。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和中小学合作时,未形成一套互利双赢的运作机制。这就使得中小学在对待教育实习上常常持排斥态度。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未能发挥管辖地域范围内高等院校与地方中小学校之间的协调作用。因此,地方院校的教育实习、教学见习难以实施,这直接影响到英语师范生实习的效果与质量,给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2、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范特色不明显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一些师范院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师范院校中‘去师范化’的倾向日益突出。”在课程设置问题上,“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基础阶段除政治等公共课外,主要的课程为语言课程;从高年级的课程设置来看,似乎仍偏重于语言知识本身,师范特色不明显。”(程晓堂、孙晓慧,2010)另一方面,“我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仍在相当程度上将那些抽象化、范畴化的教学法知识,当成师范生学习教学的主要内容。”(张逸岗,)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实习、见习时间短等问题,也使得我国外语教师职前教育整体上无法提供给师范生更多了解中小学实际教学情况的机会,从而使得师范生缺乏对现实教学情况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直接影响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程晓堂、孙晓慧,2010)
3、对待英语教育实习认识各异,尚未形成合力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专业教师队伍。师范生的教育绝非某一任课教师所能完成,而是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英语专业教师却认为师范生的训练应当是英语教学法教师的事。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形成师范意识,因此,教学中很少将学生的师范职业技能和专业学习联系起来,由此导致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单打独斗”局面。未来英语师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应当在教育实习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英语师资。
三、地方高校英语教育实习问题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英语师范生职业意识教育地方高校的英语师范专业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英语师资的主阵地。英语师范生的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培养基础英语师资为目标的英语师范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为此,地方高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师范意识和职业意识。同时,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教师技能培养,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师范生尽早认识自身角色,自觉投入到英语教师培养的自我教育之中。
2、狠抓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打好教师基本功作为培养地方基础英语教育师资的英语师范专业,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学科知识,还应让其掌握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英语教育实习中暴露出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职业技能欠缺的问题,正是由于他们的职前教育不到位。因此,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来说,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实习的前提,也是他们将来当好英语教师的必备基础。因此,在师范生在校的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围绕如何培养合格英语教师这一中心展开,各项教学活动也需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又一重要条件。英语师范生的板书、简笔画、课堂用语、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基本教师职业技能是否过硬,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训练,必须伴随他们的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进行。
3、增加实践教学,加强地方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从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际来看,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和实践很少,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唯恐师范生来到自己学校“打扰”。地方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尚未形成,因此师范生的充足教学实践活动无法保证。目前大部分英语师范专业,教育实习一般是6―8周,加上校内试讲、实习结束返校总结所占去的时间,学生能真正走上讲台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地方高校应从培养合格英语教师出发,首先增加资金投入,确保教学见习在每个学期落实,同时增加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延长实习时间,保证学生真正得到训练。同时,可借鉴国外的做法,组成由大学、中小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结合的教育实习委员会,在多层面进行协调和交流,从而有效改善教师职前培养水平。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的伙伴关系,为解决我国师范生实习问题和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韩刚、王蓉,2008)此外,地方高校“还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日常联系,增强两校之间的交往,使双方能够长久地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的互惠关系。(”杨一青,)
4、合理设置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由于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加之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地方高校趋于综合性发展,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很好体现“师范”特色。“教师教育类课程偏少,特点不突出,教育理论、应用语言学的内容有待加强。”(程晓堂、孙晓慧,2010)以培养基础英语教师为己任的地方高校,“应根据校情、学情,合理设置一些与英语教师素质有关的语言教学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教学理论,提升自己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水平,这些课程包括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方法、英语测试理论、外语学习策略、英语教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同时,也有必要为英语师范生开设一些有利于培养他们英语就学技能的师范色彩浓的课程,如英文歌曲、英语简笔画、英文书法、英语教师口语、英语教学课件制作、中学英语教材分析、英语说课、班主任工作技能等。为增强这些课程的效果,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比赛,如讲课、说课、教案书写、课件制作、书法等。
5、培养合格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教育实习是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乎高校师生、中小学校师生等各方面问题。来自高校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发挥着联系高校和实习学校的桥梁作用,也发挥着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作用。因此,一支合格、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对于搞好实习工作至关重要。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要从英语师范生的试讲阶段开始。首先在承担英语师范生课程的教师中选派对教育实习感兴趣、虚心好学的年轻教师参与讲课指导,同时,让有过指导实习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明确教育实习对英语师范生的意义,掌握相关指导与管理技能。这样,做到“以老带新”,有利于培养年轻实习指导教师和壮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6、加强对教育实习的指导、监控与考核英语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范性和示范性不足,不能成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以至于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实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指导方法上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指导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实习过程自始至终的监控,对于教育实习的成功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双方均需安排合格的教师来担任这一工作,负责对实习生的全程指导。当然双方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职责分工,尽可能在协商中完成实习指导任务。双方还需就实习生在班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调查等方面对实习生进行严格考核,切忌“走过场”,使教育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篇14: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在首位。很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既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计算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 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游戏更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在学生分组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 大学德育论文
【弱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德育渗透研究(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人职匹配理论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应用论文2023-05-11
浅谈对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思考论文2022-08-23
浅议外语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接口理论研究2022-05-06
关工委个人的工作总结2023-11-11
教学实践或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2023-03-29
关工委个人总结2023-09-21
形势与政策论文2022-07-19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2023-04-03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