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槐花情散文

时间:2022-05-31 04:27: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悠悠槐花情散文(精选11篇)由网友“猪是的念来过倒”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悠悠槐花情散文,欢迎参阅。

悠悠槐花情散文

篇1:悠悠槐花情散文

悠悠槐花情散文

人间最美四月天。国色天香的牡丹,娇羞欲滴的樱花,独具风情的蔷薇花……花朝节,众花云集,五彩缤纷,争奇斗艳,香艳迷人。

唯独槐花开在五月,开得不徐不疾,“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每年春天梧桐花开到荼蘼的时候,也是槐花争艳的季节。

我对槐花情有独钟,刚进四月,我就翘首盼望着槐花早日绽放。槐树,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一种树木,它弯弯曲曲的枝干努力向上伸展着,树皮上长满了裂纹,它的花儿如点点碎玉般缀满枝头,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我的眼里,一点也不亚于国色天香的牡丹,也不比娇艳欲滴的玫瑰逊色。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它是大自然赐予家乡人的最珍贵的美味,幼时的我就是伴随着槐香长大的。

小时候,宁静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仍不知疲倦地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话着家常。常听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讲故事,年幼懵懂的我有很多的好奇,“二爷爷,我们村子里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呀?”二爷爷眯起笑眼,一脸认真地望着北方,用手一指,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别忘了,我们是从山西洪桐县老槐树底下搬过来的。”听着二爷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甜蜜好味道,芳香飘万里。”我对槐树的钟爱,更多的是缘于它的花,它洁白无染,它有高洁的品性。那垂挂于枝头的一串串一嘟嘟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翠叶间。微风徐徐吹来,那素雅的花朵就如同摇曳的风铃,风情无限,缕缕槐香,浓香馥郁,浸润心田,清新宜人。槐树并不美,却是农家人最爱的一种庭院树。它枝干弯曲,树皮粗糙,像外婆的手,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沟,再看它的枝,老态龙钟,然而一到春天,它便换了一个样子,恢复了生机。

小时候,最喜欢听《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每当听到它,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小脚老婆婆手拄着拐杖的.画面。外婆是个小脚女人,打扮得干净利落。她高高的个子,清瘦的面庞,温婉大方,气质不俗。一只金簪子把头发巧妙地挽在脑后,两只耳朵上戴着两只圆圆的银制的大耳环,手指上是银戒子,我大姐考上大学那一年,外婆开心得不得了,把她戴了一辈子的最钟爱的银戒子送给了大姐。

外婆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她的一生多灾多难,早年她生逢乱世,经历过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苦日子,外公去世得早,她一个人艰辛地拉扯着一大家子的人艰难度日,穿衣吃饭,什么心都得操。

我的母亲是她第一个亲生女儿,也是她最疼爱的女儿。小时候,外婆时常到我们家来住,特别是农忙时,她心疼我母亲,就常常来我家帮助母亲缝缝补补,做一日三餐。我穿的鞋子都是外婆一针一针缝起来的,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像极了一树的灵动的槐花,穿在脚上舒适、漂亮,让我欢喜不已。春天槐花开的时候,外婆给我做得最多的是蒸槐花。那时候我家里人口多,外婆就用箩筐把我们从树上钩下来的槐花一点一点地择干净,用十二印的大口锅来蒸,蒸槐花味道香浓,吃在嘴里香香甜甜的,是儿时舌尖上的美味。

外婆家距我们家有六里地,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去外婆家,无非就是想吃外婆做的好吃的饭菜了。上小学之前,我是外婆家的常客,我常常在那里住上个三五天,再让舅舅骑着车送回家来。有一年春天,我去外婆家走亲戚,那天,外婆满脸兴奋地说:“妮,看这槐花开得多好啊,今晚姥姥就给你做槐花吃。”“太好啦,我最喜欢吃姥姥做的槐花了啦!”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我知道村北头有一片槐树林,那里种满了刺槐,弯弯曲曲的枝上挂满了白色的小花。一路上我在前面撒欢跑着,外婆在后边扭着小脚跟,边走边唠叨:“慢点跑,别摔着了,这孩子……”来到槐树下,我用钩子专门挑最低的槐树枝够花,拉弯了一枝,就大叫:“姥姥,看这枝槐花多旺啊!”外婆一边摘着,一边给我讲解:“槐花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了,它清凉败火,对人健康最有益哦!”

外婆的晚年生活简单而幸福,她时常到两个女儿家住,舅舅们各有各的生活,外婆不愿麻烦他们,就自己一个人单过。院子西北角的一间十多平方的房子,一张床、一个黑柜子、一床棉被、一张桌子就是她全部的家当,紧挨着门口是一间草棚搭的厨房,一口小锅,她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锅台擦得一尘不染。

外婆生性善良,有一副热心肠。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但遇到门口来了说书的要饭的,外婆总是热情地帮助,她总说:“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度人度己。”她轻声慢语的,虽然讲不出人生的大道理,但她却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人有好报”的朴素道理。

“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外婆生病时,也正是槐花开的时节,我当时正上高三,学习很紧张,我只回家看了她一回,等我再回来时,外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思念。外婆去世后,葬在了村北头的那片槐树林里,母亲说外公也在那里埋着,就让这片槐树林永远和二老做个伴,就不孤单了。

“谁用花期留晚春,谁将白雪化精神。此生要把香燃尽,旋落幽香尽可闻。”槐花年年如期绽放,纯洁、平凡,它开就开得轰轰烈烈,落地时寂然无声,犹如我的外婆一样。

离别故乡十几年了,故乡那盛开的一树槐花,一直成了我记忆中一道独特风景线。又是一年槐花开,我到市场上买了些槐花回来,却怎么也蒸不出当年外婆做的槐花味来,忽然就很怀念外婆蒸的槐花味道……

篇2: 槐花情散文

槐花情散文

十年风雨,十年情,十年槐树伴我行。

――题记

下午经过校园后门的小路时,不经意间嗅到了一阵久违的馨香。闻着那一丝丝香甜,我四处寻觅,终于在围墙外发现了一棵洋槐树。那是一株比较年轻的树,个头刚漫过围墙,树干不是很粗,但枝繁叶茂。在那一片片嫩绿的朵叶间隐约可见几簇乳白色的洋槐花,灿烂的在微风中摇曳。

这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呀,想不到在千里之外竟也能看到她的倩影。那种亲切感瞬间浮上心头。只可惜此处无法欣赏到槐花满树的芬芳看着这熟悉的身影,不禁想起了故乡的洋槐花来。阳春三月,正值故乡槐树开花的?日子。漫步在村间小路上,扑鼻而来的是甜丝丝的氤氲,是芬芳,是馨香,是无端的.陶醉和向往……

放眼望去,槐花挂满枝头。槐花盛开几乎淹没了叶子的绿色,满树的芬芳渲染了一个乳白色的世界。那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形如米粒,色赛珍珠,粘黏成串,悬挂于枝头。一片片,一层层,如丝如缕,如云似水。微风拂过,满树花絮打着波浪,仿佛要流下来一般。花蕊在花瓣的簇拥下像一位婷婷玉立的仙女,在枝头翩翩起舞。蜂蝶也为之动容,在缝隙间随之舞动。

记得童年时,老屋大院有棵碗口粗的洋槐树。每到春光灿烂时就会繁花挂满树,那时枝头也会随之压低。奶奶在树上摘下一串槐花,取下一朵为我剥去花瓣,只取中间的花蕊给我吮吸,那时只觉得嘴上甜甜的,现在想想心里暖暖的。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奶奶早已去世了,老宅拆了,槐树也砍了。可儿时的美好时光却历历在目,记忆尤新,一如这年年绽放的洋槐花。

我对槐花的喜爱之情不亚于春柳、夏荷、秋枫和冬梅。槐花是穿梭于春与夏交替中的产物。此时春花已谢,夏花未盛。所以她的绽放尤显的风格不一般。其实,槐花又太一般了,没有牡丹的雍容富贵,没有月季的色彩斑斓,没有君子兰的风韵姿态,没有梅花的卓尔不凡。可是槐花就在这洁白的朴素里经典着,沉默着。一簇簇谦虚的倒挂着,吐幽香而不张扬,着素雅而不媚俗,恬静而优美着……

夜里睡着了,梦回故乡,看见老屋的那棵洋槐长大了,满树绽放洋槐花,树下婆孙俩依偎而坐,嗅着这沁人心脾的芬芳……

篇3:经典散文:情悠悠

总有这样一个动作,温暖心田;总有一句话,拨动心弦;总有这样一个人,存在我的世界里。——题记

父亲,一个多么动听的词,一个多么温暖的声音,一个多么不起眼的两个字。却陪伴着每个人的一生,每天父亲很早就起床,却总是很晚才回到家。每天回来,看着他那疲倦的样子,我说:“爸爸,累吗?”他总是嘴角向上逞强微笑的说:“不累啊。”其实他很累,只是为了不让我们担心罢了。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疼,却有无能为力,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什么也没有,只能好好学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有这样一首歌:“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是的,我们作为孩子的总是这样,从来不学会感谢父母,从不体谅和理解他们,总以为父母给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他们的一句叮嘱,换来我们的的不耐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做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别人。每天对父母爱理不理,对着他们顶嘴,和他们吵架,发脾气。总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要买,买了以后却不好好珍惜,到处乱扔,在你的眼中,这点小东西算什么,可你又何曾明白这需要父母付出多大的.努力。从来·不曾关心父母的你不会感到自责吗?扪心自问,你对得起他们吗?

从来不曾忘记,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是他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每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是他指引着我继续前进;每当我失败的时候,是他告诉我,“没事,其实你做的很好哦,加油!”这就是我的父亲,每个人的父亲都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爱护,关心他们。

父亲,就像一杯清茶,融化心灵的冰封;父亲,是一杯凉茶,冲淡的痛苦的回忆;父亲,是一个太阳,温暖你的心田;父亲,是一盏明灯,照亮你黑暗的道路;父亲,是一片天空,随时为你敞开胸怀;父亲,是一个扁担,挑起整个家;父亲,是一把伞,为你遮风挡雨;父亲,是一件毛衣,是你倍感温暖。

父亲,一个充满情谊的词。

篇4:悠悠小路情散文

悠悠小路情散文

1,

国庆节回老家,午饭后,小弟对我说:“姐,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吧……”。

“好,正好我想去母校看看,你就陪我再走一走上学时的那条小路吧……”。

小弟亲密地挽着我的胳臂,我们姐弟俩有说有笑地走出家门,正好迎面碰上来我家串门看望妈妈的小芳阿姨“吆,看这姐弟俩个多亲密友好,这么高兴,这是上哪里去啊?……”

我抢着话题回答:“去我的母校看看去,再去走走我上学的那条小路……”

“这孩子还是那么的重感情,嗨,我告诉你啊,你上学时走的那条小路,早就没有了,现在都被扩建成了马路了,你上学的那所学校也被改造成了我们家乡那位名人的故居了……”

“芳姨,你不会骗我吧,我不信,我要亲自去看看……”

听了芳姨的这一席话,心里明明知道她不会骗我,然而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然而,时隔多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重游故地的我心里还是不由地“咯噔”一下,常言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说时迟,那时快,我立刻拉着小弟的手,也来不及再听小芳姨絮叨了,快步跑了起来,也不顾及路人对我们姐弟俩个投来好奇的眼神。

小弟被我拉着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姐,干嘛如此激动着急啊?慢点走吧,我都快跑不动了……”

2,

从我家出来跑过一段宽阔的马路,终于看到了我曾经上学走过的那条路,然而让我倍感失望的是,跃入眼帘的却不再是曾经的那条弯弯曲曲幽幽静静小路了,而是一条平坦光滑宽阔的柏油马路。

我愣愣地站在原地,遥望着眼前这条陌生冰冷坚硬的柏油马路,心底有种无法言说的惆怅落寂之感,不知道为什么,刹那间双眼模糊而朦胧,有晶莹的泪滴在闪烁、在情不自禁地滑落。

看着我如此失态的小弟,简直把他吓坏了。

但是,小弟深知我是一个最爱激动最容易动感情的人。

他走向前轻轻地安抚着我的双肩安慰说:“姐,你这是怎么啦?你没事吧……你可不要吓唬我啊!是不是你又想起了那些曾经过往的故事……”

“我没事,只是看到那条小路不见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痛之感,也许是一种留恋不舍的情愫吧,你陪我走走这条新路吧……!”

“嗯,好吧!姐,你要知道,什么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不断变化着,不是吗?你啊,一定要学会接受新生事物,不要总是追忆过去,多愁善感,那样,你会心累的……”

“嗯,我懂,只是有些美好的东西,我总是割舍不下,真的很怀念……”

“小弟,你可记的,我曾经沿着这条小路走过多少年吗?我在这条小路上曾经走过五年的最美好时光,自从那一年,我从北京回家转学到这所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读完初中三年,我在这条路上走过了我的童年和妙龄花季。

这条路曾经带给我那么多美好的记忆,承载了我那么多璀璨绚丽的梦幻,这条路留下过我数不尽的轻盈足迹和欢歌笑语……”

3,

静静地伫立在如今这条光滑平坦油亮的马路上,我竟然寻觅不到一丝毫当年存留下来的痕迹。

记忆中的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清幽、温馨,当时的小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纯泥土的小径。

小径的两旁是自然形成的清水小溪,因为此路是黄泥铺就而成的,又因路两岸清清小溪四季潺潺流淌润泽的的缘故,这条路平时走起来脚下总是给人一种绵绵的弹性之感,也正是因了这份天然的弹性吸引,才让我们这些可爱欢快的孩子们总是怀着一份好奇和喜悦之情唱着幸福悠扬之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迎着太阳,.……”蹦蹦跳跳走在上学的路上……

人们都说这条小路两旁的小溪水有灵性,四季清澈长流,就连严寒的冬天它都从来不结冰。

春天的小路岸边,那一树树嫩绿的杨柳柔美婀娜的枝条倒影在清灵灵的小溪里,微风拂过的水面上总是泛起一层层如幻如梦的涟漪,水里那些欢快游玩的小鱼儿在春风拂柳的香吻里自由地戏游。

我们这些爱美的女孩子总是蹲在小溪的岸边轻轻挽起衣袖,轻轻地用翠柳的枝条撩拨挑逗那潺潺流淌小溪中活泼可爱的小鱼儿,银铃般清美的爽朗笑声总是响彻整个碧空蓝天。

小溪旁总有一些过早勤快的阿姨婶娘们,双手端着一盆盆满满的刚刚拆洗盖了一个冬天的被褥、床单、被罩、棉衣……来小溪清洗。

耳边总是传来她们用木质的棒槌在青石板上锤击衣物的清脆天籁之声,时而还伴随着她们的笑谈之声。

此时的小路也是欢快热闹的,因为总有我们欢快的脚步声和清脆的歌声伴随着它,小路四季都不寂寞。

盛夏的小路上,一点也感觉不到炎热,一路绿影摇曳的浓荫翠柳和波光粼粼的小溪送我们一路的清爽惬意!

盛夏小溪的水面上,总会飘荡着一片片大大碧绿的荷叶还有数不清的美丽好看的荷花,那一支支婷婷玉立粉红的花儿总是绽放的如此娇美柔情迷恋宜人,那一支支洁白素雅的荷花儿简直绽放的奇美无比,总是让人如痴如醉,不舍得眨眼睛,好怕一个转眼的功夫,那花儿就香魂消散……

偶尔飞来的蜻蜓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儿,一个突然地鸟瞰送给那一朵朵娇艳欲滴荷花仙子一个香吻,随即又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

还有那水鸭子、水鸟都簇拥在荷花仙子的身边,享受盛夏荷花的那份独居的清美馨香!

还有远处的那一大片在风中绿叶摇曳茂密的芦苇荡,总给人带来一份纯美天然视觉盛宴沁人心脾的享受!

蓝蓝的碧空,白白的云朵儿,欢快飞翔的小鸟儿,清澈的小溪水,清香宜人的美丽荷花,随风绿叶荡漾摇曳的芦苇,还有那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清脆的棒槌敲击石板上衣服的声音,简直是天地浑然一体,大自然用神来之笔轻轻素描出一幅纯天然的生命璀璨画卷!

多美的景色,多美的天然图片啊!仿佛人在画中游,画在自然中!

秋日的黄昏,一轮金灿灿的斜阳余晖照耀着整条小路和清澈的小溪水面,那片金黄渲染出一份震撼人心的奇美壮观!

让你为之而神往陶醉,惊叹生命的璀璨绚丽……

曾经,我,就是这样怀揣着一颗清纯、童真、好奇、欢喜、激情、求知、寻美、追梦之心,走在这条盈满了无数温馨记忆、梦幻色彩斑斓的小路上。

4,

“这小路静悄悄/听得见心儿跳/我和你在一起/这还是头一遭/天上的云到处地飘/飘到哪里不知道/你不要象天上的云/飘啊飘啊飘得不见了……”

想当年邓丽君这首婉转悠扬缠绵多情悦耳妙曼的歌声,曾经陶醉痴迷了多少妙龄少女的梦幻情怀!

青春懵懂的花季,不懂“爱情”二字的真谛,只聆听到那颗羞涩矜持的心看到那个高高大大俊俏的'身影而怦然心动欢喜跳跃之“砰砰”的颤动之声!

那种欢喜之情是偷偷地在小路上故意不经意地与他擦肩而过,而后,低垂着羞红如霞的脸颊轻轻地对他说一句:“这么巧啊,正好遇上……请问英语单词你会背多少?老师说的那篇作文,你写完了吗?”

“你今天扎的麻花辫真好看!不信,你用小溪水照照看……你写的作文,我最爱看……我也喜欢听老师读你的作文……”

“你也喜欢走这条小路……”

“是啊,这条小路清净幽美,走这条小路,能让我的心安安静静地思考一些解答不出的数学几何题,一路自然风景也会常常带给我很多解题的奇妙灵感……你也喜欢走这条小路……”

“嗯,我也喜欢一边沿途看风景,一边思考问题,我最喜欢这小路弯弯曲曲的自然美感和脚下这具有泥土芳香的天然气息……”

“若,你同意,我们以后天天放学、上学都走这条小路好不好,我们一路可以商量解题的方法,也可以相互彼此帮助提问背一背英语单词和范文好不好啊?……”

“好啊,我们一言为定!”

于是,勾股定理、数学方程快捷解题、英语单词、化学的氢二氧一、物理的惯性、脍炙人口的文言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有那一首首当时最流行的最好听的经典歌曲《北国之春》“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之春天啊,北国之春天已来临,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独木桥自横,嫩芽初上落叶松……”《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曾经啊,曾经多少青春激情澎湃的理想之梦在这条小路上放飞……

曾经啊,曾经这条小路,曾经留下过我们多少青春铿锵有力追梦求知的足迹和纯美悠扬的欢歌笑语……

一条小路,曾经承载过我们多少次青春飞扬的璀璨梦幻啊!

一条小路,走过了四季轮回,走过了人生最璀璨的青春年华!

5,

“大姐,你看这一栋栋两层小别墅建筑的多漂亮啊,青砖、红瓦、洁白、浅蓝色的围墙,比当年那些简易的泥土草房简直无法相比啊……”

“是吗?我看不出它的精美雅致,如此时尚的欧式建筑总给我一种很冰冷遥不可及的感觉,我还是喜欢原来那种纯泥土本色的简易之淳朴厚重的温暖感觉!”

“小弟,你还记的你那个小荣姐姐吗?当年,她是姐姐最好最亲密的好姐们,最好的同学!”

“嗯,我记的她,胖乎乎的很善良可爱也很可亲……秋天,她总是给我煮鲜嫩的玉米和甜脆的花生吃……”

“是啊,当年她家就住在这小路旁自己盖起的土房子里,那个时候她家的姐妹多,她的父亲重男轻女,不等她初中毕业就让她提前缀学做生意赚钱养家,而后又早早让她嫁了人,曾经我们还有些书信来往,后来因为她嫁了人,婆家寄信不方便,当时也没有电话和手机,慢慢就失去了联系了……嗨,也不知道她现在过的好不好?这么多年以来我在心里一直很想念惦记她的……”

6,

时光荏苒,人事皆非,岁月真的好无情啊!

人生没有返程票,岁月中那些走远的美好过往,只能随记忆深处那些铭记的馨香印迹来氤氲温暖前行的流年时光了。

过去的日子,不管是多么的璀璨绚丽清美浪漫无忧,我们都走不回去了……

那么,就让这些温馨的美好记忆蘸满岁月流年的馨香,以情为墨笔轻轻地为自己书写下这曾经拥有过的那些暖暖静美时光碎片吧!

一轮圆圆的金灿灿红彤彤的夕阳高高地悬挂在遥远的天际。

那轮耀眼的嫣红渲染了半边天,炫耀了整个时尚之城,眩晕了我的眼睛,迷醉了脚下这条崭新的泊油马路……

轻轻迈起回家的脚步,我再一次留恋地回眸遥望,试图追忆找寻曾经走过的那条小路,满眼金黄色的落日余晖里我仿佛恍惚看到那条小路在遥远的天际忽悠一闪就不见了……

篇5:乡音情悠悠散文

乡音情悠悠散文

贵族东北部,是一块侗歌萦绕的沃土,歌曲融入山民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侗寨人们热爱唱歌,以野语村言、俗话俚诀为载体,抒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年轮里包涵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唱歌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唱歌范围很广泛。男女青年互相表达爱意,有缠绵的情歌;结成鸳鸯连理,有喜悦的婚嫁歌;上坡劳作,唱悠扬山歌;下河捕鱼,唱飘渺渔歌;走亲访友、互诉衷肠,有豪放的酒歌;亲人远行、外出奔波,有一步三回头的送别歌;进山砍柴,有粗犷的伐木歌;病痛灾星、人老归土,有悲切的哀歌。此外,还有大歌、节气歌、灶神歌、板凳歌、姊妹歌、送神歌、春种歌、插秧歌……涉及生活方方面面,详尽周全。特别是一些大场合,如赶歌场、节日侗族大歌、寨子与寨子唱歌对垒或红白喜事清唱,几十里、百里外的唱歌爱好者不约而来,凑场子,赛歌喉。唱歌的过瘾,听歌的酣畅,赛事、歌事、歌会结束了,余音绕空,久久不绝,真是曲终人不散。有的还要走近歌手,一睹尊颜或芳容。

听,清水江边密林中传来一阵古老情歌:“放排的哥哥你停一停,妹子有事托一声,杭州梳子捎两把,姑苏弯月带回程。” 悠扬、婉转、缠绵,余音映和着流水,飘荡于清水江上空,久久不绝。“江月爬上树梢头,窈窕村女随哥游,白嫩玉腿水中戏,山歌渔歌荡悠悠。”销魂的情歌记录着古往今来多情男女悠悠相思,承载着有情人绵绵情愫,随大河流去,直至地老天荒。哦!那边坝子小路上走来一对青年男女:“坝子大又宽,小路弯又长,不嫌大路远,不嫌小路荒。哥哟!你走哪一头;妹哟!你走哪一方。”清脆婉转的'女中音融合着高亢恢广的男高音,高山民族强悍坚韧的生命力得以演绎、延伸。“好久不到这方来,这方凉水长青苔。拔开青苔喝凉水,凉风悠悠吹过来。好久不到这方来,这里杉木长成材。青山滴翠如画美,口唱山歌乐开怀。”带着山风气息,裹挟了凉水味道,让听者如饮甘霖,清心爽脾。“侗家洛缅(侗语:姑娘)爱干活,脚勤手快笑呵呵。砍柴挑水,栽秧插禾。里里外外一把手,燕语莺声待客多,甜酒一碗,油茶一锅。”歌声把远方客人引进侗家,身着民族服装、头戴银饰的侗家洛缅手捧甜酒,端着油茶,让客人未尝先醉。

近年,打工往来频繁,加之受普通话影响,侗族歌谣与汉族民歌渐渐融合,日趋押韵、顺口,请竖起耳朵:

“豇豆开花一排排,苦竹开花在石岩,兰花开放在山坳,桂花香飘万里来。”

“出门摘菜顺河来,河边遇着马兰苔,十八阿妹起得早,碰见芦荻遍地开。”

“打鱼船走礁浪口,鲤鱼摆尾江中游,人人都说风浪大,不怕浪大站船头。”

“风吹碧水阵阵浪,驾船摇橹荡清江,从小打鱼**里,潮头涛声赴汪洋。”

“米酒香来米酒清,和妹碰杯心对心,情意绵绵长流水,日子似酒敬如宾。”

“高高山坡陡陡崖,哥砍柴来妹采茶,山歌回音茶歌应哟!歌声唱开红豆花。”

有歌声的民族是乐观的民族,他们心中有永恒追求,让其诗意栖居于大地上。

歌声滋润了山民劳累心田,丰富了精神生活。在没有电影、电视年代,人们靠歌声造就精神底子,夯实绵绵底气;在缺少书籍、文化氛围欠浓的山旮旯,侗族人民靠歌声支撑心灵追求。是歌声,宣泻了酸甜苦辣;是歌声,抒发了悲欢离;是歌声,弹奏了大山旷达的音符;是歌声,让天老天荒的纯美情愫得以延伸。平时,田间地头、坝子路上、江边河岸、风雨桥旁、牛圈猪舍,都有歌声飞出,或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或轻喉逗引,那声音或喜悦或悲伤,或低沉或高亢,或缠绵或悠扬,或古朴或奔放……率真、流畅地表达了山民情感和心声。

侗歌是侗族人民精神和情感的圣山。人生失意、悲苦痛切时,歌声是丹田深处的寄托和支撑;人们外出奔波、四处飘荡时,歌声是牵系乡情、思念亲人的风筝线,是灵魂萦绕桑梓的绳索;相聚时,歌声是浓郁气氛的美酒,是增添欢悦的催化剂;分离时,又是依依惜别的杨柳枝,是寄托相思之红豆。不论天涯海角,无论水远山长,只要听到侗歌,闻着乡音,便涕泪涟涟,魂归故里。只要高唱山歌,便忧愁皆忘,豪迈爽朗。前年,一位在欧洲留学的侗家儿郎来故乡探亲,回返时,将侗族大歌录制了几盘,说是在地球那一边,听到乡音,心里踏实。另一位在首都某大学教书的侗族洛缅,写信来家,请当地文联给她寄一本侗歌集,以便茶余饭后的浅吟低唱。

乡音情悠悠,弹指间,在外奔波已经二十年,每当人生失意、举目无亲时,我便吟颂侗歌,渐渐地,干涸心田慢慢滋润了甘霖,青草在生长,鲜花在开放,灵魂有了皈依;当工作略有小成,一本文集杀青时,就漫步于花园小径,哼一曲乡音,将喜悦放飞故里。那明快的节奏,豪迈的音调,绵绵的情愫,把我唤回桑梓。于是故乡思,亲人爱,几多情,亲和力,责任感,都在歌里了。

篇6:悠悠苜蓿情散文

悠悠苜蓿情散文

苜蓿早已远离现今的幸福生活许久,即使在农村,也鲜有所见。对于苜蓿,我并没有过多的印象,但至今仍保留着深厚的感情。

记忆中,我只吃了几顿苜蓿滋卷(陕西小吃),而且那时,我并不认识苜蓿。直到吃完滋卷满嘴流油时,我才想起问父亲做滋卷的菜从哪里来的。在父亲的带领下,我来到果园里,只见几棵苹果树下面长了一大片苜蓿。

一簇簇嫩绿的叶子紧紧地拥挤在一起,绿叶重重叠叠,如同一块碧绿的地毯,将地面牢牢遮盖起来。我小心摸了摸那嫩嫩的绿叶,使劲瞪大了眼睛注视着它们,心里一阵阵地感叹。真没想到,我吃的美味竟然是用眼前的苜蓿做的,而我竟然连自家地里的宝贝都不认识。一时,我的脸蛋火辣辣的热。父亲蹲在我的身旁,和蔼地摸了摸我的后脑勺,开始给我讲关于苜蓿的故事,那也是父亲的苦难经历。

苜蓿,本是用来喂牲口的,而在那一段闹饥荒的年月里,却成了人们口中的救命食粮,一把苜蓿真的能救活一家人的命。祖父曾经管着村里的苜蓿地,虽然那时的人思想觉悟都很高,但精神食粮最终还是难以战胜饥饿对人体的折磨。祖父并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干偷窃集体财产的事,直到天黑时,祖父才敢偷偷从生产队的地里掐一大把苜蓿带回家。祖母将苜蓿清洗干净,与麦麸搅在一起熬一锅稀汤,一家人的命就是靠那些苜蓿来维持的。饥饿真的将人们已经逼得失去了理智,像祖父这样拥有便利的人毕竟是少数,深夜偷苜蓿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无法收场。那时的生产队长是村里顶呱呱的人物,看着乡亲们整日里面黄肌瘦的,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经过革委会领导以及村干部开会决定:将村里的苜蓿分给大家一些。听到这个消息,祖父长长舒了口气,他特别害怕自己偷窃集体财产的行为被查出。在那个年代,一旦被查出有任何的不正之风,那一家人都会永远抬不起头,即使遇到闹饥荒的年月,也不例外。所幸的是,一个会议决定彻底消除了祖父心里的担忧。

“天天吃苜蓿,难道不会腻吗?”我抬起头,天真地问父亲。面对我的疑问,父亲笑了笑,接着讲过去的故事。尽管那时天天都是吃苜蓿,但人们依然很开心,有吃的,总比没吃的要好得多。那时有句顺口溜:碗里吃着苜蓿菜,锅里煮着苜蓿粥,再看盆里的生菜,还是苜蓿。总之,苜蓿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牢牢捆绑在一起。顿顿吃,天天吃,但却永远吃不腻。这一切不为别的,确因当初被饿疯了,只要有能吃的就行。

听完父亲讲的故事,我的小脸红红的。一想到我平日里不好好吃饭时,面对母亲的劝告,我却不以为然;更有甚者,不是扔筷子,就是大哭大闹。如今看来,我是好日子真的过久了,无法深刻体会到饥饿对人体的摧残。我看着眼前的苜蓿,回想着父亲讲的故事,回味着刚刚吃到的苜蓿滋卷,心里五味杂陈。

自从听了苜蓿的故事,我一下子变得懂事了,而且后来发生的事令我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赶紧干活,表现好的话,我让你妈给你蒸苜蓿滋卷吃。”父亲一边除草,一边对坐在地头发呆的我说。有些时日没吃苜蓿滋卷了,一听到这,我顿时有了力气,挥起锄头,开始除草。当我锄草途径那一大片苜蓿时,看着他们随着风儿摇曳的样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没看到苜蓿还好,看到后,满脑子都是苜蓿滋卷,久违的香甜再次涌入心头,馋得我涎水直流。

美食的诱惑力很强大,也会给我带来更多的鼓舞。当我觉得浑身上下没劲时,只要想想美味可口的苜蓿滋卷,胳膊肘处瞬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悄悄而过。只要专心做事,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看来这话一点不假。平日里,总觉得时间过得慢;而今天,却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小半天的光景。我干完活,站在地头,看着一早上的劳动成果,心里甜滋滋的,和吃了苜蓿滋卷的感觉是一样的。父亲很开心,我也很开心。父亲之所以开心,主要在于儿子的懂事;而我的开心却很简单,只是对美食的追求。

掐苜蓿是件技术活,力量不能大,也不能小,对力度的要求很高。提起初次掐苜蓿时,我就脸红,不是劲太大,将苜蓿叶子给掐得稀巴烂;就是劲小了,只掐了个小小的碎叶片。父亲见我笨手笨脚的样子,手把手为我教:首先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苜蓿叶子的茎,再稍稍用力,只听见“嘭”的一声,苜蓿就被掐了下来。按照父亲教授的方法,我再去掐苜蓿,“嘭嘭嘭”的声音不时传来,看着篮子里越来越多的苜蓿芽,我的心里一阵阵的甜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理应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里,只有这样,我们才当得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荣誉称号。我一边掐苜蓿,一边想着劳动带给我的乐趣,时间悄悄而过,直到耳边传来父亲的呼唤声,我才想起该回家了,沉醉在劳动之余的乐趣里,我好像已经忘了美味可口的苜蓿滋卷。

回到家,我将掐回来的苜蓿芽交给母亲,看我大汗淋漓的样子,母亲拿来毛巾,为我擦掉脸蛋、脖子处的汗水。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却觉得很值,今天的这顿饭里也有我的功劳和汗水。母亲打来清冽的井水淘洗苜蓿芽,我蹲在一旁,给母亲打下手。四只手在盆里翻搅着苜蓿,一丝丝清凉不时渗入肌肤,心里瞬间一阵清爽,头顶的汗水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清洗好苜蓿芽,母亲去和面,我拿来盆,将洗干净的苜蓿芽全部捞出来。每每捞起一大把苜蓿,看着眼前的水流,听着哗啦啦的水声,我的心里兴奋极了。玩得兴起,等捞完所有的苜蓿,我掬一抔水,站起来,看着手心里的水顺着双手的缝隙徐徐落入盆里,泛起一滩滩的水花。直到耳边传来母亲的呼唤,我的心神才回到眼前,急忙将洗好的苜蓿端至母亲前;而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被脚下的盆绊了一跤,直接摔倒在地,洗好的苜蓿也洒了一地。

母亲闻声走了过来,只见我正在手忙脚乱地捡拾洒落在地的苜蓿,母亲对我是既生气又无奈,真想狠狠数落一顿,但看我可怜兮兮的模样,心里又不忍,只能将那些苜蓿芽捡起来,再次清洗干净。儿时的我做事时,经常是着急忙慌的样子。父亲用一句话为我下了定论:“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起初,我并不认可父亲的话,可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令我不得不信服。就比如那次洗苜蓿,如果不是慌慌张张的话,我怎么可能摔一跤呢?如果不摔跤的话,那些苜蓿也不可能再需清洗一遍的。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父亲那句话的用意,那是鞭挞我做事必须要冷静、认真,并非只是一味的指责。

母亲将洗好的苜蓿用开水稍稍煮一煮,除掉草腥味,然后滤干切碎,再搅拌些粉条、配菜,与各种调味料搅拌均匀,放在案板的一角,开始擀面。我坐在厨房的风箱前,看着眼前的风箱,试着拉了拉,耳边传来低沉的“吧嗒”声,我已经为烧火开始做准备。母亲拿来醒好的面团,双手压了压,将圆鼓鼓的面块压得和锅盔一样厚;然后拿来最短、最粗的那根擀面杖,在面团上使劲擀了擀,直到面团稍稍擀开时,再拿来最长、最细的那根擀面杖使劲擀。母亲先将擀开的面片的一角小心卷在擀面杖上,然后双手轻轻一推,擀面杖开始转圈,那块擀开的面片迅速卷在一起,如同长长的铺盖卷,顺着案板来回移动。在母亲的操控下,展开、卷起,再展开、再卷起,直到面片被擀得足够薄为止。只要透过面片能看到案板的本色,面片就擀好了。

母亲端来拌好的苜蓿菜馅,均匀洒在擀好的面片上,并拿来菜刀,在面片的中央割一道十字小口。滋卷,顾名思义,就是卷起来的`。母亲顺着那道小口,开始由内及外卷,那些苜蓿菜陆续被面片卷起来,卷筒越来越大,圈子也渐渐增大,直到卷完为止。母亲拿来菜刀,将卷起的滋卷分节切开,并依次摆放在蒸笼里。母亲不让我近前看,原因是我的涎水时常流下来,尽管我一直在克制自己,但面对美味,嘴里的涎水永远吞不尽。

蒸笼上锅,我鼓起腮帮子,双手用力拉着风箱,耳边传来“吧嗒、吧嗒”的响声,灶台里燃起了熊熊大火,热锅里更是一片沸腾,腾起的热蒸汽迅速将蒸笼完全笼罩,厨房也瞬间变得烟雾缭绕的。母亲一边为我加油,一边开始做配菜。我对苜蓿菜很痴迷,一直嚷着要吃,母亲便应了下来。我拉着风箱,脑海里早已被苜蓿滋卷和苜蓿菜的香甜充满,嘴里更是涎水直流。母亲看着我的馋样,微微一笑,开始泼辣子油。我想母亲肯定是故意的,就是想让我出丑,尽管我打定主意,不去想那些,但嘴里的涎水还是不争气,顺着嘴角不断流淌着。好在锅里的滋卷快要熟了,一想到即将吃到的美食,我的心里不知有多么的甜,那种感觉已经无法用世界上最优雅的词语来形容。

滋卷出锅,我迫不及待地拿来小碗,递给母亲。面对我的如此心急,母亲也很无奈,只能为我先夹了两块滋卷。我端起小碗,使劲闻了闻,涎水再次流了下来,而我却管不了那么多,直接浇点辣椒油、拌点苜蓿菜,开始狼吞虎咽。我吃得很急,也吃得很香,汗水顺着脸颊汩汩流淌,一种很舒爽的感觉瞬间遍布全身的各个脉络,身体的各个毛孔瞬间打开,如同沐浴在春风里的感觉,浑身上下一阵清爽,忙碌了大半天的劳累瞬间消失了。

那块地里长出来的野生苜蓿,我们一直保留着,直到那些果树长得足够高大且茂密时,才将地面完全遮盖而没了足够的阳光,那些苜蓿渐渐枯萎了。但在以后的每一个夏天,我依然会想起那一段和苜蓿为伍的难忘时光,以及父亲为我讲的那些故事。虽然,往事远去多载,我已经很久没吃到苜蓿滋卷了,但往昔的甜蜜依然存在。

苜蓿普普通通,却丰润着岁月的甜美,是饥荒年代里人们活着的希望,也是我的童年里不可磨灭的甜蜜记忆。我永远忘不了苜蓿带给我的幸福,也忘不了那些和亲人在一起的甜蜜瞬间。苜蓿的那一抹香甜已经化作一份浓浓的乡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灵深处。生活工作之余,每逢念起往昔那些故事的瞬间,我都会在记忆深处那一缕淡淡的清香中感恩那份难忘而珍贵的悠悠苜蓿情。

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最温暖的关怀,在这个多情的季节里,投射了一抹浓浓的思念,让我回味,让我遐想,让我追寻。在一次次的回忆中,我渐渐品味到那份深情的醇厚,那份久违的苜蓿香甜也逐渐变得浓郁,醉了光阴,淡了流年……

篇7:悠悠秦腔情散文

悠悠秦腔情散文

陇秦大地,男女老少,都会对秦腔戏有着浓厚的痴爱之情。生在陇原爱陇原,这里的男人与女人,除了田间地头,起早贪黑的干农活之外,其余,就是对戏曲的迷恋。戏内戏外,那些至死不渝,风花雪月;那些爱憎分明,扬善除恶;那些行侠仗义,英雄救美,这些都是他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自从秦腔戏的诞生,祖先们恪尽职守,将这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一唱就是千百年。黄土高坡的儿女们,耕耘着土地,守着祖业,赶着牛羊,行走在陇秦大地上,在唢呐声里,在四季刮过的风雨里,唱着秦腔,唱着西北人独有的沧桑生活与那信天游漫过山谷的悲歌。也许是西北黄土高原人们常年处于耕作劳累的壮态下的原因,钟情秦腔戏历来高度重视。与其说唱秦腔,不如说是吼秦腔,秦腔的唱调几乎是高亢响亮,男人唱起来如五雷轰顶,气贯山河;女人唱起来音色清脆,婉转,尖声细语。但不失女人那种具有的柔媚与泼辣之气。

秦腔的文化基因深深的渗透在了陇秦大地儿女的心里,扎根在农村的土壤里。

对于秦腔戏来说,出于喜欢,那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那便是自愿性的去镇子里的戏堂班学戏。而另一部分人大多是出于生计,学到本领后,随着戏班到处在演唱,为得是挣几个小钱,混口饭吃,打发日子罢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论是大人小孩,能有一技之长,或者有份工作,会被村子里的人们敬仰,投来羡慕的目光,更有甚者是左邻右舍都来拉关系,巴结着,从中捞出一点利益来。

父亲大概是出于这种原因,才做了决定将我送进戏堂班学戏,父亲并没有看见过学戏的场景,而以片面的看法理解为学戏就是跟着师傅去一句一句的记戏词,学唱腔。进了戏堂班之后,我才知道那是个艰苦难熬,犹如地狱的地方,除了学习唱腔外,最基本的是练童子功。压根是学习武术之地,专整治那些调皮捣蛋,不听服从的孩子一样。每一天坚持学习十几个小时,天色还没亮时,师傅早早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教鞭在吆喝着,催促着我们早早起床,在黎明还未到来之时,顺着操场跑上几大圈,然后是压腿,踢腿,打劈叉,练腰功,各个身体部位与关节都得经过严格的指导与训练,才能上得了舞台,开始以配角演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戏的辛苦是常人无法知道的。在那个勤学苦练的日子里,我渐渐的喜欢上了唱戏,喜欢上了戏子这一职业与角色。

大概是出于我对戏曲的爱好,对戏词的那种痴情,喜欢它,就吼两嗓子,只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孤独全然释放。在戏堂班里的生活我慢慢的适应了过来,或许是我天生好动好玩的缘故,学习起来并没有那么吃力,费劲。师傅看在眼里,更加的喜欢我。每日里,除了别的老师外,就是师傅手帮手的教我,从最初的严厉变为一种和颜悦色。遵循着温故知新的方法,依次而行,数月下来,在师傅孜孜不倦的教诲之下,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当我把这些东西拿去回报父亲的一片苦心时,万万没有想到不该发生的情况发生了。

那天,和我一起去的邻家男孩不小心发生了意外,在练功时摔伤了胳膊,造成骨折,父亲得知此事,一下子改变自己的主意,他放下田地里的农活,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的跑到镇子里的戏堂班,找到师傅坚决要带我回家,说什么也无法抵抗父亲的`想法。无奈之下,我哭闹着也无济于事,师傅好言相劝难以挽回父亲斩钉截铁的决定。那日里,我就是这样被父亲亲自送到戏堂班,又亲自被父亲带回了家。离开戏堂班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师傅。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在我心灵深处,师傅的身影常常显现在我的眼前。

回到父亲的身边,等于今后再也无法踏进戏堂班半步。只能靠着学到的那些知识来慢慢琢磨,摸索。

爱听戏,爱看戏,爱学戏,少年时的我就这样咿咿呀呀的学。没人教,全靠从戏子哪里偷着学,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听着,模仿着学。村子里每年都有几场戏曲演出,闻讯消息后,我常常一个人往村口跑去,伸直脖子向外张望着。村口的泥土台子上,汇聚着许多人,三五成群的在搭建着戏棚子,看着大人们从车上一件件搬运下来的戏服,架子鼓,乐器,心里按捺不住的兴奋。

开演时的晚上,村口一片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男女老少肩膀上扛着木凳子,手里提着木凳子,在戏台子底下各自占领着各自的位置,人挤人,凳子挤凳子,好一派热闹的场景。村庄的夜晚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从外村赶来的男男女女,打扮的花里胡哨,发油与雪花膏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他们谈笑风生,搭肩搂背,放下白日里的劳累,把一腔热情,把对秦腔的痴情统统融汇在这个热闹非凡的夜里,享受着秦腔戏带来的快乐,忘却了那枯燥无味,且平乏单调的生活。或许是人们除了这种恢宏壮观的场面,再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那些青年男女,在这样的场合里相遇,难免少不了一些打情骂俏,眉来眼去的动作,黑压压的人群里,口哨声在传递着一种男女之间的暗送秋波。

村头的灯光照耀下,树上,墙上,土楼上,都站着看戏的人,大人将小孩高高的举过头顶,而条小腿架在大人的脖子上,目不转睛,聚精会神。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乐器一呼百应,一声声粗犷而宏亮的唱腔在村子的夜空里回荡。你定下神来,看着戏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角色,都会让人惊艳,赞不绝口。那些甩袖,走台步,都是那么让人心生触动。正是这样才在那个年月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去喜欢这门艺术,这门戏曲。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在心里深深的种下了一棵艺术之根。秦腔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千家万户,不论是劳动场面,还是闲暇之余,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在院落里时时刻刻听到这耳熟能详的浓浓之音。

舞台上,看着戏子,那是另外一种人生,一种命运,一种与世无争而却把古人的悲欢离合,坎坷遭遇,都装在自己的心里,扮演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心里有多种想法,现实是这样吗?俗话说:戏里唱的,世上经的。也许这就是活脱脱的生活,背后有光艳也有辛酸,况且那些悲与喜都得演绎的人模人样,活灵活现。

少年时,对戏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兴趣。常常去练,直到嗓子沙哑,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发自内心的炽热,把戏当作生活,一种职业,一种人前的荣耀。

八岁时,我便去了戏堂班拜师学戏。只有我最小,在戏团里我被当作开心果。可是别人乐了,而我,只能在偷偷流泪。

从早到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练,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唱戏,最为磨练人的性子了,我坚持着,渴望在戏台上的精彩一瞬间。

看着五彩缤纷的戏服,那是一种艳,一种活色生香的感觉,缥缥缈缈,艳到惊心,香到骨髓,极其诱人。穿在身上,高贵,端庄,大方,优雅。有一种超越自我,身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上;有一种大家闺秀之气,生在书香门第,或是那种小家碧玉。迈起小步前移时潇洒,轻盈,曼妙,悠然的姿态,是一种境界,一种深邃,一种对人生悟出了的醇美之情,因而让人迷恋。

或多或少的喜怒哀乐,一言难尽,让生活沉淀在那种厚重的氛围里。

你若苦了,摆弄裙袍,跑几小步,唱几小曲,心自然,会明净一些,豁达一些,如释负重之感。只是那容妆已被泪水浅浅浸湿,无人知晓,也未曾被人看见,在光阴里隐去,伴着世事纷飞,打着暮鼓晨钟,远去,远去……

只是,戏台之下,迎来万千掌声,掌声里爆发着一种力量,让心在颤动,一种明艳,一种豪迈,一种居高临下之势。

更喜欢那低首含眉,轻迈莲步的女子,如在水上飘移,她是尘世间的一阵风,那般柔,那般绵,散发着冰寒凝脂般的香气。把情融进在戏里,只有她会懂得,去掌握这曲词的内涵与底蕴,她唱着,尽情的唱着…

一个女子的婀娜多姿,含情脉脉,被人想着,是多么的温暖。

少年的心神采飞扬,总会驾驭不住一颗荡漾欲动,去想念那女子的心。那娇媚的双眼,透出蚀骨的灵气。

而那年,最终,还是没有去在唱戏的舞台里大显身手。只是做了喜欢戏子而已,只是在听着那些苍凉的而有力的唱词里,那些风花雪月,世间百态,对酒当歌的朝朝暮暮,春花秋月。

喜欢戏子,更喜欢男人唱戏时那种沧桑富有成熟,稳健,声音里的悠远,豪迈,粗犷,沙哑具有磁性感的声音。他们随着锣鼓喧天,叮叮咣咣的乐器响起,帷幕缓缓拉开,慢而稳,不急不燥的抖动着手,摇晃着帽翎,突然大喊大叫,吹胡子瞪眼,那神情,挑逗的台下孩子们哭笑不得,个个被逗得前赴后仰,呲牙咧嘴。

更喜欢那忘情入戏的女子,声声感情饱满,唱到动人时便会潸然泪下,颗颗泪珠儿打湿了那娇嫩的脸颊,让人心碎,让人疼惜。在戏里,唱着更多的是荒凉尘世,烟花易冷,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伯悲剧。

一个女子唱戏,她唱的是爱,爱这世间的千媚百红,爱憎分明,在她柔柔的内心深处,有几份寂寞,几份渴望人间烟花点亮寻寻觅觅的牵绊。为争得今生的爱,自由与美好。

很喜欢那出戏,《白蛇传》里断桥的那段戏词,白素贞,一个千年修炼的女子,用一千年的爱去爱他的男子,多少辛苦与遭遇,多少磨难与逆境,她逃离在断桥桥头,用千年的爱,在人间寻觅,等待。

终于,她在遭受千年等一回时,向人间呐喊着: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愁

霜染丹枫寒林瘦

不堪回首忆旧游。

想当初在峨嵋以经孤守

伴青灯叩古磬千年苦修

久想往人世间繁华锦绣

弃黄冠携青妹佩剑云游

按云头现长堤烟桃雨柳

清明节我二人来在杭州

览不尽人间西湖景色秀

看不完春情荡漾在心头

遇官人真乃是良缘巧凑

谁料想贼法海苦做对头

到如今夫妻们东离西走

受奔波担惊慌带恨忧忧

腹中疼痛难忍受

举目四海无处投

眼望断桥心酸楚

手扶青妹向桥头。

那一刻,你会看见那女子的无助,人间的烟凉。凄凄楚楚中,一身素白如雪,心怀苍茫的女子,就这样,张望在西湖湖畔,寻找着自己的郎君,寻找着人间的平凡烟火。

凉了,冷了,是雨,是风。一曲戏词,一把辛酸泪。看着戏子,咀嚼着一场西湖的泪……

篇8:悠悠乡土情散文

悠悠乡土情散文

一花语殷殷

雨,洋洋洒洒的雨,带着清新宜人的气息来了,打湿了种花姑娘的衣衫,也打湿了她彩色的憧憬。

刚才,妈妈要在篱笆下种扁豆,她没让种,偏说要种牵牛花。为此,她遭到妈妈一阵数落。

但是,她心里却甜甜的。

姑娘种下花粒,也种下了十八岁的心思。她偷偷看了一眼妈妈,心里暗暗埋怨道:

妈妈,你难道没看见吗?篱笆那边的小伙为了研究种田的科学,简直冷落了阳春。那瘦弱的身影,久久地贴在窗口;那昏黄的灯火,是他熬红的眼睛哟……

姑娘一边种花,一边惦记着那边的小伙。她那透明的双眸里,流露出一抹甜甜的笑意,流露出一片少女的纯情,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

夜里,姑娘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种的牵牛花长大了,那柔软的藤蔓带着她羞涩的心思,越过那高高的篱笆,悄悄地爬到小伙的窗下,给他送去淡雅的清香,给他送去美好的祝愿。

哦,那多情的牵牛花,原来牵起了一片情,原来牵来了一片爱哟!

瞧,那漂亮的牵牛花多象粉红的喇叭,吹响了姑娘心中的歌;它又似甜甜的嘴巴,传递着姑娘的牵挂……

种花,种花。

姑娘种下了一章序诗,姑娘种下了一席情话!

二耧铃声声

叮当,叮当……

在黎明的田野上,一支熟悉的乐曲响了起来,象美丽的鸟儿,撒下了欢快的音韵。

在黑乎乎的泥土上,邻居李大伯跟在耧后,看着学活的二宝,心里甜滋滋的,他咧开豁牙的嘴巴,嘿嘿地笑了。

责任制曾治好了全村人的病,唯独没有治好二宝。二宝懒得在地里刨食吃。他一门心思地用麻将的方砖,砌起了一道“长城”。砌出了比砖石还重的贪心,砌出了比万杞良还多的不幸。砌着,砌着,他把自己也砌在了里面。从此,现代的孟姜女悲切切地哭夫,小村里又多了一户离散的.家庭。唉,这二宝!

后来,劳教所的干警把二宝从“方城”下扒了出来,他终于获得了新生。变了,二宝变了。出狱后的第二天,他满怀信心地走向黎明的田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霞光中,李大伯一遍又一遍地做着示范,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他说:“要叉开步,扶稳耧,看准向!”

叮当,叮当!……

楼铃声声。哦,它仿佛对落地的种子不倦地叮咛、叮咛……

三笛声悠悠

阵雨过后的金秋,空气格外清新。小鸟儿在枝头嬉戏、歌唱;那滚圆、透明的水珠,不时掉进我的脖颈里,凉爽爽,滑溜溜的……

我漫步在浓绿成荫的田埂上,阵阵悠扬的笛声断断续续地从远方飘来,扑向我的胸怀,牵动着我的思绪,我在想:

吹笛者可能是个牧童。他顶着一片硕大的梧桐树叶,赶着雪白的羊群,一边走,一边吹着小曲。他吹出了心中的欢乐,吹出了童稚的向往。

吹笛者兴许是个年轻人。他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面对如画的大自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愉快地吹奏,一只脚轻轻地扣击着大地。

哦,吹笛者该是个老者吧。如今,他富啦,吃不愁,穿不愁,生活乐陶陶,心中姿悠悠。于是,他吹起了欢快的笛子,喜庆幸福的晚年,表达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

呵,笛声,悠扬的笛声!它伴着果实的醇香和田野的温馨,徐徐地向我飘来,飘来……

篇9:悠悠母校情散文

悠悠母校情散文

初春的天空格外晴朗,耀眼的阳光深情地含着微笑,挽着暖风在运河两岸轻轻地飘荡。运河水自由自在地泛起了涟漪,拥抱着两岸那秀丽的风光飘向远方。岸边那枯萎的草丛里,冰封的沃土渐渐苏醒,露出它那湿漉漉的脸庞,一些草儿也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脸蛋儿。一些爱漂亮的姑娘们又穿上了久别的裙装,向人们展示着亭亭玉立的靓丽的身姿。运河西岸的通州区第三中学的少男少女们穿着春季校服,欢快地、雀跃着涌进温馨的校园,又像鸟儿那样从校园欢笑着飞向四面八方。

我漫步在运河畔,看着眼前那动人的情景,不禁思绪万千,心情荡漾,霎那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光,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校园,回到了那令人留恋的岁月,回到了那充满墨香的课堂。

1971年初,我从民族小学毕业,进入了位于女师胡同3号,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源头北岸的通县三中校园,校园是那样的古香古色,展现着迷人的风韵。学校的前身是19创建的京兆女子师范学校,1963年改为通县第三中学(更名为北京市通州区第三中学)。学校大门口的门楼犹如脸上布满沧桑的老人,始终微笑着迎来送往,不知迎来了多少学子汲取丰富的营养,不知送走了多少学子走向成功的辉煌。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青砖大瓦房的四合院,在院子中央北侧的大教室门前卧着一对儿铁狮子,它俩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和蔼慈祥,专心地聆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和那大槐树上古钟的悦耳声响。穿过四合院往东走,再穿过大礼堂就是我们的教室。那一届,我们共有十二个班级,每个班有56个学生,一班至六班在学校北院上课,七班至十二班在礼堂旁边的教室上课。我们一九班的班主任是沙一凤老师,初二以后换了张启科老师。教我们的老师先后还有张学思、王文华、旋瑞珍、古平兰、陶希贤、田晓夫等等。在教室的东边是宽广的操场,操场上有单双杠、吊环等健身器械,还有沙坑、篮球场、足球场。

在操场的北侧,一个小湖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那里,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从春季开始,湖面的冰悄悄地融化了,湖岸的垂杨柳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渐渐蓄起了长长的披肩发,在微风吹拂下,那细细的柳丝轻轻地荡在湖面上,犹如亭亭的少女在梳洗那秀美的长发。一些鸟儿围着小树林载歌载舞,飞来飞去,跳跃着欢唱着。一些青蛙也大着胆子从水面露出头来欣赏着优美的风光,时不时地欢叫着从水中蹦到岸上,又从岸上跳到树林和草丛里,有些腼腆害羞的在水面探了探头又游向水深之处。无数的鱼儿在湖面尽情地游荡,层层的涟漪画着圆圈轻轻地飘向湖的岸边。北侧湖面上还生长着田田的荷叶,托举着朵朵璀璨的荷花,那荷花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像初恋的少女,含情脉脉;有袅娜绽开着的,像美少女穿着的白裙,靓丽耀眼,微风过后,湖面到处弥漫着荷叶荷花香。蜻蜓们禁不住诱惑,也来媲美,纷纷从湖水中的枯树枝上爬到树上,悄悄地脱去了盔甲,换上了靓丽的时装,在湖面上,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自由地飞翔,时而在湖面上频频点水,与湖水甜蜜亲吻,时而又展翅在操场上空翱翔,时而又飞过围墙,到运河感受那微波碧浪,感受那河水的芳香。冬季湖面结冰以后,许多同学都到那里滑冰玩。抬头北望,巍峨的通州塔屹立在不远处,塔影波光,映衬着美丽的校园,祝福着学子们在学海畅游,在运河两岸茁壮成长。

初一下半年,每天清晨,在学校简陋的大礼堂里,许多同学在范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踢腿、劈叉、练功,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学校成立了芭蕾舞剧团,天天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芭蕾舞剧《白毛女》,高年级同学王亚非和我都住在回民胡同38号院,她和杜璐义饰演白毛女A、B角色,同年级同学刘连芳饰演张二婶,同班身材魁梧的武强和许多不相识的校友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每当放学后,我们经常会听到《白毛女》舞剧那优美的旋律和甜美的歌声。不久,在县礼堂召开的全县文教系统表彰大会上,母校为与会的1000多名受表彰的单位和先进教师、三好学生表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正是在那个时候,我目睹了《白毛女》剧组同学们那优美的`、翩翩的舞姿和震撼人心的篇章。剧组成立以后,经常走出校园,为全县各界群众演出了很多场,闻名于运河两岸。那时候,县礼堂紫红色的幕布都是用人工拉,一次去观看县宣传队的节目,我忽然看到右边的那块紫红色的幕布左下方有一块脸盆大小的洞,旁边的人告诉我说,那是三中演《白毛女》的时候,剧中的白毛女把蜡烛扔向黄世仁的时候烧的,后来,我又去县礼堂看节目,只见幕布上的那个洞已经被缝补好了,过了几年,礼堂的幕布换上了新装。

学校的东南角,坐落着校办工厂,每当看着高年级同学身穿灰色工作服从我们教室前经过时,我总是羡慕不已。到了初二,终于盼到了我们班去学工。当我穿上工作服,带着蓝色套袖到北京橡胶十厂参观时,看到了工人师傅们一派繁忙的景象,车间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橡胶味儿的清香。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谭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办厂对橡胶十厂送来的氨水橡胶桶半成品进行加工,往氨水桶粘提带,先把带子十字摊在工作台上,刷上120号汽油,据说这种汽油是飞机上用的,然后在氨水桶四个方向同样刷上汽油,等汽油稍稍挥发,桶和带子表面稍微干了一些,用手抚摸不沾手时,再把带子均匀地、对称地粘在桶上,有点类似补自行车带子。氨水桶加工好以后,还要运到橡胶十厂进一步加工。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结束了学工的时光,又回到教室继续学习,把未来畅想。

初三那年放暑假,学校安排我们年级去侉子店公社学农。班主任张启科专门开了全班预备会议,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班学农的目的地是侉子店公社小豆各庄村,去那里要步行,听说距离县城有20多里地。张老师照顾我行动不便,安排我坐村里的手扶拖拉机去。第二天清晨,我和同学们纷纷提着打好的背包来到学校门口,只见那里的背包有十几堆,有的班正往手扶拖拉机上装,有的班已经列队出发了。不一会,一辆手扶拖拉机开到了我们面前,张老师带领同学们把全班的背包装到了车上,然后集合向目的地出发。我坐在手扶拖拉机的背包堆中,聆听着拖拉机那悦耳的旋律出了县城,上了京津公路,又沿着那浓密的绿色长廊向前奔驰,不大工夫就到了小豆各庄。公社和村里安排我们班住在小豆各庄小学教室里,女同学住北房,我们住在了东厢房。我们的任务是每天去掰玉米,砍棒子桔并运到场院。为了照顾我,张老师安排我看宿舍,帮助同学作一些服务工作。一个月后,我们结束了短暂的学农生活,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热情的乡亲们,回到校园的课堂。

在我热恋的母校,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毕业前夕,班主任张启科带领我们三九班的同学到新华大街的丽新照相馆拍了毕业照,这张珍贵的照片,我始终珍藏着。我依然记得,当我们结束学业,最后离开校园的时候,同学们、老师们相互依依惜别,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每次看到那张发旧的老照片,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轻轻捧起它仔细端详,看着照片上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一个个灿烂的笑脸,眼前又浮现出在三中学习的美好时光。

如今的校园,已经旧貌换新颜,原来的操场、小湖都盖上了楼房,现在有两座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和家属楼,原来的四合院已经拆除,建了新操场,与教学楼东西相衬。中间笔直甬路两侧的法国梧桐掩映成阴,片片绿茵与黄杨翠柏围成的小花园散落在楼群之间,使学校成为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每次到校园走走看看,回忆起中学时代的美好情景,我总是充满激情,充满无尽的遐想,那里曾经留下了我少年的足迹,留下了我身影的成长,留下了我的憧憬、爱恋。我从内心深处感激母校、感激老师对我的熏陶,对我的教诲,感激同学对我的激励和扶助。如今,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在三中学习的岁月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常常荡漾着我的心房。我亲爱的母校,我敬仰的母校,昔日的学子真诚地祝福您青春永驻,不断谱写新的靓丽篇章。

篇10:悠悠外婆情散文

悠悠外婆情散文

我家外婆的生卒年份都极为好记。18生,那年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有名的“戊戍变法”;1961年逝,正是国家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享年六十三岁。

外婆去世于炎夏。那天一点异常征兆都没有,上午自然是好端端的,下午四五点钟,时年十三岁的我,又逃了一天学,和小伙伴们在河里嬉戏了好几个小时方回到家。向外婆扯了个怪圆满的谎,然后遵照她的吩咐,去煎油煎饭吃。问她,说不想吃,于是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外婆其时已卧床一年多了,不能下地走动。是什么病,年幼的我自然不清楚。只恍忽听她说过,在生我母亲时,她在油布垫着身子的血泊中整整泡了一天,病根大约便是那时种下的罢。好在自己能抓着老式床沿板挣扎起身子,用一个大圆瓷缸自理大小便。幸得老天爷给她老人家留下了这点活动能力,假如一点都不能动弹的话,不知还将遭受多大的罪。这大约也算是对她诚信佛教、长年吃斋把素,喜好行善的报偿罢。每当我接过她的大小便去倾倒,她总要絮絮叨叨地对我说:“么儿,老天保佑你,菩萨喜欢你……”

放下饭碗不一会,便听外婆细弱地叫着我的小名,叫把电灯打开。其时屋内还很光亮,虽说心里有些奇怪,我还是赶紧照办了。不一会,又听她在喊:“噫,叫你开灯噻!”声音仍旧细弱,但带着了焦躁味。“开啰。”我答。“我朗格(怎么)看不到嘞?”我赶紧过去扶起正在撑起身子的外婆,只见她两眼雾蒙蒙的一片,随之已言不成句,只是抬手指了指屋内的楼上,扭动着身子作要离床的样子。我明白了她的意思,赶紧惊骇万分地高喊:“吴六嬢、吴六嬢!”她是外婆的好朋友,单身,四十多岁,寄住在我家阁楼上。听到喊声,吴六嬢赶紧下得楼来。左邻右舍也应声而至,七手八脚将我外婆抬到藤椅上靠着。我边喊着“外婆”边号啕大哭。她嗓子内嗬嗬作响,颤颤地抬手朝我动了几下,便垂下了,喉内“咕”的一声便停止了响动。一墙之隔的罗大叔在这边的询问声中报了时间:“六点十分。”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至亲之人长别人世。好久好久,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第二天,也不感到害怕的我,伏在灵床边,揭开外婆脸上的白纸,只见她眼睛大睁,嘴巴也张着。邻居中的老人们都说:“这是丢不开你,放不下心哟!”我不免又是一阵的放声大哭。

外婆是贵州绥阳县宽阔坝的人,听她多次说过,那是一个山高林子密水也清凉的好地方。可惜我一次都没有去过。外婆在老家是务农,十七岁时,嫁给了时年十二岁的外公。后来外公出外谋事做,在遵义打拼挣得了一份家业,便将父母妻子兄弟一并接进了城里生活,于是后来便逐渐有了我们这些后人。

外婆生育了一女一子。女便是我的母亲,三十岁便病逝了,留下两个儿子,即我与胞兄。小哥俩经常都是赖在外婆这里的,后来父亲亦病故,胞兄过继他人,我则干脆在外婆这里“打长桩”(常住之意)了。外婆的儿子消逝得更早,说是三岁多便被麻疹夺去了生命。这位“舅舅”我仅仅见过照片——一个穿着黑底白点花衣花裤的小孩童,头上戴着一顶缀有玉牌的瓜皮小帽。外婆曾经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过“舅舅”离去的情景。说那天半夜,她正守着这高烧不退的孩子,迷迷糊糊之中,一个生着三须胡子的老头飘飘走了进来,袖子一扫,油灯一晃一晃的,外婆惊醒一看,我那舅舅已经不行了。弄得我对这些将信将疑,好大了都不敢独自行走黑暗的地方。

还有一次,一条大花蛇不知怎的钻进了家门,缠绕在床顶横着的一根晾衣竿上,直吐着信子,令人又惊又怕。外婆却坚决不让人打捕。对我说:“这是你外公显灵看我来了。”又是烧香烧纸又是作揖打拱的,嘴里也一本正经地数说着什么,随后便关门出去了。许是受到烟熏及惊扰罢,那蛇竟然不见了。那时的木结构住房密闭度不佳,大约是从原路退走了罢。外公去世时我尚小,基本无印象,但却无论如何也将他老人家与一条花蛇联系不起来。

许是正因为这之类的原因罢,使痛失子、女的外婆深感“命”不好,便开始吃斋把素,念佛诵经、谒庙登寺,常常与一些祈求来生,与她思想相通的老婆婆们来往。我曾和她去好些庙宇搞过活动吃过斋饭。她在家里供着菩萨,还摆放了不少经书。其实她并不识字,但“读”起经书来却是流畅得很,想来是她们“同道”之间口口相传的罢。我还记得其中有一句是:“吃四两还半斤。”意思是今生杀生吃肉的人,来世将变牲畜加倍赔付出来的云云。我与年长岁半的胞兄似乎不忌惮这些,非但馋肉得很,还曾多次偷吃外婆好不容易弄到的供品之类。

当然,外婆在我心目中并不一味只有封建迷信的方面,也有让我既惊叹又佩服的地方。

大约是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罢,一天下午,来了个浑身军装的人,放下手上提的东西,便跪下给外婆磕头,口里表着谢意之类的话。外婆一连声地说着:不要“浪格”,不要“浪格”(方言:“这样”之意),一边赶紧扶起这个年青人。这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脸腮边上的一个暗红色伤疤。人走后,外婆给我讲了:他是一个转业兵,是我们绥阳老家的人。小的时候遭豺狗(狼)咬倒拖起跑了,我提根竿竿追了两匹坡才追下来,硬是没有让豺狗换成嘴——民间说法,豺狗如将被咬之人放下换嘴再咬上一口的话,此人便无救了——听外婆摆谈了这个事,我简直感到外婆太了不起了,是一个什么凶恶东西都不怕的人。

外婆心地善良,人缘极好,也肯帮助人,街坊邻里,一街到头的人,都称呼她为“老妈”。外公娶的另一个“小外婆”生的子女们也这样称呼她。外婆以卖豆豉为生活来源,不用秤来称,团成一砣一砣的放在一个长方形木盘子里,摆在街门口,我便经常给她看摊子吆赶蚊蝇。由于豆豉好吃,价钱又公道,很受人家欢迎。

外婆煮黄豆用的是一口沙鼎罐,大大的,一次可煮三四十斤黄豆,往往得从早上煮到下午四五点钟。许是成了习惯罢,每到黄豆熟了快离锅之时,院子里的小孩子们便聚拢来守候在她旁边了。外婆就拖过一张洗抹得白白的长方形条桌,在上面舀上若干个小堆,边做着自己的事,边关照孩子们好好的吃,不要“割裂”(吵闹打架之意)。看着孩子们一颗颗拈着放进小嘴,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外婆便慈爱地笑了。后来搞了公私合营,小摊贩不能自卖东西了,加上外婆年纪已大,无力参加集体所有制企业劳作,于是便息下了,每月由民政部门发放十五元钱维持婆孙俩的生活。吃黄豆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了,都还每每忆起围着长条桌吃黄豆时的温馨情景。

那时节,国家正进行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类的活动,其中有一个标志便是人们都一律被要求在食堂集体进餐。开初尚好,免了家务劳作,吃喝得可以,又热闹,饭罢抹嘴就走。后来,愿意打饭回家吃也行。大约因外婆人缘好,不付嫌,得到了具体管事人的恩准:食堂经常吃肉,有油荤,老妈是个吃长素的人,情况特殊,就让她各人自己在家搞饭吃吧。于是,我与外婆得以自行开伙。这让我很是对那些围桌而食,热闹高兴的小伙伴们羡慕了一阵子。后来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食堂便也日渐清汤寡水,吃肉打“牙祭”成了看年看月的事,与素食主丈者相差不了多少了。至于我总不免要沾点荤腥的问题,开初是外婆托邻居帮忙,后就由吴六嬢代劳了。

灾害造成了过“粮食关”,饥馑便成了平常之事,犹其以靠天吃饭的农村人为甚。那时节,街上常见饿得偏偏倒到的进城逃荒农民,走着走着便倒地不起的情况亦有所见,于是很自然的便出现了拦街抢饭吃之事。刚从食堂打了饭端着往家走,稍不留意,便会被几个围上来的饥饿农民抢走了,尤其以小孩子遭劫的.情况最多。那时食堂蒸的是“罐罐饭”,每人按各自定量一顿一罐,为长圆形的一砣,抢饭者极好下手,到手后便捧着一阵的狼吞虎咽,任凭被抢者吵骂或在背脊上擂鼓似的乱打一气而全然不顾。也难怪人要现急象,那时人们每顿口粮有限,被人夺食便意味着自己挨饿。想要夺回,对方脏稀哪垮,一双手或枯瘦或肿胖墨染似的,饭也早无有了形状,唯有气急败坏的泄泄愤而已。若是孩子,便号啕着奔回家去向大人报告噩耗,饭还在手上的人,则哈着腰,护着饭缸,张惶回顾,逃似的赶回家去。

外婆因是自己开伙,口粮属自管,有些活动余地。因而尽管我们也困难,若见饿得昏昏沉沉的农民进家讨食,她总会省上一碗半碗的倒进人家的罐罐里。还劝我说:“么儿,庄稼人遭孽,可怜啊!我们少吃点就少吃点,做点好事!”

外婆虽说没有了自己的子女,却对“小外婆”所生的子女视若已出。外公死时才四十六岁,比他小了十六七岁的小外婆的改嫁便属了情理中事。而遗下的舅舅,孃孃,有八九个,有两个甚至比我还小。小的随母亲进入继父家,大的则不愿去,于是便经常进出于我外婆这里,直到找着工作后方才陆续离去。老人家尽力以做豆豉生意的微薄收入给予接济而无怨无悔,只要被多喊上几声“老妈”,便又高兴又满足。

外婆最关怀的还是以女儿换来的两个外孙,胞兄有了安身之地,最放不下心的便是我了。有次外婆问我:“么儿,我死了你朗格(怎么)办嘛?”我竟爽快地回答她:“外婆,你死了我吃冷饭。”外婆笑了,却不断地翻起衣襟擦眼睛。现在才能回想到,当时天真不解事的我的回答,该是在外婆心里激起了多少的苦涩之情。自己已是风前之烛,无父无母的孙儿却尚且如此不晓事,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呢?

外婆的后事办完后,有天吴六嬢悄悄把我叫到她的楼上,对我说:“你外婆给你留了一小罈子米,还有六十块钱,要我慢慢匀到给你用……唉!”随后她模着我的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想到外婆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生病也拖着不上医院,装殓遗体也是用的四块薄木板钉起来的“斜斜”(读“瞎”音,简易棺材之意),却如此操心着我的将来,便不禁又是一阵的悲从中来,瘦窄的肩膀一阵阵地耸动。

这以后的半把年中,我孤凄地住在曾和外婆一起住的小屋中,晚上则绻缩在曾经和外婆一起睡的那张老式木床上,吃饭却是在外公的弟弟,我呼之为“三外公”那里搭伙。生活来源为民政部门发给的每月八元钱。每当去领这生活费时,发钱的那个三十多岁的人,外婆背后呼他为“泡粑脸”,总是肿声肿气,极不耐烦地对待我这个本就畏畏缩缩,内心怯怯的小孩儿,就象要他的钱似的。一来二去,我干脆不敢去他那儿了。至于“泡粑脸”在以后的岁月中是如何处理政府提供给我这个孤儿的这笔费用的,就不得而知了。

无了生活费,顿感生活无着,舅舅、嬢嬢们又正相商着继承“老妈”的房产的主意。这之前,外公置下了整个一趟院子二十多间房,全国解放之初,外婆要求留下了这间自住,其余的则由“小外婆”变卖,与三外公七三分成了。这下,我的住处也成了问题。幸得姑妈向我伸出了援手,于是我便去了姑妈家。外婆留给我的米,虽在吴六嬢的安排下尽量细水长流,已然吃完了。还剩下二十多元钱,吴六嬢交给我,带到了我姑妈处。

外婆的坟,就在城里的一匹山上,不知什么时候,被征用土地者作为无主坟推平了。但她老人家却始终在我的心里活着。她留下的一张从小贩证上揭下来的照片,盖有半边公章,已然发黄,我一直珍藏着。几十年来,曾多次默默看着老人家慈祥的面容,回想着与她老人家生活过的年年月月……

篇11:除夕之夜情悠悠散文

除夕之夜情悠悠散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迎来了新春佳节。今年的冬天,江城失去了往年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观。呼之欲出,则是温暖的冬天伴随着江城迎来了xx。

今天是大年三十,江城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街道上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笑声。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仿佛给节日的江城凑响了一首欢快的迎春曲。

随着夜幕的降临,江城的夜空华灯笼照,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们的脸上带着喜悦的心情,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庆新年的快乐。

除夕夜,我和父母跟爷爷奶奶及亲友吃完温馨的团圆饭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亲人。回家的路上,天色已晚,节日里,路上还是热闹非凡,道路两旁灯火通明,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霓虹灯,时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夜空中,墨蓝的天空,挂着顽皮的小星星,它们眨着明亮的眼睛,好似向我们微笑,向我们问候节日的祝福。节日的夜晚,不时地绽放出一簇簇五彩缤纷的礼花,把江城的夜空装点的绚丽多彩;大人小孩在空旷的场地上兴致勃勃地燃放焰火,把新年美好的憧憬,通过烟花的绽放,放飞出自己的心扉。零星的爆竹声,时常回响在我的耳旁,望着这美好的夜空,我的思绪时常浮现出许多难忘的情景。

除夕的夜晚,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边,她以质朴的方式,给人间洒下了一片清辉,如水的月光静静的躺在大地上,给欢乐的节日增添了一份温馨烂漫的气息。温馨快乐的环境,像一股涓涓暖流温暖着我的心房,我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天边那轮明镜的月儿,深情地看着她的容貌,只见深邃的夜空,闪烁的星星陪伴着明月,月儿显得哪样的深沉和端庄。也许是新年之际,定眼细看,明月的周围环绕着一圈隐约可见、立体感很强的光环,大自然中这种难得的美妙景观,给节日中的我平添了一抹甜蜜的思念,思念我的亲人,思念我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思念优习中那些远在千山万水之外,没有见过面的好友。远在北方的嘉炜哥、师姐、老姐、蓝姐、云姐,远在南方的王子哥、木姐、自由姐、桃子姐、小安哥、滔哥、水清姐、若诗姐、和身居国外的十三大姐,以及爱的滋润、cly1219、1996118why、cyw951127、天真女孩儿、冰薇凉、梦芯、天使之音、春意阑珊、0217、梦幻紫馨、紫衣仙女、梦缘惜羽、兰琳梦、猪小鸡、小学刘圆圆等,还有许多荷友,新春之际,向你们问候新年好,真诚地祝福你们!祝福你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时光的流淌,岁月的痕迹,见证了我们一天天快乐的'成长。在优习,其纯真的友谊深深地埋藏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优习,这小小的天地世界,把彼此相隔遥远的心紧紧地牵系在一起,大家相聚相识,在这特殊的大家庭里,愉快地学习,愉快地交流,彼此之间和睦相处真是一种缘份。有时,优习里也会产生一些不协调的音律,但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也能得到圆满的和解。优习的魅力,在于她云集了许多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有志少年。有精通诗歌的师姐和蓝姐,有擅长撰写长篇小说的嘉炜哥、王子哥、甜姐、水清姐、云姐,还有文笔非凡的十三大姐、木姐、自由姐,凡姐、桃子姐、奔驰姐,蓝缘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娓娓道出真地说不完。他们敏捷的思路、超凡的文才,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的写作受益匪浅,真是当代少年出才子!

除夕之夜,美好的回忆和思念,让我沉静在幸福的时刻,真是思念荷友,情悠悠!思念就像那陈良的美酒,飘香宜人……

夜渐渐地深了,寒风吹来,但丝毫没有感受到冬天的寒意,相反,感觉却像初春之夜,其风吹拂在颜面感觉是那样的爽快和舒坦,同时,风儿也吹散了我美好的思念。月光下,我和家人在街头一起漫步乘风,欣赏美丽并赋有激情的除夕之夜,让人感受到新年的快乐,感受到合家团圆带来的温馨和幸福!

除夕之夜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迷人。随着新年的脚步声临近,此时的夜空,星光灿烂,一簇簇礼花再次腾空而起,瞬间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夜空中,它们争奇斗艳,仿佛像仙女洒下的花瓣,再次把江城的夜空点缀得五彩斑斓、分外妖娆;震耳欲聋、持久不衰的爆竹声祝福新年的来到,除夕之夜人们共享新年的快乐。

是啊!热闹的爆竹声,送走了难忘的旧岁;温馨快乐的除夕,迎来了新的一年。沸腾的除夕,不变的星空,岁月却悄然地流逝,愿优习的学友,新年里快乐成长。

难忘的今宵,闪烁着灿烂的礼花,缤纷的梦想环绕着我们的祝福,让我们敞开心扉,踏着幸福的车轮,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悠悠铁路情散文

飘香的槐花散文

礼仪名家抒情散文

名家抒情散文

四月红散文

五月槐香之启示作文

落落无尘作文

名家写景经典美文

四月槐花香散文

爱情的经典散文随笔

悠悠槐花情散文
《悠悠槐花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悠悠槐花情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安守静苑,待一树花开散文2022-04-30

槐花季节散文2024-02-27

爱情散文随笔2022-04-30

槐花的食用方法2022-04-29

五月的杨树随笔2024-01-25

写爱情的散文随笔2023-05-30

淡淡的花香作文600字2022-08-13

花的香,静了忧伤散文2023-11-26

五月的铭刻随笔2022-05-06

难舍 “再见”散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