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时间:2022-11-03 08:08:47 记叙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合集12篇)由网友“zhx198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篇1: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三、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例文】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例文简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篇2: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篇3:写作指导: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

作文写作技巧: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成人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平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篇4:写作中详写和略写的安排

写作中详写和略写的安排

【写作中详写和略写的安排】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篇5:如何安排作文的详写和略写

如何安排作文的详写和略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写作的思路

1、审题。

审题就是分析文章的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审题包括三方面内容(1)找出重点词,有些题目,有一个关键词,也叫“题眼”,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中的“难忘”之类。(2)搞清写作的范围和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称、数量、内容等限制范围。(3)弄明白是写人的,是记事的,还是状物、写景的。

2、确定中心。

记叙文总要表达一个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要正确,对社会上正确的现象加以歌颂,错误的现象给予批评。中心正确,健康是文章的根本,对此必须首先要注意。中心还要求集中,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各方面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写。

3、选择材料。

作文的内容就是材料。写作文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选的材料还要真实、具体,真实就是不凭空编造,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要能够清楚地反映人或事的特点。

4、安排结构。

所谓安排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安排。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及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等。文章的材料,常用以下这些方法安排:(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空间的顺序;(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提纲,是结文章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1)文章的题目;(2)中心思想;(3)写作的顺序;(4)详写,略写的提示。提纲不能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常见的开头有:(1)开门见山,直入正题;(2)概括全文,揭示中心;(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方式结尾;(2)总结式结尾;(3)含蓄式结尾;(4)启发式结尾。文章的过渡,应力求自然。照应,指的是文章中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最常见的是文章的首尾照应。

篇6: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开头和结尾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篇7: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开头和结尾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篇8: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开头和结尾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9: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过渡和照应

过渡就是衔接,也叫连接。它的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篇文章不但要前后连贯,而且要前后照应。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例文】

过渡处理得好,文气才贯通,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过渡。有些同学作文时,往往忽略这一点。下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

阿毛,你真行!

“阿毛娶新娘子啦!”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我们里弄传开了。我跟着大人去看热闹。啊,新房真阔气!一套奶白色的`家具美观大方,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当了新郎的阿毛,身穿崭新的西装,系着大红领带,真是与平时判若两人。瞧!新娘眉清目秀,真漂亮。“阿毛,你真行!”我不禁赞叹道。

阿毛的父母相继病死,他就成了一个孤儿。那年,他才20岁。为了生活,他原先摆了个大饼摊,但赚钱不多。前年,他听到看到许多人靠政策和靠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决定闯一闯。

于是他四处借钱,凑足了两千元,开了一家烤鸭店。为了备货源,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为了把鸭子烤得色、形、味都好,他钻研技术,还请教别人,终于掌握了一手烤鸭本领。所以他烤的鸭往往供不应求,每天卖出一百多只呢。

他正忙着,一位大娘来到柜台前,吃力地说:“小伙子,我老伴快不行了。他说要吃烤鸭,请你帮我拿一只吧!”阿毛一听,忙说:“大娘,烤鸭全卖光了。要不,我马上给你烤一只。您留个地址,待会儿我给您送去。”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大家都夸阿毛是个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的好个体户。

正因为如此,阿毛才成了万元户,而且被评为区里的五好个体户,现在又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新家庭。

啊,阿毛,你真行!

【分析】

这篇文章由于过渡处理得不好,因此读起来意思不太连贯,也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严谨。

(1)文章第一节写阿毛娶新娘,大家去看热闹。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写在开头,这是倒叙写法。第二节写阿毛决心走致富之路,转入顺叙。其间原文少了必要的过渡,衔接不上,因此行文结构松散了。可安排过渡段,用“那么,阿毛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家境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之类的语句来过渡。这样,前后表达的意思才连贯。

(2)第三节是概括叙述阿毛烤鸭店的情况,第四节是具体叙述阿毛接待一位大娘的事例。两节之间意思脱节。可用“阿毛不但烤鸭烤得好,而且待客也热情周到”这个递进复句来过渡,这样承上启下,就把上下两段文字紧密地衔接起来了。

(3)第一节写“我”去阿毛家看热闹,视线由家具家电转到新郎新娘身上,可在“当了……”一句前加上过渡词“再看”,如此由物写到人,过渡就比较自然了。

(4)第四节写道:“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这前后两句之间意思不连贯。大娘走后阿毛就去送鸭吗?有那么快吗?显然不合情理。倘若加上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小时后”,那么,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就连贯起来了。

(5)除此之外,还应在第二节交代一下阿毛父母相继病死的年月,在第四节头上加上“有一天”。这样就使节与节之间的连接更自然,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文章结构更完整了。

篇10:记叙文写作之材料选用

记叙文写作之材料选用

觅得“精米”好“下锅”――记叙文写作之材料选用

作者/唐惠忠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个好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现在,中学生的生活的确不够丰富,储存的写作材料一般也不够丰厚。中考作文的命题是考虑到这一因素的,因此,命题往往提供一些内涵丰富的材料,或者命题一些相对宽泛的题目,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所以,首先要消除紧张心理,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同时,也要在积累素材上多下点功夫,并学会将日常生活素材转化为考场作文的题材。

一、学会观察,勤于思考

学习写作,最根本的是要亲身实践,亲自观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材料,要知道,现实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有写头的。契诃夫曾谆谆告诫初学者:“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家!……你明白,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成为习惯……仿佛变为第二天性了。”假如我们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自觉地、经常性地全面、细致又有重点地“留心各样的事情”(鲁迅语),在记忆或笔录的仓库里储备大量的人物,故事、世态、风情、景物、语言,那么,一旦临场为文,就不会穷于应付,捉襟见肘,而能得心应手了。

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勤于思考。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再宁静的校园、家庭也会有故事发生。不说别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互相掣肘,传统的师道尊严与教学民主化的冲突,平庸的学习成绩与美好梦想间的距离,父辈与子女的沟通障碍,上辈与下辈的情感交流,传统、时尚的格格不入,还有父辈的情感危机对子女的身心影响……凡此种种,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或许,一场小小的争论都将引发我们的灵感,进而演绎出精彩的作品,关键在于你能否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感悟。

二、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

大家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除了对生活敏感以外,要写好考场作文,就是要善于把日常生活素材转化成限题作文的题材。举一个例子说,写命题作文“好奇心”(“好奇”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好奇心”即因此而产生的一种心态),日常生活中,你、我、他“好奇”的事太多了,怎样经过变通,把它转化成符合这个命题的题材呢?请看有位考生的《好奇心(为什么)》。文章写道:“两个人都那么大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奶奶看着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以至濡湿了“我”的心!这样,日常的生活素材就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了。而且,它来自现实生活,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韵味,因此,也就格外动人。更重要的是,“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其实只是“好奇”的“元素”之一,在构思时,是完全可以“换元”的。比如换成“爸爸为什么理了个光头”“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等等,是照样可以写出“好奇心”来的。

当然,要把这种“转化”做得天衣无缝,关键要有灵活的思维和起承转合的语言技巧。

三、敢于涉足“危险”性题材

“危险”性题材的文章,至少包括两类:(一)情感“禁区”类。如高中女生刘莉娜的《风里密码》,写的是对生物老师的一段恋情。中学生是严禁恋爱的,更何况是与老师?一点情感苗头都是“罪过”,可本文就是直入恋爱题材,且得到了高度评价。(二)道德“禁区”类。比如贵阳中学生陈弋弋的《春日,我来到你的墓前》,描写面对死去的同桌,“我”把自己做错的事情――为逃避批评而欺负同桌一一“抖搂”出来。该文获得了国际比赛的一等大奖。

写“危险”性题材的记叙文要注意些什么?应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既要注入真挚的感情,又要充分展示自己理智的一面,把握好两者的分寸。如前面提到的《风里密码》,作者通过自己的理智控制(想到对方是自己的老师,且大自己15岁,又想到了老师的妻子和家庭,“我”还是止步了),更显感情的真挚,使文章透出特殊的魅力。二是“消极”和“积极”的关系。像“欺负弱小者”等题材本身,是被否定的事物,常被归为“消极”一类。但中学生作文,不可能都写美好的事物,只要通过辩证的反思,得到精粹的`人生真谛,就值得肯定。

实例展示

放爱一条生路

江苏 郑 栋

一扇门“吱呀”一声被轻轻地打开,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隔着铁门左右张望,一双清澈的大眼睛骨碌转动,仿佛在窥察人的存在。

“小哥哥,你,你在吗?”稚嫩的脸上尽透着可爱与紧张。

“我在啊。”原来,对面门里早有一个漂亮的小脑袋露了出来。

“小哥哥,锁着门真没劲。”女孩嘟着嘴,脑门紧贴着铁门。

“没事,别怕。我再给你讲故事。”尽管隔着两道反锁的铁门,男孩的声音还是那么清脆动人,仿佛天籁。

“好啊!”女孩微闭着眼睛,小脑袋枕在门上,像是在聆听美妙而铿锵的音乐,显然,她乐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写作技巧 )这是第几次了?女孩已经记不清。许多个下午,她打开门,静静地倾听对门那个男孩醉人的声音。那婉转低回的声音穿过铁门,在空气中婀娜起舞,谱成动人的曲调,舞入女孩的耳际。每次到了最后,男孩讲完故事,总会问一句:“好听吗?”“好听。小哥哥,你真好!”女孩也总会这么回答。

一个出色的倾诉者,一个乖巧的聆听者,锁住了的只是笨重的铁门,却锁不住充满稚趣的童心。

窗外大雨滂沱,豆大的雨点敲打在厚厚的窗户上依然劈啪作响,一张俊秀的脸庞出现在窗前,雨水已经打湿了他的头发与脸颊。他把脸贴在窗上,向窗户内张望。

突然,四目交织,她发现了他!她激动地奔向窗前,扬起手,却又突然放下。她对着窗户轻声呼喊:“爸爸把窗锁住了,不让我开窗见你!”伴着淅浙沥沥的雨声,他隐约听到她的声音,微皱了一下眉头,立即嘴角上扬,灿烂地笑了。他伸出手,在湿淋淋的窗户上,用手划出三个字。

雨水模糊了窗沿,泪水模糊了双眼。她用手划出了另外三个字。他笑了――那无疑是发自内心的笑。他把手贴在窗玻璃上,她的手也贴了上去,这一刻,仿佛他们之间已没有了窗户,没有了枷锁,没有了阻碍。雨水不停地打落在窗上,那两行字渐渐模糊,却早巳深深铭刻在两人心中。

锁依旧形同虚设,锁住了窗户,却锁不住两颗炽热的心,锁不住真爱的情丝。

在同一屋檐下,老两口已生活了六十年。在这并不宽敞的空间内,两人没有任何阻隔,但却格外寂静,静得可怕――老两口已经有几年没有互相说话了,纸与笔成了交流的工具,代替了话语,锁住了两人的心。

那仅仅是因为一场误会,可是谁都没有妥协,谁都没有解释,声音仿佛从此消失了,通往两个人内心世界的大门也从此被紧紧地锁住。

直到那一天,老头临终的那一天,他躺在病榻上,凝望着一旁看似平静的妻子。他艰难地抽动着已无血丝的嘴唇,说出了这几年来的第一句话:“原谅我……”

妻子顿时泪如雨下,这几年的冰封终于被打破。她跌坐在老头跟前:“原谅你,我,我原谅你……”她抽泣着回答。

老头蜡黄的脸上泛起笑容:“还想听我讲故事吗?”

“想,想,想……”妻子使劲地点头,喃喃道。泪水从老头的脸上滴下,流到了妻子的脸上,透着冰凉。

“还记得那两行字吗?”老头又问。

“‘我爱你’……”妻子几乎泣不成声,“这,这是你写的……”

“‘我也是’,‘我也是’,‘我也……’”老头重复着妻子当年写下的三个字,却再也没有说完。

“我也是!”妻子竭力地呼喊着,倒在了老头冰冷的怀里。泪水湿透了床单,湿透了心……

没有空间的阻隔,彼此间却形成了莫大的障碍。心锁到临终前方被打开。是爱,是彼此深藏的爱,打开了心灵封闭的门;是爱,是内心真挚的爱,穿越了门锁,穿透了窗锁,打开了心锁。

请打开锁,放爱一条生路。

技巧借鉴

本文亮点之一是选材大胆,突破了中学生作文的情感“禁区”。作者以一对夫妇的爱的生活为题材,恰当地诠释了“真挚的爱―可以“打开心锁”的主题,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文章亮点之二是构思巧妙。作者以时间为序,采用分列小标题的形式,让前两个镜头(“穿越门锁”“穿透窗锁”)与第三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全文的表现力。

篇11:小学生记事作文之安排好写作顺序

小学生记事作文之安排好写作顺序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范文】

春游祖山

“五一”劳动节到了,又是个“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节,又是个“杨柳堆烟”的天气,就在今天,我要春游祖山,体验大山中的春天。

打开车窗,雾已散去,春的气息迎面扑来,和煦的春风送来了小鸟的歌声,那清脆悦耳的歌声一直在我耳畔回荡。路旁,一朵朵鲜花拥抱着温暖的阳光,甩着长长水袖的柳树跳起了轻快的舞蹈。我的心情自然舒畅,任金色的阳光洒在身上,此刻焉能不醉?

快乐的心情缩短了漫长的旅程,很快到了祖山脚下,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曲而上。这里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祖山真神奇啊!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手掌,像猴子,向灵芝。祖山真秀啊!山上长着各种绮丽的小花,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最美丽动人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们在五月的今天,怒放着,歌唱着。花儿映着山泉,山泉照着花儿,给雄壮的祖山增添了几分娇柔。祖山真险啊!一座座山峰笔直、陡峭,让人望而生畏,仿佛站在上面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终于到了山顶,我们下了车,放眼望去,山连着山,连绵起伏,直入云间。走到山顶的小路上,我几度欣喜欲狂,我将去往一个世外桃源,一个朦胧的人间仙境——仙女云床。

刚到北天门,我就被那独特的风景吸引了:这地方四处环山,由于长了许多树木,像林海一样。微风吹来,林海掀起了绿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让人难以形容,由于开着许多花,有映山红,野菊花、海棠花,这一丛,那一簇,交相辉映。在山的怀抱中流淌着一汪清泉,泉水的源头在山顶上,那里就是仙女们休息的地方。那里又一年四季化不完的冰,天暖时,冰一点一滴地滴落在溪中,缤纷的花落随水流向远方,真是“桃花流水宜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此刻我心中在想:住在这儿的人不都是神仙吗?这儿山上是冰,山下却有绿树环抱,鲜花飘香,清泉可人。嗬!好一个仙女云床。

走过仙女云床,迎面而来的是天女峰、北龙潭、情人谷……当疲惫不堪的我坐上返回秦皇岛的汽车时,心中依依不舍,我已爱上了这幽燕第一山——祖山。

来时,我带着对祖善的问候,去时,我带着对祖山的依恋。我会再来的,一定!

篇12:记叙文写作之过渡技巧赏析

记叙文写作之过渡技巧赏析

从“此岸”如何“飞渡”到“彼岸”――记叙文写作之过渡技巧赏析

102423北京 张英华

人在旅途,遇到河水阻路时,会有多种办法:可泅水而过,可借桥而过,可乘船而过。不同的办法,当然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泅水有危险,过桥有自在,乘船有方便。

其实,写作记叙类文章有时也需要“从此岸到彼岸”,从这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从这一事件切换到另一事件,从这一道理深入到另一道理……此时,便需要过渡。

既然要“渡”,便会有不同的“渡法”。如果“渡法”太过虚无,会让人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如果“渡法”偏于生硬,会让人感觉生涩;如果“渡法”轻灵、自然而巧妙,会给人带来妙不可言的艺术享受。怎样才能让“渡法”轻灵、自然而巧妙呢?

其实,精妙的过渡法就像一流的魔术师所玩的一流魔术一般,往往于不着痕迹之中,让你的眼前展现出万花筒般意想不到的惊喜。而究其实,其精妙的“魔术”本身还是有迹可寻,有踪可找,有法可学的。因为这“魔术”本也无他,只是善借而已矣。

一、借助时间自然“摆渡”

“今年母校校庆,我就是带着这些断断续续的回忆重新踏进离开三十多年的校门的。”

文中的“我”,乃余秋雨也。“这些断断续续的回忆”就是文中的“我”在《老师》一文的一至七自然段所忆及的在上海读初中时的老师印象。然而,此句中的“今年母校校庆”一语,却一下子将时间拽过了三十多年,拽到了“母校校庆”的“今年”。

于是,你便很自然地跟着作者从三十多年前的回忆里走进了现实,走进了今年校庆之时“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你便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眼里那些已经成了老人的老师们带给“我”的沧桑、亲切与失衡的情感……

在这里,时间成了文章“摆渡”的船,那么轻巧,那么自然,又那么不可疏远。否则,你如何理解一份积淀了三十多年的沉甸甸的情感?

二、借助空间巧妙转移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你注意到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的这一段文字中的“后园”了吗?表面看来,“后园”是“我拉着祖父”走到的地方,是和“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不同的“宽广的”另一世界,其实,你肯定还能看出,这是作者借助空间所做的“乾坤大挪移”呀!

这一挪,就将故事的地点从“狭窄”的“那房子里”转移出来啦!而文章也便完成了巧妙自然的过渡。

在过渡之前,“那房子里”的“我”会被祖母用针刺痛捅往纸窗外的小手,会因吓到祖母而被祖母骂,会听到祖父因擦不干净地板上的摆设而常常挨祖母的骂。――哦,在“那房子里”,“我”留下的是多么不快的记忆啊!

但是,别着急,看过渡之后的文字吧: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于是,当空间挪移到“后园”之后,一个繁华的、丰富的、鲜绿的世界便呈现在“我”眼前了,鲜活在“我”的描述之中了,也便生动地展开在读者眼前了。

三、借助“道具”腾挪“飞渡”

请看中国现代作家张爱铃《金锁记》中的这一段过渡: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就这么三句话,借助风、长镜、翠竹帘子、金绿山水屏条,作者就轻轻巧巧地让时间一下子-跨过了十年!

再看十年前:

“七巧立在房里,抱着胳膊看小双祥云两个丫头把箱子抬回原处,一只一只叠了上去。从前的事又回来了:临着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吊着大大小小的铁匙子。漏斗插在打油的人的瓶里,一大匙再加上两小匙正好装满一瓶――一斤半。熟人呢,算一斤四两。有时她也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的空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的向肉案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哦,十年前,七巧在看着瘫睡在床上的丈夫皱眉。

十年后的七巧呢?

“去年她戴了丈夫的孝,今年婆婆又过世了。现在正式挽了叔公九老太爷出来为他们分家,今天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一切幻想的集中点。这些年了,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

哦,十年后,七巧对金子的幻想与期盼可以成为胭脂般热烈的现实。

这漫长十年岁月被作者借助“风”与“长镜”巧妙地虚幻成了读者的想象,虚幻成了轻灵的过渡。“风”吹动“长镜”,“长镜”映出“在风中来回荡漾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还带给你一种“晕船的感觉”,让你在“晕船的感觉”中不知不觉静下来,不知不觉让“魔术”腾挪成功。接着,看吧,“翠竹帘子”也“褪了色”了; “金绿山水”呢?换为她丈夫的遗像了;镜子里的人呢?老了十年了!

于是,“魔术”戏法巧妙地腾挪成功,时间转换自然完成,从“此岸”到“彼岸”轻灵飞渡!

其实,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为了文意的上下贯通,为了文章的意蕴丰厚,为了表达得酣畅淋漓,不同的佳作,往往会采用各具风致的过渡技法来让灵动跳跃的文意拥有贯通的气脉,让汪洋恣肆的文字拥有宽广自然的河道,让如风筝般高翔的文章拥有一脉牵系的风筝线。所以,阅读佳作时,不妨赏鉴其精妙的过渡艺术。

“操千曲而后识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该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语段从“此岸”“飞渡”到“彼岸”?当你对佳作的过渡经历了丰富的赏鉴过程之后,你当然也能“飞”之有“翅”啦!

北京的春节 教学反思

初中作文结构技巧

《挂两枝笔的孩子》教学反思

《劳动的开端》教案设计

我的老师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如何在审题中创新立意

散文的表现手法

小升初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劳动的开端》优秀教案设计

记叙文顺序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合集12篇)】相关文章:

记叙文的顺序2023-10-09

初中作文结构2024-05-08

小升初各类作文写作技巧指导2023-03-18

210小升初作文指导:看图作文的写作技巧2023-08-23

《木兰诗》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23-02-08

对待人生的态度作文立意写作指导2022-05-0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下册)2023-12-18

教学案展示课体会2023-05-13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2-11-08

13 少年闰土(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