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共25篇)由网友“孤独的观测者”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把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了妈妈跟前。
妈妈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大意是:我在妈妈的鞭策鼓励下,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战胜了困难,完成了挑秧任务。
但不能只把思考角度放在“放弃与成功”“面对困难”等层面上,应抓住材料中两个关键细节进行分析。
细节一,妈妈“大声地喊……”有几层含义:1.不能放下担子,要坚持;2.自己的担子要自己挑(要有责任心);3.你能行,再试试(要有自信心)。
如上分析,可从成功、失败、坚持、放弃,责任、信心、勇气等多方面立意,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细节二,“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是产生顾虑的原因。 “我”承担了肩上和心理双重的压力,自然注意力不集中,只好把担子放下。
如上分析, “外衣”“鞋袜”带来的顾虑喻指生活中的“金钱物质”“荣誉地位”“讥讽打击”“天灾人祸”等易给人造成心理压力的包袱,由此便可从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等方面去感悟材料的深层含义,拓展立意的深度。
如下思路,仅供参考。
1.由“我”甩掉多余的顾虑,完成挑秧任务,在个人、社会中寻找与之相似的生活情境,抒写感悟,或阐述“放弃”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
2.由“我”重新挑起担子的过程,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人类生存过程中寻找与之类似的现象,批评等待、观望的态度,呼唤丢掉幻想,敢挑重担的责任心。
3.由“我”坚持下去,获取成功的经验教训,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寻找相同的历史积淀,阐述“坚持”与“放弃”或“信心”与“放弃”的辩证关系。
4.从材料的深层含义出发,讴歌历史名人忧国忧民,不惜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伟大精神;或解读他们在艰难环境中敢于放弃,取得成功的秘诀。
【佳作展示一】
甩掉包袱,实坝人生目标
贵州一考生
这个故事中的“顾虑”,包括心理上的压力、困惑、忧虑等,如果不及时甩掉,日积月累,终将成为包袱。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
甩掉包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李白曾经在仕途上拼搏,然而宫廷的黑暗和险恶,凝固了他的一腔热血。他目睹了唐明皇的昏庸,领教了高力士等人的卑鄙。于是,他甩掉了“安天下,济苍生”的报负,甩掉了仕途失意的苦闷,宁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做御用文人。他的诗歌中,闪烁着万古传颂的光芒,如余光中《寻李白》中的“绣口一张吐就半个盛唐”,令人景仰与向往。
甩掉包袱,才能创造人生辉煌。无臂钢琴师刘伟,双臂被截去后,面临着各种人生挑战。但为了活得精彩,他走出了父母的呵护,放弃了挑战奥运金牌和参加高考的机会,选择了与音乐为伴。(作文大全 )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坚强与智慧让他用双脚拥抱了音乐、拥抱了世界。在音乐的殿堂中,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
甩掉包袱,才能收获人生硕果。袁隆平是真正的耕耘者,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拥有消除全人类饥饿的梦想。他甩掉了怕失败、怕辛苦、怕国外专家嘲笑的包袱,投入到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怀抱,其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奇迹。正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所言:“他名满天下时,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甩掉包袱,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犹如航船,负载超重,必定沉没,只有轻舟起航,才能乘风破浪,鹏程万里!
【点评】
1.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文章采用提出观点一列举例证一分析总结的结构形式,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紧扣论点,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推理严密,合乎议论文体的写作标准。
2.巧用素材,推陈出新,论据中3个常用素材,经过加工转换,富有新意,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既增加了文化底蕴,又突出了现实意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佳作展示二】
老蜂王让位
贵州一考生
老蜂王年老体衰,为了摆脱家族衰败的危机,不得不接受王后的进谏,甩掉多余的顾虑,把振兴家族的重任交给蜂王子。
一天,它把蜂王子弟兄二人叫到跟前,对它们说: “我现在分给你们每人50000工蜂,5个蜂房,5桶蜂蜜,让你们自己去管理。一年以后,谁管理得好,我就将王位传给谁。”
弟兄二人奔赴自己的地盘。大王子胸有成竹,按照老蜂王的办法,按部就班地把生产任务平均分给每一个工蜂。50000工蜂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井然有序,热闹非凡。
小王子想,既然父王把重任交给我,我就要按自己的思路来完成任务。于是,它设计了许多管理方案,最后确定实行承包奖励制度。把生产任务分给各班组,50000工蜂各自进入自己的岗位,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生产中。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风雨过后,由于包袱过重,小王子的工蜂难以抵御暴风雨的袭击,损失过半。而大王子的工蜂却安然无恙,丝毫无损。
损兵折将后的小王子,心急如焚。它不是顾虑王位,而是怕耽误父王的大业。它来到蜂王面前,说自己没有能力担此重任。蜂王对它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我怪罪你……要甩掉这些顾虑,要坚持,也要学会放弃。”
小王子回去之后,再三思考父王的话,甩掉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放宽了班组长的管理权限,解除了它们的思想顾虑,调动了它们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小王子很快恢复了灾前的生产,工蜂大大超过了灾前的数量。
而大王子则认为父王那套管理办法是行之有效、不可变更的法宝,它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已经成为它停滞不前、不思进取的思想包袱,它开始狂妄自大,贪图享乐,只等待着一年之后父王将王位传给自己。
一年后,兄弟二人接受父王的验收。大王子带回来的还是50000工蜂、5个蜂房、5桶蜂蜜。它沾沾自喜地说:“父王大业,丝毫无损。”而小王子却空手而归。蜂王问其原因,小王子说:“我无法带回,请父王实地验收。”
老蜂王一行来到小王子的地盘,看见满山遍野的蜂房,星罗棋布,数亿工蜂在田野中紧张地劳作,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已经成为蜜蜂的王国。
老蜂王惊叹不已,它感叹当初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早该把王位让给小王子。大王子自叹不如,不得不拥护父王的决定。
【点评】
1.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等手法,虚构了老蜂王甩掉顾虑,把振兴家业的重任交给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甩掉急功近利的思想包袱,大展宏图,接替王位,中间穿插大王子因循守旧,坐享其成的情节予以对比,将“甩掉多余的顾虑方能成功”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2.形象生动,爱憎分明。文中大王子的因循守旧、昏庸无能与小王子的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形成鲜明对比,烘托了老蜂王敢于纳谏,知人善任的特点。作者褒贬爱憎的思想感情也蕴涵其中,寓理于情,振聋发聩。
篇2: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阅读下边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的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相比于的作文材料,今年的材料更为集中:在阅读日之际,四人围绕“浅阅读”展开了讨论。其中既有甲的由不知到担忧;也有乙对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肯定;也有丁对过去阅读生活的怀念。材料体现了时代特点,比如丙对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见解。题目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降低了审题立意难度,使大家有话可说。
选准角度,意味着对四人谈话的总体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写作中不能只侧重于其中某个方面。“浅阅读”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而言,阅读生活中更应关注那些有关国计民生、文化传统、长治久安方面的内容。
审题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课本相关内容:《庄子》里的朝暾夕月;《孟子》的汪洋恣肆;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拉美百年苦难的沉思;卡夫卡对现代困境的把握……同时,也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第与辩证关系。审题时可抓住一些细节,比如甲怕失去,明确为什么担心,又怕失去什么。由此也可以想到真正的阅读应该提升个人修养,应该关系到民族命运。再比如“浅”,浅在何方,一味浅下去会有什么后果。这样自然会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产生对“深”的诉求。
就文体而言,可叙可议。写作中突出其文体特征即可。
这个作文题目,对阅读视野较宽的学生而言,容易写出不凡之作。其实,这也是对现代语文的整体要求:深化阅读,加强体验,进一步提升对现实的关注。
例作
浅尝文中的幽香
即使是文豪,也会因为浅读了一片优美的文章而怀念不止;即使是壮士,也会因为浅读到一片经典的武侠而慷慨激昂;即使是孩童,也会因为浅读了一个奇妙的童话而幻想世界;即使是老人,也会因为浅读了一封亲人的书信而倍感温暖。
自古至今,书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甚至曾有人喻之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书在我们的世界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而我们与书之间,便只有阅读这条路可走,有的人喜欢细细品读,有的.人钟爱浅浅阅读,两种不同的方式,却让我们收获到不同的惊喜。
早晨轻轻展开一份刚送到的报纸,想要看看天下之事有何发生,便是浅阅读在给我们讲述;课间十分钟拿出一本早已垂涎的诗集,便是浅阅读让我们在短暂里得到满足;睡前静静地翻开喜爱的散文,便是浅阅读给我们一个睡眠的好意境。
浅阅读,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是那么的浅,却又是那么的重,即使称之为浅,却让我们领略到文中的各种精彩。 狂颠的李白,钟爱书至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离不开书这份食粮;待于闺中的李清照,为书也出现古代女人不该有的疯狂。可见书是那样的令人着迷,令人疯狂。虽然我不能如狂颠的李白一般把书全然地释然于脑海,但我会懂得浅浅地品尝文中的幽香;虽然我不能照陶渊明一样,默默地退居到深山里挥笔洒墨,但我有浅阅读这把利剑,带我劈开书的门槛。虽然我不能像李清照般即使待步闺中仍为书癫狂,但我却依然会轻轻地爱着书。
现代生活日趋科技化,每样程序都变得那么的简单却又井井有条,阅读也似乎赶上了时代的脚步,我们如今在细研之余也爱上了一个叫做的“浅阅读”的动作,它虽然看似短暂,却让我们感受到期中的真谛,它虽然看似简单,却是那么使用让我们领略趣味。
也许现在,更多细细研究书籍的任务已默默地归向专家们,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陪伴我们的,就是浅阅读这个伴侣,它精湛实用,给我们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存封,久久不能散去。而浅阅读,正让我慢慢向她们靠近,让我静静浅尝文中的缕缕幽香。
篇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点评命题特点: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亲切真实,有感可发,有话可说
解题建议:
(1)整体把握:材料回顾高考恢复40年,谈及高考为国选才的卓越成就,激扬梦想的个人成长,学生可畅谈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和自己参加高考的感受。
(2)审题要求:审题要求中没有提及“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作文”,可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选择的空间更大。
(3)命题要求:务必注意到,副标题已确定,主标题自拟。
(4)文体要求:虽然文体不限,“我看高考”重在“看”,故议论的特点更为突出;“我的高考”重在个人经历体验,写记叙文更容易操作;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散文、诗歌、剧本等,但在灵活写作的前提下,要注重主题的表达与文体特征的契合。
篇4: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点评思路一: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篇5:福建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福建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江西 董洪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解】
要写好本题,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理解材料的含义,把握作文的中心。
通读材料,会发现材料的中心在后一个分句上,由运动引出人生,所以,命题者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
此外,还要明确句中的关键词 “赛跑”“时间”“路程”的比喻义:人生是一场竞争,生命是短暂的,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价值。
二要选取最佳角度,确定作文的最佳立意。
在人生的赛场上,时间指的是速度,路程指的是长度或宽度。速度、长度、宽度涵盖了人生各个方面,要牢牢抓住关键词“时间”和“路程”,挖掘出“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走了多少路程”的深层含义。其实,文题要考查的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关注及观察社会的广度、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深度”。可选取其中之一作文,比如“有限的人生要活出无限的精彩”“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拓展生命的长度”。当然,如果能上升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或整个国家的高度,文章思想会更深刻。
因为材料思辨色彩浓厚,所以最好写议论文。
【写作思路】
思路一: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人生
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同。你虽然决定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和深度。所以,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瞬间的选择,却让生命得到了永恒。
思路二:路程让你的人生丰富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命运却是不同的,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轰轰烈烈。你是在复制粘贴着你的日子,还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创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果是直线,路程就短,人生就单调;如果是曲线,路程就长,内容就多,内涵就丰富,滋味就更绵长。
思路三:人生是一场竞争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在跟人竞争。人从一出生,就站在了赛场的起跑线上,对手林立,稍不注意,就会落在后面。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能跑多少路程,能不能超越对手,登上人生的领奖台,享受成功的喜悦,得看你洒下了多少汗水。只有汗水,才能浇灌出绚烂的人生之花。
思路四:路程决定不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短暂的,是有限的。但并不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跑的路程越多,人生的意义就越大,就越成功,关键看你是否领会了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本网网 )许三多说: “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所以说,追求路程多少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主要的是享受沿途的“风景”。走好每一步,用心去丈量,即使单纯,也很快乐。
【考场佳作一】
做人当如骆驼
福建一考生
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
你或许会说: “是马,一定是马!”然而,新东方当家人俞敏洪说,是骆驼。
他相信“骆驼定律”,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冯骥才老先生曾说: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设定一段路程,让马和骆驼比赛看谁更快,骆驼是赢不了马的。然而,以一辈子为限,骆驼脚下的路程却远远超过了马。
竞技体育运动中的赛跑项目,都规定了路程,站在起点便知道需要跑多远,心中自然既紧张又踏实――紧张,因为这是“比赛”,自然不能懈怠;踏实,因为终点就在前方,到达了就功成事毕。然而,人生不是赛场,永远不会知道终点在哪里,前方茫茫未可知,不确定,不踏实。于是我们很可能因为胜利的遥遥无期而止步不前,心生懈怠甚至懊丧;又或者,为一小段路程的领先而沾沾自喜,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般逍遥地睡大觉,像马一样走走停停。
故而,做人当如骆驼。
做人当如骆驼不丧气,不灰心。就说俞敏洪吧,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上北大之前他的身份不过是“落榜生”。灰心吗?丧气吗?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去懊丧。然而,他坚信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埋头向前,一定能到达梦想的远方。当年他的同学中,有几个成绩比他好但不幸落榜,便放弃了继续高考,只有他还默默地专注于考大学。今天,在经历了同样长的时间后,俞敏洪显然走了更远的路,而那些曾暂时领先于他的同学,却因懊丧而止步,因而被甩在后头。
做人当如骆驼不自喜,不浮躁。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式,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为成功干杯庆祝的。早慧的仲永,用比他人更少的时间走完了启蒙学习的道路,却一辈子徘徊于那一小段旅途,不能前行。不管他怎么去丈量,人生就定格在那里。
在人生的赛场上,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虽延伸不了生命的长度,却可提高生命的质量,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只要你像骆驼,永不停步。
做人当如骆驼,在人生的有限时间里走得更远。
【点评】
内容:文章开篇夺人眼球,一个设问巧设悬念,引入阅读。文章一改大多数议论文陈旧的样式,在层层析疑中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般蓄势,是要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做人当如骆驼。
表达: “做人当如骆驼”,就是要像骆驼那样,向着目标,永不停息,永不止步。作者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由“为什么做人当如骆驼”“应该怎样做”展开思路,层层剖析,解决问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发展:作者用比喻手法明确自己的观点,不俗套,新颖、生动、有个性。议论的语言很有逻辑性,事例不多,却很有代表性,叙议结合,彰显出作者的思辨能力。结尾归纳并点题,使主旨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考场佳作二】
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福建一考生
望不尽的天涯之路,漫长寂寞。听得见的声声跫音,坚定有力。生命是一次刻苦铭心的旅行,需要一路播种,一路开花。待回首,会发现,生命就如一把尺,每个人的生命之尺长度有限,关键看这把尺的价值。提高价值就要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红尘滚滚,历史的.车轮辗过多少人的精彩人生之路!回首往昔,我们可以看见: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卧居南阳,三试刘备爱才之心;面对东吴群儒,他尽显风流,极尽潇洒;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六出祁山,留下千古美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蜀国竭尽智慧,他在乱世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留下了一尊传奇的千古雕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远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她携着橄榄枝,走入匈奴的营帐。从此,征夫欢呼雀跃,怨妇破涕为笑。她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空灵。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汉元帝至今仍在失落。汉朝唯一的一缕馨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夷手里?塞北的飞雪,飘了一季又一季;塞北的雁群,飞过了一批又一批。只有皓月明白,她用她的一生荣华换取了汉王朝的半世太平;只有皓月明白,那一缕缕青丝如何熬成白发,幽幽胡笳中,蕴涵着多少乡思,最终又怎样化成一座青冢,三寸春晖。
忍辱负重,为国牺牲。王昭君为汉王朝耗尽青春,于孤独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演奏了一曲深沉的千古绝唱。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任长霞,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她公正廉洁,时刻把人民大众利益放在心中;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将一颗真心奉献给人民大众。她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为自己着想。她走了,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流动着的是人民的衷心礼赞。
亲政爱民,朝霞长存。任长霞为人民谋幸福,她在忘我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冯骥才曾经说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让我们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点评】
内容: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围绕“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提高生命的价值”进行演绎。开头,直接切题――“提高价值就要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关键要付之于行动,只有“一路奔跑”,永不停息,才能把有限放大以至无限。
表达:文章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在提出观点之后,从三方面进行论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昭君的“忍辱负重,为国牺牲”,任长霞的“亲政爱民,朝霞长存”。在论证过程中,形式整齐,叙得概括,议得精辟,首尾圆合,一气呵成。
发展:文章语言流畅,很有韵味。大量的引用信手拈来,犹如春雨滋润心田,很有感染力。
篇6: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安徽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安徽 吴国珍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时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 “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看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题解】
一、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命题者没有给出作文的立意,是一道相当开放的文题,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恰当的角度。
二、材料是一则故事,可以看做是一道象征型的材料作文题,要善于联想想象,寻找它隐含的意思。
三、材料具有对比性,前后对梯子的处理方式形成对比,仔细揣摩,会发现肯定后者,否定前者,是审题的核心。
四、材料的要素是梯子,包括梯子上挂的或要求挂的两个条幅,一是“注意安全”,一是“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其他要素包括工作人员、客户等。
【立意角度】
角度一:设身处地关爱他人。梯子竖放,无论如何都有安全隐患。即使贴上了“注意安全”的条幅,也未必就能避免。这样,关爱他人,就成了一句空话,一句口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梯子横放,无论怎样,梯子是不可能自己站起来砸人的。
角度二:要求别人不如从自己做起。 “注意安全”是要求别人,而“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是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很简单,只要有一份担当,就可以做到。
角度三:提醒警告不如消除隐患。梯子竖放在那儿,始终是有隐患。要想让隐患不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消除它。浇树浇根,治标更要治本。
角度四:变通思维,别有洞天。放梯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竖放,横放,还有平放。怎么放,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狭窄的屋子里,只能斜靠着墙,或把梯子挂在墙上。除了安全要素外,节省空间、方便使用都是要考虑的。然而,使用梯子时多是竖放的,于是我们总认为竖放是梯子的主要摆放姿势,但不需要借助梯子攀登时,还是把它竖放,是思维僵化的表现。
角度五:说不如做。两条标语,一条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一条却是自己主动去做。凡事停在嘴上,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只有行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角度六:关注细节,深入下去。两条标语,(范文网 )一条泛泛而谈,一条是具体举措。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后一条当然切实可行。这就要求我们布置任务,安排工作,不能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而应具体明确,贴近实际。
角度七:尽职尽责。竖放梯子,如果梯子倒下伤人,似乎是偶然事件,不过,即使工作人员不需要负责任,公司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要避免事故,只有提高责任心,不推诿,消除隐患,才能改进工作状态。
角度八:旁观者清。多年来,梯子一直竖放着,也没出现伤人事件,是一个客户发现了问题。这不是客户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作为旁观者,他能发现一个群体已经成为习惯的弊端。公司所有人员对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都已经麻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旁观者往往能发现问题。
【范文一】
心动不如行动
陈汪宝
从“注意安全”到“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境界大不同。
“注意安全”是要求别人, “梯子横放”是要求自己。前者仅是提示危险,提醒注意,虽是好心,隐患仍在,算不上已尽责任;后者则是行动,采取措施,树立规范,从根本上消除了隐患。
“注意安全”“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之类的标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做。就拿禁止吸烟来说吧,烟盒上大抵都有“吸烟有害健康”6个字,但怎么有害健康,吸烟的人不甚了然。国外将病变的人体器官图片印在烟盒上,吸烟的危害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也只是孤零零的“禁止吸烟”4个大字,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结果完全凭个人自觉。
我们都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善意应当得到完美的表达,更应得到切实的执行。每次看到电视上有人跳楼轻生的画面,下面总有一群人围观,指指点点,却很少有人喊“不要,日子长着呢,生活是美好的”之类的话,更很少有人打电话求助,或者从家里拿出被褥之类进行简单的救助准备。
中学生溺水的事件一再发生,背后的原因复杂,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难辞其咎。他们除了寒暑假发出通知,提醒学生不要私自游泳便了事,从来不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水比较危险,到了水边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遇到落水的人应该如何救助等等。
曾经看到一幅漫画,一条少人行走的街上,一个窨井盖与井分离,一个人看到了,匆匆地绕开了;又一个看到了,做了个牌子,牌子上写了4个醒目大字“注意安全”,也走了;第三个人来了,将井盖拖到井口盖住,然后拔掉牌子走了。相比之下,第三个人付诸行动,真正消除了隐患。
为人处事,不仅要心里想着别人,还要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
【点评】
本文的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而贴切,警示吸烟、跳楼轻生、溺水事件等,都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事,小作者对其做了简要而深刻的分析,批判也很锐利;二是语言简练,不拖沓,不累赘,叙述简明扼要,议论一语中的;三是结构明晰,首尾圆合,称得上“凤头,猪肚,豹尾”。
【范文二】
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吴思佳
“防患于未然”,几乎是长辈们念叨最多的人生经验。久而久之, “防”几乎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被动地在事情发生之前巩固堡垒,像未雨绸缪中的那只鸟雀,忙着在倾盆大雨前巩固巢穴。
这确实是好习惯,至少可以让我们避免遭受许多挫折。但如果迎接那只鸟的并非普通的雨,而是伴着狂风的暴雨,我想无论鸟的小巢修筑得如何稳固,狂风暴雨过后照样会荡然无存。同样,如果面对人生中大的困难,一味防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一些竞技比赛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在实际生活中同样适用。就像那架立在公司角落的梯子,被贴上“注意安全”的标语,几年下来也没出过事,但是万一出事呢?有谁能百分之百确定将来这个梯子不会突然倒下砸到人,造成不可补救的后果?未来是未知的,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将已知的隐患除去,让所谓的“万一”没有发生的可能――不用时把梯子横放。
就说前不久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露事故吧。日本是核电大国,其核电站的安全系数一直被国际所称道。早在1973年,当地居民因核电站而将政府告上法庭。被告派专家进行解释,竭力证明核电是完全安全的,发生大问题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就算有突发情况,他们也有一整套防范措施。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个“万一”也不期而至,结果造成的损害,是全球性的,且难以估算。
我想,如果核电站的建造者们在一开始就能“除患于未然”,而非“防患于未然”,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在核电站建造伊始,隐患的种子便已埋下,只是大多数人都过于依赖它的“防范措施”,相信它绝对安全;没有将隐患除去,任其发展,才是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
18岁,位于青春岁月的尾巴,免不了要回想一些记忆深刻的往事,免不了要追悔些什么,感叹要是当初再努力一些,再坚强一些,再专注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牙齿咬得更紧一些,事情做得更细致一些……可惜流年,追悔莫及。
回忆过往岁月,我们会因一些错过感叹唏嘘;展望未来,若是能学会除患于未然,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但日后的路终究会走得平稳些。在下一个人生节点,28岁,或是38岁时,再回首,那些追悔的感叹,想必也会少很多。
【点评】
文章由 “防患于未然”想到“除患于未然”,立意深刻。主体部分以福岛核泄漏事故为例,指出轻视“万一”的后果,根除“万一”的意义,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联系青春生活――当初的掉以轻心导致今天的无尽悔恨,指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无悔的人生,显示小作者昂扬向上的姿态。
篇7:高考语文作文题全国卷
全国卷3
作文题目:移动和联通的未来
材料作文:
第一种:11点05分,第一位考生走出11中考点,该学生透露高考作文为一组漫画: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奖励;第二次考了98分,得了一巴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8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获得奖励,看图写作题目自拟|
第二种:以“某人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篇8: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题
Last weekend, we family visited a farm run by high-tech methods, which was intended to exercise and refresh ourselves.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headed for our destination by bike. On arrival, The leader of the farm gave us a warm welcome and showed us around. To our amazement, the farm was heavy with a varie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ut they grew out of water instead of earth. What impressed us most was that 3D printing technology was being employed by the workers. Surprisingly, A mini robot run by 3D printing picked up some sweet grapes for us without efforts. Later on, a skilled worker presented us how this amazing skill worked on watering plants and packing fruits, enabling me to have a great passion for science.
Time passed quickly before we knew it, we had to say goodbye to the workers. Through this journey to the farm, I real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our life better.
篇9: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题
I went on a gathering with my friends last weekend, and it was a fantastic experience.
We arrived at the gathering site early in the afternoon, when it was still very hot. We walked through the bushes and looked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gather. I competited with my friends to see who gathers with the most speed and quality. In the end, all of us not only gained many fresh and tasty fruits, but also learnt efficient ways to gather crops.
Personally, this was a very meaningful experience and I had a lot of fun. I had a great time with my friends.
篇10: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题
Last weekend, I took part in a picking activity in a remarkable modern farm with several classmates, which has impressed and inspired all of us. With green vegetables and fruits, the farm covers an area of 2,000 acres, where advanced technology is used for efficient farming. Afte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staff, w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do the picking work separately. Not only did we collect vegetables and fruits, but we also ate some fresh fruits there. What this activity has taught me is how hard the farmers work and we should treasure everything we own! Besides, I really appreciate this opportunity to get close to nature. What a meaningful day it is!
篇11: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题
My weekendLast weekend,we took part in a picking activity. We drove from the school, and the farm was about 2 kilometers away from our school. When we arrived at the farm, there are all kinds of animals, green fresh vegetables and fruit trees in the farm. W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responsible for picking fruits, the other packed up the fruits. Time flying quickly, the activity was over. But it was a meaningful day, when we learn a lot form it. Through this activity, we know how hard the farmers are and how precious the food is. We should treasure the food planted by the farmers.
篇12: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题
Last weekend, our class organized an activity themed 主题“Technology makes life better”, which was intended to arouse激发our awareness of importance of devoting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st weekend, We held an meaningful activity named (titled) “Technology makes life better ”….
---引出话题,时间,人物,事件
In the morning, we set off for前往a technology company. An engineer therewelcomed us and gave a lecture on 3Dprinting, introducing its history,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应用in fields/areas领域 like architecture,medicine, education and so on.Then he showed us how the 3D printer works. We were amazed at the magic魅力of technology and couldn’t wait to give it a try. Our group first designed a 3Dmodel of a bike and then operated the printer as instructed. Watching the bike gradually taking shape, we felt excited. When all our works were displayed/ shown/exhibitedon the table, we admired/ appreciated them and some took photos to record this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memorable experience.
---参观过程,细节较多,一般过去式。
This is really an educative and eye-opening activity in which/ where I was impressed with the convenience便利 and benefits/ advantages/ strengths brought by technology.=Through this activity, we not only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enrich our knowledge, but develop our great passion for science.
篇13:高考佳作点评:人之常情
高考佳作点评: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
天津考生
人之常情有哪些,听我细数给你听:
它的样子像A,名字叫进取。青年人勇于争第一,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能量,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
它的形体像B,两颗连接在一起的心叫友谊。无私的情感纯洁无瑕,不带功利欲望,如一杯清香的茶,它是人生第一笔财富,足够一辈子享用,千万要珍惜青春的友谊。
它的符号是D,像竖琴演奏出的快乐,人生没有理由不快乐。珍惜过往匆匆的岁月,“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青春是一眼忘忧泉。
它的信条像I,代表着独立。迈进成人大门,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能力,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了规范自立,才是成熟的开始。
它的出现像N,如一道划过星空的闪电,是激情的`代表。没有激情的人生是乏味的,创造力让人生展现价值。所以,激情让生命灿烂如虹。
它的内涵像一株芦苇的P,代表着思想。“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青春不和思想结合就会显得盲目和浮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人生才会发出智慧的光芒。
它的步伐迈出的是曲线S,那是优美。因为年轻处处洋溢着美。运动是美,安静是美,欢乐是美,忧伤是美,希望是美,失望也是美,大不了再重新来一回。
它的动作像U,如一只空杯子,表示着谦逊。禅家说:杯水倒尽,才能重新装进。谦逊的情怀是富有的,让思想、智慧、灵气注入杯中,让感恩惜福的美德注入杯中,让宽容微笑的美丽注入杯中,你会成为精神上的比尔盖茨。
它的美德好似W,两个V合在一起,预示着双赢。竞争是残酷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大度一点、宽容一点,帮助别人,你才有进步的收获。你的成功一定也是握过好多扶助你的双手。让生命少一分嫉妒,少一分狭隘,那么最终每人都会赢。
它的境界宛如一株树的Y,宣告着人生的洗礼。生命之树应该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接受风雪的洗礼,而不是懒洋洋地晒太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风雨中和寒流同呼吸,荡涤心中的污浊,锻造古铜色的皮肤,哪怕是在沙漠,你也会成为一抹绿色的风景。
你知道人之常情都是什么了吗?
专家评审:十个比喻一气呵成,如泉水,似溪流,又像喷涌而出的水柱,形象生动地点数着“人之常情”的百态神情,品味着生活哲理,深入浅出,承载了关于理想道德、生存法则、处世态度的思想理念,表达了探索、关爱、挑战的追求。
优美的语句深浅自如地诠释着人生的强弱缺失,从十个角度概括出人性的美德与追求,丰富的想象让如此众多的词汇跳跃着表现出旋律变化,琅琅上口。这种从心灵中流淌出的文采绝非“临渴而掘井”的应急。
构思精美,有一种别致展现在字里行间,英文字母揉进想象中,平添一分活力,一分俏皮,一分个性。
篇14:安徽高考作文题点评
(适用地区:河北 河南 江西 广东 安徽 湖南 湖北 福建 山西)
【点评】
今年安徽省高考采用全国课标I卷,作文题是一幅漫画,漫画内容是两个孩子的考试成绩带来的家长的反应:一个孩子先考了100分,脸上是口红印,家长给予奖励,后来考了98分,脸上是巴掌印,家长给予惩罚;另一个孩子先考了55分,脸上是巴掌印,家长给予惩罚,后来考了61分,脸上是口红印,家长给予奖励。记者随即就该高考题采访了几位资深高三语文教师,老师们都表示全国卷的作文题难度适中,虽有些意外,但却在情理之中。
据合肥五中资深高考阅卷教师完颜旭辉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让语文老师们都有些意外,但细想却又很巧妙。由于往年全国卷都属于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所以平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材料类作文的培训,如:新闻故事、历史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和漫画等各类材料的叙事。但就往年全国卷来看,考漫画类材料作文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冷门,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不过由于这次的作文漫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对这样的话题都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材料作文的模式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完颜老师说道。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今年高考语文的阅卷老师、六中语文教师刘素。她表示今年的作文形式与去年相同,都是材料作文;不同在于材料的形式,去年是文字材料,今年是漫画材料。刘素称:“相对于去年的作文而言,今年的自由度更大,作文题只是一副漫画,要求是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其他没有任何限制。”
对于今年作文题的立意,刘素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几种看法:今年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材料作文对待,两个孩子成绩不同家长的反应不同,但本质是是相同的,比如教育的方法,比如只看“分数”等的教育心态等,联系现实选取漫画的寓意即可作为作文的立意;也可以从漫画中两个孩子的不同成绩引起家长的反应,去谈谈考生自己对其的看法;或者从漫画中两个的不同“命运”的“比较”中谈自己的看法等。“这样写,就有了情景,就是“任务”作文的一种写法,考生可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写作习惯而定。”
篇15:江苏高考作文题点评
江苏高考作文题点评
【试题呈现】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读完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后,对第二种观点感到有些费解,甚至读了两遍三遍才懂什么意思。这段材料是从哪来的呢?
南师大出版社编审高朝俊说,江苏高考作文材料中的有些话出自《英国经典散文》中的《论青春不朽之感》一文,作者是英国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
与会专家认为,今年的作文材料的确有些绕人,本身原文的语言就比较哲理费解,也可能这段文字本身翻译得不是很好,表达的概念不是很明了。高朝俊指出,今后命题要用外国材料的话,一定要中国化,语言要通俗易懂。
【专家点评】
对于今年的作文题,专家们普遍认为难度中等,有话可说,但写好不易,出彩更难,预计大路货比较多。
参加过江苏高考命题的南京大学王继光教授认为,题目引导学生去品味青春及其价值,这是好的。考生可以说“青春是易逝的”,但最后还得回到“青春不朽”上来。他估计很多考生会犯“掉书袋”的毛病,引用许多名人的事和话,但不跟“青春”挂钩,那不行。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在了解考生一些情况后,提出了几个不同问题供阅卷组讨论:
一,写“致青春”、“青春无悔”,怎么打分?二,青春很美好,要珍惜,但不提“不朽”,判为几类?三,青春要不朽,就要去实现中国梦,然后大谈中国梦,怎么打分?四,青春不可能不朽,我的青春是在沉重的压力下度过的,是很苦涩的,这怎么判?他对阅卷提出两点希望:一是不要过分强调立意,只要是不脱离材料的、能自圆其说的角度,应一视同仁,不然就不是“新材料作文”。二是不要被花里胡哨的语言迷住眼,应重点看文章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实在。阅卷要给中学日常作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
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顾向阳老师认为,要做到三“求”三“不”——
立意求新颖,但不能奇异化。新颖的立意是建立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的,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深刻思考,才会有新意,才能得高分。
素材求典型,但不要套路化。只有做好素材积累,让自己肚里有货,高分才有可能。
谋篇求清晰,但不要平面化。好的谋篇布局来自于准确的审题立意,来自于自己的深入思考。
这次高考作文,如果考生写议论文,立意准确之外还要再作一些思考,不仅想“怎么样”,还想“为什么”,不仅想“为什么”,还想“怎么做”,这样就可以把议论文也写得摇曳多姿,作文就有了得高分的.可能。
杨德明老师认为,今年的作文材料倾向性明显,考生必须要读懂材料,才能做到审题立意没有偏差,才能紧扣材料意图行文。
新材料作文没有给定话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发掘材料中所蕴涵的,能给人感悟和启迪的要素。无疑,今年的这则作文材料“新”在能开启考生联想与想象能力,能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发现能力、认知能力,让考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引领考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能让更多的考生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王琨老师认为,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材料的整体入手,就“不朽”问题来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前一个人的角度,谈“青春永不老”的问题,也可以从后一个人的角度,谈青春易逝的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角度,只要与材料有联系就行。
关键是要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当审题没有难度时,那些敢于突破,善于标新立异,角度别致、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文章,也许能获得让考生自己都感到吃惊的高分。
青年人都不相信有朝一日会死。这是我兄弟的话,而且是一句良言。青春时代总有一种永恒的感觉,它使我们的一切得到补偿。风华正茂意味着犹如长生不老的神仙。半生的岁月确实已经流逝——剩下的半生留给我们的是储蓄着的无数财富;因为后半生无法划个界线,我们也就看不到我们希望和愿望的极限。我们把来临的时代当作我们自己的——广阔无边的前景展现于我们面前。
死亡,老年,都是毫无意义的字眼,在我们面前匆匆而过,就像来去无着的空气,不为我们注意。别人或许已经经历过,或许还会经历一番——我们“拥有魔法护持的生命”,它嘲笑地鄙视所有这些老死之类病态的意念。好比一次快乐的旅行正要动身时,我们露出热切的眼神,一个劲地向前凝神伫望——远处的旖旎风光欢呼。
——看到景色一望无边,我们行进的时候,新的景物不断呈现目前;同样,在我们生命开始之际,对于自己的习性,对于满足它们的无限机会,我们全都无所约束。我们还没有发现障碍,没有放慢步子的意向;仿佛我们能够永远走下去。我们在一个新的天地里四处张望,这里充满了生气,运动,还有不断的进步;我们感到自身活力充沛,精神旺盛,能够跟上时世的步伐,从当前的征兆中,我们预见不到我们将在事物的自然过程中落伍,衰老,进入坟墓。这是头脑简单,可谓青春时代我们的感觉有所寄托,所以(不妨说)把我们和自然等同视之,而且(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激情强烈)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篇16:各地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各地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新课标卷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新课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在开始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抒写同学关系,“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1、同床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不禁诗歌。
注意立意要积极健康,肯定和谐的同学关系的正面作用,可以将国家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同学关系论述。书信体、诊断书、类似蒋干中计、孙膑膑脚的故事新编都是较好的立意。
大纲卷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了该手机,但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元“买”回手机。一个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个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一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点评
从命题提供的材料内容来看,材料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现实。捡到手机的人本来要见利忘义,却因别人的爱心举动所感染,主动放弃索要2000元酬金,对此,考生可围绕义与利、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的关系,真诚和善良的积极意义等角度立意即为扣题。
文章体裁可选用议论文、记叙文、小品、书信等各种样式。材料内涵紧扣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社会正能量的热门话题,延续了近年来“关注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体现了古人一贯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行文准则。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此题围绕对手机的讨论展开,这是北京卷一直以来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但能够写好绝对需要你有相当的功力。这种功力不仅体现在文学的积累上,更体现在思考力、分析力和对现实的关注。“手机”和“隐形的翅膀”,“星空与实地”一样,都是有象征内涵的词汇,考生可首先解析“手机”在信息时代代表的是新媒体、新科技,或者代表着新时代、新的沟通方式、思考方式。
但请各位注意,材料中是两个极有身份特点的人物在发表议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举例分析。杨老师在课上讲过经典例证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手机所代表的科技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也必然会对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民主运动和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潮,对西方文学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不停有学生打电话、发微博给我,表示写了文学与科技的关系,运用了我讲“创新与个性”这个命题时的诸多材料,这都是极好的选择。
当然,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表现着对于时代的再现。发微博、写校内看似是个人行为,但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就像白居易随手而作的诗让我们看到了中唐的风貌,鲁迅的书信集让我们读到了民国文人的风骨,今天我们在手机上所写给一切都是时代的写照。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能够有时代的责任感,文以载道,用文字表现真实的情感和响应时代的号召。
关于结合社会现实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结合起来;
(2)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
(3)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4)手机所带来交往方式的革新加强/淡化了人与人的交流和感情;
(5)手机所带来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特别是手机带来的创造力、创新力,是结合时政极好的角度。我们曾经在满清王朝的末期吃足闭关自锁、盲目自大的苦头,今天我们手机这样的媒体让我们有机会放眼世界,接触到更新的知识和思想。这个角度和2013东城二模题目有异曲同工这妙,请看这是我在考前为学生们所写的东城二模例文中关于民族国家、反思自己的例段:
其实中华民族并不缺少创造力,无数优美的诗词已经向我展示了古典审美的妙境。杰出的文人只有春花秋月、夏雨冬霜就可以创造出意蕴深远的诗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有千古佳句,不是几个单调意象的无序拼凑,而是巧妙运用远近与动静的结合、听觉与视觉的互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画面,使异乡游子读之有感。(四大名著的例子)作为拥有“四大发明”的古国,今天的我们却在山寨手机上不断地拼凑西方的技术与硬件,在电视节目上不断抄袭模拟国外的创意,甚至很多大学生的学术论文来自于对期刊库中既有学术成果的拼凑或抄袭。所以十八大提出在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在文化上复兴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的文化复兴。只能拼凑他人意识的个人与国家都很可能平庸,只有继承“龙”图腾创造性的精神,才能让我们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传承龙的精神,不甘于拼凑的平庸,而要创造性的精神面对未来的学业与人生成为杰出的人才。当我们即将离开更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高中,步入更高的学府。我们应充分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正陈寅恪先生所讲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着力于做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的研究者,在我所热爱的学术专业内珍惜韶华、努力投入,多做独立性的思考和踏实的研究。我相信自己可以将个人微薄的智慧,奉献给正走在文化复兴道路上的祖国。
今年的关于“手机”讨论的题目可以说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但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在文章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进行分析。手机给学生们带来的是什么,是更加自由的交流平台,更是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很多学生用手机除了打无聊的电话、发短信聊天,就是上课听歌、玩游戏,而有的学生则可以利用这样的'媒介随时学习英语、从网上下载国外的教学课程。这都体现着科技发展中不同的观念意识所带来的不同变化。学生们如果可以结合手机给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活中利用好手机,一定会以细致的思考和真挚的感触给阅卷者“一条清澈小溪”的美好感觉。
2013北京卷关于手机的作文题目,需要学生们更加关注现实、放眼世界,这也是备考时仍然需要关注的问题,杨老师会在今年的教学中围绕时政命题带领学生们真正以深刻的立意和流畅的逻辑来写出深刻、优美的文章。
天津卷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 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
“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作文点评: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点评
要理解材料1的旨意,就要把握“它” “天边的彩云” “飞” “累不累?”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它”是一奋斗者的形象,“天边的彩云”则是理想的化身,“飞”可以理解为“劳动”,“累”可以理解为“辛苦”,“我愿意”则是追求中“苦中有乐”,那么,本则材料的旨意:则是为了理想而劳动最美丽。
要理解材料2的旨意,关键是要整体把握材料内涵:“父亲在剪报纸”即“父亲在劳动”,“孩子抱着父亲说:我愿意这样陪着你,感觉很幸福”即“欣赏剪报纸劳动感觉很幸福”, 但“剪报纸乃简单劳动”,孩子干嘛只说不做?这则材料反映当今家庭教育中轻视孩子劳动的旨意。如果说陪伴父亲老动是福,那么帮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会更幸福吗?显然,两则材料共同立意:劳动创造美丽!
推而广之,可以写幸福的三要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等等。如果单一写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那么没有顾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不怎么切题!
辽宁卷
20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有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点评通读材料后,要看到“沙子”和“珍珠”的比喻意义,看出这两个事物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这篇作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写,一个人选择做“珍珠”还是做“沙子”。做“沙子”是想要趋于平凡,做“珍珠”是想努力成为最优秀、顶尖的人才。
如果选择写做“珍珠”,考生要写决心成为对国家有用处的、优秀的人才,重点在于必须要分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应该写出做“珍珠”会比作“沙子”取得更高的成就,写出自己有好胜心,永远争先,在素质上、能力上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决心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选择做“沙子”,表示甘于平凡,别人选择做珍珠固然可贵,但是做沙子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任何高楼大厦,是由千千万万个“沙子”构成的,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默默无闻地工作,而社会正是由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构成的。每个人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称职的、对社会有贡献的“沙子”,也是值得自豪的,我们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也不要否定自己,应该不急不躁,应该“淡定”,慢慢积累。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点评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
浙江卷
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如下: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点评
浙江卷延续去年考材料作文继续考材料作文,紧随了高考作文命题潮流。
材料中的三句话都是针对青年而谈,都富有哲理。重要的是考生要从三句话的中提取哲理作为作文的主旨。
这三句话的哲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这句话是指孩子(青少年)由于阅历浅,见识少,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尤其是正面。“不会转弯”实际上是对青少年不成熟的批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这句话也是对青少年思想固化的批评,但较之丰子恺的话有明显的比较意味,即青少年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而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硬化”了,这就提出了促进青少年思想活跃,发展他们的思想的要求。“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这句话的前半是前提,后半是结论,是在谈论青少年成熟的标准,即他们不再沉浸在童话王国的时候他们就成熟了。
这三句话,一句是说青少年不成熟,一句是说青少年需要成熟,一句是说青少年怎样才成熟。它们之间有比较密切的逻辑关系:三句话分别从现象、要求、标准三个角度谈论青少年。所以可以从现象、要求、标准三个角度构思立意,但最好是把三个角度结合起来,讨论三者的关系,从而提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青少年是不够成熟的,但青少年需要成熟。成熟的标准就是他们不再沉浸在自己的童话王国里。
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
此类题目是近些年来高考作文改革和探索的一个结果。一直以来,泛化的作文题都因为没有区分度而饱受诟病,那种作文题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拿到二类文,而像今年这种题目就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上海卷,江西卷和福建卷都曾出现类似的题目,考生也不会感到陌生,难度也并不十分大。
“这个作文题关键在于选好角度。”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这种思辨性作文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思想性,而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和“文艺腔”就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的。
江苏卷
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点评
考生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名师点评:
贴近生活实际,关注求学品格
山东卷的这个题目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挑错”这一行为,是求真务实之态,面对“挑错”的态度,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治学风格。材料自然没有回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同今上年孙中山名言一样,可以说紧贴时代,彰显文化,培养品格,又避免了“中国梦”等热门押题。
题目要求“选准立意”,自然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是一定不会偏离题意。
除了这一立意,还可以从以一下角度考虑:
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可以有勇于挑错的立意。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可以谈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什么样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可以引出立意“感谢挑错”。
4、整个材料意在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
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但是也可以写自己及身边挑错的故事、对“一字师”“推敲”等进行改编。也可以思维扩张开去,悲叹面对挑错固执己见的人,上升到国家层面如何面对挑错。
本题强调“选准角度”,在紧张的考场上,可能让学生因求稳而选择“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这一立意,导致立意同质化、狭窄化。
范文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这个题目命得很好。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那么这个作文怎样立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正面立意。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二是对比立意。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三是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反面立意难度大,写得不好容易只揭露社会阴暗面,愤世嫉俗,发牢骚,导致立意不高,甚至立意。
高考考生大多是成年学生,他们处在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处在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广阔社会过度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关注人生价值,对社会现象有所思辨分析,正是命题人的立意所在。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又不易出彩,是作文命题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今年四川高考的作文命题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点评
江西今年高考的大作文可谓“出乎意料之外,恰在情理之中”。之所以说它“出乎意料”,是因为江西命题一直追求“逃逸”原则,不让人猜到,不赶时髦,我们准备的作文话题 “中国梦”“美丽中国”“和谐社会”“正能量”以及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及颁奖词等基本派不上用场,考生无法宿构和套作。即便曾经接触到类似话题“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说明文,三怕周树人”,也不可照抄照搬,毕竟本次高考作文题目有改造,其涵盖面更广,信息量更大,切入点更多,因而更能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之所以说它“恰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江西高考命题人近年来特别强调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20的作文题已经发出这个明显的信号。今年高考作文题,无论考生写怕(一怕、二怕或三怕)还是写不怕(喜欢),都切合中学生实际,只要能辩证分析问题即可。这是江西高考一以贯之的命题思想,值得我们广大师生三思。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今年湖北卷是非常非常少的出现了一道应该说是话题作文,话题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在下面有一小段文字,说的是用先牛奶的盒子和装矿泉水的瓶子、装酒的瓶子做比较,方圆之间,各得奇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这个是不是按照命题人的思想方式我们来作文呢?
首先前面给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所以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到题目中的启发,有哪些地方你是没有想到他帮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联想 和想象的。但是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一反顾眼为话题,如果对方圆不太懂,签名加上一种解释,各种器皿有方的、有圆的,最后他说的不止器物这样,人生也 是这样。所以后边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吧,该方的地方方、该圆的地方圆。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题就 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方圆为话题,你是在方圆这个题目中去演绎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我觉得这是今年非常好的一个题目, 好就好在他给同学的思维的原点和踏板,或者说明的窗口是清晰的,必须透过方圆这个窗口来看生活和人生,而不是模糊的。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前面的解释,有点 解释不是特别的贴切,例如你装什么是方的、装什么是圆的,我觉得只要不是因为装什么东西,而因为这个盒子往往是纸做的,瓶子往往是玻璃或者塑料的,就是往 往是它的材质决定它是方和圆,所以这个解释装什么有点勉强吧,但是这并不影响写这个作文。
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该作文材料蕴含的内涵非常丰富,考生要善于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创造、革新、变通,才能提炼出有新意、个性、创造性的观点。
考生可立足于大豆的升华,谈如何提升自我;也可聚焦于豆腐的“柔软变通之美”,谈包容和变通;还可着眼于创新,思考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总之,考生需要从材料出发,运用正反思维、生发联想,从“小豆腐”中提炼出“大智慧”、“新思维”。
上海卷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点评
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全面诠释自己的观点。因为这道题目中存在转折关系,考生可以选择着重写转折部分。比如,自己埋头干活没错,但不时也要抬头看天,仰望星空,拓宽视野;人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该思考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每个人除了要灌满自己这条小河,也该思考如何汇入社会这条大河。
篇17: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延续了福建高考作文近四年的材料作文的传统,保持了材料作文考查临场审题能力、不易被猜题、套题的优势;在题目表述上,则较往年显得更加简洁,表意更清晰,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信息干扰,而又不失内涵的深广,不挤压写作的空间,是一道情理之内又不乏新意的好题。
“空谷”,指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
与“空谷”相关的词语有“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空谷幽兰”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面对空旷幽深的山谷,考生可以有几方面的联想,一面是从消极角度,由“空旷”“幽深”想到孤独、压抑、寂寞等感受,(本材料归结为“悬崖”),写身处“空谷”的困难、艰难、痛苦和寻求突破的愿望;另一面是从积极角度,从“空旷”“幽深”想到贤者隐居、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人品高雅等,写身处“空谷”的独到妙处;再一面则默认“空谷”的消极特性,但重点不放在对“空谷”的评价上,而是放在对“空谷”现状的改变方法、策略、手段上 ,即寻找“栈道桥梁”,通过“栈道”或“桥梁”找到爬出“空谷”的途径,实现人生的飞跃和困境的突破。
总之,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栈道”“桥梁”几个词,进行寓意化理解,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既准确扣题,又写出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当然,从对“空谷”困境的不同态度谈起,谈“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等,也是可以的,但还要注意论证分析的针对性问题——即针对“空谷”而谈,而非对其它“问题”而谈;谈“从不同角度看空谷”,才不致于空泛。
点评1:导向很明确,但缺乏思辨性
题目不难,导向很明确,但缺乏思辨性。写好作文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空谷”、“悬崖”、“桥梁”等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
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都会有艰难困苦,是勇往直前还是退缩不前?如何面对困境,这里就涉及人生的态度问题。面对困境时,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情怀、思想高度和格局,就决定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作为。
如果有一点思辨性,也可以写面对悬崖,我们让自己的梦想变得高尚、变得美丽、变得博大、变得激情高昂,也因面对悬崖,而让我们的梦想勇气倍增。
应该说,作文可引用的素材很多,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历史伟人、科学家等等都可以入文。但广征博引,空洞说理,仅仅只是做别人的陪衬,还是得不了高分。考生最好要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写出层次,写出文采和感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第一位。
点评2:全社会都应面对的一道考题
命题总体不错,既具体又抽象、既浅显又深刻,很有利于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认识、人生信念等方面的'素养。因为,命题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想到“人生态度千万种,惟有信念万事成”。
说其具体浅显,是说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等均是学生见过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因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已赋予不同内涵。“空谷”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天堑,悬崖峭壁象征面对“天堑”手足无措、顿觉无路可走的无奈与绝望;栈道桥梁则象征架起飞跃“天堑”的坦途。这就引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面对多元社会的无数“空谷”,应以何种智慧、何种姿态去跨越。这就是命题抽象深刻之处。
这样的命题,既有利于考生联系时代、现实和生活实际,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品位和价值取向,又有利于写出具有时代气息、鲜明个性、思想洞见的作文。因为,面对空山绝谷,不泯希望,不坠壮志,将其视为栈道桥梁,满怀信心,踏勘前行,人生便会柳暗花明,有所作为。
可见,今年的福建省作文命题,不仅是一道高考题,还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应面对的考题。
点评3:有利于独立思考但也易套作
这道题属于观点类话题作文。和年福建省作文材料提供的冯骥才的“人生的赛跑”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今年有所进步,材料本身提供的两句话是一组对立的观点,且命题者没有明确价值偏向,没有立意先行,而是由考生自己选择。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对于空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联想。“空谷”,字面义是寂静的、空旷的,隐含人迹罕至难以征服的意思。面对空谷,有人想到悬崖峭壁生敬畏之心或畏葸不前的心结,有人产生征服的勇气。两类想法联想都有现实的依据,不一定谁对谁错,各有理由。考生可以联系当下,打破一元论的枷锁,甚至走出二元对立的局限,基于不同的立场得出不同的认知。
材料立意有点晦涩。表面上看充满人文色彩,实际上给考生设置了不小的心理障碍:“空谷”该作何解释?“悬崖峭壁”是比喻什么生活现象?“栈道桥梁”有何文化内涵?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想法?
要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考生不断地去揣摩出题者的意向。从题目中很难揣摩出命题者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进步,有利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但材料的内容太诗性,“学院味”较浓。预计考生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的现象会比较严重。
点评4:写明乐观和悲观的区别
“空谷”这个概念类似一个潜在的机遇,相当于分水岭,强弱在此可以直观显现。看着感觉有点深,我会从类似“困境”这样的角度写开。强者于空谷前,能克服恐惧,给自己搭建到达彼端的桥梁。也就是说,于强者,空谷是一个机会,能厚积薄发,获得成功;而弱者视其为悬崖,给了自己放弃的借口……
或者可以从视角来写,写明乐观和悲观的区别。可以阐述观点是给自己的内心搭建桥梁,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当临空谷而无惧,从而到达理想圣地。而不应该视空谷于悬崖,抱着悲观消极态度,怯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甘于平庸停滞。
点评5:平凡却好写
题目没有多少创新性可言,出题老师也没有给学生理解材料设置多少障碍,并且写作主旨也流于一般化,实属平常教学中“老生常谈”的内容,所以就此次的出题来讲,福建的高考作文题出得可谓平凡得很。
另外,说它好写,是因为这个材料内涵十分简单:空谷,既是大自然中的实物,也是人生中的困难、窘境或挫折等等;悬崖和栈道桥梁,也有深浅两个含义,首先都是自然界的东西,延伸出去则是分别指“危险”、“阻碍”、“绝境”和“安全”、“沟通”、“通往成功的道路”之类的意思。当然,作文的立意还可以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寻找克服、解决困境的方法”等等。以上写作意旨无不涵盖在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中,学生们不但不陌生,甚至还“很有话可说”。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比喻性的材料作文,要从“实”写到“虚”,也就是说写作时不可纯粹写自然界中的“空谷”、“悬崖”或者“栈道桥梁”,而应该引申到深层含义上去,写它们的比喻意义,这样才能获得高分。
因此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笔者觉得20福建高考作文既普通又无新意,不过它却给人一种“欣喜”:更为符合中学作文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实际,既给学生们一种思辨,又给他们一种启发,使他们更好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之路;而最重要的是,这种不出怪题、偏题以显示“高深”的做法,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和家长对考试作文的神秘感,在回归学生实情的基础上,让我们看到了出题老师的“质朴”和“实在”,因而富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简而言之,高考作文只有将题目出得实在、朴实,才能真正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才能考查出他们的实际水平。高考不是要发现“作家”,而是要检测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只有有话可说而且好说,才能让他们“正常发挥”。
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同样,亲情、友情或者谈人生、启道路等话题,从古至今也没有断层过,只要翻阅报纸杂志,随时都读得到表现这一类主题的文章。因此,高考作文绝不要“故作高深”,贴近学生的思想阅历和学识水平,多接地气,诱导他们认识成长、感恩,正确面对顺境与逆境,才是我们鼓与呼的追求目标。
篇18:福建高考作文题点评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人生中的赛跑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篇19: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点评
一个人问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萧伯纳却说:为什么不能做?
思考、创新与反传统。立这个意应该是正确的。
一个反问,很简单却也很自然地让人去思考有关的好多问题。此题不错。
全国卷:真诚与友善
点评:
老死的一个题了。只是想出新意却难。其根源应该是:首先需真诚,然后再友善地待人事。两者相互影响,难分开。
篇20: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点评
具体如下: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点评:
这一看就是个比喻,大豆就似有才华、有个性的人,()其命运如何,作用如何,关键要看如何用,谁来用,用在何时。同时,还可以写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面作用的,我们不以轻易放弃它们。如差等生。此题还不错。
湖北:以方圆为话题
题目大意: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点评:
这个题可写的内容丰富而富有哲学性。外圆内方,内圣外王,圆与方各有其妙,结合后又各具神态。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在这里得自由的发挥。
此题很好。简单而有内涵。自由又有哲理性。
上海:更重要的事
题目大意: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点评:
这是让写思考的角度与行动的角度的。
这个题很大,但如果具体到一个内容来写则很好写的。如物质与精神。个人的名利与国家的大业。一份工作与一种更高远的追求。都不会跑题的。
福建:
题目大意:根据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这首诗为: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点评:虽然以诗为题,其实内容还是一般,就是忧虑,有要忧患,现实再美,理想再大,也得时时立足于脚下的大地,群众,人民,实际,不可好高鹜远,不可无边地自由,不可没有忧患意识。
辽宁:沙子与珍珠
题目大意:根据材料写作文,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点评:
这个故事很旧了,其比喻意一眼就可看出来:只有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才可能得别人的认可。即要出名,要有成就,不能只在那里一味地报怨。
这个题很一般了,无任何新意。
江西:学生有三怕
题目大意: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为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这一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题目自拟,字数700。
点评:
咋三怕成这个样子了?原来是怕古文、作文与周树人的呀。估计是出题人故意改成这样了。这一改有点新意,就是怕语文、数学与外语了嘛。但总体看来,还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最让人害怕了。于是,立意也就有了:语文,我真的怕你,因为你本身就不是能学通并且考好的。为什么学不通,考不好?因为你太伟大神秘了,于是,笔锋一转,一篇好的文章就有了。此题还算可以吧,多多少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与心情,而且还可以扩展开来大谈特谈。
湖南
题目大意:1.鸟儿飞过高山,问它累不累,回答说不累,然后继续飞。 2父亲在看报纸,儿子过去问父亲累不累,父亲说很幸福。题材不限,自由发挥。(大概题目)
点评:
这个题有意思,可思考,可看出现水平来。其立意可定为:喜好就是累,自由就不怕累。相应的,可以去写成功,写生活,写追求,写幸福,写奋斗等。
山东:以“莫言”为材料
题目大意:今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给了几段材料,其中,材料中有一段“读者给莫言的文字纠错,莫言坦诚相对,勇于承认错误”的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作文题目进行写作。
点评:
大家的风范,有错必纠是正常的,而正常的行为我们一般人却做不到。莫言获奖首先是精神获奖,品格获奖,心胸获奖,气度上获奖。如何面对错误,面对尊严与面子等,其实也就是如何面对生活,面对事业,也是一个人能否进步的一个重要根据。要想成功,先去做人。有错必纠,放下架子你才可真正地高大起来。
海南: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材料大意:调查数据显示60%的人认识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36%的人认为一般,4%认为比较差,73%的人认为多一点理解和信任会促进同学间的关系。
点评:
用这个问题来写作文,看来这个很平常的问题确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问题了。此题好写却难写出好文章来。不会走偏,但如何挖掘却是个问题。可以这样去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其实就是心与心的距离。心是一切的一切,搞好关系不如先调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的心态应该是爱,爱大众,大众才会爱你。有了爱,人间没有办不成的事。此题一般般。
浙江:三句话看青春
材料: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点评:
其主题是真诚与坦真。就是生命在成长而心灵却在杂乱地生长。纯真没有了,生命再长大也无多大的意义。保持纯真,让简单与幼稚回归现实,特别是我们成年人的心里。
天津:___而知之
天津卷高考作文题:___而知之 (填入一个字,学字除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
天津今年考这个,呵,真好笑,如中考题一般。这个题还是不错的,可以任意想像,然后再去构思、挖掘。深不见低,浅也可写到800字。想出新也可以,平台是有了,想传统一点,加个“生”就行了。只是道理难言呀。
江苏:探险者与蝴蝶
材料: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点评:
探险者在深的洞里看到了蝴蝶,哈,这个看起来简单,再一想却并不简单,可以这样立意:有用勇气去发现新奇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往往就于人少的地方,环境与人,生命的追求等。这个题好,有真正思辨的价值。
广西卷:捡到手机之后
尚先生在出租车上丢了一部手机,然后他打了该手机号码,通了之后被挂掉。于是尚先生给该手机发了一条短信,说愿意用元酬金换回这部手机,一个多小时后,捡到手机的人表示愿意归还。后来捡到手机者把手机还给了失主,没有拿酬金就离开了。记者事后联系上捡到手机的人,他说,他本来不想归还手机,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短信,得知这个失主最近给芦山地震灾区的人捐了款,所以他才决定把手机归还失主,他说,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我们要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点评:
这则材料很无趣,与那个卖彩票的同一版,一点新意也没有。更不论它的技术含量了。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个个都为道德家的假文章。不值一评。
总结:
“探险者与蝴蝶”这个题是至今我看到的今年最好的作文题之一。好的还有湖北省的“圆与方”的组合。而其他的题目却显平平,或说平庸也不为过。有文化内涵及思辨性的好题目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简单回顾一下近十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一个不如一个。如去年的“修船工补船”,如那年的“猫有鱼吃与抓老鼠”,如那年的“摔了一跤”很是不错,中间除去“大国的崛起”与“四川地震之爱”让整个社会大吃一惊外的题目外,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一定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可惜时至今日,难有优秀的题出来。总观今年全国各地之题,要么故作高深,要么流于浮浅,太平直,少有让人思考的天地与文化的内涵,难凸显语文学科之特性。呜呼,我们的国语教学如何进行?向何方去?
胡乱点评,时间紧,有不对地方,请方家批评。谢谢。(本文出自 赵明生 的新浪博客)
篇21:安徽高考作文题及点评
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安徽语文高考从自主命题以来,先后用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2次)、材料作文,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对此我有另文论述)。既不可能采用话题作文(过时),也不可能采用命题作文(多次使用过),只有材料作文了,而去年也是材料作文。今年既要保持平稳,又要创新,真是太难,所以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注:明年也许看图材料作文,这个我去年就预测了,但是网上有的,当然会被避免。)
很显然,命题者是带着镣铐而尽量跳舞,并希望跳得好看一点,因而选择了诗歌材料作文。
这首诗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简单的,描写江南太湖一带的独特的美丽风光,考生应该不难看出这一点。但题目的要求中有“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并“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命题者已经告诉考生--这首诗含有哲理,要根据诗的`哲理来写文章。但是诗中的哲理大概就不是每个考生都能看到的了。
那么这首诗哪里含有哲理呢?仔细分析,四句诗都是写景的,前两句看不出有什么哲理,而后两句除了写景外,似乎也含有一定的哲理。深水处种菱,浅水处种稻,不深不浅处就种藕,也许可作这样的比喻--天资聪明的学生就强化训练,让他去参加数理化竞赛,然后保送上名牌大学;天资一般的就让他去考个一般大学;天资中等的就勉励他踏实学习,考个中等的学校。也就是孔子说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或者叫分层教育)。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写“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但要注意阐述角度和语言表述。
很遗憾的是,看到有考生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没有围绕“哲理”来写,或者说“哲理”体现得很不明显。
顺便说一句,这首诗是描写吴兴风光的,属于田园诗范畴。命题者要考生从中挖出哲理,虽有一定的创见,但还是有点勉强的。有关本诗的解读,可以参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元明清鉴赏辞典》中周啸天先生的文章。
篇22:全国高考作文题点评
全国高考作文题点评
上海:《他们》。
灰常点评:上海出题的老师绝了,用心良苦,对于90后的孩子来说,要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社会。然后去定义自己的自由和个性。
四川:《坚强》
灰常点评:最好猜的试题,最难写的作文(估计老师都要哭着)
安徽:《带着感动出发》
灰常点评:其实不带感动,我照样出发。譬如:陈光标先生。
广东:《不轻易说不》
灰常点评:不抛弃不放弃。三多嘛:)
天津:《人之常情》
灰常点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理解?范跑跑又或是谭千秋?(老师的差距咋就这么大?)
宁夏、海南
小 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 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 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 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灰常点评:遇到烂题了。
浙江:《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灰常点评:比较直击中国社会的城乡两元结构,很难写。
重庆:《在自然中生活》
灰常点评:报告zf!别墅买不起。
山东:《春来草自青》
灰常点评:好吧,我承认:船到桥头自然直,有路必有XX车。
广西:《生命》
灰常点评:同四川考题
湖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灰常点评:幻觉。比浙江的还难写。白鹿门生,书院典范。相比还有可解之道。
福建: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作文,题目自拟。
灰常点评:标榜自由个性?还是赞美我们物质的极大丰富?
辽宁:交通灯
灰常点评:安全过马路?
江西:
零七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灰常点评:纯属YY,当高三都是少年儿童啊。
湖北:《举手投足之间》
灰常点评:一本管理书叫《细节决定成败》,MBA的来写蛮好。
江苏:《好奇心》
灰常点评:好奇容易死的很惨,我们总是关注成功的案例,虽然少之又少。
全国一:《地震相关话题》
灰常点评:360全景展示。
全国二:《海龟和老鹰》
灰常点评:看什么看,还打酱油!写童话,讲故事了。
篇23:浙江高考作文题点评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篇24:浙江高考作文题点评
不少走出考场的学生认为,浙江的作文考题“人品和文章”主旨有些模糊,写起来有些难度。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老师、文学博士崔勇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可考”的题目,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反之写出的文章会略显呆板。
崔勇认为,此次高考作文讨论的是“颜文两争”,这是一个争论长久,并不限于国内的文学理论话题。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思考较深的学生,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次作文题,可供采用的例子非常多,较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阅读量。
瑞安中学高级教师曾郁梅认为,本次作文题延续了浙江卷一直以来关注人文、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命题思想。当前考场作文的应试之风、虚伪之风愈演愈烈,写作不再是“言为心声”,而变为仅仅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命题者希望以此唤起万千学子对做人与作文问题的思考,唤起更多人的思考,很具现实意义,也符合教育的真正使命。
从命题方式来看,本次作文话题确定,观点明晰,不再让学生在审题上绕圈子,这也符合了写作的本质要求。元好问的这句话理解起来不难,下面两句话更明确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因此,考生的水平发挥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问题理解的深度,比如对人与文的关系理解,对做人与作文的关系理解;二是阐述表达能力的高低,包括如何准确表达,有条理地表达,甚至是形象幽默地表达等等。这样,之前那些无病呻吟的抒情,任何文体都可套用的语段语料也许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本次作文命题是浙江卷在多年的“文体自选”要求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选择一个观点阐述”,即明确提出议论文体裁要求。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命题方向的转变:对于更多走向社会的学子来说,学会阐述一个问题是需要培养的`、更有价值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与之前的命题相比,命题走向务实,写作走向务实,是本次作文命题最大的亮点。
温州二高语文高级教师、市教坛中坚钟伟平点评:材料文字简洁,中心意思指向明确,即从“文如其人”或“文不如其人”中选择一个观点来阐述,避免了考生因理解材料稍有误差就满盘皆输的现象,考生不会在作文的角度方面纠缠不清,不再有离题、偏题的顾虑。
所供材料本身具有对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矛盾和转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文如其人者,文不如其人者,在生活中都大有其人。有的文章反映、折射一个人的情志、兴趣、德行;有的文风风趣幽默,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情趣乏味枯燥之人;有的文字看似风度翩翩、令人敬仰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言行不一的小人。但是材料观点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所有考生囿于同一个思维平台上写作,不能很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写作中可能出现千篇 一律的套话、空话。
命题避开考生熟悉的题材和社会热点切入,从阅读、创作、为人的角度出发,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引导学生激活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为人与为文的角度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作品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宿构和套作。
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无论是“文如其人”还是“文不如其人”,考生必须做出严谨的论证和分析,但是材料角度过于专业化,考生要有大量的关于文与人的阅读积累,正如读顾城的诗歌还要读顾城的经历,读胡兰成的文章还要读胡兰成的为人,除此之外,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这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篇25: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解读材料
2020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解读
【一】“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把握整体、理解材料’”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点出乎意料。前两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从事实出发谈感受,围绕着社会热点定材料,而今年的作文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要求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有所启示,其涉及的是人才运用方面的问题。
故事里有三方:齐桓公属于用人方,他胸怀广阔、善于用人,不计前嫌;伯乐方鲍叔牙知人善用,甘居能人之下;人才方管仲是一个贤才,能够尽其所能去辅佐齐桓公。这三方不管从哪一方出发都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是“把握整体、理解材料”,然后再选择其中一方展开来谈。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去分析他所选择的人物特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现实,从人才任用方面展开来谈就可以了。
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类作文的难点在于“分析”。从材料来看,它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身,考查学生的分析梳理能力与材料运用能力。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写作期间,考生需要注意到这是“读书会”的背景,考查的是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到什么,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考生需要注意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从材料内容及命题形式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类,难度适中,比较适合江门考生作答。整体而言,是意料之内的,其命题的主导思想与我们作文备考复习的总体方向吻合。
今年的作文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齐桓公、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故事,这三人创造了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局面。
从写作要求来看,这份作文题还有一丝“故事新解”的意味在内,即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更多元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关注的“大国精神”与“社会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之一。
结合近十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我认为,它的内容形式是在一直在变化的。
2009年至2011年是命题作文,属于一种“词”的作文,背后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的解读与理解;2012年起到现在是材料作文,以事件为背景,引出一个话题,由考生发散思考。这期间有个问题就是,2012年至2015年的新材料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个背景与话题,考生在写作期间,基本可以把材料抛开,沿着话题方向进行延伸探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同时容易出现套作的现象。
显然,出题者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2017年起,高考作文题侧重选用任务驱动类题目,即是考生需要从背景材料当中得到一定的启发,然后就根据启发展开写作。这样一来,考生的写作限制性更明确、方向感更精准,同时还在可以进行比较个性化、多元化的发挥。这样的命题思路更能体现高考作文的选拔性。
近几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作文命题方向越来越注重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性。它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也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国际地位。
也就是说,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一直在引导着学生把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格局与视野。
从全国来看,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倾向,在于突出“文化自信”主题,重视、挖掘、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这个题目不仅体现了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针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评价,总的来说,就是“彰显大国精神、关注社会发展、突出文化自信、关注传统文化、表现爱国情怀、体现以人为本,最终实现铸魂育人”。
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一、小白与纠争国君王位:
鲍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齐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家贫,是公子纠的老师。管仲才华出众,智慧超人,鲍叔牙对他赞赏不已,两人虽家境不同,但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相知相识,成为莫逆之交。
齐国当时很乱,为避祸,公子小白随鲍叔牙出奔莒国,公子纠随管仲出奔鲁国。管鲍两人相约,将来不论两位公子谁做了齐国国君,我们都要合力辅佐,务使齐成为最强的一个国家。
得悉齐襄公故世,管鲍两人,各陪着公子小白和纠回齐国争夺王位。路上四人相遇,素有神箭手之称的管仲,为护主举箭射向小白,小白口吐鲜血,应声而倒。这一箭其实并未射中小白,机智的小白,假装被射中,他咬破舌头,倒地不起,骗过了聪明的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小白这一瞬间的反应,其聪明就非常人所及。等管仲和纠到了齐国,小白早已登上了君位。
二、知贤、荐贤、让贤的鲍叔牙:
面对一个要射杀死自己的凶手,小白要杀之而后快的心情是值得体谅的。鲍叔牙站在辅佐小白的立场,力加劝止,认为建国之初,得一人才不易,何况当时各为其主,情有可原。更对小白说:「如果国君胸无大志,只想把齐治好,我鲍叔牙就有这个能力,如果你要称霸称王,则非管仲不可」小白是胸有大志的人,最终接受了管仲,但并未重用,才有不听管仲之言而善自伐鲁之举。
三、伐鲁大败:
鲁是一小国,自知不敌齐国,但齐既主动来犯,战是败,不战也是败。这时有一乡野村夫,曹刿(音贵)自荐称懂兵法,鲁王情急无人敢战之下,就用其为三军统帅,战场上齐军一再击鼓攻击,曹刿皆不出战,即使齐军极尽辱骂挑衅,曹刿仍不下令出战。直到齐军三通攻击鼓起,曹刿乃下令击鼓迎战,大败齐军,鲁王大喜。
曹刿说这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齐军丢盔卸甲大败而归,齐国民众扶老携幼在城门口翘首以待亲人归来,迎到的却是一具具尸体,顿时人们声声呼唤阵亡将士的名字,那副景像,撕人心肺!管仲此时才惊觉管仲阻他伐鲁是有先见之明的。
四、金台拜相:
这一战齐军死了三千将士,小白深感无法向国人交待,回国后,始感受到管仲劝阻他伐鲁之用心。但此时的管仲心灰意冷,气小白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心生辞去之意他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写下他的治国策略,请鲍叔牙转交给小白。他从牧民、形势、权修、立政、到兵法、霸形、霸言。桓公看后惊讶管仲的奇才,乃亲自向管仲请罪。继而就有金台隆重拜相之举,拜管仲为仲父。
齐桓公对管仲从「仇人」到「任而不用」到「金台拜相」最后「拜为仲父」,完成他一生伟大的事业。
五、管鲍之交----管仲口中的鲍叔牙:
管仲说:
我曾经替鲍叔牙策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挫败,陷于困境,鲍叔牙不以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顺与不顺。我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以为我无能,他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我曾多次打仗多次怯战,鲍叔牙不以为我胆小,他知道我母亲需要我奉养。公子纠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以为我无耻,知道我有胸怀天下的大志。真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鲍叔牙对管仲那种知贤、荐贤、让贤从不为流言中伤的友情,一直流传后世,为大家交友的典范。管仲病危时,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继宰相否?管仲却说,鲍叔牙太正直,见不得人身有一点瑕疵,这种性格,律己则可,责人则不可,水至清不养鱼啊!鲍叔牙听后笑说,管仲公而忘私,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尊敬他推荐他的原因。
六、齐桓公悲惨的人生结局:
管仲临终之时,一再劝桓公「去竖刁、除易牙、远公子开方」其理由是:竖刁自宫入事桓公,身且不爱安能爱君!易牙烹其子以膳公,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公子开方,弃母久宦,其母不爱,安能爱君!
但桓公在生活上仍然离不开这三个弄臣,最终齐桓公还是败在这三个小人身上。
管仲死,桓公请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以将此三人赶出宫为条件,桓公乃令三人离开宫中,后来因在饮食起居上不能少了这三人,乃私自将其招回,鲍叔牙怒而辞官而去。最后桓公身体日衰,三人专权,众人皆不得接近桓公,桓公之子又争执不断,桓公死后十一日,尸虫爬出才知桓公已死,但诸公子仍争立不休,死后六十七日始得入殓,春秋五霸之首,何等强悍!何等风光!孰能料最后的人生结局竟是如此的凄惨!
★ 全国三卷语文作文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共25篇)】相关文章:
高考倒计时30天语文作文题目押题2023-03-25
名师点评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2023-11-25
江苏卷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2022-12-18
江苏卷高考材料作文:父亲的青春2022-04-30
的四川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2023-06-23
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三句话看童心2022-05-06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10题2023-07-13
距离作文佳作展示800字2023-10-23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2022-05-07
山东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