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时间:2023-05-23 07:39:53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共12篇)由网友“cooldudu622”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篇1:重庆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五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我已经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点评:

如果说的重庆市高考作文“情有独钟”传递了生命的热度与理想信念,的“拯救冷库工人”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的“大豆”彰显了思维的创造性,那么,今年的“玻璃碎片,危险!”则体现了一种责任与关怀、宽容与原则。

材料丰厚,富有深意。“文似看山不喜平”,今年的材料作文可谓一波三折,情节跌宕,有波澜、有起伏。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打算同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则友善地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深感满意的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你不是故意的”,老人原谅了他。但情节一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而拒绝游客的租房请求。结尾处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让人深受触动。

这个材料贴近生活,耐人寻味,具有多元化的含义。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挖掘,诸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以及生态与环保等。这一材料有叙述、有对话、有起伏,有冲突,易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真话、说实话,利于考察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意蕴丰富,立意深远。小材料蕴涵深主题、小细节彰显厚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这一作文可以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它体现了一种友善、敬业的做人准则,启示我们修德明辨,将关爱化作言行,将责任注入品质、将原则铭记心扉、将道德提升为境界。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篇2:高考作文广东卷全解析

20高考作文广东卷全解析

关注精神,选择主动-年高考作文广东卷全解析

供稿/李剑林[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宋伟丽[深圳市翠园中学]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

对于新材料作文,广东称之为“给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在届的高考备考中,一线教师就热情地呼唤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但直到20为止,这种作文形式似乎都与广东高考无缘。在历届的备考中,虽然“给定写作范围”的模拟试题屡有出现,但舆论共识表现为“对于广东考生而言,这种命题形式还不成熟”。因此,今年的这个题目令广大师生大感意外。

本题材料由两个独立的段落组成。命题没有采用“材料一”“材料二”的字样,是为了在命题形式上与往年的题目更加接近,从考生的心理层面降低题目的难度。写作要求中“上面的材料”的语言也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其目的也是放宽考生理解题目的界限。因为写作要求中没有明确限定考生必须结合两段材料,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可以就一段材料或两段材料自由选择。

针对第一段文字,汤因比讲述了自己选择生活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选择这一时间和地点的原因――文化交汇。考生如果以此立意,有三个写作范围,第一是“选择生活的时代”,第二是“选择生活的地域”,第三是“生活与文化”。针对第二段文字,涵娜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居里夫人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考生同样可以得出“选择生活的时代”的写作范围。如果把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考查,考生很容易发现“选择生活的时代”是交叉的内容,以此确立写作范围是完全可行的。评卷场反馈的结果也是写“生活与时代”的考生占最大比例。

语文考试结束之后,鉴于考生反馈的“回到过去”和“生在未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在考“穿越”。今年的作文写穿越并非不可,但穿越只是一个噱头,而不是题目的本质。因为,它恰恰忽略了材料中最核心的内容。

无论是“生在哪个时代”还是“活在哪一地域”都只是材料的表层含义。作文材料中最核心的含义是居里夫人提到的生活的“有趣”和“有用”。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时代感的写作范围。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许多人感到了生活的无聊和工作的压力,于是社会普遍反映幸福指数偏低。一部分人把工作和生活直接对立,于是二者矛盾重重,顾此失彼。一部分人把生活工作化,于是生命中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整天为工作疲于奔命。一部分人把工作生活化,于是对于工作敷衍了事,工作上毫无业绩可言。在多数普通人工作与生活的二元对立人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问题。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前提下,于是乎一种新的误区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强调生活的质量而弱化工作的投入。居里夫人“有趣”和“有用”的言论恰好回应了这一问题。

从第二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和涵娜、伊雷娜讨论的是生活的问题。“有趣”即生活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幸福感。“有用”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依据这一理解反观第一段文字,很明显汤因比的立足点是“事业”,即工作。汤因比“醉心”于古文化的研究,“醉心”一词反映了他工作的“有趣”。“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因此这对汤因比的工作极其“有用”,相对而言,汤因比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他的工作也会对整个社会更加“有用”,汤因比自身的人生价值也会获得提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写作范围,即“人生的有趣与有用”。如果对第一段材料再做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汤因比喜爱文化的多元实际上是追求“人生的精神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享乐。这便是第一段材料的深层含义。

汤因比、涵娜、伊雷娜三人和居里夫人相比,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很明显,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认为时代或地域对人生、生活影响巨大,所以他们渴望选择时代和地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的人生态度是被动的。而居里夫人则认为时代对人生没有影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的前提当然是个人的积极努力,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居里夫人的人生态度是主动的。以“人生态度的主动和被动”为写作范围写作同样是合题的。

两段文字都涉及了“选择”的意思,于是有部分考生把“选择”一词当作了写作范围。在写作中,考生只注重了“选择”,而与“选择”相关的内容与材料没有任何关系,这属于题意残缺的问题。今年评卷规定,题意残缺在30分以下打分。甚至有考生直接以“享受生活”为题作文,虽然材料中有关于“生活”的内容,但是“享受”一词与材料没有任何关联,“享受生活”所表达的内容也不是材料的引导意图。因此,这类文章被视为偏离题意。还有考生大谈“中国文化的多元”,这也是偏离题意的作文。今年仅以“选择”为写作范围的考生不在少数,加上高分段作文相比去年大量减少,所以今年全省作文平均分仅在38分左右。

近几年来,广东高考作文评卷重点打击套作现象,鼓励考场中的原创作文。于是,规范的三段论式的议论文分数被压低,相对自由的散文化的写作受到推崇。相对于去年,今年散文的'比例继续增加,约增长十个百分点。

高分佳作1

转换视角,生活干当下并不难

文/广东一考生

居里夫人的外甥女涵娜对她说期盼生活于一世纪以前,而伊雷娜却期待未来世纪。这让我想到时下大热的“穿越”文化。远古时代、虚拟动漫世界……都成为现代人的疆场,为所欲为。

穿越之风的背后是什么呢?我想,这与现代人心理素质不高、悲观待世不无关系吧。现实的骨感让许多现代人碰壁,认为理想变得遥不可及,而生活的压迫让他们无处可匿,于是便只好信马由缰,在幻想的世界称王当帝,以缓心中难以抒发的抑郁。

如此逃避现实,悲观避世,只关注生活缺陷的心理,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人,须得活在当下。就如居里夫人所言:“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所以,请转换视角,不再积郁于现实的不完美吧。调整视觉的焦距,定格于眼前的旖旎风光,发现现实的惊心动魄的美吧!转换视角,你便会发现活于当下的惬意舒畅。

生活并不缺少美。可曾见过巍峨的泰山?可曾见过吐纳古今、剪裁天地的定西千年古杏树?可曾留意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可曾留意静如镜、动如火练的湖面?转换视角吧,不要再哀号社会不公,埋怨民风恶浊,发现如此这番美景,生活难道不更快然自足吗?

《活着》的作者余华曾愤怒于现实的黑暗,眼见之处,净是百姓的贫困与富贵者角逐利益的嘴脸。他的目光聚焦于社会阴暗面,以致长时间内都是一个“愤怒而冷漠的作家”,内心无比煎熬,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然而,当他转换视角后,便成功地换了一种心境,即他自己所言的“将生存变为生活”,快意自然地活在了当下。他透过《活着》,将生命的古板田地耕得哗哗翻动,如水面的波浪,让生命中的每一个苦难都成长为一个希望。

你发现了吗?转换视角,从悲观中挪移视线,聚焦于生命的美好,当下的生活也有清风明月自在怀的安谧与舒适,生命一如花海绚烂艳丽。

请转换你的视角,以美为出发点,静心凝视生活,活于当下吧!现实也有黄药师的桃花岛:有好风,有好箫,有好桃花景。

只要转换视角,活于当下并不难。

(得分:58分)

高分秘诀

考生首先摆出了反面的社会现象――穿越文化热的社会现实――并对它直接进行批判。在批判错误行为的同时,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人,须得活在当下。面对不如意的社会现实,考生反对悲观待世的做法,倡导应该“转换视角”发现美丽。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的论证方法,先以自然景物为例证在面上铺开证明自然是美丽的,进而类比论证社会的美景,由此水到渠成地得到“生活并不缺少美”的观点。在点的例证上,考生选用了作家余华的例子,通过余华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转变来证明人可以过充满希望的生活。

考生的语言优美,句式整散结合,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展现了良好的写作功力。问句的使用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对教材内容的化用,如“生活难道不更快然自足吗”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李剑林 宋伟丽)

高分佳作2

生逢其时

文 广东一考生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认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出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斗争,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做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21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西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继夜。”没有少年的玩耍,没有热饭果腹,只有战火明灭,硝烟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祷告,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记下每一个充满温情的画面: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放的一杯免费饮料……那应该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努力地生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年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得分:55分)

高分秘诀

考生引用《双城记》的开篇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使得本文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加上题目《生逢其时》,考生极其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宽恕”和“爱”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证无论生在什么时代都是“生逢其时”的中心。考生选用的两个事例都回应了开篇的名句,并且无论是狄更斯还是卡马尔,他们都生活在国家“最萧条的时代”,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又都证明了可以把时代改变为“最繁华的时代”。两个正面的事例和下文李煜、贾谊两个反面的事例对比,更进一步证明了考生的观点。

文章结构严谨,事例鲜活,论证有力,详略得当。

(李剑林 宋伟丽)

篇3:广东高考作文真题

广东高考作文真题汇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带你去看花海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你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偎依在你怀里,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 …”“哎呦,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 …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的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尽赏自然,尽得欢颜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能获益无穷。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春风飞扬,春意浩荡,又是一年春光明媚,岁月在春色中苏醒。愿亲近大自然,遍赏春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

篇4: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及佳作:感知自然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及佳作:感知自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范文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确,大自然的景物总是灵动而又变化莫测,正如远处忽明忽暗的天空,又如近处婆娑多姿的木叶,令人琢磨不透,浮想联翩。我们每天都与大自然共处,似近而又无知其真面目,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可当每次在电视中随着镜头一览无数的盛景,更了解它的历史和知识,又觉它非远,是大自然与我们捉迷藏吗?还是我们的心本身就没有走进过它的怀抱!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走进云台花园,偶遇晴雨交错,云卷云舒,伴着多变的天气,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其实这里的的景致已非天成,忽然倾盆的大雨使我躲进知识花卉的海洋,我第一次知道兰花有上万品种,对称的花瓣呈现多彩的斑斓,这“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兰是中国的原产,仿佛回到2千多年前的深谷幽兰,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 正与君子的人格相像,无怪乎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愿与之为伍。记得梭罗《瓦尔登湖》吗?那里的湖水树影倒影,清香四溢,读着你都能感知到这遥远“绿色的圣经”的魅力,你能都能感到与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的甜蜜和受惠。只带一把斧子就能在深林里生活多年,这是怎样的深思熟虑和对自然的敬畏,黎明傍晚、阳光雨丝,还有那清澈如许的湖水,梭罗正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观察,在宁静中思索着生命的本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在四方的徐霞从年轻时候起,用大半生游历了半个中国,客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最终完成一本真正的感悟自然宏伟巨作——《徐霞客游记》。他仗剑远游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一直在赐予人类灵感与启示,当我们身临其境时,境中每一种生活都是精神的更新。还记得春天在仙湖植物园中的泛舟荡漾,夏初在洪湖苑里观赏荷花的绽放,三秋漫步海陵岛碧波万顷的大角弯令人陶醉。近于自然,然后顿悟自然。正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老子才提出“道法自然”,进而悟出“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也正是被初春的景致召唤,诗人谢灵运靠近了自然凭窗而坐,于是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有了大自然的'无私恩赐,铸就有了唐人山水田园诗的辉煌。

蓦然回首,芳草萋萋春已逝,阴阴夏木正当时。大自然的美永远追随着你的身边,即使,鸿波汹涌,荷残叶落,她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的身临其境中,也在我们的网络书本之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海棠依旧吗?那是逝去的青春年华;月明星稀呢?那是30多万公里漫漫追求。感知自然,近思远虑,自然就会与我们常伴。

【满分作文】范文2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全然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瓜果清香、丛林气息。的确,这是了解自然最便捷的方式,但方便是一说,能否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便是另一说了。

我们既应感受自然之近,也应感受自然之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然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对于我来讲,对于自然的了解也是仅局限于电脑屏幕上的那点知识,偶尔也会爬爬山,感受一下自然的气息,但这种机会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去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是追求高效、总是效率第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慢下来,感受自然呢?最应该做的是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感知自然,不静下心来,怎能体会到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那份闲适自得?或许我们会觉得自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当我们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之后,才会真正地拉近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才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才能于漫步林间之时,享受草长莺飞、树木枯荣的乐趣,曹操之所以能写出豪情万丈的《观沧海》,是因为他有着如大海般开阔的胸襟,所以当我们面对自然时,也应当怀着曹操那样的胸襟,方能享受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自然到底是“近”、还是“远”,这全然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既不能只关心生物的纲目属种,而忘了那份漫步林间的自得与安适,也不能只顾漫步林间、享受愉快,而忘了去弄明白生物的纲目属种,在“了解”与“亲近”之间,应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自然对于我们来讲就不会有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感觉了。从不同的途径感知自然,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的确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尽力多角度、全面地了解自然,感知自然。

让我们享受自然,感知自然的近与远!

篇5: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

案情:自然人甲与乙订立借款合同,其中约定甲将自己的一辆汽车作为担保物让与给乙。借款合同订立后,甲向乙交付了汽车并办理了车辆的登记过户手续。乙向甲提供了约定的50万元借款。

一个月后,乙与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将该汽车卖给对前述事实不知情的丙公司并实际交付给了丙公司,但未办理登记过户手续,丙公司仅支付了一半购车款。某天,丙公司将该汽车停放在停车场时,该车被丁盗走。丁很快就将汽车出租给不知该车来历的自然人戊,戊在使用过程中因汽车故障送到己公司修理。己公司以戊上次来修另一辆汽车时未付修理费为由扣留该汽车。汽车扣留期间,己公司的修理人员庚偷开上路,违章驾驶撞伤行人辛,辛为此花去医药费元。现丙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法院已受理其破产申请。

问题:

1.甲与乙关于将汽车让与给债权人乙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约定效力如何?为什么?乙对汽车享有什么权利?

2.甲主张乙将汽车出卖给丙公司的合同无效,该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3.丙公司请求乙将汽车登记在自己名下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4.丁与戊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丁获得的租金属于什么性质?

5.己公司是否有权扣留汽车并享有留置权?为什么?

6.如不考虑交强险责任,辛的2000元损失有权向谁请求损害赔偿?为什么?

7.丙公司与乙之间的财产诉讼管辖应如何确定?法院受理丙公司破产申请后,乙能否就其债权对丙公司另行起诉并按照民事诉讼程序申请执行?

【正确答案】 1.有效。因为我国物权法虽然没有规定这种让与担保方式,但并无禁止性规定。通过合同约定,再转移所有权的方式达到担保目的,是不违反法律的,也符合合同自由、鼓励交易的立法目的。

对于乙对汽车享有什么权利,答案一:乙享有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以所有权人的名义享有担保权。

答案二:由于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乙享有所有权。

2.不能成立。答案一:乙对汽车享有所有权,其有权处分该汽车。没有导致合同无效的其他因素。

答案二:虽然乙将汽车出卖给丙公司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对甲也是违约行为,但无权处分不影响合同效力,法律并不要求出卖人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

3.有法律依据。因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汽车属于特殊动产,交付即转移所有权,登记只是产生对外的效力,不登记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本案中因为汽车已经交付,丙公司已取得汽车所有权。

4.有效,因为尽管丁不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但是并不影响租赁合同效力。其所得的租金属于不当得利。

5.己公司无权扣留汽车并享有留置权。《物权法》第231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与债权应该属于同一法律关系。而在本案中,债权与汽车无牵连关系。

6.辛有权向戊、己公司、庚请求赔偿,因为戊系承租人,系汽车的使用权人;庚是己公司的雇员,庚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己应当承担雇用人(或雇主)责任;庚系肇事人(或者答直接侵权行为人)

7.丙公司与乙之间的财产诉讼应该由破产案件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法院受理丙公司破产申请后,乙应当申报债权,如果对于债权有争议,可以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能按照民事诉讼程序申请执行。

【答案解析】 1.本小题考核的是让与担保。让与担保,是以契约形式将担保物所有权的让渡作为担保标的,因而在其法律构造上表现为较其它担保方式所不具有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进而带来对其法律性质的认识存在不同争论。我国物权法虽然没有规定这种让与担保方式,但并无禁止性规定。通过合同约定,以转移所有权的方式达到担保目的,是不违反法律的,也符合合同自由、鼓励交易的立法目的。因此,应认定该让与担保的约定合法有效。关于乙对汽车享有什么权利?答案有二:一是乙享有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以所有权人的名义享有担保权。二是由于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乙享有所有权。

2.本小题考核的是所有权转移与合同效力的关系。关于乙对汽车享有的权利问题,第1小题已经给出了两种结论:答案一是乙不享有所有权,而享有担保物权;答案二是乙享有所有权。但无论乙对汽车是否享有所有权,其与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均有效。在乙对汽车享有所有权的情况下,乙属于有权处分,其与丙公司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在乙对汽车不享有所有权的情况下,乙属于无权处分。《买卖合同纠纷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据此可知,乙虽无权处分汽车,但乙与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有效。

3.本小题考核的是物权变动规则。《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据此可知,对于机动车的物权变动规则是交付,即交付为生效要件,登记仅为对抗要件。本案中,乙已经将汽车交付给了丙公司,即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丙公司,故丙公司有权请求乙将汽车登记在自己名下。

4.本小题考核的是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在本案中,丙公司将汽车停放于停车场时被丁盗走,丁将该汽车出租给戊属于无权处分,尽管丁无处分权,但是并不影响租赁合同效力。《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本案中,丁没有合法依据,取得租金,给真正权利人丙公司造成了损失,构成不当得利,应将其取得的租金返还给丙公司。

5.本小题考核的是留置权。《物权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据此可知,非企业之间的留置,必须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本案中,己公司对戊享有的债权与汽车非基于同一法律关系,也无牵连关系,故己公司无权扣留汽车并享有留置权。

6.本小题考核的是责任主体的确定。《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民诉解释》第五十六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当事人。本案中,庚是己公司的员工,庚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己公司应当承担用人单位责任。因此,辛有权向己公司请求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中,戊系承租人,系汽车的使用人,在不考虑交强险的情况下,应对损害的发生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辛有权向戊请求损害赔偿。

对于庚的责任,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单纯从法条规定上讲,庚的责任由其单位己公司承担,辛不能直接向庚主张赔偿。但庚是肇事人,是直接的侵权人,从理论上讲,辛直接向肇事人请求赔偿的,也应予以支持。

7.本小题考核的是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法解释(二)》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当事人提起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案件,应当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由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据此可知,丙公司与乙之间的财产诉讼应该由破产案件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

《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对债务人享有债权的债权人,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该法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债务人、债权人对债权表记载的债权有异议的,可以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据此可知,法院受理丙公司破产申请后,乙应当申报债权,如果对于债权有争议,可以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能按照民事诉讼程序申请执行。

1.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2.司法考试真题解析

3.司法考试真题卷

4.名师解析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四)

5.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四真题解析

6.2016司法考试卷二真题答案解析【官方版】

7.司法考试经济法真题解析

8.司法考试经济法历年真题解析

9.司法考试:宪法学真题解析汇编(二)

10.司法考试:宪法学真题解析汇编(一)

篇6:北京卷高考作文真题

北京卷高考作文真题

2017北京卷高考作文真题

一、大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专家点评:

1)这道作文题比较平实,接地气,有利于引发考生从家庭、社会到民族、国家展开联想和思考,有话可写,有理可议。

2)写作时可以对“纽带”这一概念加以阐释,就纽带是什么、纽带的作用、纽带缺失的危害、怎样维系纽带等问题展开议论。

3)写作时还要注意联系现实,体现议论文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

2.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副或几幅照片来显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命题特点:

写作体裁明确,贴近社会生活,任务要求清晰,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结合“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热点话题,要求学生描绘宏大画面或微小场景,思路清晰,采用记叙文,可写度较高。

解题思路:

明晰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文体特征需要明确。关注题干要求,合理想象,注重描写的场面,叙述技巧。中心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这就要求考生由现实生活入手,针对一带一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制造、环境保护、雄安新区、双创等中国热词出发,展开想象,细致描绘,抓住细节,生动展现。

二、微写作题目: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一、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

《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二、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三、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专家点评:

微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五点:

一是从《平凡的世界》中选择的一个情节,需要体现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新的生活的特点;

二是点评时应突出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应言简意赅,点到即止。

三是选择的一种花应依据原著,体现人物的性格、性情、命运遭际等;

四是比喻的形式应恰当;

五是写作时应按照命题相关形式要求,什么花比什么人,为什么要以这种花来比这个人。

微写作命题特点:

考查学生阅读视野,要求学生有阅读量基础。对于名篇佳作精细阅读,了解原著内容,作者意图,会简单赏析评价。

解题思路:

选取熟悉作品,精选印象深刻的原著场景,概括人物形象,要求描述人物肖像,并结合原著场景情节概括人物表现出来的形象特点。注意用语准确,字数合规。

篇7:新课标ⅠⅡ卷高考作文真题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山羊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目:

给动物园的动物喂食物是2014年出现频率最多的新闻材料,从这个角度讲,这则材料可谓紧贴时事,其新颖性值得肯定。从作文立意的角度看,这则材料作文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大。

1.紧扣材料,书写素养。很显然,喂养动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动物园的规则,考生可以写,遵守道德规范,做文明的旅游人。

2.遵守规则,规范行为。这道题目背后隐含了一个规则的问题。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考生可以写“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联想到当前的“反腐”大潮,腐败者的实质是在破坏社会的大规则-----法律。

3.联系教育,充分联想。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教育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给孩子喂食物,就会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考生可以写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4.关注两端,充分审题。材料中出现的要素有两个,即游人和自然保护区,考生可站在任何一端立意,亦可综合考虑来把握。

5.展开想象,童话书写。考生可以站在动物的角度来立意,以动物的口吻告诉人们“喂食”的危害,这样会让作文更有新意。

篇8:辽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此材料作文继续采用延续前几年的社会生活类事实性材料,作文考查了学生的价值观,不论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就值得点赞。审题障碍不大,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思辨性差,恐怕出现的仍是千篇 一律的颂扬之词。但在立意上不能忽视一些细节要求的提示。这个作文题的特点就是,表明观点容易,但找到恰当的论据支撑比较难,容易写得空洞。”

考生可以从团队精神、科技进步、创新改变生活等角度阐述:如果选择技术工人,可以从爱岗敬业、普通人普通岗位也能创造社会价值的角度切入;如果选择摄影师,可以从提升人们审美,用美的作品来缓解人们紧张压力的角度切入。

1.风格比较务实。

同样是材料作文,但是今年的材料作文体现出了更加务实的风格,三个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在立意的难度上就有所降低,比如去年的动物园禁止游客喂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今年的三个材料一个是锐意创新,一个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最后一个是为了梦想努力和把美丽都带给别人。这三个命题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较务实了一些。往年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炼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考生的。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

文体方面来说,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但是写议论文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上手写作。但是写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构思,对于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生要写出新意还需要一些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创新,务实,奉献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今社会目前也正最缺少这三个核心的价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题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契合,体现出了今年作文题目务实的一点。

2.对下一年考生的建议。

希望明年的考生也就是新高三的学生在语文作文备考的时候要注重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关注国事,关注大政方针的走向,热心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这是前提。

还有,希望新高三的学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应该紧紧抓住三个原则。首先,关注个体发展类的,比如我们一些核心的价值观,还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比如前年的合作共赢,还有人与社会关系的作文立意。考生们可以多抓住一些经典立意多写出一些例文,这样在考场上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前我集中让学生们练习了八篇高考备考例文,其中创新变革,锐意进取和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写人需要有梦想还需踏实肯干努力的立意和今年的全国二卷相契合,为考生在今年的考试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考前指导。(辽宁新东方学校 语文名师:高放)

篇9:广东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广东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析】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作文更是如此。“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 “近”和“远”。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的“胶片与数码时代”,的“富翁捐款”,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较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体现了过度性,比较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各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的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

其实,这则新材料作文要写的内容在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中可以有所联系,学生应该不太陌生。而所有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对自然的感悟不仅存在于课本中,在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保护、利用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关心的。“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命题点评】

第一,这道作文题,秉承广东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传统,注重思辨性,不预设观点,让考生根据材料自己提炼观点,且观点多元化,“电视里看自然,能预测阴晴雨雪,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而亲自“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而“轻点鼠标,能知生物属性,但又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不同方式感知自然,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各有自己的“远”与“近”,当然,这行文的重点在一些转折词语之后。审题立意的区分度不错,从上述角度立意写作,都有道理,综合角度写既要亲近自然,又要利用科技手段为生活和学习服务,也可以。这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然而,可惜,一句“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却使相当多的考生迷失在哲学与文化的谜雾里,让考生陷入了猜谜思维而难以自拔,这是不是就是命题人的意图?不得而知。但如若不信的话,阅卷组评卷时,请再仔细端详,看看考生对此理解得究竟如何?!命题人有意加一个“近与远”,其用意可能是加大辩证思维的力度!但是,加这样的一句,可就远离了现在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了。考作文,应在写作中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思维认识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已在前面有大量的考试题目,何必再在考写作能力时,外加一环,设置这样的审题理解障碍与过高的审题门槛呢?

第二,这个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明显不能走文学路线,要想写记叙类文章,很不容易构思,也难得高分。不信的话,看看评卷场上有多大比例的记叙类文章!

第三,该题目有点难为考生。题目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很多,电视、鼠标、乐趣、不同的途径、感知自然的远与近,尤其最后一句的暗示很关键,但这却把题目引向了自然的“近”与“远”的哲学意义,难乎哉?不难吗?看看我们考生的本领吧!你不弄这一句,大家还明白,可一写这样一句,就把考生的思维引导到了问题的“玄虚”方面,瞻前顾后,审慎审题者,中上等学生可能就吃亏了!当然,真正”高手“是不怕的!

这里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命题专家,还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作家与名人学者,要想把作文教学引导好,要真想弄清语文教学的实质问题,就要亲自体验一下”自然“的”学生“,否则,你可能就离我们实际的”高中生“很远,总是远处观象,必会只见皮毛,难以接近”真相“,那么多普普通通的考生,百分之六十的人连一般本科都上不了,你总是按照自己作家与专家的体验说话,怎么会离”自然“的学生不远呢?对高考题或叹或赞或批或扬,不要仅仅凭个人爱好!不要总以自己的地位对教学实际和命题实际发表不切实际的所谓”真见与高见“!而应该深入实际,给学生上个一年半年的课,有了真正的体验,再说话也不迟!

综上所述,愚以为,这个作文的写作立意可有以下角度:

1.认识自然的远与近;

2.亲近自然(文中应结合对自然认识的远与近来写);

3.多途径感知自然;

4.到自然中去体验,远亦可变近;

5.借助现代科技,好好体验自然;

6.远处亦可”体验“自然,触摸自然的真谛;

7.“书”上得来的“自然”未必“远”;

8.“自然”真相难穷尽;

9.接近“自然”的真相,靠什么。

篇10: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20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作文真题】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biǎnjí]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带有鲜明的文学色彩,暗扣时事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审题时,需要考生首先读懂材料,然后再从材料提示的角度立意。元好问诗句“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此诗通过评论太康诗人潘岳,嘲讽其作诗与做人的两重性格。知道这个出处的考生肯定极少,但只要仔细阅读材料,就不难发现,这段句子的关键句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命题者的导向是十分明确的,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格品质应该是一致的”,这两则材料是从两方面来论证,而不是只选其一,忽视另外一个材料的作用。部分同学只讨论材料的一方面,显然是偏离了命题者的预计。

【优秀作文】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南宋末年有两个著名的状元宰相。一个是文天祥,一个是留梦炎。文而优抡元,学而优则仕,文、留二人都是状元出身,身至宰相,但他们在历史上的表现则天差地别。文天祥坚持民族气节,慷慨赴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激励后人;留梦炎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先是逃跑,然后投降,并恬不知耻劝降文天祥,留下千载骂名。同样是妙笔生花的状元,人品却大相径庭。文天祥是文品、人品俱佳的典范,而留梦炎则成了文品、人品不一的例证。

《论语·雍也》一章记载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又有些华而不实。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和修养为人处世的品德一起进行,做到和谐发展,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个人修养标准。

我国文学史上历来有“文如其人”——文采和人品配合适当——的说法。因为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有他自己的喜好,自然也就选择了他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比如说,李白飘逸的诗情透出风流潇洒的情怀,杜甫厚重的诗带有下层人民的深刻感受。他们的文人气质和鲜明的个性,在他们的作品里得到了验证,从来没有人会怀疑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风是相同的,尽管李杜文章都是那么光芒万丈。他们的“文质彬彬”使得他们“文采斐然”。

近代著名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是“文质彬彬”的又一个典范。他曾经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他历尽辛苦,写成《唐诗杂论》;作为民主战士,他不仅发表演说,号召人民,反对独裁,更是用实际行动昭示自己的信念。

然而,我现在就不敢肯定“文如其人”了,因为“文不如其人”和“人不如其文”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说,在咒骂别人傍大款的同时,也为官员当御用文人,却以清高自居;明明是金钱在左右自己的言行,却要说我这只是“品”和领悟的“心得”。更有甚者,个别地方官员说一套,做一套,玷污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前南京市委季书记面对几百万人民群众温情笑谈“进了中山门,就是南京人”,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体贴民情的父母官;然而,他同时又无视党纪国法,贪腐成性,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可见,《论语》中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教诲,不仅是修身养性的`格言,更是关乎社会风气、关乎国计民生的原则。

留梦炎以宋朝状元宰相的身份降元后,当了高官,帮助元朝统治者招降了一批宋臣,对新建立的大元帝国算得上有“功”之臣。可是,元朝官修《宋史》中却没有他的《传》,相反,却给文天祥立了《传》,赞扬他是宋进士中的“伟人”。可见,就是敌人,对那些背叛祖国、言不由衷的人也是看不起的。

谈古论今,古为今用。作为青年学生,应该牢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古训,既要”文质彬彬”:提高语言修养,学写一手好文章;更不忘”然后君子”:提升品德水平,做实事、做好事,做一个敢说真话的真人。

【点评】

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文章。文章针对材料中的“文品”与“人品”的相互关系展开论述,内容充分,材料翔实。

文章根据材料内容,把诗人元好问的诗论改编成一个南宋末年的故事,新颖别致。

开头之后,点明论点,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下面的行文也就自然流畅。引用《论语》原句,这篇议论文就不会流于空泛无物。这种善于引用课本材料的写作手法,值得同学们借鉴。课本是同学们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为什么不善加利用呢?

文章主体段落,运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不仅把“文品人品一致”与“文质不符”进行对比,而且紧扣现实,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把握和洞察能力,在文章的深刻性方面,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挖掘。

文章使用《论语》原句做题目,是又一大亮点。

篇11:历年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此题在前几年成功探索的基础上,保持了命题一贯的稳定性,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不给考生设置过多障碍,在材料的选择上,虽然选取了史料,但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没有增加阅读难度,充分体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下,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选取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增强文化自信”的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写作形式上,延续了写书信,写演讲稿的实用文的特点,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实际,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本次作文的“规定动作”,即写作任务,既限定,又开放,要求考生在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最有感触的人物加以评论,参与讨论,有较自由的写作空间;同时,加入孔子和司马迁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又起到了一个提供讨论切入点的作用,降低了审题和立意的难度,使得考生人人有话说,体现了高考命题公平性的原则。

总的看来,今年全国一卷作文题,既借鉴了传统作文命题的成功经验,又巧妙地避开了备考热点,防止了过去通过猜题押宝侥幸取得备考成功的做法,是一道非常成功的高考作文题目。

西汉·司马迁《管仲与鲍叔》原文:

原文:

西汉·司马迁《管仲与鲍叔》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翻译: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写作背景: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驰义侯授命平定西南夷,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兰,平南夷。夜郎震恐,自请入朝称臣。

汉军又诛邛君,杀笮侯,冉震恐,请臣置吏。随后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而此时正随汉武帝东行巡幸缑氏的司马迁在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筹划新郡的建设。随后又抚定了邛、榨、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覆命 。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讨论文学之时曾说过:“我听董生说:‘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害他,卿大夫阻挠他。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 。

而纵观《史记》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学对司马迁的影响主要为:其一,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成为《史记》反暴政的思想基础。

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史记》贯串全书的主要观念;其三,公羊家崇让、尚耻之义是《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人物背景: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篇12:历年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上海卷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3年河北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辽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高考作文江西卷全解析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感知自然

高考数学复习重在调理

2022年四川高考作文点评与「经典版」

广东省卷中考作文真题:特别的一朵花

高考真题作文范文

广东高考理科状元:保证中档题准确率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全国卷

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例评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广东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共12篇)】相关文章:

以感知自然为题的高考作文:感知自然,感召心灵2022-06-03

高考数学试卷2022-11-19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3卷)2023-09-15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022-07-06

高考作文试题综合评析及备考建议2023-08-05

上海高考英语试题真题word版2022-07-22

高考语文复习命题规律2022-11-20

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试卷试题与答案解析2023-02-28

考生分析考研各科试题特点2022-09-12

福建卷作文题目解析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