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3-06-11 08:13:13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推荐29篇)由网友“chenghu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

篇1: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

秦  葆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材料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

一、提炼本质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二、道理升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

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

三、同异互求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

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另外,这种“互求法”还适用于看似矛盾的'多元材料。

例如有这样两则作文材料: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提炼论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所说的统一点,就是指合理点。“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如果前者与后者都合理,那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正确地想通了,那么提炼出来的观点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四、自由评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是非型材料,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倾向,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通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大黄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肯罢休,拽住厂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以下这则材料: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五、反弹琵琶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以上五种方法,并不能包括审题立意的所有方法,也还都是纸上谈兵,要想使之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写作中去实践,去摸索,去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211161江苏南京市江宁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篇2:审题和立意(教师中心稿)

审题和立意(教师中心稿)

黄翼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和立意”在作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审题和立意”的方法技巧,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

审题要准、立意求深。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方法:

“激情、导练”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呈现病例,激发兴趣

1、出示灯片一:

体贴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就这样在夕阳的辉映下激发了诗人的无限幽思。没有了夕阳,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夕阳。我认为这就是夕阳对黄昏无言的体贴。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娇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看开点,日子就这样过吧。”朋友轻轻的一句话,使失落的心得到安慰。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2、指名同学对上一篇文章进行评点。

明确:本文结构合理,语言功底很不错;但是,总体上讲,构思不是太严密的。具体表现在:1、个别段落的内容不合乎题意的要求;2、关于人生的看法显得消极,立意不高。

具体表现为:1、既然题目为《体贴》,全文就应紧扣“体贴”二字进行构思。可是,第二段里作者写的夕阳与黄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统一的,不存在谁体贴谁的问题。2、“看开点,日子就这样过吧”,这一类的活流露出来的思想是消极的,立意也就显得太低沉了一点。

二、学习知识,掌握技巧

(一)、如何审题:

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二段至第九段。用笔打记知识要点。

2、教师板书讲解明确: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可以叫做“戴着镣铐跳舞”。有限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活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并迅速进入构思状态;不加限制,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广大空间,为丰富文章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个方面考虑得周密、细致,就不至于出现思路闭塞和文不对题的现象。

审题时应注意的主要之点有:

首先、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如“难忘的教诲”这个题目,虽限定写教诲,但并未限定写哪一个人对你的教诲,你甚至可以写一件事对你无言的教诲。而“难忘”一词的限制,反而可以启发你注意选材的严格与主题开掘的深度。

其次、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如“我的.第一次野外生活”,它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是野外生活的经历,还要求是第一次经历。如果注意了这样一些限制,就不会出错了。

第三、要把握题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像“我更喜欢这一幅漫画”这样的作文题目。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大家对所给的漫画加以比较、评论,从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感受和理由。如果仅仅根据某一幅漫画的寓意提炼观点加以议论,就偏离了中心。本题的重心就在于一个“更”字。

此外,如果遇到材料作文(含“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意图,万万不可草率动笔。

(二)、如何立意:

1、学生自读教材第十段至第十四段。打记知识要点。

2、教师指导讲解明确:

有人说,立意居一篇文章之要津。要津,即是指关键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评价文章可以有许多尺度,但决定文章质量高低、影响好坏的,主要是立意。好的立意,能给文章以灵魂,使文章活起来,从而富有感人的魅力。

立意讲究的是新颖和深刻。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就会使读者生厌。“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就会给人以教益。能从现象看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就会深刻。同时,立意要一以贯之,防止节外生枝蔓延开去;要和情结合起来,使文意更加鲜明。

三、比较品析,学习技法

1、比较修改以后的《体贴》一文与原文,体会审题和立意的要点

出示灯片二:

体贴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看那一抹暮色自地平线下缓缓漫溢,我不禁思索:为何总有那么多人只对似血的云霞有着别样的情愫,却漠视万里独征的孤骛,至多将它作为陪衬之物。但,如果没有了那翱翔在云端的身影,那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可不可以这样说,奉献是孤骛对黄昏无言的体贴?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娇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乌云遮蔽使你看不到苍穹的光亮,但总该相信雨后必有晴天。如果你痛哭,也该相信有了泪水后的人生,才有水洗过的清明。”朋友轻轻的一句安慰,使失落的心再度振奋。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归去,带着奋斗后的疲惫。那一刻,思念的泉是这般清冽;律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门前,是谁的那双枯手摆动着夸张的弧度?井边,忙忙碌碌中略显迟钝的又是谁的背影?满身的疲惫,顷刻,溶释在家的温馨中。体贴就是那一举手,一投足。……体贴是什么?是一种圣洁的纯,一种透彻的清。纯得如此晶亮,清得如此明晰。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2、对照修改稿,教师指点

(略)

四、审题练习,写作实践

题目:《我家附近》

1、审题:本题限制了空间,“我家附近”,一般不超出城市居民区或农村中乡镇的范围。这看上去有一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由于内容并没有限制,因此写作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如本地区的居民生活概况、特有的风情、建筑的格局等等,都是可以写作的内容。同时,这样的题目也很容易写得很平淡,因此,要在写作上有点创意,如将文章写成一幅风景画或风俗画,能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使读者觉得有余味可寻。

2、写作实践。(课后完成)

要求:700字左右。

体  贴

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

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就这样在夕阳的辉映下激发了诗人的无限幽思。没有了夕阳,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夕阳。我认为这就是夕阳对黄昏无言的体贴。

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娇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

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看开点,日子就这样过吧。”朋友轻轻的一句话,使失落的心得到安慰。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

……

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体  贴

(修改稿)

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

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看那一抹暮色自地平线下缓缓漫溢,我不禁思索:为何总有那么多人只对似血的云霞有着别样的情愫,却漠视万里独征的孤骛,至多将它作为陪衬之物。但,如果没有了那翱翔在云端的身影,那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可不可以这样说,奉献是孤骛对黄昏无言的体贴?

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娇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

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乌云遮蔽使你看不到苍穹的光亮,但总该相信雨后必有晴天。如果你痛哭,也该相信有了泪水后的人生,才有水洗过的清明。”朋友轻轻的一句安慰,使失落的心再度振奋。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

归去,带着奋斗后的疲惫。那一刻,思念的泉是这般清冽;律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门前,是谁的那双枯手摆动着夸张的弧度?井边,忙忙碌碌中略显迟钝的又是谁的背影?满身的疲惫,顷刻,溶释在家的温馨中。体贴就是那一举手,一投足。

……

体贴是什么?是一种圣洁的纯,一种透彻的清。纯得如此晶亮,清得如此明晰。

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篇3:作文审题的元素比喻法(教师中心稿)

杨 清 健

中学生写好作文,当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的结果。光有老师讲,没有学生练,学生是学不好作文的。我认为还是学生以练为主,因为写作不仅是一门学问,更重要的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的能力。作文教学,老师充当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教练。关键是怎样“练”?

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具备两大条件:生活、思想的积累,语言和词语的积累。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面临各科学习任务的重压,他们不可能有许多生活的体验和思想感受,甚至阅读必备的中外名著的时间都抽不出(事实上他们安不心阅读,且毫无计划性)。

本人多年从事作文教学和创作实践,我以为学生要做到“两个积累”,必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有计划地阅读”,学生的“两个积累”的目标基本达成,而想象力同时也得到很大提高。(如何做到“两个积累”和“有计划地阅读”,见本人拙作《阅读感悟作文法》,此处不再赘述)

那么,假如学生做到了,有一定的积累,针对一则“高考话题材料导语”,如何快速地审题,发现或联想到材料中蕴含的主题,从而为作文的构思写作提笔作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且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本人非常愉快地向广大教师和中学生介绍审题的“元素比喻法”。

先看例题1:

实验者将金鱼缸中间插紧一块大玻璃板,注满水,一边放入一尾大金鱼,另一边放入许多小金鱼。小金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大金鱼瞄准游过来的小鱼,狠命地冲了过去。可想而知,大金鱼被重重地撞了回来,撞得“鼻青眼肿”。反反复复,大金鱼游了过去,又被撞了回来……它累得在一旁喘息着。实验者认为时机巳到,将中间的大玻璃板取出,一群小金鱼悠哉优哉地游满了整个大鱼缸。几条小鱼游到大鱼的身边,有一条甚至游到了大鱼的鼻子上。但大鱼瞅得清楚,就是不张口吃。它大概在想: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呢?请看参考答案。

可抽出话题:1、挫折;2、思维定势。主题:1、人们在初入社会时总是满腔热情,勇往直前;等到经受数次挫折后,就会锐气大减,走向心灰意冷、自卑甚至一蹶不振的.极端。金鱼的实验告诉我们:人生的挫折不可避免,关键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2、人们在现实生活里,总会被一系列的重复事例形成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往往会造成一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会给人们积累宝贵的经验,但也会给创新带来障碍。

例题2:

一位乡下农夫有头老驴子。一天,老驴子不小心跌进一个深坑。农夫听到驴子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之后,断定救不了它,但又不忍心看着它痛苦而死。于是,农夫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闷死,以便使它早些脱离苦海。 当农夫开始往坑里填土时,驴子被吓昏了,但几乎是同时,老驴又镇静下来,每次倒下土块,它马上往上走一步。老驴不停地抖一下,爬上来一步。当土块打在背上有疼痛时,那只老驴就是不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驴子,终于安全地回到地面上,原来会埋藏它的泥土堆,最终却拯救了它。

答案:话题:面临困境和采取的态度。主题:当我们遭遇困境时,消极的人总是用悲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世界。他们不敢去面对困境,容易退缩和逃避,喜欢怨天尤人,不去为成功找方法,总是替失败找借口。积极的人就不这样,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他们会为理想而活着,敢于向命运挑战,乐观向上,并且把不利的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例3、阅读语段后,你有何感想,主题是什么?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到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却仅是一小截简单的树枝!如果小鸟嘴里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答案:主题1  如果一味地苛求成功的条件,再好的条件也会成为一种负担,成为捆绑在翅膀上的黄金。主题2  成功,就是在没有条件中创造,就像那种飞越太平洋的小鸟,靠一小截简单的树枝,立足、生存和飞翔。

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如何概括主题,如何抽出话题,有何规律?

显然要注意文中的暗示,采用联想、类比法概括主题;主题和话题有何关系,话题等于主题吗?再看下面一个事例: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晨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另一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满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解题分析:三个旅行者的条件和结果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我们把整个审题过程看作是比喻,那么文段中的对象(元素)(包括动植物等生物、人物关系或者某种事件)就好比是喻体,而我们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和周围的人物关系,或者社会诸关系(元素),就是本体;比喻是靠比喻词连结的,而此处的“比喻词”就是文章(语段、文段)中蕴含的哲理(元素)(主题或中心思想)。所谓好的主题(或哲理),就是指该文所记叙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文章中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的规律、哲理就是主题。文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愈紧密,说明文章的主题愈深刻。

答案:“三个旅行者”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话题是指能够反映文段的中心事件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并且要和文章发生一定的联系。话题可以体现主题,但不是主题。

例4:用元素比喻法概括文段的主题。

有位女孩有一副美丽动听的歌喉,但她却长着一口龅牙,十分难看。可是她十分喜欢唱歌,而且天赋不错,进步很快。有一次,她去参加比赛,在舞台上表演时,她总是有意识地去掩饰自己难看的牙齿,她的表演让观众和评委感到好笑,她失败了。但是有位评委却发现她的音乐内质极佳,在后台找到她,很认真地告诉她:“你肯定会成功,但是你必须忘记你的牙齿。”在这位评委的帮助下,女孩慢慢走出了自己长着龅牙的生理缺陷。在一次全国大赛中,她的极富个性化的表演和歌唱令所有观众和评委为之倾倒,她终于脱颖而出。她就是卡丝黛莉,美国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她的龅牙同她的名字一样响亮,代表了她的形象,歌迷们还称她的牙很漂亮。长了一口龅牙,应该说是一种缺陷。如果你只盯着自己的缺陷,那它只会告诉你是多么的不完美,多么不幸。可是,你站远了再去打量,这种缺陷有时却可以成为长处。上帝关了一扇窗,又会打开另一扇窗。这话不无启迪,我们根本不必要为自己的平庸或者丑陋之处感到自卑,只要善于发现,你完全可以从这些自认为丑陋的缺陷中找到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用元素比喻法分析,“卡丝黛莉的成长过程”就是喻体,生活中象她类似经历过程的人和事就是本体,而划线部分的句子,本身将生活和文段的事例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是主题。

例5、用比喻的思维,概括短文蕴含的思想

有一户人家的马从马棚里跑了,马主人沿途问遍路人,但无论如何描述马的样子,仍然没有人知道。他沮丧极了。刚好有个人经过,问明原委后,告诉马主人,不妨改变问话的思路。马主人得教而去,先是问路边的农夫,哪儿有溪流,又问樵夫哪儿有山丘可登高望远。于是,马主人爬上山巅,鸟瞰流水方向,终于看到那匹又渴又累的马,正在溪水旁喝水休息。

用元素比喻法分析,喻体是“马主人和他丢失的马”,本体是生活中存在的类似的原型。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是主题: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个马主人,马就象问题的答案,思考问题的方向一错,纵然百思仍不得其解。关键是思维定势在作怪,这时你就必须有勇气摒弃过去的一些思路,寻找新的途径。打败原来的自己,才可诞生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所谓成败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是观念,是习惯,而天下最难改变和突破的,也是自己这些看不见的观念。话题:1、换个角度看问题;2、打败原来的自己。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考作文时,在面对“话题导语”材料时,如何审题;在对你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的材料面前,如何审题,是高考作文的关键。因此,材料的审题也就是“掐准”材料的主题,理解话题和主题的关系,避免“掐不准主题”而下笔时“离题万里”,或偏题走题。所以,同学们掌握审题的方法是重中之重。元素比喻法,可大致用图表直观表示如下:

喻------------材 (科学实验、生活事件、自然启示和寓言故事。)

元       体------------料

素       喻---主

比                    (紧密联系材料与生活的各种思想和哲理。)

喻       词---题

法       本------------生

体------------活 (现实生活的各种人和事,以及诸社会关系。)

Tel:(0791)8630056(H)  13027224787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语文组

邮编:330006

11月16日

篇4: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一、提炼中心法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二、抓关键句法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三、由果溯因法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四、由物及人法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六、明确褒贬法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七、多向辐射法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八、舍次求主法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篇5: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一、提炼中心法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二、抓关键句法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三、由果溯因法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四、由物及人法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六、明确褒贬法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七、多向辐射法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八、舍次求主法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篇6:聚焦高考作文(教师中心稿)

江苏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

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盛去年红

以今年花盛去年红作文。>>

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述文。

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 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看图作文)

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四川卷作文题:忘记与铭记

以忘记与铭记为题目作文。

湖北卷作文题: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选自王国维 ----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吉林全国卷作文《位置与价值》

更多的新闻看相关链接

learning.sohu.com/s2005/2005zuowen.shtml

篇7: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古代的文化领域存在一个“三教合一”的现象,“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和道教。古人从“三教”的主体观念的价值作用中,提取出很有意思的思想: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对古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各自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积极的影响。

那么,你认为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是一个多元立论要素作文题。

看看作文的具体任务有什么?作文任务是作文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

作文任务是:你认为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选一,选择一个你认为更重要的一个一一这是作文的话题(治世、治心、治身)、也是思维的维度,这是作文的观点(如,我认为治世更重要)。

更一一是写法,必须比较。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这是文体要求,必须写议论文。先写看法(论点)后写理由,这是作文内容,必须回答“为什么”。

与任务相关的立论要素有(这是一个多要素的题注意:分析要素、分类分层):

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一一这是衡量更重要的理由、标准,也是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

人生修养一一这是贯穿全文的红线。

提纲举例:

总说:

雍正帝说: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

对古人对今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治世更能提高人生修养,所以我认为治世更重要(论点)。

分说:

1、什么是治世、治心、治身它们的主要观点 评说。

2、治世能使人道德精进。(结合例子对比着治心、治身说。以说治世为主。)

3、治世能使人思想完善。

4、治世能使人人格建立。(人格:性格、气质、能力)

5、治世能使人成就业绩。(2、3、4是5的因,5可略写)

6、青年人尤其要积极入世。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加强人生修养。(联系实际)

总说:

回溯材料,总结全文,升化主题。中国梦我的梦。中华伟大复兴。吴炳忠。

篇8: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陕西洋县人为了保护朱鹮这一古老物种,放弃了很多眼前利益,但十多年后,他们的付出正得到大自然慷慨的回报:这里的绿色无污染、比普通大米贵好几倍的“朱鹮大米”十分抢手,洋县成为有机产品第一县,“朱鹮之乡”的美名也让旅游业风生水起。

某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环保部检查时,一个当地负责人解释说:“不发展经济就没有面包吃,没有面包吃会饿死人的。”

这两则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立意的准确性表现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含意,整体把握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抓重要概念,然后依据核心概念进行立意。

关键概念:

保护物种、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付出与回报、生态环保、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

核心概念:生态环境。它应贯彻文章的始终。举例子、分析议论,都得紧扣住它。

立意:保护好生态环境,理念先行。(洋县人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某自然保护区不保护生态环境,还强词夺理。)

写作重点:怎么样保护好生态环境。(从关键概念得知)

篇9: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即同感,同理心,同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此题的中心话题十分明显:

“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一一规定了写作的中心话题,必须围绕这个话题说理论证。(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么办、怎么样。也就是说作文主要内容必须回答“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等。)

“那么,你的看法呢?”一一关于什么的看法?答:关于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看法。题中的六个有人说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立意:你可以在六种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另拟一个(看法)观点(省略号,表明可以另拟。)

篇10: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有改动)

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

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建议评分不超过35分)。

立意参考一一

内容层面的立意:

(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

(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3) 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

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

(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第三层:哲学范畴,发展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辩证地看待传统行业的发展变化,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第一个层面写起,从第二或第三个层面中立意,体现立意格局高的要求。含意层面立意比内容层面立意深刻,更有优势。)

篇11:高考作文指导:由物及人审题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篇12:高考作文取悦于评卷人五法

分页导航:前言

这里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让$key+1后和0比较取较大的值显示,目的就是显示$key+1 -->1:前言2:高考作文取悦于评卷人五法(2) 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傅新华

技法点拨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皆是有情人。差的文章令人见而生厌,好的文章令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作文判分不同于客观题,阅卷人的主观情感严重影响分值。那么,高考作文怎样取悦于评卷人呢?这里介绍五种办法:

一、一见钟情法

拟出漂亮的标题,写好文章的开头,让评卷人“一见钟情”。

(一)拟出漂亮的标题

高考作文往往要考查学生的拟题能力。例如,话题作文把给作文命题的自由交给了考生,标题也成为考生展示自己才气的窗口。有的考生不珍惜这个机会,或者题不对文,或者大而无当,甚者忘记命题。无标题就如同人无眉毛,标题好就如同人有一个好面容。题好一半文,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人赏心悦目感受。要像给自己化妆、给自己起名字一样,拟题,一定要认真打磨,要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态度。

考生拟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作文拟题时,要切合话题。

请看高考湖北省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考生作文题选录:

A.寻找失去的镜子B.残缺就不美吗

C.友人如镜D.明镜昏镜一起买

E.卖镜的转变F.善败者不亡

标题A、C、D扣住了话题;标题B、E、F偏离了话题,标题“善败者不亡”费解。

2.拟题首先求“正确”,然后才是求“巧妙”。

作文题: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通知,等待误点的班机,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面的标题摘自学生的作文:

A.美的极致在等待B.生命诚可贵,等待值多少

C.论等待D.等待中,光阴悄逝……

E.等待需要理智F.不要守株待兔

G.莫等闲,白了少年头H. 精彩,无需“等待”

J.葡萄是要踮起脚去摘的K.掌握命运的纤绳

标题“美的极致在等待”,观点错误;“生命诚可贵,等待值多少”,套用名句,有东施效颦之嫌;“论等待”,如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题目太大。“等待中,光阴悄逝……”“等待需要理智”,用简练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切合话题。“不要守株待兔”,化用典故;“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借用名人诗句;“精彩,无需‘等待’”,活用广告词;“葡萄是要踮起脚去摘的”“掌握命运的纤绳”,巧用比喻的手法:这些标题都拟得比较巧妙。

3.要符合文体。

有些标题文体特征不明,如:《习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均可。但许多标题却有鲜明的文体特征。考生所拟题目一定要与文体相符。《记一件难忘的事》,只能是记事的记叙文。《诤友》,则写记人的记叙文为宜。为新闻拟出的标题不能像一般的记叙文的标题那么简短,它必须让读者初步了解发生了一件什么新闻,如《中国北京申奥成功》。《评“一窝风”》《驳近墨者黑》,显然是议论文的标题。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有“简介”“说明”之类的词语,如《简介六书》、《的使用说明》。

话题作文,拟的题目应切合自己选定的文体。

4.力求靓丽新颖,一目传神。

下面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①借助话题来命作文题目。

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部分优秀作文的题目是这样的:《放下感情的叶片》《理智与感情的天平》《岂能以亲疏辨好恶》《情感的权力》《理智的重要性》《理性的美》。

②借助比喻的形式来命作文题目。

高考(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不少考生拟定的标题十分出色:《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

20高考作文,有些作文题目是这样的:《天平和七弦琴》《雾中的战场》《拨开天空的乌云》《莫让情云遮慧眼》《感情是帆,认知是船》《眼睛上的窗帘》。

③引用式:《问世间情为何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④翻新式:《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没有“异想”,哪来“天开”》。

⑤比拟式:《诚信出走》《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

(二)写好开头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吸引评卷人。开头可采用多种方式:

1.开门见山式。如:

记忆可以移植,这仅是一种预测,而我的心已不能平静,一个个希望包裹着美好的寄托跳跃着,为了我的家人和朋友,为了当今的社会,我盼望这一预测成为现实。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格言警句式。如: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

(《给灵魂一个支点》)

3.摄取镜头式。如:

秦末,雄才并起,旌旗蔽日,战火连天。垓下被困,一败涂地,昔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项羽,如今只得仰天长啸:“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终西楚霸王空有一身雄才、满腔豪情,只给自己留下惟一的答案,便投江自尽……

(《多给自己一个答案》)

4.渲染气氛式。如:

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了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际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倚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

(《寂寞的意韵》)

二、高扬旗帜法

在开头用句子点题,在结尾用句子回扣题目,在关键处用句子揭示文章的主旨,在主体段落用段首句表明段落的主旨。这些点题句、扣题句、主旨句、段首句如旗帜在高高地飘扬,对于评卷人形成视觉强刺激,便于评卷人把握文章的结构与内容。这种“高扬旗帜法”是一种取悦评卷人的极好方法。

坚韧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在成功的路上,要用到许多法宝。这些法宝是多彩多姿的,有勤奋,有谦虚,有自信,其中有一件熠熠闪光的法宝,那便是坚韧。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坚韧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我与很多人一样,有着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可是缺乏坚韧的品格。在学习上,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这样,想得到成功,想得到海底的珍奇,想获得好的成绩,只是一种虚幻和妄想。这是因为,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的。可想而知,如果人类没有坚韧的毅力、执著地追求,我们也许至今还住在山洞里茹毛饮血呢。然而,我们的社会毕竟在飞速发展,人们用坚韧和着血汗,筑起了建设的丰碑,我这才体会到: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坚韧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

坚韧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会随随便便地产生。无缘无故的呆坐半天,与其说是锻炼坚韧,不如说是浪费光阴。没有理想和目标的蛮干是盲目的,即使有一身坚韧的毅力,也无用武之地,而只能随着蛮干的一次次失败而消磨掉。理想,要由坚韧的帮助去实现,而这坚韧又是理想本身催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任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坚韧的品格,因为他的心目中,有一个高于一切的概念,那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他可以付出一切,牺牲一切,这要有多么坚韧的意志啊!这理想化作了他的坚韧,使他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我这才深深懂得: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运用你的坚韧吧。这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地前进,直至理想的、胜利的彼岸。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评析】这是高考的优秀作文。文章的首段与尾段均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点题或扣题,给阅卷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此文紧紧扣住题目在作文。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用“坚韧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坚韧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分别统领第三段、第五段,便于评卷人把握行文的脉络和文章的内容。在结尾,用“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运用你的坚韧吧。这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前进,直至理想的胜利的彼岸”,点明文章的主旨。有了这样一些句子,为文章增色不少。

高考作文不同于通常的作文。作者只能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800多字的文章。阅卷人只能在五分钟以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判分任务,哪有功夫去为那些主题不明的文章“猜谜语”?因而,特别是议论性的文章,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篇13: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及提示(教师中心稿)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及提示(教师中心稿)

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之“三说”

①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②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③人生“三味药”: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谈到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④人生“三暗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告诫青年人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⑤人生“三信仰”:诗人徐志摩以“爱”、“自由”、“美”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信仰。

⑥人生“三鼎足”:作家丰子恺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

请以“人生之‘三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本模拟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以下各题“注意事项”相同。)

提示:

本题所提供的材料,皆是中外名人对人生之深刻感悟,六位名人所言,内容不同,角度

各异,充分展示了各位名人的鲜明个性,却又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每一则,都是一碗“心灵鸡汤”。以“人生之‘三说’”为话题作文,以下意见可以参考:其一,可褒,可贬。其二,可针对自己,可针对他人。其三,“三说”的三个方面是三个并列的概念,而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说”须共同“诠释”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其四,无论用不用题目提供的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不用这些材料,你可以引用其他的名人或“凡人”的“三说”,生发开来写,更希望创造出全新的“三说”。其五,无论怎样写,都应该带上鲜明的个性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得那年我进护理学校刚刚两个月。

一天,教授给我们做了次例行的课堂测试。我一向是个好学生,所以任何考题对我来说都不在话下,但那次测试的最后一个问题我却没能回答出来。

那道题是:每天在教学楼大厅做清洁的中年女士叫什么名字?天啦!这是什么问题?简直看不出它和护理专业有什么联系,真不知道教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倒是有好几次遇见过那位清洁女工,她高高的个子,皮肤微黑,看上去50多岁,但我与她素昧平生,又怎么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呢?如果教授不是在故意为难我们,那就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吧?我这样想。

将近下课的时候,一个同学问教授:“教授,最后一题算分吗?”

“当然要算分,你们知道我的名字,也知道校长的名字,但是你们知道那位女士的名字吗?”教授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将会遇到很多人,记住,他们每个人都不容忽视,都一样平等,都应得到关心,即使是一丝微笑或一句简单的问候。”

我永远都忘不了教授的话,永远也忘不了那堂课,当然也忘不了那位清洁女工--她叫多娜茜。

请以“人生哲学第一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人生哲学第一课”是一个老题目,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和体念。而结合这则材料,你最好围绕“人文关怀”这个核心来写。“教授”上的一课,感人至深;“我”则受益终生。也许,你会认为教授的一“课”是小题大做,那么,你就写出你的理由来,只要此“理”能“服”人,也将是一篇好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几。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陛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请以“改变自我与改变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皮鞋的'来历”说法很多,此算一家之言。这则材料形象地揭示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以“改变自我与改变世界”为话题作文,正是要进一步印证这种关系。一般说来,应是“要改变世界,须先改变自我;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因为话题本身未作定论,“空间”很大,你可以顺着这样写,也可以不这样认为,而写出你的“另类”见解。至于写作的角度和文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

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

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 : 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

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

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开始飞翔。 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请以“艰难的再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上世纪50年代,老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鸟,现在却变得稀罕了。这则材料不仅

让我们“见”到了老鹰,还让我们见识了老鹰鲜为人知的“再生”的艰难历程。读后,让人感悟良多。你可以实写动物的再生,如蛹之化蝶,蝉之蜕壳,蛇之蜕皮,或者只是扩写“老鹰的再生”的故事,等等,以突出“再生”的艰难,生命的伟大。亦不妨由动物联想到人类;由人类的生命实体,联想到任何一种新事物,一个新时代,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以阐明一个道理,揭示一条规律(是否直说,视文体而定)。这道题的写作天地是十分宽广的。但不管你怎么写,都要抓住一个“纲”,那就是观念的更新和战胜“旧我”的勇气和决心。叙述类文章当以生动见长,议论类文章则要鞭辟入里。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美国大学生毕业求职时,问加州报馆的经理:“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它了。”大学生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结果,这位年轻人被留下来干该报馆的宣传工作。

请以“机遇偏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这则材料虽短,却写了两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一个是急于求职而终获成功的美国大学毕

业生,一个是原本不想聘人却又当机立断聘人的加州报馆经理;求职的聪明睿智,聘人的识才爱才。在短暂的一瞬间,发生在两个人物之间的故事极富戏剧性。“欣赏”了这个故事,头脑中最先闪现出来的恐怕应是“机遇”二字--对于那个大学毕业生和加州经理来说,都是一种机遇……

以“机遇偏爱……”为话题作文,文章的中心内容当然是谈机遇,至于机遇“偏爱”什么,那就因人而异了。比如,法国大科学家巴斯德就有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你可以围绕巴斯德的话来写,更希望在这句名言的基础上出新,写出“一家之言”。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都该知道的生活法则

①酒与斗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污水;如果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

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一切组织里,都有刺头,他们就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把其他苹果也弄烂。

②墨菲定律

美国一个叫墨菲的空军上尉认为他的一个同事是个倒霉蛋,就说:“如果一件事情可能

被弄糟,让他去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演变成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情可能发生,它就会发生。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而且人类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应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③游戏原理

游戏有输有赢,一方所输正是另一方所赢。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胜利者的光荣后面

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

④华盛顿合作规律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

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是还小。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永无宁日。这种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⑤手表定理

一只手表可以让人知道准确时间,两只手表反而会出现“信任危机”。同一个组织或单位,一般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一个人不能同时由两个头头同叶指挥,否则就会出问题。

⑥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遗

忘。

请以“生活中的法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生活中的法则”是很多的,人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以“生活中的法则”为话题,

此话题的内容是极为宽泛的。你可以针对这道作文题所提供的一条或几条法则来写,也可针对别的现成的法则来写,更希望写出你独自发现的一条或几条法则。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国家教育部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中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20毕业的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念,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写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上海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对写作的内容作了限制,且增加了“情感”的成分,不是上海高考作文题的简单翻版。诚然,全国高考考读名著之类的题可能性不大,但高三的学生对读名著的问题作一番梳理,作一番审视,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之入文,说不定收获还不小。

[附]

童华池  男,抗战胜利时生于望帝啼鹃之处, ’95全国优秀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金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会员,全国中语会阅读、课堂教学、教学艺术等三个“中心”研究员,四川省中语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堂县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语文世界》、《作文通讯》、《新作文》等报刊特约通讯员或研究员。

通讯地址 :四川省金堂中学          电     话 :(028)84934551

(028)85090823

邮    码 :610400                   E-MAIL :tch0821@sohu.com

篇14:高考作文指导及预测(教师中心稿)

高考作文指导及预测(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昆山中学戚增寒

喜欢在作文前面加上题记,来吸引读者,揭示章的主旨或写作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要注意, 题记的内容要有诗意、哲理,并且是阅卷老师很少见到的。题记的内容最好有点伤感沧桑的韵味,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题记不能过于晦涩难懂,让人读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且要与文章的内容、主题有一定的联系。

A、有时,一个人站在漆黑的地方,独自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B、我们在这条路上艰难地走着,风里雨里,踢踢绊绊,一路走来,真有点不堪承受的感觉。

C、当物质与精神在我们身体里斗争的时候,而这个外部的世界却游离于我们的内心,展示另外一种表现。它繁华而匆忙,残酷而无情、冷漠而淡然、浮躁而浅薄。

D、生命如花朵一样,有时精心呵护也会枯萎凋零,花开的时候,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么?

E、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语言太过于单薄,无法说出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F、一点一滴的阅历和觉悟如天上的繁星平凡无奇, 却也能装饰出美丽的人生。

G、为了生存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H、爱做的事,并不间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绝对可以活得更精彩。

I、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越容易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J、你放弃,否则你永远不会被打败。

K、心老是牵挂着结果,反而更难有收获。

L、获得心灵平静,就必须懂得心存感激。

M、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不妨找出最接近你理想的事,可以把那儿作为起点。

篇15:高考作文审题技巧之寻找题眼法

有些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往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那么,这种题目的题眼,不在主语部分,就在宾语部分,谓语做题眼的情况比较少见。见题目后,迅速扫描主、谓、宾,重点从主语和宾语下手。如《有句话挂在嘴边》,主语“有句话”就是题眼。有句什么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什么情况使“我”或其他人想说这句话。从主语这个题眼入手,我们的写作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如《年轻渴望飞翔》这个题目,主语“年轻”,谓语“渴望”,都无法下手,扫描宾语,我们“飞翔”就是题眼。渴望的是什么形态的飞翔?要飞到什么地方?从宾语入手,我们很容易就有了思路。

篇16:高考作文审题技巧之寻找题眼法

1.偏正结构短语,扫描中心词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题目,有不少偏正结构短语。如《青春的符号》这个题目,中心词是“符号”,“符号”就是题眼,青春有哪些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有哪些有代表性的经验和事件?这就是入手的地方。再如《我的时间》这个题目,中心词是“时间”,定语是“我”,定语部分无从下手,中心词“时间”就是题眼。我们写作时,就要紧扣“时间”去写,写“我”对“时间”的“认识”,写“我”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和经验。从中心词入手,找到思路并不困难。

2.主谓结构短语,扫描谓语

主谓结构的题目,重心往往在谓语部分。如《我能》这个题目,主语“我”看不出什么来,谓语“能”则意蕴丰富,“我”能做什么?“我”能是什么?为什么“能”?抓住谓语这个题眼,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

3.动宾结构短语,扫描动词

如果题目是动宾结构,题目重心通常在宾语部分。如《跨过这道坎》这个题目,如果从“宾语”这道坎入手,就偏离了题目的.主旨,题目的重心应该是动词“跨过”。怎样“跨过”?为什么要“跨过”,这才是这个题目的意蕴所在,也是我们确立思路的方向。再如《拒绝平庸》这个题目,乍一看宾语“平庸”是题眼,其实审题的立足点应该落在动词“拒绝”上,写拒绝的方法、拒绝的心态、拒绝的理由,这才是确立思路的方向。

篇17:高考作文审题技巧之寻找题眼法

如果命题作文给出的题目或者话题作文要求所写的话题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可以是词语的本身的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目标》《季节》《肩膀》这几个题目,我们的思路可以立足于揭示概念的内涵,或者描绘事物的特征上。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题目改造一下,变化成上面所说的几种形式,制造一个题眼。如《目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改造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如“目标期待抵达”,主、谓、宾齐全,扫描主语、宾语,“目标”不好入手,题眼落在宾语“实现”上,为什么要抵达?抵达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思路就有了。还可以把题目改造成短语,如《高三的目标》《调试目标》《纠正目标》等。有了题眼,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篇18:读书须知出入法(教师中心稿)

读书须知出入法(教师中心稿)

李朝林

一提起读书之法,南宋陈善的“出入法”得到后人的赞同是很多的。他在《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入知出,则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应该分两步走,先是要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意旨,然后又要走出文本,对作者的意旨进行阐发或批判。同时这两步是统一的,“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目的。

大约青少年读书都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里说他小时候读“朝辞白帝彩云间”时,误认为白帝就是一位“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的帝王。其实这种错误是每个青少年都容易犯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耐性都比较差,缺乏深入研究的习惯,于是读书时虽然模棱两可,但也依靠丰富的想象力予以曲解或误解,等到后来读得深入了连自己也会哑然失笑 。也许这种因为年龄太小而产生误解还能得到谅解,但有些并非属于个人,也不专属于青少年的曲解却是不可不引起注意的,这种误解先是从一些读书不求深入的人的脑子里产生,然后经过很多不求原貌的人的以讹传讹,最后竟形成一种约定俗成,使得作者的本意也被曲解淹没了。唐代诗人张籍写过一首诗叫《节妇吟》,乍一看诗名,觉得它应该是写一坚守节操的女子,再读诗,似乎可以证实自己的猜测,因为他写的是一位女子归还别人向她表示爱意的明珠。其实这首诗是张籍为婉言谢绝军阀李师道的邀请而作的,今天引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人不少,但有多少人知道作者的本意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的诗,是唐朝朱庆馀在临考前写给张籍的。张籍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张籍写了首《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馀是越洲人(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洲的名胜。张籍把朱庆馀比作美丽的“越女”,打扮好以后出现在镜湖湖心。“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为了打消朱庆馀考前的顾虑,以“时人”不看中那些穿着齐地出产的华美衣服的美女为喻,来鼓励朱庆馀要充满自信,以“一曲菱歌”来表现自己的长能。一定会榜上有名。朱的赠诗和张的答诗可谓珠联璧合,千百年来传为文坛佳话。

篇19:虚词复习六字法(教师中心稿)

虚词复习六字法(教师中心稿)

湖北黄石三中 邓淑珍

《考试说明》明确说明“虚词的使用也属于考查范围。”除外,高考也一直把这项要求作为考查的重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或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问题、位置问题等,考查重点为介词、连词的搭配使用,助词、副词的一些变化及关联词中同一关系的不同关联词语的使用环境及搭配习惯。热点考查核心是“灵活使用”。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复习时要注意六个字。

一. 会辨析

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

1. 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辨清其细微的差别

例1:下列句中“对于”用得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做教师工作,就要对于学生负责  B:这所学校,对于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

C:对于如何进行高考复习,他早已心中有数了 D:他对于老师历来尊敬。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介词“对”“对于”的能力。“对”和“对于”在很多场合相同。凡是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 ”。因为“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表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如A句介词引进的目标,有“向”之意,D句介词表示“对待”),只能用“对”而不能用“对于”。B项“对于”也用错了,错在颠倒了主客体的关系,“变化”不能对“我们”了解,只能是“人”了解“变化”。若把“对于”前后的人或事物的位置对调一下,就文通字顺了。所答案是C

例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B:对于招生问题,请与招办直接联系。

C: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D: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人物,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介词“对于”与“关于”的能力。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①“关于”主要表示关联涉及的范围(如B),“对于”则主要指出对象(如A),有时既不是单纯表示范围,也不是单纯指出对象,而是两种情况兼有,这时“关于”和“对于”可以通用(如C)。②从在句中的位置看,“关于DD”作状语,只能放在句首,可以有语音停顿,以逗号表停顿,“对于DDD”作状语,放在句首、句中皆可,语音停顿与不停顿都行,所以答案为C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高考)

①中美关系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虚词的能力。答案是C。(辩析略)

例4下列加点的连词运用恰当的一项

A:这篇小说,无论是选材和主题,都极具匠心。  B:不久,小王和小李及其几个朋友也被叫了去。

C:怎么?你到现在还没有决定去或者不去?      D:河南是小麦、棉花以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之一。

解析:此题考查几个连词的辨能力。A项“和”应改为“或”、“还是”,因为“和”所表示的是并列关系,而A句所提供的是一种选择关系,选择关系的连词与“无论”搭配使用,表示普遍性。B项“及其”应改为“及”,因为“及”连接的是名词或句词短语,它所连接的各项之间通常有主次、轻重、前后之分;而“及其”是连词“及”和代词“其”构成的固定短语,“及其”连接的虽然也是名词性的短语,但它所连接的后一项是从属于前一项或跟前一项相关的,所以合乎语境的应是“及”。C项“或者”应改为“还是”,因为连词“还是”或“或者”虽然都表示选择,但用法不同。“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含疑问语气;“或者”只表选择不表疑问。D项“以及”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词组,它们所连接的成分可以有主次的分别,也可以没有主次之分,因此这一连词的使用是正确的。答案为D。

例5: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一词用得是否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连词“而且”“反而”的辨析。“而且”表同方向的递进,“反而”表反方向的递进。所以,此句中“而且”应改为“反而”。

例6: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进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一词用得是否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连词“从而”“进而”的辨析。“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而“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表不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所以本题中的“进而”应为“从而”。

例7:下面必须使用“的”的一项是(高考)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的发展。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的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能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 ④②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助词“的”的能力。“的”字用在定语后面,常见是修饰和领属关系,用不用“的”要看具体情况。A项中可加可不加,但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同作“为了”的宾语,为保持前后和谐,以不加为好。B项中“它们”的定语,必须加“的”。C项是一个兼语句,“你”作“使”的宾语,“钱袋……发展”的主语,因而不能加“的”。D项中“欧亚高手取胜”作定语,须加“的”。所以答案是B。

2、掌握常见关联词的搭配

比如:A、无论困难__大,也要坚持到底。 B、尽管困难__大,我们也坚持到底了。

C、即使困难__大,我们也要坚持到底。

“无论”“尽管”“即使”等表示条件、转折、假设关系的连词还要与句中的代词连词等协调一致。上面三个句子依次填入“多么”“这么”“再”。

比如:同样是表示条件,表充足条件的是“只要 ……就(都、便、总)”,表必要条件的“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表无条件的“无论(不论、不管、任)……都(总、总是、也、还)。同样表选择关系,有未选定关系:还是、或者、是……还是;二选一的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先舍后取的有:与其……不如(无宁);先取后舍的有:宁可……也不。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些关联词的区别,如“不是……而是”“是……不是”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就是”“是……还是”却是选择关系。

3、注意虚词的使用习惯

比如:A、“在……上”“在……下”中间插入的应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在减少做题下,也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减少做题”是个述宾短语,应改为“在减少做题的情况下”。

B、“把”“被”在否定句中同,“把”字应放在否定词的后面。如“我不把这本书看完,就不睡觉。”

C、“不但……而且”“一方面……一方面”等关联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时,第一个关联词放在主语前。如“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二、会运用

复习时我们不仅要掌握以上这些基本知识,更要会运用。纵观有关虚词的考题,我们在运用时要避免以下错误:

1、少用,即该用虚词的地方没有用,造成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意思不明确。

例1如果能掌握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的特点,有助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抓住中心,突出重点。(这是个假设复句,缺少与“如果”相呼应的关联词,应在“有助于”前加“就”)

例2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这是递进关系复句,缺少与“不仅”相呼应的关联词“而且”。)

2、滥用,即不该用虚词的地方却用了,使句子显得罗唆生硬,甚至不能准确表达语意。

例3、因为怕要下雨,所以我还是带把伞走。(这是个日常生活用语,因果关系清楚,去掉“因为”“所以”显得简洁自然。)

例4、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这里的“由于”是多余的,应去掉。)

3、误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理解错,不明词义,该用甲而用了乙。

例5: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此句中的“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

例6:小王不会喝酒,你何苦强迫人家喝呢?(这里应用“何必”,“何苦”“何必”都有“无必要、不值得”的意思,但“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

B、搭配错,把本应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随意改换,导致意思表达不够准确。

例7: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就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不能和“只有”搭配,应该把“就”改为“才”。)

例8: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此句中的“因此”应改为“所以”。这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前一个分句交待原因,已用了“因为”,后面再用“因此”就有部分语意的重复。)

C、位置错,有些关联词的位置比较固定,有的关联词的位置却要依据不同的条件放在不同的地方。

例9:武汉生产的微波炉,价格不是比广州的高,就是寿命比广州的短。(此句中的的“不是”应放在“价格”的前面。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

例10:经过他长期的学习,终于出色地掌握了电脑应用的技术。(此句中的“经过”应移到“他”的后面。因为此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是相同的。)

复习虚词,要会辨析,会运用,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多积累,既要熟悉教材,又要扩大课外的词汇量。二要多读,培养语感。三要总结,借鉴老师讲的、资料上有的,动手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复习,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20:古诗词鉴赏“五要”(教师中心稿)

古诗词鉴赏“五要”(教师中心稿)

──兼谈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江西省丰城三中

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史上一座重要的知识宝库.高考试卷离不开古典诗歌鉴赏题。如何鉴赏古诗词、答好高考鉴赏题,这里从五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高中阶段掌握学习的范围,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元稹、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选入了高中的课本。对于这些名家名作,我们不但要熟悉,尤其要理解这些名作,掌握好写作技巧。因为高考不是离开“教纲”去考学生。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和我们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全国高考卷选了王维的《过香积寺》,设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要做好这道题,关键是你平时对课本中王维的《山居秋瞑》理解了没有?选题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与课本中《山居秋瞑》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相似之处。读懂了课本,何怨解不了此题?再看全国考卷的古诗词鉴赏题,入选的是张籍的《秋思》。设题为“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的设题也没有离开我们的课本。有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我们在课本中接触不少,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细节,赵师秀《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等等。就思乡之情的作品,我们接触就更多,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等等。

二、要了解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像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的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都应了解。如20全国春季考卷,年北京考卷都考查了诗歌的体裁知识,两卷分别考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一常识2003年上海高考卷就涉及到了律诗四联中的“颈联”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特别是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尤其重要。因为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意象的蕴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等等。20全国高考卷考查了“折柳”这一文化常识、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卷考查了“雁”这一文化常识,因此了解流派、风格、意象等文化常识很有必要。

三、要懂得按内容划分诗歌种类

掌握诗歌题材,及时分辨“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赠思乡诗”的类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写景抒情诗。古人作

[1] [2] [3]

篇21:掌握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教师中心稿)

随风而逝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最新的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现将、与的等级评分标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篇22:掌握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教师中心稿)

基础等级50分

好(50~41)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美观

符合文体要求

较好(40~31)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端正  符合文体要求

中(30~21)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差(20~0)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  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透彻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生动形象  ①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②细节生动,形象丰满

③意境深远

有文采

①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  ②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③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  ①构思精巧,材料新鲜,见解新颖  ②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③有个性特征

[说明]

①发展等级评分,分解为12个评分点,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就可得分;其中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要求者均可评至发展等级满分。

②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③缺题目扣2分。

④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篇23:掌握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教师中心稿)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美观  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40~31)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端正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30~21)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20~0)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不真实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透彻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生动形象  ④善于描写

⑤记叙生动,形象丰满  ⑥有意境有创新  ⑦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⑨有个性特征  有文采

⑩词语丰富,句式灵活  ⑾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⑿文句有意蕴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三、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篇24:掌握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教师中心稿)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潦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结构混乱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  ④材料丰富  ⑤形象丰满  ⑥意境深远

有文采  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⑨文句有意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有创新  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⑾有个性特征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三、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以上所列的三年的国标有所不同。具体来看:

(一)等级评分标准与等级评分标准的不同。

20等级评分标准对20等级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调整部分有:调换了”有创新“和”有文采“的先后顺序,调换了”有创新“第一点中”构思精巧“与”见解新颖“的位置;修改部分有增删两种:在基础等级里,增加了”感情真挚“的要求,在发展等级里,增加了”善于描写“的要求;在发展等级里删去了”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用词生动“的.要求。等级评分标准的修改,突出了写作的创新特色,有利于同学们写出新鲜活泼、真实生动、有独到见解、有个性特色的好文章。

(二)等级评分标准与年等级评分标准的不同。

20等级评分标准又对2001年等级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在基础等级里:二、三等作文中的”字体端正“、”字体清楚“分别改为”字迹清晰“、”字体潦草“,第四等中的”感情不真实“改为”感情虚假“。变化较大的是发展等级部分:第一条,将2001年的”深刻透彻“改为”深刻“,并将其内涵中的”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改为”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二条,将去年的”生动形象“改为”丰富“,并将其内涵中的”善于描写,记叙生动“改为”材料丰富“;第三条?有文采”内涵中的“词语丰富”改为“词语生动”;又再一次调换了“有创新”和“有文采”的先后顺序。这种改动,对考点的表述更完善合理,使高考作文的要求更符合同学们的写作实际。

篇25:高考作文押题盘点(教师中心稿)

高考作文押题盘点(教师中心稿)

四川省金堂中学

一、四川卷

高考题:一步与一生

童华池命的题:

1、跨出勇敢的一步”

2、击剑与跨步

3、艰难的再生

二、上海卷

高考题:必须跨过这道坎

童华池命的题:

1、跨出勇敢的一步”

2、击剑与跨步

3、艰难的再生

三、山东卷

高考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童华池命的题:瞬间

四、宁夏卷

高考题: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童华池命过的题:机遇偏爱……

五、北京卷

高考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童华池命过的题: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的你的窗子,你装饰的'别人的梦。

提示:

1.《断章》确实是诗人从他的一首长诗中“断章取义”而来的。1935年写成后,一发表,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总共四句诗,看似明白如话,但读者却在其中获得极其复杂、丰富的感受。诗在总体上是一个由相对而言的对立形成的结构,每一行都仿佛摄下了一个动态的画面,画面交错着,与其他几行有着微妙的关系,既相对又对立,激发读者到其中去思考。

2.根据此“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去立意。

(以上童华池命的高考作文模拟题刊发于《中学语文园地》《新语文活页》高考专刊等刊物及新浪网、语文天地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网站。)

篇26:高考作文备考四到位(教师中心稿)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田锦宁

一篇成功的文章,第一要具备的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思想材料。那么,思想材料究竟从何而来?我们都会说,这还不简单,是从平时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来。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得来的思想材料往往是不完整的、表面化的、模糊不清的,还有待于加工的。备考时,我们还得做一番强化和整理的工作。即做到四到位:即思想到位,知识到位,生活到位,技巧到位。

思想到位,首先是要学好中学各门功课,各门功课系统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只要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这些理论知识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这恰好是我们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次是关心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正确认识国际国内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如伊拉克问题,朝鲜核问题,老美的反恐问题,还有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科教兴国,教育改革,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法制建设,等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在作文中还要注意避免消极化、片面化、庸俗化、低级化等不良倾向。

知识到位,这一点,要与思想到位结合起来做。可注意阅读一些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较强的报刊,如《半月谈》、《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读者》等;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随时摘录、背诵一些典型的名言警句也是十分必要,以备考场上信手拈来。还可进行适当的搜集、分析事例的训练,大致做法为:通过课外阅读,每周搜集三至五个事例,并列出每个事例可以用来阐明一种或多种观点。如果能从现在做起,长期坚持,还可以锻炼审题能力,提炼中心能力,阅读水平也将会得到提高。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生活到位,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老师、家长、同学、亲友交往、聊天、沟通等。通过这些途径,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要做到生活到位,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本中,特别是那些有动情点、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震憾力、有共鸣性、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监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例及细节。考场 上,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大大提高考试效率。

技巧到位,说到技巧,千万别以为可有可无,其实,也是很必要的。写文章不能没有一定的技巧,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过度,怎样衔接,怎样照应,怎样结尾,怎样活用材料……都有很多方法。这方面,平时要多留心,多注意老师的讲解,重点掌握几种,考试时合理选用就行。

“时代”就是指具有时代色彩。命题权威人士指出:“话题从哪来?从现实生活中来。”我们的作文训练要重视增强写作的现实意识。第一要体现时代意识,像创新意识、个性特征等等,是时代色彩的体现。第二要有现实针对性,不要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更不要胡编乱造。可以肯定地说,高考命题和阅卷,对着眼现实的文章十分有利。当然,我们所说的现实性,最重要的,是强化学生这样一种意识:接到一个话题,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候,就往现实方面去想,要反映或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思考的方向正确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就容易出来了。

再说理性。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部分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在“发展等级”里新增“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一条。可以预料,从命题方面说,所给话题或标题势必有利于表现考生的理性认识,表现思维的深度。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的“诚信”,再到20的“心灵的选择”(全国卷)和“规则”(北京卷)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考题越来越注重对现实的理性认识这样一个特点。

人文,这里指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积累或积淀,主要指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材料丰富、语言精彩,是文化积淀的表现。20高考作文备考,要注重运用材料能力的训练,增强考生“调动”和“选用”这两个能力。“调动”是指善于调动课内材料这个库存,包括经过改造加工的材料。“选用”是指灵活选用社会上新鲜材料来用,力争做到材料丰富。同时要加大能够显示文化基础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力度。

第一步以老师讲解为主,以学生练习为辅。老师必须讲清必要的知识,讲透典型题,讲明题型特点。而学生训练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步以学生练习为主,以老师讲解为辅。这一阶段的练习要讲求题型类别的选择,做题速度的培养,做题准确度的提高。老师在这个时候的讲解要注意查漏补缺,因人施教,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强调分类指导,忌讳老师对试卷一发一做一讲。

对于背诵名言名句,局限于教学大纲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不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前提下,按由课内向课外、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来选择背诵篇目。

三、突出考试重点,淡化考试内容的覆盖面。

语文学科的考试重点是阅读和作文。强调阅读和作文同步交叉进行。

对于阅读而言,首先从整体性原则出发,侧重训练学生全面理解句意和文意的能力、对于某些问题的推断分析能力、能够用恰当语言表达的能力、对某些方面的评价能力。

阅读题以选择题为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理解为最高目标要求,它们在复习中不可偏废。

阅读复习在选材上注重材料与科学的联系,打破文体概念,主要从阅读上拓展阅读领域。

文学作品的阅读应以理解为起点,核心是加强思维能力,如推断、分析、整合等能力。这类阅读训练要注重将解读文章意义、命题者的指向性和阅读者的主观性相结合,即学生不能仅满足于将题目答案弄清楚,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本身。选择文学作品的范围侧重于散文,以言志散文和写人散文为主,选材强调散文的文学性。

作#{1edu.sina.com.cn/ target=_blank>文教1}#学要贯穿整个高三复习备考中。年虽然仍是话题作文,但是不应把此当作作文复习的惟一点对待,应根据高考评分标准从各个侧重点,各种作文类型,不同层次进行训练。

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练”,千万不要靠老师讲。训练的重点依然是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多在真情实感和内容充实上下功夫。

因为以前高考强调知识的覆盖面,所以在备考中各个知识点要一一顾到,但是现在的高考注重考查能力,因此要淡化知识点的覆盖面,突出考查重点。

四、复习资料以一两种为主,不宜过多。

目前,各校使用的材料都是自己选择的,各有特点。老师应掌握丰富的资料,对其优化、重组,但是学生以一两种资料为主就行。

不少学生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厌倦感、压抑感,所以老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调适。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视写如虎,归结其因,无非三条:其一,缺乏材料。没有充分的论据,没有感人的事例,没有针对的现象,因而写出来的文章枯燥无味,空洞干瘪。其二,思维短路。想到一个观点,却不知如何展开,只好拼拼凑凑,重复论述,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其三,表达困难。尽管高中学生学了不少课文或名篇,但毕竟名家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太大,因而课文中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真正为学生掌握的还是很少的。尤其是课文的内容与学生要写作的内容有着一定时代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胸中几乎很少会有课文的“成竹”,而最值得他们借鉴的同龄人的佳作,又限于现有条件,很少阅读。如此缺乏借鉴和磨练,要想不困难也难了,除非天生禀赋。

尽管有许多教师已十分清楚地看到了学生写作的窘迫,也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在传统的写作教学环境下,又不得不感到困惑和乏力。仅就材料这一点来说,要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材料,教师就必须费尽心思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印发成讲义发给学生,或者向学生推荐某本“材料库”之类的书籍,且不说如此以来给学生增加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些贫困山区的中学,再加上书簿费的严格限制),就从教师备课上来说,我想也没有几个人能有如此精力。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许多教育软件开发商开发出了作文辅导软件,但那些软件基本上是自学型的,并不适宜课堂教学。

冉华:你好!

我也想不到,会很快就收到你的回信。老乡就是不同于一般的网友,是什么就说什么,实实在在。难得。

我们学校去年暑假组织去越南旅游,我们和越南很近,可以一脚就跨出国门,不管怎么说,终究还是走出了国门。亲眼目睹了不少异国情调。在越南旅游期间,所见到的,我几乎都记了下来,就象记流水账。叫《越南之行》,已经发表在www.rongshu.com/rss/viewart.rs?aid=1832766。

上海《学生计算机世界》(年6月24日)有我的一篇文章,还有北京《中国教育资讯报》(48C4)也有我的一篇文章。在我们省内的,就别提了。你不妨看看,但是,看了后,一是别笑话,二是要批评批评。更多的,更不值得一看的东西,可以看:

www.teacher.net.cn/forum/bin/frame.pl?name=tianjn888&userkey=011-9514320-5370629

你的一些想法我很赞赏,我甚至也这么想,说成如出一辙,也不算过分。

走出去,能长不少见识。我就尝到走出去的不少甜头,至少,我认为,如果没有当年的走出去,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其实,上海苏杭我已经去过两次,第一次是91年,是只身一人,应邀去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全国青年语文教师暑期研修班。其间,组委会说我很不容易,还专门安排作了专题发言。要知道,我是农村出生的,能在那种场合亮相,有点不可思议吧。从那以后,我真正知道天地有多大了。第二次是上次跟你说的。

我今年教高一。还当班主任,上起课来,也很忙。

教安

[高考作文备考四到位(教师中心稿)]

篇27:中学生阅读名著十法(教师中心稿)

中学生阅读名著十法(教师中心稿)

广东始兴    莫冲海

强调中学生阅读名著,重视知识的积累,是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的一大要求。如今在许多学校,由于老师的大力倡导,中学生读名著已慢慢成了一股热潮。但在众多的名著面前,许多学生难免不知所措,怎样读好它们,确实需要指导。下面介绍十种读书方法,作为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疏不间亲法。

疏不间亲是一句成语,意为关系远的人不能挑拨关系近的人之间的关系。读书亦如此,闲书不能挤正书,正书不能挤用书,应作为一个原则。学生首先应吃透教科书,然后把课外名著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

二、蜘蛛求食法。

一个大蜘蛛,稳稳坐在蛛网之中,一有动静,飞扑过去。读书最怕见事迟,什么都慢吞吞的,多好的事情都给耽误了。名著不易得,一有机会,最好及时涉猎,一时没有明白,先将其存储脑中,不妨来日研究。

三、不求甚解法

“不求甚解”原出自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指读书方法要灵活,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陶渊明的读书法对我们很有启发。由于名著浩如烟海,只就教育部列出来让中学生阅读的.就达二十多部,按六年中学生涯计,每年阅读量也接近四部。书海茫茫,哪能处处求甚解。不求甚解是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恰如走马观花,在特定的场合下,正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四、见缝插针法

就是挤时间读书。实际上,每个同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想花大量时间来读那些名著是不可能的,只有见缝插针,才能化整为零,于繁忙之中“巧”读书。

五、比较阅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的人对于书籍有不同的需求,要通过比较,将阅读的对象区分为四种类型与级次:必读书,应读书,可读书,拒读书。必读书,这是阅读对象中的中坚部分,必须着力读之。应读书,这是阅读对象中重要部分,必须重视。可读书,这是阅读对象中一般部分,常常带有欣赏性质。拒读书,内容无益,白白耗费时间,应该拒之门外。

六、照本宣科法

对于名著,切记要照本宣科,如乱加删改,断章取义,则徒受其害。但是照本宣科并非一切都信。由于其体例严,其表述清,其逻辑强,其内容富,因此必先弄懂,否则妄言创造,难免沐猴而冠,有点可笑。

七、探讨交流法

就是同学间或师生间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探讨和交流之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同时提高欣赏水平,正是美不胜收的好事。

八、寻根问底法

读书尤需问,王充有《问孔》、《刺孟》。凡有创造者,无不从发问开始。你对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自己变成了一胚黄土,还能有什么创造。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都没有得到,那是不能说有真正收获的。

九、旁敲侧击法

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内容博大精深,隽永耐读。因此一些同学在读原著时往往不容易立刻就理解。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有关的辅导读本来读,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围而攻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十、立地成佛法

读书可以立地成佛,方法就是动手写作。朱光潜早年在国外学习,边学习边写作,可以说是“立地成佛”的榜样。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读书是吸收,记笔记是消化,写作是倾吐,只有多读书,多记笔记,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肚子里有了“墨水”,文章才能写好。总之,读书有了收获就记下,倘若这收获很有价值,不待修炼,已自成佛。

篇28:学生创新思维七法(教师中心稿)

李红

主要内容摘要: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重在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分别从7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且每一类型都举一实例加以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从另一角度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在教学中不能图形式,搞花架子,为“创造”而“创造”,而应把培养学生创造行思维同指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结合起来,做到两全其美,使创新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异中求同、填补空白、转换角度、反弹琵琶、延伸想象、融情假设、质疑问难。

人才竞争的焦点在哪里?无疑是在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上。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才能在社会的浪尖上纵横驰骋。所谓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七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 异中求同

有的课文,作者告诉了我们一种想法或做法,教师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争辩,从而在求异的基础上再求同。如学完《跳水》一课后,我让学生思考:除了船长用枪吓唬孩子让他跳水脱险的办法外,还有哪些其他办法。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让孩子慢慢退回来拉住绳子;有的说可在甲板上铺条毯子,让孩子往甲板上跳;有的说赶快张开鱼网,让孩子往网上条;有的说赶快派几个力气大的水手,盯住孩子,孩子掉下来时马上接住……接着,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的这些办法和船长的办法,哪一种好,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经过讨论争辩学生明白,“孩子已爬上了最高的横木……他往下一看,脚底下就摇晃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退回来是不可能的,用毯子、鱼网来不及,也不够安全,用手接则十分危险,万一接不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安全、最实用。这样做,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的镇定、机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填补空白

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有时作者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教师可抓住这些意味深长的空白,让学生去想象、补充、再创造,如《高大的背影》一课,当骑三轮车的叔叔做了好事,不要妈妈一分钱时,课文只写了妈妈说的半句话:“哎!你这人真是……”当时妈妈的神态、心情以及下面的话都省略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想想当时妈妈的神态怎样,“真是”下面还会说什么话,叔叔会怎样回答,妈妈当时的心理有会怎样想,等等。

三、转换角度

有的课文,作者已从某一角度讲清的道理,但教师不妨让学生转换一下角度,让他们在“横看成岭”之后再“侧看成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学完《小音乐家杨科》一课后,我让学生说说假如杨科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会怎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说杨科的爸爸、妈妈一定会给他买一把很好的小提琴,供他练习;有的说杨科的爸爸、妈妈一定会让他上少年宫,请最好的老师教他小提琴;有的说杨科一定会在各种文艺会演中得奖;有的说杨科开了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从另一角度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反弹琵琶

有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来一个急转弯,“反弹琵琶”,以反衬正。如在学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后,我提出问题:如果董存瑞没有把暗堡炸掉会怎么样。学生说将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隆化的敌人还将耀武扬威一段时间,人民还会继续受苦受难……这样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董存瑞英勇壮举的伟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延伸想象

“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已尽但意无穷,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培养创造性思维。如《詹天佑》一课,可根据课文结尾处“可以看到一座铜像”这一句延伸情节,让学生想象雕塑家会把詹天佑塑成什么样子,让他带者什么样的目光和表情,前来瞻仰的游人会怀着怎样的心情,等等。

六、融情假设

有的课文学完后,教师可让学生进入情境,假设自己是文中的一员,该怎么办。如学了《草地夜行》一课后,述说“假如我是小红军”;学了《小青石》后,述说“我的小黑石”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看法,展开合理想象。

七、质疑问难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让学生质疑,大多数学生只是提出不懂的字、词,一个学生却提出:“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让红军过不来,而只抽掉木板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有新意。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爱动脑筋,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最后学生明白了,当时敌人认为抽掉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链,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即使是飞也飞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炸铁链,这就更说明了夺桥的困难之大,从而更突出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总之,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找准“创造点”,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必将受益无穷。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图形式,搞花架子,为“创造”而“创造”,而应把培养学生创造行思维同指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结合起来,做到两全其美。

[学生创新思维七法(教师中心稿)]

篇29: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一览(教师中心稿)

另,福建有部分地区因为大雨,高考无法正常进行,高考推迟,建瓯地区是重灾区,具体考试时间还没有确定。

11 福建卷 2

一、“草船借剑,不足十万支”;二、戈多来了;三、留点空白

写作指导:中小学作文写作指导

《月亮的心愿》作文写作指导

拉布拉多纸张法训练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论文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高效学习方法有哪些

有灵气的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地理考场答题要领与应对策略

如何应对考场作文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介绍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五法(教师中心稿)(推荐29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技巧2023-11-07

高考答题要领2023-10-31

备战高考文综的答题技巧介绍2024-01-14

诗歌教学讲究五美(教学论文)2022-10-02

高中地理的答题技巧2022-04-30

高中地理的等温线知识及解题技巧2023-04-06

鼓励自由表达 培养个性习作2023-12-18

高考复习方法地理答题2023-03-26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指导2022-10-10

高考各学科背诵方法技法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