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苏祠小学作文300字(精选19篇)由网友“z6170987”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游三苏祠小学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游三苏祠小学作文300字
游三苏祠小学作文300字
从小妈妈就教我“唐诗宋词”。每次读到苏东坡的词时,妈妈总会说有空一定带我去看一看苏东坡的故居,欣赏那里的林园建筑。
这个暑假,妈妈终于实现诺言,带我去眉山玩。眉山是个县城,不怎么大,我们下了车又乘了一辆公交车就到了三苏祠。
三苏祠的大门不像杜甫草堂那么宏伟壮观。小小的门庭倒像一个大官员的家。一进大门,就看到右手边有座小小的假山,一股流水从山上慢慢地留下来,不像瀑布,但也小巧可爱。往里走,两边都是参天大树,这些树也许是苏家曾经种的,可能有几百年了。再往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有座木头和石头搭成的船形长亭,亭子上写着:船坞。我走上去,地面凹凸不平,可能是时间太久远,不然不会这么旧和残破了。
我一边走一边看,走到瑞莲亭边上,看到满塘的荷叶、荷花,还有一棵枯树,妈妈说这是“东坡丹荔”,是苏东坡离开眉山时,和朋友一起种在自己家中的。接着我们到了洗砚池。洗砚池不大,一潭绿绿的'水,那么多的水却是苏东坡和弟弟洗笔用的!木假山堂里是苏家人放诗词作品的地方。
我还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这里有一处地方很有趣,你从玻璃一样的地上走过,再拍拍手,就有鱼游过来,我不停地拍手,就有很多鱼游过来,手都拍疼了还舍不得走。
虽然参观的时间不多,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看到了一些难得看到的风景,真开心!以后我一定会再来三苏祠!
篇2: 游览三苏祠作文
今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们班同学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苏祠游玩。
三苏祠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参观浏览完了,我们开始聚餐了,我们小组把自己带来的食物都从书包里倒了出来。我们开始吃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了,聚餐过后,徐老师说:“大家把垃圾装进垃圾袋里丢进垃圾桶里。”我们按徐老师的要求做了,李老师悄悄地对我说:“等一会儿把照相机给我,我给每个小组照几张相。”我说:“好吧。”
下午徐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该回学校了。”我们大失所望,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还是很想念三苏祠,希望以后秋游还到这里来。
篇3: 游览三苏祠作文
眉山,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也不如峨眉山雄伟壮观,却是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它是大文豪三苏父子的故乡,是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苏祠,去看看吧!
壮丽的三苏祠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榕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它都挺拔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位保卫三苏祠的战士,用它顽强的生命来呵护着三苏祠,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三苏祠的大门进去以后,两棵苍翠的银杏树以少女迷人的身材展现在眼前,再进去,就是正殿了,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苏刻。正殿里还塑着三苏父子仪表堂堂的像。更给三苏祠添加了古老的文化气息。穿过正殿就是陈列室,再走就是腊像馆……最后面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片茂盛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绿绒大伞,有的挺拔苍翠,有的娥娜多姿。
三苏祠呀三苏祠,你是我们眉山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自豪。我作为中国人,在心中赞美你,欣赏你独有的风采。
篇4: 游览三苏祠作文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
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的文学成就。
篇5: 游览三苏祠作文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就带我去三苏祠公园玩。我们俩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参天的银杏树,又过了一个大门就看见了苏轼、苏辙和苏洵的石像。妈妈说:“他们父子三人过世之后,元代起故乡人民就开始祀他们,将他们的故居改成了‘三苏祠’,后来历代的皇帝都尊崇三苏父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是很开明而重视文化的圣君,他规定,凡到眉州知宫的人都必须拜谒三苏父子和维修保护三苏祠。因此在三苏祠内收藏、陈列着很多历代名人题咏、文物古迹和三苏墨迹等。
三苏祠还是四川名园,占地86亩(56800平方米)。祠内古树参天,山环水抱,有二十多处亭台。楼、阁、水榭、轩、苑座落其间,三十多处不同形状的小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那作林、竹廊曲径通幽;梅花园、桂花林、紫薇坪、瑞连池、海棠坞四季芬芳、争奇斗艳、阿娜多姿。俨然像吟咏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弹奏的一支支动听的古琴曲。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楼梦》曾在三苏祠内拍摄黛玉葬花等场景。
我觉得三苏祠很美丽,我觉得三苏父子很伟大。
篇6: 游览三苏祠作文
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
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
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
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
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
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
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
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
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
“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
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
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
篇7: 游览三苏祠作文
腊月二十八,妈妈爸爸带我去了令我盼望已久的眉山三苏祠。
走进三苏祠的庭院中,那儿有棵高大的银杏树。它可真高啊!大约十米。它可真粗啊!我伸手都抱不住它,它万古长青,枝繁叶茂。那可是苏东坡亲手种下的。树旁有块大石头,石头上面刻着“眉山第一树”。它就象一个忠诚的卫士时时刻刻守护着三苏祠。
接着,我们来到大厅,大厅里陈列着“三苏雕像”,他们身着古装,精神抖擞,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从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的眼光中,透露出一股智慧之光。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苏轼留下的千古名句"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令我赞叹不已。
再往里边走,我们看到了苏轼写的很多诗。什么《水调歌头》呀!什么《念奴娇》呀!真是一首比一首美,一首比一首妙。我们有来到启贤堂,那是苏东坡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因为苏东坡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所以才有了他的那些妙不可言的诗词。看到这儿,令人肃然起敬。他那种孜孜不倦,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又来到古井,那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我用手轻轻的沾了沾井里的水,凉凉的,清清的,可爽了!
我们走过古井,穿过林荫小道,来到洗砚池。在洗砚池上,刻了三个醒目的大字――“洗砚池”。这三个字由晚清的彭耀章书写,彭耀章是清朝的一位举人,他题写了一首诗叫《重修老人泉》,记述了当年他重修连迳嚼先巳的情形。传说苏东坡在洗砚池中养了一条鱼,由于小鱼喝了洗砚池的水,长年累月后,小鱼变成了两条腾飞的龙……这个传说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妈妈告诉我说:“龙无处不在,我们是龙的传人,有龙的精神,我们的祖国不就象龙一样在腾飞,在进步吗?”
看了三苏祠,我收获真不少,我感触很深,我希望我也象苏东坡一样努力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人,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篇8: 游览三苏祠作文
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老师也带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参观美丽的三苏祠。
来到三苏祠,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微风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它已经活了300余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沿着走廊上去,是苏家大院,大院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献一家。横匾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手中拿着书,看着前方,像在背诵诗词;苏洵的左边是苏辙,他手中拿着扇子,像在审判案子;苏洵的右边是苏轼,他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说:“三苏父子多有文化呀!”
正殿的左边是三苏生平列馆,那里有苏轼的行踪图,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庐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这些地方写过很多诗词,比如在江西庐山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还看见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谁写的呢?原来是苏轼在连鳌山用扫帚蘸泥土写的。
正殿的背后是蜡像馆,那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样,那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有乌台诗案、画扇判案……
走出蜡像馆,往西走,我们来到了东坡盘跎像,苏轼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赏中秋之月,吟诗作文呢!
又过一座小拱桥,我们来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马兰花、有玉兰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争奇斗艳,开得是那样美丽。每一朵花儿好像都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向人们放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已经下午3:00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
啊!美丽的三苏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万首诗来赞颂你!
篇9:三苏祠参观记作文500字
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整个祠堂并不大,而建筑颇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但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因为已被古木竹石间隔包围,反倒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
篇10:三苏祠参观记作文500字
前不久,儿子和老婆都读了苏轼的传记,这一次从峨眉归来,我觉得是应该一起去访访三苏祠了。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一道褐色的大宅门下。土漆斑驳的大宅门啊,她默默无言地伫立在古榕叶下,俨然一位日夜守候游子的苍苍慈母。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思绪联翩,多到无穷,一会儿又延伸错杂,无法梳理,只得让它交错重叠,直到纷乱如麻。
我为什么就来了?我到底需要些什么?我又能够得到些什么?而这处古老的院落,她又能够给我们些什么?
漫步于翠竹幽径从林画亭之间,眼前晃动的却是一页又一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那是严父慈母前乖巧的懵懂少年,还是堂上才高气正的翩翩学士,是神游赤壁的旷达东坡,还是伫立崖边的怅然老叟?你的月,是温婉如玉的爱妻,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明月映照下,是令人悲痛欲绝的茫茫松林,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虚无?
你们从幽僻的蜀地蹒跚而来,是怎样,一下子就辉映了整个神州?你们在漫漫历史的那头,如同幽暗的天际的那头,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千百年不落的明月。从此,历尽艰辛的游子常会从中找到一丝温馨的曙光,起起落落的宦者总能从中看到了一份不灭的希望。
于是,尽管再结实的木墙瓦屋也难敌千年的风雨,而千年的三苏祠却安然屹立。物换星移,即使岁月的狂风吹皱了脸颊,吹弯了脊背,吹得生灵涂炭,吹散了木架泥瓦,却吹不暗那一轮悬挂天际的月。
众人相拥的三苏祠不老,愁煞了风雨。
篇11:三苏祠参观记作文5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北域老师主讲的'“行走的课堂”。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去眉山了,不久来到了三苏祠。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苏东坡的祖先的故事了,原来苏东坡的祖先在陕西,后来经过了唐朝末期的战争来到了这里。
我们一路听,一路看。
到了洗砚池,一个五边形的水池,苏东坡当年洗毛笔和砚台的地方。洗砚池前方有一堵墙,上面刻着一些诗词。墙头有瓦,立着一只石狮子。墙上“洗砚池”三个字旁边,画着两条跳出水面的鱼和一些水花。池子有围栏,池水面上有很多落叶,小虫在落叶上嬉戏,水底有绿色的水草和沙石。我们听着老师讲课,旁边还有哥哥姐姐在画和记。
我们还去了瑞莲池。瑞莲池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夏天的时候会有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来。 此时,池中没有荷叶,只有水草和一条旧木船。
我们最后去了苏氏祠堂,正殿里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殿外院子中还有一口井,这口井是一口古井,因为井口有一两道井绳磨出的沟槽。那时,有的哥哥姐姐在画这口井,大家也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这口井的故事。
三苏祠之旅,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我今天玩得很开心!
篇12:描写三苏祠的作文
少时读苏轼的《眉山远景楼记》,每诵至最末一段,总要被诗人对故乡胜景的赞美和他决心“归老于故丘”的情愫所感染,猜想苏轼的故乡四川眉山,一定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以至于在我那颗小小的心灵里,常常萌发出去拜谒诗人故居的.强烈愿望。
没有想到,四十多年之后,在一个鲜花盛开的日子,我竟真的同遥接峨眉山、依傍岷江水的眉山三苏祠聚首了。久久的夙愿得以实现,心中的欢悦,自不消说。要不,我怎么会在这高墙环抱、清流围绕、古木参天、翠竹掩映、祠宇轩昂、堂廊相连的所在,整整盘桓了一天呢!
在三苏祠的陈列室里,有朱德同志雄劲浑厚的手迹:“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里所说的三父子,就是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他们就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给中国文学史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您想知道他们成功的奥秘吗?入了祠门,沿围墙西行不远,有一个被栏杆围了起来的小潭,名曰洗砚池,相传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刻苦读书,潜心写作,常常在此洗砚……是啊,没有耕耘,哪来收获?骤然之间,我感到自己对“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样一句古训的理解,确实是加深了许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氏父子,早已是历史上的人物了。但是,千秋功罪,人民、还有历史,却自有评说。在三苏祠里,到处都能看到人民、看到历史对诗人的崇高评价和不尽思念。一入祠门,即有清人所植的银杏两株,高十余米,粗二十扌乍,顶天立地,直指长空。相传,人们种它,是为隐喻苏氏父子的诗文,就像这伟岸挺拔的银杏一样,能与天地见雄。祠内还有一株三百多岁的并蒂丹荔,也系清人所植。站在这株荔枝树前,人们自然就会想起。苏轼三十三岁离家时,亲友曾手植荔枝树待其归,但谁知他仕途多舛,一去不返。晚年的苏轼曾有诗“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即指此事,想到这些,对生平坎坷、却多有建树的诗人,就愈发敬仰了。至于建于正殿左侧的百坡亭,就更是发人深思了。北宋元六年,苏东坡到颖州(今安徽阜阳)任太守,与友乘舟泛游时,他在晃动的水波上同时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遂作《泛颖》诗记实,其中有“画船俯明镜”,“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之句。而后人则据此诗于三苏祠内建亭,名曰“百坡”,这显然是在给人间呼唤着成百上千个苏东坡―――一座小小的亭子,寄托着人们多么诚挚而急切的心愿!
三苏祠里,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明代石刻《东坡盘陀画像碑》,由北宋人李伯石作画、黄山谷作跋,图中苏轼之神情活灵活现,诚如黄山谷所云:‘子瞻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另外,苏轼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石刻,运笔若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潇洒俊逸的神韵。他手绘的《枯木竹石图》,也是姿态横生,别开生面。祠内的苏轼造像有两尊:一尊位于正殿苏洵造像之右侧,正襟危坐,“神”气颇多;而另一尊侧卧于来凤轩旁的草坪之上,布衣纶巾,平易近人,使游客在亲切中油然而生敬意。我就是在这里恭敬地伫立于诗人近旁拍照,摄取了一帧珍贵的纪念……
篇13:描写三苏祠的作文
众人皆知吾喜东坡,但却从未拜访过三苏祠。尽管四川也有去,眉山却是初次。这次我们同济四校友联合在眉山有巨额投资,受邀随校领导前去祝贺、奠基,也使得有机会前去拜访这仰慕多年的圣地。
其实这次四川之行,我们是先到眉山,然后再赴成都,但我这次的博客并不随行程而写。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结束完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宴请,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驱车不久便到了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城西,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0亩的古典园林。庭院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珍藏和陈列着五千余件有关三苏的文献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三苏祠几兴几衰,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经数百年的营造,现占地面650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园林建筑,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曲径亭榭,花草扶疏,小桥频架,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来此景仰,吟出优美的诗文;不知有多少高人雅士来此驻足,留下隽永的对联;不知有多少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追寻三苏的道德文章。
现在的景点其实也都大同小异,新建的多,真正古迹的少;牵强附会演义传说的多,真正遵循史事和规矩的少。我们也都早已见怪不怪了。其实我本人是更愿意看一些未经扩建、修饰的公园式景点,但这在中国大陆也许已是奢望。还好,政府给我们安排的讲解员是三苏祠中最好的,还不至于枯燥。
不管是否失望,但作为三苏的读者,尤其是苏东坡的拥戴者,三苏祠还是值得来看一看的。三苏祠因三苏父子而享誉中外,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了民众做了不少好事。三苏祠自明、清以来就收藏有一批文物,19xx年建立三苏纪念馆以来,则更为广泛地征集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迄今馆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3256件(册),字帖拓片478件,明清及近现代书画1044件,陶瓷及其它类325件;碑亭收藏68种145通碑刻,包括“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馆内还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珍品,也收藏有明代犀x角杯、清象牙笔筒和瓷瓶等工艺品。这些都是三苏研究、陈列展览的珍贵资料。
篇14:落叶季节游于谦祠小学作文
落叶季节游于谦祠小学作文
秋,还不是很深。要说杭城哪个季节最美丽,那必须是夏。你看那亭亭的荷花掩映着平静的西湖和若隐若现的三山,莫非还想让那由于万物生长而绿色红色褐色乱成一团的春季把美名抢去?不过要是问杭城的哪个季节最有韵味,那非秋季莫属。
先不说桂花的缕缕暗香来和菊花的傲雪凌霜精神,杭城也和许多被冤死的大忠臣有直接关系。光西湖三杰就为当时朝廷做出了不少贡献,更别说其他英雄了。春季来,那些鲜活的小生灵们会轻易把我们拐跑。夏季来,无情的炎风会把我们紧紧锁在空调房里。冬季,一转眼你就被一个个雪球弄得狼狈不堪了。推算下来,只有秋风瑟瑟,万物转衰的秋季才是祭拜英雄的好季节。
落叶干扰着你的视线,风的哭声骚乱着你的骨膜。这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落叶嘛,也是一个衰败的灵魂吗。落叶也是被冤死的,被无情的树冤死的。风的哭声,还带点英雄的啜泣,带来了古时的温度。于谦,是一位从小胆大过人,一身正气的文官武造。他的祠堂,一定也非常大气吧!
事实证明我没猜错,于谦的.祠堂的确非常大气。可是更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副对联和于谦的铁像。虽然铁质的于谦像五官不是非常清楚,但是他的美在倒影上。淡一点的影子,带我们回到了于谦正在办案时的官堂。深一些的影子,让我们看到了于谦死前最后的声音。
于谦,一个震撼大宋帝国的名字,被老百姓们永远铭记心中……
篇15:游三游洞小学作文
游三游洞小学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三游洞游玩。
一进大门印入眼前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三游洞的来历。三游洞是唐元和十四年,大诗白居易与友元稹,弟白行简同游此洞,故名为三游洞。宋代苏询、苏轼、苏辙也慕名而至,人称“后三游”。欧阳修、陆游、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也曾到此访古探幽,赋诗唱和现洞内尚存有古代碑刻六十余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往前走,就看见了白居易、元稹和白行简的石碑,非常漂亮。
顺着小路往前走有很多石壁,石壁上面刻着“三游洞”三个大字,在“三游洞”几个字的旁边有一个山洞口。我和爸爸穿过山洞来到另一个洞窟。这个地方也有很多壁刻,有许多人在此参观。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小山,我看见了许多腊梅,腊梅上挂着牌子,牌子上写着别名香梅、腊梅、黄梅花,腊梅科、腊梅属。落叶小乔木,丛生,可高达五米,腊月开花,冷香远益,三游洞及附近多有野生。
我们走完小山,来到了一座亭院,亭院里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再往前走一小段路,就来到了张飞擂鼓台,那有一块牌子,还有张飞擂鼓台的雕塑。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小桥,桥下是一条河,看上去非常干净也非常蓝,两边是高高的山,碧绿的连成一片。我在桥上看见有人在玩蹦极,有人在桥下的河中划着船,还有的人在爬山。
一眨眼就到要回家的.时间了,坐上回家的汽车,我还回头望着三游洞,真不希望太阳这么早落,让快乐的时光留住它匆匆的脚步。
篇16:快乐三景游作文300字
快乐三景游作文300字
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妈妈和姐姐很早就起来坐上了车,去博山游玩。
大约在7点多,我们就到了第一站:度假区。那里的别墅各式各样,色彩斑斓,样子好看极了!接着我们就到了湖边。那里是可以划船的,所以我和姐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船。开船的.叔叔很有经验,开起船来有模有样的。我们坐在船上远远地看着水面感觉心旷神怡。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9点半,我们又坐车来到王母池。那里有很多小池子,水很浅,水深超不过我的膝盖。我和姐姐二话不说就跑进了水里,在水里尽情的嬉耍,我们还拿着鱼网去抓鱼,鱼真是不好抓,只抓了几条小鱼,虽然收获不大,但是觉得开心极了。
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前往溶洞。在溶洞里,感觉非常冷,就像冬天一样。洞内有很多钟乳、石笋,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就像到了仙境一样,有时一抬头,还能看到火箭头的冰块往下滴着水。刚走了一半,我就冻得不行了,可是还是坚持着看完了溶洞的美景。
下午4点多时,我们结束了旅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山。再见了,我还会再来玩的。
篇17:太平湖三岛游作文300字
太平湖三岛游作文300字
今天一大早,我们来到太平湖码头,因为赶上节假日,人特别多。不过幸好爸爸提前定好了船,我们又来得早,不用排队,直接就上船了。
这次行程,我们的目的地是太平湖上的三座岛。第一座岛屿主要是去看一座寺庙,这座寺庙也是新建的,没啥太大意思。第二座岛屿叫龙瑶寨,上面有个孔雀谷,孔雀谷里面有很多孔雀,非常漂亮。孔雀谷旁边有个专门烧陶器的窑,特别长,它一直从山脚下延伸到山顶,一次能烧一千多件陶器。在炼制陶器的'院子里,放着两辆独轮推车,看着这么复古的推车,我情不自禁的跑过去推了起来。
第三个岛屿叫猴岛,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猴子的岛。岛上的猴子非常顽皮可爱,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吃食物,还有的在四处跑动,好像在找什么东西。走到最上面有专门给猴子喂食的地方,一个人十元钱就可以喂猴子吃胡萝卜。在喂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原来猴子里也有等级之分,只有猴王才可以抢食,或者除非猴王不吃了,其他猴子才有资格来抢食。
太平湖的三座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希望下次带奶奶再来一次。
篇18:三苏广场的夜景小学优秀作文
三苏广场的夜景小学优秀作文
美丽的三苏广场坐落在市中心。那里绿树怀抱,古木参天。有迷人的夜景,是我市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三苏广场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一跨进大门,五颜六色的灯光向你射来:有扇子形的,波浪状的像在跳舞一样的霓虹灯;还有爱打扮的探照灯,它们一会儿在身上浓涂,一会儿在脸上淡抹,像一个个爱美的小姑娘。各种各样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把广场点缀得金碧辉煌。
这时侯,欢快的人们也赶来凑热闹,随着音乐的`高低一起一伏人们翩翩起舞。这又是一番美好的景象,真是让人陶醉啊!再来看看塑像吧!正中央的塑像又高又大,被一个方形喷水池围绕着,看起来很雄伟!上面凹凸不平,苏轼正抬头摇望远方,好像在欣赏美景;苏辙一手拿书,一手捻胡须,像在吟诗做画;苏洵双手捧着一本书,表情很严肃,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这三父子都雕得很像,雕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令我赞叹不已。台外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了两行字:锛傄患胰?缸樱?际谴笪暮馈J?炒?铮?朊脊脖雀摺o紓穿过塑像台,极为壮观的砚台就呈现在你眼前了。用灰色石头砌成的砚台,其实并不大,可是上面有一个巨型笔筒,里面的毛笔金光闪闪,砚台由此更显得光彩照人,就像镀了一层金一样。
整个三苏广场被葱葱笼笼的树木(雪松,柳树,棕树)笼罩着,真是太美了!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空,就请来三苏广场玩一玩,它迷人的夜景一定会把你给吸引住!
篇19:游苏仙岭小学六年级作文400字
游苏仙岭小学六年级作文400字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去游苏仙岭。
来到苏仙岭门外,看到苏仙岭的最高峰也不怎么高,我想,过不了多久,我就能登上去的。刚进大门,我看见道路两旁的石头上都刻着不同字体的福字,更叫人惊奇的是石板路上也刻了福字。爸爸说,苏仙岭是“天下第十八福地”。我兴奋地边走边数,路上一共有300多个福字,真不愧为“福地”。
走过这段福路就到了郴州旅舍,这是宋朝著名词人秦少游被贬到我们郴州时居住的`地方。从旅舍出来,我们开始登山了,我环顾四周,到处都是青青树木,旁边还有哗哗的溪水。不知不觉到了白鹿洞,传说苏仙就是在这被白鹿喂养长大,后来还成了神仙。我在洞里大声地呼喊:“白鹿,你在哪?”在阵阵回声之中,美丽的传说仿佛就在眼前。
爬到了半山腰时,我感觉脚重得提不起来了,全身都是汗,我想放弃了:“我爬不动了,回去吧。”妈妈说:“不行,孩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的。”就这样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爬呀爬,终于爬到了山顶,我高兴地叫起来!此时我往下看,大树变成了小蘑菇,马路像一条条蚯蚓,一幢幢楼房像搭的积木??
这次游苏仙岭,收获很大,下次我还要来
★ 莲600字作文
★ 母亲其人作文
★ 名胜古迹对联
★ 名胜古迹的对联
【游三苏祠小学作文300字(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关于名胜古迹的对联2023-10-13
三字经故事:苏洵发奋2022-10-30
名胜古迹作文2022-06-04
莲作文350字2023-10-29
有趣的数字对联2022-05-07
莲说明文作文500字2022-06-26
古人数字对联合集2023-08-18
《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教学设计2022-09-30
莲的作文-植物作文2022-05-06
六国论教案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