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初中作文(精选14篇)由网友“m記愛好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听戏初中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听戏初中作文
听戏初中作文
昨天晚上,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呢,“对面的‘数码港’正举行两年庆典活动呢,”老爸一边品尝他的啤酒一边说,“听说是唱大戏,咱们去看看吧,从七点就开始了呢。”虽然我很想去离我们家不远的小花园玩,但是我毕竟没有听过这种正式的“唱戏”呢,所以我很愿意去。吃完了晚饭,我、妈妈、爸爸和姐姐就动身去数码港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不一会儿就走到了数码港。我和姐姐不禁大声的叫了起来:“天哪,人可真多啊!”你瞧,前边到处都是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全都是老人,只有极少数的小孩子或者是年轻人。人多到你想往前挪动一步都很难,生怕踩到别人的脚。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人群中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一小片空地方,刚好够四个人挤下的。但是老爸不知道跑哪儿观赏去了,所以只有我们三个站在一起,松松垮垮。过了一会儿,戏才开始,这次的豫剧名是“狸猫换太子”有几个穿的怪模怪样的人出现了,我伏在妈妈的耳边悄悄的说:“瞧他们穿的多怪,看他们的袖子,哈哈,看着真好笑,林黛玉那个年代都不这样穿了,袖子那么长,拿东西多不方便啊,好好笑啊,哈哈。”妈妈也笑了。
这个剧情是这样的:皇上下圣旨,东宫和西宫的`两个娘娘只要谁先产下男婴就会成为皇后,西宫娘娘的心肠很恶毒,当皇后是她的梦想。所以她唱了一出戏来祷告她将会生下男婴,并且不要出什么事故,让她顺顺利利的当上皇后。而东宫的娘娘也想当皇后,事情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说到这里,我要打断一下,因为我看到有那么多的演员不停的从后台出出进进的,我很想知道后台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就和姐姐、妈妈一起转到了后台,我看到的是几个演员正在化妆,他们画的妆可真浓啊,眉毛黑的就像墨汁,脸蛋红的就像桃子。再往前面看,是一个乐队团,我尽量说出来我能说出来的乐器:二胡、电子琴、小号、鼓、锣、大提琴、古琴、古筝等等。还有一种我说不出来的乐器,有好多好多的管子,我还数了数,有二十多个呢,爸爸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窜出来,见我一直在端详那种乐器,就告诉我,这种乐器叫“笙”。
笙?好奇怪的名字啊,我回家后查了查电脑,找到了这种叫“笙”的乐器:
原来听戏也能学到不少的学问呢!
篇2:听戏散文随笔
听戏散文随笔
小时候我是爱听戏的。
那时候爱听戏,缘于每个夜晚老三爷讲的每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但是老家那个小村子很小,唱不起戏,所以,每逢邻村古会时,总会跟着大人走好几里路去看戏。戏台下,找个稍高点的有利地势,仰着脖子,看台上演员咿咿呀呀地唱,很是痴迷。而其实那时候看戏也只是看个热闹,对于戏文,唱腔,扮相等等却是一无所知。更多的时候,我更愿意跟小朋友们跑到后台看演员们化妆。看着他们将五色的油彩在脸上画出各种或俊美或英武或幽默的脸谱,甚是羡慕和向往。
记得有一次,一个扮小生的姐姐在对镜画媚眼时偶一抬头瞅见了我,羡煞,对师傅说,看那小姑娘的眼睛,又大又水灵,眼角还上挑,真好看!我要是有那样一双眼睛就好了!回家之后对着镜子反复看,果然发现我的眼睛真的像戏台上演员们画的那样,眼角微微上挑。彼时很是高兴。之后,晚上再跟小朋友们在土寨墙上咿咿呀呀唱戏时,我总演潇洒俊逸的小生。
后来,我们村子里终于也唱了一场古戏。听说因为南边的一个很大的村子里成立了一个剧团,剧团里的一个演包公的女子是我们家邻居利英的三姨,三姨是团里的台柱子,很受团长器重,而当时利英的父亲又是我们村的干部,所以我们村才得以出很低的价钱请得起剧团。记得那次戏台就搭在我们村北寨门里一片空场里,看戏的人则在空场前早已干涸的芦苇塘里。因为第一次唱戏,乡亲们像过节一样兴奋,我们小孩子那种激动就更不用说了。周边临近的村子里来看戏的'人也特别多,不到开场,台下已是黑压压一片。至于都唱了些什么,则早已不记得了。
但是,就是那一场戏,却使我们村发生了一个可以算得上惊天动地的故事。
彼时,剧团里那个身段窈窕长相俊美的演小生的叫做丁香的女子,不久之后居然嫁给了我们村那家穷得叮当响、一家四个光棍中那个三脚踹不出个屁的老三!在当时,这可真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任所有的村民想破了脑袋,怎么也没想出来丁香姑娘到底看上了祝家老三的哪一点。可是,眼看着人家还真就红红火火地过起了日子!而且,自从过了门之后,丁香姑娘竟很少出去唱戏了!直到几年后,我们村也有了古会,每年古会也请剧团唱戏的时候,丁香才又描眉眼着戏服,登台再过一把戏瘾。而时隔多年,她的扮相依然潇洒俊美,唱腔依然有板有眼,贴心贴肺的动听。
而每逢此时,村民们便一次又一次地为她告别舞台感到惋惜不已;同时,也再一次想起她嫁到我们村并安然度日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多年以后再回老家,再说起丁香,村里人却是一副鄙夷之态。惊诧。细问。才知道,原来当年丁香因为跟自己姐夫有一腿,怀了身孕才不得不夹起尾巴下嫁;而更令人不齿的是,做了老三媳妇的丁香,有一次跟本家一个叔叔让人捉奸在床,后来不但不思悔改,还干脆离婚嫁给了叔叔。这比她当初嫁过来更让人瞠目结舌。此后,丁香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过街老鼠。
自此,天生爱说爱笑的丁香极少在街上露面,并且,村里再唱戏时,丁香再也没有登过台。
如今,我依然爱听戏,依然偏爱玉树临风女扮男装的小生。只是,因了诸多琐碎繁忙的事务,我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听一次戏。但是,只要听戏,便会不自觉地想起幼年咿咿呀呀的扮戏,想起老家的古戏台,想起戏台上扮相靓丽的丁香。
篇3:优秀的作文推荐:听戏
听戏
走进趵突泉公园,突然听到一阵锣鼓的声音,这声音熟悉而又陌生。它熟悉地飘荡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为童年不可磨灭的回忆。它陌生,我已是多年听不到了,更没有了那个我陪着听戏的人了。
循声走到戏台边,看着穿着花花绿绿戏服的人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一步三摇地舞动,举手投足,韵味十足。小小的舞台,包罗万象,各色人物,尽收其中,恩怨情仇,淋漓尽致。就那么几个人套上了戏服,就有了百态人生。
在舞台前驻足,唯一听得懂的是票友们唱的是京剧,听不出唱的是哪出戏。事隔多年,我依然听不懂戏词,更不懂欣赏演员的一举手一投足的韵味,也看不出他们的唱+、念、做、打是否有功底,不知道他们的唱腔是否字正腔圆,能否余音绕梁,但这种无知的欣赏,伴我走过童年。
童年时家乡有一个阔大的戏园子,高高的土墙,宽宽的场地,简陋的戏台,拥挤的人群,喧天的锣鼓,飘飞的彩旗……每年秋收后这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也是在其中游泳的鱼。姥姥喜欢听戏,我也就成了姥姥的小跟班儿,美滋滋随着姥姥进戏园子,总有一种自豪感,胸脯挺得高高的。走进戏园子,听戏并不是我喜欢的,喧天的锣鼓有些吵,演员的节奏有些慢,唱词听不清,更听不懂。吸引我的是戏园子里那各种小吃、小玩意儿。一毛钱五块的糖牛、糖葫芦、花生糖、米球……还有扎花儿,扯着姥姥的衣襟,看姥姥摸出包钱的手绢,颤微微地打开,掏出一角的毛票,给我买一点零食或玩意,眉眼含笑地嘱咐一句:“别乱跑,一会来找我”。拿着这些在戏园子里疯跑,遇到熟识的伙伴儿,炫耀一下自己的东西,换一换彼此的宝贝,跑累了便会趴在姥姥怀里,姥姥轻轻的拍一下背,揽在怀里,姥姥听戏入迷了,身体会轻轻的摇动,我也就慢慢的摇动,姥姥的嘴角总是含笑的,会低头给我说:“唱的真好听,你也好好听”。有时也会趴在戏台上看漂亮的戏服、看演员的手势,看细碎的步子……台上一圈儿,台下千里的转换。我不明白,有什么好听的,听了多年的戏,只记住了一出《卷席筒》,
故事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模糊的戏名,成年后搜出来,虽是名家之作,却少了童年的欢乐,再也听不出熟悉的味道了。
戏园子早就没有了,连一丝痕迹也没有留下,变成了民居,没有了可追忆的去处。姥姥去世了,恍惚间已是十九年了。每年都会去看姨姥姥,因为生病后的姨姥姥和姥姥愈发像了,因缺牙而内陷的嘴角,因瘦削突出的颧骨……是那样的熟悉,现在姨姥姥也去世了,姥姥的影子也寻不见了,童年的温暖还在,戏依然再演,我偶尔会听到,但少了我陪着听戏的人,何时我会再听到童年这出戏呢?
作者:侯荣燕
公众号:济南汇才语文组
篇4:《听戏》的阅读答案
有一年,老爹老妈被我从老家接来。我问他们:“听过二人转吗?”老爹说:“听过,咱们那边有卖碟片的,都是杂耍什么的,没多大意思。”我说:“我给你们放一张碟吧,纯唱的。”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这样的戏还有很多。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老太太进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个昏天黑地。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下一出是《秦香莲》。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刚哭完,《孟姜女》又开戏了。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接下来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我这不是看戏,我是吊孝来了。”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窦娥冤》中有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
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两种方式,都属精神按摩。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
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在儿子家中养老。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我不经意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动物!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
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或许他已经在内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戏啊,毕竟是戏。生活呢,还是生活。
(《读者·原创版》第8期)
阅读题:
1.作者围绕听戏,写出了听戏人的行为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戏的.功能种类
人的行为感受
第一种
苦戏
①
第二种
②
③
第三种
④
不羞愧看热闹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中年人“笑”的对象和原因。(2分)
①“笑”的对象:
②“笑”的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戏啊,毕竟是戏。生活呢,还是生活。”一句的含义(5分)
篇5:《听戏》的阅读答案
1.①喜欢情绪直逼底线的感觉(1分)②卖弄唱腔的戏(1分)
③不带感情色彩、玩(1分)④有很强的教化功能的戏。(1分)
2.①笑的对象是:《墙头记》里的大儿子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这出戏中,演员的滑稽表演。(1分)②他认为,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1分)
3.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2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2分)苦戏或许可以让听戏人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的人绝对入不了戏。(1分)
篇6: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
1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2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打热手巾把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
3.可以“放肆”,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
4、因为不能够这样的“放肆”与自由,充满了约束
5、本文与《社戏》有许多相通之处,看戏之乐,似乎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周围的气氛、看戏的过程,当然还有对戏法的模仿。
篇7:听戏梁实秋阅读答案
今天早上还是很早的时候,在宿舍里突然传来一阵唱戏剧的声音。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唱戏的声音,一看,原来是楼下的阿婆拿着收音机在听。突然想起,小时候,我也经常跟着奶奶到隔壁村一个叫内里的地方去看人做大戏。那叫潮剧,是我们那一带特有的一种大戏。
在戏台的前面,有着差不多三四排的椅子,是给一些老人坐的,后面就是一些中年人,自己带着凳子,坐在后面。再后面就是一些没带凳子来凑热闹的年轻人。那时候我还很小,要奶奶抱着我,我才看得到。其实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在唱的是什么,也不是有多么的喜欢看戏,只是想腻在奶奶怀里而已。尽管那时听不懂,但看到戏台上的大花脸、黑头红脸唱起来也挺热闹的。
后来长大点了,大概有六七岁了,奶奶抱不动我了,可是每逢过年过节有唱大戏的时候,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牵着奶奶的手,去看大戏。到了那之后就和奶奶分开了,那时候的我主要的目的是去玩,看热闹,顺便买个小玩具。还有拿着压岁钱,去买零食吃。去买那种小鞭炮,放着玩。有一次玩的忘了形,回家晚了,被妈妈骂了,说我不懂事。
也有天公不美之时,唱大戏的时候遇到下雨,雨不大,一丝一丝的,就是下不停。那时候去看戏的很少,不过奶奶还是和以前一样,风雨无阻,撑着雨伞去看。在路上的时候,有一条小水沟被水淹没了看不见,奶奶腿脚不灵活,一下踩到那水沟里,整个人摔下去了,好一陈子起不来,我又小扶不动她,我吓得直哭,拼命的叫奶奶,奶奶这才慢慢的爬起来安慰我说没事。在那里,少了小孩的玩闹,少了摆摊的大叔大婶。也少了那些带着凳子坐在后面的人,有的就是最前几排的那班老人。他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微笑,带着满足。
再长大点,那些小时候的零食诱惑不了我了,也就很少再出去看戏了。每逢过年过节唱大戏也逐渐的少了,偶尔的那么几次也很少去了。后来条件好点了,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每逢周五晚八点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电台在播放潮剧,那时候邻居的那几个老人都会聚在我家里看潮剧。那时候我不满过,闹过,说奶奶她们霸着电视机。现在想来,原来霸着电视机的那个是我,我已经一个星期罢了六天,少一天又有什么呢。
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唱大戏了,那时候我不理解奶奶那一辈人的那种文化。为什么她们那一代人这么喜欢看戏、听戏。
直到现在,我长大了,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了,我也出来工作,在外闯。与家人见面少了,不能像以前一样朝夕相对了,不像以前一样依靠着家里的人了。我也渐渐明白,那时候年轻一代忙于生计,出外打工,平常家中的老人精神上就是一片空白,听戏,看戏,那是老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一种回忆。
老人的生活经历比较厚重,值得回顾和总结的东西很多。看戏,听戏,一场又一场,就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幕幕,那是他们在回忆中生活!
在他们看来我们现在听的歌那不叫歌,那叫喊,那叫嚎。因为里面少了回忆,少了那份真。
篇8: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
听戏的阅读答案参考
一、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其中黑体的字注音。
颦 收敛屹立屏住蜃楼奸谗矫健铿锵婀娜 忠心耿耿
二、根据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2.课文写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静寂,有什么作用?
3.“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到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如果加点的词互换位置,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这两个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写京剧演出的艺术魅力的?
三、阅读理解
《看戏》节选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当穆桂英(梅兰芳饰)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观众席这个原本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①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下来,()在地上,()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1.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原则,把“滴、滚、落、溅”四个动词填回文中的括号里。
2.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3.根据上下文揣摩一下画浪线的句子中“迷蒙的海”和“一座蜃楼”分别喻指什么?
4.说说文中画横线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异同?文中多次写观众的反应的作用是什么?请你
在本单元学过的文章中再举一例。 四、拓展阅读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无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唱了十数句之后,……不禁暗暗叫绝。( )
②满园子里便……都听得见。( )
3.仿写下面的句子。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仿写:
4.“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句话是怎样写声音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初看傲来峰……愈险愈奇!”这句话是怎样描绘声音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在文中用“‖”将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⑴
⑵ 参考答案
一、
颦pín皱眉。
收敛:liǎn(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屹立:yì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屏住:bǐng抑止住(呼吸)。
蜃楼:shèn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
奸谗:chán奸邪,说坏话。
矫健:jiǎo强壮有力。
铿锵:kēngqiāng形容锣、镲等乐器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婀娜:ēnuó(姿态)柔软而美好。
忠心耿耿:gěnggěng形容非常忠诚。 二、答案略
三、阅读理解
1.滚、滴、溅、落 2.因为梅兰芳的歌声字正腔圆,珠圆玉润,音色辉煌,这些特点与珍珠十分相似,所以,能将无形的歌声比喻为有形的珠子。
3.“迷蒙的海”指人山人海的剧场;“一座蜃楼”指开演后的舞台。
4.相同点:两个比喻都是表现观众情绪的变化、动静的变化。不同点:①表现观众由静而动的一刹那的变化。②表现观众的注意力完全为舞蹈演出所吸引,看得入了神,由动而静。写观众的反应是为了侧面烘托梅兰芳高超的演唱技艺。举例略。
四、
1.①比喻②夸张 2、“满园子里……都听得见响”,从侧面烘托出王小玉出场引起的轰动。“这时台下……雷动”,从侧面烘托王小玉演唱的巨大感染力。 3、略 4、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的感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5、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
生动地写出了那节节高起,反复出奇的艺术境界。 6、①‖②③;①写白妞的出场。②写白妞的演唱。
篇9:梁实秋《听戏》原文及赏析
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若是发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这正是真正的观众,是他维系戏剧的水准于不坠。当然,他的眼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光脊梁的习惯,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木牌子。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皙的,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肉感,但决不能给人以愉快。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打热手巾把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手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美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哭啼,打喷嚏,打呵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园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也居然练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剌里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后来年纪稍长,又复常常涉足戏圈,正赶上一批优秀的演员在台上献技,如陈德琳,刘鸿升,龚云甫,德珺如,裘桂仙,梅兰芳,杨小楼,王常林,王凤卿,王瑶卿,余叔岩等等,我渐渐能欣赏唱戏的韵味了,觉得在那乱糟糟的环境之中熬上几个小时还是值得一付的代价,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使人如醉如迷,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研究西洋音乐的朋友也许要说这是低级趣味。我没有话可以抗辩,我只能承认这就是我们人民的趣味,而且大家都很安于这种趣味。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艺术家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意力。前几出戏都照例的是无足观,等到好戏上场,名家一露面,场里立刻雅雀无声,不知趣的“酪来酪”声会被嘘的。受半天罪,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语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后来,不知怎么,老伶工一个个的凋谢了,换上来的是一批较年轻的角色,这时候有人喊着要改良戏剧,好像艺术是可以改良似的。我只知道一种艺术形式过了若干年便老了,衰了,死了,另外滋生一个新芽,却没料到一种艺术成熟衰老之后还可以改良。首先改良的'是开放女禁,这并没有可反对的,可是一有女客之后,戏里面的涉有猥亵的地方便大大删除了,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认为这好像是个损失。台面改变了,由凸出的三面的立体式的台变成了画框式的台了,新剧本出现了,新腔也编出来了,新的服装道具一齐来了。有一次看尚小云演天河配,这位人高马大的演员穿着紧贴身的粉红色的内衣裤作裸体沐浴状,观众乐得直拍手,我说:“完了,完了,观众也变了!”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戏。听戏的少了,看热闹的多了。
我老早就离开北平,与戏疏远了,但小时候还听过好戏,一提起老生心里就泛起余叔岩的影子,武生是杨小楼,老旦是龚云甫,青衣是王瑶卿,小生是德珺如,刀马旦是九阵风,丑是王长林……有这种标准横亘在心里,便容易兴起“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我常想,我们中国的戏剧就像毛笔字一样,提倡者自提倡,大势所趋,怕很难挽回昔日的光荣。时势异也。
(选自刘湛秋主编《20世纪中国文化散文·游走与遐思》)
【作者简介】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赏析】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艺术,而一种艺术形式也必有其相应的一群观众,戏剧亦然。北平人拥有他们的京戏,而京戏也造就了这样一帮听戏的北平人。“听”戏而非“看”戏,这一字之差足以说明这戏的独特风韵了。梁实秋用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看戏之乐。看戏之乐,似乎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的氛围、看戏的过程,当然还有对戏法的模仿。作者以旷达人格叙事抒情,行文走笔“收”“放”有度,雅洁简练,不讲排偶却在自由参差中见齐整,不拘格律亦自有平仄和声韵搭配,读来朗朗上口,节律优雅。
篇10:茶馆听戏-记事作文600字
茶馆听戏-记事作文600字
戏剧乃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以唱词的形式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听戏,是不少老年人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坐在小剧院,品着茶,吃着点心,听着戏,别提多舒坦。
那天下午,天气炎热。长时间待在家里着实让人烦闷,于是,爷爷提议带我出去走走,去古城茶馆听戏,我也爽快地答应了。
第一次去茶馆听戏的我兴奋不已。路上,一个疑问在我脑海里徘徊――戏,到底是怎样的啊?
进了茶馆,放眼看去,一个小舞台立在对面,台前快坐满了人,多数是老人家,还有些小孩子。我和爷爷随便找了个地儿挤挤。
可刚坐下,本是热闹的茶馆顿时安静了下来。一阵舒缓轻柔的音乐传来――犹如小溪在山间缓缓流淌。立即人们陶醉其中,有的'还摇头晃脑,轻轻地跟着唱起来。
凳子还没坐热呼,轻柔的音调被拉长了,刹那间把你推出九霄云外,却又突然止住,瞬间又把你给拉了回来。刚回过神,音调开始变高,声音开始变大,缓慢流淌的小溪开始奔腾起来,像个欢快的孩子在田间奔跑。
不久,只见台上男演员手挥长枪,一阵怒吼“炸”了出来。怒吼声好似那翻滚着的黄河,汹涌地拍击两岸的沙石。这可把坐在一旁的小孩给惊得一愣,老人们拍手示好,叫着:“唱得好!唱得好!”
调渐渐高了起来,如登山者正一步步登向山顶。人们个个都看得目不转睛。又一阵大吼,比上一次更加猛烈,更气吞山河。大海开始发怒,卷起万丈狂澜向岩石袭去,巨大的海浪拍击着岩石,令人毛骨悚然。
就在这人们似乎感到窒息时,调却渐渐变得缓而长,刚刚波涛汹涌的大海渐渐平静下来,像一个温和的姑娘,音越来越长,直到消失……
戏演完了,大家鼓着掌致意,赞不绝口;人们渐渐离场,却忍不住回头望望,疑心戏又要重新开场了。
篇11:若是风来,听戏梦散文
若是风来,听戏梦散文
【若是风来】
风起的时候,若能有杨树,巴掌大的叶子,来回碰撞,沙啦啦的响,像一曲欢快的短调,告之与世界的存在。那便是一场盛宴,绿杨阴里,网成一片深情,白沙堤岸,画了一楼虚幻。风来,就可静听故事。只因爽朗,便成了无心,谁来说与谁听。或者杨树本就无心,说的只是静默时,凭听来的故事而已,没一分自己的心事。想来这样也好,遂又成了偏爱。
有时巧了,坐在树下,看斑驳的影,透在地上,闪晃如一地铜钱,一地的光阴似箭。真是一寸光阴,施舍与流年,便灿如一幕夏花秋叶。思而又是虚度,了了浮生而已,任其凋敝,无人扫拾。这一树斑驳,不等叶落,便无影无踪了。好在还有风起时,拂面的微凉,真切无一丝虚幻。只取当时一片明月,任白驹过隙,世浪翻涛去吧。
若是初夏,绿柳成荫,微风便成阴谋,浮动一树寂静。偶然有薄黄叶弱,更无怜惜之意,纷飞如蝶,婉转随风去了。垂柳总看似别离,凄婉成怨,谁知却是一树碧无情。直柳不成景,却俨然良材佳木,更得偏爱。高高耸耸,叶子亦是凉薄,附在枝上微垂,不动不静,安然若素。风若来时,招手低眉示意,略些温婉,更多端庄肃静。
梧桐例外,叶茂繁盛,似一场不散的热闹,却是最易寂寞。无风慵懒,闲散不成气候,起风又是不堪柔弱,大片叶子摇晃,声音却小,细细碎碎,诉不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剩满眼青绿入眼,以及摇坠的毛球,尤为可爱。若是烈阳炙热,寻得梧桐高树,重重浓阴,纳凉便是舒缓,假如再有风来,吹拂一番好意,片刻就得舒坦。
辗转情长,迢迢一番入夏,便是追爱风的季节。若是鹄雀,青云乘风直上;若是彩蝶,尘世翩跹惊鸿。若只是一个安静的人,便在风起时,悄然而立,或在绿杨阴里,或在斜柳水岸,或只是临窗与梧桐对坐,在听一段随风而来的'故事时,想一念微薄的心事,再一同随风而去。
风起悄然,风去默然。虽是无情,任是无情,也堪动人。
【听戏梦】
闲了就生无端,翻出《金玉良缘、哭灵》。大约是内心郁结,让宝玉替我大哭一场罢。至于自己,真是无一滴泪可流。若是宝玉哭完,我也就伤心完了,以后的伤心便是以后的,就与放下无关,等哪天听宝玉哭够了,也就放下了罢。
萧雅唱来,真是婉转多情。款款情深,风流婉转,已然成痴我不看戏,热闹太过,剧情转急,享不了一刻添香画眉,就到了人事无常,聚散不由分说的情节。哭是哭的情深意重,还须了解一段“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的来由,终究是心中悲怆,触景生情,总有谁大哭了一场,才甘心落幕。
小区内有人去世,千篇 一律,乐队吵闹的,恍惚不在人间。昨夜晚睡,为《愠知集》而反侧,真是风华年少,惜时多才之良人。晨曦又有迷梦,倏微一句长叹,不提也罢。尚在昏沉之间,一声哀乐,惊醒不知何处。横枕不惯,脖子又是扭捏做疼。卧床听一段生死离别,竟不觉得真切。大约是,多情多心罢了。
冷眼看遍,却是失了人间清欢,无味无趣。何时盲了一双眼睛,便不会见世间诸事,才得清静清心。总在红尘内跳转,佛说心静即无事端,偏是入眼凡尘,总能搅一番秋水长天。盲心盲目,果真是一片天清地明,只是再也回不去了。前几天某还说的,冷不防一句,回不去了,甚觉刺心。何时有从前,何时有以后,不过是此时此刻,倾心听一场流年长叹,你不见我,我不见你,无山水时光,无纷然杂事,独立小桥,清风满袖。我来了,你来了,就此无言听风也好,抑或促狭侃笑也罢,难为小桥仍在,有迹可循。若是他年身不由己,失了这味清欢,总会铭记这风贯全身,和那念珠一串,不负我心。
想来宝玉哭得外露,还是有泪可流。唱词亦是肝肠寸断,悲痛催心裂胆,直刺而来,伤心之余,低头拭泪,气噎吐尽,便可抽身而去。戏演完毕,各自散场,只是灯火楼台,独不见伤心几许。在笑泪中反复,不曾哭过,不曾怨过,只剩遗憾而已。他年他日,无人记得这场戏梦人生,梦里梦外,唯痴字最真。
篇12:梁实秋作品《听戏》赏读
梁实秋作品《听戏》赏读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光脊梁的习惯,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木牌子。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皙的,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肉感,但决不能给人以愉快。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卖吃食的小贩大声吆喝,穿梭似的挤来挤去,又受欢迎又讨厌。打热手巾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有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手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品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那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居然也练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刺里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
篇13:初中作文
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在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纪律观念、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否朝好的方向发展,直接影响着他在整个中学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初一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年级。怎样抓好这个关键年级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抓入学教育,严格开端。初一学生告别小学母校上中学,每个学生都带着抱负和理想,希望和追求,雄心壮志,打算在新学校勤奋学习,刻苦竞争,鹤立鸡群,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们的赞扬,显示自己的价值。到新学校,对一切都有新鲜感,但他们对新学校还不够了解,也不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因此,要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新学校的光荣校史,校风、学风、教风“三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成果,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全校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学生一入校就进行严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加强严格教育,进行严格训练,要求严格遵守,违反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教师严管理,“严师才能出高徒”,从而在思想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二、诱。抓心理疏导,诱导引路。小学生进入中学,一开始就从严要求,无可非仪。但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心理和生理状况都还没脱离小学生特点,因此,对学生,必须抓心理诱导,教师不能简单粗暴,老是扳着面孔强迫学生守纪,一味责备、训斥学生这也不懂规矩,那也不合要求,一次闲话,一次不守纪律就下结论是调皮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不高就说是低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喜爱学生,信赖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在诱导疏通方面多下功夫,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道理,教育启发,开导劝告,鼓励引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解决学生心理矛盾、失调和不平衡,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使他们正确对待学校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消除抵触情绪,逆反或畏手畏脚,无所适从心理,并理解、支持学校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灌。抓《思想政治课》教学,灌输培育。《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学生品质。训练学生行为,以“知”导“行”。“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每个政治教师都应当教育家,不当“教书匠”。四、范。抓隐形教育,示范导向。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最有“权威”,“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的影响,象春雨润物一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因此,每一个教师要为人师表,在工作、学习、品德、思想修养、仪表衣着、待人接物等方面每时每刻给学生以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得到活生生的榜样。
篇14:初中作文
“一起做伴,一起游玩,一起分享青春的宝藏。一起前进,一起转弯,一起想下一个梦想。”
——题记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中的其中一小段歌词。初中的三年生活随着那一次最后的旅程而结束了。
在考完试的后几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毕业旅行,地点是去游乐场和沙滩。在游乐场里,我们尽情享受着过山车的刺激、跳楼机的惊险和鬼屋里一个个吓人的场面``````但我想我们注重的不是这些,而是在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友谊。在玩过这些刺激的机器以后,有的同学感到不适,我们班的同学没有只顾着玩,而是主动去帮助他们,以前我是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沉默,不愿意帮人,但想不到竟然在这次最后的旅程中才发现到,原来我们班的同学是很乐于助人的,我想这才是来游乐场获得的最大的收获。
在旅馆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来到了沙滩,看着那浩瀚的大海与天相接,加上那天的浪特别大,在海的中间有一小块石头从海平面上露出来,浪花击打着岩石,看似危险,但我们班的同学一点儿也不害怕,一涌而上,与海浪打成一片,一个个16岁的少男少女似乎回到了童年,变成了一个个3、4岁的小孩子。
最后,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最后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回想起以前,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大家一起做伴,一起游玩,一起分享青春的宝藏。曾经一起前进,遇到困难一起转弯,仰望天空,一起想下一个梦想。
最后的旅程结束了,但它将会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里,可能有哪一天,我们会再相聚,再把它从心中拿出来讨论一下呢。
★ 初中生戏曲的作文
★ 以角色为话题作文
★ 写树的作文怎么写
★ 京剧的九年级作文
【听戏初中作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生活如戏作文2024-01-01
浅吟如戏人生作文2023-11-19
游恭王府花园作文2023-09-18
学校里的事六年级作文2023-01-20
七年级戏曲大舞台作文2024-04-30
初二议论文:戏曲的艺术魅力2022-10-01
演戏人生和观戏人生作文800字2023-03-24
我的初三梦作文2022-05-06
身边的戏曲优秀作文2022-06-24
关于聆听的初中考试作文600字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