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3-09-23 08:20:58 班主任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合集10篇)由网友“十八日”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欢迎阅读与借鉴!

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1: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最基本的,就是最重要的”,因而,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坚持从最基础的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从最基础的小处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到的每个细节都能成为德育教育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润物细无声”,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参加了学校的课题组,更让我把自己的所为进行整理,深入进行了对学生行为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都知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2] [3] [4] 下一页

篇2: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赵严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目的,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教育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看一个学校教育如何,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定的基础。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成才,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

第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不良行为习惯造成人们之间的矛盾。

第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学校、地区、国家文明程序的标志之一,与别人的接触,首先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因此,抓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地区、国家的声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下面谈谈几种方法。

第一、制定详细的宽严适度的规章制度。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制定必要的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自学性不高,需要一定的纪律制约。要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学生违反了纪律,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处分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制定严格的纪律,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反规定的事。

第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是因为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是不能靠纯说教形成的,只有反复训练要强调反复和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如我校学生带学生证的问题,抓一段时间情况较好,放松情况就较差。这就说明反复抓,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第三、正负强化,榜样示范,齐抓共管,纵横协调。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应运用“强化法”.强化法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表扬,奖励,肯定等,它能使有机体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巩固。负强化是批评,惩罚,否定等,它能使某种活动减弱,消退。正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负强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大力地及时地表扬遵纪的行为良好的学生。也要及时地批评,处理违纪的不良行为的学生。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如我校每年评选“十佳共青团员”,每学期评的“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就是好的榜样。这些好榜样,学校、教师应教育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真正的榜样作用,还有学校的优秀分子学生会干部、团委会干部等都应该在良好的行为习上起榜样作用。俗话说说“正人先正已”,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榜样很重要。对学生提出在良好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就应起示范作用,要在文明行为习惯上处处给学生起榜样作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虽然这种协调力度较大,但是至少学校的教育力量是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形成条件反射。学生一到学校就知道学校是文明的地方,应该遵守纪律,应该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一致性。

篇3:浅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种优秀的品格,它无庸置疑地应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学期发生的一件与“诚信”有关的事情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 者:邓湘玲  作者单位:广西药科学校 刊 名:教育界 英文刊名:JIAOYUJIE 年,卷(期): “”(22) 分类号:G42 关键词:诚信   努力   良好行为习惯  

篇4: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

作为一位从教只有两年多的教师,有多少教育经验是谈不上的。但从工作的过程来看,也有许多的感触,借此机会,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些感触在这里简略谈谈:

首先,做到坚持和有耐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论是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不断地坚持和耐心的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人都可能会认为年轻老师做事有激情。我想这也是有道理的。的确,年轻的老师有激情。但是有时激情也会导致另外一个不理想的结果------灰心丧气。因为自己作为老师很有激情,花很多心思在学生身上,但看看学生的表现------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师并未取得期望的效果。你作为老师看到他们的表现越在乎他们你就越生气。这时,作为年轻老师往往会很迷茫、无奈,以致出现灰心丧气的情况。所以,正确看来,教育学生是需要激情的,但更需要一种平常心态,对任何学生都要持理解的态度。不过,这种心态和理解,绝不是在教师岗位的麻木和习以为常。也就是持理解态度的同时,还要坚持放手去管,想方设法去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更要坚持去找他们谈话,明确地表明自己作为老师的立场,严肃地说明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集体生活的原则,特别强调不允许他们的种种不良表现,同时提出针对这些同学的改正措施和希望。(举实例:见案例1、案例2)

关于做到坚持和有耐心具体的做法有:

一是坚持一早一晚到班级检查,主要检查班级的出勤与纪律情况。看看有哪些同学缺席、迟到。了解情况,了解原因,缺席是因为生病或是有急事,还是无故缺席、迟到。对于普通班的学生,缺席的普遍原因是他们意志比较薄弱,早自习时往往还赖在寝室睡懒觉。当然,也可能他们在夜晚时出外通宵上网去了。像这些情况在普通班是很常见的。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应该深入到寝室,督促他们早些起来,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就寝情况。抓典型,给予严肃的批评,但也不能单纯批评,仍要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老师自己要做到稳住阵脚。从理解的角度,对他们批评教育。这种批评教育要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不仅要要求这些迟到、缺席的同学早些起床,按时到校到教室,还要要求他们到教室之后要认真读书,大声朗读,让他们明确来到学校就是以学业为中心的。如果班主任坚持一段时间,这些现象能得到一定的遏制。整体班风会有所好转的。

针对睡懒觉的学生,他们起来之后,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我的做法是------迟到的学生围绕教学楼罚跑6圈,缺席的罚跑10圈。我想,这么冷的天,跑了几圈,也会脸红鼻子耳朵痛的,让他们长长记性。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要坚持每天早自习及晚读课来学校,到班级里检查是很累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老师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为了上好课,花时间备课,出试卷、练习等等,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白天备课、上课,只有晚上有时间出试卷试题了。这样就往往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也很难早起。所以,每个星期抽出3个早自习(除值日外)到班级检查是可以做到的,不要固定时间。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能抽出3个早自习来检查,睡懒觉的现象是可以减少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直接触动学生早些起来,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二是也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既然老师都这么早来教室,何况是做学生的呢?老师这样做可以达到以身作则的教育效果。

二是普遍老师常用的------多找学生谈话。尤其找有较多不良习惯的学生谈话。谈话时,气氛要弛张有度,讲道理时要严肃,同时举出实在的事例说明道理。谈话时,要有互动和对话,好比是一场辩论赛。师生之间把道理和问题辩清楚。说清楚之后,再讲些轻松的事例,达到和气圆满的效果。当然,要做到这个效果是需要很有耐心的。做班主任以来,我由于不够耐心,曾经比较偏激地体罚学生,造成极为不好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开展后面的工作。由此我认识到做班主任有耐心比有激情更重要。(举实例:见案例3)

案例列举:

案例1:

原高一(20)班何青山同学,男生。高一上学期开始时不太注重仪表形象,蓄长发,还打耳钉。当时,一看到他的这种“打扮”,我感到非常的生气。心里也非常的冲动,好想狠狠骂他一通,把他赶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还是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找到他,谈了将近一节课,说了许多。谈话语气和缓而带严肃,主要意思有:作为学生要有学生的样,这种打扮太有损中学生的形象,这种超前的不良打扮也是对自己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另外,作为纯消费者,还没有经济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应该体贴父母,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好好谈了之后,他态度诚恳,到星期天时就改变了原来的打扮。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时他仍有蓄长发的毛病,也有上课开小差的习惯,但经过我耐心地劝导,他态度诚恳,基本能做到知错就改。另外,对老师也很尊敬。到了高一下学期,重新组织班委时,由于他的表现和威信以及人缘。我满怀信任地提他作为班长。果然,他认真负责,能起到带头作用,成为我在高一下学期开展班务工作的得力助手。即使有些方面做得仍不足,但经过老师的指导,他在成绩和表现都有较大的进步。

案例2:

曾惠同学,女生。从高二(原(5)班)到现在高三((10)班),都是我作为她的班主任。这位女生比较内向,心地善良,尊重老师,做事认真细致负责。但有一个问题------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理想,所以常有厌学的情绪,无心学业。有时上课会无故缺席,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况,开始很不高兴的,她回来之后,我也较急噪地批评她,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她的一位好朋友跟我说:“希望老师能好好鼓励曾惠。”我听了之后,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觉得要找到她来,鼓励她,耐心帮助她。作为班主任的我,与她家长的沟通,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她,鼓励她。现在,她对学习的态度有较大的改观,能主动提出一些学习问题请求老师帮助解答,人也更乐观开朗了。

案例3:

饶涛同学,男生。从高一到高三,都在我所带的班级学习,表现不是很好,上课时常常打吵,玩手机,听音乐。高一上学期就开始吸烟等等,有较多的坏习惯。科任老师和我找他了多次,劝导他,希望他诚实,好好学习。但是,有一次,上班会课时,他又随便打杈,我顿时径直走过去煽了他一巴掌。他当时也很嚣张,还到教务处告我体罚学生。当时,我刚刚做老师,的确有些偏激。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不是很好,给后面的工作留下负面影响。直到现在,这位学生表现仍然不佳。我也只有每一次找他谈话,让他收敛起来,约束自己,学老实样。

第二,树立威信和做到尊重

作为班主任,树立威信很重要。我想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只有树立威信才更具有力量去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否则道理讲得再动听也苍白无力。很多人认为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期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能做到长久的和谐是很好的。但实际上,要做到这点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普通班。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有的也很叛逆。与学生打成一片,可能会有一时的和气,却可能会因为他们犯错给予一些批评与惩罚,他们就不高兴,翻脸了,赌气了。我想,对这种是非不分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也是很难再与他们和气的。所以,针对具体的学生,严肃地讲明是非,让他们知道是非。老师应树立起威信,宁愿让学生敬畏,敬而远之,这样更有利于开展自己的工作。因此,保持师生间的距离也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要有原则性。这是为学生好。我想,学生终究会长大成人的,将来会理解的。让他们在中学时代就认识到判断是非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举止文明及具有良好自制能力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老师的严肃和原则。

我觉得自己在树立威信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没有树立全面的威信。所谓“威信”,既要有威,又要有信。是“以威取信”呢,还是“以信取威”呢?作为班主任,能严格要求学生,而又因为严格与负责任,能让学生觉得你这位老师是可靠的,值得敬畏的。但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时期,对事情理解是片面的,对事情的态度是偏激的,也就是认为我们作为老师严格要求是好的,但心理却在逆反,心仍存不服,表里不一啊。所以很多老师能做到就是“以威取信”,而要让学生不逆反而真心钦佩你做老师的,达到“以信取威”,我还须要改善许多工作。

尊重,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当他们有不良表现或犯下错误时,比较合适的处理办法是单独找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好不要当众多同学的面前批评他,给他面子。在单独谈话时,既要严肃又要尊重他们,不要侮辱他们。然而要做到这点,老师是需要有较高境界的。比如在课堂上,某些学生表现太过分,老师盯了他好几眼,他却仍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会有些生气的,这样就很可能当众批他一顿,否则,其他学生就会认为你这个老师太好“欺负”了。既要顾及不良表现的学生的面子,又不能自己被“欺负”,怎么办?看来当老师最好要有锐利的眼睛,像鹰一般注视大地的一举一动,发现有动静时,将其遏止在最初阶段。

做老师难啊,难怪有人说“老师这个行当,好汉不愿干,懒汉干不来”。

第三,做到因时制宜与适时而教

高中三年,学生会有许多的变化。每升一个年级,都会有些改变。从整体上看,高一的学生应该是最诚实的,刚进来,很多事情还不熟悉,对学习也还上进。毕竟,觉得时间还长,现在基础弱,有时间把它补上去。高二时,由于学校进一步的分层教学,这时普通班的学生就更多问题了。一方面是学习成绩的分化,另一方面是行为表现的分化,普通班两方面的表现都极不乐观。高二阶段普通班的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能稳住阵脚,镇住班级的歪风邪气,高三的工作就更好做了。到了高三,因为时势的缘故,很多同学会作最后的一搏,风气会有好转。但是,越临近高考,有很多学生又开始放弃,开始“绝望”了。所以,作为班主任,在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要做好应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的准备,即做到因时制宜。

适时而教。当发现某位同学有不良表现时,首先要让他知道老师已经发现了他的行为。但不要急于去批评他。因为我们看到的有时并不全面,所以老师应再继续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论他是表现好还是仍有不良表现,在合适的时候都要找到他,做一次师生之间的了解及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两年多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的一些感触。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有一点可以说明的就是原来高一(20)班的学生升上高二、高三之后表现仍还好,表现很差的学生基本没有。即使有表现差的,仍在我现在带的高三(10)班(例如:饶涛等)。但从心里上来讲,感觉到自己仍做得比较失败,没有从心底上感到有多快乐或者说有多少成就感。因此,我还要不断地向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以及各位同仁学习。

-01-07

附:关于学校管理及教育的几点看法

1、采取必要的“特殊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就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当今的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针对的是芸芸众生。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应该属于凡人,并不具备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即使我们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的名牌大学生,我们仍应该认为他们属于凡人。名牌大学生,多数是属于学习积累与良好习惯养成的结果。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人:在学生时代,有很多的不良表现,但在后来的社会生活中,却做出比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更有为的成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杰出人物在学生时代却往往面临老师劝退甚至开除的情况。那么,老师对这些少数“怪人”的做法是否合理呢?我们已有的看法就是认为这种学校教育不好,方法不对。我想这种观念我们应该改变了。其实这些怪人,在当时学校里的表现就是出格,就是不良表现,至少学校无法满足他需要的条件。让他离开学校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与教训,对他来说是一次激发潜能的教育。所以,他们即使离开学校,今后的人生一样取得很高的.成就。从这点来看,学校的教育应包括“开除”和“勒令退学”。学校是针对大众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基础的行为准则。既然这些些“怪人”有常规教育无法扭转的不良行为习惯,不遵守基础的行为准则,给予开除,就是给予教育与教训。

在会昌中学校园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成绩差,表现差,而且也谈不上“怪”(前面说的“怪人”只是表现有些异常,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位天才),而我们学校内的这些是破坏分子,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从里到外都不像一位学生,既不单纯也不诚实,其行为表现可以用“令人发紫”来形容。我断定,这些人到了社会之后可能会很富有,但他肯定是不诚实、不合格的公民。学校先给予常规的教育劝导,如果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开除他,坚决地开除他。既然他如此的不合群,不遵守集体生活的基础准则,给集体造成极坏的影响,开除他吧,否则学校就不像学校了。特别是一些多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更要像送瘟神一样把他送走。学校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和劳动者,既然学校用常规的方法无法扭转这些学生的不良表现,那就采取特殊教育,开除他吧。将其退回给家长,退回给社会,让家庭再重新教育他,让社会来教训他。我们必须明确学校教育不是万能,不是一切。学校教育并没有让每个学生成为合格劳动者的能力,这点我们都清楚。当然,这种做法可能有学校推卸责任的嫌疑。如果这样认为,也是不合理的。还是那句话,学校教育不是万能,仅仅是一个催化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学生越多,说明问题家长也越多;问题学生越多,也反映我们的社会问题也越多越严重。这些家长问题和社会问题对这些学生的影响太深刻了,远远超过了学校给予他们的良好影响,家庭和社会让他们染上很多很多的不良习惯。如果要让这些学生真正洗心革面,除非他们的家长得到良好的改造以及社会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否则,单靠学校来教育犹如对牛弹琴,痴人说梦!他们的家长得到良好的改造以及社会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是治疗这些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药方。可是,我们作为学校开得起这个药方吗?显然,是开不起的。既然开不起这个药方,而常规的教育又无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那么学校为何不采取特殊教育呢?为了大众学生的成长利益,为了净化整个校园,为何不采取丢卒保车的做法呢?为何不把少数“毒瘤”割除,以保整体的健康呢?我想,不作为,是领导的问题。当然,这个领导包括所有的领导------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直到学校领导,换句话说凡是有权力的,都是领导。

我们开除学生的结果无非有三种:一则这些学生的确受到特殊教育的影响,接受社会教育,开始醒悟,不断反省,不断改邪归正,最后走向成功,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二则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表现平平,倒无违法犯罪的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三则他们有可能继续滑向深渊,要么犯法,要么自残。对于犯法,有监狱和警察来处理;对于自残,这种犯错而承受不起教训和挫折的学生,不自重的学生,不会成人,更不会成才。所以,他们是不值得我们同情的。

归纳起来,对于前面两种情况,我们应该庆幸学校采取的特殊教育,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不要自责。他们还没有“改邪归正”,说明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家长仍有问题;说明他们已经“病入膏肓”了。

2、教师应多执行

任何部门的决策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部门的领导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这句话在拥有众多知识分子的学校也是通用的。承认学校领导的决策未必是高明的,但做教师却不能敷衍了事,而要执行。即使决策是有很多的漏洞,我们作为老师在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之前,必须严格服从执行,而不是依据自己的主观和自己的立场发表断章取义的言论。如果对现有的决策有意见,我们必须考虑全面,考虑客观的环境,最好是要换位思考,同时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要有条有理,最好是系统化,不能没有一个所以然。

3、改变一些教育观念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天性,教育学生要顺其自然。这个说法是值得推敲的,有局限性的。社会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在的教育之所以很难执行素质教育的方针,是 “素质教育” 这个理念根本不符合现有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大量化,这个矛盾将长期存在。还有我们本身观念的影响,根本很难执行素质教育,尤其是落后地区。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应基于现实的考虑,否则,既素质不起来,又丢下原有好的东西,搞得不伦不类。其实,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恰恰反映我们学生的素质在下降。为什么当代中国缺乏大师,而早些时候我们是从不缺乏大师的,而早些的这些大师哪个又不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磨练意志的教育,面对现实的教育。“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尊重自然与尊重天性是对的。但面对客观现实,更是对自己成长的激励。

2017-01-08

李丽

篇5: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那么这些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老师、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行为是不易被察觉的、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各班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一)来源于学生方面

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学生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能力或兴趣等。

其一,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

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而有些学生却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学生,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班主任工作 )但是,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因此,许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其三,厌烦不满。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

其四、挫折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

(二)来源于教师方面

其一,教学不良。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要求不当。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

其三,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二)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学生的意见,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

(三)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前面的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就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静一会儿,学生会觉察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又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都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犹如神经中枢,决定、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从内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所长、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总之,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不是课堂上都能解决的。一个好的教师还懂得如何把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功夫放在课外,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热爱、关心、严格、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从任性、无理取闹、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

篇6: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 郑承康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关注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中众人的关爱,让学生从小养成自我优越意识,许多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只重视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针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行为习惯;有效培养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家长共同的努力,从根本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训练,采取多种训练方式来培养学生,以求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一、认识习惯的根本

所谓习惯,其不是一般的行为方式,其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而养成,也是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习惯是一种人为需求,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就很难被改变,习惯是不需要他人提醒和督促而自然而然地做出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做作业,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但久而久之,学生的定式思维中存在了做作业这一意识,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刻,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做作业,这就是习惯。因此,教师、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便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从小事做起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当注重从小事着手进行培养。例如,平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运动的习惯之类的。这些习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终身素质培养。(1)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之类的,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2)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按时睡觉、不迟到早退、做事认真负责等,这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良好的运动习惯有按时锻炼等,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良好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事注重培养,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时,应当注重对习惯的认识以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小事着手,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伊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研究[D]。鲁东大学,.

[2]陈海泉。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苑教育,(24)。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大道上饶中学)

篇7: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篇8: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抓三落实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思品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抓好三 个落实:

首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落实。

凡教有关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课文,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开始阶段,就注意安排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如开展先导性的课前活动或预习性的阅读和议论,促使学生接受课堂教育与训练都能出自内心的需求,表现出“我要学”的心态。具体做法有:

(1)要先让学生对名人事迹有所接触和了解,引起议论和赞扬,初步产生敬慕之情。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名人事迹的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出学习的主动精神。

(2)要先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寻找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中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做好联系实际的准备。这样,行为习惯表现好的学生就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能由此而理解到上思品课对纠正自己缺点的好处,变被动心态为主动心态。

(3)要导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篇9: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抓三落实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明确其中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另一面让学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在接受养成教育和决择自己行为习惯时,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1)代表着新中国小主人的形象,应以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为动力,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家乡为祖国增添光彩。如教第七册《为家乡添光彩》一课,老师先阐明“为什么要为家乡添光彩”这一观点,接着通过课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怎样为家乡添光彩,最后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为家乡添光彩的。

(2)自觉接受集体纪律的约束。如教第二册《我爱班集体》一课,老师抓住教育的时机,以故事形式启发“我”为什么要爱班集体?让学生懂得“我”就是班级的一员,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

(3)良好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好学生就应表里如一 ,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教第四册《有错认错》一课,教师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通过图的观察,认识到做错事勇于承认,改正错误,就是诚实的表现。学生还联系实际,大胆地谈出自己以前没完成作业,欺骗家长、老师的事,使本课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激励学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实。

养成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经常激励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最后勉励学生学习榜样,经常进行自律。

(2)经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

(3)思品课教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的过程,应该成为训练学生善于自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学生敢于联系自己,独立思考,学会善断和善于自律的本领。

篇10: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抓三落实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抓三落实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思品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抓好三 个落实:

首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落实。

凡教有关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课文,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开始阶段,就注意安排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如开展先导性的课前活动或预习性的阅读和议论,促使学生接受课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训练都能出自内心的需求,表现出“我要学”的心态。具体做法有:

(1)要先让学生对名人事迹有所接触和了解,引起议论和赞扬,初步产生敬慕之情。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名人事迹的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出学习的.主动精神。

(2)要先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寻找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中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做好联系实际的准备。这样,行为习惯表现好的学生就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能由此而理解到上思品课对纠正自己缺点的好处,变被动心态为主动心态。

(3)要导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抓落实。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明确其中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另一面让学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在接受养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决择自己行为习惯时,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1)代表着新中国小主人的形象,应以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为动力,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家乡为祖国增添光彩。如教第七册《为家乡添光彩》一课,老师先阐明“为什么要为家乡添光彩”这一观点,接着通过课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怎样为家乡添光彩,最后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为家乡添光彩的。

(2)自觉接受集体纪律的约束。如教第二册《我爱班集体》一课,老师抓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时机,以故事形式启发“我”为什么要爱班集体?让学生懂得“我”就是班级的一员,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3)良好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好学生就应表里如一 ,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教第四册《有错认错》一课,教师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通过图的观察,认识到做错事勇于承认,改正错误,就是诚实的表现。学生还联系实际,大胆地谈出自己以前没完成作业,欺骗家长、老师的事,使本课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激励学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实。

养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经常激励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最后勉励学生学习榜样,经常进行自律。

(2)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

(3)思品课教学引导学生

[1] [2]

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环境的论文

谈优良班集体的培养论文

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 班主任工作论文

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化学认知论文

关于辅导员工作总结报告范本

浅谈学前幼儿教育论文

班主任工作论文

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合集10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2022-10-08

英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2022-09-30

班主任工作教案2022-05-06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2024-01-16

心理学角度谈柔性化管理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优论文2023-01-09

班主任工作论文精选2023-04-01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2022-05-24

辅导员工作案例 范文2022-05-04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之我见论文2022-12-24

小学每天班主任工作计划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