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庆事迹发言稿

时间:2023-06-01 09:16:59 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长庆事迹发言稿(共15篇)由网友“洋洋小神仙”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长庆事迹发言稿,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长庆事迹发言稿

篇1:幼儿园园长庆六一儿童节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小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在这个姹紫嫣红鲜花盛开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非常高兴地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这个美好的节日。首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同时也借此机会,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xx幼儿园的关心和支持!感谢xx幼儿园辛勤耕耘、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各位家长,幼儿时期是美好人生的开端,是最佳的教育时机,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孩子们你们生长在一个繁荣兴旺的社会时代,你们是天子骄子,现在xx幼儿园为你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流的办园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等,帮你们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你们在xx幼儿园愉快的学习和快乐的成长,在此我真诚的希望广大家长对xx幼儿园的发展多提一些宝贵建议,多和你孩子的老师沟通。共同努力、精心合作,达到家园共育。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快乐却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xx幼儿园的全体小朋友都将登台亮相,展风姿献才艺让歌声与微笑同在,让祝福与快乐同行。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与时俱进,为幼儿园的事业再谱新乐章,给孩子明天的进一步发展和幸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与孩子同唱,让我们和孩子共舞,让美丽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最后祝小朋友更加活泼可爱!祝各位家长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幼儿园园长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上的发言稿

2.最新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园长发言稿

3.20六一儿童节活动幼儿园园长发言稿

4.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园长致辞

5.2016六一儿童节活动园长发言稿【精选】

6.2016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校长讲话稿

篇2:李保国典型事迹发言稿共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离开校园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承担起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从此,李保国便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

初到邢台县前南峪村,乡亲们见到李保国不由惊讶起来:这个人真土,咋看咋不像个大学教师哩!以前来咱们村里讲授技术的,可都是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穿西装,打领带,这个人咋这么土哩?在村民们的一片疑惑声中,李保国走进他们中间,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治山富山之路。

李保国深知,农民兄弟与他这样的大学老师之间必然存在某些隔阂。只有首先消除这些隔阂,真正走进他们心里,才能更好开展工作。他认为自己长得又黑又土气,反倒容易跟乡亲们拉近距离。

但光靠形象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还不够。还要靠真本事,那就是教会农民靠科技手段管理好自家的果树和林木,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增收、致富,这才是令老百姓真正信服的砝码。老百姓服气,才会全力支持自己,太行山区全面脱贫的宏伟计划才会逐步实现。

李保国总结:迎着农民的需求找课题,农业科研才有生命力。他常对河北农大课题组同事说:让农民亲近科技、掌握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要学会当农民。

前南峪村一带多是光秃的石头山,就连野生灌木也因缺少水土滋养,生长得低矮瘦小。这里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点着油灯彻夜研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一度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有时,他还把乡亲邀到自己的临时住所里,促膝长谈,虚心请教。制约山区经济果林业发展的瓶颈逐渐露出水面,让树木存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厚土层。可土又从何而来?如何保证加厚的土层不被雨水冲蚀?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难题又摆在面前。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白天的翻山越岭中,在夜晚的油灯下,他的思索没有停止过。

时间不长,李保国根据当地实际,联想外地治山经验和教训,大胆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治山方略。就是自山脚底部沿坡而上每隔四五米跨度左右各开挖一条沟,一下雨,山上的水就会顺坡而下流到沟里;再把山体表层的土统一收集到沟里面,这样就达到了有土、有水的目的。

通过双聚措施,前南峪村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村的沟沟壑壑呈现 洋槐头、果树腰,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50年一遇的大暴雨重创了邢台西部山区,前南峪村却丝毫未受影响,一草一木皆无恙。如今的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高达90.7%,获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当地百姓人均年收入达1.06万元。

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地处干旱的太行山丘陵地区,鹅卵石密布,干旱缺水,开发难度大。这里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种树,种了死,死了种,再种再死。

李保国通过采样分析发现,满山岗的乱石滩下都是强碱性的礓石层。乱石滩本来就不存水,礓石层又对植物根部破坏严重,树根本活不成。

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带头在凤凰岭干旱丘陵岗地开辟了治理战场。他们挖走鹅卵石、打破礓石层、开沟建立保水层、聚水节水保水,通过一系列治理,成功种植了薄皮核桃,使历史上的荒岗披上了绿装。很快,这些技术成果被广大荒岗丘陵区的农民复制推广,仅邢台市薄皮核桃种植就发展到6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篇3:李保国典型事迹发言稿共

4月10日一早,打开手机,一条消息冻住了我:李保国教授今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半晌无语后,我带着侥幸问:不会吧?确已去世,12日追悼会。一时间茫然无措,唯有天妒英才四字跳入脑海。

我与李保国教授不算相识。我曾采访过他,但他并不记得我。一则,他每到一处,总是被人围住问问题,或是记者,更多是村民;二则,他非常忙,一年200多天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解决林业技术难题;三则,对事不对人是他的风格,他说:我的手机里有上千个电话号码,绝大多数我不知道是谁,但我会回答每个人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时候打来的。

可我却深深地记住了他,他的名字,他的相貌,他的事迹。作为帮农民增收35亿元、带动10余万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恩人、财神,他对得住自己的名字;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比农民还像农民的相貌让人在瞬间诧异后油然而生敬佩;而他35年间在太行山区推广36项实用技术、培育16处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的事迹,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第一次见李保国教授,是在河北省平山县。2月下旬,听说该县葫芦峪地区的核桃树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不仅靓了太行山,而且鼓了山民的腰包,我便前去采访,想为本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版的《美丽乡村》栏目写篇报道。然而,被采访者三言不离李保国,且称之为恩人、财神,完全改变了我的采访方向,我决定写人物。当我被带到李保国教授面前时,他身上浓浓的乡土气息先是让我惊异,后来听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听人们讲他在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等地的故事,惊异变成了敬仰。从山上林间下来,天已黑,我想在晚饭时再和他聊聊,他却开着车去了邢台,晚上要指导培训。

第二次见李保国教授,是在河北省青龙县。3月25日,我去青龙县干沟村采访该村脱贫攻坚情况,再次碰到李保国教授,他是干沟村脱贫的技术总顾问,来为首期果树种植做统一规划。这次,我依然没有找到和他更多交流的机会,因为他忙着给村干部介绍种植要求、运营管理经验等,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几口。大家劝他先吃饭,他说:我有糖尿病,不能多吃,下午还要干活。介绍完,就扛着测量设备上山了。李保国教授去世后,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驻干沟村第一书记赵鸿颇写道:李教授来到时,已经13:20,来不及休息,简单吃了几口饭,吃了药,就到山上调查我们来到山上,一直指导规划了三个山沟。规划指导完,已经17:20,李教授没有休息,就坐车去了唐山市滦县。现在回想起来,李教授真是累死的李教授是太行山人民的恩人,也是我们干沟村的恩人,更是我的恩人。永远怀念、敬仰李教授!

李保国教授不幸去世后,万人相送,内丘、临城、平山、阜平等地的农民,自发设置灵堂为其守灵,太行山的老百姓,舍不得您!河北的父老乡亲,舍不得您!何止河北的父老乡亲,听闻李教授事迹的人,都舍不得李教授!本报微信的公众号行走京津冀4月10日编发《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教授今日凌晨去世》一文,有网友留言:巍巍太行苍翠远,颗颗硕果几度风。穷山瘠土何所惧,满腔热血扶民生的。太行常绿,您的精神长存,李教授,一路走好!

保国的妻子郭素萍也在河北农大工作,当年也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每每谈到跟着李保国辗转迁居于山区各地的经历时,郭素萍总不免生出诸多感慨。她说当年最对不住的是自己的老母亲,母亲岁数大了,需要照顾,可李保国工作起来不要命,也同样需要照顾。不得已,她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让老母亲和 小流域跟上自己,同李保国一起到山里居住。可这一住就是4年多。

郭素萍常常跟着李保国一起在山里奔波,每天忙碌不停,经常过午贪黑,错过饭点。疲劳和困倦常在此时结伴袭来,李保国走上车朝座椅上一靠,呼噜一觉,哪里还顾得吃东西。郭素萍有时也顾不得吃饭,但始终不曾忘记叮嘱丈夫吃药。

去年冬季,李保国再次来到前南峪村指导果农剪枝。午饭后,他来到一处高坡,指着山脚下那排破旧低矮的石板房说:这是当年我们住的地方,这些房子过去都是村子里喂牲口的地方,老百姓都没住过。可我为了让乡亲们信任我,就住在这里。李保国边说边凝望着坡底。

你还别说,这些房子说不定以后还真成文物了呢!

李保国呵呵地笑出声来,笑得很爽朗。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黝黑的脸庞显得格外清朗。

篇4:李保国典型事迹发言稿共

李保国,男,46岁,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获原林业部“国家七五重大攻关成果荣誉奖”,“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试点的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并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

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内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学生。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李保国讲:“我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农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他自己出钱为贫困学生交学费。他主动和学习后进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努力上进,完成学业。别人不愿意上的课他去上,别人不愿意管的班他去管,别人认为是“刺儿头”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和他结下了深厚友谊。一些毕业十几年的学生,有了困难他仍然一如既往给予帮助。

他曾荣获“全国振华扶贫奖”,“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还荣获河北省“特等劳模”,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统红旗手”,“保定市生产建设红旗手”,和“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篇5:李保国典型事迹发言稿共

4月10日一早,打开手机,一条消息“冻住”了我:“李保国教授今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半晌无语后,我带着侥幸问:“不会吧?”“确已去世,12日追悼会。”一时间茫然无措,唯有“天妒英才”四字跳入脑海。

我与李保国教授不算相识。我曾采访过他,但他并不记得我。一则,他每到一处,总是被人围住问问题,或是记者,更多是村民;二则,他非常忙,一年200多天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解决林业技术难题;三则,对事不对人是他的风格,他说:“我的手机里有上千个电话号码,绝大多数我不知道是谁,但我会回答每个人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时候打来的。”

可我却深深地记住了他,他的名字,他的相貌,他的事迹。作为帮农民增收35亿元、带动10余万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恩人”、“财神”,他对得住自己的名字;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比农民还像农民”的相貌让人在瞬间诧异后油然而生敬佩;而他35年间在太行山区推广36项实用技术、培育16处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的事迹,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第一次见李保国教授,是在河北省平山县。2月下旬,听说该县葫芦峪地区的核桃树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不仅靓了太行山,而且鼓了山民的腰包,我便前去采访,想为本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版的《美丽乡村》栏目写篇报道。然而,被采访者三言不离李保国,且称之为“恩人”、“财神”,完全改变了我的采访方向,我决定写人物。当我被带到李保国教授面前时,他身上浓浓的乡土气息先是让我惊异,后来听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听人们讲他在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等地的故事,惊异变成了敬仰。从山上林间下来,天已黑,我想在晚饭时再和他聊聊,他却开着车去了邢台,“晚上要指导培训”。

第二次见李保国教授,是在河北省青龙县。3月25日,我去青龙县干沟村采访该村脱贫攻坚情况,再次碰到李保国教授,他是干沟村脱贫的技术总顾问,来为首期果树种植做统一规划。这次,我依然没有找到和他更多交流的机会,因为他忙着给村干部介绍种植要求、运营管理经验等,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几口。大家劝他先吃饭,他说:“我有糖尿病,不能多吃,下午还要干活。”介绍完,就扛着测量设备上山了。李保国教授去世后,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驻干沟村第一书记赵鸿颇写道:“李教授来到时,已经13:20,来不及休息,简单吃了几口饭,吃了药,就到山上调查……我们来到山上,一直指导规划了三个山沟。规划指导完,已经17:20,李教授没有休息,就坐车去了唐山市滦县。现在回想起来,李教授真是累死的……李教授是太行山人民的恩人,也是我们干沟村的恩人,更是我的恩人。永远怀念、敬仰李教授!”

李保国教授不幸去世后,万人相送,内丘、临城、平山、阜平等地的农民,自发设置灵堂为其守灵,“太行山的老百姓,舍不得您!河北的父老乡亲,舍不得您!”何止河北的父老乡亲,听闻李教授事迹的人,都舍不得李教授!本报微信的公众号“行走京津冀”4月10日编发《“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教授今日凌晨去世》一文,有网友留言:“巍巍太行苍翠远,颗颗硕果几度风。穷山瘠土何所惧,满腔热血扶民生。”太行常绿,您的精神长存,李教授,一路走好!

篇6:李保国典型事迹发言稿共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离开校园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承担起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从此,李保国便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

初到邢台县前南峪村,乡亲们见到李保国不由惊讶起来:“这个人真土,咋看咋不像个大学教师哩!”“以前来咱们村里讲授技术的,可都是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穿西装,打领带,这个人咋这么土哩?”在村民们的一片疑惑声中,李保国走进他们中间,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治山富山之路。

李保国深知,农民兄弟与他这样的大学老师之间必然存在某些隔阂。只有首先消除这些隔阂,真正走进他们心里,才能更好开展工作。他认为自己长得又黑又土气,反倒容易跟乡亲们拉近距离。

但光靠形象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还不够。还要靠真本事,那就是教会农民靠科技手段管理好自家的果树和林木,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增收、致富,这才是令老百姓真正信服的“砝码”。老百姓服气,才会全力支持自己,太行山区全面脱贫的宏伟计划才会逐步实现。

李保国总结:“迎着农民的需求找课题,农业科研才有生命力。”他常对河北农大课题组同事说:“让农民亲近科技、掌握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要学会当农民。”

前南峪村一带多是光秃的石头山,就连野生灌木也因缺少水土滋养,生长得低矮瘦小。这里的山体现了太行山的普遍特点: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点着油灯彻夜研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一度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有时,他还把乡亲邀到自己的临时住所里,促膝长谈,虚心请教。制约山区经济果林业发展的瓶颈逐渐露出水面,让树木存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厚土层。可土又从何而来?如何保证加厚的土层不被雨水冲蚀?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难题又摆在面前。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白天的翻山越岭中,在夜晚的油灯下,他的思索没有停止过。

时间不长,李保国根据当地实际,联想外地治山经验和教训,大胆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治山方略。就是自山脚底部沿坡而上每隔四五米跨度左右各开挖一条沟,一下雨,山上的水就会顺坡而下流到沟里;再把山体表层的土统一收集到沟里面,这样就达到了有土、有水的`目的。

通过“双聚”措施,前南峪村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村的沟沟壑壑呈现 “洋槐头、果树腰”,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50年一遇的大暴雨重创了邢台西部山区,前南峪村却丝毫未受影响,一草一木皆无恙。如今的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高达90.7%,获“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当地百姓人均年收入达1.06万元。

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地处干旱的太行山丘陵地区,鹅卵石密布,干旱缺水,开发难度大。这里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种树,种了死,死了种,再种再死。

李保国通过采样分析发现,满山岗的乱石滩下都是强碱性的礓石层。乱石滩本来就不存水,礓石层又对植物根部破坏严重,树根本活不成。

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带头在凤凰岭干旱丘陵岗地开辟了治理战场。他们“挖走鹅卵石、打破礓石层、开沟建立保水层、聚水节水保水”,通过一系列治理,成功种植了薄皮核桃,使历史上的荒岗披上了绿装。很快,这些技术成果被广大荒岗丘陵区的农民复制推广,仅邢台市薄皮核桃种植就发展到6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篇7:李保国典型事迹发言稿共

12月10日傍晚,常年在外奔波的李保国风尘仆仆回到家中,他兴奋地抱起小孙子亲吻时,却被一声“你是爷爷吗?”的生分质疑击痛心房,这个硬汉落泪了。

想起孙子那皱起的眉头,紧绷的小脸,稚嫩的童声,李保国心里横竖不是滋味,双眸噙满愧疚。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家。没有老伴和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啥也干不成!”

当年从邢台山区回保定看望孩子和老人,至少要赶3个小时的汽车,再转乘7个小时的火车,经过10个小时的辗转颠簸才能到家。因路途遥远,工作太忙,李保国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保定的家。

1983年李保国在前南峪村搞小流域治理时,儿子李东奇刚满一岁。在后来的日子里,前南峪人给李东奇起了个小名就叫“小流域”。小流域治理好了,可“小流域”却真的变成了这里地道的山里娃,一张嘴满口流利的山根话。

为了绿山富民,李保国为山区付出越多,亏欠家里的也就越来越多。

篇8:李夏事迹心得体会

在全党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0月23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伟大的时代呼唤人民英雄,人民的楷模人民不会忘记。李夏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他理想信念坚定、守初心担使命,主动到偏远基层工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将十年宝贵光阴献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纪检监察工作。

“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李夏同志最好的评价,执纪监督敢于较真碰硬,遵循党章、党纪,铁面无私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

然而33岁的他在转移群众救援时以身殉职,年轻的干部就这样离去,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李夏同志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不会忘记李夏同志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担当精神,他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和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全党学习李夏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是为了向李夏同志学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篇9:李贺的主要事迹

李贺的主要事迹

李贺的主要事迹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李贺七岁能辞章是真的吗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齐名。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造诣,与他个人的天赋有关,可见《新唐书》对他的描写。

李贺在诗歌领域可谓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岁能辞章”。他的诗才已经开始传播,当时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说后并不相信,于是两人就联袂前去一探究竟。他们见到李贺后,就出题让他写诗,李贺不慌不忙拿起笔就写了一首,就是后世极为出名的《高轩过》。

这首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描写了两位大人来时的穿着、马匹、神态等,旨在说明他们的气派。李贺上去迎接,发现是皇甫湜和韩愈,就盛赞两位,一个是“东京才子”,一个是“文章巨公”。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还是夸奖两位大人,说他们才气和学识渊博,笔下的`文章甚至可以弥补上天造化的不足。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的是自己,说自己是“庞眉书客”,是穷困失意的但也胸怀大志颇有抱负,所以希望两位大人可以提携和帮助。

作为一首应酬诗,李贺的这首《高轩过》是非常成功的,他也因此得到了韩愈两人的器重,之后多次对他伸出援手。不过后来也有人对这首诗的创造时间提出质疑,现在一般断定,它不是李贺七岁所写,而是他二十岁所作。

李贺小传的译文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人称“诗鬼”,不过在一生仕途失意,27岁就英年早逝。他之后的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因为感慨他怀才不遇,就为他写了《李贺小传》以示同情,这两人加上李白,被称为唐代的三李。

《李贺小传》只是一篇小传,虽然受篇幅字数限制,只有五百多字,但记述了李贺的几个故事,并对其表达了自己的评价和感慨。李商隐第一段先点明,他人对李贺的记载和描写已经十分详尽,而他在此所写的是李贺的姐姐口头的叙述,在文后他又说她不是胡乱编造来描述李贺的人,所以她说的话是真实所见。

第二段先描写了李贺的外貌,身材瘦弱、连在一起的眉毛、细长的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写。李贺最早是被韩愈所发现和赏识。李贺每天早上和友人出去游玩,从来不先确定题目在写诗。他常常带一书童和一头驴,背以破锦囊,心有所得就写下来扔进锦囊里,回去再补成诗歌。他母亲取出里面的稿子,发现很有多,就感慨:“这孩子要呕出心血才肯罢休。”李贺的诗作有不少,被他的好友带走了。

第三段讲的是李贺死前的故事。据说李贺大白天看到了一个天上的神仙驾着红龙来召唤他,去给天帝新建的白玉楼写记。之后不久李贺就去世了。

最后一段是李商隐的议论,用一连串的问句,说李贺深受天帝的器重,反而不受世上之人的重视。表达的是对李贺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也有对社会的讽刺意味。

李贺的的诗词全集

李贺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齐名,而他的诗被称为是“长吉体”,继承了楚辞、汉乐府的遗风,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奇诡、语言瑰丽。

李贺传世的诗作有许多,比如《雁门太守行》。据说这首诗,是李贺拜见韩愈时所递上的试卷的第一首,韩愈看后也十分欣赏。题目是古乐府曲调名,题材是边疆战争。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常被后世称道。它一方面是写景,黑云袭来,又突然一道阳光从云缝中射出;另一方面更是叙事,是两军交战前的对峙,敌军压进欲要攻城,来势汹汹,而守城一方严阵以待,气势如虹。以黑云和日光来分别烘托战争双方,这想象和描写手法,堪称世间少有。而颔联则是双方已经鏖战,角声满天从白昼到黑夜,而鲜血如胭脂一般在夜色里凝结成紫红色,奇特的景物描写手法从侧面烘托了战争的惨烈。

颈联写援军到达,想要击鼓助威,可是夜里霜冻太重,连战鼓都擂不响。敌军人数众多、我方死伤惨重、天气极其寒冷,如此的困难之下,将士们仍然士气低迷,因为要报答君王的恩遇,已经视死如归。这样的报国之志,也正是诗人李贺所愿。

整首诗,尤其是前四句,非常好地体现出李贺诗奇诡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以黑云、金日来想象对战双方,描写惨烈的战争却用到了黑、金、胭脂、紫等艳丽的色彩,非李贺其他诗人做不到。

篇10:李连成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我再次学习了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先进事迹,李连成自1991年以来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使西辛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

李连成是一位普通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任职26年来,以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无比热爱、对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怀,带头干事,带头吃亏,带头吃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把昔日贫穷落后的西辛庄村建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李连成从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立下军令状,并将之立到了村委会墙壁上“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吸村里的一支烟,就割我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用公款组织村干部吃一顿饭,就剁我的手指头”。作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在严格要求自己,不违反廉洁自律的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接受群众的吃请,光明磊落做人。

二、做为民务实的表率,他呕心沥血为民谋福利,处处为民打算、为民着想的精神,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人敬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件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做学习的表率。刻苦钻研学习,或者说善于学习是李连成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李连成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本人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或者说是不主动学习,不注意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中干,干中学,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再次学连成的先进事迹,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他不仅甘于奉献,带头吃亏,一心为民办实事。使再次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要常思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啥,工作中依靠谁,为了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李连成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最基层落实、落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基层党员的良好形象。

篇11:李连成事迹心得体会

能吃亏,敢吃亏,想吃亏,吃亏精神就是李连成的价值观。当干部就要带头,带吃苦的头、带吃亏的头”、“当干部就是能吃亏”。李连成书记作为全国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代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任西辛庄村党委书记近30年,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群众的无比热爱,对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怀,带头吃苦,带头吃亏,带头奉献,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靠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招商引资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将昔日只产盐碱不产粮、贫穷落后的西辛庄村,建成富裕开放和谐美丽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与连成面对面”授课中,李连成书记用朴实的乡村语言、丰富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带领落后村庄一步步走向富裕,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的追梦历程,为全体学员上了一场以“吃亏”为主题的党课。

篇12:李连成事迹心得体会

你会明白一个村支书为何有如此痴迷的城市情结,还会发现这个“瞎胡闹”的村支书,在满足一己的造城狂热之余,可能无意间会为农村发展理念探索出另外的方向。

因此不要取笑李连成和他的“乌托邦”。这个在盐碱地上搞起了股份制的村庄,变成“村级市”后仅一年,已有来自北京、上海乃至台湾等地的20家企业落户,全村总产值超过10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在当时的中部农村并不多见。

我们可以质疑“村级市”的设想,但是在产值超过10亿元的基础上,很多构成城市经济基础的产业设想便不再是“乌托邦”。

也许是由于他的诚恳和耐心,也许是由于人们对城镇化的共鸣,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学者程汉忠,将“西辛庄市”的诞生看成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于建嵘后来也表示:“有时间,我一定前往西辛庄村向李书记和村民们讨教农村发展的有关问题。我反对的是‘村级市’这个提法,担心这种可能影响国家规制,为一些地方行政扩张提供借口,但绝不是反对农村社区服务城镇化这一发展方向。”

鲁迅先生在黑暗中,用《狂人日记》发出了第一声呐喊。当然此时此刻的社会现实与当时并无任何可比性,但鲁迅笔下“狂人”的探索与启蒙,跟李连成的气质无疑隔空相通。

李连成当上村支书后的第一晚,他突然想起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李连成想,我得把这种眼神用心焐热了。

因此当他狂热难抑,当他着急激动,当他把“当干部就要爱吃亏”的“连城诀”歪歪扭扭刻在大石头上放在村头,当他自称“人干啥往往都有瘾,我李连成就有‘发展瘾’”,并不管不顾地造起“城”,人们都将深深理解,并会肃然起敬。

篇13:三好学生主要事迹发言稿

三好学生主要事迹发言稿

我是进修附中六年级2班的学生XX,进入附中后我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把每件事做到最好。

在学习方面,我是个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好学生。我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主动好学,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复习等。我不仅自己学习认真、刻苦学习,而且热心帮助他人。当我看到有困难的同学时,我总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

我曾经立志,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孝敬父母的人。为此,我做了不懈的努力。在生活上,我团结同学,积极为同学们服务,主动关心,帮助同学,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比较善于交际。日常生活中,我勤俭节约,不浪费,因为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深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家里,我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够体谅父母,安慰父母,从不让父母为我操心,更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在学校里,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学习认真、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无论在校园还是路上,我都会随时捡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箱,为美化校园,美化城市做些贡献。

我的爱好很广泛,喜欢古筝,电子琴,体育活动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我酷爱读书,书籍是我最亲密的朋友。读书是我课余时间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我都读的津津有味。每逢节假日,我都会到图书馆感受书香,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一旦读到我最喜欢的故事,我就会讲给家人或同学听。广泛的阅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我时时刻刻都牢记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训。我想,也正是因为我“吃得苦中苦”,才会做到今天的成绩吧。

篇14:事迹报告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叫Xx,是Xx中心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今天,我很高兴来到Xx中学,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在这里面对大家谈谈我自己的感受,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人民好教师”这个简单的优秀称号凝聚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上级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指点,在此,我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感激和最衷心的祝福!

“当教师就要当一名好教师。”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寒来暑往,在教学工作的中,我的心中始终铭记“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始终把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看作等同生命一样重要的大事,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班级教学中,我始终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教育学生的真理。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生活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违犯纪律时是医生——对症下药。对待学生坚持用“四心”开展教育工作:爱心——真心实意的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从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细心——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放手。这是我转化学困生的一贯作风;恒心——对“潜能生”的帮助转化工作要做到坚持到底,不见成效绝不罢休。

因为工作的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断地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我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赞誉,我的工作和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肯定,连续几年被评为镇的“优秀教师”,去年还被推荐为县“最美教师”候选人。

我很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为了不辜负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在这里,我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继续学习会宁教师的乐教精神,继续为打造“高素质、有特色”的教育模式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为郁南的教育事业挥洒无悔的激情!我坚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会更早、更好的完成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强,提质,改课堂”的奋斗目标。我们郁南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篇15:优秀教师事迹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教师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感谢领导和广大同行们对我的关爱培养和鼓励支持,给了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发言的题目是:《进取,成长的阶梯》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追求,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反思、总结,需要我们坚持上进。应该说,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积极进取的精神。

阿尔波特哈伯特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敬业的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

敬业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当敬业精神深植于人们脑海中时,做事才会积极主动,并从中体会到快乐,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就。

因此,我认为:当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时,那就是进取。它是我人生成长的阶梯。

立志教育的我,一步入教育工作岗位,就有了一个梦想,教好英语,教出能够摆脱“哑巴英语”的好英语。众所周知,英语非我们母语,没有语言的环境学英语并不容易。所以,我在教学工作中就开始不断地探索,不断运用行动研究法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19xx年,在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组织、指导下,我参加了全国“九五”课题《大面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即“张法” 教改)的实验。当时,迎着教改失败的风险,带着学校领导和家长的期望,领着幼稚、活泼可爱但缺乏科学学习方法的学生,我开始了漫漫的艰辛探索。

教改之初,面对英语集中识词,刚入门的学生每天要面对三十个左右的单词,难以牢固记忆,评估下来成绩是一团糟,学生的泪水哗哗直流,家长开始怀疑教改的可行性……。我不禁辛酸,心乱如麻。

但是,凭着一股犟劲和一股教改热情,我克服了重重困难,不辞劳苦,奔波于福州市各实验学校,到处听课、取经、交流,终使迷雾得以散开,掌握了“张法”的教学精髓,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各种教学模式。

当学生们在口语运用、对话表演中能自信、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当他们一次次捧着满意的试卷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时,当家长们竖起拇指点头赞许时,当学校领导看着良好的英语成绩而倍感欣慰时,我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初获成效,我不骄不躁,顺势而行继续探索特色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为福清市第一批教改老师们开了一节又一节的教改实验公开课;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接待不少来听课、观摩的兄弟校老师,我就带着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几位同事为教研片及其他兄弟校开观摩课,结果不仅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而且增强他们教改的信心,为英语教改在福清市的启动和推广,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也因如此,我们校的英语教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教学效果显著,我们学校还被福州市教科所、福清市教育局指定为“农村教改实验学校”。

不仅如此,我们还探究多项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如(略)。老师上课的热情、自如,学生的自主、活泼、积极参与,给所有听课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福州市教育局卓局长和中教处严星处长听完课后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农村学生能如此积极、热爱英语学习,这就是教改的成功体现”。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每一堂课的内涵,我从不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几年来,我一直争取在学习研究中成长,在学习研究中完善自我。(略)。我从中吸取营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利用课堂主阵地,不仅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在(略)研修与考察。深入学习、研究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谐、活泼、注重情景、富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英语国家的语言也是博大精深,亲历了原住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了很多见识。学习归来我即应用在教学、教研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应该说,这次出国学习、考察,使我的水平又大大提升了一个层次。

不积小丘无以成大山;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和每一位教师一样,为了神圣的教育责任我不断进取着,甚至要作出一些牺牲。

为了英语教育的不断升华,必须使研究的成果能够产生辐射,扩大影响。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因此,我常以福清市进修校举行的教师培训为平台,以经验交流或讲座的方式向同行们介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或在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技能技巧等方面做具体指导。力图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校内,勉励自己坚持充分利用“师徒结对”、课题研究、业务学习或公开课、示范课等机会,在教学理论、方法研究、学法指导、课堂组织、课后跟踪各方面培养年轻教师,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快速成长,走向成功。引导他们分别成为学校的骨干,都能独当一面,各具教学风格。

几年来,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英语教研组的老师迅速成长,(略)。这一切荣誉,都是我们学校领导重视、英语组老师们共同努力换来的;是我们各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激励。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得到了同行的信任,领导的关爱与好评。也就是这种信任、关爱与肯定,成了我追求上进的动力源泉、继续努力的风向标。所以说,始终如一地为创新英语学科教育的带头示范,为创设教研氛围的辛勤耕耘,为构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就是我的平凡的工作。

今天,我能走上名师讲台,进取的精神会时时鞭策着我。我深深地领悟到: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发展靠进取,进取的精神在于攀登。

共产党员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

诗人韩愈的简介

韩愈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

油田采油个人工作计划

韩愈的简介总结

历组词

诗人白居易 元稹

诗人元稹正名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淹没的没怎么读音

李长庆事迹发言稿
《李长庆事迹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长庆事迹发言稿(共15篇)】相关文章:

杜牧《感怀诗》2022-11-19

教学读音2022-04-29

历史评课范文2022-11-13

物业个人抗疫先进事迹材料2023-01-11

唐朝诗人李白有哪些诗2023-07-01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2023-05-11

党管武装述职报告2022-11-30

培智期末评语2022-05-07

生平介绍范文2023-02-13

李商隐的创作风格有什么变化2022-09-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