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池教学随笔

时间:2022-12-29 07:41:50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小池教学随笔(通用15篇)由网友“知枝猪”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古诗小池教学随笔,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小池教学随笔

篇1:古诗小池

《小池》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小池》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古诗《小池》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古诗《小池》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古诗《小池》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更多经典古诗推荐学习:

1.小池古诗

2.小池的诗意

3.关于春的古诗

4.江南春古诗

5.春日古诗

6.早春古诗

7.春晓古诗

8.励志古诗十首

9.赠汪伦古诗

10.牧童古诗

11.苏轼的古诗《江城子》

12.唐代古诗十九首

13.初中学生必背古诗文【50篇】

篇2:小池古诗

[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篇3:小池古诗

[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作品鉴赏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全诗四句,写泉眼细流,写树阴照水,写小荷蜻蜓,没有一字正写小池,但又一景一物无不在写小池。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阴、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名家点评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原馆员赖汉屏:这首绝句取景很别致,“泉”则曰“眼”,“流”则言“细”,荷是“小荷”,叶是“尖尖角”,这“尖尖角”上还立着个小小的蜻蜓:诗中之物,无不透着一个“小”字,加上诗题“小池”,通体小巧玲珑,天真妩媚。不待安排句法,只这些小巧天真的形象,已令人目悦神怡。(《宋诗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杨万里像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篇4: 古诗《小池》教学反思

在上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不一定没开呀。”“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篇5: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①“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用心去疼,用心去爱,这就叫“惜”。所以旁边是个竖心旁。

②(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③“晴”——阳光灿烂“qing,qing,qing”见“青”后鼻韵qing,qing”

“柔”——舌头卷起“rou,rou,rou ”温柔、柔和、柔软

④“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⑤(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了节奏线,谁还会读?

三、创设意境,品读感悟。

1、指名朗读。(个别——全班)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跟着朗读的节奏,我们来到了小池边,看——(课件播放)这是个怎样的小池呀?

(干净、清澈——池水清澈。这可是小池的特点呀,真会说。)

(再看看周围,这个小池还有什么特点?——安静、宁静、美丽)

3、孩子们,杨万里的诗里每一行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里都给咱们展示了不同的景物。

(1)我们先看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①诗中写了什么景物呢?(板书:泉眼、细流)

②看,这冒着泉水的小洞就叫——(泉眼)

泉水就从里边流出来了,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

③哦,诗中把这细细的泉水叫——(板书更改:细流),细细的泉水总是这样慢慢地流着,谁能读出细水慢流的感觉?这细水慢流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呢?(无声)嗯,泉水悄悄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步子很轻,全班读——

这轻悄悄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会——诗中哪个词写到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还会读出这份不舍?

④小结:“细”、“无声”都给我们展示了泉水细流的画面,可只有读懂了“惜”字,才能明白诗人的情感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读——(齐读)

过渡:泉水慢慢地流着,流到哪呢?(出示图片)猜猜看,哪一行诗写了这个画面?

(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

(2)这行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呀?(树阴、池水)谁能上来找一找图上的树阴在哪儿?

哦,树阴就是树的影子。影子都这么清晰了,可见小池里的水非常——(清澈)看,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照射在清清的池水里,美不美!美得连绿树也投进它的怀抱了,这就叫“________爱_________。”(板书:爱)

学到这,咱们发现,小池就像刚才咱们说的那样清澈、宁静。难怪诗人如此“惜”,如此“爱”。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指导朗读:池水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躺着,爱它就别把它吵醒。点评:你这样轻声细语,就不会破坏小池的宁静了。看来你跟树阴一样爱小池。(指名1-2个)

过渡:小池都是这样安静吗?我们一块儿读一读后两行诗歌。

(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你觉得这时的小池跟刚才一样吗?多了什么景物呢?(板书:小荷、蜻蜓)

小荷是什么?(对,没展开的荷叶)

【小荷——夏天刚来,她就从池里探出头了,尖尖的、卷卷的,多娇嫩的小荷呀。】

小蜻蜓就停在上头。池塘里就这一只蜻蜓吗?看——

(出示句式:小蜻蜓飞来了,有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

小结: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蜻蜓,池塘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过渡:娇嫩的小荷姐姐碰上这群活泼的小蜻蜓,你会怎么读这两行诗句?

①读出对比的:(安静害羞的小荷是你,调皮的蜻蜓也是你,能读出对比,真了不起!)

②读的平平的:

a小荷姐姐正紧闭着叶片呢,多害羞呀!读——

b有点像害羞娇嫩的小荷姐姐,蜻蜓也这么害羞吗?再读读!(有点调皮了,再读——)

小结:一个害羞、一个调皮,读出对比了!(全班)

(4)拓展谈话:

这会儿,小蜻蜓立在上头,跟小荷姐姐在干什么呢?

①说悄悄话:说什么呢?悄悄告诉我——他多信任小荷姐姐,正说着贴心话儿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近呀!

②打招呼:来,跟小荷姐姐我打打招呼——不够热情,我不理你了。

真够热情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热呀!

③唱歌:一早就给姐姐带来好听的歌,多友好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④休息:飞累了吧,在我这休息舒服吗?,那就多歇一会儿!他俩多亲密!

孩子们,你眼中的小蜻蜓有调皮的,有热情的,有粘人的,可以有自己的读法。来一块儿再读读这两行吧——(自由读诗句)

小结:孩子们,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水,那小蜻蜓和小荷姐姐那么亲密。这是为什么呢?的关系呢?(板书:喜欢)

过渡:他们亲密地说着聊着,给宁静的小池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生机。

带上感情,连起来读一读吧!(全班)

小结:小池虽小,却处处充满生机,充满乐趣——(齐读全诗)

(5)诗歌带上旋律更美,更动听,和着乐曲声,咱们再读——

(6)现在闭上眼睛,你能想起诗中美丽的画面吗?来,看着板书的提示,咱们有滋有味地背一背,齐——

四、余味延伸,积累巩固。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才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上网好好找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补充在课文里!

[板书设计:]

小 池

泉眼 (惜)细流

树阴 (爱) 水

小荷(喜欢)蜻蜓

篇6: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阴、晴、柔、露”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自绘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诗浓诗味

1、吟咏春天(课前热身)

孩子们,伴着春风,随着春雨,春姑娘来了,她吹红了桃花,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幅五彩的画。有多少诗人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我们来背背。(学生背诵春天的诗)

2、(课件出示:夏天情趣图)师描绘。引出《小池》。

3、导入新课,揭题。

(板书:小池

杨万里

学生认真地看老师板书课题,强调“池”是翘舌音。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知诗韵

1、学生自由读诗。

2、学习生字

①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强调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② 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 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④ 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3、课件播放:小池朗读。

① 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② 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入诗境

1、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再现小池的美景。

① 学生边齐读古诗边想像画面。

② 学生自由描述想像的画面。(教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③ 贴出自绘挂图,学生在在挂图的相应位置贴词片。

2、师配乐描绘画面,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3、学生背诵古诗。

4、再次播放朗读课件,学生比试读。

四、拓展阅读传诗情

1、(课件出示开放的荷花图)师描绘,问:你想起了哪首诗?

2、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齐读。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池

杨万里

自绘挂图

泉眼 蜻蜓

树阴 小荷

点评:

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进而享受诗意的人生。

4月30日,我校的张桂云老师面向鼓楼区年轻教师所执教的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整节课,张老师以诗引诗,以美创美,以情激情,诗意在语文课堂上轻舞飞扬,学生在幽静的小池美景中徜徉。课伊始,张老师先组织学生背诵春天的诗,学生一上课便沉浸于浓浓的古诗的氛围中了;而后,张老师播放了专业人士的配乐朗读课件,诗的韵味便悄然地弥漫于整个课堂,弥漫于学生的心中;课中,张老师声情并茂的描绘,多彩优美的图画,再现了初夏小池的美景,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心为所动,情为所牵,都化作了一次比一次更深情的美读中。一节课像一首心灵流动的乐章,似一篇文心涌动的诗篇,如一幅清新宜人的图画,引人入胜。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还久久地沉浸于张老师所创设的诗情画意中。听课教师一致称赞:整节课充满着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篇7: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小池环境的幽静美丽。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浓密的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小池生机勃勃的景象。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小荷”与“蜻蜓”相依存,“才露”与“早立”相呼应,有动有静,点出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

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泉眼 、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

(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

(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篇8:小池古诗教学反思

《小池》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一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么情趣盎然的画面,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以及古诗用词的精妙(尤其是“惜、爱、露、立”),都是比较难体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就成了我们古诗教学的侧重点。

课后感悟:

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修句炼字便成了诗人的必修课,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诗歌的每一字后面都都包含着诗人感受至深的经历,抒发着深藏于内心的情感。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忌蜻蜒点水、浮光掠影,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运用各种整合创设古诗所描写的情境,探寻字词背后的本真生活,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蕴。在古诗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延伸的空间,对话的空间,感悟的空间。

我在这节课中做了大胆的尝试。由欣赏图画,逐步引入学习古诗(1、2两行),再由赏读古诗(3、4两行),引导学生头脑画图、手工画图,体会重点词(露、立)的意思。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我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后,展开想象,画一画,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池塘、泉眼、树阴、荷叶、晴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还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篇9:小池古诗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小池》这首诗,通过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描绘出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我把本课的生字词放到了教学的末尾,即在我讲述完整首诗的`诗意后。在这个环节中,我忽视了我的教学对象的特点,把生字词安排为课前预习自学,可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这样的安排就不能让他们更透彻地去理解生字词,同时也不利于下面对古诗大意的教学和对意境的感受。其次,我在板书板画的设计上也有所欠缺,板书不够完整,板画没有很好的利用,在板画环节中,我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更直接地去感知和体会,也能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可是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讲解与板画有点脱离,导致板画不能发挥作用,而且板画的技能也还不够成熟,画得不够生动形象,在这方面上,我觉得我应该多加学习和练习。第三,我的讲解不够详细,有的地方显得有点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有感情朗诵方面。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充实的,因为讲解不够详细,所以显得内容有些空洞。在导入环节中,也不能很好地去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整个设计中,我以小学语文新课标为指导做了很多的思考,比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等,也一直想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来教学,不想被那种传统的或现行的教学方式所束缚,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尽管在某些环节的设计上有漏洞。在教学语言上,我觉得还是挺连贯的,不会有很多脱节,只是有的儿童化语言还应当加强,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教态还是挺自然的,没有那么拘谨。

总之,在这一次讲课中,我发现了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很多的地方设计与实施有所脱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问题,考虑更多的因素,从而不断地去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去实施自己的教学。经验是靠积累的,我会在每一次的教学后,认真地去做好反思与总结,争取每个下一次都能做得更好。

篇10:古诗小池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这一课的设计教学: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我设计了谈话、奖励、表演、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

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引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 “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贴画(用来奖励)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 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1、师: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小朋友们记得吗?我们来背一背(学生背诵:《春晓》、《村居》、)

2、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预设: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吃棒冰——凉凉的棒冰真解渴。

3、穿裙子——女孩子穿上裙子,美得像一朵花。

(二)初读古诗

1、揭题:是的,夏季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诗(板书诗题: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

2、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字音:池)

3、这首诗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写的。

3、学生自由读诗(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把它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4、学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A、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④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5、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全诗。(提出听的要求)

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6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

1、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3贴出自绘挂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

A、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

说,细一点,轻一点)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声音也是可以画画的,咱们来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这静静的、细细的泉水。

B、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 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

C、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D、感悟朗读——让我们走入诗中,想象你就是小荷,你就是蜻蜓,一边美美的读一边做动作可以吗?(加上动作练读,激发想象)

E、师:小蜻蜓,你轻轻地落在小荷上干什么呢?(指名回答)

预设:1、像在跳芭蕾舞。——踮起脚尖,展开双翅,多么轻盈的舞姿啊!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

2、像在和荷叶握手(聊天)。——多么亲热,多么友好呀。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

3、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啊,飞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师:蜻蜓轻轻地落在荷叶上,正舒服地休息呢!生读——

师:蜻蜓与荷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生读——

师:蜻蜓亲热的和荷叶握握手,咱们交个好朋友!生读——

4看《小池》动画,师配合画面描述:初夏,风和日丽。我来到一个小池边,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中倒映着浓密的树阴。池里长出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这时,飞来几只蜻蜓,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5、配乐齐读

(四)背诵古诗

1、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们甜美的声音去背一背吧!

2、和老师合作背诵(男女生赛背、)

3、教学生字“立”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

4、老师准备了这张夏日小池图,请小朋友们把图上的诗补充完整。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们,夏日小池的景色还有很多,睁大你的眼睛看看吧!(课件播放夏日小池的图片)

2、宋朝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一首夏天荷塘的诗,你们看——(师范读)生跟读

3、回家吧《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树阴小荷 蜻蜓

篇11:古诗《小池》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是什么季节啊?(夏天)对,就是美丽的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在这里引导说完整的话。之所以这样导入,主要是想从的情感入手,为之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喜爱之情做铺垫。

二、多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本首诗识字教学采取随文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的生字有:阴、晴、柔、露。而里面又涵盖了多种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换偏旁、编顺口溜、借助反义词和组词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根据以前的积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孩子的识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之所以把“惜”作为随文识字,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字放在诗句中理解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诗句,由生活中的“我们要爱惜书本”等引申到本首诗中的“爱惜它的细细的水流”,孩子们会理解得更加到位。

三、以字带句,加深理解

在识字环节过后,就是深入学文。本首诗一行诗描写一个景物,思路很是清楚。在这一环节,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听朗读找出诗中所描写的四种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然后逐个景物地学习诗句。先带孩子看泉眼的图片,了解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之后在图中找树阴在哪里,然后分别抓住“惜、细流、晴、柔”等字逐句理解。适当的理解之后,孩子们体会到了泉眼对泉水的爱惜,体会到了树阴对美景的喜爱,更体会到了诗人对小池景色的喜爱之情,为之后的背诵全诗做了较好的铺垫。

四、角色扮演,入情入境

在学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亲自扮演小蜻蜓,说一说自己落在尖尖的小荷上再干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停在上休息”,有的说“我在和荷叶说悄悄话”,有的说“我在荷叶上看风景”,还有的说“我在和荷叶做游戏”等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出的答案充满童趣和喜爱,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投入了自己的感情,为背诵奠定了感情基础。

五、适当拓展,加强识字,激发情感

在整节课的最后带孩子们欣赏了盛夏荷花池图片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诵读两个环节。在看到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时,孩子们不禁发出一声声的赞叹,不禁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也给了孩子一次欣赏美景的机会。

但是纵观整节课,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全诗的朗读形式较单一,应该让形式再多样一些。

2、在理解诗句含义的时候,应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通过看图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加深理解,利于背诵。

3、课堂上有一个问题第一讲和第二讲时我是这样问的: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孩子们的回答既准确又快速。在第三讲中,由于我的疏忽,问题变成了这样:诗人描写了那几处景物?孩子们就回答不上来了。看来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尽量的儿童化,提出的问题要精准,使用一年级孩子能够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

篇12:古诗小池的教学反思

古诗小池的教学反思

古诗《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代表作之一,著名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景色多么美丽,画面感多么强,令人称道。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池子,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小池)那么,小池里面都会有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A:小池里会有鱼、小虾。

学生B:小池里会有花

学生C:小池里会有青蛙。

学生D:小池里会有水蛇、乌龟

学生E:小池里会有荷花、荷叶。

学生F:小池里会有水草、小鸭子

说过之后,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话。画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后说:“有池水,有荷叶,有蜻蜓,有水草,还有大树。”老师追问:“谁能再说得具体一些?”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画面上有一个水池,池水清清的、绿绿的

学生B:荷叶有的圆圆,有的'尖尖,都是绿绿的

学生C:蜻蜓在水面上飞舞,其中一只蜻蜓还落在了尖尖的荷叶上

学生D:水草绿绿的,密密的,高高的

学生E:小池边一棵大树,树枝伸向池面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景物好像都活了一般。这美丽的景色诗人杨万里是怎样描写的呢?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熟以后,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表演读等。

接下来,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泉眼、晴柔。同学们相互交流后,老师点拨。且相机学习相关生字词。

老师范读诗句,学生想象画面。学生读诗句,老师语言描述诗意。

指导学生带着美的感觉读背诗句。

积累诗句时,学生总是把“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爱——晴柔”写成“爱情——柔”,无论怎样纠正,那“爱情”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根深蒂固啊!

篇13:小学古诗《小池》

小学古诗《小池》

《小池》

作者: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珍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小池》意思: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 蜻蜓 落在它的上头。

《小池》写作背景: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 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小池》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篇14:古诗鉴赏:小池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 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 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篇15:古诗鉴赏:小池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 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 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 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 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有关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优秀教学设计案列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总结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的优秀教学方案

古诗教学初谈

小学创建“书香校园”申报材料

小班小池古诗教案

小池教学反思

古诗小池教学随笔
《古诗小池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小池教学随笔(通用15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小池》说课稿2023-01-20

新学期随笔:我的新校生活感受2023-08-02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设计2023-10-13

一年级下册《小池》的教学反思2022-09-18

《陋室铭》古诗词2022-08-17

如何让家长满意教育随笔2022-08-12

陶渊明文集2022-11-22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课文望天教学设计2023-02-08

晚春的作文2023-07-27

小池的诗意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