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时间:2022-12-18 19:53:36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精选5篇)由网友“蔗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篇1:《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篇2:《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诗的一、二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红旗”代指戍边部队;“半卷”既表现军旗的舞姿,又传达出了戍边壮士奔赴前线时斗志昂扬的高涨士气。浩浩荡荡的部队如湍急的铁流挺进在无边的瀚海之中,使得征途上空烟尘滚滚,遮天蔽日,阳光也仿佛骤然变得昏暗。“日色昏”三字,借光线之弱渲染出了千军万马急速突进时气宇轩昂的气概和景象。从这人急马疾的后续部队脚下所溅起的“风尘”之中,我们是可以想象到前线敌人之强大和战斗之激烈、待援。而将士的步伐愈快,就愈显示出他们那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四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是写急行军途中,忽然传来前方部队报捷的喜讯。“夜战”二字含蕴无穷,它告诉我们:生擒敌酋的胜利来之不易。沙漠中的夜战,既要克服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给将士带来的困难,又要不顾白天行军的鞍马劳顿,没有深广的谋略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就难以克敌制胜。

从诗歌结尾的捷报中,我们可以听出后续部队将士乍闻喜讯、喜出望外的纵情欢呼声,敌酋垂头丧气的抽泣声,先头部队在浴血奋战时惊心动魄的呐喊声..

同时也更能体会出先头部队将士们大智大勇、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的第一句写部队急行军时的'情景,但诗人只写了漫漫政途上的滚滚风尘,并没有直接写人。诗的第二句也没有直接写戍边将士如何开拔出征,而是写“红旗半卷出辕门”, 以红旗来喻指军队。这两句都写部队行动的情景,似乎都没提到人,但画面上人的活动不但自见,且是画面的主体。从而使诗句显得分外含蓄、深沉。诗的结句也颇见功力,它虽然不说前军获胜,但是胜利的氛围却充溢于字里行间。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敌酋被擒,敌兵这些乌合之众岂不如鸟兽散?正因为诗句充满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篇3:《从军行其五》唐诗鉴赏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气魄宏大,热情洋溢,一扫边塞诗凄婉悲凉的一贯风格。

诗的一、二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红旗”代指戍边部队;“半卷”既表现军旗的舞姿,又传达出了戍边壮士奔赴前线时斗志昂扬的高涨士气。浩浩荡荡的部队如湍急的铁流挺进在无边的瀚海之中,使得征途上空烟尘滚滚,遮天蔽日,阳光也仿佛骤然变得昏暗。“日色昏”三字,借光线之弱渲染出了千军万马急速突进时气宇轩昂的气概和景象。从这人急马疾的后续部队脚下所溅起的“风尘”之中,我们是可以想象到前线敌人之强大和战斗之激烈、待援。而将士的步伐愈快,就愈显示出他们那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四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是写急行军途中,忽然传来前方部队报捷的喜讯。“夜战”二字含蕴无穷,它告诉我们:生擒敌酋的胜利来之不易。沙漠中的夜战,既要克服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给将士带来的困难,又要不顾白天行军的鞍马劳顿,没有深广的谋略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就难以克敌制胜。

从诗歌结尾的捷报中,我们可以听出后续部队将士乍闻喜讯、喜出望外的纵情欢呼声,敌酋垂头丧气的抽泣声,先头部队在浴血奋战时惊心动魄的.呐喊声..

同时也更能体会出先头部队将士们大智大勇、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的第一句写部队急行军时的情景,但诗人只写了漫漫政途上的滚滚风尘,并没有直接写人。诗的第二句也没有直接写戍边将士如何开拔出征,而是写“红旗半卷出辕门”, 以红旗来喻指军队。这两句都写部队行动的情景,似乎都没提到人,但画面上人的活动不但自见,且是画面的主体。从而使诗句显得分外含蓄、深沉。诗的结句也颇见功力,它虽然不说前军获胜,但是胜利的氛围却充溢于字里行间。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敌酋被擒,敌兵这些乌合之众岂不如鸟兽散?正因为诗句充满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篇4:《从军行(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

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首句中的“烽火城”,代指设置烽火台的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敌人入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天以烟、夜间以火来报警。“百尺楼”,也指边地戍楼。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所特有的;它既点明了地理环境,又给这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的沙场氛围。次句则点明这是秋天的一个傍晚,在苍茫暮色中,一名兵士正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迎着从青海湖上吹来的阵阵寒风,默默无语,神驰他乡。

“黄昏寂寞,独坐凄凉;海风入楼,秋夜怀远。只一句,而层次之中,无穷边思。”(清人王尧衢语)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 更吹羌笛关山月。”关山月,乐府曲调,属《鼓角横吹曲》,内容大都表达征戍离别之情。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伤离别的乐曲又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禁不住心驰万里而涌起滔滔愁思。“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指无奈。金闺,女子闺阁的美称;这里借指家室。这一句不写自己正思念金闺中人,而想象此时闺人正在万里之外念及自己。因边城闻笛而代为金闺之愁;自己之愁已经不堪,而闺中之愁,更将奈何?!这一曲笔使得感情倍深一层。诚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诗法易简录》)

这首诗起句壮逸,断句凄楚伤神。烽火城是一片孤城;百尺楼为一座危楼;征人独坐其上。一个“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独守空闺之孤独。此外,“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也有“一击两鸣”之妙。

闻笛者固然闻笛伤情,吹笛者又何尝不是和泪吹奏呢?!

吹奏者借吹奏《关山月》所抒发的绵绵离别之情,深深地感染了闻笛者,使闻者顿起金闺之思。

在章法结构上,诗以前三句的写景叙事,来烘托第四句的直接抒情;以第四句的直接抒情来深化前三句的.写景叙事。“更吹”、“无那”,转折有致,将全诗推向高潮。而末句中最末一个“愁”字,为一篇之诗眼,使戍卒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被刻画得既饱满深刻,又含蓄蕴籍。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 “无那金闺万里愁”。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情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王昌龄素有“七绝圣手”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写得概括凝炼,言近旨远;涵义丰富、神韵悠然。这首《从军行》便是一例。

篇5:王昌龄从军行其五翻译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翻译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翻译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汉族。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鉴赏】

少伯(王昌龄字少伯)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所作七绝边塞诗,气格高古,雄浑劲健,昂扬着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诗中既有对大漠边塞风光和残酷环境的描写,也有对边疆战士舍生忘死保卫家国的歌颂,更有对战士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入发掘,其《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诗人更被人们授予“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美誉。

《从军行》为七首七言绝句组诗,此为其中第五首。“从军行”,乃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大漠风尘日色昏”,起句直言大漠风沙弥漫,连天蔽日,光线昏暗。“红旗半卷出辕门”,“辕门”,“辕”本为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因古代行军安营时用车环卫,出入口将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以此为门,故谓之“辕门”。此句用半卷的红旗从辕门出发,代指军队出征。“洮河”,即洮水,发源于甘肃省临潭县西北的北倾山,属于黄河上游支流。“吐谷浑(音土欲魂)”,原指晋时鲜卑族慕容氏后裔,此诗中泛指敌人。三四句并不接着写正在出发的军队,而是笔锋一转,写在此之前夜战洮河的军队,已经将敌方打败,捷报于此时传来。本来是一幕充满着紧张气氛的行军增援的图景,此时前方捷报突至,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化为胜利的喜悦之情,节奏亦大落大起,明净爽利。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向来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言战功事,有献凯之意,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谓:“江宁《从军》诸首,大都戍卒旅情,独此有献凯意。亦乐府所不可少。”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亦谓:“战捷凯歌之词。末即歼厥巨魁之意。谓大寇既擒,余不足论矣。横溢之气,壮烈之志,合并而出。”其解诗重点皆在“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这首诗表面上是献凯,实际上是讥刺主将昏庸。清人潘德舆云:“曩只爱其雄伟,不知其用意深至,殊不易测。盖讥主将于日昏之时,始出辕门,而前军已夜战而擒大敌也,较中唐人‘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二语,浑成多矣。粗中人阅之,直以为雄快之凯歌而已者,未尝于‘日昏’、‘夜战’、‘半卷’、‘生擒’等字,痛下两眼看也。”(《养一斋诗话》)注意到了全诗遣词用语的另一层可能性,亦可备一说。

一诗两解甚至多解的情况,虽然带给诗歌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也增加了其文学魅力,给了读者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启发。如杜少陵《赠花卿》诗云:“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诗面上是极力称赞花卿府中乐曲的动听高妙,而明杨慎《升庵诗话》解之曰:“花卿在晋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清沈潜德亦曰:“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是个中意味,自有领会,《从军行》即此类也。作诗者未必有此深意,然解诗者却不可不多做推敲,能合于情理者,可择善而从之。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教案

从军行其六王昌龄的赏析

从军行 王昌龄 拼音

李白《从军行》阅读答案

及卒似其所言是什么意思

王昌龄从军行朗诵

唐诗七言绝句《遣怀》原文赏析

《从军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课件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精选5篇)】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从军行2023-06-04

塞下曲古诗鉴赏2023-12-09

从军行王昌龄阅读2023-03-11

诗歌的特点2022-05-04

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2023-06-27

从军行,从军行戴叔伦,从军行的意思,从军行赏析2022-11-16

有志者事竟成是哪个说的2022-07-06

《南园(其五)》李贺唐诗鉴赏2023-09-16

李白写的边塞诗2024-01-18

秦观是哪个朝代的2023-06-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