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时间:2023-07-28 08:28:34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锦集10篇)由网友“南屏晚风”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篇1:韩愈《南山诗》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优;或辣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篇2:韩愈《南山诗》诗歌赏析

《南山诗》作品介绍

《南山诗》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6卷。朱彝尊曰:“此诗雕镂虽工,然有痕迹,且费排置。”

《南山诗》原文

南山诗

作者:唐·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优;或辣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南山诗》注释

1、南山:即终南山,在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市南面。亦指秦岭山脉。据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此诗为元和元年,自江陵法曹召为国子博士后作。

2、囿:这里泛指聚集之处。

3、两际海:终南山东际有东海,西际有陆海蜀地。《史记·张仪列传》:“利尽西海。”索隐:“西海为蜀川。”

4、山经:泛指记载山脉的书。地志:记载舆地的书。

5、茫昧:不明。受授:指记载。

6、团辞:指撰写。团,聚集。提挈:指勾勒大概。

7、崇丘:高地。指终南山以外的小土山。

8、戢戢:聚集,簇拥。

9、缕脉:群山棱角线条分明,如丝如脉。

10、蒸岚:升腾的山气。澒洞:浑然一片的样子。

11、融液:浮动的样子。

12、岫:峰峦。

13、修眉:比喻露出云外的山脊。《西京杂记》:“文君佼好,眉色如望远山。”

14、撑:耸立。

15、褰鹏噣:指云海中双峰对峙,如飞鹏张开大嘴。噣,鸟嘴。

16、沮洳:润泽。

17、濯濯:清新的样子。

18、嵂崒:高峻。

19、酎:经过重酿的醇酒。

20、歊歔:热气上升。

21、刻轹:刻剥欺凌。

22、磔卓:突出耸立。

23、陵:高出于,凌驾。全诗校:“陵,一作凌。”

24、幽墨:寂静。墨,通“默”。

25、新曦:初升的太阳。危峨:高峰。

26、袤:南北横长。

27、太白:山名,在今陕西周至县南,南连武功山,在终南诸山中最为秀出。

28、莫间簉:言旁无高山堪为副贰。

29、藩都:屏卫京都。配德运:唐王朝自称以土德王,太白山在京都长安西南,在八卦中属坤位,坤为土,故称。

30、宅:居。占丁戊:指终南山地处秦岭之中,在长安之南。在八卦纳甲图中,南为丁位,戊位在中。

31、诋讦(jié):侵犯的意思。乾窦:指西北方位。八卦图中,乾在西北方位。

32、兢兢:寒冷的样子。

33、较:角逐,竞争。搜漱:形容风声。

34、朱维:南方。指山南。

35、阴:山的北面。腾糅;霞雪上下翻舞的样子。

36、昆明大池:即昆明池。汉武帝元狩三年造,在长安西南,终南山北面,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余顷。

37、觌:看。指游观。偶:遇,正当。

38、倒侧:指山的倒影。清沤:指清池。沤,浸泡。

39、呀:同“讶”,吃惊。

40、径:通“经”。杜墅:即杜陵,在长安东南。自昆明池东北行至杜墅,由此登山。

41、坌( bèn):尘埃。“bèn”原作“岔”,据《四库全书》本改。毕原:地名,在京师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为周文王、武王、周公陵墓所在地。陋:狭小。

42、轩昂:高峻的山。

43、行行:走了又走,不停地走。

44、烦互:杂乱x错。走:趋,凑集。

45、拥掩:拥蔽,障塞。

46、巨灵:神话中擎开华山的河神。传说阻挡黄河水流的华山本为一山,后有巨灵以手擘开其上,以足蹬离其下,于是华山一分为二,以通河水。见《文选·西京赋》薛综注。夸娥:《列子·汤问》说: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挖而不止,上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而去。

47、贾:卖。《诗·邺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48、造物: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49、排斡:推开移走。

50、呵诟:斥责怒骂。谓雷电之声。

51、蹭蹬:立脚不稳而下滑。抵:至。积甃:指深谷。甃,井壁。

52、茫如;茫然。矫首:抬头。

53、堛塞:迫促郁塞。

54、拘官:受官事约束。

55、又:复,复进。

56、湫:深潭。

57、湛:清水。閟:闭。

58、神物:指鱼蝦。寇:强取。

59、鸾环:盘旋,环绕。

60、鷇:始生待哺的幼鸟。

61、睨:泛指观看。

62、达枿:指高峻之山。奏:进。指呈现于眼前。

63、峙质:耸立不动的'形体。指高山。化贸:变化,变动。

64、前年遭谴滴:指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监察御史贬连州阳山令。

65、蓝田:关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

66、顾盼:观览。脰:颈项。

67、蒙瞀:眼睛昏花。

68、悬溜:瀑布。

69、褰:撩起。

70、苍黄:同“仓皇”,仓促,匆忙。睎:望。

71、咤:通“诧”。蒲苏:即铍,形似剑、矛的兵器。

72、杲耀:明亮。

73、清霁:晴朗。

74、副:符合,遂意。

75、冢:山峦。

76、鼯:形似蝙蝠,能在树间滑翔的动物,俗称飞鼠。鼬:一种善捕鼠的兽,尾毛可制毛笔,称狼毫。

77、划:豁然。

78、烂漫:分散远布的样子。

79、妥:安稳。弭:顺从。

80、雊(gòu ):雄雉鸣叫。

81、决:迅疾。

82、相佑:互相扶助。

83、嵲:孤高特立的样子。注灸:中医治病的一种方法,即用艾叶等制成艾炫或艾卷置于人体穴位,烧灼以治病。注,全诗校:“一作炷。”

84、错:色彩相杂。

85、篆籀:汉字的两种字体,笔画勾连盘曲。篆又称小篆,西汉王莽时由摘文省改而成。籀又称大篆,通行于战国秦。

86、离:布散。

87、蓊:聚集。逗:停留,屯驻。

88、贲育:孟贲、夏育,都是古代著名的勇士。

89、勇前购:勇猛向前,争赴赏募。

90、浢譳:说话迟钝。

91、肴核:肉类食品和果类食品。饤饾:食品堆砌于盘中。

92、九原:墓地。

93、椁:套在棺外的大棺。

94、甖(yīng):小口大肚的瓶子。

95、揭:竖立。登:古代的一种瓦质礼器,即瓦豆。豆:盛食物的木制高足盘。

96、曝鳖:曝背之鳖。指山形如鳖背向上隆起。

97、搏鹫:展翼搏击的雕。

98、先后:妯娌。

99、顾:回头看。宿留:期待。

100、戾:乖背。

101、密:亲近。

102、俨:昂头。

103、翻:飞。

104、蒐狩:春猎叫蒐,冬猎叫狩。这里泛指围猎。

105、靡然:倾倒的样子。

106、北首:向北。

107、熺:炽盛。

108、饙馏:蒸饭。

109、彀:张弓。

110、赤:光秃。鬝(qiān):鬓秃。

111、柴槱:聚积木柴,燃烧祭天帝。

112、龟拆兆:古代占卜时,烧烤龟甲,根据龟甲上出现的裂纹来判断吉凶祸福。拆,通“坼”。坼兆,即龟甲上出现的裂纹。

113、繇:原指卦兆的占辞,这里指卦爻。

114、剥:《周易》卦名。

115、姤:《周易》卦名。

116、延延:犹说长长。属:接续,相连。

117、夬夬(guài):断开。叛:分离。遘:相遇,会合。

118、喁喁:群鱼之口露出水面的样子。

119、落落:孤独的样子。宿:星辰,星座。

120、訚訚:通“言言”,高大的样子。

121、巘巘:高壮的样子。驾:通“架”。库厩:车库马厩。

122、参参(shēn):形容长的样子。削:陡峭如削。

123、琇:似玉的美石。

124、敷敷:分布披散。

125、闟闟:下坠的样子。溜:屋檐。

126、兀兀:不安的样子。狃:兽足蹂践地面。

127、超超:跳跃。

128、蠢蠢:骚动的样子。骇:起动。懋:用力。

129、经纪:条理;法度。营腠:营卫腠理。

130、开张:开辟。

131、僶俛:犹俯仰。侑:劝。

132、朴:大。

133、戮力:并力。劳疚:劳苦。

134、斤:斧头。

135、鸿荒:指天地初开的太古时代。

136、酬僦:酬劳。

137、祠官:掌管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官吏。

138、苾:芳香。歆:鬼神享食祭品的气味。

139、斐然:有文彩的样子。

140、赞:助。报酭:指酬神的祭祀。酭,酬酒。

篇3:韩愈《南山诗》诗歌赏析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国史补·卷中》)。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勃起,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可分四层。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游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第二层至“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游兴之浓。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昨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铺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南山诗》历代点评

《潜溪诗眼》曰:“孙莘老尝谓老杜《北征》胜退之《南山诗》,王平甫以为《南山》胜《北征》,终不能相服。山谷尚少,乃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论遂定。”

洪兴祖曰:“此诗似《上林》、《子虚赋》,才力小者,不可到也。”

黄震《黄氏日抄》曰:“《南山诗》险语叠出,合看其布置处。”

蒋之翘曰:“《南山》之不及《北征》,岂仅仅不表里《风》、《雅》乎?其所言工巧,《南山》竟何如也?连用或字五十余,既恐为赋若文者,亦无此法。极其铺张山形峻险,叠叠数百言,岂不能一两语道尽?试问之,《北征》有此曼冗否?翘断不能以阿私所好。”

吴乔曰:“《咏怀》、《北征》古无此体,后人亦不可作,让子美一人为之可也。退之《南山诗》,已是后生不逊。诗贵出于自心,《咏怀》、《北征》,生于自心者也;《南山》,欲敌子美而觅题以为之者也。山谷之语,只见一边。”

朱彝尊曰:“此诗雕镂虽工,然有痕迹,且费排置。若《北征》则出之裕如,力量固胜。”

顾嗣立曰:“此等长篇,亦从骚赋化出,然却与《焦仲卿妻》、杜陵《北征》诸长篇不同者,彼则是实叙事情,此则虚摹物状。公以画家之笔,写得南山灵异缥缈,光怪陆离,中间连用五十一‘或’字,复用十四叠字,正如骏马下冈,手中脱辔。忽用‘大哉立天地’数语作收,又如柝声忽惊,万籁皆寂。”

方世举曰:“古人五言长篇,各得文之一体。《焦仲卿妻》诗传体,杜《北征》序体,《八哀》状体,白《悟真寺》记体,张籍《祭退之》诔体,退之《南山》赋体。赋本六义之一,而此则《子虚》、《上林》赋派。长短句任华《寄李白、杜甫》二篇书体,卢仝《月蚀》议体,退之《寄崔立之》亦书体,《谢自然》又论体。触类而成,不得不然也。又按《南山》、《北征》,各为巨制,题义不同,诗体自别,固不当并较优劣也。此篇乃登临纪胜之作,穷极状态,雄奇纵恣,为诗家独辟蚕丛。无公之才,则不能为。有公之才,亦不敢复作。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近代有妄人,讥其曼冗,且谓连用‘或’字为非法,不知‘或’字本《小雅·北山》,连用叠字本屈原《悲回风》、《古诗十九首》,款启寡闻,而轻有掎摭,多见其不知量也。”

姚范曰:“宋人评论,特就事义大小言之耳。愚谓但就词气论,《北征》之沈壮郁勃,精采旁魄,盖有百番诵之而味不穷者,非《南山》所并。《南山》仅形容瑰奇耳。通首观之,词意犹在可增减之中。杜公诗诵之古气如在喉间。《南山》前作冒子,不好。”

《唐宋诗醇》曰:“入手虚冒开局。‘尝升崇丘’以下,总叙南山大概。‘春阳’四段,叙四时变态。‘太白’、‘昆明’两段,言南山方隅连亘之所自。‘顷刻异状候’以上,只是大略远望,未尝身历。瞻太白,俯昆明,眺望乃有专注,而犹未登涉也。‘经杜墅’,‘上轩昂’,志穷观览矣。蹭蹬不进,仅一窥龙湫止焉。遭贬由蓝田行,则又跋涉艰危,无心观览也。层层顿挫,引满不发,直至‘昨来逢清霁’以下,乃举凭高纵目所得景象,倾囊倒箧而出之。叠用或字,从《北山》诗化出,比物取象,尽态极妍,然后用‘大哉’一段煞住。通篇气脉逶迤,笔势竦峭,蹊径曲折,包孕宏深,非此手亦不足以称题也。”

赵翼曰:“究之山谷所谓工巧,亦未必然。凡诗必须切定题位,方为合作。此诗不过铺排山势及景物之繁富,而以险韵出之,层叠不穷,觉其气力雄厚耳。世间名山甚多,诗中所咏,何处不可移用,而必于南山耶?而谓之工巧耶?则与《北征》固不可同年语也。”

方东树曰:“《北征》、《南山》,体格不侔。昔人评论以为《南山》可不作者,滞论也。论诗文政不当如此比较。《南山》盖以京都赋体而移之于诗也,《北征》是《小雅》、《九章》之比。读《北征》、《南山》,可得满象,并可悟元气。”

陈衍曰:“昌黎《南山诗》,固未甚高妙。然论诗者必谓《北征》不可不作,《南山》可以不作,亦觉太过。《北征》虽忧念时事,说自己处多。南山乃长安镇山,自《小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后,无雄词可诵者。必谓《南山》可不作,《斯干》诗不亦可不作耶?”

程学恂曰:“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昔人云赋家之心,包罗天地者,于《南山诗》亦然。《潜溪诗眼》载山谷语,亦未尽确,然则《北征》可谓不工乎?要知《北征》、《南山》本不可并论;《北征》,诗之正也,《南山》乃开别派耳。公所谓与李、杜精诚交通,百怪入肠者,亦不在此等。”

徐震《评释》曰:“以韵语刻画山水,原于屈、宋。汉人作赋,铺张雕绘,益臻繁缛。谢灵运乃变之以五言短篇,务为清新精丽,遂能独辟蹊径,擅美千秋。昌黎《南山》,取杜陵五言大篇之体,摄汉赋铺张雕绘之工,又变谢氏轨躅,亦能别开境界,前无古人。顾嗣立谓之光怪陆离,方世举称其雄奇纵恣,合斯二语,庶几得之。自宋人以比《北征》,谈者每就二篇较絜短长。予谓《北征》主于言情,《南山》重在体物,用意自异,取材不同,论其工力,并为极诣,无庸辨其优劣也。”

曾国藩《读书录》曰:“《南山诗》‘西南’十句,赋太白山;‘昆明’八句,赋昆明池。清沤为微澜所破碎,故猱狖躁而惊呼,呀而不仆,此述昆明池所见。‘前寻’下二十二句,言从杜陵入山,因群峰之拥塞,不得登绝顶而穷览也。恶群峰之拥塞,思得如‘巨灵’、‘夸娥’者擘开而析裂之。然雷电不为先驱,终不能擘,遂有攀缘蹭蹬之困。‘因缘’以下十二句,因观龙湫而书所见。‘前年’以下十二句,谓谪阳山时曾经此地,不暇穷探极览也。‘昨来’以下,至‘蠢蠢骇不懋’,谓此次始得穷观变态。前此游太白,游昆明池,游杜陵,游龙湫,本非一次,即谪贬时亦尝经过南山,俱不如此次之畅心悦目耳。”

《南山诗》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南山诗》繁体对照

南山詩

作者: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挂壹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觏。

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

蒸岚相澒洞,表裏忽通透。

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

孤木掌有絕,海浴褰鵬噣。

春陽潛沮如,濯濯吐深秀。

岩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蔭郁增埋覆。

神靈日歊墟,雲氣爭結構。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

明昏無停態,頃刻異狀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撸?终?级∥臁

篇4: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诗词大全

南山诗

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苟矗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f绝,海浴褰鹏。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R[,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r。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岔蔽毕原陋。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v。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L。

茫如试矫首,闳生D亍M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因缘窥其湫,凝湛s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d。旋归道回睨,达ㄗ掣醋唷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_劳颈。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所瞩才左右。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g。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匀糇⒕摹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G k。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

篇5:《南山诗》韩愈唐诗鉴赏

南山诗

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优;或辣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筍;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讠豆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槨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燻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篇6:《南山诗》韩愈唐诗鉴赏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国史补·卷中》)。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勃起,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

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

可分四层。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遊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第二层至 “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遊兴之浓。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

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舖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

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 “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篇7:南山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镵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笋;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译文

我听说京城的南面,是群山聚集的地方。

山的东西两头都延伸到海边,它的大小实在难于彻底了解清楚。

即使是那些山经、地志的书籍记载,也都茫然而难作凭据。

我想遣辞造句来赋诗以勾勒出终南山的大纲,但又总是担心挂一漏万而说得不全面。

想要不写又实在欲罢不忍,因此只有粗略地叙说一下我所历、所见的景象吧。

我曾登上高高的土丘向远处遥望,看到山峰象羊角一样聚集在一起。

天气晴朗明了的时候,只见到处出现了山峰的棱角,一缕缕的山脉象碎分在那里的锦绣。

山中的雾气弥漫无边,到处渗透而没有隔绝。

虽然没有风吹,山气也到处飘洒,凝集在花草树木上成为融液而滋润着植物的成长。

云横山间,凝聚在一个平面上,那一点一点的山峰露出在云层之上。

远山如在天空浮挂着的长眉,又浓又绿的色泽仿佛刚刚画上去。

独立的高峰象天柱一样支撑在大地,仿佛是海中洗浴的大鹏鸟张开了嘴巴。

春天的阳光悄悄地照耀大地,万物焕发了生机而草木也纷纷吐秀萌芽。

高大的山势虽然高峻雄伟,但披上了绿色的植物就象是微醺的人一般绵软温润。

夏天的炎热中百木茂盛,浓郁的荫盖遮蔽了大地。

山中的神灵吁气呵云,那飞腾的云雾都纷纷地织造着世界。

秋天的霜露喜欢欺凌自然,高山也因之而清癯独立。

瘦削的山峰重叠参差,在清肃的气势中直冲云霄。

冬天的景象虽然阴晦幽暗,而洁白的冰雪却将终南山琢镂得美丽无瑕。

清晨的阳光照射着高大的山峰,仿佛山形的高大和纵长都有亿丈的距离。

终南山的晴明和昏晦没有一定之规,瞬息之间就会改变原来的气候。

西南角上太白山峰雄伟独立,突兀而起的姿态简直没有能与它搭配的高峰。

它作为都城的屏障与京师德运相配,占据的位置正好在秦岭之中帝都之南。

山势逍遥越出了所处的坤位,仿佛要侵人西北的乾位。

山高而寒意凛冽,风声飕飕令人战傈。

山广而南面正烈日高照,北面却已大雪纷飞。

我曾经到长安城中昆明池的北边观览,偶然一去,恰好正遇上晴天。

联绵的山脉正好在我俯视的水面上,终南山的倒影正好都在清澈的水中浮现。

水面上波光粼粼,可以看到仿佛有喧器的猿猴在跳跃。

动荡的水面使我忍不住呼叫山形的破碎,但仰起头一看,却庆幸山还没有倒下来。

我向前寻路来到了杜陵,那里灰尘蔽空,使毕原的文王、武王嘉也显得很是卑陋。

沿着崎岖的山路逐渐走上高耸的终南山,这时候才大开眼界,而游目四顾都是美丽的风景。

走啊走的,似乎要走到尽头了,但高大的山形还在纷繁交错地向前挺进。

有时山形忽然象河岸一样开裂,那拥塞在一起的错误是难以宽恕的。

传说中的山神巨灵和夸蛾,他们的神力可以为所欲为。

但我怀疑老天的意思,是要精心专一地积蓄着力量护佑这片山形。

力量虽然能把山推转开去,却怕遭到雷电的轰击。

想要樊缘而上,却因陆峭而无法安置手脚,只好失道而走进山谷之中。

茫然地从山谷中抬首而望,四面迫促使人愚惑难解。

身处逼塞的山路中,也失去了潇洒爽然的仪态,在近处找到了新路,却在远处迷失了来路。

因为拘于官守的职责,而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虽然找到了新路上山也无法再往前进。

乘便去看山中的湫潭,湫水清湛,里面隐卧着蛟龙。

水中的鱼虾俯身可得,而神灵的异兽又有谁敢去侵犯?

树林中偶然有落叶飘零,将要堕地时忽有鸟儿掠过救起。

它衔起落叶回翔而起,然后又急急地抛弃而去哺食出壳的.雏鸟。

在我回归的道路中曾回顾山中,那高大的山峰依旧还在面前。

啊呀!真奇怪,那稳固的山形竟然能不断地变化万千。

前年我遭到贬谪,在南去的路途中又与终南山不期而遇。

开始是从蓝田进人山中,山势之高,使人顾盼之间颈疫头疼。

这时正好遇上了阴晦的天气而大雪纷飞,我流泪的眼睛正苦于朦胧不清。

险峻的路途拖着冰冻,从上而下冰如溜滑而下。

我挽起了衣服,一步步推着马前行进进退退困难地向前走着。

行色苍皇急促,而忘了向远处浏览,眼睛所关心的,也只是前后左右的路途。

路旁的杉树和竹篁矜夸着各自长矛一般的月亮,那些光亮集中起来如甲胄一般糶眼。

那时候只顾专心致志地想着赶快走上平坦的山路,能够脱离险境比避开恶臭还来得急迫。

昨天恰好遇到了一个清明霁和的天气,游历终南山的宿愿才得以实现。

我登上了峥嵘的山顶,脚边不时地倏忽闪过跑跳的鼯鼬。

山前低下的开阔之处豁然开朗,远远分散地堆积着,象褶皱的波纹

有的山互相连接,如同人与人一个个跟随着。

有的山迫促聚集在一起,如同人与人在互相搏斗。

有的山静止着象低首俯伏,有的山竦立象受惊的山鸡。

有的山分散着如同瓦解了一般,有的山集汇象车轮中辐条集中的毅一样。

有的山翩而行象摇荡着的游船,有的山急迫匆促,象马在奔跑。

有的山相背象互相讨厌对方一样 ,有的山相向又象互相辅助一样。

有的山丛杂乱生象春笋冒出,有的山高耸挺立象炷灸燃烧。

有的山交错缤纷,象画的图一样,有的山围绕在一起,如同写的篆籀字体。

有的山罗列着难以计数,象天上的星星,有的山聚集在一起,象云彩片片浮在空中。

有的山浮在远处如同波浪翻滚,有的山碎裂象经过锄耨的田地。

有的山象古代的大力士孟贲和夏育之流,只要有了为赌胜败而设的奖赏,就勇往直前了。

跑在前边的一个劲儿向前跑,跑在后面的似乎要发怒却又说不出话来。

有的山又象帝王一样尊严耸立,山下其他丛集的小山就象朝觐的贱幼大小官员。

帝王所看到的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不因此而特别狎亵亲昵,即使是远房的子侄也不因此而不理不睬。

有的山象进食时的木盘,各种各样的食品堆积纷陈。

有的山象士大夫的九原坟地,坟墓当中是死者的棺椁。

有的山重叠着象盆器累积,有的山分立着象登豆并列。

有的山覆盖地上象曝晒的鳖壳,有的山寝卧象睡着了的野兽。

有的山蜿蜓而行象藏龙宛曲,有的山张开翅膀象猛鹫捕食。

有的山整齐排列,象朋友聚会,有的山前后相随,象先后站立的人。

有的山进发象泉水落下,有的山回顾象等待后继。

有的山暴戾乖张,好象仇人相见,有的山亲密温柔,象结为姻好的夫妻。

有的山庄严象绅土戴着的高冠,有的山翻转象舞女的长袖。

有的山屹然不动象摆在沙场的战阵,有的山四周相围象在狩猎。

有的山象倒下一样向东趋走,有的山也象倒下一样却向北趋走。

有的山象火一样放出光芒 ,有的山象雾气一样蒸腾直上。

有的山象行走匆匆而不停留,有的山象遗失了什么一样却不去捡拾。

有的山象斜倾而没有倚靠一样,有的山象弯弓松驰而不张开。

有的山光秃秃地象脱落了头发,有的山又象被火烧过一样。

有的山象龟甲坼裂显出的征兆,有的山象卜卦分出的卦交。

有的山象剥卦一样山形前横,有的山象姤)卦一样山形后断。

有的山看上去很长,中间断离又重新连上,有的山刚毅地背叛过去,可不久又相遇在一起。

有的山象浮鱼喁喁细语地闯入萍中,有的山大小疏落象月亮行经二十八宿一样。

有的山高大象建筑得高墙,有的山高大象库房和马厩。

有的山细长得象剑戟一般,有的山光彩照人象衔着美玉。

有的山四面铺陈象花萼满枝,有的山下投象快倒下来的屋檐。

有的山悠然舒畅而安居,有的山兀然狂奔如走兽。

有的山跳跃而出就象仍在奔跑,有的山蠢蠢欲动但又象不肯勉力向前一样。

壮观的终南山啊,立于天地之间,安排得象人体的生理结构一样协调。

不知当初是谁开创了这座山脉?又是谁在劝勉着一直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创造这样大而巧的山,需要多大的团结和忍受多大的劳苦?

开辟者用的是斧斤呢?还是要凭借诅咒的力量来成就?

鸿荒时代的开创历史竟然没有流传下来,但那伟大的功绩是不能用物来计算报酬的。

注释

南山:即终南山,古称中南、地肺、太一、周南,指长安城南群山,秦岭山脉之一部。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去六百里。

兹:此,指终南山。维:或作“惟”,语词。群山囿(yòu):谓群山汇聚之处。囿,园圃,引申为事物萃集之处。

“东西”句:谓东、西方均连接海洋,此为夸饰语。

山经: 记录山脉的舆地书。地志:舆地图书。指《山海经》《汉书·地理志》之类的书籍。茫昧:不明白、不清楚。非受授:不是亲自得古人传授,无法流传告知后世。

团辞:结撰文辞。提挈(qiè):提纲挈领。念:恐。

休:止,指停止写作。谅:信,实在。

经觏(gòu):经行亲见。觏,同“遘”、“逅”,遇见。

戢戢(jí):众峰聚集貌。相凑:相聚。

蒸岚:蒸腾的山气。岚,雾气。

澒(hòng)洞:弥漫无际貌。

通透:显露。

飘簸(bǒ):飘荡。簸,播扬。

融液:雾气凝成的水。煦:阳光温暖。

平凝:平展而凝止不动。

脩(xiū)眉:长眉。《西京杂记》卷二形容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此“倒喻”为远山如眉。浓绿:指山上青绿色的草木。画新就:有如眉黛刚刚画好。

孤撑(chēng):孤峰独立。撑,同“撑”。

巉(chán)绝:巉岩绝壁。巉,峻。

海浴褰(qiān)鹏噣(zhòu):形容山如大鹏从海中出浴,张开其喙。褰,提起,举头貌。喝,鸟嘴。

沮洳(rù):土地低湿处。

濯濯(zhuó):光明貌。

嵂(lǜ)崒(zú):高峻貌。

含酎(zhòu):酒醉。酎,经过两次以上复酿的醇酒。

荫郁:草木枝叶茂盛。

埋覆:掩藏覆盖。

歊歔(xiāo xū):热气上升。结构:联结。

刻轹(lì):刻剥凌践。轹,敲打。

磔(zhé)卓:卓然挺立。磔,截裂肢体。

癯(qú)瘦:形容瘦骨嶙峋的山峰。

琢镂:雕,刻,修饰。

高袤: 崇高广大。

雄太白:雄峙着太白山。太白山是终南山峰之一,在陕西省武功县南,西连武功山,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称“太白”。

莫间簉(zào):没有相匹配的。间,近。簉,副贰。

藩都:屏卫都城。配德运:唐为土德,故以太白山藩垣帝都为配合德运。德运,秦、汉间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来配合王朝存灭,是为德运。分宅:分占位置,谓终南山自太白山分出来。占丁戊:以天干配五方,丁为南,戊为中,太白山在帝都之南,居秦岭之中,故为占丁戊。

坤位:指西南方。

诋讦(jié):谓凌暴。乾窦:乾位的地穴。乾指西北方,窦谓地穴。

空虚:天空。兢兢:本义为戒惧战栗,此处形容严寒。风气:指风。较搜漱:谓疾风:一阵阵更猛烈。搜漱,犹“飕飕”。

朱维:南方,此指山南。烧日:日光如烧,赤日炎炎。

阴霰(xiàn):山背面的霰雪。阴,山北。霰,雪珠。

纵腾糅(róu):恣意腾飞。糅,纷杂。

昆明大池:在长安西南,汉武帝时为习水战而凿,周围四十里,唐德宗时又加修浚,引交水、澧水入池。去觌(dí):前去观看。觌,相见。偶晴昼:正好遇上晴天。

困清沤(ōu):谓山影映现池水中,影像被池岸所限,故曰“困”。清沤,干净的池水。沤,水泡。

躁:急。

猱狖(náo yòu):猕猴和长尾猿。

呀不仆:惊叹不倒下。仆,同“扑”。

径杜墅: 取路杜墅,欲由此登山。径,通“经”。杜墅即杜陵,在今西安市南,古昆明池东北,本周之杜柏国,汉宣帝陵在此,因号杜陵。

坌(bèn)蔽:尘埃遮掩。坌,灰尘。毕原:在今西安市西南,为咸阳附近渭水南的高地,以西周毕公高封于此得名,武王、周公及汉诸陵并在其上。陋:言其卑小不可见。

轩昂:高峻貌,此指高山。

岭陆: 山岭与高地。高平之地日陆。烦互走:指多有交错。互走,走向交错。

勃然:忽然。

思坼(chè)裂:希望山岭间裂开一条通道。坼裂,裂缝。

拥掩:壅蔽,阻塞,指山势阻碍。

恕宥:宽恕。

巨灵:古代神话中擘开华山的河神。

夸蛾:传说中的大力神。

远贾(gǔ):远来推销。

固护:牢固。蓄精祐:蓄积神明福佑。

排斡:排除。斡,运转。呵诟:呵斥辱骂。

蹭蹬:困顿失路。

抵积甃(zhòu):掉到如深井的谷底。甃,井壁。

茫如:茫然。矫首:抬头。

堛(bì)塞:土块堵塞。墙,土块。

怐(mào)诟:怨愁的样子。威容: 端庄的仪容。萧爽:潇洒。

拘官:束身于官职本分,不可旷日游山。不可又:不可复,此谓不可深入群山之中。

因缘:顺道。

湫(qiū): 深潭,此指南山炭谷湫,韩愈有《题炭谷湫祠》诗。

凝湛: 谓深水如凝。

閟(bì)阴兽:谓禁闭水中蛟。閟,潜藏,关闭。

神物:指鱼虾为神灵养护之物。寇:侵犯,碰取。

林柯: 树枝。

弯环:犹言回旋,作弧线飞行,此状鸟之盘旋。

哺鷇(kòu):母鸟喂幼鸟。鷇,雏鸟,待母哺食的幼鸟。

旋归:返回。

回睨(nì):回头看。睨,斜视。

达枿(niè):指林木凸出枝丫的样子。枿,同“蘖”,树木重发新生的枝条。壮复奏:茁壮而又繁密。奏,通“凑”,聚集。

峙质:不可变的本性,指冈峦。化贸:变化。贸,变易。

得邂逅:谓得机会登山。

蓝田: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为骊山之南阜,山南有蓝田关,唐时此为自长安南下襄阳的通道。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蓝田县:秦岭在县东南,即南山别出之岭。凡入商洛、汉中者,必越岭而后达。

顾眄(miàn):左顾右盼。还视为顾,邪视为眄。脰(dòu):颈项。

晦:阴晦。

蒙瞀(mào):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瞀,眼睛昏花。

悬溜:瀑布。

褰(qiān)衣:拉起衣襟。步:步行。

颠蹶:跌倒。倒仆日颠,失足日蹶。

苍黄:同“仓皇”,急迫匆忙。

遐睎(xī):远望。

杉篁(huáng):杉树与篁竹。篁,竹的通称。

咤蒲苏:夸耀其生长繁茂。咤,通“诧”,夸耀。蒲苏,犹“扶疏",繁茂分披貌。

杲耀:辉耀。杲,光明。攒介胄:谓杉竹披上冰雪如攒集的甲胄。介,通“甲”,铠甲。

清霁(jì):雨过云散的晴朗天气。

忻(xīn)始副:心喜游山的夙愿方能达成。忻,通“欣”。始副,始实现。

峥嵘:高峻貌。跻(jī)冢顶:登上山顶。跻,登上。

倏闪:忽然闪现。

杂鼯鼬(wú yòu):交杂有飞鼠和鼬鼠。鼯,飞鼠。鼬,又名胜,俗称黄鼠狼。

划开阔:忽开阔。划,忽然,豁然。

烂漫:散乱貌。

堆众皱:从高处看群山如皱纹堆聚。

蹙(cù):接近。

妥:安稳。弭伏:驯顺地趴下。竦(sǒng):通“悚”,惊惧。

惊雊(gòu):被惊吓到的野鸡。

辐辏:状车轮条辐集中于轴心。辏,车辐集中于轮毂。

翩:犹“翩翩”,轻疾貌。决: 快疾,疾驰。骤:奔驰。

嵲(niè):突兀特立貌。

炷(zhù)灸:点燃的艾卷,可以治病。炷,点燃。灸,灸艾。

缭:缭绕。篆籀:篆书与籀书,篆指小篆,籀指大篆。

离:众多。

蓊(wěng):聚集。云逗:云彩停驻凝滞。

锄耨(nòu):耕田锄草。

贲育伦:古代传说的猛士孟贲、夏育之徒。赌胜:竞争胜负。勇前购:谓勇往直前以求恩赏。

钝:鲁钝。

嗔浢譳(dòu ròu):谓嗔怒不能言。浢譳,言语迟钝。

丛集:聚集。朝:朝拜。

贱幼:百官尊卑长幼不等。

肴核: 肴核分指肉、果类食品。

饤饾(dìng dòu):谓食品纷杂堆积。饤饾,食品堆积。

九原:墓地。本为地名,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为春秋晋国卿大夫埋葬处。

椁(guǒ) 柩:棺材。椁谓外棺,柩谓敛尸之棺。

盆甖(yīng):盆,古酒器。甖,小口大腹的陶瓶。揭:高耸。

登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亦用于祭祀。木制的称为豆,瓦制的称为登。

曝鳖:鱼鳖晒背。颓:仰面向上。

翼:振翼,飞翔。搏鹫:拼搏的鹫鹰。

迸:迸散。顾: 顾念留恋。

宿留:逗留。

俨: 庄重貌。峨冠:高的礼帽。

围:包围。蒐(sōu)狩:打猎。

靡然: 倾倒貌。东注:东流,状山势东向。偃然:倒卧貌。北首:北向。

熺(xī)焰:熺,同“熹”,火焰光亮。

饙(fēn)馏:一蒸曰饙,二蒸曰馏。

弛: 射箭。不彀(gòu):不拉满弓弩。

赤:空无。鬝(qiān):鬓发脱落貌。

柴槱(yǒu);积柴烧火。槱,聚集木柴以备燃烧。

坼兆:古代灼龟卜筮,烧裂纹理以验吉凶。

卦分繇(zhòu):《周易》每卦有卦辞叫作繇,每卦分六爻,故曰“分繇”。

前横若剥:形容山形像《易》的剥卦卦象,坤下艮上,上有一阳,作重,故曰“前横”。 后断若姤(gòu):形容山形像《易》的始卦卦象,巽下乾上,下有一阴,作拿,故曰“后姤”。

延延:绵长貌。离又属:分离又连接。属,接续,连接。

夬夬(guài):刚决貌。叛还遘:离开又遇合。遘,遭遇,相遇。

喁喁:群鱼张口向上浮出水面貌。落落:稀疏貌。

訚訚(yán):同“言言”,高大貌。 巘巘(yǎn):崇高宽广貌。库厩:仓库和牲口棚。

参参:修长貌。

焕焕:光彩辉煌貌。

衔莹琇:含藏晶莹的美石。琇,石之似玉者。

敷敷:花开貌。

披萼:挂满枝萼。

闟闟(xì):物坠地声。

屋摧霤(liù):屋檐水落地。霤,屋檐上流下来的水。兀兀:不安貌。狂以狃:狂乱而又骄横。狃,兽以足蹂地,这里是性骄横的意思。

超超:奔跳貌。骇不懋(mào):起动而不勉力。

经纪:经营料理,使天地事物条理有序。

营腠(còu):营卫腠理。营卫,同“荣卫”,中医学上指经络血气。腠理,皮下肌肉组织的空隙、皮肤的纹路。

僶俛(mǐn fǔ):努力。劝侑:规劝。

戮力:勉力,并力。忍劳疚:忍受辛苦。疚,久病。

得非、无乃:皆诘问之词,难道不是之意。假:借。

鸿荒:太古蛮荒之世,混沌初开之时。

酬僦(jiù):酬其功值。僦,租赁、雇佣之费。

祠官:指终南山庙的庙祝。

芬苾(bì):形容祭品的芳香。苾,香气。

降歆齅(xiù):谓神灵降临接受祭祀。歆,享,食。齅,用鼻闻味,指祭祀前神先享用祭品的香气。

斐然:形容文章有文采。赞报酭(yòu):谓赞助报谢神明之功。

报酭(yòu),报谢。酭,通“侑”,酬答。

赏析: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国史补·卷中》)。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 * ,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可分四层。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游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第二层至“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游兴之浓。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昨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铺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篇8: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赏析

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赏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

【作品简介】

《岁暮归南山》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原文】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解】

北阙:指帝宫。《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不成材。

明主:圣明的国君。

故人:老朋友。

疏:疏远。

青阳: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

岁:年。

除:去。

永怀:悠悠的思怀。

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虚:空寂。

【韵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篇9:《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而自己尚是一名白衣,怎不令人伤怀——白发增生,年华易老;一年过去了,春天又近在目前,时间过得真快啊!诗人求仕心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两句诗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也证明孟浩然并非真隐士。

出自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疏:疏远。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2-3]

参考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赏析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篇10:韩愈《南山》诗歌赏析

韩愈《南山》诗歌赏析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南山诗

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

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眄劳颈脰。

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

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左右。

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优;或辣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

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

或乱若抽筍;或嵲若炷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讠豆譳;

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槨柩;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

或蛇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

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秃鬝;或燻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

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天张,僶俛谁劝侑?

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韩愈诗鉴赏

南山就是终南山,也称中南山。它是长安南郊的名山。

此为五言古诗,计一百另二韵,分三段。第一段至阴霰纵腾糅,言远眺中的南山,千姿万态,瞬息异状,惹人游兴,炽烈。此段分三层。首层至茫昧非受授,写终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团辞试提挈至顷刻异状候为第二层,总状遥望中的终南山。诗人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凑、出、碎、蒸、通透、飘簸、融、凝、露、浮、褰,挥写云山变幻之态。日出云散,始睹峰峦脉纹如缕,密布若绣;云岚勃起,山踪忽隐,但见澒洞一片,山岘岚渐稀,忽能透霭见山;流云时而飘簸,时而平凝,山峦也随之

忽露忽沉,忽静忽动;岚卷峦浮,形如脩眉新绿;云消峰竖,似鹏喙浴海。诗人运用浮云在山间舒卷给人造成的错觉,使静谧之山跃跃欲浮,跃跃欲褰。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娆。诗人以瘦硬之语句,勾勒南山季节性的特征,从中还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坚硬的岩石,也会显得软弱;横亘半空的名山也难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颜色是幽墨,但装扮它的却是洁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写太白山是第三层。太白也称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写太白就是写终南。其中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句与王维《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作用相近,但风格迥异。韩愈写得飞扬雄奇,王维之句则雄浑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脱险逾避臭是第二段。

可分四层。首层至始得观览富。其中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六句,写诗人取道昆明池,往遊终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称山影困于池而不能尽见;嫌周围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沤,均委婉透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一往深情。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言风吹波起,山影破碎,状若猿猱躁跃:想象奇特,造句瘦劲,乃韩愈的当行本色。仰喜呀不仆,写出行近终南,仰观南山时的`心情,语平直而意深邃,其气直贯崎岖上轩昂二句。第二层至 欲进不可又,写诗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将遂穷以下九句,描摹诗人爬山时的心理,相当出色。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遊兴之浓。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以弯环飞,状群鸟贴湖回翔,能传其神情;而救、争衔、投弃数词,与前阴兽神物相应,为此幽靓之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与前层相映:一苦一乐,一张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话的运用和渲染,则为结句作诗酬神之意埋一伏笔。末四句,言诗人于归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谴谪以下为第四层。言诗人于谴谪途中,再次游南山,终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苏(刀剑),干如介胄,只得怅而返。

来逢清霁起,至蠢蠢骇不懋为第三段

前层。诗人于贬谪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兴往游,直登峰巅,视野顿然开阔。往昔视为畏途的峻岭大阜,尽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斓的带皱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舖张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范例。其中连用或字,远绍《小雅·北山》(有十二个或字句),近承陆机《文赋》(连用八个或字句),加以参差变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句中多用骈字、时杂拗句,复以险韵出之,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之类即是。

诗以一句一喻为主,其间错落地杂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连用排比,仍富变化。句式多变,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 或××××,多种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时寓议论,如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末二句包孕着人际关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以卦象状山:剥卦 ,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态时,言己目前身在峰顶的处境,隐寓处世之道。就全诗章法而言,第一段由远眺而逗游兴,第二段言二次游山,历尽艰危而游兴不减,经层层盘旋作势,引满待发之后,至此,连用五十一个排比句和十四叠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经上游山峡壅阻之后,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就笔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两次往游:一系俯视水中倒影,一乃近瞩山径风光;此则绝顶鸟瞰,角度不一,写法迥异。山本静物,但在韩愈笔下均具动态,且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段是云岚舒卷而造成山动的错觉,第二段是风吹水动,引起山影破碎躁动;此段则是诗人游目四骋而造成的错觉。撰如此长诗,而能一笔不复,尤见韩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为后层。言终南山奇神灵,故诗人作诗以酬。

程学恂说: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此评极是。

李贺《官街鼓》全诗赏析

遣兴,遣兴文天祥,遣兴的意思,遣兴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公开课教案

韩愈古诗词鉴赏

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

贾岛的诗 口号

贾岛诗集

唐诗摘选赏析

柳宗元饮酒原文及翻译

孟郊《劝学》全诗翻译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南山诗,南山诗韩愈,南山诗的意思,南山诗赏析(锦集10篇)】相关文章:

‘教案’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2022-05-06

贾岛的经典名言2023-11-28

《破阵子》作者介绍及赏析2023-11-22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四月2022-05-07

题东谿公幽居2022-08-31

含有山的诗句2024-04-04

《溪兴·山雨溪风卷钓丝》翻译赏析2022-05-15

沈下贤原文及赏析2022-11-07

《卖炭翁》获奖教学课件2023-09-02

唐诗《池上》赏析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