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中试卷

时间:2022-11-04 07:41:39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一期中试卷(整理10篇)由网友“Faulenze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初一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期中试卷

篇1:初一语文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1.词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惩罚(ch6ng) 征发(zh5ng) 哽咽(g7ng)

B.宛转(w3n) 字帖(ti7) 温和(h6)

C.祈祷(q0) 诧异(ch4) 踱(du4)

2.作者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描写景物,说出下边语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景物特点。

(1)“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这句话是从____角度来描绘的。

(2)“(海水)发出温柔的刷刷声。”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3)“晚来的晚风,清新而又凉爽。”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4)“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这句话是从____的角度来描绘的。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句中作者用了两个德语单词,其用意是 [ ]

A.表现少年鲁迅很有学问。

B.表现少年鲁迅对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喜爱依恋之情。

C.表现少年鲁迅天真活泼的性格。

D.既可增加文章的趣味,又表现出儿童的稚气及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无可奈何之心境。

4.选择正确答案

(1)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少年时的“乐园”? [ ]

A.园内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可以吸引儿童去观察、发现、探索其中的奥妙。

B.园内景物优美有趣,比三味书屋好玩得多。

C.在百草园里,能自由快乐地生活,用比照的方法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2)少年鲁迅为什么厌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 ]

A.当时鲁迅年纪小,不懂得学习的重要,觉得学习限制了他玩的自由。

B.先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还用打手心、罚跪来体罚学生,使少年鲁迅十分反感。

C.封建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符合儿童的求知心理,并束缚、毒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5.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B.……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安适:安静而舒适。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向上看。

澄清:清亮,杂质极少。

D.……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透明的,什么都没有。

6.画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说明各表示什么?

(1)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3)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7.选择正确答案。

(1)对课文内容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文处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晴和暖。

B.文中重点写人们的活动。

C.文中重点写了各种景物――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

D.作者写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了济南冬天的风少且小和天气的响晴。

(2)作者称冬天是“慈祥的”下面对这一说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因为冬天和蔼可亲。

B.这是拟人的写法。

C.用“慈祥”来写济南冬天的阳光。

D.用“慈祥”写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3)对“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迫切盼望春天。

B.不希望别的一切。

C.盼望春天早点到来。

D.表现人们的喜爱和满足,赞美冬天的美好。

8.对下面句中副词辨识准确的一项是 [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都像 B.一切都

C.都刚 D.都刚了

9.选择正确句意

(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 ]

A.表现小弗郎士的厌学心理。

B.表现小弗郎士是个经常逃学的孩子。

C.表现小弗郎士贪玩的特点。

(2)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

A.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人憎恨。

B.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二、填空题(20分)

1.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语

(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喻体____ 本体____ 比喻词语____

(2)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喻体____ 本体____ 比喻词语____

2.按要求答题。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本体是____

喻体是____

作用是____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本体是____

喻体是____

作用是____

3.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

A.比喻做准备工作。

B.造酒的发酵过程。

C.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A.山被照得亮起来了。

B.草木萌发山色新。

C.积雪融化山湿润。

D.山得春雨,明朗润泽。

(3)抖搂抖搂精神。 [ ]

A.振作 B.抖动

C.活动 D.振动、抖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1)我的老师是多么____、多么____、多么____、多么____的人啊!

A.温柔 慈祥 公平高大

B.温存 慈祥 公正 伟大

C.温柔 慈爱 公平伟大

D.温存 慈爱 公正 高大

(2)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____;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____的支持! [ ]

A.平凡 巨大 B.平凡 莫大

C.平常 巨大 D.平常 莫大

5.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

A.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6.下列四句中,加粗词的词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

A.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D.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7.本文选取的主要生活片断的记叙顺序是 [ ]

A.时间先后的顺序 B.地点转移的顺序

C.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 D.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8.阅读答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____(打 落 敲)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挡近拦 迎),教鞭轻轻地____(敲 打 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1)从括号中选词填空。

(2)“狡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 [ ]

A.是贬义词

B.是贬义褒用,调皮、机灵的意思。

C.去掉“狡猾”,文章表达显得平淡。

D.“狡猾”用在文中,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这段的中心句是 [ ]

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她爱我们 D.她也笑了

(4)这一段描述的主要事件是 [ ]

A.蔡老师有一次打我的情景。

B.蔡老师对学生假愠真爱的情景。

C.“我”在课堂上的玩劣。

D.课堂上的笑声。

(5)“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

(6)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却选择了打我的事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

(7)文中加粗的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____。

(8)本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

三、判断题(18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散步》选自《南京日报》作者是莫怀成。 ( )

(2)《金黄的`大斗笠》选自《中国青年报》作者是高风。

( )

(3)《散步》表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 )

(4)《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一幅风雨图,图画中贮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 ( )

(5)《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 ( )

(6)《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多处描写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

2.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背影”,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

( )

(2)作者把父亲的背影写得很精彩,使人读了既感到亲切,又获得美的享受。 ( )

(3)文中两次出现“聪明”一词,其实都是反语,是对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爱的反嘲和自责。 ( )

(4)全文共写了三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一次是买橘子之后,父子话别后混入人群的背影,还有一次是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出的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

3.下列与所给例句表达方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那里有金黄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A.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B.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C.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D.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四、阅读答题(20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②可别恼。③看,像____,像____,像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幅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____和____特点。

2.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和____两种修辞手法,分别从春雨的____、____、____三个侧面来描绘。

3.“可别恼”一句,“恼”的是____;“别恼”是因为____。

4.作者写春雨的特征,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着力渲染了一种____的氛围。

五、作文(22分)

题目:《我的书包》

要求:(1)要写得清楚、明白;(2)不少于600字。

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1.C

2.(1)触觉 (2)听觉

(3)嗅觉、触角 (4)嗅觉

3.D

4.(1)C (2)C

5.D

6.(1)单单,限定动作或事物在极小的范围内;也,在此表示强调。

(2)特别,程度副词,在此表示超出一般的意思

(3)也许,表示不肯定的语气

(4)好像,表示状态;忽然,表示事物或动作,变化来得突然而又出人意料。

7.(1)B (2)A (3)D

8.C

9.(1)C (2)A

二、1.(1)小国旗 字帖 好像

(2)老朋友 课本 好像

2.(1)本体是春风 喻体是母亲的手 作用是体现春风温和的特征

(2)本体是野花 喻体是眼睛、星星 作用是不但写出了铺满原野的草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形态之美。

3.(1)C (2)D (3)A

4.(1)C (2) D

5.D

6.B

7.C

8.

(1)落 迎 敲

(2)A

(3)C

(4)B

(5)她爱我们

(6)为了更好地说明蔡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温柔慈爱的人

(7)不能,因为去掉后不能准确地表现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和爱学生的感情

(8)记叙、描写、议论

三、1.(1)×(2)×(3)√(4)√(5)√(6)√

2.(1) √ (2)(3)√(4)×

3.C

四、1.细密、轻盈

2.牛毛、花针、细丝,比喻,排比,紧密、闭光、细长

3.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的可爱

4.安静和平

五、略

篇2:初一数学上册期中试卷精选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方程5(x-1)=5的解是……………………………………………… ( )

A.x=1 B.x=2 C.x=3 D.x=4

2.下列关于单项式一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数是- ,次数是4 B.系数是- ,次数是3

C.系数是-5,次数是4 D.系数是-5,次数是3

3.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m、-15m和-10m,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5m B.10m C.25m D.35m

4.根据国家安排,今年江苏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建设106800套,106800用科学记数学法可表示为…………………………………………………( )

A.1068×102 B.10.68×104 C.1.068×105 D.0.1068×106

5.两个数的商是正数,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和是正数 B.差是正数 C.积是正数 D.以上都不对

6.如图,图中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如果点B,C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点A与点D表示的数分别是……………………………………………( )

A.―2,2 B.―4 , 1 C.―5 , 1 D.―6 , 2

7.若A、B都是五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 )

A.四次多项式 B.五次多项式

C.十次多项式 D.不高于五次的多项式

8.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6a-5a=1 B.5x-6x=11x C.m2-m=m D.x3+6x3=7x3

9 .已知(x-1)3=ax3+bx2+cx+d.,则a+b+c+d的值为……………………………( )

A.―1 B.0 C.1 D.2

1 0.在一条笔直的公路边,有一些树和路灯,每相邻的两盏灯之 间有3棵树,相邻的树与树、树与灯间的距离是10m,如图,第一棵树左边5m处有一个路牌,则从此路牌起向右340m~380m之间树与灯的排列顺序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9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

11.-2的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12.当x= 时,代数式 的值是0.已知多项式2x2-4x的值为10,则多项式x22x+6的值为 .

13.若4x4yn+ 1与-5xmy2的和仍为单项式,则m= ,n= .

14.方程x+a=2的解与方程2x+3=-5的解相同,则a=

15.已知|a-2|+(b+1)2=0,则(a+b)=

16.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10,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5,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8,…,则第10次输出的结果为

17.请写出一个方程的解是2的一元一次方程: .

18.如图,边长为(m+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19.已知a= |x―5|+|x―2|+ |x+3|,求当x= 时,a有最小值为

三、认真答一答(本大题共7小题,共44分)

20.计算:(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23+(-37)-(-12)+45; (2) (-6)2.

21.解方程:(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2(2x+1)=1-5(x-2); (2) - =1

22.(本题5分)已知 ,

(1)求 的值;(结果用x、y表示)

(2)当 与 互为相反数时,求(1)中代数式的值.

23.(本题5分)某自行车厂一周计划生产1050辆自行车,平均每天生产150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为正、减产为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增减 +5 -2 -4 +13 -10 +16 -9

(1)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 辆;

(2)根据记录可知知前三天共生产 辆;

(3)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每辆车50元,超额完成任务每辆奖10元,少生产一辆扣10元,那么该厂工人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

24.(本题7分)世博会某国国家馆模型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其外框是一个大正方形,中间四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阴影部分)是支撑展馆的核心筒,标记了 字母的五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是展厅,剩余的四个大小相同的休息厅,已知核心筒的正方形边长比展厅的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多1米.

(1)若设展厅的正方形边长为x米,用含x的代数

式表示核心筒的正方形边长为 米.

(2)若设核心筒的正方形边长为y米,求该模型的

平面图外框大正方形的周长及每个休息厅的图形周长.

(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

(3)若设核心筒的正方形边长为2米,求该国家展厅(除四根核心筒)的占地面积。

25.(本题6分)我们把分子为1的分数叫做单位分数. 如 , , …,任何一个单位分数都可以拆分成两个不同的单位分数的和,如 = , = , = ,…

(1)根据对上述式子的观察,你会发现 = . 请写出□,○所表示的数;

(2)思考,单位分数 (n是不小于2的正整数)= ,请写出△,☆所表示的式。

(3)计算:

26. (本题9分)用水平线和竖直线将平面分成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格子,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叫格点多边形,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它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为x。

(1)如上图所示中的格点多边形,其内部都只有一个格点,它们的面积与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写出S与x 之间的关系式,答:S=_____。

多边形的序号 ① ② ③ ④ …

多边形的面积S 2 3 …

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x 4 5 6 …

(2)请你再画出一些格点多边形,使这些多边形内部都有而且只有2个格点。

此时所画的各个多边形的面积S与它各边上格点的个数和x之间的关系式S=____。

(3)请你继续探索,当格点多边形内部有且只有n个格点时,猜想S与x有怎样的关系?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C B D D B C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有9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毛

11. __2__;_2___. 12. __―3__; __11__. 13. _ 4 _; ___1___.

14. ___6_ _. 15.___1__. 16. __2 ___. 17. _略___.

18. __2m+3_. 19. __2__; 8___.

三、认真答一答:(本大题共7小题,共44分)

20.计算:

23.(1)26 ……1分

(2)449 ……3分

(3)(3)+5+(-2)+(-4)+(+13)+(-10)+(+16)+(-9),

=9,

∴工人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1050+9)×50+9×10=52950+90=53040(元).

……5分

篇3:初一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下列一组数:-8、2.7、-312、π2、0.66666…、0、2、0.080080008…,其中是有理数的个数是( )

A. 5个 B. 6 个 C. 7个 D. 8个

2. 月球的质量约为73400 000 000亿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 )

A.734×108 亿吨 B.73.4×109 亿吨

C.7.34×1010 亿吨 D.0.734×1011 亿吨

3.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4.下列各选项中的两项是同类项的为( )

A.- 与 B. 与 C. 与- D.3 与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系 数是-2 B. 的次数是6次

C. 是多项式 D. 的常数项为1

6.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 位数字是b,百位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 )A. abc B.a+10b+100c C. 100a+10b+c D. a+b+c

7.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

A、23和32 B、和-22 C、-(-2)和 D、和

8.若│aO= ―a , 则a是( );

A、非负数 B、负数 C、正数 D、非正数

9.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

A、B、

C、D、

10.下面四个整式中,不能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是(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支出20元记为+20元,则-50元表示 .

12. 3的倒数 ,|2|的相反数 .

13.某日中午,北方某地气温由早晨的零下2℃上升了10℃,傍晚又下降了4℃,这天傍晚北方某地的气温是 ℃.

14、定义a※b=a2-b,则2※3=

15.单项式 的次数是 ,系数是 .

16.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1,则 的值是 .

17.若│y+3 O+(x―2) = 0,则y =___________ .

18.观察下列等式: , , ,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第n个等式: .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 , 0, 4, -3, 2.5

20.计算( 每小题6分,共36分)

(1) (2) ;

(5)―|―3|2÷(―3)2; (6)0―(―3)2÷3× (―2) 3

21.(10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2、(10分)参加第十七届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的23名中国队员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21 29 24 27 33 22 25 25 32 31 28 31

24 24 23 21 20 27 26 28 23 34 34

⑴求出年龄最大的队员与年龄最小的队员的年龄差

⑵求出中国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一、选择题(3×10)

1、B 2、C 3、C 4、B 5、C 6、B 7、C 8、D 9、D 10、D

二、填空题(3×8)

11、收入50元;

12、― ;―2;

13、4℃;

14、1

15、3;― ;

16、0或―2;

17、―9;

18、n― =

三、解答题(66)

19、(10)

―3<― <0<2.5<4;

20、(6×6)

(1)、20; (2)、―5; (3)、; (4)、―64; (5)、―1; (6)、24;

21、(10)

12 ;4;

22、(10)

(1)34―12=24;

(2)约为26.6岁

篇4:初一地理期中试卷总结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试卷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至第七章共六节。

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一百:

1、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综合题(共50分)。

试题考查内容全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突出了图形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试题重视运用地图,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综合性较强,失分较多;综合题中,学生表现出答非所问的`情况,但总体来看选择题得分率较高,综合题读图的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说明对图形掌握不牢固。

主要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中,前几个很简单,学生都能做对。第小题错的多。课本上没有印度的泰姬陵,所以学生不知选哪一个。再有第小题,俄罗斯的地形没掌握住,最后一选择题,学生没能认真分析题意,没有找到关键词“人均”,所以没有选人口众多。

综合题一共五个,考察了所学的所有地区,每一地区一幅图,注重读图能力的检测。26、27小题错误很少,有个别人写了错别字。28小题中中南半岛写成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多地震的原因板块名称没写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学生叙述不准确。29小题,印度季风风向写错的多,错别字也有。30小题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学生写成了寒带气候,通过学生反馈,认为俄罗斯很冷,所以填错。

综合学生答题情况及考后学生的反馈,可以总结出:

1、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老师对学生学习要求不严格,致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会识图用图的弱点;2、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不准确,理解题意能力较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仔细审题。

3、知识记忆不牢,知识关系混乱。

4、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体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的现象,不能一一对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掌握不准确。

5、地理专用名词不熟悉,地理专用名词错别字情况突出。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

三、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上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热爱学习地理,从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调整课堂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当堂检测)新模式,改变以前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只对一部分难点进行适当解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地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去理解掌握知识。要加强乡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4、加强图表训练,善于运用图表。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把地理事物放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去研究它在时间上的各种变化规律及成因。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和通过地图训练培养能力,正是这一方法的生动体现。一方面把所获得的知识落在地图上,另一方面要培养读图、画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立足课本,学好基础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

总之,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地理教学的过程,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将地理知识的掌握融入到平时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查缺补漏,加强指导,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

篇5: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试题结构及特点:

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3、计划好复习的步骤,按照步骤一步步将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回顾,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不必紧张焦躁,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针对弱点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轻松备考,切忌东一头西一头乱撞,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到头来事倍功半。“为什么”上多下工夫。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深度、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角度、多层次、有跨度的问法,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却不得要领。

篇6: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均率统计

二、试题分析

本试题分两大块,(一)是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二)是非选择题,有简答题16,材料题17、18,探究题19.

这份试题,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基础题约占75%,基本上没什么难度,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应用、综合类试题约占25%,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拔高、探究。整体来看,试卷中无偏题、怪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单选题

8题: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特色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人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这个知识点,学生教容易忽视。

11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课堂教学时,没有给学生细分。所以,好多学生选择北宋。

14题:题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宋的社会经济状况,学生们不能

很好的对三个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所以造成失误。

(二)简答题和材料题

16题:本题较简单,考察的都是死知识,但是对于运河开通的影响,有的学生还是答不到点上。语言组织和答案要点的把握有欠缺。

17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本题较简单,主要的失误在于对科举制特点的归纳。一方面是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这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到位。

18题:学生用事例说明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时,语言的组织不当,丢了分。

(三)探究题

19题:学生基本都能拿满分,答案比较死。失分点主要集中于,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上,学生的答案要点不完整。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课堂上精讲多练,空出时间让学生识记背诵,给方法,给时间,给结构,增效果。

3、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篇7: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篇8: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绩统计:

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绩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

(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能力欠缺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知识面,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篇9: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

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8.29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10: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表,每题2分,共5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在今天北京附近曾经生活过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青铜器工艺精美

4、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6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7、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逐鹿之战 B、夏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施 D、华夏族的形成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汤 B 、黄帝 C 、禹 D、舜

9、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

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1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

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

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

13、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

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1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5、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1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7、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珍贵的战国乐器是

A、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D、陶埙

18、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 B 、齐 C 、秦 D 、燕

19、我们的祖先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1、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

2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2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5、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③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二、历史诊所判断正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 ( )

2、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曾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 )

4、长平之战,桂陵之战,城濮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

5、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 )

7、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是发生在秦楚两国争霸战争期间。 ( )

8、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 )

9、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

10、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的建立。 ( )

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题共40分)

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用商鞅语

请回答:

(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

(2)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

(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11分)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影响3分,其余每格1分)

图3牛耕图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

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 出现的历史时期 推广的历史时期

推广使用的影响

本格不必填写 本格不必填写

3、(13分)学以致用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一中的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表,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C B D B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B B C A B D B

21 22 23 24 25

B D D D D

二、历史诊所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17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

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 出现的历史时期 推广的历史时期

推广使用的影响

耒耜

河姆渡时期

(距今七千年前) 本格不必填写 本格不必填写

铁农具 春秋 战国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牛耕

至迟春秋末年 战国

18、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

法家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主张强化专制统治,强化中央权力。

道家即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主张“无为而治”。(6分)

学生可建议分别用品德教育、纪律约束、自我觉悟等观点。也可融合使用。言之有理即可给分。(7分)

期中总结初一作文

期中考试的作文600字初一语文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作文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初一语文教师期中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作文初一

初一作文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

初一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期中总结

初一期中试卷
《初一期中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一期中试卷(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初一上期中考试总结2023-04-06

初一语文期中总结2023-08-14

初一下册期中考试作文初一作文2023-05-11

初一月考的作文600字2022-12-26

初一期中反思初中作文2023-03-22

初一反思作文500字2024-04-10

初一我的期中考试作文2022-05-26

初一期中考试作文2024-03-27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作文2023-08-18

初一反思500字作文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