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4-30 13:12:12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伤心猪大肠”为你分享8篇“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篇1: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41.三省六部制中,替皇帝起草政令的部门是

A. 六部 B.尚书省 C. 中书省 D.门下省

42.明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是

A.临洮和陇西 B.鸭绿江和嘉峪关 C.陇西和临洮 D.嘉峪关和鸭绿江

4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反 映南宋大将( )领导的“岳家军”的生动写照。

A.宗泽 B. 韩世忠 C. 王彦 D. 岳飞

44.两宋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 B.商行 C.工部 D.转运使

45.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是

A.泸定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赵州桥

46.人民币新版100元在市场上开始广泛流通,被人们昵称为“土豪金”。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7.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 D.好汉比武的擂台

48.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那么,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49.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 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0.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D.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51.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书,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 焚书坑儒 C. 提倡言论自由 D. 独尊儒术

5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耶律阿保机 D.完颜阿骨打

53.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回族形成 D.设置驻藏大臣

54.《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55.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5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D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57.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

5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内容丰富 B.豪迈奔放 C.别致清新 D.委婉真挚

59.标志着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开始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60.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与明朝 B.汉朝与宋朝 C.秦朝与清朝 D.唐朝与明朝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注意:请考生直接答在试卷上。

61.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根据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唐太宗发展了哪一种选官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诗里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盛世,这个盛世史称什么?(1分)是哪一个君主时期开创的?(1分)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3)看图说出诗里的“此河”指的是什么河?(1分)说说“此河”的三个中心,(3分)该诗主要肯定了“此河”的什么作用?(1分)

62.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一 玄奘西游 图二鉴真东渡 图三郑和下西洋 图四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2分)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1分)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1分)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1分)并简述其影响?(2分)

63.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7分)

(1)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哪一个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1分)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明末清初却被荷兰殖民者霸占,当时是谁收复了台湾?(1分)

(3)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4分)

时期 民族融合的形式 具 体 史 实

唐 和亲

元 民族迁徙

清 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5)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64.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 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1分)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1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篇2: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41—45 CBDAD 46—50 CCBDB

51—55 AADCB 56—60 DABDA

61.(1)制度: 科举制 (1分)

(2)盛世: 开元盛世 (1分)君主: 唐玄宗(唐明皇)(1分)

(3)河: 大运河 (1分) 中心:涿郡、洛阳、余杭 (3分)

意义: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分)

62.(1)玄奘:天竺(古印度)(1分);鉴真:日本(1分)

(2)明朝(1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指南针(1分)

(3)闭关锁国政策(1分)这一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2分)

63.(1)陈(1分)

(2)郑成功(1分)

(3)(4分)

时期 民族融合的形式 具 体 史 实

唐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元 民族迁徙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 册封 册封达 赖和**设置管辖机构 设置驻藏大臣

(4)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共同愿望。(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

64.(1)落后(1分)

(2)两宋时期(或宋朝)(1分)

(3)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仰仗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原因: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回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回答诸如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水利工程的兴修等均可得分。)(3分)

(4)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1分)

篇3:初一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一、时代特征】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宋元: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民族交融)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盛世危机)

【二、统治措施】

一、隋朝:(二世而亡、“昙花一现”、统一的王朝)

隋炀帝奢侈、残暴。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在6,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唐太宗统治措施:

(1)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称为“贞观之治”。

2.武则天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整顿

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安史之乱:

唐玄宗在位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节度使势力日益膨胀。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三、宋朝: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a.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集中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长官,并三年一换;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财政支出。

四、元朝:

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今天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来源于元朝。

五、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4.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六、清朝: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

1.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

目的:

影响:

3.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统治者认为……2.当时西方殖民者……

实施

只开放广州,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七、启示:

1.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任用人才; 2.生活奢侈、残暴的统治者必将被人民抛弃;3“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经济发展】

一、唐朝:

1.农业: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2. 手工业:a.纺织业:蜀锦冠于全国。b.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c.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二、宋朝:

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完成。(原因:1.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2.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生产。)

2.农业: ①.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④.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3.手工业:

纺织业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瓷都:江西景德镇。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4.商业:

城市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宋代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经商空间不受限制,出现街市;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商港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宋代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纸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瓦子

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原因: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三、明朝: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花生、向日葵、甘薯和马铃薯等。

2.手工业:棉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商帮,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四、清朝:

1.农业:a耕地面积增加,大片荒地开垦成农田;b兴修水利,治理河流;

c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提高粮食产量。

2.手工业:a.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b.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d.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织机五六百张;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3.商业:a.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b.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

4.闭关锁国:广州、广州十三行、影响

【四、新疆、西藏、台湾】

一、台湾: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隋唐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开始归中国管辖:元朝——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明朝: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意义: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1. 1683年,清朝打败郑氏,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 1684年设置台湾府;(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设置台湾省。

二、西藏:

唐朝: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开始归中国管辖:元朝——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清朝:1.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册封:顺治册封__喇嘛,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时,册封“**额尔德尼”。此后,历代__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作用:通过以上措施,清朝有效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三、新疆:

开始归中国管辖:西汉——西域都护府

唐朝: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清朝:1.设置伊犁将军;2.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顺治)

(作用:稳定了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四、启示: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民族关系】

一、唐朝: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各族尊奉为“天可汗”。

2.唐蕃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和亲方式)

3.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战争方式)

二、宋朝:

1.战争:澶州之战(北宋与辽)、郾城大战(南宋与金)

2.和约

双方

内容

影响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

辽军撤回,

宋朝给辽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宋夏和约

北宋与西夏

元昊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宋金和议

南宋与金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 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

4. 12,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5.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 辽—契丹族—阿保机 西夏—党项族—元昊

金—女真族—阿骨打 蒙古政权—蒙古族—铁木真 元—蒙古族—忽必烈

三、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宣政院(意义)

四、清朝: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

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入关后以北京为都城。

1.对西藏的管辖:驻藏大臣、册封、《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2.对新疆的管辖:伊犁将军、平定叛乱

五、启示:

1.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3.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六、中外交往】

一、唐朝:

1.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并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贞观初年)

5.鉴真玄奘精神: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宋朝: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三、明朝:

1.郑和下西洋(明成祖在位时)

规模

从14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条件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海外的奇珍。

到达地区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壮举的,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河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抗倭英雄)

原因

明朝中期,中国沿海的“倭患”严重。

事迹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3. 郑成功收复台湾:事件、意义

四、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施

只开放广州,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五、启示:①闭关锁国是国家落后;②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③要顺应时代潮流,走改革开放之路。

【七、文化】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绘画、书法

一、唐朝: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

杜甫---“诗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安史之乱,诗风淳朴厚重。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2.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欧阳询。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3.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二、宋朝:

1.宋词: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北宋的苏轼,词风豪迈而飘逸。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的辛弃疾,继承苏轼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2.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开封的城市面貌。

三、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明朝:

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古典小说

作者

内容

地位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明朝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五、清朝:

1. 曹雪芹的《红楼梦》,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制造冤狱,称为“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影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 戏曲艺术:最有影响的是昆曲、京剧(“国粹”)。

昆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八、科技】

一、宋朝:

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意义:促进了文化传播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优点:省时、省力、省材)隋唐时期雕版印术。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在《农书》中总结了木活字;元朝,出现铜活字印刷。

2.指南针:汉代时发明司南,宋代时发明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唐朝时发明火药。宋朝时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用金属作筒,发明火铳。(意义: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二、明朝: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九、工程建筑】

一、隋朝大运河:隋炀帝,605年起开凿.

①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一条大运河,两千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条水系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条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二、唐朝长安城:

布局: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市坊分开,商业繁荣。

地位: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三、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意义: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四、北京城:明成祖选定北京为都城,14迁都北京。

布局特点: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十、科举制】

一、隋朝:

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

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三、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明朝:

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

2.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十一、常考字】

一、隋唐:

隋炀帝 涿郡、余杭 曲辕犁、筒车 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天可汗

颜真卿、欧阳询 阎立本、吴道子 鉴真、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

二、宋元:

赵匡胤 澶渊之盟 铁木真、忽必烈 澎湖巡检司、琉球、宣政院 占城稻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窦娥冤》 毕昇 火铳

三、明清:

朱元璋 丞相 锦衣卫 八股文 景德镇 郑和、戚继光、倭寇、反侵略、嘉峪关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汤显祖《牡丹亭》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 章回体 紫禁城 郑成功、荷兰 西藏、驻藏大臣、顺治、__喇嘛、康熙、**额尔德尼 新疆、伊犁将军、噶尔丹、大小和卓、乾隆 文字狱 闭关锁国

朝代

北宋

南宋

时间

581-618

618—907

960—1127

1127——1276

1271—1368

1368—1644

1636—1912

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宋太祖(赵匡胤)

宋高宗(赵构)

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皇太极

都城

长安(今西安)

长安

东京(开封)

临安(今杭州)

大都(今北京)

南京——北京

北京

篇4: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练习一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______”

2、今天的汉字就是从______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______”

4、历法产生于______朝,完善于______朝,______时测出24节气。

5、名医______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______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______”。 一、数学成就:______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______多年,著有《______》。二、地理学:______著有《______》

7、农学:______著有《______》--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3、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

15、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1.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 C、水稻、玉米 D、、小麦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A、禹 B、启 C、桀 D、纣

3、最早建立国家政权机构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4、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的标志是:

A、汤定都亳 B、盘庚迁都殷 C、武王伐纣 D、平王迁都

5、下列人物是无道之君的是:①启,②桀,③纣,④周平王,⑤周幽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6、我国历史上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A、尧 B、禹 C、启 D、汤

7、灭亡西周的是:A、汤 B、周武王 C、周平王 D、犬戎

8、“授民授疆土”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9、西周时实行的制度主要有: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主要为:

A、分封诸侯 B、让诸侯服从周天子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

12、下列人物不属于贵族的是:

A、周天子 B、士 C、平民 D、诸侯

13、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4、问鼎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君主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皇岛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开始?

A、夏 B、商 C、西周 D、战国

17、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楷书 D、草书

18、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铜鼎

19、提倡“仁”、“礼”和“为政以德”的人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商鞅 D、孔子

20、“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是谁说的: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商鞅

21、战国时期修建的哪一个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A、都江堰 B、二王庙 C、编钟 D、司母戊鼎

22、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

A、《春秋》 B、《战国册》 C、《道德经》 D、《论语》

23、主张“刑罚”治理国家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4、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5、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主张“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练习三

1.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起了重大作用。从使用天然火到学会人工取火,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从下列哪个时期的原始人开始,我们的祖先已学会了人工取火?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你知道现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谁的?

A.孔子 B.老子 C.黄帝 D.屈原

3.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4.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互相兼并,逐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鼎立的三国是:

A.魏、蜀、吴 B.赵、魏 、韩 C.吴、楚、燕 D.前秦、北魏、东晋

5.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 灵渠 B.都江堰 C. 白渠 D. 郑国渠

6.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的是:

A、匈奴 B、鲜卑 C、羌 D、蒙古

7. 汉武帝时,派 两次出使西域。

A.班超 B.张骞 C.甘英 D.班固

8.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即今天的

A、海南 B、日本 C、台湾 D、澎湖列岛

9.南朝的祖冲之最突出的、领先世界的成就是:

A.发明了地动仪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

C.奠定了中医治疗理论的基础 D.发明了造纸术

10.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求》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11.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 督教 D、伊斯兰教

12、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1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由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5、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两大原因是: (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④南方没有战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匈奴曾是我国北方的一个主要民族,但今天56个民族中没有匈奴族。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A.被卫青、霍去病消灭了 B.迁到其它地方定居了

C.改了族名 D.与汉族等其他民族融合了

篇5: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2.,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耕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下列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4.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被列为第30届遗产大会上我国的申遗项目。殷墟展现的历史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造型奇特,花纹秀丽成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 品的是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三星堆青铜树 D.三星堆青铜立人

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 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

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

8.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

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

9.《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主张是 ( )

A.道德教化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人们最早可以用到24个节气是在 (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1.河南省文物局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应查阅的历史时期是 ( )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12.“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三首诗赞扬了同一位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是 ( )

A.汉武帝 B.霍去病 C.张骞 D.王昭君

14.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 羌族

15.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 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创编这套体操的古代医家是 (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16.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为 ( )

A.夷洲 B. 琉球 C.流求 D.澎湖

1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古代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

A.汉武帝 B.班超 C.张骞 D.甘英

18.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 元

19.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 (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顾恺之

20.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1)请根据材料填写三国的名称(9分)

A ;B ;C 。

(2)请写出两个与这一时期历史有关的历史典故。(6分)

23.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15分)

(1)诗中提到的孝文皇帝是哪朝人?(3分)他进行改革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3分)

(2)诗中提到了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5分)

(3)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24.公元前356年的一天,秦孝公召集商鞅等大臣讨论富国强兵之策。请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关于此历史情境的小短文。(共15分)

要求:

(1)题目自拟。(1分)

(2)文中需包含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作用,指出其中哪一项变法措施触动了秦国

旧贵族的利益,并发表你对改革者最后结局的一点感想。(13分)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00字以上。(1分)

篇6: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CDABB 6——10 BBDCC 11——15 CDDBC 16——20 ACA BC

二、非选择题( 4小题,共60分)

21、(1)A 蜀国 B吴国 C 魏国(各3分,共9分)

(2)符合题意即可(各3分,共6分)

22、(1)北方人口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3分)

(2)①社会安定,较少战乱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9分)

(3)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分)

23、(1)北魏(或者北朝)(3分);

北方各族民族大融合(或者北方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3分)

(2)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任用汉族官员(任意5条即可得5分)

(3)加强了民族融合;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可按教材表述)(4分)

24、评分标准:

题目:我眼中的商鞅变法等,其他题目符合题意也可。(1分)

内容(1)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

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2分)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2)触动旧贵族利益:第3条奖励军功(2分)

(3)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3分)

(4)改革者最后被守旧贵族处死,但是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1分)

篇7:初一历史期末试题

初一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

A.禹B.舜C.尧D.炎帝和黄帝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A.炎帝B.黄帝C.禹D.启

3.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4.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5.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6.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7.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8.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无为而治”这一成语故事,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9.下列人物中有一位被秦始皇奉为自己的理论指导老师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非子

10.“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1.七年级(5)班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A.颁布“推恩令”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

12.对开辟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1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

14.《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5.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

1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7.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

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18.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9.月球上和太阳系中都有以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命名的山和星体,他最突出的贡献是

A.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B.测算的一年的时间较准确

C.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D.发明了骨算筹

20.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A.顾恺之B.司马迁C.祖冲之D.王羲之

非选择题(共30分)

21.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5分)

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请回答: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如右图这位东方先哲,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1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1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1分)

22.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

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1分)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1分)当时的最高统治

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哪三大官职?(3分)

(3)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2分)

(4)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1分)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2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1分)

(3)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4分)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东晋时的江南与《汉书》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分)

篇8:初一期末总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一期末总复习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1.选出加点宇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酝酿(yùn) 山岚(lán) B.黄晕(yùn) 榛树(zhēn)

C、贮蓄(zhù) 静默(mò) D.应和(hè) 穹苍(qióng)

2.选出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澄清 潦亮 名副其实 海底隧道

B.烘托 空灵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C.酝酿 宛转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D.肌肤 水藻 繁花嫩叶 柳暗花明

3.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山麓:山脚。

B.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C、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D.舒活:舒服地活动。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5. 选出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一文从第三节开始,依次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勾画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象。

B、《春》最后三段连用三个比喻,含义深刻地写出了春天新生美丽健壮的特征,借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C、《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不惜笔墨描写了竹林的茂盛和竹乡人家丰收时的喜悦。

6. 结合句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欣欣然:

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杨柳风: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

⑷对竹农来说,明前三天,雨后七日,采春笋的日子刚过,春天已经是近尾声了。

明: 雨:

7. 吹面不寒杨柳风和以下哪个成语所描述的情境最相近( )

A、春风满面 B、春风化雨 C、春风和畅 D、春寒料峭

8. 看到下面这则广告语,你想到了什么?

凡向鳄鱼池投掷物品者必须自己捡回。

(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字数50以内。)

第二部分:

(一)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9.解释下列词语。

酝酿: 宛转:

应和: 烘托:

10.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朝志南和尚写的 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 。

1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12.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13.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14.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15.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

16.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

冬雨

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羞.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7.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针对 而言。

18.本文依次从 觉、 觉、 觉等方面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再分别写雨中的 、 和 ,充满了诗情画意。

19.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第4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各一。

20.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21.对加线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季节前都有一个形容词,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B.这里的春夏秋冬并非实指自然界的季节。

C、表现了人们的热情和对火热生活的向往。

D、冬天缩短,春天提前是事实;夏天和秋天延长是想象,所以用似乎。

(三)

面对秋阳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尚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

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③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⑤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折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⑥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大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已,最克已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格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

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实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在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日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旧社会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22. 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

23. 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大山:外在特征:

内在性格:

小溪:外在特征:

内在性格:

24. 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超过30个字)

25. 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C、第⑧段与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间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

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

26、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50字左右)

第三部分:写作

在四季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季呢?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B

6.⑴欢欢喜喜的样子。

⑵吹动杨柳的风。文中指春风。

⑶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⑷明,指清明。雨,指谷雨。

7.C

8.警告那不遵守公德乱扔东西的人,语言幽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近即可)

9、⑴原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⑵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⑶(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⑷原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是衬托。

10.南宋、《绝句》、引用

11.⑴引用、比喻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12.①触觉;春风轻柔温暖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④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13、B

14.C

1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16.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17、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

18、听、视、触、雾、树木、人

19、略

20、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

21、D

22、不以为然、怏怏不快、火了、愤怒

23、大山①巍峨、威严、僵直②顽固、保守、自负、专制;小溪①活泼、机敏②向往自己、勇于突破、理解生命

24、要点:①字面意思:你年纪太大了。

②言外之意:你太愚昧无知了,思想太落后了,太顽固保守了。

25、B

26、略

初一下册英语期末试卷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2022历史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初一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初一作文分析

初一政治下册期末试卷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怎么写

第二学期生物教学总结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试题及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复习计划书2024-03-15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2022-04-29

初一下册期末考试作文2023-04-24

初一年级下册政治的期中考试题2022-11-12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试题2022-07-23

初一下册期中作文2022-07-23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2023-02-18

初三下学期历史教学总结2022-09-23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作文2023-01-21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总结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