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精选12篇)由网友“记得早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停止
C.砺再拜,寤而志之 寤:醒
D.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6.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 )(3分 )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 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
篇2:《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杨砺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中华书局校点校勘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吉祥
C.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籍:名册
D.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7.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 )(3分 )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 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 ③,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④砺再拜,寤而志之。 ⑤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⑥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
A.①② B.③⑤ c.⑤⑥ D.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砺没有走上仕途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世2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一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40 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D.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
9.把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3分 )
(2)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3分 )
(3)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3分 )
参考答案
6.C(登记)
7.C(①写杨砺官职因故变化。②梦中所见。③写的是来和天尊的话。④写他记住梦境)
8.D(“师法”的意思是“师承效法”)
9.(1)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没有当官的意向
(2)杨砺登上宫殿拜见了他,最上位的人前面有案桌,放置着簿本记录人的姓名
(3)对宰相说:“杨砺正直清苦,正要任用他,这么快就去世了。”
【参考翻译】
杨砺的字叫汝砺,是京兆鄮人。建隆时中举进士甲科。父亲死后,拒绝喝水浆多天。服丧期满,因为奉禄不足供养母亲,而闲居没有当官的'意向,家乡的老朋友写 信催促和开导他,他才去当了官。最初担任凤州团练推官,一年多后,又因为母亲生病而放弃了官职。开宝九年,赴京城呈交文书,应召被学士院任用,授以陇州防御推官一职。进入朝廷任光禄寺丞,因遭遇母亲丧事,后来才被起用并就职。很久后,转任秘书丞,又改任屯田员外郎、主管鄂州,以处理政事好而出名。
端拱初年,真宗皇帝在襄邸, 杨砺被调任库部,充当记室参军,皇帝赐给他金印紫绶。当初,广顺中,周世宗控制澶州,杨砺送上所写的文章求见了他,在客馆里被接待了几天。周世宗进入朝廷后,杨砺还住在和尚庙里,梦见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说:“你能跟随我吗?”杨砺跟随他前往,看见那宫殿警卫好象不是人间,宫殿上那个称王的人手拿玉面向着南方,统领着三十多人。杨砺登上宫殿拜见了他,最上位的人前面有案桌,放置着簿本记录人的姓名,杨砺见自己的名字居首,于是请他指点吉凶。像王的人说:“我不是你的老师。”指着一人说:“这是来和天尊,将来是你的主人,你应当问他。”那人笑道:“这离开已经四十年,你功成时,我的名声也就到处传播了。”杨砺拜了两次,醒后记下了这件事。杨砺最初名叫励,因为登记时写的是砺,于是改了。到这时,受命拜见藩府官,回家后对儿子说:“我今天所见的襄王的仪表和相貌,就是梦中见到的来和天尊呀。调任水部郎中。真宗做开封府尹时,杨砺是推官。真宗曾经问杨砺:“你哪一年考上的?”杨砺吞吞吐吐不回答。后真宗知道他点名时第一个,自我后悔问话太冒失,认为杨砺不以科名自夸,很器重他。真宗即位后,封他给事中、判吏部铨。没有多久,征召他进翰林做学士。咸平初年,主管贡举,不久任命他做工部侍郎、枢密副使。第二年去世,六十九岁。真宗悲痛地哀悼他,对宰相说:“杨砺正直清苦,正要任用他,这么快就去世了。”岁即冒雨参加他的丧事。杨砺租赁的房子在弯曲的小巷中,乘坐的车马不能进去,步行到他 的住处,慨叹悲痛了很久。皇帝那天放弃了上朝,追赠他为兵部尚书,朝廷海派了使者去护葬。
杨砺写文章追求烦琐,没有什么师承和效法,一个诗题有时做几十篇。在翰林时,起草的公文既不时尚又很奇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有文集二十卷。
篇3:《宋史·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阅读答案及翻译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以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羽判三司
判:掌管
B.追捕僚吏,将穷究之
究:推究
C.有非便者许其封驳
许:允许
D.各署判官领之
领:兼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朝议耕战之术
习知金谷之事
B.未久,以非便罢
勉以医药
C.以羽为判官
并三部为一司
D.愿省其半
择名臣专领其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B(“究”应为“追查、追究”。)
6.A(两个“之”都为“的”,结构助词。B.因为,连词;用,介词。C.担任,动词;成为,动词;D.他们的,人称代词;这个,指示代词。)
7.D
8.A(A.他并未“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只是暂时代理;也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做了判官,文章里没有这个意思。)
9.(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 “以”“擢”各1分,“出其境”1分,大意1分。)
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甚”1分,介词结构后置句1分,大意1分。)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 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参考译文:
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时便能写作文章,上书给李煜,(得到赏识),暂代弘文馆校书郎。当时改建当涂县为雄远军,朝廷让魏羽担任判官一职。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他接受诏令到达瀛州审察军队征收的租税,查到隐瞒、漏报的数万件。于是向上报告说:“本州的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没有被替代,河间令即墨任期没满一年就升迁了,官吏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地处遥远通过什么渠道向皇帝报告呢?请求问罪主管人员,来肃清欺骗的弊病。”朝廷赐诏进行褒扬。回朝廷复命后,魏羽升迁为太常博士,后改任膳部员外郎一职。遭父丧,守丧期未满即应诏赴任、处理公务,进京兼管大理寺。魏羽趁机上疏说,三司官员人数太多,希望减少一半人员,可以派专人或机构完成这项任务,于是逐条列举了一共二十项弊端。皇上下令交给有关官员详细讨论,大家都把这事看作是可行的。当时北方边境经常出现险情,朝廷讨论农耕与战争的方法,让魏羽担任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朝廷合并三部为一司,让魏羽掌管三司。在这之前,三司记事的文书堆积如山,官员违法犯罪,虽然曾经更改建立新的制度,但都不合适。这年冬天,魏羽上书说:“依照唐朝的制度,天下郡县分为十道,两京设置左、右计,各官署的判官兼任这些职务。”于是设置三司,派出两名人员,让魏羽担任左计使,董俨担任右计使,划分所有的道来归属他们管辖。没有多久,(这个操作)因为不大可行而被停止了。遭母丧,守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给事中的职位。
咸平四年,魏羽因为疾病而解除职务,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在去向皇上谢恩的那天,被召至别殿,皇上用赐医送药的方式来鼓励他。一个来月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魏羽广泛阅读史传,喜欢发表议论。淳化年间,许王突然死了。有人把宫府中过去一些事情上报。太宗非常生气,追捕相关的属官,将要彻底追查这些案件。魏羽趁空子进言说:“汉朝的戾太子盗用父亲的兵权,当时的`说法是,按照他的罪行应当被鞭打。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于这样,被弹劾的人都获得从宽处罚。魏羽曾经建议,自唐朝以来,凡是皇上的命令都经过门下省的审察,有不合适的,允许门下省把它封还并加以驳正,请求朝廷遵守以前的规定,挑选名臣专门兼任这个职务。(他的建议被采纳后)到现在也没有被废止。
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拥有从政的才能,尤其小心谨慎地做事。太宗曾经对左右说:“魏羽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没有操守,容易受到财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担任高官十年,才过四十岁,胡须头发都变白了,也很可怜啊。” 魏羽出入计司一共十八年,熟悉了解钱财和粮食的事务,然而又比较苛细峻急,不识大体。
篇4:《宋史·列传第四十五》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宋史·列传第四十五》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 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谒戚纶 谒: 拜见
C.宗道发乡丁疏治之发: 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 疾:疾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5分)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5分)
参考答案
4.答案 D疾:痛恨
5.答案 C
6.答案 B
解析:A任海盐县令时 C、鲁宗道并没有“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 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7.答案(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岂”1分,“徒”1分 “耻”1分 “尸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诘”1分,“谢”1分,“故人”1分,“就”1分,句意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幼年丧父成了孤儿,寄养在外祖母家。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奋厉读书。(宗道)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戚纶,戚纶很器重他。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政绩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问宗道说:“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回答说:“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宗道说:“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待的地方呢?”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两次升职做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金三千两。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则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皇上如果怪罪鲁公子何来得那么迟,该找个什么的理由回答呢?”鲁宗道说:“ 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使者说:“(如果)这样,那么鲁公就获罪了。”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迟迟而来),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真宗死后)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篇5: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改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膳部员外郎。丁外艰①,起复②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①,起复②,加给事中。
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③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④,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②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③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④烦急:苛细峻急。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羽判三司 判:掌管 B.各署判官领之 领:兼任
C.追捕僚吏,将穷究之 究:推究 D.有非便者许其封驳 许:允许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半,可以责成
②谢日,召升便殿,勉□医药
③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其罪当笞耳。
A.①其 ②以 ③以 B.①其 ②而 ③以
C.①之 ②以 ③因 D.①之 ②而 ③因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 1.C2.A3.D4.A
5.(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
篇6:《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阅读答案及译文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事刘 为宦者,归朝年十二,迁为中黄门。从征太原,传诏营阵间,多称旨。
秦州并边有大、小洛门砦,自唐末陷西羌,雍熙中,温仲舒谕酋豪使献其地,徙众渭北。言者以为生事,请罢仲舒。太宗遣继宗往按视,还奏二砦据要害,产良木,不可弃。帝悦,复使继宗劳赐仲舒。累迁西京作坊副使、勾当内东门。车驾谒诸陵,近陵旧乏水,继宗疏泉陵下,百司从官皆取以济。擢入内副都知,为天书扶侍都监。诏与李神祐第东封扈从内臣之劳,而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诉其不公,罢都知。
明年,修玉清昭应宫,与刘承珪典工作。宫成,迁洛苑使、高州团练使,充都监。坐章穆皇后陵隧垫,贬如京使。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
仁宗即位,迁左骐骥使、忠州防御使、永定陵修奉钤辖。累上章求致仕,特免入朝拜舞及从行幸。顷之,复固请罢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观察使家居养疾。卒,赠安德军节度使,谥僖靖。
继宗事四朝,谦谨自持,每领职未久,辄请罢。家有园池,退朝即亟归,同列或留之,继宗曰:“我欲归种花卉、弄游鱼为乐尔。”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禁中夜火,后拥仁宗登西华门,左右未集,元震独传呼宿卫,以功迁高品。为三陵都监,条列防守法,其后诸陵以为式。仙韶院火,元震救护,火以时息。诏褒之,赐袭衣金带。卒,赠镇海军留后。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B、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C、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D、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黄门,古代的宦官,指居于禁中在黄门之内的供职者。
B、酋豪,指部落的首领,也可指盗匪头领,此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C、拜舞,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指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
D、谥,指古代君主、大臣等死后拥有的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继宗年少入宋,历事四朝。他原是侍奉刘错长的宦官,十二岁归附宋朝,进入北宋朝廷任职,一直到宋仁宗时,先后侍奉四朝君主。
B、蓝继宗办事得力,深得信任。无论是因为温仲舒的.事出巡秦州,还是与李神祐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都合皇上的心意。
C、蓝继宗谨慎自持,喜归家园。他不长久居职,每次任职时间不长就请求罢官;退朝后,虽有同僚挽留仍旧回家,以回归园池种花弄鱼为乐。
D、蓝元震忠于职守,受到褒奖。他因在宫中失火时传呼宿卫护卫明肃太后和仁宗而被升职,因及时救护失火的仙韶院而被赏赐袭衣、金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谒诸陵,近陵旧乏水,继宗疏泉陵下,百司从官皆取以济。
(2)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
【参考答案】
4、B 断句以粗通句子大意为前提,再用排除法加以选择。如“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包含固定结构“自……至……”,表示一个时间段,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C两项;“元震以兄”中的“以”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兄”是“兄长”的意思,很明显“元震以兄”的结构不完整,“荫”是“恩荫”的意思,前面的“兄”应是“荫”的修饰语。故可排除D项。
5、D “带有褒扬性质”错,谥号分“美谥”“平谥”“恶谥”,只有“美谥”带有褒扬的性质。
6、B “与李神祐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合皇上的心意”错误,蓝继宗在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这件事上被人指责处事不公,被皇上贬官。
7、(1)皇上拜谒诸皇陵,皇陵附近原先缺水,蓝继宗疏通水道把泉水引到陵下,各部门随从官员都取水补给。
(2)(蓝继宗)担任赵德明的加恩使,赵德明与蓝继宗射箭,蓝继宗每次发射必定射中,赵德明把自己所骑的名马赠送给他。
【参考译文】
蓝继宗,字承祖,是广州南海人。他侍奉刘钅长成了宦官,归附宋朝廷时十二岁,升为中黄门。跟从皇上征伐太原,在各营阵中传达诏令,多合皇上的心意。
秦州边境有大、小洛门寨,自唐末被西羌占领,雍熙年间,温仲舒晓谕西羌首领让他们献出土地,把人口迁到渭北。言官认为温仲舒滋生事端,请求罢免他。太宗派蓝继宗前去察看,蓝继宗回来后上奏说大、小洛门寨占据要害,出产好木材,不能舍弃。皇上很高兴,又派蓝继宗去慰劳赏赐温仲舒。蓝继宗多次升迁担任西京作坊副使、勾当内东门。皇上拜谒诸皇陵,皇陵附近原先缺水,蓝继宗疏通水道把泉水引到陵下,各部门随从官员都取水补给。他被提拔为入内副都知,担任天书扶侍都监。皇上下诏命他和李神祐排列东封随从的宦官功劳的大小,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控告他排列得不公平,他被罢去都知的职务。
第二年,朝廷修玉清昭应宫,他和刘承珪主持此工程。宫观修成后,他升为洛苑使、高州团练使,充当都监。因章穆皇后陵的墓道下陷获罪,被贬为如京使。担任赵德明的加恩使,赵德明与蓝继宗射箭,蓝继宗每次发射必定射中,赵德明把自己所骑的名马赠送给他。
仁宗即位后,蓝继宗升为左骐骥使、忠州防御使、永定陵修奉钤辖。他多次上奏章请求辞官,皇上特免他入朝拜舞和跟从皇上出行。不久,他又坚决请求罢去都知一职,就以景福殿使、邕州观察使的身份回家养病。去世后被赠官为安德军节度使,谥号为僖靖。
蓝继宗侍奉四朝君王,谦虚谨慎而自持,每次任职时间不长,就请求罢官。家中有花园池塘,退朝后他就立即回家,同僚中有人挽留他,蓝继宗说:“我想回家种花卉、玩弄游鱼取乐。”景福殿设使官,从大中祥符年间到蓝继宗,只有三人担任过。他的养子叫蓝元用、蓝元震。蓝元用死于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任内。蓝元震因哥哥的恩荫补为入内黄门,转为高班,侍奉明肃太后。宫中夜间失火,明肃太后护卫着仁宗登上西华门,身边的侍从尚未集聚,只有蓝元震传呼宿卫,他因功升为高品。蓝元震担任三陵都监,他分条陈述防守法,以后各陵都以此为范式。仙韶院失火,蓝元震去救护,火被及时扑灭。皇上下诏褒奖他,赏赐给他袭衣、金带。他去世后被赠官为镇海军留后。
篇7:《宋史列传第五十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列传第五十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累疏论丁谓奸邪,不宜还之内地;胡则,谓之党,既以罪出陈州,不当复进职。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前后所论甚众。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会随请外出知济州改起居郎。久之,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未几,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改三司盐铁副使。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徙宜州,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宋史列传第五十六|刘随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理解《宋史列传第五十六|刘随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理解。召为户部副使,入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坏辄以他木易之
易:更换
B.随为绳按之 按:捆绑
C.有司希旨不穷治 穷:彻底
D.累疏论丁谓奸邪 累:多次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随“清直”的一组是(3分)()
①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②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
③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 ④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
⑤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 ⑥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随得罪了转运使李士衡,被免去了官职还乡,不能调任,后经数百夷人的请求,朝廷才重新起用他。
B.刘随先后弹劾李溥、钟离瑾、丁谓、胡则、王钦若等贪的官污吏,最终使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刘随询问军国大事,只听从皇帝意见,又建议太后不应经常到外戚家,这样使得太后很不高兴。
D.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以清廉正直著称。他处事精明果敢,在蜀地时被称作“水晶灯笼”。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4分)
②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4分)
参考答案:
4.B/按:查办。
5.B/①表现其体恤百姓;②说的是李士衡,不是刘随;⑥表现其精明果敢。
6.B/王钦若没有因刘随弹劾而被治罪。
7.①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杨柳数十万棵,使之相互连接,当作界限,百姓于是不再受到打扰。
②王钦若贪污毫无顾忌,考查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他的胡乱行为。
【参考译文】
刘随字仲豫,是开封考城人。考中进士科,任为永康军判官。永康军原来没有城墙,以前常砍伐大树做栅栏,坏了就用别的木材换掉,很是耗费民力。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杨柳数十万棵,使之相互连接,当作界限,百姓于是不再受到打扰。所属县令受贿枉法,转运使李士衡向刘随求情,刘随没有答应。李士衡十分恼怒,就上奏说刘随做官苛刻,不能够从政做官,就把他免职还乡,不能调任。起初,西南夷人卖马给官府,深为差役们的'勒索所苦,刘随依法查办。(刘随)离职后,有数百夷人特此前来询问转运使说:“我们的刘随大人到哪里去了?”朝廷得知此事后,刘随才获调任。
后来改任大理寺丞,担任详断官。李溥因为贪赃败露,牵连到权贵,主管的官员迎合皇上的旨意,没有深究,刘随就请求再次弹劾他,终于使李溥抵罪。升任右司谏,任三司户部判官。刘随在谏官的职位上多次提出意见,当时诏令下到蜀中,挑选优伶补充教坊,刘随认为对这种地位低贱的人不值得动用诏书。他又弹劾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运载数十船的奇花异石,送进宫中和贿赂权贵。还多次上疏批评丁谓奸邪,不宜让他回内地;胡则是丁谓的党羽,已经因罪出朝贬陈州,不应又提升他的官职。王钦若死后,诏令在茅山为他塑像,把他列入有尊位的神仙一类。刘随说:“王钦若贪污毫无顾忌,考查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他的胡乱行为。”前后所提出意见很多。
皇帝已经逐渐熟悉国事了,但太后还没有归政,刘随询问军国大事,只听从皇帝意见,又建议太后不应经常到外戚家,太后不高兴《宋史列传第五十六|刘随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解析理解阅读答案。适逢刘随请求外任,就派他出朝为济州知州,改任起居郎。很长时间后,升任尚书刑部员外郎,入朝兼任侍御史知杂事。不久,任权同判吏部流内铨,因为擅长制定规则和条例,所以手下办事的人员没有办法作弊。改任三司盐铁副使。出使契丹,借口双脚患疾疼痛,推辞不能下拜。回朝以后,被主管的官员弹劾,降阶一级,出任信州知州,调任宜州,再次升任工部郎中、应天府知府
召入为户部副使,改任天章阁待制,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以清廉正直著称。刘随遇事精明果敢,在四川时,人们称他“水晶灯笼”。当初,从契丹出使回国时,他被贬官,官府收回了所得的十五匹马。死后,皇帝同情他家贫困,赏赐钱六十万。
篇8: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阅读题及答案
李渎,河南洛阳人也。渎之曾祖后唐天成中,以太子少傅致仕。祖延昭,殿中丞。父莹字正白,广顺进士,蒲帅张铎辟为记室,因家河中。使江南,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卒。
初,莹祷河祠而生渎,故名渎字河神,后改字长源。淳澹好古,博览经史。十六丁外艰,服阙,杜门不复仕进。家世多聚书画,颇有奇妙。王佑典河中,深加礼待,自是多闻于时。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所居木石幽胜。谈唐室已来衣冠人物,历历可听。罕著文。前后州将皆厚遇之。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所乘马,尝为宗人借,憩于廛间。人有见者以语渎,渎即鬻之,其恶嚣如此。州闾化其俭德。
真宗祀汾阴,直史馆孙冕言其隐操,请加搜采,陈尧叟复荐之。命使召见,辞足疾不起。遣内侍劳问,令长吏岁时存抚。明年,又遣使存问,渎自陈世本儒墨习静避世之意。素嗜酒,人或勉之,答曰:“扶羸养疾,舍此莫可。从吾所好,以尽余年,不亦乐乎!”尝语诸子曰:“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吾将与尔永诀,尔辈当常在左右。”即设外寝,与诸子同处。一日,忽曰:“适有人至床下,诵诗云:‘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言讫不见,吾当逝矣。”亟取莹集七十编洎书画付诸子,促家人置酒。顷之,卒。时天禧三十年十二月三日也,年六十三。
四年春,诏曰:“故河中府处士李渎,惟蓬阁之司文,乃儒林之美秩。岂独旌于泉壤,亦足厚于民风。可特赠秘书省著作佐郎,赐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蠲其差役。”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太子少傅致仕 致仕:退休
B.王佑典河中 典:主持,掌管
C.其恶嚣如此 嚣:嚣张
D.二税外蠲其差役 蠲:免除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渎“淳澹好古”的一组是(3分) ( )
①杜门不复仕进 ②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
③渎即鬻之 ④直史馆孙冕言其隐操
⑤辞足疾不起 ⑥素嗜酒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渎是宋时著名的处士,出身于书香门第,自父以上三代为官,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深有影响,他也因此深得官府的重视优待。
B.李渎的名字与他父亲的一次祭祀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父亲在他十六岁那样不幸去世,守孝期满,李渎从此绝意于仕途。
C.李渎的住所环境优雅,有山有林,风景优美。他谈论唐以来的衣冠教化人物,一一清楚生动。可惜他很少写文章。
D.李渎去世前对几个儿子说有人在他床下念诗,并预言自己生命将尽,果然很快他就离世。他的去世很有文学色彩,但这段记载也有点迷信鬼神的意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江南,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卒。(3分)
(2)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3分)
(3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4分)
参考答案:
5、C:喧嚣
6、C ④不是直接体现。⑥嗜酒看不出李渎“淳澹好古”。
7、A 文中看不出李渎得到官府的重视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其实主要在于他自身的品行。
8、(1)(李莹)出使江南,因犯接受李从善贿赂罪,被责罚贬授右赞善大夫,去世。(4分,补充主语1分,“坐”1分,“贿赂”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2)王旦、李宗谔和他是世交,常劝他做官,李渎都不回答。(3分。“旧”“仕”各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3)山水足够用来娱悦性情,如果我因醉酒而死,这正是我的心愿。(4分。“以”、“苟”、判断句各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李渎,河南洛阳人。他的曾祖父后唐天成时,以太子少傅退休。他的祖父李延昭,任殿中丞。他的父亲李莹字正白,为广顺年间进士,被蒲帅张铎征召为记室,因此在河中安家。(李莹)出使江南,因犯接受李从善贿赂罪,被责罚贬授右赞善大夫,去世。
当初,李莹在祭祀河神时生下了李渎,所以取名李渎字河神,后来改字为长源。历渎淳朴淡泊喜好古风,博览经史。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完毕之后,闭门不再求仕进。他家历代多收集书画,颇有奇妙的收藏。王佑主管河中,对他礼遇十分优厚,从此闻名于当时。李渎往来于中条山中,自己不治理产业,居住林岩幽胜。他谈论唐室已来的`衣冠教化人物,一一清楚生动。他很少著作文章。当地的前后知州将领都对他很优厚。王旦、李宗谔和他是世交,常劝他做官,李渎都不回答。他所骑的马,曾经被同宗人借去,让马在街市中休息。有人见到就告诉李渎,李渎久把马匹卖掉,他就是这样厌恶喧嚣。州县巷里都被他俭朴的品德感化。
真宗祭祀汾阴时,直史馆孙冕说李渎有隐士操节,请求加以徵召,陈尧叟又推荐他。派人去召见,他以足病辞谢不出来。派遣宦官慰问,命令当地长官每年慰问安抚。明年,又派人慰问,李渎自述他家世代传承儒家墨家习惯清静避世的志向。平时好酒,有人劝止他,回答说:“扶弱养病,除酒外没别的东西。随从我的爱好,来过完此后的半辈子,不也很快乐吗!”他曾经对他的儿子们说:“山水足够用来娱悦性情,如果我因醉酒而死,这正是我的心愿。我将与你们永诀,你们应常在我左右。”于是在外房设卧床,与儿子们同住。一天,忽然说:“刚有人到我床下,诵诗说:‘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说完就不见了,我该逝世了。”立即取出李莹文集七十编以及书画交给儿子们,催促家人置酒。一会儿,去世。当时是天禧三十年十二月三日,享年六十三岁。
四年春,诏令说:“前河中府处士李渎,想来蓬莱仙阁的执掌文章官员,乃是儒林美好的官位。这难道仅仅为了表彰黄泉下的逝者,也完全能够使民风淳厚。特旨赠官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给他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慰问,除夏秋二税外免除他家差役。”
篇9:《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列传第三十六》阅读答案附翻译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而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无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修之后坠车折脚,辞尚书,领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以脚疾不堪独行,特给扶侍。卒,赠侍中,特进如故。谥贞侯。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 发:谋叛
C.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妻:嫁
D.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加: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然性俭克少恩情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而发下的军粮,他有时会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属员分享,或用以安抚群蛮。
C.朱修之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从不对亲属额外照顾。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不为所动,甘之如饴。
D.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修 之 命 断 马 鞍 山 道 秀 不 得 前 乃 退 及 义 宣 败 于 梁 山 单 舟 南 走 修 之 率 众 南 定 遗寇 时 竺 超 民 执 义 宣 修 之 至 乃 杀 之 以 功 封 南 昌 县 侯。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D [解析] 加:施加、施与、实行。
6.A [解析] A.连词,表顺序承。B.助词,被;介词,对。C.连词,于是,就;动词,是。D.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7.B [解析] 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缺少亲情。
8.A [解析] B.饷,应该是上面的馈赠,也不是拿来安抚群蛮;C.原文中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薄情少义;D.“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9.(1)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2)①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义宣)发檄文给朱修之,让朱修之跟他一同起兵。(“反”“檄”“举兵”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②(修之)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计”“偿”各1分,语句通顺分)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曾祖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曾任豫州刺史。父亲朱谌,曾任益州刺史。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王弘的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当过王导丞相的中郎官,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你没有愧对祖先了。”修之后来跟随到彦之讨伐北魏。彦之从黄河南岸率军回朝,留下修之戍守滑台,被虏寇围困,几个月后,粮食吃完了,将士们饿得用火熏老鼠吃,终于被虏寇俘获。
北魏拓焘嘉许他的操守气节,任他为侍中,并把王室的女儿给他做妻子。修之暗中谋划逃回南方,妻子对他也有所怀疑,常常流着泪询问他的心意,修之非常赞美她的情义,但最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去讨伐他,修之与同时被俘的邢怀明一起随从。当时还有徐卓这个人,他想率领南方人暗中发动兵变,因事情败露被杀。修之、怀明惊恐地投奔冯弘,冯弘并不以礼相待。修之在冯弘那里滞留了一年时间,正碰上宋朝派传递诏书的使者来到,修之的名望地位早就显赫,传递诏书的使者见到他就下拜。冯弘尊敬传递诏书的使者,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向修之致敬,才开始对修之尊重有礼。这时北魏多次攻伐冯弘,有人劝冯弘派遣修之回南方寻求救援,于是就派修之前往。
元嘉九年,修之到达京城,文帝任他为黄门侍郎,屡次迁升任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死后,许多蛮人大动干戈,修之任征西司马讨伐蛮人,出师失利。孝武帝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事方面宽和简易,士人和百姓都乐意依附他。到了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谋反时,义宣传檄修之,要他举兵响应。修之假装与他同谋,却暗中派使者向孝武帝陈述对朝廷的忠心。孝武帝嘉奖他,任命他为荆州刺史。义宣得知修之不与自己同谋,就用鲁秀为雍州刺史,出击襄阳。修之下令截断马鞍山的通道,鲁秀不能前进,只好退兵。到义宣在梁山失败,乘孤舟往南逃跑时,修之率兵向南,平定了残余的贼寇。这时竺超民捉住义宣,修之领兵赶到,就杀死了义宣。由于这一功劳,被封为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有人送食品,他有时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分掉,始终不归为己有,只把安抚接纳众蛮人作为自己的专务。后来朝廷征他为左民尚书,旋即任领军将军。离开镇守之地时,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不过,他的性格也过于节俭,缺乏亲情,他姐姐在家乡,饥寒交迫,修之未曾接济她。他曾经前去探望姐姐,姐姐想激发他的恻隐之心,故意为他安排菜汤粗饭,修之却说:“这是贫寒人家最好的食物。”饱食一餐而去。
修之后来从车上掉下来折断了脚,辞去左民尚书。兼任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由于脚病不能独立行走,所以特地赐给他扶持侍从。死后,赠侍中,特进如旧。谥号贞侯。
篇10:《宋史·杨大雅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杨大雅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
原文:
扬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节选自欧阳修《宋史杨大雅传》)
译文:
杨大雅字子正,唐朝靖恭杨家杨虞卿的后代。杨虞卿的孙子杨承休,唐天祐初年,以尚书刑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杨大雅是杨承休的四代孙。钱俶归降宋,带着他们一家住在宋州。杨大雅素来好学,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即便饮食时也不放下书卷。考中进士以后,历任新息、鄢陵县主簿,改任光禄寺丞、新昌县知县,调任浔州知州,监在京商税,再提升为秘书丞。咸平年间,交趾进献犀牛,杨大雅乘机向朝廷献赋,被皇帝召来面试,升任太常博士。很久以后,又上书自荐,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又被皇帝召来面试。在集贤院任职,又出朝担任筠、袁二州的知州,掌管开封府界诸县镇事,担任三司监铁判官、越州知州、提点淮南路刑狱。回朝后,考察国子监的学生,因荐举不实获罪,接连降职为监陈州酒。调任常州知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担任知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至这时,回避真宗还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下诏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去世。杨大雅朴素好学自信,不肯阿谀投靠,在集贤院任职二十五年不升职,有人在他之后任职,常常达到荣华显贵。有人笑他不合时尚,清高自守,杨大雅叹道:“我不向世俗学习,而是向圣人学习,因此到这个地步。我所有的,不敢推荐给别人,而曾经自己献给天子了。”天禧年间,他出使淮南,沿江巡视,经过金陵,遇风翻了船,幸而被身旁的士兵救起,上岸后,帽子衣服都丢了。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不接受,丁谓对此感到愧歉。宰相王钦若也对他不满。他晚年与陈从易一起被任命为知制诰。杨大雅尝趁被皇上召见的机会,呈上《原治》十七篇。著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篇11: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宋史 薛奎列传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宋史 薛奎列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ò):沾污。
4.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B.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鲜:少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然:对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宽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贫无以为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而今安在哉?
D.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
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
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应赔偿的损失。
C.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
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并以此来告诫他人。
D.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
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第Ⅱ卷 表达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 ,玺书褒谕,不许。(5分)
(2)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
篇12:宋史高登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宋史高登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薄,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指秦桧—编者注)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守不能夺,卒从之 夺:改变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条陈述
C.琥怒,谋中以危法 中:内心
D.属登母死舟中 属:恰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3分)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3分)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任古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微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
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2)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参考答案:
8.C(中:中伤,诬陷)
9.B( ③表清廉 ⑥表至死关心国事)
10.B(不是汪藻直接告诉他,“或曰”)
11.翻译;(每句5分,共10分)⑴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可、复、置,以,是关键字词)
(2)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判断句,旧治,盍,祠,是关键点)
【参考译文】:
高登,字炎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拿法度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任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营,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仪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分条陈述的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称“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秦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退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他,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登把母亲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就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
★ 季布传阅读答案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程千里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024-02-15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2022-06-27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2022-07-09
《宋史忠义一》原文阅读及译文2022-10-25
文言文易错实词2022-09-25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的阅读答案与原文及译文2024-01-04
《宋史·种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2023-10-20
《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阅读答案解析2023-08-06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的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翻译2023-03-07
《宋史·列传第九十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