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

时间:2022-10-02 08:09:2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共10篇)由网友“爱情骗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分享。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

篇1: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怀渑池寄子瞻兄》是北宋苏辙所作,描述了诗人路过河南渑池回想起当初与兄长苏轼访僧留题之事,抒发了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注: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1056年,苏氏兄弟赴京应试,“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1061年,苏轼苏辙均制科入第。是年11月,苏轼赴任陕西,苏辙别后想到兄必经渑池,于是作诗寄兄。苏轼和诗作答。②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③蹇(jiǎn):跛脚。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首联饱含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怕”字更道出一种无奈之感。

B.“人生”两句写出苏轼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不由感慨万千。

C.苏轼以“新塔”“坏壁”回应弟弟“旧宿僧房”的回忆,应和其怀旧之情。

D.苏轼最后以往事作结,提醒弟弟回忆当年入京时旅途中的艰难,含意丰富。

②苏轼和诗,由“雪泥”得“雪泥鸿爪”佳境新意,苏轼诗“雪泥鸿爪”蕴含着怎样的新意?请比较两首诗,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①(3分)B

②苏辙诗“雪泥”只是写旅途泥泞,暗含人生道路艰难之意。而苏轼诗则以“雪泥鸿爪”写鸿雁来去无定,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容易消失的情景,道出对人生偶然无定、命运难测的思考。其中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篇2:怀渑池寄子瞻兄,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的意思,怀渑池寄子瞻兄

怀渑池寄子瞻兄,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的意思,怀渑池寄子瞻兄赏析 -诗词大全

怀渑池寄子瞻兄

作者:苏辙  朝代:北宋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篇3:怀渑池寄子瞻兄赏析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辙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公元1057年(嘉佑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后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相关推荐:

占春芳 苏轼

陌上花三首 苏轼

篇4:怀渑池寄子瞻兄赏析

作者: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篇5:怀渑池寄子瞻兄赏析

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子瞻:苏轼字。公元1056年(嘉v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1061年(嘉v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其兄长。

②旧宿僧房壁共题:此为作者回忆。公元1056年(嘉v三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僧壁。。

篇6:《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③驴嘶。

【注】: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1056年,苏氏兄弟赴京应试,“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1061年,苏轼苏辙均制科入第。是年11月,苏轼赴任陕西,苏辙别后想到兄必经渑池,于是作诗寄兄。苏轼和诗作答。

②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

③蹇(jiǎn):跛脚。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苏辙诗首联饱含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怕”字更道出一种无奈之感。

B、“人生”两句写出苏轼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不由感慨万千。

C、苏轼以“新塔”“坏壁”回应弟弟“旧宿僧房”的回忆,应和其怀旧之情。

D、苏轼最后以往事作结,提醒弟弟回忆当年入京时旅途中的艰难,含意丰富。

(2)苏轼和诗,由“雪泥”得“雪泥鸿爪”佳境新意,苏轼诗“雪泥鸿爪”蕴含着怎样的新意?请比较两首诗,具体说明。

(1)B

A、据注释中写作背景介绍可知,苏辙作诗寄兄,饱含对兄长的关切、“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B、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并没有真正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错误。

C、两诗都提到“僧”“壁”“题”,可见写的是共同经历过的,对过去之事的怀想。

D、“往日崎岖还记否?”这一问句即是对过往的回忆,“路长人困蹇驴嘶”突出艰难。

故选:B。

(2)苏辙诗“雪泥”只是写旅途泥泞,暗含人生道路艰难之意、而苏轼诗则以“雪泥鸿爪”写鸿雁来去无定,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容易消失的情景,道出对人生偶然无定、命运难测的思考、其中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篇7:《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8.①用比喻的`手法说理,诗人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形象新颖,含义丰富;②鸿雁飞向无定,写出了人生在世行踪无定,去处难定,漂泊不定;③鸿雁在雪泥上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便匆匆飞走,这浅薄的痕迹,雪化后便会轻易消失。诗人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陈迹容易泯灭;④尽管如此,那些清楚地留在雪泥上的斑斑爪痕,仍然会形象鲜明地留在人心中;那么,往事的痕迹也会留在人的记忆之中。“雪泥鸿爪”一喻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点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往日见过的老僧,兄弟俩当年同题诗的墙壁,当年所题的诗,往日路途的崎岖。(2分)诗歌最后两联通过对往日艰难历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情。(1分)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蕴含了人生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抱负之意,所以不应放弃努力,要乐观向上,共勉奋进;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2分)

篇8: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二: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

参考答案

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1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2分);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2分,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2。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6分;答出一种说理方法给3分,答出任意两种、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说理方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2。 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 ①用比喻的手法说理,诗人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形象新颖,含义丰富;②鸿雁飞向无定,写出了人生在世行踪无定,去处难定,漂泊不定;③鸿雁在雪泥上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便匆匆飞走,这浅薄的痕迹,雪化后便会轻易消失。诗人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陈迹容易泯灭;④尽管如此,那些清楚地留在雪泥上的斑斑爪痕,仍然会形象鲜明地留在人心中;那么,往事的痕迹也会留在人的记忆之中。“雪泥鸿爪”一喻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点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兄弟俩当年同题诗的墙壁,当年所题的诗,往日路途的崎岖。(2分)诗歌最后两联通过对往日艰难历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情。(1分)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蕴含了人生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抱负之意,所以不应放弃努力,要乐观向上,共勉奋进;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2分)

【翻译】

人生到处漂泊,犹如鸿雁到处飞翔,留下来的只是雪泥上的指爪。人之于世,诗之于壁,均如泥上指爪,不过或存或亡罢了。昔日寺中老僧已死,新建小塔一座,僧舍的墙壁上也看不见曾经题写的诗句了。进京途中的崎岖道路你还记得吗?路途那么遥远,人那么疲惫,马死了,我们只能骑着跛足的驴前行。

赏析: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篇9:诗歌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篇10:诗歌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8.①用比喻的手法说理,诗人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形象新颖,含义丰富;②鸿雁飞向无定,写出了人生在世行踪无定,去处难定,漂泊不定;③鸿雁在雪泥上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便匆匆飞走,这浅薄的痕迹,雪化后便会轻易消失。诗人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陈迹容易泯灭;④尽管如此,那些清楚地留在雪泥上的斑斑爪痕,仍然会形象鲜明地留在人心中;那么,往事的痕迹也会留在人的记忆之中。“雪泥鸿爪”一喻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点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往日见过的老僧,兄弟俩当年同题诗的墙壁,当年所题的诗,往日路途的崎岖。(2分)诗歌最后两联通过对往日艰难历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情。(1分)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蕴含了人生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抱负之意,所以不应放弃努力,要乐观向上,共勉奋进;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2分)

《盲子失坠》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宋代描写秋天的诗句

和子由 送春,和子由 送春苏轼,和子由 送春的意思,和子由 送春

苏轼的作品

名人抒情好文章摘抄

苏轼生平

文言文猿子原文及译文

描写雪的古诗句有哪些?描写雪的古诗句

描写雪的古诗句

苏东坡诗词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对比阅读题答案(共10篇)】相关文章:

苏东坡诗词名篇2023-12-28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2023-10-23

赏析苏轼的诗句2022-09-18

苏轼简介,苏轼古诗,苏轼诗词名句鉴赏2022-07-21

苏东坡经典诗词2022-11-12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2022-12-22

苏轼秋天的诗句2022-08-14

定**苏轼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2-15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2023-12-08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