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13 08:01:3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马马马”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方便大家学习。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篇1: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题目:

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2分)

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鬓发变白

2.D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篇2:《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诉衷情》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考题

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鬓发变白(2分)

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三:

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

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11.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9.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

10.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11.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篇3:诉衷情 陆游阅读答案

陆游作《诉衷情》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②。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③,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

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③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陆游《诉衷情》阅读题题目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5.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

6.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7.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篇4:诉衷情 陆游阅读答案

1.全词运用了对比(或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上片回忆刚到帝京时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情景(虚写)(1分),与下片描写晚年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的感慨(实写)(1分),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愤懑之情。(1分)(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壮志难酬之情,词句时易失,志难城写时机失去,壮志难酬。(2)感叹年华易逝,鬓丝生两鬓已经生白发。(3)生活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写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答到一点给3分,两点即满分,其它情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5.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

6.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7.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陆游《诉衷情》赏析

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篇5: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2分)

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参考答案:

7.鬓发变白

8.D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A

6.陆游,_______(朝代)文学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他的另一首作品《__________________》。

7.第6题提到的这句诗和本词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意思最相近,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始终坚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2分)

6. 南宋/宋代(1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分)

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分)抗金卫国/为国收复失地(大意对即可,1 分)

篇6:诉衷情 陆游 答案

诉衷情 陆游 答案

陆游一生写了96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诉衷情》原文练习题,你是否学习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阅读练习题一:

⑴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⑵上阕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分)

⑶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2分)

答案:

(1)D(2分)

(2)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分)

(3)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阅读练习题二:

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鬓发变白(2分)

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陆游《诉衷情》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情感熏陶法

【教学准备】

⑴ 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了解陆游生平,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以及古代其他诗词作家的爱国作品。

⑵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

是的,陆游一生写了96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怀的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读词 感悟情感

1、首先预设问题:这首词作的大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① 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同桌之间互相点评、纠正字词读音。(自由散读及互评)

② 请2个同学朗读,请2个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在书上。

戍(shù) 貂裘(diāo qiú) 鬓(bìn)

③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点评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读音、节奏、感情、语速等。

④ 同学齐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的情感。

2、同学回答、归纳这首词作的大意内容。

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三、品读词句 入境悟情

1、播放录音朗读,学生认真聆听,然后思考:

① 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

② 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

③ 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片紧密联系起来。

2、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词,然后分成10个小组讨论词人悲苦的原因。

3、再读词作,品读词句,学生分组交流感悟、畅所欲言:

① 哪些词语表达了词人当年报国的雄心壮志?哪些词语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的英勇气概?

② 哪些地方运用了典故,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

设计意图:词往往是用字简练、含义深远,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意会,根据词人的思路展开想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能品味词的佳句,在思维上多加引导和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宜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主动探究,畅所欲言,训练并培养他们对词句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4、教师小结全词的内涵:

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首词正是表达了年迈苍老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统治者越是昏庸无能,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越是难抑,词人越是难抑悲愤,就越能体现词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伟大形象。

四、拓展思维 情感升华

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为酬的壮志,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或者从我们已学过的古诗词中,我们还能找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这首词出发,拓展思维,联想我国古代忧国忧民、誓要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无论时代、国家在风雨中如何飘摇,仁人志士担忧黎民百姓、盼望国家统一的心,依然顽强地律动,他们也许壮志难酬、抑郁而终,但他们唱出了时代最强音,他们高大的爱国形象直至今天依然屹立不倒。此环节,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热情,让你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堂练习:

师生共同背诵《诉衷情》。

设计意图:古诗词强调朗读、背诵,此环节能巩固学生对词组的理解、记忆。

六、课后作业:

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学习后必要的外延,此环节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联想、归纳,既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视野从书本走出来,走进社会,进入人生这个大语文舞台。

七、板书

诉衷情

陆游

爱国情

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

篇7:诉衷情陆游写的阅读答案

诉衷情陆游写的阅读答案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阅读练习题一: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阅读练习题二:

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鬓发变白(2分)

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4.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

5.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6.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4.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

5.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6.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

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篇8: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这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时所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字词解释:

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⑶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I《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阅读答案:

试题: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

2.找出与“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最后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4.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

答案:

1.有志报国的英雄形象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3.壮志难酬,报国不成胡未灭

4.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关推荐:

浪淘沙 陆游

观长安城图陆游

篇9:诉衷情 陆游阅读题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阅读题】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5.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

6.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7.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5.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

6.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7.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翻译: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诉衷情陆游

陆游《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诉衷情原文翻译

诉衷情·宝月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贺铸,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刘秉忠 ,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李弥逊,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丘??,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陆游诉衷情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译文及注释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悔教夫婿觅封侯2023-04-07

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2022-05-04

陆游的诗句2022-04-30

陆游诗词全集2022-05-06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2022-05-07

异梦陆游阅读答案2022-08-24

诉衷情,诉衷情卢炳,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2023-12-19

和范待制月夜有感,和范待制月夜有感陆游,和范待制月夜有感的意思,和范待制2022-06-28

陆游的爱国诗句2022-06-05

关山月鉴赏试题及答案2022-11-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