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阅读答案(通用3篇)由网友“江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阅读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阅读答案
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在各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动人的思乡之作。自《诗经》《楚辞》开始,中国古典诗歌就形成了一个千古传唱的文学主题:思乡。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文人骚客反复咏叹着那简单而又深沉的生命曲调,在文学史上形成一道特色的风景。
归纳起来,造成中国古代文人思乡情感强劲的外部原因,大致有六:一为征戍徭役,二为求仕求学,三为战乱灾荒流离,四为迁徙移民,五为经商远行,最后是现实坎坷导致的失意无着。
《诗经》作为思乡主题的第一个高峰,吟咏的基本为征戍徭役之苦。东汉至南朝可为高峰之二。东汉到魏晋为求仕求学者众,思乡与出仕心理亦发生尖锐矛盾。要步入官场不免要离开乡土;而官场与乡土的对立,又成为促使人回归自然怀抱,寻找新的“乡土”的原因之一。南朝后,经济特别是运河水路交通的发展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的繁荣,使得经商远行引发的思乡怀人作品骤增。初盛唐文人觉得躬逢盛世而应有所作为,于是强烈的功业心较故土乡情更有力,往往并不觉得热土难离。尽管边塞战争连年不已,征戍徭役在籍不免,但思乡文学情调却由哀伤低沉转为达观高昂,从而使主题进入第三个高峰期。南宋怀悼故国河山,思乡内容更为宽泛充实,涌现出主题的第四个高峰,实在是国危战乱所致。
在这些思乡诗文中,对家的思念具体来说往往表现为对家乡风物的怀念。一年四季,思念中的家乡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色。《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诗由远游点题始,以思念作结,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的浓浓思乡之情。《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思乡之情淋漓尽致。
“思乡”主题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根源在于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性。一方面人一旦离异乡土,漂泊他乡,浓浓的乡愁便会勾起他思乡之情。另一方面,人一旦回到家乡,他便会感到失落和迷茫,并可能再度离乡再去品尝那思乡的滋味。“归”与“不归”的二律背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使思乡主题充满了经久不衰的魅力。从审美的意 义上 讲,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那种再造的精神家园只是一种虚幻化的幻景,它可望而难求,而诗人所念念不忘的所谓故土,也只是一种“非本真状态”的家,是一种“异化之家”,它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为人提供本真生存的保障。因而,即使人偶尔回到了这个“异化之家”,也无法抹去他内心深处那种对“本真之家”的思念,仍然摆脱不掉故园绳索的纠缠。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存在是是有限性的。作为一种对现实中被限制生活缺陷的弥补,诗人将自己的家园虚化,构筑一座“再造的家园”,这是一种审美的自由。然而,我们试设想,若诗人真的返回故土,那诗化的家乡图景是否真的`那样真实可靠,诗人是否就会安于此而不产生新的失望呢?事实上并非如此。诗人在怀念家乡时,怀念和渴望实质上比家园本身更具吸引力,因为由空间范围的阻隔而产生的那种思念和渴求,最容易激发诗人的心理幻觉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心理期待,幻化出文学艺术中的感人意象。一旦回归到心底渴求的目的地,空间的距离突然消失,由想像作用所产生的审美状态和那份诱人的、感人肺腑的诗意也随之不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永远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停滞、安顿,也永远不能使自己在精神上受到羁绊和束缚,其超越常人的想像力和憧憬外界的自然秉性,注定诗人是孤独和寂寞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诗人在不断地追寻和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思乡是他们的历史本性,是中国文学恒久的主题。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篇2:《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阅读答案
B.求仕求学者众与经济的繁荣,是思乡主题文学发展到第二次高峰的主要客观原因。
C.初盛唐思乡文学情调达观高昂,南宋则因国危战乱而多怀悼之情。
D. 在中国思乡主题诗文中,对家乡风物的怀念是最重要的选材。
E. 思乡诗文中的“家园”,完全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13.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经历,就很难产生思乡文学。
B.诗人所念念不忘的所谓故土,根本没有也不可能为人提供本真生存的保障,因为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
C.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求而激发的心理幻觉,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心理期待。
D.诗人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永远在寻找但总也找不到自己精神的家园。
14.思乡主题为何能充满经久不衰的魅力?请结合文意从两方面概括。(4分)
15.台湾诗人余光中在《春天,遂想起》中写道:“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请你运用本文的观点,从“再造的家园”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4分)
试题答案:
12.(5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B、C(A. 原文“在各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动人的思乡之作”,而“思乡成为永恒的主题”在文中特指中国文学; D.原文“在这些思乡诗文中,对家的思念具体来说往往表现为对家乡风物的怀念”,非“最重要”; E.原文“诗人将自己的家园虚化,构筑一座“再造的家园”,非“完全是虚构的产物”。)
13. (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力层级B。
A(B. “人类根本就没有家园”是“从审美的意义上来讲” 的,因果推导不成立;C.原文“最容易激发诗人的心理幻觉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心理期待”,不是同属概念;D.原文“诗人在不断地追寻和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总也找不到”没有依据。)
14. (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
思乡主题充满了经久不衰的魅力,源于“归”与“不归”的二律背反,源于诗人内心深处的的矛盾和焦虑。一方面诗人远离故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需借文学的手段来排遣(2分);但另一方面,诗人重回现实家乡又会感到失落和迷茫,并可能再度离乡再去品尝那思乡的滋味,这就更需要文学的手段来抒怀(2分)。(共4分)
15.(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概括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
这首诗,借助虚化(诗化)的故乡图景“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1分),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念(1分),但同时又暗含“可望而难求”的失落,更有构筑精神家园的自由向往(2分,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共4分)
篇3:愁是一种高贵的人类情感的阅读答案
愁是一种高贵的人类情感的阅读答案
对一座城市怀有“乡愁”,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中文语境中,乡愁多关乎乡土、乡情,城市实际上被无情地抛在一边。然而,从希腊词源上说,乡愁(“nostos”+“algie”)并不局限于思乡之情,它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城市故土自然也包括其中。时至今日,乡愁语义更有拓展,它既包括对过往的追忆,也包括对未来的向往。
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然而,正如有建筑家所批评,中国的城市建设忽视城市生存品质、文化内涵和历史魅力,文化与历史像建筑垃圾一样被清理出城市。一座失去记忆的城市,从此淡漠了乡愁。
无疑,“集体失忆”是今日中国改天换地般城市建设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悲哀。这种对历史的忽略、对记忆的摧残与中国独一无二的“拆迁逻辑”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改造的扩大,各种利益的卷入,过去仿佛是一种可以隔世相忘的东西,它不但没为中国人提供近水楼台的便利,反而成为一种羁绊。历史总是跟不上潮流,每代人都要“白手起家”。在此逼迫下,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了空洞的说教。创造者们希望自己种下的树木速成屋里的家具、灶底的柴火。毫无疑问,这种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教唆了“拆迁逻辑”。
进一步说,在“拆迁逻辑”的裹挟之下,几乎所有的建筑、文化、历史都难逃朝不保夕的命运,因为中国的城市语法中,没有过去完成时,只是尘土飞扬的现在进行时。后来者以一时短见实践“后来者霸权”,不可挽回地吞噬着先行者,历史创造从此灰飞烟灭。于是,和建筑垃圾一起被清除出城市的,不仅是记忆,更有祖祖辈辈的人生创造,于是悲从中来——我们在创造未来,我们的创造没有未来。
永远需要推倒重来,需要凤凰涅磐,永远要在废墟与火焰中重生,中国城市仿佛失去了历史的恩泽,成为历史的弃儿。当然,这与中国没有西方“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产权制度有关,与此同时更有观念上的原因,即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缺少尊重与宽容。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欧洲为了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外墙,人们宁可花上几年的时间。
无可否认,现代性里装载着中国人载不动的乡愁,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要用新建筑代替旧建筑,用新潮商品代替旧有文化,用“朝闻名于道路,夕可死矣”的时尚主义代替崇尚理性宽容的现代精神。现代化的真义,更在于以理性|创造联结过去与未来。没有对历史宽厚的接纳和对前人智慧劳动的尊重,忽视人类生活在文化与记忆之中,忽视人对过去与未来的高贵怀想,那么现代化就会淘空意义,沦落为了一种庸俗的.拜物教。
(选自熊培云《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乡愁》,有改动)
2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乡愁”的几重语义。(4分)
26.产生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拆迁逻辑”的原因有哪些?试加以概括。(6分)
27.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曾讲了句耐人寻味的话:“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25.乡愁是一种思乡之情,是一种对过往的追忆,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26.城市化改造进程过快;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历史文化的一时短见;中国没有西方的产权制度;对历史缺乏尊重和宽容。
27.历史当中有着人类的文化和记忆,未来的新生和创造根植于过去。当一座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意味着它失去了所有的想象和藏身其中的未来。
★ 采薇教案
★ 采薇经典教案
★ 采薇微型教案
★ 采薇作文100字
★ 《采薇》讲课稿
【《思乡恋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阅读答案(通用3篇)】相关文章:
《采薇》获奖教案2022-05-08
《曲阜寻根》阅读答案2023-09-26
《采薇》课文教学反思2022-08-30
经典诗歌采薇点评2023-03-28
听听那冷雨网络散文2023-11-03
必修二《采薇》教案2024-01-05
《诗经》氓、采薇教案2022-12-10
乡愁与推进城镇化建设阅读题答案2022-12-02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2023-04-02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