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 周太舸》阅读答案(精选10篇)由网友“梦之林”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木头人 周太舸》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木头人 周太舸》阅读答案
《木头人 周太舸》阅读答案
木头人
周太舸
或许只有花狗明白,三爷特一喜欢说话。
可和谁说呢?老伴儿走得早,儿女们相继携家带口进了城。左邻右舍,也只剩下土坯房的几堵残垣断壁。偌大个村子,没几个人。于是,三爷就把自家的花狗称为伙计,常和花狗说话。当然,花狗不会搭话,只是三爷的一个忠实听众而已。三爷说话时,花狗就队在三爷的脚边支棱起耳朵静静地听。
从三爷的话里,花狗知道了三爷的一些事儿。比如,三爷曾经是个木匠,造房子、建庙宇、打家具、做嫁奁……与木材有关的活儿,全都干过。尤其是刻花鸟、雕龙凤、塑菩萨,惟妙惟肖,十里八乡,无人不夸。三爷走的地儿多,眼睛见得多,脑子里装的事儿多,嘴里的话自然就多。
花狗也不只是听,有时会哼哼几声,汪汪几声,或者用头蹭几下三爷的脚,向三爷摇几下尾巴。
到了晚上,花狗自觉地卧在三爷窗外的窝里。有好几次,三爷拍拍花狗的头说:“伙计,跟我还客气啥,就留在屋子里听我说话嘛。”但花狗不忘祖训,恪尽职守,硬要回到自己的窝里。三爷无奈地笑笑说:“伙计,我的话,你在窗外也要认真听哦。”
三爷的话,花狗喜欢听,当然会支棱起耳朵认真听。
然而某个日子,三爷的儿子回了家,说在城里买了房,要把三爷接到城里住。三爷抚摸着花狗柔顺的毛跟儿子说:“把我这伙计也带上吧,我好跟它说说话。”儿子说:“花狗是只土狗,带进城会让人笑话。况且,城里那么多人,还愁没有人跟你说话?”临行前,三爷只好把花狗送往亲戚家。分别时,三爷拍着花狗的头说:“伙计,我走了,听不见我说话,会生气吧?”
和三爷分开了,花狗确实生着气呢。还好,没过几天,三爷回了村,要回了花狗。
花狗听三爷讲,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庄稼,感觉轻飘飘的,手脚无处放。有时又感觉像鱼儿离开了水,身体被城里的空气和声响挤压得连呼吸都很困难。更要命的是,一天难得说上几句话。小区里的老人,成天交流麻将、舞蹈,三爷搭不上腔,跟不上趟儿。孙子和三爷倒很亲近,可放学回家要做没完没了的作业,三爷又不忍心和孙子多说话。一天难得说几句话,三爷哪受得了?好说歹说要回村里。
回村的三爷,带回了一部手机。三爷蹲下身子,将手机在花狗眼前晃了晃说:“伙计,这玩意儿神着呢,能装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晚上,我想和谁说话就和谁说话。到时,你就在窗外听吧。”
果然,夜幕把村子捂严实的时候,三爷就开始拨打电话。花狗在窗外听得出来,三爷絮絮叨叨。
“爹,别啰里啰唆了,上一天班累呢,想早点儿休息。”
“爹,长话短说嘛,朋友在催我出牌了。”
“爹,手机是用来报平安的,不要说那些闲话。好了,再见!”
那时候,田野里的虫子和青蛙家族,你言我语,话语声喧,好不热闹。这就惹得三爷很想说话,特别想和儿女们多说说话。
屋子里哐当一声,出啥事了?花狗警觉地竖起耳朵。接着,听见三爷噗噗地吹,还说:“摔痛了吧?不要紧吧?你看,你看,手机又没有惹你,砸它干啥?都这把年纪了,还暴脾气,好意思吗?”稍停一会儿,又听见三爷说:“你们不想听我说话,没关系。我有办法,想和谁说就和谁说,想说多久就说多久,嘿嘿”
当晚,花狗在窗外就听见屋内叮叮当当的。
此后的夜晚,花狗在窗外听见三爷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说了很多话。
可某个夜晚,三爷的屋子里静悄悄的。手机铃声一直响,也没有听见三爷的说话声。
第二天,三爷的儿子一家、女儿一家全都回来了。
花狗听到三爷的儿女们议论:
这些木头人雕得真好,还分别刻着我们的名字。
你别说,就是不刻名字,也能一眼看出哪个是谁。
想不到爹还是个老顽童,在家玩木头人儿。
既然爹是个老顽童,后事就办热闹些吧!
花狗极力想为三爷争辩,一出口却是一串汪汪声。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狗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象,文章从花狗写起,又以花狗的叫声结尾,花狗贯串小说始终,具有串联情节的作用。
B、“田野里的虫子和青蛙家族,你言我语,话语声喧,好不热闹”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拟人手法,反衬出三爷内心的'孤独。
C、“木头人”表面指三爷亲手雕刻的木头人,实则指三爷那些没有孝敬之心的儿女们,正是他们的不孝造成了三爷的凄然离世。
D、结尾三爷儿女们的议论,虽寥寥数笔,却将人物的情感态度充分表现了出来,令人愤懑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沉重的反思。
8、文章开头部分用大量文字写三爷和花狗说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这篇小说就折射出当下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答案:
7、C
8、村庄凋敝,没有几个人,三爷只能与花狗聊天,他把花狗称为伙计,与花狗无所不谈,突出了三爷内心的孤独。巧妙补充了三爷的相关背景,为下文三爷去城里住、做木头人等情节做铺垫。花狗与三爷的儿女们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小说具有了讽刺效果,使文章主旨更深刻有力。
9、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农村日益凋敝。小说中三爷的左邻右舍都进了城,村里没剩下几个人。农民离开土地,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部分人陷入精神困境之中。三爷进城之后感觉轻飘飘,精神没了着落,难以与都市生活融合。子女对留守老人的关爱不够,不知如何尽孝,老人缺少精神慰藉。三爷与子女交流的心愿难以实现,所以才整天与花狗、木头人说话。
篇2:崔舸鸣《听雨》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听雨
崔舸鸣
①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
②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不谙世事不识愁味的洒脱无拘呢?
③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仿佛急于向世人证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为名利,为稻粱,四处奔波,虽不见得有古人那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漂泊感,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④忽一阵疾风掠过,凉意透进,溽热顿消,一道闪电趁风卷帘时射进来,虽闭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随后,雷声轰然炸裂,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继而狂风大作,雨似天河倾泻,急骤地叫喊着,宣泄着,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污泥浊水。又一串惊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灵。这是光明磊落者之间的庄重宣言,无私无畏。几千年前,汨罗江畔的`屈原,面对的可是这样沉沉的黑夜?聆听的可是这样叱咤风云的雷电?他的抑郁他的愤懑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又有谁听得见?如果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壮年?成绩斐然者,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恣意挥洒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呼声。
⑤不知何时,雨声慢慢显出倦意。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雨声从从容容,不急不缓,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欢乐,有迷惘,有失意,有辉煌,如今都不得已淡然,不再去解释什么,说明什么,只闲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⑥一夜听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觉夜已阑珊,雨声渐无。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睛星光灿烂了吧?
《听雨》阅读题
1、文中有一句话透露了本文的写作顺序,你发现了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2、根据选文内容,揣摩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具体含义,从文中找出语词进行解释。
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
⑴、脾气:
⑵、羞涩:
3、本文从听觉这一独特角度描写雨,分别写了夏雨的四个阶段,作者针对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把它们比作什么呢?你最喜欢哪个阶段的雨,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②段画线处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不谙世事不识愁味”,请你再写出两句有关“愁”的诗词名句。
篇3:崔舸鸣《听雨》阅读答案
1、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写出整句也可)
2、噼啪有声,不耐烦的躁动;淅淅沥沥,若有若无。
3、比作人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略”,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不唯一)
篇4:《念奴娇·闹红一舸》阅读答案
《念奴娇·闹红一舸》阅读答案
念奴娇
(宋)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③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闹红:指盛开的荷花。三十六陂:指很多水塘。③菰、蒲:都是水草。
1、本词上阕主要描述荷花,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闹红一舸”写出了荷花开放的艳丽迷人,都如美人一般戏闹、调笑,场面热烈。
B、“水佩风裳无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美人的红脸,又吹来一阵密雨,蕴含了词人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参考答案:选AC。
解题说明: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咏物类诗词的考查。关键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神韵。同时要熟练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A项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C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是说凉风吹来,鲜艳的荷花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残红,烘托荷花的清新高洁,为下文的“冷香”铺垫。整个上阕都是描写荷花,写出荷花清馨幽逸、高洁美艳的特点。C项不合上阕语境。
2、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下阙词人一开说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亭亭玉立的绿荷,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而不忍离去。实际上是写自己十分留恋。词人接着担心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表现了对荷花的关爱。③词人不得不离去,却反过来说高高柳树垂下绿阴,吹波吐浪肥大的老鱼,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④词人终于归去,却又回忆往昔,说田田荷叶间、沙堤旁边是我好多次的归路。(每点1分)⑤总之,词人层层铺叙渲染,转换角度,反复写自己对荷花的留恋,可谓“笔笔转换,一往情深”。(2分。点出铺叙渲染、转换角度或其中一个给1分,点出情感1分)
简析
《念奴娇·闹红一舸》是南宋诗人姜夔的一首咏荷词。词对荷塘景色的描绘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光景奇绝清幽空灵的世界。姜夔以这首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了他对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篇5:周处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7—9题。(10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 ( ) (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3)而处尤剧 ( )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蛟或浮或没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为乡里所患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且人患志之不立 甚矣,汝之不惠
D、而年已蹉跎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
10、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8.C( 2分)
9.再说人最可怕的是不树立志向(2分)
10.周处年少时是当地的祸害,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也可用原文回答: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后自修改,终为忠臣孝子(2分)
篇6:周处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陆机、陆云),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世说新语》)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 或以钱币乞之。
B. 并皆暴犯百姓 。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C.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下列加点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以光先帝遗德。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D.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
B.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
C.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D.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6.B; 7.D; 8.B;
篇7:周处阅读答案
周处
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xx版)
【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
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
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2分)
答: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分)
答:
4.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A(A侵害/冒着B有的人 C寻找D祸害、灾祸)
2.(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每处1分)
3.(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关键词“谓”“剧”)
(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
4.(3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
篇8:《沈周》阅读答案
《沈周》阅读答案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日:“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成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日:“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日:“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
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___(2分)
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___(2分)
A.周以母故\而告以成功 B.饭之而去\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评者谓为明世第一\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入其姓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7.(2分)(1)随便(2)详细(各1分)
18.(2分)B
19.(2分)C
20.(6分)(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2.(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篇9:《沈周》阅读答案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⑵宽备言其状()
答案:(2分)(1)随便(2)详细(各1分)
细解:一属于初中140实词范畴,一属于高中160实词范畴。均列于《考试说明》附录的300个常见实词。“漫”作“随意、随便”解,有名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在“漫谈”、“散漫”、“漫无目的”、“漫不经心”都用此义。该词的常见义项有:①无边无际的样子;②满,遍及;③随便,不受拘束;④徒然。根据语境“守不知所对,漫应曰”,可以确定为“随便”。“备”有完备、准备、防备等义。此处,应是由“完备”引申的“详细、齐全、完整”等义。
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答案:(2分)B
细解:“没”通“殁”,见于贾谊的《过秦论》;“辟”通“避”,“辩”通“辨”,均见于高三下《孟子二章》。当然,“卒”也有可能是通假字,不过,根据语境,此处应是“最终,终于”的意思。
通假,常见的有音近,形近,音形皆近等几种情况。除了记住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外,对通假的规律也要有所了解。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2分)C
细解:C项①②“为”均为“是”的`意思,表判断。A项,①是介词,因;②是介词,把。B项,①是连词,就;②是连词,因而。D项,①是代词,他的;②是代词,他们的。
这些都是常见、常考的虚词。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答案: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细解:难点是“摄”。“摄”的词典义有“拘捕”这个用法,估计学生也会理解成“抓起来”、“逮捕”等。但根据后文,从“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卒供役而还”来看,不存在“抓捕”这样的意思,所以,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传唤”。如果理解成“征用”等应该也可以。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答案: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细解:“比”、“谒”,包括上一句中“疾”都是教材中常见的实词。“比”、“疾”更是列于《考试说明》附录的300个常见实词。“引”作“承担”解,可能是个难点,这本是个引申的用法。另外,“再拜”作“叩拜两次”解虽常见,但学生掌握得不一定很好。“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2分)
答案:(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细解:这是本张试卷第二次考查“衬托”这种技法了,写人与写景一样,都惯于使用“衬托”。如果我们辨清了写作的重点,就可以对作者“以旁衬主”、旁敲侧击的技法了然于胸了。辨清了技法,再看其作用,即写出了“主”的什么特点。在这里是“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3分)
答案:(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细解:主要信息见于第二段。相关的文字有:①“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②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并以母老辞。略加归纳就是:①厌入官场,素爱山林,②欲行孝道。
只要读懂本段文字就可以了。
篇10:《太常引》赵孟頫阅读答案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莒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争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明星:启明星。
林垌(jiōnɡ):树林的外缘。
苔扉半扃(jiōnɡ):长满苔藓的门半掩着。扃:关闭。
★ 冯积岐散文
★ 外事部门工作总结
★ 优秀护士事迹材料
【《木头人 周太舸》阅读答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文具**作文400字2024-04-23
周五的心情说说2023-04-24
小学作文写给姐姐的信2023-04-28
英语作文写给姐姐的信2022-07-26
药品质量检验工作总结2023-04-27
员工旷工检讨书2022-11-22
每天早晨激励寄语2023-03-17
工厂检讨书怎么写2023-10-21
正能量问候语82条2024-03-09
工厂员工旷工的检讨书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