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时间:2023-02-15 07:40:40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共10篇)由网友“心墨”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篇1:《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初:当初(2)少:小时候(3)下:向下超过;

(4)形:表露(5)尝:曾经(6)师:从师

2.翻译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译: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任命刘备担任平原县相。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非常贫苦,和他的母亲以贩卖草鞋作为职业。

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平时很少讲话,高兴、愤怒等情绪不在脸上轻易流露。

3.上文写刘备“长七寸五尺,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作者写刘备的这种长相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为了说明刘备有帝王之相。

4.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篇2:阅读《刘备纳贤》文章及答案

阅读《刘备纳贤》文章及答案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见书,略(下同)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阅读训练】

1.解释:

(1)初:当初 (2)少:小时候 (3)下:向下超过

(4)形:表露 (5)尝:曾经 (6)师:从师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上文写到刘备“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作者写刘备的这种长相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为了说明刘备有帝王之相。

篇3:刘备纳贤的阅读答案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②,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③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④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公孙瓒:东汉末公孙瓒割据幽州与袁绍对抗,兵败后自焚而死。卢植:汉末名士。

③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④平原: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问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顾】自见其耳( )

(2)喜怒不【形】于色(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因【以】为平原相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少孤贫”中的“少”是小时候的意思。

B、“少言语”中的“少”与“山多石,少土”中的“少”意思相同。

C、“备少与河东关羽……”中的“少”与“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的“少”意思相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少”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中的“少”意思相同。

15.(1)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 】

(2)刘备与关、张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回答。

篇4:复习文言文刘备纳贤

复习文言文刘备纳贤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注释】

后:后代。 顾:回头看。 依:依靠。 以为:把作为。 诣:拜见。 奇:以为奇。 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 公孙瓒(zàn):人名。

【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篇5:《世说新语贤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世说新语贤媛》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徒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礼竟,允无复入 竟:结束

B.魏明帝遗虎贲收之 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许因谓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蒙冲斗舰乃以千教

D.若才流及父.当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允妇“聪慧”的一组是 ( )

①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人理,便捉裾停之

③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④神色不变,日:“早知尔耳!”

⑤若才流及父,当收 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参考答案

9.C(夺:改变)

10.B(A项中“与”分别为“动词,给予“动词,结交,亲附”;B项中“因”都为“副词,于是”;C项中“乃”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甚至”;D项中“若”分别为“连词,如果,帜设”“代词,你们”)

11.B(①为桓范劝解许允的话;③是许允回答皇帝的问话.为自己辩解;⑤是景王叮嘱钟会之语)

12.D(“坚决不过闸翩廷之廖”错,因原文是“可少问朝事”)

13.译文:(1)“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金都具备呢?”

(得分点为“百”“行”“好”“何谓”备”等)

(2)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 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得分点为“收”“举”“号哭”“自若”“寻”等)

【参考译文】

许允的妻子是既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元比五陋,举行交拜礼后。许允欲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丫环回来回答说:“是桓公子。”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回到洞房来。”桓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新娘井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因此时她说:“女人蟹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客、妇功).你有其中几样?”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许允说:“全都具备。”新娘说:“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面有愧色,从此就敬重她。

许允在当吏部侍邓期问。起用了许多同乡为官,魏明帝派武士来拘捕他。临去的时候许允妇追出来嘱咐许允说:“君主是贤明的,可以用分辨道理来争取(他收回成命).不要用情感去哀求。”到了朝廷上,魏明帝审问他为什么要起用那么多乡党,许允回答:“我只是在‘举尔所知’罢了。我用的那些同乡,都是我所了解的人。请陛下去查查这些人为官称职与否.如不称职。我甘愿领受罪名。”后来一调查。许允的这些同乡都是称职的.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当时的衣服破了,明帝还下诏赐给他新农。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还亲自煮米粥等着他。果然不出她所杆,一会儿.许允就重新回到了家里。

许允后被晋景王所杀。消息由家中门生传回来的时候.许允妇正在纺织机前织布.但是她的神色一点都没有改变.说:“我已经料到这步了!”门生打算把许允的弦子们藏起来,许允妇说:“现在还不关孩子们的事情,用不着躲藏。”后来他们搬到许允的墓地上居住·晋景王派钟会去打探,要是弦子们的才识比得上许允.就将他们抓回来。弦子们去问母亲怎么办,母亲说:“你们虽然都很好,但是现在的才识还不是很多。只要和钟会坦诚说话-就不会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当然也不要太哀痛.该停就停.也不要多问朝廷政事。”孩子们听了母亲的话就去见钟会了。钟会回去把情况向晋景王做了汇报,孩子们终于免脱了灾祸。

篇6:任贤阅读答案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宗既诛隐太子。( )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3.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

1.(1)已经

(2)屡次、多次

2.(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 20xx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

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②擢:提拔,提升。

③雅:一向,向来。

④劳:抚慰。

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

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参考译文】

魏征,钜鹿人,前不久迁居到相州的内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作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本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

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

《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唐初历史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以外,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都足以作为今日朝野关系的模板、建设国家的圭臬。

第二卷包括《任贤》、《求谏》、《纳谏》三篇,都是围绕“任人唯贤”这个主题进行的讨论。唐太宗一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谓“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任贤致治。《任贤》篇包含八章,分别介绍了唐太宗最为信任的八贤: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李靖、虞世南、李、马周。

篇7:《任贤》阅读答案

任贤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擢】提拔,提升。③【雅】一向,向来。④【劳】抚慰。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太宗既诛隐太子。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11.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答案】

9.(1)已经

(2)屡次、多次

解析:“既”在文言文中一般解释为“已经”的意思。如我们在《曹刿论战》中学过“既克,公问其故”中的“既”就是这个意思。“数”在这里读shuò,是“屡次、多次”的意思。我们在《陈涉世家》里面学过“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就是这个意思。

10.(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解析】翻译课外文言语句,译出大意即可。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如:“从”是“听从”的意思,“每”是“常常、每次”的意思,“悦”是“高兴、愉快”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语言通顺,没有错别字。

11.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要求从对魏征的态度来分析太宗具有的品质,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分析魏征的品质。文中的太宗是一个重用贤臣的人,对于能够直言进谏的魏征,他虚心请教,并重用和提拔,是一个善于纳谏、心胸宽广的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氏,后来全家迁徙到相州的临黄。武德末年,官至太子洗马。他看见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便多次劝太子提早做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召见魏征并责备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但魏征神情自若,答道:“皇太子若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后严肃起来,更加厚重地对待魏征,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魏征叫到寝室询问政务。魏征素有治国之道,性情耿直,敢于进谏。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因为碰上了明君而非常高兴,竭尽全力为太宗效劳。太宗抚慰他说:“你前前后后提的200多条建议,都合乎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如此尽职尽责,天下怎会如此安定!”

贞观三年,连续升官到秘书监,参与政事,有着深远的谋略,对治理国家有着很多重大的帮助。太宗曾经对他说:“你犯下的罪甚至比管仲射中公子小白衣带钩还要重,但我信任你却比齐桓公信任管仲还要多。近代君臣之间,有像我和你这样的吗?”

篇8:任贤阅读答案

【小题1】(1)已经 (2)屡次、多次

【小题2】(1)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2)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小题3】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篇9:《颜氏家训慕贤》阅读答案

【注释】

①[神情]思想情操。 ②[所与款狎]与他亲近的人。 ③[操履艺能]操行技能。④[较]通“皎”,白而亮。⑤【墨翟】墨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是以与善人居

(2)如入鲍鱼之肆

20.翻译。(3分)

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友焉!

21.本文告诉我们:君子必慎交友的原因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宋朝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你结合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9.(1)因此 (2)店铺

20.墨子看到人们染丝就叹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交友一定要谨慎啊!

21.客观环境尽管对人的.影响很大,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提示:只要能辨证的看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篇10: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1)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2)卿智量,甚大增修(3),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4)。汝父得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5),可自更求闻达。

注:(1)[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2)[叹]赞叹

(3)[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

(4)[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5)[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朕初疾:

(2)人五十不称夭:

(3)道亡:

(4)但下痢耳:

2、翻译下列句子

A.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B.汝父德薄,勿效之。

3、文中提到的丞相是。

4、文题的意思是。

5、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1)古代皇帝的自称

(2)寿命短

(3)丢失

(4)只是

2.A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B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

3.诸葛亮。

4.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

5.略。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优秀教案

关于三国演义100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读书笔记格式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500字左右

我敬佩诸葛亮高中优秀散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小学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作文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刘备纳贤》阅读答案及原文(共10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10000字读后感2024-02-07

读三国演义有感高中800字2023-06-05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作文精选2023-05-05

关于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2024-03-10

三国演义高三读书笔记800字2022-05-04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2023-07-18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2022-12-11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2022-05-08

《三国演义》读后感650字2023-11-23

寒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