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引杨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糖果和饼干”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老人引杨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杨氏之子》阅读以及答案
《杨氏之子》阅读以及答案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该书是一部记载____的小说。
2、《杨氏之子》全文意思:(译文)
3、理解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全文的句,起到了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4、《晏子使楚》根据改写,讲述了时期,晏子,楚王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来写,开头写,这是故事的;接着写,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了,这是故事的。晏子是一个__的人。
5、《半截蜡烛》的体裁是,故事发生在期间,国的某个城市。女主人伯诺得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得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亲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了抱住蜡烛里的秘密,、、三人用自己的
和和敌人展开了的斗争。
6、相声是一种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的年轻人,不强,说话,。
7、《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年,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8、《再见了,亲人》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方式,抒发了,表达了。
9、句子理解: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亲人”表现;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展示和朝鲜人民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抒发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撒过热血的这片土地的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内心的呼唤,也同样是的心声。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的深情厚谊。
10、《金色的鱼钩》叙述了年,途中,一个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的感人事迹。本文抓住了人物的、、、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了老班长、崇高品质。“鱼钩”记录着老班长英雄的,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
11、《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的光辉形象,他有、、的崇高精神。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
(2)。
(3)。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句,把比喻成,表现了老汉的、,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
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篇2:《老人与树》阅读训练以及答案
《老人与树》阅读训练以及答案
《老人与树》阅读训练以及答案
①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②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
③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④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
⑤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⑥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⑦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⑧老人无言以对。
⑨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⑩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
“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作者孙家正,文章有删改)
阅读题:
1.阅读文章-段,围绕老人与树的关系,填写表格。(4分)
老人的`所见、所为
老人的情感、心理
看到老榆树树冠没了,枝杈零落,还挂着水
①
②
伤心、失望
询问园工给树挂水的原因
③
④
2.第⑩段描写了老人想象中老榆树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3.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评价或感受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的态度和理由。(7分)
参考答案:
1.(4分)答案:①惊讶、诧异 ②打量、拍打、叹气离开 ③担忧 ④询问医生给树挂水是否有用
2.(4分)答案:既与上文第④段对老榆树的描写形成照应,也与下文第12段对老榆树凄惨景象的描写形成对比。表达了老人对老榆树的牵挂思念的情感。
3.(7分)答案示例一:对移栽老榆树,中年人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儿;老人想不通(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认为移栽老榆树不是好事。因为原本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老榆树移栽后变得七零八落濒临死亡,这是对老树的伤害;同时这棵树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托,移栽何尝不是对老人情感的伤害。
答案示例二:对移栽老榆树,中年人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儿;老人是不理解,感到憋屈。我认为移栽老榆树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势凄惨,并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同时这棵树是老人情感的寄托,移栽也是对老人情感的伤害。
篇3:老人阅读答案参考
问题:
老人
阴暗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自己的疾病,亲人的痛楚,老人的凄凉与暗淡……你所珍爱、你为之献身的一切,正在一去不复返的衰败和瓦解.生活已经走着下坡路.
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
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
你也收缩起来吧,走向内心,沉缅于自己的回忆之中吧——在那里,在凝神沉思的心灵深处,你往昔的、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的`生活,将会在你面前现出他那芳香的仍然新鲜的绿意,闪现出春之爱抚与活力!
但要警惕呀……可别朝前看,可怜的老人
立意:
风格:
答案:
风格:简洁、凝炼是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单一的情节,重大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诗意的笔调,凄婉的感情.屠格涅夫晚年在孤独与病痛中,完成了散文诗集《老人》的创作,其中透露出作家内心的悲伤、忧思,更充斥着作家对生命、生活执著的信念及对祖国人民、对人类深切的关注与爱.这种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是文学的永恒话题,也是屠格涅夫散文诗不朽价值之所在.本文立意同上
篇4:老人阅读答案参考
1、通读全文,比较老人三次到酒店来的经过,你认为他是一位 的老人。(2分)
2、揣摩老人请求伙计拿酒来时的神态,请将a.“受了伤似的喃喃”、b.“凄惨”、c.“伤感”这三个词语填入文中方框处,依次应为 、、。(只填序号,3分)
3、揣摩文章末尾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根据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你认为“伙计”是“老人”的儿子吗?为什么?(3分)
(2)“伙计”为什么要哭着说这么一句话?(2分)
4、本文很注重通过细节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你列举1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1)细节:
(2)分析:
5、请你分别对文中的老人和伙计说一句你最想说的心里话。(4分)
(1)对老人:
(2)对伙计:
6、假如你是“老人”的儿子或女儿,你打算怎样来对待“老人”?(3分)
一个老人的问题(答案)
1、孤苦无依的、企盼有人来过问的(2分。意符即可)
2、c a b(每空1分,计3分)
3、(1)不是。因为文中开头已经交代“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的顾客”,说明伙计当初并非认识老人。(3分)
(2)因为伙计被老人孤苦无依的处境和企盼有人来过问的心情所感动,因此他谎称“爸爸”来安慰老人。(2分)(本题共计5分,言之有理即可)
4、如:a.老人要求伙计倒酒从“一杯”、“两杯”到“一瓶”,说明老人内心的愁苦、孤独之情越来越沉重
b.老人由“拄着”、“支着”到“撑起身”,说明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衰弱 c.伙计由“闹懵了”、“不安地答道”到“奔过来,涌着泪水,哭着说”,说明了伙计对老人的态度和感情的变化……(3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1)(说出安慰的话即可,此略) (2)(说出赞赏的话即可,此略)(每小题2分,计4分)
6、(3分。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文中的伙计是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本文叙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企盼有人来过问的的老人。
2伙计被老人孤苦无依的处境和企盼有人来过问的心情所感动,因此他谎称“爸爸”来安慰老人。
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好人
篇5:引路人阅读答案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件小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仍时时刻刻回绕在我的脑海中,它引导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懂得怎样做人,教我做一个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人。‖
那是一个闷热的黄昏,天空布满了乌云,黑压压的。“啊呀,不好了,要下雨了,妈妈没带雨伞!”我急忙抄起门后的伞冲出门去。
我低着头急速地走着,突然撞到一个人身上。“对不起!”我道了歉。抬头一看,那人后退了几步,扶住了墙才站稳。从他的`眼睛看,啊,一个盲人。我伤心极了。“没关系。”他轻声说。“老伯伯,我扶您走吧。”我大声说。也许这样做能补偿一下我的过失。
天更加阴沉了,天空中出现了轰隆隆的雷声。我们不由地加快了脚步。突然我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子向前倾,差点摔倒。“谁把井盖打开了,老伯伯,从这边绕着走,慢点。”我对老伯伯说着。而老伯伯的脚步却停了,慢慢地蹲下身子,轻声说:“也许还会有人从这儿走的。”他在地上摸索着,终于触到了井盖。“我来帮您。”我也蹲下来了。“不,我的手已经脏了,你就别沾手了。”于是他自己把井盖盖好了,盖得严严实实的。他伸手掏手绢,我急忙把我的递过去。我看他手微微地有些发颤,身子微微地有些驼背,我深深地被他感动,泪不禁流了出来。这时,几点雨落在他的头上,脸上,顺着脑门儿流到了眼角,我仿佛看到那双眼睛在闪光,很亮,很亮……
在大路上,我搀着他继续向前走,我仿佛看见他的身影越来越大,须仰视才见。是的,在送他回家的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件事使我思绪万千,他的那双沾满泥水的手和那双眼睛永远鞭策着我,鼓励我前进。‖
1、解释词语。4分
①鞭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绪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划分好的段落写段意。9分
第一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五节的横线上,加上能反映本文中心思想的话。2分
4、盲人“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表现在哪些地方?2分
5、作者为什么会“仿佛看到那双眼睛在闪光,很亮,很亮……”?3分
篇6:引路人阅读答案
1、①鞭策: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②思绪万千:思想的头绪很多。
2、第一段(1)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小事,它教我做一个时刻为别人着想的人。
第二段(2—5)要下雨了,盲人伯伯在回家的路上把开着的井盖盖好。
第三段(6)这件事永远鞭策着我,鼓励我前进。
3、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他却是我的引路人。
4、我险些被开着的井盖绊倒,想绕着走,而盲人伯伯怕再绊倒别人,就摸着盖井盖。我蹲下要帮他,他说:“不,我的手已经脏了,你就别沾手了。”于是他自己把井盖盖好盖严。
5、因为作者被盲人伯伯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精神所感动,觉得在人生的道路上盲人伯伯的眼睛是明亮的。
篇7:杨氏之子阅读题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诣:拜见 乃:于是,就 (2)示:给看 曰:说 (3)未:没有 闻:听见
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篇8: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3.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5..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答案
1.C
2.A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
4.(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
(2)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
5.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篇9:《李凭箜篌引》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李凭箜篌引》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原文】: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训练】
一、
(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2)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
(3)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二、
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在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竞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一、
【参考答案】
(1)“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2)诗人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对乐曲的感受和评判,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
1.B
2.A
3.D
篇10:《种树老人》阅读答案「优选」
1、BD
2、插叙补充交待
3、照应句子: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
深刻含义:种树老人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人们永远记住他。
4、表现了老人崇高思想品德。
篇11:《种树老人》阅读答案「优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幅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有一根枝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还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就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我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 ( )
A、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样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E、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
G、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一棵树。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里。
这些记叙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有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加点部分表现了什么?
【老人引杨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灯祭》教案2023-09-27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2023-06-16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3-09-22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3-05-16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2023-01-10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2023-06-09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3-06-1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学反思2024-03-03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2023-03-17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