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时间:2023-04-16 07:42:4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Asuraa”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篇1:《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母亲洪烛》阅读答案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7、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①

②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④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17、①陶醉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18、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19、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21、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的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2分)。

篇2:洪烛《母亲》的阅读答案

洪烛《母亲》的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荠菜。这样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 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 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妈妈做菜,伴随着我们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回忆,你出再多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将是少了一个我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 分明是母亲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心,因为那一刻,我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生活是我全部现实,其余一切都是假。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曾把唯一母亲抛弃到了时空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爱很明显是有限,与那无限母爱形成了鲜明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7.选文中与母亲有关事,都带给我深刻感受。请补全下面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事情带给我内心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①

②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长途电话④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理由。(4分)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表达效果。(4分)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不超过100个字)(6分)

17.①陶醉 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18.示例一:不能(1分);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菜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海带炖排骨一菜感受(1分);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三个原因(1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赞美了母爱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懊悔、自责之情(1分)。

示例二:能(1分);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妈妈做菜评价与我对妈妈做海带炖排骨一菜感受在情节上关联不大(1分);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1分);去掉后,文章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1分)。

19.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动作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20. 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特点(1分);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日子一定要珍惜(1分)。

21.写法2分;后三点中,答出其中任两点即可给满分。

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写作手法(2分);母爱凝聚在荠菜上(2分);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2分);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催眠药上(2分)。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地叙事来刻画母爱(2分);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2分);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家常菜,让我 感受到幸福(2分);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不舍之情(2分)。

篇3:洪烛简介

北京的桥

作者:洪烛

北京非水乡,不像苏州扬州有那么多的桥,但北京的桥承载着极厚重的历史的影子。譬如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世人皆知,堪称是最有权力与威信的桥了。五座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桥横跨金水河,中间稍宽的一座系为皇帝专设又称御路桥,属于天街御衢的一部分——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的必经之地,只允许万人之上的龙靴游走,像一只尊贵的宠物横卧在天子脚下。桥头有两对石狮及两座华表,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使并不高大的金水桥显得皇气逼人。每次看见金水桥我会联想到李后主的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曾作为封建时代天下第一桥的金水桥,心情复杂地送走了最后一个皇帝——1924年,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紫禁城,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容凡人践踏一步的金水桥,终于对民众开放了——迎来了新主人。不管哪一天,你到天安门前,总能观察到数不清的外地游客轮流站在金水桥头摄影留念。而每天清晨和黄昏,国旗护卫队的仪仗兵,会迈着正步浩浩荡荡地跨过金水桥。

金水桥虽华贵,毕竟给人以小家碧玉的印象。说起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则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之势。它是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而出名的,如今建成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其实卢沟桥本身,就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如果说金水桥曾是弱不禁风的宫娥(曾分别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异族铁蹄的蹂躏),卢沟桥则是扬眉剑出鞘的巾帼英雄了。我一直记着一幅老照片:一排肩胯大刀、手端步枪的中国士兵,倚靠卢沟桥的栏杆向外射击——他们顶着冲天的炮火作殊死的抵抗……卢沟桥,一座战神的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血染的功勋。仅就建筑本身而言,卢沟桥也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古桥中规模最大的联拱石桥。它横跨在永定河的下游卢沟河上,因而得名——永定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女作家丁玲写过一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桥头东侧有“卢沟晓月”的石碑,系风雅的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乃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人喜欢站在卢沟桥上看月亮——此处的月亮是否显得比别处圆一些?北京还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各个朝代记载的石狮数目都不统一,一方面因为雕有石狮的218根望柱时有损坏,暂未替换的就影响了总数;另一方面因为护栏上的石狮有不少是母狮抱负着子狮——《帝京景物略》载“石栏刻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稍有疏忽便会数错。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们不信这个邪,进行过一番盘点,查明共有大小石狮498只(除了望柱上的,还加上华表与抱鼓的),终于大白于天下了。498只啊,让一个人用肉眼数一遍也够累的。元朝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在其游记里关注过卢沟桥的石狮(不知他是否也数错了):“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富,雕刻甚精,每次隔一步有一石栏,其状皆同。”雕刻这么多狮子,需要多少位石匠啊——而这些石匠必须以绣花的心情,才能使大小狮子活灵活现,憨态可掬……

和卢沟桥并称为拱卫京师四大桥的,还有马驹桥、朝宗桥、八里桥。其中八里桥即通惠河上的永通桥,距通州州署八里而得名。建于明代,当年经北运河向京城运输粮草砖木的货船驶过,甚至不必免帆。“长桥映月”,属古代通州八景之一:“虹腰八里卧晴州,画舫摇从月窟穿”。它也是关系到京师安危的战略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兵临城下,经过八里桥时遭到当地军民的浴血抵抗,据说桥身都被染红了,桥下的通惠河水也为之赤……

北京较知名的石桥还有北海桥(又叫金鳌玉蛛桥,很生猛的名字),颐和园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中南海蜈蚣桥……另有御河桥、江米桥、宣武桥、甘石桥、马市桥等等,因城区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桥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虽夷为公路——两侧却残存着原有的拱券或石栏。至于繁华的天桥、虎坊桥,皆以桥名,却找不见桥的踪影,原因也在于此。查阅史料便会发现,以桥为地名之处,基本上确实有过桥的存在,只不过名存实亡罢了。

流行歌手蔡国庆,唱红过一首《北京的桥》——所谓现代派的桥,主要指交通要道上立体交叉桥了。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门楼,除前门与德胜门外,都拆毁了,如今改由立交桥取而代之:西直门桥、安定门桥、东直门桥、阜成门桥、复兴门桥、朝阳门桥、建国门桥……立交桥成了北京的新城门。环城道路,已像年轮一样扩充至三环、四环,沿途的立交桥,都有着响亮的名字(如燕莎桥、长虹桥),快让人数不清了——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一样。北京的桥啊,有着最古典的意境,也有着最现代的风景。立交桥是桥梁中的新生代,桥下行驶的不是舟楫——也没有河水,而是车水马龙。我用卞之琳的名诗作为结尾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北京日报-08-14)

篇4:心烛 阅读答案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柱。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竞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

篇5:心烛 阅读答案

1.盲人身残心康,对生活不抱奢望,他们细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日子过得安然恬静而且满足,这是他们的幸福观。所以,作者赞美的是盲人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2.或浮躁焦虑,或妄自尊大,或贪得无厌,或巧取豪夺……他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篇6:心烛阅读答案

乔迁新居,女主人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女主人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 蜡烛吗?” 怎么?我刚搬来第一天邻家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不是欺负人吗? 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借姜、借蒜,不,不行!女主人 便说:“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没准备蜡烛。”说完她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清莹的眼睛,女主人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 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

1.用“________”画出描写女主人内心活动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___________。

2.女主人两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的原因是( )

A.邻家孩子和女主人无亲无故,送来蜡烛,肯定不怀好意。

B.女主人误会了邻家孩子,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

C.由于突然停电,到处一片漆黑,邻家小男孩忽然来到,吓到女主人了。

3.“烛”能带给人光明与温暖,以“烛心”为题,赞扬了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怎么?我刚搬来……不行! 刚搬进新家,她有些多疑

2.B

3.邻家女主人和孩子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篇7:心烛阅读答案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柱。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竞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

答案:

1.盲人身残心康,对生活不抱奢望,他们细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日子过得安然恬静而且满足,这是他们的幸福观。所以,作者赞美的是盲人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2.或浮躁焦虑,或妄自尊大,或贪得无厌,或巧取豪夺……他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篇8:心烛阅读答案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

2.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

3.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y

4.请写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

5.根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薇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如何接待了小男孩,等等,想象要入情入理。

《烛心》答案

1.是第三自然段内容。

2.心理描写。

3.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

4.其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

5.(略)

洪烛的母亲阅读答案

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母亲》阅读答案陈源

母亲阅读答案

《母亲的坚持》阅读答案

散文《母亲》阅读答案

母亲陈玉兰阅读答案

有关胡适的随笔

《母亲的菜园》阅读答案

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 阅读答案2023-03-26

母亲有个习惯的阅读及答案2023-09-15

母亲的阅读题目及答案2023-10-19

大青衣阅读题及答案解析2023-07-27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022-05-06

八年级语文试题2023-03-19

诚信征文比赛总结2024-05-07

《文心雕龙》读书心得体会2022-08-24

谁不爱母亲2023-10-14

《我的母亲》的阅读答案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