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

时间:2023-09-03 08:24:0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精选12篇)由网友“渺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欢迎阅读借鉴。

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

篇1: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

运送桂花醇酒的骡马“高脚队”,在汉中北边的秦岭山麓,竟然被歹人劫了货。

那可是从湘西南都梁城运来的整整一百坛桂花醇酒啊,汉中桂花醇酒庄的邵掌柜,急得嘴角起了泡,他慌里慌张禀告老爷。原以为老爷会震怒,没想到老爷慢慢喝了口茶,说了句“你去查查吧”。邵掌柜抹了把汗,马不停蹄地带着小厮一头扎进了秦岭。

汉中素有“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美誉,老爷看中了这个地方,设了酒庄,把当年皇上封赐的“桂花醇酒”远销到这里。这种用桂花酿制的酒,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很快在汉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老爷一向很器重他,眼下出了这么大的事,邵掌柜哪能不着急?

在秦岭山麓寻了半个月,没发现一丝线索。苍苍莽莽、连绵起伏的大山,不要说一百坛酒,就是一千坛、一万坛酒,消失在大山里,也是泥牛入海难寻踪迹。

这天,邵掌柜在山里转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看见前面有一处低矮的茅草屋,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心里顿时一振。便与小厮策马前去。

屋内是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了邵掌柜,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山沟沟里,还能遇见贵客,快请进。”老妇人揭开冒着热气的锅,锅里正煮着红薯汤。她盛了两碗给邵掌柜。邵掌柜心里一阵感动,这一年,汉中蝗虫肆虐,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在这偏僻的地方能有一碗红薯汤喝,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喝了红薯汤,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小厮,顿时有了精神,他砸巴着嘴说:“掌柜的,要能喝上一碗酒,解解乏该多好。”邵掌柜苦笑着摇摇头,这小厮到底年轻,光惦记着喝酒,还不知道那些酒能不能找得到呢?

“哦,你说酒啊。”老妇人听了小厮的话,好像想起什么来。她颤巍巍地走向床边,在床底下摸索了一阵,抱出一个坛子:“你不说,我真忘了,这里有一坛酒。”

邵掌柜和小厮一见到那个坛子,两人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造型古朴的陶瓷坛子,坛子上镶嵌着一个大大的隶书“桂”字,坛口蒙着一块杏黄色的布。“桂花醇酒!”两人差点失声叫出来。

老妇人看见两人惊诧的眼神,说:“这酒不好吗?”

邵掌柜连忙从老妇人手中接过酒坛,轻轻放在桌上。他看了看坛颈上垂下的那根红布条,红布上有一个“汉”字,这是销往汉中的标志。无疑,这酒正是那批被劫的酒。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邵掌柜按捺住内心的惊喜,对老妇人说:“这当然是好酒。只是你不喝酒,为何藏有酒呢?”

老妇人笑了,说:“这酒和红薯,都是前段时间儿子送来的。酒,我留给儿子喝。”

“那你儿子呢?”邵掌柜问道

“唉。”老妇人叹口气道:“媳妇和孙子都饿死了。他出去找活路去了,就留下我这孤老婆子守着这个家。这灾年,老天爷是不让人活呀。”

自从闹灾,秦岭山麓就多了一些打家劫舍的歹人,看来酒就是老妇人的儿子这伙人劫的。

两人不敢久留。回酒庄的路上,小厮欣喜地说:“掌柜的,快去报官吧,抓住了老婆子,就能抓住她的儿子,”

邵掌柜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是啊,总算能给老爷一个交代了。”

是夜,邵掌柜将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老爷,老爷重重叹了口气,久久不再言语。

邵掌柜揣摩不透老爷的心思,良久,才嗫嚅道:“老爷,明天我去报官吧?”

老爷摇头:“不用。明天,你去汉中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吧。”

不报官,还要设粥厂赈济灾民?邵掌柜有些想不明白,但他不敢多问。

几天过去了,邵掌柜忍不住又想去报官,老爷依然是摇头不许。邵掌柜很无奈,却便不再提此事。

几日后,在酒庄的几个拐角处,陆续发现了那批被劫的酒,显然是被人送回来了。掌柜惊喜不已,连忙报告老爷,老爷淡淡一笑。

桂花醇酒庄设粥厂三个月,济灾民数万人。

让邵掌柜没想到的是,从此一批又一批的桂花醇酒运来汉中,路过秦岭山,再无被劫之事。

(选自《天池》20xx年第1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思想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简练精辟,寥寥几笔,三言两语,概述了桂花醇酒在秦岭山麓被劫的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铺开了后文叙事的.架势。

B.秦岭山麓,大山莽莽苍苍、连绵起伏,桂花醇酒被人劫了,消失大山、难寻踪迹,环境的选择,情节的开端,充满了传奇色彩。

C.文中邵掌柜和小厮在老妇人家中“差点失声叫出来”透露了两人发现线索后的惊喜,但最终没有叫出来是出于对老妇人的同情。

D.面对老爷的前后两次摇头,邵掌柜先是想不明白,却也不多问,后是很无奈,却也便不再提此事,两相照应,可见邵掌柜的忠诚。

7.下列对小说艺术技巧和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如“抹了把汗”“马不停蹄地带着”“一头扎进”等动作描写,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邵掌柜在酒被劫后的慌张着急。

B.小说中邵掌柜与老妇人的对话描写,既是邵掌柜在查找劫酒人的踪迹,也是作者借老妇人之口在交代劫酒原因,有言简而意丰的效果。

C.小厮在确认劫酒实情后回酒庄路上的欣喜与老爷从管家那里得知劫酒原委后的重重叹气久久不语形成对比,凸显了人性的冷漠与善良。

D.肖曙光的故乡地处雪峰山脉,天地有灵不乏传奇,作者受此影响写就了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笔记体作品,《寻酒记》便体现了地域特色。

8.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是小小说情节的典型特色,请简要概括本文情节安排的转折之处。(4分)

9.文学作品往往在弘扬正能量中彰显感化人心的价值,小说多处彰显“善有善报”的观念,请结合文本相关情节加以分析。(6分)

篇2: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

6. C(“没有叫出来是出于对老妇人的同情”分析有误,“最终没有叫出来”应该是尚未最终确认真相并担心被老妇人觉察)

7.C(“凸显了人性的冷漠与善良”鉴赏有误,小说整体基调是温情的,未触及人性层面的冷漠,小厮的欣喜是出于苦寻多日终于有果的喜悦)

8.酒被劫查访多日丝毫没有线索,却在老妇人家寻食时意外发现;苦苦探查到劫酒的那伙人,回到酒庄,老爷却拒绝报官反而设粥厂济民;放弃报官并设粥厂济民几日后,却惊喜发现酒被送回,至此运酒路过秦岭山不再被劫。(一点1分,三点4分)

9.大荒之年,劫匪的母亲老妇人倾其所有甚至抱出了一坛酒来待客的善良举动,换得了老爷得知实情放弃报官使劫匪逃过官府惩罚的回报;酒庄老爷得到线索不仅不报官、还开粥厂赈济的善良举动,换得了被劫的酒被原封送回且运酒不再被劫的回报;酒庄老爷的善举感化了被灾荒逼上抢劫道路的劫匪,传递了“善有善报”的传统文化正能量。(每点2分)

篇3:西湖梦寻阅读理解及答案

西湖梦寻阅读理解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以书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2.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2分)

(三)(8分)

20.(1)书:信。(2)比:等到。(3)濯:洗、洗涤。(4)谒:拜访。(4分,每小题1分。)

21.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2分,意思对即可。)

22.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2分,景的概述1分,作者情感体验的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篇4:《寻石记》阅读答案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月版,略有改动)

15.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3分)

16.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4分)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17.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4分)

18.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提示:如果你写上了“铺垫”二字,恭喜你,你答对了。如果你答“为下文写寻石作铺垫”,那么你应得更高分。而如果你还写上了:“以抓白定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要加分吗?

16.提示:答题时有两点要考虑:一是引用原文,否则无以分析;二是效果。

参考答案:

A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答这道题我用时超过2分钟)

B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赏析一类的句子,是人的一种直觉,就如我们说某某某很优雅,某某某有阳刚之气一样。我们只能对其相貌、姿势作总的感观描述。音乐也一样,相信很多人都能对喜欢的音乐的原因说出不少形容词。语文,就是要去感受美,这一点与数理化不同。一个均衡的人,应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这类题是很能拉分的,我们会注意到,不少人都知道这些句子写得很好,但好在哪里,就是说不出。这同平时的品味以及答题训练有关。4分的题目,一下子就让一些有“语文味”同学得意忘形,令一些得过且过的同学垂头丧气。

17.提示:这道题有不少考生是理解不到位的。原文中也似乎没有太多对“渔人”和“赤脚医生”的描写提示。但细心的考生应会注意到下面两组句子的不同:

第一组:

他问我来这里干什么

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

第二组:

他问我来这里干什么

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

看到了吧?“小女孩”、“小女孩”、“这么早”、“这么远”。为什么要加这些字?作者的语言表达功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好体现。他几乎不动声色就把成年人的关心表达出来了。妙!

所以,石头传说的作用,是成年人含蓄地把对小女孩的担心巧妙的说出来,说得不动声色。

以下是我的答案,我尽量写具体些:

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18.提示:如果看不出这篇文章的主题,这4分丢定了。它和第17题是最难的两道题。

答这道题,同样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联系原文,二是理解其思想感情(各占2分)。

以下是我的理解,供各位答题参考:

无知者无畏。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篇5:宜都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宜都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宜都记

原文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曰: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答案: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1)泠泠不(绝) ( 停止 ) (2)常闻峡中水疾( 快 ) (3)(悉)以临惧相戒( 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答: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3、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 答:“欣” “惊”

4、文中说西陵峡“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篇6:水仙子寻梅阅读理解答案

水仙子寻梅阅读理解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11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8、“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5分)

9、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8、①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芳香。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写出三种手法各1分,形象特点:洁白、芳香、飘逸2分。设问,以景作答酌情给分)

9、寻梅时的殷切:从冬至前到冬至后,从溪南到溪北,由树上到树下诗人在苦苦寻梅。遇梅时的喜悦: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像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圣洁而飘逸。酒醒后的失落:从见梅乍喜的如醉入梦的境界中清醒过来,此时又传来令人断肠的笛声,还有一片朦胧的昏黄月光。(每种情感2分)

篇7:《寻石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寻石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月版,略有改动)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什么?(3分)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5分)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5分)

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以抓白定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寻石作铺垫。

2.A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B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3、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4.无知者无畏。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篇8:《寻面记》的阅读答案

《寻面记》的阅读答案

①童年一碗面,魂牵梦绕40年。

②人说北方面条南方米饭,生为地道的南方人,我却对小麦面情有独钟。我曾经简单地把这归结为我天生的北方情结,在记忆的海里打捞,童年那碗面被不动声色地从幕后推到台前。

③四岁?五岁?老人的回忆不甚清晰,我通过他们零星的词句连缀成一个关于我童年生活的片段。我和父亲到三伯家做客。那时的人们普遍少油水,饥饿的 肠胃对一切食物充满真实恳切的好感。猝不及防,年幼的我和一碗拌面相遇。翠绿的葱花,馋人的热猪油,油滋滋香喷喷光亮亮的一碗面,我双手捧碗,两眼发光。 父亲手持竹筷,小心地挑起两三根面,放到嘴边吹一下。我的嘴巴已经急不可耐,凑过去,一口咬住了筷子,猪油的鲜香,酱油的酱香,在这些香里穿梭的葱花的气 息,活泼泼地和我的味蕾相遇。来不及咂摸其中的滋味,面条已被我吞下了肚,我的辘辘饥肠开始咕咕直响。

④一旁的三伯慈爱地看着我,明知故问:“孩子,面条好吃吗?”我腾不出嘴来回答,只顾点头。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

⑤如今,父亲已经入土,慈祥的三伯已到肺癌晚期。每次相见,我终究开不了口,求三伯再为我做一碗面。我知道,那碗面,今生再也无法复制。

⑥一个人的旅行,也往往是寻面之旅。我一直期待着,在万水千山的行走中,和一碗面不期而遇。

⑦到扬州,徒步五六个小时,游了瘦西湖后,我在大街上随心游走,寻觅一家有缘的面店。就是它,素朴的门面,干净的桌椅,微笑的伙计。“一碗扬州炒 面,少放油。”一会儿,它被摆到我面前,浇头的红椒、葱段、鲜笋、肉丝,都被切成寸把长的细条状,或隐或现在面条里,和谐而从容。浇上醋,夹一筷入口,有 麻油的香,有菜蔬的鲜;细细地品,有绍酒的绵,有白糖的微甜。但那些外在的调味反而掩盖了面条的本味。它不是我苦苦等待的那碗面。

⑧飞到重庆,尝担担面。那时我已经习惯了素食,各式荤腥诱惑不了我的胃。我拨开浇在上头的肉末,挑几乎不粘着肉末的细薄面条吃,酱香浓郁,咸鲜微 辣。我的嘴巴赞着它的好味道,我的心却还惦记着童年那碗面。游武汉,尝热干面。到北京,吃炸酱面。玩河南,点一盆原汤三鲜烩面。在三亚,吃一碗山西人做的 刀削面。所谓的中国五大名面,我都用心品尝过了。那些美味仿佛有灵,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从色香味各个角度对我的味蕾发起冲击,但我的味蕾仍顽固地守卫着那 碗无法复制的面。

⑨不可否认,在台湾吃的那碗牛肉面,终究有些特别。应我的要求,侍者给我上了一碗不放牛肉的牛肉面。面条在棕色的老汤里沉静地躺着,没有葱姜蒜任 何调料。因为台湾的醋和大陆很是不同,在我吃来分明是可乐的味道,不得不放弃。就这样,我和一碗最本色的汤面相遇。拿筷子用心挑起几根面,小心地放到嘴 里,耐着心细嚼,一种相隔久远的属于小麦属于北方属于阳光的麦香,和我的味蕾一见倾心。我的眼睛突然有些酸,隔山隔水的,我竟在台北重温童年那碗面的滋 味。但很快,牛肉的味道固执地挤上前来,麦香退后,我的泪没有涌上来。

⑩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刻,我捧着面碗泪流满面。我至今没有等到,我遇见的各地面条,都离美味很近,而离故乡很远很远。

11我与寺庙一向有缘,天籁梵音,檀香入脾,那种舒泰安详,是在别处很难体会到的。心烦时,便愿意到寺庙,一到寺庙清净地,烦恼顿消;平常时候,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到寺庙走走,庸常的日子也有了莲花般的芬芳。

12游走到成都,傍晚时候,去著名的千年佛寺昭觉寺。大门已关闭,我从边门入。恰逢僧人用餐时间,购券排队,一碗素面,4元 一份。我和几十个年老的男女一同安静地排队。大锅里的面条,比平日食用的稍宽、稍厚,也许因为在锅里久了膨胀之故,总之有一种不同于往常的色泽。面被盛到 家常的海碗里,是那种白底蓝边涂釉料的中等大的碗,上有一个蓝色的工整的“昭”字。面条没有什么陪衬,安静地躺在素淡的碗里,清汤寡水。我端着碗,取了筷 子,找一处无人的桌凳,轻放那碗面。那是一种半个世纪前常见的'竹筷,竹子的本色,连清漆都没有上过。手捏竹筷,我心里的期待呼之欲出,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 虔诚,尝第一口面,似乎我应该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让我与那碗面的重逢顺理成章,更具纪念意义。事实上,那是我之后回忆它才有的情感,当时,我什么也没 想,只听到自己扑扑的心跳。入口,清淡,软滑,面条的本味在唇齿舌之间醒来,素朴到好似天天相见。

13在一个香烟氤氲的所在,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我和一碗素面,相看两不厌。我在心里觉得它口感已经无限接近童年那碗面,不知是记忆的偏差,还是因为年龄渐老怀旧的缘故。

14想到父系的老人中仅84岁的三伯还在,已是风烛残年,他没有力气再为我做一碗面了。想到堂哥堂姐,几十年与我情同陌路。我终将成为孤儿,悲怆汹涌袭来。我的故乡,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在无情地沦陷,我赤脚也追赶不上它消逝的脚步,前方是渺茫的白,回望,也看不真切,怪眼泪不听我的话。

15那夜,一碗面,一碗乡愁,入梦来,一个亲切的声音追来:孩子,面条好吃吗?

(作者韩月牙,有删改)

14.文章记叙了作者的“寻面之旅”。阅读第⑥-13段,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寻面的经历

吃面的心理和感受

在扬州吃扬州炒面

在重庆、武汉等地吃担担面、热干面……

欣喜、感动,仍有些许遗憾

在成都昭觉寺吃素面

15.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扬州炒面?(3分)

答:

16.第④段写道:“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不超过150字)(5分)

答:

17.童年的一碗面,让作者魂牵梦绕了四十年。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值得怀念的“那碗面”,请你描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2分)

答:

参考答案

14.①失望 ②赞美,但仍不满足 ③在台湾吃牛肉面 ④激动、亲切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5.示例:作者从色、香、味、形多个角度写出了扬州炒面的色鲜味美;它比起童年那碗只放了葱花、酱油和热猪油的面要精美得多,但作者并不满足,突出了他对童年那碗面的怀念之情;为下文写他在各处继续寻面作铺垫。

(共3分。概括内容,1分;表达情感,1分;结构作用,1分)

16.示例:童年的那碗面是在饥饿状态下吃的一碗面,所以感到 “最为美味”;后来,作者苦寻四十多年也没找到童年那碗面的感觉;童年的那碗面是三伯做的,其中寄寓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而如今三伯的病情严重,不可能再 给我做面,这种亲情终将消失,故乡也越离越远,作者不禁感到孤独和悲怆。因此,作者愈加怀念童年的那碗面。

(共5分。共4点,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17.能描述出值得怀念的事物,能说出怀念的理由,即可。

(共2分。描述事物,1分;说出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篇9:记承天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问题】

9、本文作者是【 】(人名),【 】(朝代)文学家。(2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参考答案】

9、(2分)苏轼

10、(2分)透明

11、(2分)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12、(2分)要点: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和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

篇10: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槐树记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槐树记

李汉荣

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

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在他的语言

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

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

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面对他,我只能仰望。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而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我们总是在太多的污浊里游走、捕获,成熟着和成功着,渐渐忘记了我们也曾经那么纯真和美好过,直到污浊将我们改造成另一种生物。

此刻,我呼吸到了槐哥内心里保存的动人的清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我的好槐哥啊!为我洗心,为我招魂啊!

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

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

我忽然记起了多年前我刻在槐哥身上的名字,那个美丽的名字,那个春天的秘密。

槐哥,你把那个动人的名字一直藏在身上,不停地带向高处,不停地向天空奔跑,仿佛要把她放在月亮上,放在天上最坚固的大理石上。

我终于明白,我此时仰望的已不只是一棵树,我在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

在似乎不懂生命的时候,我们用透明的心、真挚的忧伤,创造了最初的秘密和童话;那时候,我们站在世界的低处,战栗着,小心保存着自己露珠一样透明的心,它如此干净,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易碎,世上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纯真器皿来保藏它,以致有多少青春的宝物都摔碎了,散落了,消失了。

所幸,我的槐哥为我保存了我生命中最纯洁最无价的部分,一直把它托举在好似蓝宝石的天上。

我在仰望,一个正在老去的人,如今回过头开始仰望他早年的童话。

(选自《散文》,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槐树的特点。(4分)

答:

20.文章第五段写我对初恋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1.作者在文章中说: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这样说的

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2.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的深沉感慨,并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称为早年的童话。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阅读答案:

19.安静,单纯,美好,一直保持着纯真(2分)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只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我喜欢槐哥的安静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等,即可轻松作答。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槐哥陪着我成长我仰望着我的槐哥,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槐哥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

20.①说明我对槐树的信任,表明槐树是与我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回忆紧密相连的。②为后文写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回答作用类试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思考。内容上应准确归纳出第五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结构上可从前后照应、铺垫等方面来思考。

21.如今的槐树已长成苍老的参天大树;槐树对纯真的坚守涤荡着我内心的污浊,让我重新审视生命;从槐树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生命应有的伟大与崇高。因此,我对槐树充满了敬意。(4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从槐哥到越来越值得尊敬的祖父,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已苍老的槐树的敬意更深一层。第八、九、十段是回答本题的关键段,准确地把握住其中的相关信息,就能写出内容全面的答案。

22.我赞同作者的认识。树时刻都保持着自然的本色,而我们人类,在年少时期尚能拥有纯洁的性灵,保持自然的品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俗的同化,在所谓成熟和成功中,渐渐地抛弃了初始的纯真和美好,成为了社会的而非自然的人。

我不赞同作者的认识。树本无情,所谓精神和境界都是人强加于它的。进取是生命的主旋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抛弃幼稚和单纯,这样才能走向成熟和成功;如果永远停留在年少阶段,人生将永无建树,社会将无进步。人在垂暮之年留恋年少时的岁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发出如作者这样的感慨。其实是对成长的一种误解。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从文本看,作者的感慨建立在人与槐树的比较上,建立在成熟着和成功着的人与青春时代的人的本性的比较上,建立在将槐树人性化的基础叟,因此,考生如果赞同作者的认识,可以从文中归纳概括出作者发出深沉感慨的原因,即人在成熟的过程中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美好;如果反对作者的认识,同样应从文中筛选出相应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理由,如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等。

篇11:《游恒山记》(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游恒山记》(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无攀跻劳 ( ) _还过岳殿东 ( )

2、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3、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4、“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5、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字。

有虬松离立道旁__________________

崖石渐起,松影?阴________________

上负绝壁______________

跻危崖、登绝顶________________

还过岳殿东____________

余益鼓勇上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详写了作者上山登顶的经过,一步一景。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其景物、地名大致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 等处。

4.用横线画出描写北岳殿的句子。

5.从上文的描写可以看出恒山具有__________ 的特点,但徐霞客却“益鼓勇上”,可见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参考答案】

1.盘曲 像从筛子筛过的一样 靠着 高 转,绕 更加

2.①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 殿下很高的台阶插上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

②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意思对即可)

3.望仙亭、虎风口 、“朔风第一山”牌坊 、寝宫 、飞石窟 、北岳殿 、会仙台 、登顶间道 等处。

4.“略”

5.从上文的描写可以看出恒山具有 高、陡、险 的特点,但徐霞客却“益鼓勇上”,可见他具有 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 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篇12:伽蓝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伽蓝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后魏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中,除青州刺史。将行奉辞,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实答曰: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丘。臣已久乞闲退,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非人,裁锦万里。谨奉明敕,不敢失堕。时黄门侍郎杨宽在帝侧,不晓怀砖之义,私问舍人温子升,子升曰:吾闻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闻其宾客从至青州者云。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百姓皆怀砖叩头,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之,言其向背速于反掌。是以京师谣语曰:狱中无系(系原作击,据明抄本改。)囚,舍内无青州。假令家道恶,肠中不怀愁。怀砖之义,起于此也。

颍川苟济,风流名士,高鉴妙识,独出当世。清河崔淑仁称齐士大夫曰:齐人者,外矫庶几,内怀鄙吝。轻同毛羽,利等锥刀。好驰虚誉,阿附成名。威势所在,促共归之。苟无所资,随即舍去。言嚣薄之甚也。(出《伽蓝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

A.除青州刺史(授予官职) B.副朝廷所委(丢下,舍弃)

C.百姓皆怀砖叩头(怀揣,怀藏) D.苟无所资(好处)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原创)

A.威势所在,促共归之 公将鼓之

B.苟无所资,随即舍去 苟富贵,勿相忘

C.怀砖之义,起于此也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是以京师谣语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原创)

①臣年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丘。

②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之,言其向背速于反掌。

22.庄帝与太傅李廷实谈起当世世风怀砖之俗,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风气?请你结合文意试作简要评析。(4分)(原创)

参考答案:

19.B(3分) 20.B D (4分,各2分)

21. ①为臣的'岁数已经迫近晚年,精力如同早晨的露水,离人间渐渐远了,一天天接近坟墓。②等到他被下任取代而回家的时候,百姓又用这些砖打他。这是说人心的向背比翻转手掌还快。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 这是一种庸俗浅薄势利恶劣的社会风气。联系材料略。

(4分。评析2分,结合材料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抢酒记优秀作文

偷梨记的小学作文

偷小鸡作文650字

露浓笑酒历史典故

水果皇帝-苹果作文300字

你的气质和品味由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

形容野外雪天的诗句

一件兴奋的事情日记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日记400字

酒店餐饮部全年工作计划

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
《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寻酒记阅读理解答案 寻酒记阅读理解(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酒店餐饮部年度工作计划2023-04-08

好朋友的作文900字2023-07-25

成长的故事作文600字2022-06-06

戒毒所民警个人工作总结2022-04-30

李白真正的“故里”在秦安2022-12-15

餐饮部全年工作计划2023-08-22

酒散文鉴赏2023-09-30

参不透红尘恋诗歌2022-08-29

长木晚兴,长木晚兴陆游,长木晚兴的意思,长木晚兴赏析2022-09-20

结绳记事2022-12-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