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和尚阅读答案

时间:2023-10-07 07:53:1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滴水和尚阅读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水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滴水和尚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滴水和尚阅读答案

篇1:滴水和尚阅读答案

滴水和尚的阅读材料

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傅眼看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受师傅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的阅读题目

1.给短文选择一个题目,用“√”标出。

(仪山禅师 滴水和尚 一举两得 万物皆有所用)

2.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3.给短文分段,在文中用“‖”标出。

4.画出文中既是拟人句,又是反问句的句子。用“__”标出。

5.文中的“一举”“两得”各指什么?“何乐而不为”是什么意思?

“一举”指:________________

“两得”指:________________

“何乐而不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6.弟子心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 ]

A.讲究节约,不要浪费一滴水。

B.万物都有用处,不要随便浪费掉。

C.要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

D.法号应该取为“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的阅读答案

1.滴水和尚

2.起因:仪山禅师洗澡,水太热,徒弟打来冷水对。经过:徒弟把剩余的冷水倒掉,师父语重心长地教育弟子不要浪费。结果:徒弟从此心有所悟。

3.分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

4.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5.一举:浇灌花草树木。两得: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何乐而不为:这样做高兴,为什么不做呢?

6.B

滴水和尚的阅读原文

有一天,仪山禅师在洗澡的时候,因为水太热,就叫弟子提桶冷水来加,有一个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加凉了,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 禅师不悦地说道:「你怎么如此浪费?世间上不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大小价值不同而已。你那么轻易的'将剩下的水倒掉,就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喜欢,水本身也不失去它的价值,为什么要白白的浪费呢?虽然是一滴水,但是价值无限的大。」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这就是后来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后来弘法传道,有人问他: 「请问世间上什么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回答。 「虚空包容万物,什么可包容虚空?」 「滴水!」 滴水和尚从此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心包太虚,一滴水中也有无尽的时空了。 人在世间,福报有多少?这是有数量的,莫以为自己万贯家财,若福报享尽,仍会一无所有。一个人该有多少金钱、多少爱情、多少福寿、多少享用,等于银行存款,浪费开支,终有尽时,故节用惜福,虽是滴水,皆不废弃,滴水虽微,大海亦是由滴水所成。

篇2:滴水和尚阅读答案

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傅眼看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受师傅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1.填空。

文中的“一举两得”,“一举”指:(剩水浇灌花草树木 ), “两得”指:( 水得其用,花草树木眉开眼笑)。

2.弟子心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B】?

A.要懂得并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

B.万物都有用处,不应该随便浪费。

C.节约每一滴水资源,不要浪费。

D.自己的法号应该取为“滴水和尚”。

3.写出文中既是拟人句,又是反问句的句子。

答: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3:倾听滴水阅读答案

倾听滴水阅读答案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少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觉察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知识智囊:

散文的表现手法:

⑤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寓理于事,叙事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⑦运用典故,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

⑧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⑨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1 .结合文章1-5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

2 .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理解“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作者是怎样说明“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⑵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的句,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知识智囊:

体会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①把握对象,即紧扣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

②把握特点,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内在意义、自然的特征规律等。

③把握线索,叙事线索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抒情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体事物等。

④把握意义即深入理解蕴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主题意义。

散文热身训练㈡

1.因为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催促着我,激励着我。

2.生存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的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或者:①拥有所有生命的光彩;②包含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③自身剔透无比,通体明亮;④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3.

①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

②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

③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

④滴水之舟承载(包涵)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4.⑴作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想象和比喻的。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一分钟两滴的节奏就像少时的轻、矫健、朝气蓬勃;稍慢一些如中时的矜持、沉稳;再慢一些如老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⑵说明人生短暂、脆弱,而水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想魅力。

篇4:倾听滴水阅读答案

知识智囊:

散文的表现手法:

⑤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寓理于事,叙事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⑦运用典故,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

⑧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⑨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1 .结合文章1-5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

2 .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理解“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作者是怎样说明“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⑵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的句,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知识智囊:

体会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①把握对象,即紧扣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

②把握特点,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内在意义、自然的特征规律等。

③把握线索,叙事线索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抒情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体事物等。

④把握意义即深入理解蕴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主题意义。

散文热身训练㈡

1.因为滴水的声音非常清晰,颗粒清晰,坚定,固执,令人兴奋,一直追逐我,催促我,激励我。

2.生存智慧:无色是色彩,沉默是绝对的噪音。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你可以拥有任何生色;因为它默默的包容,虽然转瞬即逝,却更有灵性,充满了生命的绚丽喧嚣。①拥有一切生命的光彩;②包含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③自身极其透明,全身明亮;④充满灵性,充满生命绚丽的喧嚣。

3.

①水滴虽小,但滴水可穿石;

②水滴能汇聚成大海;

③倾听滴水之声,能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

④滴水之舟承载着无数的悲欢离合。

4.⑴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想象和隐喻。滴水的落下就像生命的节奏,就像我生命的三个阶段:一分钟两滴的节奏就像少年的轻盈、活力和活力;慢一点,如中间的矜持和冷静;慢一点,如老年的尊严、庄严和智慧。

⑵说明人生短暂脆弱,但水滴永恒坚韧;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想魅力。

篇5:《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开始,他勤快地挑回泉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插足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

阅读答案

1.柳枝恢复生机的原因是什么?

A.三个和尚开始共同协作打水。

B.小和尚又开始每天打水。

C.菩萨运用神力让柳枝复苏。

正确答案:A

2.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道理?

A.患难才能见真情。

B.合作共事时不能挑三拣四,必须同心协力。

C.做事要防微杜渐。

正确答案:B

3.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1. ;2. ;3. 。

正确答案:开始 不久 后来

篇6: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可生活中,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你、我、他融合在一起的力量。

“唉,这题好难啊!”我咬着笔杆苦叹道。面对这道数学压轴题,我已经苦思冥想了半个钟头了。这时同桌凑上前来,打趣道:“遇到拦路虎了吧,让我瞧瞧。”“看来这道题是不简单。”同桌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周围的同学顿时来了兴趣,“什么题啊,让我也看看。”一下子,我的课桌旁已挤满了一圈小脑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就连平时一直暗地里较劲儿的两位耿仔也热烈地切磋了起来。“我知道了,你们看,这里一连,再作一条辅助线,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证明。”小姜兴奋地叫了起来,大家连忙拿起笔,刷刷刷,茅塞顿开,果然行得通,都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反倒不好意思了,下意识地挠着后脑勺,“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在你们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步,呵呵。”教室里传来一片笑声,在这笑声中,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周末,我跟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在前面的拐角处,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眼看就要撞到一位老大妈了,“哧——”的一声,小伙子连忙刹车,可还是将老大妈刮倒了,土豆、鱼、青菜洒了一地,立刻,人们都围了上去,我也连忙跑过去,只见小伙子把车一扔,忙蹲下身去,“大妈,对不起!您老摔伤了吗?我送您去医院?”说着忙把老大妈搀起来。“小伙子,没关系,以后慢点儿,骑车注意点儿。”大妈摆摆手,转身去拾菜,有人递过菜篮子,里面的东西一点也没少,“谢谢啊,谢谢!”小伙子向大家连声鞠躬道谢,那憨厚的样子,引得众人都笑起来。

“听说高二(7)班的.王娟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很大一笔医药费呢?”班长在班会上向大家提起话题,“她学习很好,但家境困难,大家帮帮她吧。”说着不由分说从口袋中掏出零用钱,投进捐款箱里。“我也捐,我也捐!”不一会儿捐款箱里就塞满了零钱,我也不能袖手旁观,掏出准备买书的二十元钱,投进捐款箱里,“谢谢!”我们又走出教室,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宣传栏,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很快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看到眼前人头攒动的情形,我又感受到了那种集体的力量。

(1)请你谈谈这篇文章的亮点,至少两点。(4分)

(2)文章有些毛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参考答案:

(1)略

(2)①第二片断叙述后缺乏小结式议论句,应在第三段最后添上在这笑声中,我感受到了民风的淳朴。

②结构不完整,欠一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段,应添上。(答其中任一点即可)

篇7: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住在小山上的一座庙宇里,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面的柳枝都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喝水和挑水发生了争执,后经商量,两人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谁都不愿意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被一只老鼠几口咬断了。半截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起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被很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的柳枝又亭亭玉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争先恐后:

(2)亭亭玉立:

2、用“‖”把第1自然段分成三层,并仿照第一层层意的格式,写出二、三层的层意。

第一层:一个和尚挑水喝。

第二层:

第三层:

3、第1自然段三个和尚的表现说明他们当时,第2自然段三个和尚的表现说明他们当时

4、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在正确答案后面打“√”)

(1)大家都不打盹,就不会发生火灾。( )

(2)人多了,就不办事。( )

(3)只要大家同心、共同劳动,就能办好事情。( )

5、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请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时间的词。

(不久)→( )→( )→( )→( )

6、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一写。

参考答案:

1、(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形容花木的挺拔。

2、第二层:两个和尚抬水喝。

第三层:三个和尚没水喝。

3、不团结,不愿意为别人付出劳动,怕吃亏

一心想扑灭大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意思对即可)

4、(3)√

5、后来没过两天一天夜里从此

6、略

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篇8:三个和尚阅读答案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开始,他勤快地挑回泉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插足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

1、柳枝恢复生机的原因是什么?

A、三个和尚开始共同协作打水。

B、小和尚又开始每天打水。

C、菩萨运用神力让柳枝复苏。

正确答案:A

2、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道理?

A、患难才能见真情。

B、合作共事时不能挑三拣四,必须同心协力。

C、做事要防微杜渐。

正确答案:B

3、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正确答案:开始不久后来

阅读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样当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联系老师课堂中讲述的关于修辞的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将老师课堂中讲的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题目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篇9:倾听滴水现代文阅读答案

倾听滴水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八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

这滴水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光、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l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泉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1.文章篇首说“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么写的用意。(4分)

2.作者说“滴水是有生命的”,它与人生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3.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8分)

①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

②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4.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是什么,请作简要阐述。(6分)

答案

1.作者这么写,在内容上,突出了滴水的作用――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提醒着“我”,催“我”奋进。在写法上总领全文,为下文写水滴的意义做铺垫;同时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内容的作用2分;写法的作用共2分,每小点各1分。共4分。)

2.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或答;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1分)就像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三阶段各1分,(共4分)

3.①水滴看似渺小微不足道,却又有无穷的力量和内涵。(2分)它能汇聚成大海,承载悲欢(生死),使人内心明净(顿悟)。(2分)

②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4分,每点2分。)

4.生命虽然短暂,但也应该活得精彩绚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积极进取;拥有包容之心,拥有剔透明亮的气度。(6分,每点2分。)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 关键词 训练语言 阅读理解 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该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阅读能力的培养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

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篇10:和尚敬茶阅读附答案

和尚敬茶阅读附答案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 (2)及:以及; (3)进:进献; (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答:C(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4.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5.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

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

答:C

篇11:云空和尚阅读答案

李伶伶

老马下岗了。他的腿受过伤,做不了重体力活,表哥在天岩寺给他找了个打扫卫生的工作。工资虽不高,但是够给他读高中的儿子交学费,也够他和媳妇的生活了。老马很满意。

老马是个勤快人,总是把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没事的时候,老马喜欢听和尚念经。寺里会念经的和尚有三个,念得最好的是法号云空的和尚。云空和尚念的经,让人听了心里特别敞亮,凡来寺里进香的香客,都希望听到云空和尚给自己念经。

云空和尚为人随和,容易接近,老马经常问他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从来不恼。老马很喜欢和云空和尚在一起,俩人关系也很好。

一天,云空和尚病了,吃了几天药不见好转,只好去山下医院就医,好多天没回来。

寺里少了云空和尚,显得很忙乱,香客多要求念经,两个和尚应付不过来。寺主一时找不到会念经的和尚,忽然想到经常和云空和尚在一起的老马,问他会不会念经?老马说,我念得不太好。寺主说,你念一段我听听。老马就念了一段。寺主听后喜出望外,说,太好了,从明天开始,你就代替云空和尚给香客念经。老马说,我又不是和尚,我不念!寺主说,谁让你当和尚了,你不用剃头,也不用穿僧袍,只是在两位师傅忙不过来时,帮着念一会儿就行。老马还是不同意。寺主说,不让你白念,念一天给你五十块钱。

老马有点心动,因为念经的收入比他扫院子多得多。寺主见老马还在犹豫,又说,你要是不愿意念,等云空和尚病好了,你就可以不念了。

寺主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老马就不好再推辞了。于是从第二天起,老马学着云空和尚的样子给香客念起经来。香客竟然很喜欢老马念的经。渐渐地,来找老马念经的人越来越多。

寺院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寺主很高兴。有一天闲着没事,寺主跟老马说,要不,你把头发剃了吧,我一个月给你两千。老马很生气,说,我又不是和尚,干吗剃头?!说完,不等寺主再说什么,当即回了家。

媳妇见老马为这事生气,说老马,你可真傻,让你剃头又不是让你当和尚,天底下剃光头的男人多了,难道都是和尚?再说,咱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正愁没处张罗学费呢。老马叹了口气,又回到了寺院,把头发剃了,成了假和尚。

云空和尚得了不治之症,老马经常下山去看他。这天老马去医院看他时,忘了换下僧袍,云空和尚见到老马,愣了一下,说,你,皈依佛门了?

老马摸着自己的光头说,没有,我是假的,我老婆孩子都指靠我呢,我怎么能出家呢。

云空和尚笑笑,没再说什么。

老马说,对了,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出家啊?老马听别人说过,云空和尚出家前有老婆孩子的。云空和尚摇摇头,什么也没说。老马想,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伤心的事,要不然,好好的谁会出家呢。

云空和尚日渐消瘦,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所以不肯再住院,执意回到山上。老马每天照顾云空和尚的饮食起居,还问他想不想见家人,云空和尚总是摇头。

云空和尚圆寂前,把他那件最好的袈裟和那串他挂了一辈子的佛珠,还有一柜子的经书都给了老马。老马为云空和尚的离去流了很多眼泪。

老马想好了,等儿子毕业工作后,他就不在这干了,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他可不想像云空和尚似的,到最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儿子终于毕业工作了,老马很高兴。正打算回家享清福呢,媳妇来找他,说儿子想买个房子结婚用,让咱们帮筹点钱。老马说,我上哪筹去?

媳妇说,你去寺里问问。

老马问寺主能不能借点钱给他。寺主说,一万以内可以,多了不行。老马又问,那能不能给我涨点工资?寺主说,涨倒是能涨,不过有条件。老马问,什么条件?寺主说,你得做真和尚。老马说,我现在和真和尚有什么区别?寺主说,当然有。真和尚要守清规戒律,不能有老婆。老马说,做真和尚,一个月给多少?寺主说,五千。

老马默默地走回家,把这事跟媳妇说了。媳妇听后,也沉默了。老马说,你要是没意见,我就去当真和尚了。媳妇就哭了。老马说,你别哭,我还能还俗的。媳妇说,我等你,我一定等你。

老马和媳妇离了婚,在头顶烧了戒疤,成了真和尚。那天老马第一次穿上云空和尚送给他的那件袈裟,戴上了云空和尚送给他的那串佛珠,大家都说,老马的身形和气度,俨然另一个云空和尚。

老马每天念经诵佛,但他心里仍想着老婆孩子。有一天,他隐隐地听说他老婆在和一个胖男人来往。他不信,回到他原来的家一看,果然看见了他不想看见的一幕。那一刻,老马心痛不已,万念俱灰。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女人和一个年轻人来到天岩寺找老马。老马面对他昔日挚爱的妻儿,像不认识似的。凝视很久后,只说了一句话:贫僧法号云空。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马”的儿子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为了买房子结婚,逼迫老马去当和尚,可见“老马”的儿子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B.作者写云空和尚对老马为僧不言语,死后却将一切都留给了老马,是为下文老马终将接下云空的衣钵这个情节做了铺垫。

C.作品通过写“老马”这一典型人物命运的异变,向我们揭露了寺庙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和极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D.“老马”的妻子上山来探望“老马”,表明她已经对当初的背叛心生愧悔,这给“老马”绝望的生活添上了一丝温情,作者写得温馨动人。

E.作者以小见大,写的是“老马”一家之事,然而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老马的悲剧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悲剧。

(2)小说中的主人公“老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云空和尚”在小说的第2段就出场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BEC。答B 给2分,答E给3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老马”的儿子并没有直接“逼迫老马去当和尚”,说“他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分析不恰当。C小说并没有“向我们揭露了寺庙的黑暗”之意。D“老马”的妻子“心生愧悔”在文中没有依据。

(2)①知足, 寺庙的工资虽不高,但老马很满意。

②勤快,老马总是把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③有责任心,为了家庭竭尽所能、默默奉献。

④善良、有情有义,探望生病的云空和尚,为云空和尚的死伤心。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3)①“云空和尚”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 “云空和尚”出场,到老马变成第二个“云空和尚”,这个人物贯穿小说的始终。

②推动情节发展,“云空和尚”与老马交好、“云空和尚”生病、病逝都推动着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老马的人生轨迹也因此一步步改变。

③通过“云空和尚”和成为第二“云空和尚”的老马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生存的困境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

④“云空和尚”的命运也在暗示着主人公老马的命运。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4)①从文章结构来看,最后一段老马真正成为了第二个“云空和尚”,照应了小说的题目,构思巧妙。

②从情节设置的角度来看,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老马本来不想做个真和尚,每天念经诵佛,心里仍想着老婆孩子,最后决意出家在意料之外。然而妻子的背叛令他心痛不已,万念俱灰,所以最后他真正遁入空门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来看,从老马成为第二个“云空和尚”看出残酷的现实生活已经使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老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④从揭示主题的角度来看,热爱家人和现世生活老马最后被生活逼成云空和尚,表达了作者对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深切的同情和对这个物质社会的反思,耐人寻味。

(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答对三点给8分,意思对了即可。)

一加一等于几初三作文700字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小学歇后语及答案

歇后语加答案

手机谜语短信-短信谜语

经典歇后语及答案

团结友爱主题班会

《团结协作》--主题班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谜语短信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搞笑

滴水和尚阅读答案
《滴水和尚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滴水和尚阅读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小学歇后语及答案简单2023-05-31

关于大象是怎么死的脑筋急转弯2022-04-29

大学生团结的班会总结2022-05-04

初一课前演讲的演讲稿2022-04-30

小学生班会团结教案2023-08-21

怀感恩之心演讲稿2022-09-16

写作素材2023-05-19

读了西游记有感2022-09-23

小学生民间传说的作文2023-06-30

深渊的写作素材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