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时间:2023-11-18 07:47:3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精选7篇)由网友“assf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篇1:《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

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3分) ( )

A.则卧小舟抗溪而上 抗:逆;

B.元晦躬画其处 画:画画

C. 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酬酢:饮酒唱和;

D. 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俾:使,让;

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岿然若巨人之戴弁

B. 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

C. 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D.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

8.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4分)

(1)(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补全成分1分;迫,接近,1分;曛莫,黄昏,同义复词,“莫”同“暮”,1分)

(2)(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肄,学习。 每句1分)

(3)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

(畸人,奇人,1分;茹,吃,食;句意完整流畅1分)

参考译文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雄伟幽深曲折。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出现在祭祀的大事中。福建的其他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像一个巨人戴着帽子。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乱世而登入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下尸骨。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绝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特秀丽。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舟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称为“九曲”,环顾两岸。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山中本来有许多猴子,鸟大多是白鹇、鹧鸪,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水流潺潺有声,竹柏茂盛蔚为大观,草木四季都有花开。有位道士在溪水的六曲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我的朋友朱元晦住在五夫里,五夫里在距离武夷山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近得好像是武夷山外园,有空的时候就到武夷山游玩。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带着书前来诵读,选取的是《诗经》和《楚辞》,(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吟哦高歌,饮酒长啸,一定要停留数日才离开。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是朱元晦的私人拥有,与他相比,我常常觉得很惭愧。

淳熙十年,元晦辞去江东使节一职,享受祠官俸禄,又说:“如今我管理此地,终于能尽享山中之乐了。”因为他游览的次数多了,就在溪水的第五个转折处,背靠巨石的地方,规划精舍,采取道庐一半大小的规模。锄去茅草,只得到将近几亩大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奇石佳木,拱立于屋子的周围,互相映衬。元晦叫弟子们准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继完成了这些工作。元晦亲自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的做亭,间架多的做内室。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我听到这件事,恍然像刚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还隐隐约约记得这个地方的美景。而且元晦对我说:“请你记述一下吧!”

元晦,是一介儒生。当时正用他的学问在这一带讲学,教育门生弟子。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秦汉以来,儒家的学说得不到阐明已经很久了。孔子所说的有志于道,指的是什么呢?孔子,是圣人啊,他慢步或快走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没有什么他不游历的,原来是因为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为圣人所赞同。古代的君子对于游玩休息,哪里是拘拘束束的呢?

元晦既然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并和他们一起在精舍饮酒畅谈。古时那些神仙般的人物,(求学者)都能享受这仙人般的山水乐趣,那又如何呢?

淳熙八年,颍川韩元吉记载。

篇2:《武夷精舍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武夷精舍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则卧小舟抗溪而上 ⑵元晦躬画其处

⑶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⑷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答案: 抗:逆; 画:规划; 酬酢:饮酒唱和; 俾:使,让。(每小题1分)

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岿然若巨人之戴弁

B. 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

C. 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D.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

答案:B (B项结构助词,的;其余三项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8.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

答案 ①面溪背石,占地数亩 ②石木相映,环境清幽 ③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答对1点1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

答案

(1)(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补全成分1分;迫,接近,1分;曛莫,黄昏,同义复词,“莫”同“暮”,1分)

(2)(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肄,学习。 每句1分)

(3)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

(畸人,奇人,1分;茹,吃,食;句意完整流畅1分)

参考译文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雄伟幽深曲折。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出现在祭祀的大事中。福建的`其他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像一个巨人戴着帽子。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乱世而登入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下尸骨。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绝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特秀丽。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舟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称为“九曲”,环顾两岸。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山中本来有许多猴子,鸟大多是白鹇、鹧鸪,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水流潺潺有声,竹柏茂盛蔚为大观,草木四季都有花开。有位道士在溪水的六曲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我的朋友朱元晦住在五夫里,五夫里在距离武夷山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近得好像是武夷山外园,有空的时候就到武夷山游玩。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带着书前来诵读,选取的是《诗经》和《楚辞》,(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吟哦高歌,饮酒长啸,一定要停留数日才离开。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是朱元晦的私人拥有,与他相比,我常常觉得很惭愧。

淳熙十年,元晦辞去江东使节一职,享受祠官俸禄,又说:“如今我管理此地,终于能尽享山中之乐了。”因为他游览的次数多了,就在溪水的第五个转折处,背靠巨石的地方,规划精舍,采取道庐一半大小的规模。锄去茅草,只得到将近几亩大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奇石佳木,拱立于屋子的周围,互相映衬。元晦叫弟子们准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继完成了这些工作。元晦亲自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的做亭,间架多的做内室。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我听到这件事,恍然像刚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还隐隐约约记得这个地方的美景。而且元晦对我说:“请你记述一下吧!”

元晦,是一介儒生。当时正用他的学问在这一带讲学,教育门生弟子。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秦汉以来,儒家的学说得不到阐明已经很久了。孔子所说的有志于道,指的是什么呢?孔子,是圣人啊,他慢步或快走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没有什么他不游历的,原来是因为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为圣人所赞同。古代的君子对于游玩休息,哪里是拘拘束束的呢?

元晦既然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并和他们一起在精舍饮酒畅谈。古时那些神仙般的人物,(求学者)都能享受这仙人般的山水乐趣,那又如何呢?

淳熙八年,颍川韩元吉记载。

篇3:《武夷精舍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武夷精舍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卧小舟抗溪而上抗:逆

B.元晦躬画其处画:作画

C.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酬酢:饮酒唱和

D.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俾:使,让

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

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饮酒长啸。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

C.武夷精舍面溪背石,是朱元晦与门徒亲自建造出来的,其规模比邻近的道庐大了一倍多,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 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 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 分)

9.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 分)

参考答案

6.B(画:规划)

5.D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杠铃”却纹丝不动,可见AB两项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C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

7.C  “比邻近的道庐大了一倍多”有误,武夷精舍的规模仅有邻近道庐的一半。

8.(1)(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补全成分 1 分;迫,接近,1 分;曛莫,黄昏,同义复词,“莫”同“暮”, 1 分)(2)(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 举行的。(肄,学习。 每句 1 分)(3)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畸人,奇人,1 分;茹,吃,食;句意完整流畅 1 分)

9.答案 ①面溪背石,占地数亩 ②石木相映,环境清幽 ③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答对 1 点 1 分)

参考译文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雄伟幽深曲折。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出现在祭祀的大事中。福建的其他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像一个巨人戴着帽子。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乱世而登入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下尸骨。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绝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特秀丽。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舟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称为“九曲”,环顾两岸。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 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 拄着拐杖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山中本来有许多猴子,鸟大多是白鹇、鹧鸪,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水流潺潺有声,竹柏茂盛蔚为大观,草木四季都有花开。有位道士在溪水的六曲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我的朋友朱元晦住在五夫里,五夫里在距离武夷山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近得好像是武夷山外园, 有空的时候就到武夷山游玩。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带着书前来诵读,选取的是《诗经》和《楚辞》,(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吟哦高歌,饮酒长啸,一定要停留数日才离开。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是朱元晦的私人拥有,与他相比,我常常觉得很惭愧。淳熙十年,元晦辞去江东使节一职,享受祠官俸禄,又说:“如今我管理此地,终于能尽享山中之乐了。”因为他游览的次数多了,就在溪水的第五个转折处,背靠巨石的地方,规划精舍,采取道庐一半大小的规模。锄去茅草,只得到将近几亩大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奇石佳木,拱立于屋子的周围,互相映衬。元晦叫弟子们准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继完成了这些工作。

元晦亲自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的做亭,间架多的做内室。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我听到这件事,恍然像刚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还隐隐约约记得这个地方的美景。而且元晦对我说:“请你记述一下吧!” 元晦,是一介儒生。当时正用他的学问在这一带讲学,教育门生弟子。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秦汉以来,儒家的学说得不到阐明已经很久了。孔子所说的有志于道,指的是什么呢?孔子,是圣人啊,他慢步或快走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没有什么他不游历的,原来是因为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为圣人所赞同。古代的君子对于游玩休息,哪里是拘拘束束的呢?

元晦既然已经明白这些道理, 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并和他们一起在精舍饮酒畅谈。 古时那些神仙般的人物,(求学者)都能享受这仙人般的山水乐趣,那又如何呢?

淳熙八年,颍川韩元吉记载。

篇4:《小石潭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凄神寒骨(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悄怆幽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使……凄;(2)参差不齐;(3)向西;(4)忧伤的.样子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不矛盾。乐是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意思对即可)

篇5:《寻》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寻》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①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②三十多岁的时候如此,四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腿脚都没那般利落了,却还是如此。有好几次,她都被人群挤得差点出事,幸好有好心人拉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她当时也吓得不轻,可就是不长记性,再碰到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要努力地挤进去看个仔细。

③那一日,我们几家结伴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镇寻求一位老中医。说好了,那地方,我们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必须紧紧地走在一块儿,谁都不准远离。她当时也点头如捣蒜,不远离,绝对不 远离。可刚到小镇第一天,她便走失了。

④当日正逢小镇的一个传统节日,街上舞龙耍狮的、演杂耍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走失,所以都紧紧地手牵着手,可人实在太多了,她又拼了命地往热闹处挤,眨眼的工夫,我们便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⑤这可怎么办,她身上连个手机也没有,更要命的是她一出门就常迷失方向。

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死劲儿地踮着脚尖,来回搜寻着,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可在那一片喧闹声中,我们的呼喊实在显得太微弱了。

⑦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在人群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六十来岁,身着蓝布衫的老人。得到丁点可能是她的消息,我们便冲着所指的方位,扒开人群,挤进去寻。

⑧近黄昏的时候,演杂耍的都相继收队了,围观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在距我们原地千米远的地方看到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焦灼之情也在顷刻间化作愤怒,平生第一次,我忍不住对这个可以做我母亲的`女人呵斥不止。

⑨她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时而抬起眼,像个孩子般怯怯地看着我。

⑩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我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上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叹口气,轻声埋怨起来,姨,这些杂耍你都看了大半辈子了,再说,咱是在外地,不是说好了都挨在一块儿不远离么?怎么又往里边挤?

她看我一眼,轻声说,我就是想挤进去看看。

看看?我的火气蓦地又上来了。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好奇?要说好奇也不是坏事,但你得分分场合

我还要再说下去的时候,她抬起头,喃喃起来,听很多人说,很多被拐走的孩子,有的是被卖给了不能生育的夫妇,有的则是被打成了残废逼其沿街乞讨,有的就是被训练成演杂耍的了

听到这里,我的心蓦地柔软起来。

我知道了,她其实并不是要看热闹,而是看引起热闹的主角儿是谁。

我曾听母亲说过,她还有一个儿子,三岁的时候丢了。

作者:崔红玲《思维与智慧》第23期(10月上)总第221期

1. 文章标题寻包含哪些含义?(4分)

2.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第⑦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阅读④?段,体会我的感情变化。(4分)

5.读完此文,你能理解姨的极爱凑热闹吗?(3分)

6.本文结尾情节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答案:

1.一是指只要上街有热闹看,她就与我们走散,我们就得挤进人群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二是指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她多年前失散的儿子。2.交待了她从年轻时就一直喜欢看热闹的特点。为下文在传统节日上再度走失作铺垫。3.动作描写。冲 扒挤 寻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写出当时大家在人群里艰难寻找她的情态,表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忧的心情。4.着急 愤怒 埋怨 同情(理解)5.理解。她并非是要去挤进人群看热闹,而是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孩子,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表明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6.结尾解开悬念,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与上文多处形成照应。

篇6:失去的一天(节选) 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失去的一天(节选) 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失去的一天(节选)

4傍晚,妈妈回来了,她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

5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6“你要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地球上少栽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事。”

7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指着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

8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瞧砌工干得多么出色。”……

9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跟前,这里的一切——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发着面包的芳香。

10“这里是面包房。早晨,这里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却令人馋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一开来,面包就被运到商店里去了。”

11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

12“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的,是不久前刚还来的,而且又借走了同样这么多的新书。”

13“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约莫(大约) 羞愧(惭愧) 嬉戏( 玩耍 )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佩佳羞愧得不敢望母亲的眼睛,因为 他浪费了一天的时间,什么事也没做。

(2)我羞愧得 ,因为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佩佳没有完成妈妈安排给他的任务,为了让他明白 ,妈妈带着他去了 、、和 , 佩佳看到了 ,看到了 看到了

,看到了 ,他知道自己错了。(此题根据笔记回答)

4、第九小节用了两个破折号。作用是 解释说明 。

5、理解句子:“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一去不复返,虚度的光阴是无法弥补的。就像佩佳那样,游手好闲地度过了一天,失去了栽树、读书的机会。这句话告诫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三、读13小节,完成问题

1、“游手好闲”的意思是指人游荡懒散,无所事事,文中指 佩佳一整天睡觉、玩耍、休息,什么事也没做,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天。

2、句中省略号表示 内容省略,省略了佩佳的想法;佩佳心里会想些什么?对于“失去的一天”,他究竟明白了什么?请你张开想象,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写出来。

可我却游手好闲,

3、读完了文章,你对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有什么新的想法?写下来。

四、简要回答问题

①用一、两句话介绍本文的作者。(国籍、作品、名言等)

本文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失去的一天》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的道理。

②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佩佳为什么会“失去一天”?

答:“失去的一天”是指佩佳一天游手好闲,什么事也没做,白白虚度了一天的光阴。

佩佳会“失去一天”,是因为他在一天里没按妈妈的要求栽树、读书,而只是睡觉、吃鲜果、跟蝴蝶嬉戏、在桑树下休息。

篇7:《北京时间不到点》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北京时间不到点》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北京时间”从何而来

①同学们经常会在收音机里听到播音员报时:“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这个“北京时间”是怎么回事,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报出的呢?

②所谓“北京时间”,是把首都北京的东八时区(东经120度)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解放以前,我国时间非常混乱,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所以旧中国分别采用了5个时间标准,中原时区、陇蜀时区、新疆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这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带来极大不便。解放后,经全国人大批准,把“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

③“北京时间”是由位于陕西中部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的。这是一个占地30亩的中国时间城,周围一道4米高的红砖墙把它围成了一个大院子,由解放军守时兵昼夜守卫。时间城内有提供时间的原子钟房,1970年12月开始向全中国播发北京时间。

④利用原子钟提供原子时非常精确。原子时是由原子跃迁振荡产生的。我们平时说的一秒钟,其实就是铯原子振荡9,192,631,770周经历的时间。联合国规定,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以后各个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原子钟,来提供标准时间,即“授时”。我们从电视机或收音机里看到或听到的“北京时间”,与时间城内的原子钟所提供的时间是同步的。

⑤利用电视或广播传送北京时间有两种办法。一是“有源传送”。即在演播室放一个原子钟,与授时中心同步,直接把原子时信号发送出去;另一种是“无源传送”,演播室不放原子钟,在不干扰正常节目播出的情况下,利用电视或收音机频道中某个脉冲作为对比时间的参考标准,应时发送时间。二者提供的时间与时间城内的'原子钟都是同步的。30万年内误差不到1秒。

⑥中央电视台传送时间利用的是前一种方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的则是后面一种方法。怎么样,想不到吧,平常我们天天听到的“北京时间”,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分)

2. 什么是“北京时间”?为什么要把它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2分)

3. “北京时间”为什么选用原子钟来计时?原子钟是怎样计时的?(2分)

4. 电视和广播采用哪些办法传送“北京时间”?(2分)

5. 第⑤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6. 在平时的课内外学习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2分)

《“北京时间”从何而来》答案

1. 北京时间

2. “北京时间”是把首都北京的东八区(东经120度)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解放以前,我国时间非常混乱,这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要使用全国统一的时间。

3. 利用原子钟提供原子时非常精确。原子时是由原子跃迁振荡产生的,一秒钟其实就是原子振荡9,192,631,770周经历的时间。

4. 电视和广播传送北京时间有两种方法。一是“有源传送”,即在演播室放一个原子钟,与授时中心同步,直接把原子时信号发送出去;另一种是“无源传送”,演播室不放原子钟,利用电视或收音机频道中某个脉冲应时发送时间。

5. 分类别 列数字

6. 如世界标准时间知识;国防日期变更线知识等。

题精舍寺,题精舍寺钱起,题精舍寺的意思,题精舍寺赏析

游福建武夷山天游峰景区的导游词

福建欢迎词范文

介绍政和武夷山导游词

福建武夷山天景区的导游词

有关武夷山的导游词

的武夷山导游词

武夷山导游词

福建南平武夷山导游词

武夷九曲溪四年级作文

《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武夷精舍记》阅读训练含答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2023-11-11

小学生描写山的古诗2022-07-28

诗,诗人,诗意作文2022-09-20

描写山的古诗2022-09-28

武夷山游记作文600字2022-09-07

描写山的古诗名句2023-09-19

丹霞山导游词合集2023-06-24

丹霞山导游词大纲2023-06-04

《观书有感·其二》原文及译文2023-01-14

武夷山之旅散文2023-07-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