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题及答案(推荐11篇)由网友“佩民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篇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题及答案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海西头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3分)
参考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每点2分)
(3)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3分)
简析
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
此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篇2: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
(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3分)
答:
参考答案:
(1) “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1分)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4分,每点2分)
(3)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3分,每点1分)
篇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
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篇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试题练习及答案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8.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寂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8答案:(1)前两联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等景象,渲染出清峭孤寂的环境,借景抒情,从而表现了黯淡悲凉的情绪,突出了孤独寂寥之感。
9四句作者向朋友倾述客居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抒发了思念故土和怀念友人的真挚感情。(言之成理即可)
篇5:诗歌阅读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词语解释】
瞑:昏暗。
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
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阅读练习
1.维扬是古代的一处地名,现今称为 。(1分)
2.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B.在此诗中,作者以朴质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孤寂、空漠的月夜江宿图。
C.颈联直抒胸臆,抒发羁旅之人思乡怀友的情感,彰显出诗人求仕不成的失意。
D.此首五言律诗是以景托情,景情揉合的;景切而情深,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
3.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4、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
5、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历来深受好评,请作简要赏析。(4分)
6.请对首联的急字进行简要赏析(2分)
7.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8.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请试加分析。
9.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分)扬州
2.(3分)C(错在彰显,即使有求仕不成的失意,也只是隐含;主要抒发的是思乡怀友的情感。)(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怀友之愁,没往深处去揭示,因为他若将求仕失败说得过于直露,反而会给人带来尘俗和寒酸的感觉;再说,他的言外之意,朋友自然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3.(4分)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
4.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2分,1点1分)
5、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4分,手法、情感各1分,描述分析2分)
6. 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1分),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1分)(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7. 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1分),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1分),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1分)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1分)【以上两点都答到给3分】。(5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8.首联写天色已晚,诗人听到山中猿声悲哀,沧江水急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写风吹得两岸树叶飒飒作响,诗人寄宿的小船在月下大江上飘来荡去,更显孤单。烘托出诗人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9.泪,这里用了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朋友来倾诉。
阅读练习二: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3分)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全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这首诗写作者长安失遇后,漫游吴越,夜宿桐庐江,将去建德,而建德一无亲故,故思念维扬旧游。诗中广陵、维扬都是扬州旧名或别称。隋场帝《泛龙舟歌》有借问扬州何处在?淮南淮北海西头。故海西头亦指扬州。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夜幕降临,山色昏黄,以诗人失意更兼旅途孤寂的心情来感受,猿啼正是愁音。墨绿色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一个急字拟人,隐隐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又两句皆暗用通感,听猿愁是把心觉移作听觉,急夜流则把视觉换为心觉,意境由之深邃。额联是一副工对,使人想到王湾的名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有异曲同工之妙.风鸣岸叶是动,月照孤舟是静,相一映衬,更显幽寂。颈联非吾土句,用王聚《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感叹建德无友可投,因而忆念维扬。猿愁、江急、风鸣、月照合成的境界已十分凄凉,加之孤舟独处,来日不知何投,本一失意之心灵,至此竟被逼出两行清泪。情深语挚,令人感动。
篇6:《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解】:
1、沧江:同“苍江”
2、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
3、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4、维扬:即扬州。
5、海西头:扬州近海,故日海西头。
【韵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评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篇7:《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篇8:《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肯定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篇9: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
1、沧江:同“苍江”
2、建德:今属浙江,居桐江上游。
3、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4、维扬:即扬州。
5、海西头:扬州近海,故日海西头。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赏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篇10:《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2闻猿愁,沧江3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4非吾土5,维扬6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7海西头8。
【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汉代,建德桐庐同属富春县。此外以建德代指桐庐。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扬州的别称。《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海西头:指扬州。古扬州幅员广阔,东滨大海,在海之西,故云。
【白话译文】
黄昏山中的猿啼令我悲愁,夜晚的沧江急急向东奔流。
风吹两岸木叶发出飒飒声,月光惨淡映照着一叶孤舟。
建德啊并不是我的故乡,我怀念扬州过去的朋友。
让我把两行相思的清泪,随江水寄到大海的西头。
【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篇11: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肯定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 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 关于大自然的古诗
★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 描写山水的古诗
★ 孟浩然简介
★ 描绘西湖的古诗句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题及答案(推荐11篇)】相关文章:
孟浩然的诗全集2022-08-16
孟浩然的诗2023-01-24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2023-12-06
和山水的古诗词2023-02-23
思念家乡的诗词2023-09-18
描写秋雨悲凉的诗句2023-03-28
和山水有关的诗句2024-02-29
描写痴情女的诗句2023-10-07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2-06-18
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