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时间:2023-03-18 08:55:58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共21篇)由网友“芝士年糕火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篇1:改写次北固山下作文

改写次北固山下作文

我是王湾,一位唐代诗人。

19岁那年我考取了进士,离开了我的家乡――美丽的洛阳,作为一个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我深深地被江南的秀丽山水所倾倒。

冬末春初的一天,我们的`船停迫在北固山,在江边,远眺北固山,石壁嵯峨,山势险固,也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此山才有了“北固山”这个称号。

我们的船行在旅人前行的水路上,向左边看是刚刚萌发出绿色的北固山,向右边看是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春天蓝蓝的天空映衬在镇江的水面,水一下子就变成了湖蓝色,给人一种畅快,愉悦的感觉!

路过岸边,我惊奇的发现,潮水竟然跟岸边平齐,这潮水一点也不往外溢,是刚刚好的。

放眼望去,镇江的水更为开阔,抬眼望向高高挂起的船帆,竟然没有被风吹歪,这说明大家终于不用再感受冬天那凛冽的大风了,春天的气息向四面八方蔓延开来。

在江边走了一会儿,夜渐渐来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我躺在床上,回忆着江南美丽的景色,不禁想起,为什么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江南美丽的风景却不能与父母,亲人一起欣赏呢?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随着思绪我开始越发想念,父亲在池塘里养的鱼儿,我时常把它捞起来放在地上,那鱼在地上随意摆动,不一会儿就死了,为这事还不少被父亲打呢!当然还有家乡下的大雪,母亲为我织的衣裳,隔壁邻居家的小伙伴……

夜渐渐深了,我不知不觉睡着了,梦到回到了家乡,我高兴极了。

梦醒时,那片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我起身,打开窗户,天空中隐约几颗星星在向我眨眼睛,有点黑漆漆的天空,一轮红日却悄悄露出了头,这炽热的大火球,像极了我对家乡思念的炙热的心。

旧的一年还没过去,新的春意已经加快脚步赶来了,像是要迫不及待换掉旧年,迎接新年。

这时,几只大雁在红日前飞过,我便把我思念故乡的家书“系”在了它们身上,送到洛阳,送给我的父母亲人,此刻的我,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这首: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完后,我登上了船,开始了我再一次的游荡之路!

篇2: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山,层恋叠嶂;树,苍翠欲滴;河,蜿蜒曲折。

一只小船悠悠地飘荡在青山之外,行舟在绿水之中,蓝天、白云、垂柳倒影在水中央,美丽极了。

我独立船头,那凉风吹在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目下一双深邃的眼,暗淡的目光中回想着无尽的记忆。

我置身江上,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我一路顺风行舟,一片白帆高高悬挂在波涛汹涌的水中摇荡。

黎明时分风淡淡掠过耳畔留下一片沁心的清凉在心间。阳光暖而不烈,浅浅的光线穿过帆布透露一份温馨的美丽。

江上的春早,旧年未过新年来,岸边的垂柳微微摆动着,那纤细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堤岸,翠绿的小草在雨露的滋养下扬起“脸”、野花遍地都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随着露水的滚动还不时地眨呀眨的。

突然,水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所有的倒影也随之晃动。

等我回神时才发现是几只翠鸟在捕鱼,捕到鱼它们高兴地上窜下跳的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庆祝自己成功地获取了战利成果,还时不时地卖弄自己那清脆的嗓音来呼朋引伴一起唱出了优美的歌声,它们的歌声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这优美得曲子平添了我心中万千的思绪。

新的一年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可我依旧漂泊在外,找不到回家的路,思乡之情伴随了我许久,思念故乡的书信该送到什么地方呢?

此时正好有一群大雁飞过,我突发奇想:大雁啊大雁希望你北归的时候能把我的家书带到洛阳,给我敬爱的家人吧。

此时心里略有一股心酸,于是我作诗一首,愿我的家人能收到我的思乡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篇3:《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羁旅天涯的路远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而这舟就像我,漂泊不定,四海为家……

那潮水涨满了江面,两岸与江面齐平,和风顺江吹来,使船帆高高地悬起。好风相送,正宜扬帆向前。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边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旧年虽已过,但是我还是不能回家,这是我在外漂泊的第几个年头了呢?已算不清了。

看,那条船上的一家人,有说有笑,那孩子依偎在父母的怀抱,父母对他百般疼爱,我何时才能见到我的父母呢?在外漂泊多年,没逢过节,就只能一个人在寒灯下孤独地度过。

这么多年,漂泊在外,怎样才能把这封家书送到家乡呢?如果我能回家该有多好,可是我还不能回去,我多么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这样在父母想我的时候,看看这封信,也许就不那么想我了,而我也能安心地在外面,但是这也无法代表我的归去,只希望能早日回乡,在逢年过节时,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

篇4: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一痕秋水,暗暗地激起一心思乡情;一叶小舟,轻轻地荡起一池水波纹;一首小诗,静静地唱起一支民间小调。

做客异乡,只有身旁的青山微微相映,放舟江上鱼儿们窜上跳下好一番折腾,扑通扑通的水声之间,小舟映绿了池水,稻花飘香了两岸,闻得秋潮都醉了,两岸越发开阔。

一片叶子的凋落你怎知不是明春有一片叶子的新绿?正如旭日在夜之将尽时生于海潮之上,今年的早春带着上年未化的冰花出现在人们身旁。

天边远飞的大雁啊,只有你能带给我春的希望,替我捎一封家书,在洛阳河畔,我的家乡。

大雁你可知道,游子的心漂泊在远方…

篇5: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船到北固山,夜已快尽了。

我走出了船舱,上了岸,打算趁大船修整,在附近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想必这时,北国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在这儿,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像是镶了一块块晶莹的碧玉,把寒意驱赶到了九霄云外。

借着朦胧的一点点光,我看到一艘船向我们这边驶来。船不大,只能看到一片浸满晨曦的帆。那片帆在平如镜的水面上行驶,显得十分明亮、显眼。

海上,一轮红日跳了出来,在东海上照亮了残余的夜。这时我才发见,春的气息早已浸润了这片冬天的土地。那广阔的海呀,似乎也升腾着一股暖流!

太阳升高了。

几只大雁从遥远的海上飞来了,那样子让我想起了故乡。我真想让它们为我送回一封家书,在那一轮火红的太阳下,传递我的思念。

篇6:次北固山下改写现代文

次北固山下改写现代文

清晨,一滴雨露在树叶上顽皮地跳着,一不小心落到了水里,泛起一圈圈涟漪。

唐代诗人王湾,坐着小船,沉默地看着一滴滴露珠落入水中。他现在正在北固山外,乘着一只小船孤单地前行。

他默默地想:我因想考取状元而离家远行,当时,我的儿子只有一岁多,现在应当会干许多事了吧。如今,我漂泊在北固山之外,举目无亲,真是无比孤单。

旅途依然遥远,他乘着小船儿在碧波荡漾的绿水之上慢慢前行,想着自己漫漫的旅途,他心事重重。

眼前这水真绿,就好像是一块晶莹的绿宝石。是不是要到春天了呢?

这时满江的潮水已涨满,已经与两岸一样高了,水面显得非常开阔,就好像是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镜子中有茂盛的绿树,晶莹剔透的蓝天,姿态万千的白云。不时有一两只鸟儿飞过,发出欢快的鸣叫。

他看着这清秀的山水,却又不由得想起远在天边的家人。

江风徐徐吹来,似是要给这艘小船一点前进的动力。那一叶白帆也被风吹得高扬起来,为青山绿水增添了一点色彩。一叶扁舟乘风前进,像是披荆斩棘,要斩灭一切阻挡去路的.东西。

王湾站在船头,吹着风,看着这大好河山,心中似有所感,转身回到了棚内,躺了下来。

他的脑子中回想着父母、家人、朋友。不知父母是否生活满足,不知儿子是否帮助妻子照顾弟妹……

这些事情在脑中翻来倒去,搅得他无法平静下来,索性坐起来写起家书,诉说自己的牵挂。

渐渐地,他感到天色变亮,太阳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冒出头。王湾不禁想到了,现在已是年底,新的一年也这么迫不及待地到来呢,真的是时光如白驹过隙呀。

“嘎嘎嘎~”王湾循声抬头看去,只见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过天空,想到了自己写的长长家书,他真是恨不得叫住大雁,让它们帮忙捎到洛阳呢。

看着大雁慢慢消失在天边,王湾心里百味杂陈,写下了一首名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篇7:次北固山下改写现代文

江面上笼着一层薄薄的雾,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青山绿水间,一只小舟漂泊于此。孤独而寂静的清晨。

渐渐地,天空越发清亮了。眺望远山,已依稀能看见盘旋的山路。江上的薄雾已悄然散去,船缓缓而行。碧波清澈,让人的心也变得宁静,一团麻一样的.

心绪,随着一漾一漾的江水荡了开去。站立船头,听着江水轻轻地拍打船身,我似乎并不急着赶路了。春寒料峭,冷风刺着我那早已苍老的脸,却有一丝痛,心底的那丝伤感又莫名地被扯起,凌乱在寒风中……

此时江水漫涨,满满的江水已与两岸齐平,顿觉开阔。帆被风吹起,胀得鼓鼓的,傲娇地直立着,船快速地行进着,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那是一条未知的路途,而我正朝着前方缓缓行进。

东方的海面上,忽地腾起一轮红日,圆圆的,大大的。彤红的光洒向大地,洒向江面,驱散了残夜的寒意,带来新的生机与温暖。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是啊,残夜还未退去,红日已然跃出;旧年还未结束,早春就已经来了,好像是在为曾经画上完美的句子,是在为无法预知的今后展开新的画卷。

抬头望天,几只大雁由北归来,你们是从我的家乡来的吗?我也想家了,不知远在家乡的母亲是否安康?不知我那稚嫩的小儿已懂事乖巧?

又一群大雁翻飞而过,望着,望着,我的心头不禁一热,眼泪竟已经溢出了眼眶,滚烫的泪水就这么在风中洒落开来。望着大雁,思着故乡……你们可否再为我捎上真切的思乡情,报声平安可好?

篇8:次北固山下改写现代文

黎明将近,江上鸦雀无声,除我的船舶外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

一阵凉风吹过我的脸颊,我显得格外孤独,一行热泪早已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一个游子,漂泊在远方,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鼓励,没有父母爱的呵护。

哎!

船舶顺着绿水缓缓行进。我站在船头上,凝视着那一望无际的江面,不禁感慨万千;也不知父母身体可好,能不能料理家务,我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这时,江面上刮来了一阵大风,卷起了巨浪,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望着这巨浪,我显得格外渺小。人生就像这江面一样,而我则是这巨浪中微不足道的浪花。

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缓缓上升,射出夺目的亮点,快到天空了,它仿佛是一个快乐的孩童,轻轻一跃便挂在了天上。

岸边的桃花早已开放,垂柳也抽出了新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却早已闯入江南。

排着人字形的大雁掠过江面,向北方飞去。问春的乡书何时才能送出,于是我朝着天空呼喊:北归的大雁哪,到洛阳时记着帮我捎去家书。

篇9:次北固山下的改写作文

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

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末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

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篇10: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名句解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创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篇11:诗歌次北固山下改写散文

立春刚过,春雨也悄悄地跟随而来。每当下雨时,人们有的玩水,有的吟诗,还有的戴着草帽,披着蓑衣,去农田干活。然而,最高兴的还是勤劳的农民,他们希望雨水流进田野,使庄稼长得高大。真是一场春天佳雨啊!

每到夜晚的时候,微风吹打着碧绿的草皮,不知什么时候,一场雨默默地下起来。牛毛似的雨点滴在大树的叶子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雨点打在瓦片上,发出“砰砰”的声响;雨点打在地上,发出“叭叭”的声音??这些声音有规律地演奏着,形成了一支动听的歌曲。这声音不像大鼓那么磅礴,而是低微的,人们夜里几乎无法觉察到。黎明时,人们走出大门,张开嘴巴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再低头瞧一瞧地面,就知道昨天下了一场春雨。

刚下雨时,天空上的黑云悠悠飘来,遮挡天空,乡间小路没了阳光的照射,失去了影子。顿时,黑色填满了乾坤。就在这黑色的夜里时。远远看见一处火光,走近一看,原来事渔船上的灯火在闪烁。

漫长的严冬终于夹着尾巴溜走了,憋屈了一季的小草,树木终于可以舒展一下身体了。

真舒服!一次的昂首就让他们记起了春的温柔。要是再有一场雨就更好了!

小雨,很知时候的下了起来。在一个无月的夜晚,他没有打扰谁,独自轻轻地挪动身体,悄悄地在万物上落脚。不过,他的举动还是触动了风。风也悄悄地帮助小雨准确的落在万物上。他们悄悄地走着,树上,房顶上,小草上,地上,江上,没有一处遗漏。他们在夜里自由的无声的穿行,连在渔船中补网的老渔夫都没有察觉。

黎明的第一缕曙光乍现时,他们就全身而退,就像来的时候那样,静静地,悄悄地,谁也没有打扰。留下的只是滋润过的大地和清新的世界。早晨,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各种花儿四处可见,有的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雨珠。锦官城真美呀!

篇12:次北固山下作文

次北固山下作文

次北固山下

黎明将近,江上鸦雀无声,除我的船舶外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

一阵凉风吹过我的脸颊,我显得格外孤独,一行热泪早已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一个游子,漂泊在远方,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鼓励,没有父母爱的'呵护…… 哎! 船舶顺着绿水缓缓行进。我站在船头上,凝视着那一望无际的江面,不禁感慨万千――也不知父母身体可好,能不能料理家务,我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这时,江面上刮来了一阵大风,卷起了巨浪,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望着这巨浪,我显得格外渺小。人生就像这江面一样,而我则是这巨浪中微不足道的浪花。

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缓缓上升,射出夺目的亮点,快到天空了,它仿佛是一个快乐的孩童,轻轻一跃便挂在了天上。

岸边的桃花早已开放,垂柳也抽出了新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却早已闯入江南。

排着“人”字形的大雁掠过江面,向北方飞去。问春的乡书何时才能送出,于是我朝着天空呼喊:“北归的大雁哪小学作文 ,到洛阳时记着帮我捎去家书。”

静下心来,提笔一挥,写下了《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把诗歌高举在天空,一只大雁飞下来,衔起那张纸,飞向远方……

篇13:次北固山下改写散文作文700字

次北固山下改写散文作文700字

北固山下有一条路向远处伸展的路,这是行客们的必经之路。王湾要穿过北固山,他坐船前行。

我乘船在绿水中前行,水波不兴、清澈见底,如一面光滑的镜子。整个江南风景都倒映在水中,奇迹的展现出了一幅山水画。放眼望去,只有这一条孤船在缓缓地行驶着,平静的水面如此宛如一块天然的翡翠。

冬去春来,如果用手去触碰江里的水你会有一丝丝冰凉,让你感到寒冷,潮水跟着上涨了起来,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都显得十分开阔。春天的风还带着点冬天的寒冷,像是几根针扎在你的脸上,感到那丝寒冷,西风吹,春风来,梅花们在凋零,树叶们在生长,水上波纹,鱼儿游荡,春已来到身边,感到一丝温暖。我站在船上看到昏暗的天,感受到寒冷的`风,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心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呢?忽然,春天的第一阵风吹来了,不是那么寒冷了,而是带着花香气息的暖风,仿佛眼前的事物都变了,周围都开满了花朵,太阳明日当空,而这阵风吹着小船上的帆,吹得鼓起来,船前进快了几分。夜还没有消尽,一轮红日却已经从水面上冉冉升起,水面被红日染成了鲜红色,光明驱走了黑暗,一切都那么富有生机。江山春早,旧年未过新年已来。江两岸的北固山上,似乎有了几分“春景”,春天的感觉驱走了寒冷,旧事物中已经蕴藏了新的生命。天气虽然还冷,但春色已在山上显现,我感到十分欣喜。我这是想到已经许久没有回到家乡了,自己漂泊在外,家中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母亲的身体还好吗?弟弟学习怎么样?”他自己嘀咕着。只要一想到家里的事,王湾对家乡的思念就又浓重了许多。他自己也不知道往家里寄了几封信了,自己离家那么远,有几封信能寄到家中呢?前几天,她刚写的一封家信,在出发之前就寄出去了,从这里到家有千山万水阻挡,信是否能寄到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一封信到洛阳。

大雁啊,你能把我的思念带回家园吗?

篇14:《次北固山下》赏析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 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 的飘泊羁旅之 情,已流露于字 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 然是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 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 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 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次北固山下》赏析]

篇15:唐诗《次北固山下》

年代: 唐 作者: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篇16: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这一部分用一个课时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分析: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教法积学法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篇17: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次,意思为远行中临时停留住宿或者驻扎,这里特指停船。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城北,扬子江江滨,是镇江“三山”名胜其一,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雅号。

出门在外远行经过北固山,扬子江水碧绿如玉,我的小舟就停在江岸旁。江潮平静江面开阔,扬帆远走的行船顺风而去。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江上仍有残余的夜色,但是岁末的寒意已经被冲淡许多了。家书什么时候才会被亲人收到?希望归雁回到洛阳的时候我的亲人能接到我的消息。

我这个异乡客经过北固山,眼内山前是一衣绿水,所乘行舟就停在岸边。扬子江上江潮平静使江面看上去颇为开阔,一艘船正鼓着风帆往远处驶去。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驱散着扬子江上的夜色,岁末的寒意被这暖阳冲淡了需多。抬头看到了一行归雁,心里不禁希望这鸿雁能将我的消息送回家乡洛阳去。

篇18: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作者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题目里提到的“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江。诗人“行舟绿水前”,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燕,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客路青山外”,上岸之后还要跋涉的驿道,在青青的北固山外,诗人看不到,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眼前却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碧波荡漾,与岸齐平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王夫之说,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象,通过“一帆悬”的小景,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稍纵即逝,怎能不令离家日久的诗人感慨系之?此联妙在诗人是在描写江景、节令,无意说理,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或许是有意为之,而天然去雕饰。难怪殷[给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的高度评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水上的诗人还要继续在驿路奔波,思乡思亲之情何以堪?家信都早已写好,只是不知如何寄回洛阳,正巧北归的鸿雁掠过晴空,诗人自然想到了“雁足传书”,欲托雁捎信。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浓浓的乡思愁绪。

篇19: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这一部分用一个课时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分析: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教法积学法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篇20: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投影:

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绿水:长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拓展达理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本册书还选录了这样一首诗,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篇21: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一、导入

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题解

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

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

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

(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

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三、朗读

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

学生点评:

1、节奏韵律

2、情感表达

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4、领会后再读:同学们琢磨了几分钟,一定有所收获了吧!不如来展示展示,谁愿意?

5、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四、分析

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呢?作者传达的是单一的乡愁吗?我们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

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愉快,舒畅

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

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

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请听老师读,注意声调、重音。强调生,入。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

请用这种情绪朗读。

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

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3.品味尾联:

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

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

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

五、小结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还有他乐观积极的情绪,每当我们处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气馁,想想王湾告诉我们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下课。

六、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羁旅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颈联:理

尾联:情

【教学总结】

这节课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案体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

2、积极实施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

3、创设的诗歌学习情景,增强感悟。

4、合理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

《下江陵》改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的教案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观沧海教学设计

活在诗词下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共21篇)】相关文章:

古代商业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6-18

古代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7-08

强迫下逼出来的诗词2023-09-06

古代诗歌五首2024-01-14

人教版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2022-09-16

世界上最美的四首诗歌2022-08-16

有关教师节的诗歌五首2023-10-25

小升初语文复习要点 改写句子2022-05-06

《古代诗歌》导学案2022-12-1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2023-04-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