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精选23篇)由网友“小小人类很易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一、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
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开端。“守株待兔”者的思维僵化、呆板;“挖井”人的思维因欠“深度”而达不到目标。教者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这样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文词干瘪,缺乏所思,寥寥数语。
开拓思维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可以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递进。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后,先让学生对故事的本事生感说上一段话,于是学生在片刻的茫然不知所措之后,思维便开始活跃起来,他们随便选择某个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所想。接着,分析、摈弃错误的观点,综合、升华正确的思想,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进一步加以精美的词句凝练、表述,提高文采。第三步,才让学生把刚才的讨论动笔写下来,不仅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渗透了别人的思维,融进了其他有益的成分,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很有益处的。
二、通过设疑,活跃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语)。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是训练思维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挖井”人通过实地挖井,而且挖了几口,总没有水,就说此地无水,我们可以提出另一种假设对立的观点,假如“挖井”人在挖第一口井时,继续往下挖,有一股毅力、信心的话,挖到一定的“深度”,是不是能达到目的?第二口井呢?第三口井呢?……只要有一定的恒心,还是能挖到水的,只不过要多花不必要的时间、力气。这些所想,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此外,还可以提出一种观点,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对立的观点加以思考,从两种对立的观点论述,训练思维。
三、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
灵感是思维的火花,许多“火花”都是在观察中捕捉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人或事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雕塑家罗丹语)。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作文修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修改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包办代替,否则达不到师生思想交流的目的,有些教者认为学生修改“不放心”,总不肯大胆放手,生怕搞砸了,这种“灌输式”、“代替法”会禁锢学生的良性思维的,时间一久,学生的依赖性变强,反正有老师改,有时连老师修改的部分一扫而过,根本也不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
教师在作文修改的指导上应有所偏重,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学生的作文将变成某一种模式。对于全班有倾向性的问题,可以由班上同学进行讨论评改;对于某些个性化的毛病,有针对性个别指导。这样就不会停留地就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语法等修改上,而是师生共同进行交流,双方思想上进行碰撞,学生也才会用心去修改,而且会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越写越好。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路的正确”(叶圣陶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高。
篇2:[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
一、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
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开端。“守株待兔”者的思维僵化、呆板;“挖井”人的思维因欠“深度”而达不到目标。教者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这样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文词干瘪,缺乏所思,寥寥数语。
开拓思维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思维训练氛围的创设可以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递进。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后,先让学生对故事的`本事生感说上一段话,于是学生在片刻的茫然不知所措之后,思维便开始活跃起来,他们随便选择某个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所想。接着,分析、摈弃错误的观点,综合、升华正确的思想,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进一步加以精美的词句凝练、表述,提高文采。第三步,才让学生把刚才的讨论动笔写下来,不仅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渗透了别人的思维,融进了其他有益的成分,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很有益处的。
二、通过设疑,活跃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语)。设置疑问、解决疑问是训练思维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挖井”人通过实地挖井,而且挖了几口,总没有水,就说此地无水,我们可以提出另一种假设对立的观点,假如“挖井”人在挖第一口井时,继续往下挖,有一股毅力、信心的话,挖到一定的“深度”,是不是能达到目的?第二口井呢?第三口井呢?……只要有一定的恒心,还是能挖到水的,只不过要多花不必要的时间、力气。这些所想,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此外,还可以提出一种观点,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对立的观点加以思考,从两种对立的观点论述,训练思维。
三、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
灵感是思维的火花,许多“火花”都是在观察中捕捉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人或事多留心、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雕塑家罗丹语)。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
[1] [2]
篇3: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探讨论文
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探讨论文
摘 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羽毛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随着素质教学的改革,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羽毛球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当前的教学水平,积极优化羽毛球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体能和技能从多方面得到发展。体育教师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论文主要探讨了中职体育羽毛球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羽毛球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体育 羽毛球 教学水平
一、引言
羽毛球是中职学校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羽毛球运动的参与门槛比较低,学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自费购买羽毛球设备,同时羽毛球运动受场地、空间等局限性较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羽毛球运动。基于羽毛球运动的优势,中职学校纷纷开设丰富多彩的羽毛球教学活动及比赛活动,有效地扩大了羽毛球运动的参与数量。但当前中职院校羽毛球教学水平整体偏低,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往往限制了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二、中职体育羽毛球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不同,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在中职的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选课时对羽毛球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对于羽毛球有真正了解的学生还是极少数,多数学生对羽毛球的比赛规则、注意事项等问题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同地区的学生也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有自己不同的基础和认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往往都是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不好,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训练。
2.重视形式教学,轻视基础训练和教学
羽毛球运动是在一个35平方米的场地中进行比赛的项目,只要羽毛球落在制定的范围和区域内,就可以实现得分。因此,为了让学生实现羽毛球的精准落地,现在的中职羽毛球教学主要进行技巧的教学和训练,只让学生学习技战术动作。但是高手PK,不仅仅在于技战术,基础动作的要求甚至比高超的技术更重要。基本步伐不扎实,很容易导致在快速移动中摔倒,甚至受伤,而且大大浪费体力。挥拍动作不规范,导致击球无力,球速太低,角度太高,而且使得手腕容易酸痛甚至出现劳损现象。所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多的技术也不可能学好,从而导致学生的羽毛球水平一般。
3.以教学为教学,忽视了教学即比赛的意识培养
中职院校羽毛球教练进行教学时,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动作技术的传授。而很少进行羽毛球竞技比赛。虽然运动在于提升身体素质,而且一直强调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但是如果没有竞赛意识,没有比拼意识,那么羽毛球运动员的水平提升速度将大幅度降低。竞赛竞技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竞争,通过竞赛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提高中职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方法
1.需要全面的去采用多媒体的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将多媒体的技术全面的应用到羽毛球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仅仅可以更好的去帮助教师人员对羽毛球的教学技术进行细致的讲解,同时也能够全面的对羽毛球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提高,使其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提高。教师人员主要是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应用,使其能够为学生去播放一些具有着代表性的羽毛球比赛,对其比赛之中的各种运动技巧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将学生可以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的技巧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更让学生对一些运动细节进行了解,保证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去掌握一定程度的运动要领,使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2.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
心理素质是影响体育运动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赛场上,心理素质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羽毛球运动虽然是一项体力上的运动,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在羽毛球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训练主要通过各种心理引导方式来进行,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式。(1)进行自我暗示。在运动员上场之前,可以在心里进行默念:这项运动是我擅长的。或者在比赛前,可以进行暗示:这场比赛我会赢的。通过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强运动员的信心,使其有较好的发挥。(2)努力排除外部干扰因素。在运动训练中,应该加强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训练,这样的话可以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排除外部的'干扰因素,集中于自己的比赛。(3)培养积极的心理能力。羽毛球运动员的积极心理在比赛和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运动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积极鼓励,排除负面情绪,从而保障比赛运动的正常进行。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中职羽毛球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羽毛球专业教师队伍。因此,建立一个具有专业基础的羽毛球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中职羽毛球发展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高層次教师的选拔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重视对于该项人才的引进和招聘。其次,本身作为羽毛球专业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收新的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学内容应合理规划,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将娱乐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结语
总的来说,羽毛球教学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提是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羽毛球是一项比较专业的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因此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体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将羽毛球理论与实际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羽毛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先进的羽毛球教学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为羽毛球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雯娴.苏锡常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郝保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设计和应用辅助练习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3]杨光.终身体育教育视域下大众羽毛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4]刘振涛,许水生,吴立新,蕾蕾,晋炳坤,魏来,刘玉婷,杨甜甜.哈尔滨市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30(01):63-65+69.
[5]邓惠.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4):50-51.
篇4: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注重细微之处,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注重细微之处,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注重细微之处,提高教学水平四川省安县塔水初级中学 曹 伟
【摘 要】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我们也应当让学生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注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微之处。
【关键词】注重 插图 文献 注释 提高
细微之处见功夫,在细小环节上有了疏漏,往往遗恨无穷。中学各学科的学习也是这样。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注意到了细节,就会减少以至避免过失性失分,做到稳中求胜。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我们也应当让学生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注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微之处。
一、注重地图、插图
1.历史地图
课文中有地图,另还配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才能在心中树立起真切的历史感。如战争形势图,它本身就体现出了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就能了解战争的经过及结果,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如认真阅读“淝水之战形势图”,便可知晋军的势力明显不如比秦军强大,而且兵力悬殊,晋军一共8万人,而前秦有80万人。前秦先夺益州,再夺荆州江北重镇襄阳,然后苻坚从长安出发,东晋桓冲主动渡江北击,声援建康。谢玄、刘牢之在淮南以五千兵力大败前秦猛将梁成十万兵力。谈到以少胜多的战役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战。近些年中考历史试题加大了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2.历史插图
(1)历史遗迹类插图。借助插图可以获得相关历史概念的直观形象,明确其特点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都江堰示意图”,我们看了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都江堰采取中流作堰,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的情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为消除岷江水患而修建的。正因为都江堰的修建,才把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从那以后成都平原直到今天也从未受过水患的困扰。他的设想之科学,让今天的顶尖设计师也叹为观止。
(2)人物肖像插图。从图中认识历史人物,联想主要事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事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8页上的“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我们从图中看到商鞅的眼神里透射出了非凡的气质,从坚毅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变革发展的坚定信念,感受到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我们仿佛看到,有力的改革措施正在出台,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将开始,商鞅以空前的魄力拉开了变法的序幕,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的增强以及后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3)事件场景插图。从图中看出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反映了张骞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决心,以及汉武帝想要与西域各国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张骞的出使打破了由于匈奴强盛所造成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隔绝状态。
(4)情境介绍插图。明确它不是指某时某地的具体历史事件,而是反映了某种历史现象。通过现象,透视出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汉代讲学图”,图上并不具体指某时某处农民的情绪,它反映了汉武帝为了巩固皇权,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的情境。
(5)历史漫画插图。看懂内涵,理解实质。华君武先生的漫画“磨好了刀再杀”,表现了蒋介石一面高举“和平方案”的旗帜,一面暗地里马不停蹄地打磨他杀害共产党人的屠刀的情景,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二、注重文献材料
初中历史课本每节有1――2条阅读材料,既有文字形式的也有表格形式的。处理材料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用它来有效地解答问题。对材料处理要求是:
1.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2.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如《基本国策纲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实际上是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后来的“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文献资料是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标星号的文献资料是要求掌握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如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另一种是对教材重要内容的印证,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教材文献资料掌握情况的考查,高考也有所涉及。
三、注重小字、注释
初中教材每课时的小字有400字左右,学生学习时最易忽略。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有些小字是较深的理论分析,对学生提高理性思维帮助很大。如《世界近代史》下册第27页有关以数字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经济危机的状况,就能够加深对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学习时要予以重视。
对教材的注释也要学会分类处理,对于知识介绍型注释的内容,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页注释19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第18页《英日同盟条约》的注释。
对于正文内容的解释型注释,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2页“法西斯”,42页“闪电战、奇怪战争”的注释,是理解教材所必需,应予掌握。
对于介绍不同学术观点的注释,如教材正文讲“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释讲有学者称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可用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在中考中均同等得分。
总之,我们阅读教材时,对这些细微之处要加以重视,在理清课本主干知识的线索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再从微观上注重细微,对所学知识才能做到成竹在胸,从而更切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篇5:如何训练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提高作文能力
如何训练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提高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怎么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言有条理。可见得思维训练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以下是我对发展思维提高作文能力的几点想法:
一、结合阅读发展思维。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熟悉语言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准确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是阅读习作的范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段,归纳中心等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条理性,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懂得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材组材,怎样选段成文,转化为作文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抓以下几项基本功的训练:
1、抓读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读得好,理解得正确,并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来说,书读得好,阅读能力高的学生文章才写得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让学生多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心情,把作者的语言真正学到手;
其次,要让学生读得多。平时除了上好阅读课外,注意多给学生创造读的条件,如老师可利用自修课,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选出一些优秀文章读给学生听;
同学之间比一比,课外书籍谁看得多,读得好;
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多读。形成读书风气,日积月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2、抓字、词、句的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地写,正确地理解意义,句子写通顺。练习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词语归类,找反义词,选词填空、辨析、词语搭配,改错句,补充句子成份等,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3、抓说的训练。说话和写作两者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首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要求说得清楚、明白、连贯,对说得好的同学予以及时表扬;
其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要与口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正确地说话,逐渐过渡到通顺、流利地写文章,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努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观察习惯,即使一些常见的人和事,他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文章来也就言之无物,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没有任何确定的目标、任务,就不容易进行观察,因此,在集体活动前,我总是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对象、范围要求弄清楚,把观察任务具体化。如写一次“野炊”活动,活动前,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观察范围、任务,多注意搭灶、烧菜时的情景,遇到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过。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可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观察景物可按方位顺序、游览顺序观察物体、人物、动植物形态时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运动着的事物按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的顺序。
3、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在观察时,我们要指导学生仔细看、认真听,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物体就引导学生从位置、形状、色彩、质地、光亮、结构等方面去找差异;
观察人物就要从各人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个性等到方面去抓特点,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三、启发想象联想发展思维。作文写得是否丰富,有创新性,启发想象联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适当增加想象作文在整个作文中的比重。要让学生多写看图作文,多写描述性的续写、扩写、插写、改写,多写童话、寓言、故事、诗歌,还可以一题多写,大题小写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2、加强在以真人真事为对象的写实作文中,怎样补充、生发的指导。如学写《我的课余生活》,看见题目,学生大脑中会浮现出许多活动。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分析、筛选,哪项活动认识、感受最深,根据平时的经历,把有关材料恰当地组织起来,并作必要的补充、想象,成为一篇真实新颖的文章。这样做既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又训练了思维的独特性。
3、丰富课外活动,开阔视野。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威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寓作文于游戏或趣味活动中,如有趣的剪内贴、创造绘画、组织竞赛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为难的一块内容,但只要我们不断钻研,以训练学生装的思维为基点,那学生的俄文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
篇6:强化读写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强化读写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招考试一篇作文就占了50分.而且,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对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多读”、“多写”是行之有效的法宝.
作 者:王会克 作者单位:斌英中学,河南,襄城,45267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7 关键词:读写训练 作文水平篇7: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素材匮乏的问题和写作时离题跑题、思维混乱的问题,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作文;素材;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09-0124-052
作文历来是令师生头痛的一个问题,好多学生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搜肠刮肚也凑不够字数,而有的同学却可以洋洋洒洒、笔走龙蛇,这种差别除了先天的秉赋之外,更多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来改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积累素材
素材匮乏是好多同学写好作文的一个障碍,许多同学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肚子里什么也没有,叫我怎么写?”鉴于这种情况,我经常强调学生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取名“锦囊”。积累素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观察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我们经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是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首先,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就足以带给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春天,气温回升,冰河乍开,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或赤日炎炎,或绿阴匝地,或暴雨倾盆,或冲浪嬉戏;秋天,有硕果飘香,有阴雨连绵,有落叶凋零,有北雁南飞;冬天则常常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让学生留心观察物候的变化,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让大家交流彼此的看法。不仅仅是物候变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常常带给我们写作的灵感。一个同学参观完动物园后,颇有感触,随即写了一篇《加长自己的助跑线――天鹅给我的'启示》写动物园里的天鹅飞不高是因为管理人员故意减小了天鹅的活动空间。使天鹅逐渐丧失了飞翔的本领,由志存高远的鸿鹄变成了向人乞食的白鹅,然后联系自己,联系人生,告诫人们应该加长自己的助跑线,方能有一个高远的人生。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素材。
其次,我们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贵在“情理”二字,如果说自然界的物候变化带给我们一些“理”的话,那么同学们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就充满了一个“情”字。我常常让同学们回想这十几年中最令你感动的事是什么,最让你高兴的事是什么,最让你伤心的事是什么,最让你失望的事是什么等等,然后记下自己的感受。有时也会留一些“家庭作业”,比如给父母洗脚,给家长画像……有个同学这样写道:“……该画母亲的眼睛了,我不由得犹豫起来。这是母亲吗?是曾经有着一双清亮美目的母亲吗?我跟前的这双眼睛,眼皮松弛,眼睛混浊……我的眼睛模糊起来,我扔掉画笔,扑进母亲的怀抱哭起来……”(杨雪《为母亲画像》)。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往往是细微之处见真情。观察体验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素材。
(二)注重课本学习,挖掘搜集素材
许多同学总是忽略课本的学习,忽略课本中的素材,殊不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接触了太多的名人轶事、生活感悟、诗词妙文,比如屈原的忠贞爱国,项羽的刚愎自用,司马迁的忍辱著书,李世民的广开言路等等,把这一部分素材整理起来,就足够我们用之不竭了。
另外,除了课本之外,我们平时的考试、练习都是我们素材来源的宝地,有个同学就曾把每次的作文题抄下来,因为近几年的作文大都是话题作文,几乎每个话题前都会有一段材料,所以三年下来。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这个同学的作文也变得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丰富素材宝库
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仅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课外阅读非常必要。因为现在的书籍报刊很是庞杂,学生的课余时间又不多,所以老师必须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我把中学生必读的一些文学名著列出来,让同学们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并要求看完以后写故事梗概,写读后感。同时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像《读者》、《小小说》、《思维与智慧》、《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等等,让学生阅读的同时,做笔记,写心得,还可以把好的素材剪贴下来,一周一汇总,两周一竞赛,这极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外的素材还来自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这些视听领域,我让学生多看一些人物访谈之类的节目,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好的歌词也随时辑录在册,像“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义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这些很好的歌词就常常被学生引用到文章中,使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繁琐而长期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定会有收获。
二、方法指导
有了丰富的素材,就好比盖楼有了原料,但要想盖成漂亮的摩天大厦,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对于高中学生的写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题立意,符合要求
现在的高考作文一般由提示性的文字材料、话题范围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限制性主要体现在提示性的文字材料和写作要求这两个方面,审题的过程就是选择写作角度的过程,一般来说,写作的切入点宜小不宜大,审题要善于化大为小,立意要趋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去写。比如在写“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的时候,一个同学就写了自己的继母,因为自己心理上对继母的排斥,所以看继母的种种行为都不顺眼。都似乎在沽名钓誉,最后发现是感情的亲疏影响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事情虽小,但切入点很好,扣题很紧。
(二)围绕中心,精选材料,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中心之后,就该围绕中心精选材料了,这时候我们的素材宝库会最大限度地为我们提供能量。我们要迅速摘出和中心有关的材料,然后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拟写提纲不容忽视,列提纲可以使我们文思贯通、一气呵成,写到最后不会出现结构上和选材上的重大失误。
(三)写作过程要时时留心
中心确定了,材料选好了,就可以下笔成文了。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留心。首先,题目要精彩,我们经常说“题好一半文”,所以题目的拟定要做到准确、鲜明、凝练、生动,要让读者“一见钟情”。其次,要雕饰“凤头”,打好第一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开头落笔之处。开头写好了,全文就会如高崖落水,一泻千里。还有,行文中要注意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行文中的扣题实际上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跑题,同时又可以使读者很轻松的了解你的写作脉络。
(四)基础要求不可忽略
一篇好的文章固然是紧扣话题、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的,但一些基础的要求也不可忽视,比如书写要工整,标点使用要规范,病句错别字要杜绝,字数要符合要求等等。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包括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只要付出,总有回报。
篇8: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论文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语文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语文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初中阶段的作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起小学作文从形式到理论都需要一种飞越。
初中生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较少,因此也就很难写出情节动人,说理深刻的文章;但是,初中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因此,摹仿就成为提高作文水平最有利的途径。如何摹仿才能潜移默化地去指导创作呢?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去分析范文。如:让学生先分析范文的构思。先让学生思考如果写这个题目的作文将怎样写,再与作者的构思作比较,找出区别与不足,这样就较清晰地接受了新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找线索。线索是学生写作常被忽略的问题,所以要重新认识它,线索也是文章的血脉,因此血脉“通”,文章自然“活”。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要让学生去体会语言。体会语言的流畅自然、体会语言生动的表现手段、体会语言基调与主题表现的关联。让学生用“心”去做到这点,并说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可以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摹仿的目的是创作,不是教条主义,不是照本宣科。摹仿是要学生开阔视野,打通思路,继承别人,丰富自我,有所创新。
由于命题作文的条条框框,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层层束缚住了,教师应打破条条框框让学生思想解放出来。如教师在作文课出题目《雪》,对学生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随意写,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像一支风筝被《雪》这根线拉着在湛蓝的天空中飞翔,有的同学会借景抒情,有的会借景忆事,有的会写雪中童话,有的会写成随笔……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思想的闪光。最后,各种类型的文章都读一读,让学生交换思想,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会得到大大的扩展,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就是遇到命题严格的作文也可以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了。
命题作文仍是当前学生作文的一种形式。那么教师对作文题目正确地把握便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就会有“一失足成通篇恨”的遗憾。教师在做启发性指导时,可以遵循这一原则:
(1)将抽象的题目具体化。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可理解为是让写“生活中一件深刻而美好的往事或一件美好的事物”。
(2)将具体的题目抽象化。如《爸爸的目光》可理解为是让写“歌颂伟大父爱的,以目光做线索的文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对题目做一下启发的指导,增强学生写作的热情,使许多同学从“山重水复”中走出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有了这种认识,文章就会大有起色。标点符号能使语言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贴切,更到位,正确使用它能收到语言文字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初中语文课本三册《爸爸送书》里面:
60多里路……/一本无用的书……
此处的省略号可谓“无声胜有声”,表达的是那种深沉而凝重的父爱,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以表达,“两个省略号”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的认识,这将对学生作文增添许多妙处。
总之,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篇9: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农村地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在面对作文时有畏惧心理,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差事”。面对农村小学的现状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不少教师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也感到无从下手。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要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自我认识、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老师怕交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利于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经连接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的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 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教师要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消除“作文恐惧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报到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维、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所以,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平时的训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天。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有教师涉及,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对于农村而言,情境的创设缺乏多媒体教学,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语言描述情境、食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等途径来创设情境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只管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食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现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二)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科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第一,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
第二,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涉及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
第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
(三)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老师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园长,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二 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说、写结合,提高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唯独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教师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让学生形成“原来学习课文也可以帮助写作文的”的意识,因此学生就会觉得作文简单、有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阅读是说、写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三 大胆想象,激活思维
作文题目的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命题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并要“新”、“活”、“趣”,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觉得很有兴趣。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命题,还是老师适当给学生出题,作文都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除此之外,还要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诱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但能开阔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涵更加丰富。
四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是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评价上要坚持激励性,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为准则,以赏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在写评语时,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好的学生,要在热情表扬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创造佳作;对优等生要严格要求;对潜能生要放低要求,以鼓励为主。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另外,要加大学生词语评价的度。新的小学作文理念要求,作文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要打破以往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统一模式,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欣赏、鉴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办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农村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生的作文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0:作文教学写作思维训练
我们惯常的作文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积累语言上,放在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上。其结果,是学生写出了比较规范的作文,但规范得不乏千篇 一律之嫌,很少能从中读到新意读到青春的朝气和灵性;也有些作文看起来形式新颖,语言华美,但深入进去读,读出来的总有那么多言不由衷、提前成熟和似曾相识,缺少真情实感。如果作文中缺少了真正的思考,也就缺失了生活的气息和让人反复回味的余韵。可以说,选材的重复陈旧、思维的僵化肤浅,已成为学生作文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多种形式的激发、引导和挖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敏感起来,有力起来。
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的核心是思维,而不是语言,语言只是思维的外衣。细想想,在写作过程中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修辞的运用等这些遣词造句的细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写作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思维披上语言文字的外衣的过程。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对事物的认识深入了,才可能写出情感真实、有思想有意蕴的作文来。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呢?
借助“感悟”让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
1. 填写“点睛之笔”,进行专项训练。
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因此,感悟常常会体现出作文的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力量。作文中的感悟通常用三两句话来表达,被称为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学生缺失了思维的深度,要写好这样的点睛之笔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填写点睛之笔的做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
具体的作法,就是选一篇感悟式的文章,将画龙点睛之笔省掉,让学生读文章,然后用点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并补写出来。之后互相交流讨论所写感悟的优劣,最后亮出原作的点睛之笔,再让学生将其与自己补写的相比较。在填写——交流——与原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便会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肤浅向深刻掘进。这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的专项训练。
2. 同“材”异构,感悟生活。
从同样的生活中选材,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差异却很大,让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提炼构思的,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小的启示。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在语文课上写过一篇日记——《老师的裙子》。多年以前,我曾经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条长裙,几年后开始流行短裙了,我就把那条长裙重新裁制,做成了一条当时比较时尚的短裙。那天我穿着刚刚做好的短裙走进教室,故意很招摇地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摆了一个POSE定格在讲台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我身上。我拎了拎裙子下摆的一角问:“老师的裙子好看吗?”“好看!”有的是真心欣赏,有的是随声附和。“那你们猜猜多少钱买的?”对于孩子们给出的每一个价钱我都表现出不屑,还不时吹嘘:“你摸摸这手感!”“这可是今年的新款!”最后我又故弄玄虚地说:“告诉你们吧,这条裙子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学生的表情丰富无比,瞪眼的,伸舌头的,摇头表示不相信的……过了足有半分钟的样子吧,我恢复了平日上课的常态,把这条裙子的原委告诉了他们。然后让他们以《老师的裙子》为题,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日记。写完后当堂进行交流。同样的内容,学生表达的主题却多种多样:这是有趣的一节语文课,老师很节约,老师的手很巧,老师很有生活情趣,原来老师没有撒谎——老师很聪明,衣服融入自己的创意穿着才更美,节俭未必就不美……经过讨论比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节俭未必就不美”的主题更有深度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思考、写作与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很活跃,而且在趋向深刻方面得到了训练。
教师写下水文非常必要。教师也和学生写同题作文,也读自己的文章,向学生暴露自己写作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水平毕竟要比学生高一些,对他们的引领作用就会更明显。八(一)班的王雷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就写到:“当老师念她自己写的作文的时候,不仅是我,全班同学都很入神,那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现在,即使我看到一件很平凡的事,一种极平常的现象,也往往会产生莫名的感受、莫名的震撼。我想,或许是老师影响了我吧。”
篇11: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循序渐进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作文分数在学生语文成绩中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重,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中考命运,所以历来都受到老师、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部分语文教师把作文课当作自己阅读或是自己写作的自习课,学生一听到作文就“头痛”,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七零八碎勉强凑满作文空格的现象实在不是少数。其实,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可以很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
一、让学生广撷博采、厚积薄发
作文的源泉来自生活,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他们的视线、价值观、人生观都与自然、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引导的机会,适时地向他们总结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展示大自然的神奇与优美,做好学生视线的牵引者、导航者。
观察、阅读、媒体视听是学生丰富作文素材有效的途径。
首先,注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学生最便捷、最有效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人、事、景、物的时候,要提前交代观察目的和任务,以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向,从而获得有效的作文材料。当观察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后,他们会有意无意去发现、找寻他们所需的东西,他们面对作文时就不再脑中一片空白了,下笔之前,“胸中有丘壑”。
其次,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保证。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当然,“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出自鲁迅的《致颜黎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有益的书籍,拓宽阅读途径。
再者,视听媒体节目也会成为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爱国主义影片展播、法治报道、“中华情”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生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
二、设计渐进步骤,循序教学
首先,要设计好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步骤。我每接手一届学生,先会全盘思量,因材施教,制定可行的步骤。
通常会按照“书写赏心悦目”、“文题扣人心弦”、“优美作文开头”、“漂亮作文结尾”、“层次井然”、“中心反映社会亮点”、“语句流畅”等环节分学年、分学期、分星期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初一上学期五个星期之内,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书写正楷、工整、优美、作文卷面无一处涂改或污迹的任务。初一上学期,我会收集很多的作文题目、作文开头和作文结尾片段,利用作文课让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并让学生说出美在哪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新颖别致、一针见血、含蓄隽永等各式风格的文题中,感受到作文题目的重要,懂得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主旨的凝结点。初一下学期,我会着重训练按照要求自己定题目、自己创新开头、结尾片段、集体鉴赏个别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初二侧重训练学生层次安排、中心突出、语句流畅等方面。课堂上,我会设计“找找同学作文的中心句”、“谁的中心最亮”、“提纲撰写大比拼”、“缩文”、“我的句子最美”等教学情节,做到让学生都激情投入到氛围中,在有赏有析、有赞有纠、有评有比的各种活动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初三,侧重于综合欣赏和综合训练。课外,进一步提高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人名作的兴趣,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积累丰富的作文内容;课内,运用“欣赏近年中考满分作文”、“即兴口头作文”、“书面限时作文”、“学生交换评改作文”等方式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作文技巧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
三、鼓励学生随见随笔、随感随记
随笔随记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意在随时、随地、随意。学生可以随时写,无论在课间、阅读课、自习时间、语文课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在随笔作文本上。学生可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如今很多中学老师,已经放弃了让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在我个人看来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作文课实在是时间有限,课余,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写日记、周记、月记,做到随感随发、随发随记。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很多都喜欢写随笔随记。课堂上,他们能愉快地拿出自己的“杰作”,以备参考。当学生已经自觉记下自己的经历时,他们已经不再害怕作文了。到初中毕业时,他们能骄傲地拿出一摞笔记本,这种成就感会一直延续到他们的高中生活里,甚至将来更长的人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作文反映了学生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师的这一重要职责,相信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走出一条有效可行的作文教学之路,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风格,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12: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尝试论文
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尝试论文
初中阶段是培养锻炼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初中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则是保证学生成才的基础课程。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创新、交际等各项能力,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功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略陈管见。
一、初中学生作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当前,初中学生作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和剖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生自身方面。一是厌烦或逃避。写作作文,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上作文课程时,总有一些学生对该课程十分的反感,老师在讲授作文课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当布置作文后,不是不作,就是敷衍了事,根本不把作文放在心上,甚至作为一种负担。二是抄袭或作弊。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作文,采取了走捷径,进行抄袭,看到别的文章不错,就拿来抄之,更有甚者,干脆从网上下载进行拼凑,既欺骗老师,又欺骗自己。这不仅有损作文学业的提高,也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三是作为初中学生,正是全面发展的时期,但一些学生却走上了偏科之路,感到有意思就学,没有兴趣就不学,不能正确对待作文,这对初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将产生不良影响。
2.在学校教学方面。有的学校或有的班级,由于受单纯追求专科分数线,在社会上造就某一科的尖子生思想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上,存在或左或右的倾向,不是重理轻文就是重教轻作,在学科教育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认为作文在成绩标准的评判上,缺乏硬性指标,不象理工科有固定的公式,也不象史地类有准确的答案,因而,软化作文教学。因为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在教师授课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正确与否,与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关系,但是一些教师由于不掌握作文要领与技巧,缺乏针对性或吸引力,造成授课不精,致使师生难以合一,学生难以接受,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对作文课程来讲,更是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的基地。但由于当前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家长感到精力疲惫,也就往往只注重子女作业完成,轻视教育辅导.特别是一大部分家庭,重家用电器购置,轻课外好读物和相关习文资料的购买,使学生在家庭学习上资料匮乏。家庭缺乏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这对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是不利的。
从上对初中学生作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与水平,是一项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从分析原因入手,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搞好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运用的方式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并有所作为地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工作,就必须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的新特点和初中作文课程的新形势,大胆地进行尝试,不断的改进教学。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上应切实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正确的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与爱好是一个人走上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的心理前提条件。也正是由于他对某一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之中进行探求。
二是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如何把学生的创作激情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写作中产生灵感与联想,教师应坚持运用三式教学法:一是运用诱导式教学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得以接受,自觉或不自觉中迸发出创作激情来。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使他们能够全身贯注的投入,使他们心中的创作激情在用笔时得以迸发。三是运用渐进式教学法。由于每个学生性格、家庭教育、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仅要因人施教,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应采取渐进式教育方法,通过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使他们逐渐掌握写作技巧。
三是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一篇好的作文,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因此,教师应在丰富充实学生写作知识方面下功夫,教育学生学坚持“四多”:一是多读书。二是多用脑。三是多观察。四是多用笔,灵感与好的警句有时会突然迸发而出,随时用笔记录下来,一旦创作,就会运用,避免过时忘却。
三、学校要改进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初中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学校或班级,教师不应站在被动的地位,而是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改进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一要多交流,总结学习和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建立与名校教育交流机制。二要常走访,赢得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建立相互沟通机制。三要走出去,结合实际抓教学,建立社会走访调查学习机制。有计划的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大山河川,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触景生情,写出引人入胜的作文来。
篇13: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
(黄达炎 如皋市白蒲中学)
提要 在作文教学中,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 提高其写作能力。根据作者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训练:挣脱习惯思维束缚,确立转换角度思维的 意识;从观察和立意入手,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心理;创设求异思维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提供求 异思维情境,训练必须与学生知识、能力基础与心理素质相适应。
* * *
写文章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体现时代精神,就要在立意或选材上下功夫。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如何使文章避免千人一面而独具特色呢?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会使学生笔下生花,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章。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多方探索,导致新的 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使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同时,养成不囿成见,不唯书不唯上,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思想素质 、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
成功运用求异思维,学生中出现的好文章比比皆是。“开卷有益”是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六中 引宋太宗赵光义的话:“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原意鼓励读书,今天也用来规劝学习,认为开卷必有好 处。然而有位学生却采用求异思维方法,想到了开卷的另一面。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开卷有益”,应该对所接触的书刊进行分析和鉴别。那些引导人们振奋精神,增进修养 ,积累知识的书刊,的确“开卷有益”;而那些诱惑人们思想颓废,寻求刺激,意志消沉的书刊,非但无益, 而且有害。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言,没有比一本坏书更坏的强盗了。因此,我们不可不加分析地说“开卷有益” ,而应该说,开“好卷”有益,开“坏卷”有害。另一个学生则进一步提出:“仅能辨别好书坏书,读书也未 必有益,要使读书受益,还必须学会善于读书。”这是学生求异思维向深层次的发展。他举例说,《红楼梦》 是世界文学名著,有人读后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有人却因一味欣赏并模仿宝黛之间的 卿卿我我而误入歧途。同是读马列著作,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 题,而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因而用它指导革命节节胜利;有的人只背诵马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 因而长了教条主义的“毒瘤”,既害了自己,又害了革命。所以读书要确立正确的目的,要为学习知识,吸取 营养,提高素质,振兴中华而读,要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读。
成功的求异思维使这些学生笔下的文章,完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不乏真知灼见,读来不 无启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显著作用。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挣脱习惯思维束缚
要使学生的习作不囿于套路、老路,有刻意求新之意,必须引导他们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帮助他们确立 换角度(特别是相反的角度)意识。我曾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真想发火》。许多学生按习惯思维写了 以下一些内容:某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知道后,真想发火;乘车或买东西时,服务员态度极差,我真想发 火;有人骑车碰了我,不打招呼,却扬长而去等等。但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晚上,我正在自修,隔壁不 时发出阵阵笑声。我暗示了几次都没用,敲门进去,正想发火,她们却把我请进了屋,要我一道欣赏她们为瘫 痪在床的奶奶快乐快乐而举行的家庭晚会。这样,“火”不但未发出来,而且从欢声笑语中我渐渐悟出了一些 道理:要多给人欢乐,少给人烦恼;为别人谋幸福,自己才会幸福。事情虽小,但新鲜独特,有不同凡响之妙 见。我请该生谈思维过程,她说:“我原先的想法和大家一样,只觉得这样写太一般化,没有新鲜感。后来, 我转换角度,并进行多角度思考,特别是从问题的相反方面去思考,尽量避开很容易就能想到的观点,增强对 比度,才想到现在的材料。”的确,“凡作文者,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 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戴师初语)。我们有目的地做一些以上这样的练习,给学生以启 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对于某个问题,从某个角度想不通,或者想通了,但仍然感到缺乏新意,这时就要注 意换个角度特别是相反的角度去思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学生认识了习惯思维的局限性,初步确立了换角 度意识后,我就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作文题,让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不一定成文),并归类总结,进行评 比,看谁的观点新,谁的角度新。我试着这样去做,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作文观点辩证,见解深刻 ,内容丰富,构思新颖,雷同的题材大大减少了。
二、启发求异思维心理
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学生作文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命题作文更是如此。没有写作 欲望,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启 发学生的求异心理,使学生顿生写作欲望,形成一股积极的心理动力,让他们跃跃欲试。启发求异心理,可以 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启发学生观察求异。要求学生平时观察事物时,不要限于表象,要多注意实质,特别是一 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性质特征;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见解。观察中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更要看到事物 的个性。要学会同中求异。另一是启发学生立意求异。学生作文,如果不是审题错误,则较常见的通病是立意 不新。因此,命题时应尽量启发学生求异心理,为学生创造一种新的意境,去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 如给这样的材料作文:有些人见别人比自己强,成绩比自己好,就产生嫉妒心,人们往往称之为“红眼病”。 “红眼病”一般被视为小人不义之表现,违背了伦理。我要求学生反其意而用之,写一篇《要有点“红眼病” 》的反调文章,打破常规思维,以体现时代的竞争精神与拼搏精神。这一要求活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了 写作兴趣,点燃了智力火花,大家感到不但有道理可讲,有话要说,而且又不是老生常谈,颇具新鲜感。在“ 写景抒情”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不写冬天肃杀冷漠的气氛,要抒发歌颂赞美之情。有篇文章这样写道:“冬 天给人们预告了春的讯息,她是花的天使,绿的先驱。”“只有经历寒冬的人,才更容易感到春日和煦的可贵 。”“没有冬天的积雪,就没有春天潺潺的溪流。”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渐渐进入了新的境界, 不再受固有模式的限制,能从常规思路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所作之文常有新意。
[1] [2] 下一页
篇14:作文教学过程的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过程的思维训练
肖建民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 度,应当十分重视。”近些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精心施教,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但毋庸讳言,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这几乎成了作文教学中久攻而未克的一个堡垒,令 人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对作文教学过程思维训练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为此本文特地 作些探讨。
作文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写 作是一个由感知--内部语言(加工制作)--转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 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既然写作是思维的外化,那思维必须首先是清晰的,只有 这样,才能做到“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叶圣陶语)从写作的能力来看,它由基础能力和专门 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专门能力包括积累素材能力 、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 基础能力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是专门能力的第一要素,而思维与语言又恰恰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辩证关 系,思维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语言表达又以思维为内核,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 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理的语言。”从写作的过 程来看,一篇作文的完成,大体要经历观察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三个阶段,不论哪个过程,一刻也 离不开思维。
显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学生在作 文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思维障碍。比如,思维空白--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思维浑浊--不知如 何谋篇布局,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乃至应考背作文、套作文;思维单一--不知如何求新、如何修改等。正 如蒋仲仁先生指出的:“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一题到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一是语无 伦次,有点儿想写的东西不知道该怎组织。这两个毛病何尝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 思维语言语文教学》)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加强思维训练,显得尤为紧迫、 必要。
作文材料与发散思维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而不少学生在动笔写作前,常有“无米”之感,思绪茫然,一片空白。刘国正、张定 远先生曾指出:“说实在的,像中学生这样的年纪,已经阅历不少,知道的事情也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 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 别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 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有许多可以取来作为生活的材料。宝贝就在他们身边,可有时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 误认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一定值得拾取和保藏,一旦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在老师的指引 下和点拨下,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他们会骑上神马,飞进神奇山谷,发现数不清的宝贝。”(《作文教学漫 谈》),针对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的思维障碍,教师的指引和点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方法,联 想和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它们象一种触媒,使学生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 象,能使有关材料尽快“汇集”,或形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多种视角,从而解决“下锅之米”,打开写作思路。
一、在联想中“触发”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等,叶圣陶、夏丐先 生曾经讲过:“读书贵在新得,作文贵在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 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 ,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 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书是用文字写成的,我还希望 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文心》)这段 引文,看重讲了两个方面“触发”。
一是在读有字之书时,由联想而得到的“触发”。中学语文课本和课外优秀读物是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对象 ,仅就课文而言,就荟萃了古今中外许多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篇章,几乎涉及到大千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是引发学生联想的重要媒体。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针对这一特点,十分重视从“导读”向“导写”的延 伸,引导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得到新的触发,成为作文的好材料。比如学生从读《论雷峰塔的倒掉》到 写《论岳坟四铁像的被偷》,从读《爱莲说》《荷塘月色》到写《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画小记 》,从读《哥白尼》到写《科学必然战胜迷信》等,都是从卷中得到触发,引起联想,有感而作。这使学生既 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有了“下锅之米”。还提高了分析综合的能力,可谓一举而多得。大凡学业优异的学 生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比如,江苏省1991年高考文科状元、无锡一中女学生朱晨,是一位勤奋刻苦、全面发 展的学生,曾获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一等奖,在各地报刊发表散文十多篇,她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绝,就是善 于阅读。她说:“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我都很熟悉,有些课文我能成段成段地背诵。虽然还不是每篇 课文都‘烂熟于胸’,但课文的构思方法、语言特色或者人物形象、精彩场面、美好意境,我都十分清楚。逢 到写作时,马上会联想到学过的同类课文,这些名篇的一招一式,开拓了我的写作思路。”(《纵横书卷跌宕 文章》)
二是读无字之书时,由联想而得到的“触发”。社会生活非常广阔,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说有字 之书是使学生得到触发的“流”;那么,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应是使学生得到触发的“源”。福建省福 州三中特级教师王立根在作文教学中就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触发,通过联想、分析、综合、比 较,打开写作思路。比如,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两种“绰号”加以比较,一是与人为善的,如“数学迷”、 “小百科”、“智多星”等,一是嘲笑别人生理缺陷的绰号,在比较中分清什么是文明行为,什么是不文明行 为,从而引出一番道理,再动笔写《“绰号”小议》,就有话可说。又如,引导学生从高楼想到地基,由地基 想到钢筋、水泥、石头、砂子……进而联想到自己要做一块合格的石子,在托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事业中建 功立业,再动笔写《石子的联想》,学生有感而发。这些指导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二、在想象中“融铸”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现或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包括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等。再造想象 是在感知语言、绘画、旋律等载体时显现具体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对新形象进行重新组合、融铸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前者如用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九○年,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一对孪生小姑娘作肖 像描写;九一年,要求考生根据黑板报上画的圆,进行想象;九二年,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 清理碎玻璃的事件经过,突出人物的心理;三则都是想象作文。创造想象则要引导学生对原有意象进行“融铸 ”,把平时生活的积累化为新的画面。比如:假设情境式的作文训练题:《写字台上的红玫瑰》:“早晨,张 老师一跨进办公室,只见写字台上插着一束鲜红的玫瑰花,她将花儿贴着脸庞,情不自禁地问:“这是谁送来 的花?”请续写下去;幻想式训练题:《太空旅行记》;推测式的训练题:《第八代电脑》;假想式的训练题 :《三十年后全班聚会》;课文延伸式的训练题:《今日的水生和宏儿》等,都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 “积累”,获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上海市控江中学学生胡睦曾于1992年参加“国际少年通讯写作比赛”,题 目是《跟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一名海员给一个20世纪儿童的信》,获得国内奖第一名。他说,这篇作文 “完全要靠想象”,我家里有一本连环画《航海历险记》,画的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经过,以及哥伦 布的一生。我依靠这本小书,想象出一个同我一样大的,他跟随哥伦布一道航海,最后因为哥伦布遭到别人误 解,他想不通,写了一封信给我。……我想象,那位海员要我作为一个5后的历史见证人,来裁决一下勇敢 与误解的胜负问题。如果我裁决不了,就把信转给再过500年后的一个孩子。这样,我这些材料同通讯比赛的“ 通讯”又有了联系。凭着我自己的独特想象,我写成这封信,结果被评为国内奖第一名。”(《我的诀巧:独 特》)
联想和想象本身并不会“生产”材料,然而能令人们发掘出淹没在记忆库中的材料,能将分散的、零星的 材料组成一体,使人从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内在的联系,变“思维空白”为茅塞顿开,身在宝山能识宝 ,找到自己作文材料的“面包”、“盐”、“宝贝”。
作文思路与收敛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内容。有什么可说了,最要 紧的是‘怎样把它着手组织。’”(《文心》)但有的学生,在有了材料之后,脑子里仿佛还是一团乱麻,不 知怎样去组织。针对这一思维障碍,要十分重视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
收敛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所谓收敛思维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将思维收束到这 个中心,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就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将不同方向的材料、不同角 度的思考,经过分析、筛选,集中到中心点,围绕中心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一、抽出丝头
有的学生下笔前想的很多,似乎有话可说,而动笔时又往往感到不知从何下手,似乎面对一团乱丝。究其 原因,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思想不清楚。”他说:“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来的文章决不会清楚”,“寻思是 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作文运思有如抽丝”,要“在一团乱丝中拣取一个丝头”。(《作文与运思》) 比如,围绕作文题《拔河的启示》学生产生了多角度的思考,比如:①齐心才能协力;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③两强相遇勇者胜;④精神鼓舞力量大;⑤勇为本,智为魂;⑥一鼓作气;⑦指挥的艺术等,究竟选取何者 作为自己作文的立意呢?一定要选取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抽出丝头,作为全文的主旨,并围绕“丝头”安排 文章的布局、材料,使丝头象聚光镜照射的焦点一样,燃烧起来,发出亮光。
二、理清思路
思路是文章的线索。秦牧说:“思想象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张志公先生曾指出:“常见有些青年同志写的文章,意思不能说不好,有的并且 很好,词句方面有点小毛小病,总还通顺。就是整篇组织得不好,不清楚,不严密,结果让人读着感到吃力。 一遍看下来,还不能把他的意思搞明白。”“究其原委,这首先是个思路问题,”“要文章的结构好,必须求 之于思路。”(《怎样锻炼思路》)那末,怎样指导学生锻炼思路、理清思路呢?关键是要使他们学会分析与 综合的思维方法。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认为,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其它一切思维的过程的 基础。”(《思维发展心理学》)分析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东西方面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 、思辩的思维方法,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联系成为整体进行考察、概括的思维方法, 二者密不可分。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 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和感情,继而进一步对这些印象、看法、态度和感 性进行分析和综合,条分缕析,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的思路。比如,指导学生写题为《“滴水穿石”的启 示》。首先要启发学生对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进行分析:(1)滴水要有以柔克刚的必胜信心;(2)目标集中;(3 )坚持不懈,然后进行综合,得出结论;我们无论做工作还是学习,都必须树立信心,确定目标,持之以恒。这 个分析、综合的过程,就形成了文章的思路。只要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作文思路就能达到张志公先生所 讲的,既“开阔活跃”,又“细致严密”。
三、排列组合
即把有关材料、各种思考,按照文章中心结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比如,围绕 议论文《谦虚与自卑》的写作,学生们产生了多角度的思考:①什么是谦虚;②什么是自卑;③什么是骄傲; ④什么是高傲;⑤什么是虚伪;⑥谦虚使人进步;⑦骄傲使人落后;⑧自卑使人灰心;⑨高傲使人离群;⑩虚 伪使人厌恶;(11)要谦虚,不要自卑。尔后经过梳理,着重以①②⑦⑧(11)作为全文提纲,逐层推进。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相对应的,从收集材料到谋篇布局,既要从“发散”到“收敛”,“收敛”中又要 有“发散”,使学生既善于搜集材料,又善于运用材料,安排好文章的思路、结构,“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 的形式。”(朱光潜:《选样与安排》)。
作文求新与创造思维
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中学生作文的“求新”不同于作家的创新,有其自身的内 涵,主要是指:①突破自我,打破思维定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②善于发现,在同龄人中,能形成自 己对客观事物较独特的认识和感受;③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应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同时,作文本 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有些学生思维方式单一、陈旧和障碍,必 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秘,它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综 合表现。正如朱智贤、林崇德说的:“完形理论认为,打破旧的格式塔,并发现新的格式塔,这就是创造的思 维。”(《思维发展心理学》),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去“打破旧的格式塔”呢?
一、记录灵感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周恩来语)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高潮为时很短,瞬时即逝,是在 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出的思维火花,这是极其重要的创造性的质变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写作的才情禀赋。“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苏轼)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 受,既可以是片断的、点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新意,都是可贵的。
二、多路出击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有跟常规思维作相反方向的思考(逆向思维),与常规结论作对立面的思考 (求异思维),用解释甲的道理来解释乙(类比思维)等。教师要“授之以法”,指导学生善于“多路出击” 。
比如,教师提供如下材料:“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明天会成为像你一样 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但绝不会有我这样有成就,因为他现 在就很富,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是非常贫穷。”
学生阅读这则材料时,兴趣很浓,思维活跃,从不同的角度拟出一些有创意的好标题:
逆向思维型:富有就一定是包袱吗?
求异思维型:儿子未必不如其父
类比思维型:行行出“明星”
辩证思维型:家庭富有的利和弊
联想思维型:从记者的恭维谈起
想像思维型:贝利的儿子长大以后
……
这些命意,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一题多作
一题多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大体有四种形式:
1.同一题材,多角度立意。比如,围绕上述一则材料的多种立意。
2.同一题目,多种体裁。比如,以《桥》为题,不明确规定文体,让学生选择,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 说明文,或写议论文,乃至诗歌、小说。
3.同一主题,多种写法,比如,指导学生对说明“煤”的作文,设计多种写法:拟人法、对话法、寓言法 等。
4.一篇作文,多次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既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重视指导学生对自 己的习作,从主题结构、材料到语言、表现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在多次修改中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充 实,并力求有所创新。
四、变通“套路”
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的写作,其结构均有一些“套路”、“模式”,既要看到“大体须有”,这是写作 实践的总结,又要看到“定体则无”,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既有所借鉴,又有所变通。
五、寻找“独特”
即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生活中,获得独特材料感受。上海市控江中学学生胡睦曾任《小主人报》副主 编,作文多次获奖、发表,日本NTV电视台还于92年2月以专题片《一个小编辑的一天》,对胡睦作了介绍。胡 睦同学作文成功的诀窍,最重要的是“独特”二字。他说,要“寻找独特的材料”。“到哪里去找独特的材料 呢?我认为一是要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而不能到“优秀作文选”中去找,“选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写。” 同时,“独特的材料,还可以从书籍中发掘出来。”前面提及的《跟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一名海员给一 个20世纪儿童的信》,就是他从一本读过的书引起联想,结合当前改革的时代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校生活,写 成的一篇“材料独特”、“感受独特”的佳作。
六、走过“桥”去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一般地说,愈是缺乏经验的新手,愈不会改造、发展、变化生活给自己的原始触发 ,他们大致还逗留在桥那一边,就事写事,就人写人,就现实写现实。过了桥以后,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 世界,全部是生活的,又全部是想象的。全部是客观的,又全部是主观的,全部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在这 个艺术世界里,每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放射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的光辉。”(《王蒙论创作》)
这里借用王蒙“过桥”的比喻,旨在说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对作文的材料进行分析, 从就事写事,就人写人,跨越到善于发掘自己材料的意义,并进行有机的组合,而这正是创造思维品质的重要 体现,倘能如此,那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鲁迅语)比如,“全国十佳文学少年”之 一的南京师大附中学生方欣,虽是高中学生,已有作品集出版问世,她作文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善于走过“ 桥”去,于平常中发掘生活的底蕴。仅以《假发的**》为例,便可略见一“斑”。作文写道,我的父亲,年 仅四十,不知何故,头发已经稀疏。一日,他居然买了假发,虽然“年轻了许多。”但作为女儿的我,十分不 满,认为父亲“太开放”了,老爸对女儿的反映很敏感,忍痛将假发退了。当然,知父莫若女,我最后还是哽 咽着劝爸爸再戴上假发……。买假发--退假发--再戴假发,这生活中的“原计”经过精心的发掘,加工, 闪耀着小作者智慧的光焰,儿女对长辈的爱美之心终究给予了理解,使人读来有滋有味,颇感温馨。
作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中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 出的思维障碍,如何加强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作了初步探讨。孔夫子主张学思结合,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必 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学生们一定能跨越障碍,走过“桥”去,不断提 高写作水平,展现出自己表达艺术的新风采。
篇15:提高民族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论文
关于提高民族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论文
【摘 要】提高民族中学生作文水平,应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多观察,积累语言和材料,发挥联想,并利用现有的场所,最大限度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诉,提高写作艺术。
【关键词】提高 作文 方法
写作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人们传递信念,交流感情,议论,描述,说明各种事物等,都需要借助文字来完成。所以,中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彝族集聚区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了一些指导写作的经验,对提高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效果较为显著。
一、加强口语训练,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美姑县是属于彝族聚居区,学生平时使用的语言是彝语。我们的学生99%来自乡下,他们刚进校连汉语都表达不清,与老师的交流都困难,写作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加强口语训练,培养他们汉语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才不是空谈。教育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通习课文、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浮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我深有感触,说话和写作文都同样跟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说话可以使人注意思维的准确、严密、迅速、活跃等,写文章时就能在这方面收到效果。我常用口头方式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代表性的一篇口头作文,再指导写作文。口语表达能顺畅,作文语言才能通顺。
二、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写作兴趣
新教学目标要求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会写优美的记叙文,而且要会写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可对于我们美姑这个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有一半的学生能把记叙文写清楚就是一个奇迹了。说出来,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我们的教学现状,因此我们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大纲要求,而应针对实际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少批评多鼓励,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没有写作兴趣。根据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常以“新闻报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同学们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至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无疑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起初,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教师就带头示范。他们渐渐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后来,他们都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争先恐后地将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物表述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写作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多数学生提到作文就发愁,觉得没话可说,没事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饭,有米是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写好文章,收集好素材是先决条件。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首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调动感官,把大千世界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有趣的动植物,四季更替……一一搜集并记录下来,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抒自己之情,以备作文时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其次要让学生从好书中积累名人名言,摘抄美词佳句,作文时为我所用。
四、模仿借鉴国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是按不同时代、生活来进行单元编写的,我们可以在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学期作文不少于七次的前提下,将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模仿范文进行写作。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借助教材范文进行模仿写作,使学生多了一根支撑的“拐杖”,在模仿中逐步加深对范文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顺畅地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使学生看得见,够得着,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通过模仿起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写作才会走上创新之路。一旦时机成熟,内容适中,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
以上是我在民族地区工作多年来总结的一点所谓经验,与同仁们分享。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写作目标,注意关爱学生。只有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发展个性,进行身心愉悦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只有放开手脚,多写多练,才会有通顺流畅的文字;只有用心打动读者,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才能彰显个性。在民族地区,特殊的实情,使作文教学之路又多了一份艰辛,我愿在民族教学之路上,贡献自己毕生的光和热,并希望得到各位同仁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使和我一样在民族地区工作的老师们找到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6: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论文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就小学作文教学谈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者改革;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写作文就是我们农村小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让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情境创设变成活动的.体验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他们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
二、扩大阅读,积累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加强思维方式训练,重视作文前老师的指导
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在引导过程中,要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就会明显提高,并学会运用逆向思维。
总之,“千山万条路,共仰一轮月。”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朱德熙。写作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篇17:提高有效性作文教学论文
提高有效性作文教学论文
一、捕捉训练的最佳时机
课堂是艺术,具在许多无法估量的预设性。通常,老师会在上课前随同教案进行设计好小练笔,但老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练笔的火花,而对自己的原定计划进行更改。如:前几天,我在上《桥》一课时,原预设的小练笔是: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对老支书说几句话。但是,当我引导学生深情朗诵至“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学生已经入情入境了,自然已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是最佳时机,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我马上对预设的小练笔进行灵活改变:“此时此刻,老汉最想喊什么呢?”一语打破了教室里的沉寂,学生马上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五分钟后,有部分学生开始停笔思考了,我抓住时机抛出话题:“如果,儿子听到来自父亲的心灵表白,他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告诉爸爸。让我们帮他完成未了的心声吧!”教室里再一次陷入了沉寂,我及时配上一段稍忧伤的音乐。同学们全部陶醉在文本的世界里。偶尔,还会传出几声抽泣,拨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最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把自己的小练笔与全班分享朗读——父与子的心灵对白。教室里的对话此起彼伏,我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课文的世界里。课堂上,当学生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时,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的火花,利用课文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既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从而达到课堂练笔的实效性的目的。
二、安排充足的练笔时间
从上面这些小练笔来看,每次练笔时间至少在10分钟左右,有的需要一节课,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小练笔最好不过了。因为时间没有保证,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可我常常见到许多老师,甚至包括上公开示范课的老师,通常会在离下课只有四五分钟的时间时,匆匆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笔。其实,如果一节课只剩下2、3分钟了,就不要勉强安排小练笔了,因为一次马马虎虎的小练笔会留下后遗症,学生会认为小练笔不重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灵动地安排到下一节课或作业时间里完成。
三、落实练笔交流的评价过程
细心留意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发现大部分教师会在课程快结束时布置小练笔。学生在课内写小练笔的时间少,并且在布置之后,教师经常以“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后抽时间完成”为由,对学生所写成的小练笔缺少当场的交流与点评,使得小练笔只练不评,流于形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如:《人物描写一组》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猜猜他(她)是谁?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我们班里的一个同学,再请全体同学来猜一猜他写的是谁?评一评他写得如何。当然,也有的学生写得千篇 一律,没有特色,学生就给他提意见,让他修改。这样的小练笔有趣有效,学生喜欢,事半功倍,能让小练笔真正为我们的习作服务。由此可见,为了增强小练笔的实效性,让它成为语文课堂中一朵奇葩,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才能实现读写有效整合,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让小练笔掷地有声,为学生的习作添砖加瓦,使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篇18: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反思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当前农村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作文课时不厌其烦的去努力克服学生写作的消极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的途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留心周围一切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第二,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起点不一样,以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神情会高兴,哪怕写得不成功,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特别是能够激发作文学困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第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优秀的作文,甚至段、句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选到的同学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没有被选到的会拼命努力的学习追赶别人。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很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作文,并经常主动交给我修改。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阅读自己的优秀习作,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根据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和文章质量。
篇19: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素来都讲“读、写不分家”,若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不关联,读不能服务于写作,而写作同时也不能促进阅读,那将为我们语文教学体系造成重大阻碍。再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样适用于写作,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胡谄,然而在现实写作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作文不能真实的反映到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件也不能作为写作题材,学生既缺少丰富的词语,又不能创作出多样的题材,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千篇 一律。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对策
2.1制定出写作教学的规划
依照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制定出细致明确的并在学生主观努力下可行的教学规划,每个学段应掌握哪睦写作要领,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水准,以及具体应用到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等,制定出来的规划还要不断进行检查,及时补充漏洞,逐步进行规划的完善,使学生能够了一步一步起进写作的意境中。
2.2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所在,过去一提到写作,学生就打心里感觉很难,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来,因此,在平日的语文写作课堂中要尤为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如果学生对语文写作非常感兴趣,那么首先他能很轻松的接受写作课,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清楚的表达出来,那么他所写的作文至少是蕴含人物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师可以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中采取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要热爱生活,注意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学生日后进行写作的良好积累。
2.3扩大学生写作范围
平日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善于捕捉名篇中的闪光点,并学会融入到自身的写作当中,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同时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还能引发学生的灵感。另外由于学生生活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所能写作的范围,因此,学校还应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给学生们增添了积累生动事例与经历心得的机会。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提高。
2.4改革作文的批改模式
教师同一阶段所批改的作文都是由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所作,其活动面极其相似,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也大为相同,所以作文水平相差无几,因此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的相同处,往往教师批了一圈后来现所标评语也几近相同,因此,建议教师将作文分作几组,每次只需要地一组进行详细批阅,基本就可对全体学生此次作文的情况基本了解了。然后再进行集体评改,教师抽出初评下分作几个级别的作文,由同学们来进行集体讨论,并给出修改意见及原因。学生们经过一起讨论、修改,再由教师从旁点拨,学生对文章的品评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缩短了批改作文的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品评兴趣,从而对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
2.5背诵所阅读到的优美段子
有很多初中生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感觉没有容可以写,没有精彩的语言来表达,为了能让学生走出这样的写作困境,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时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读本中悠美的文字,自己觉得好的段子可以适当的进行背诵,长时间坚持下来,就可以达到出口成章的境界,到写作的时候丰富的词汇自然而然便流露出来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拓展学生写作的取材范围,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写作教学的路程异常艰巨,给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活跃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工作。
篇20: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长期以来,“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觉得,改作文时,人特别累,心也烦燥不安。有些老师觉得让学生作文,不单是折磨学生,而且是折磨自己。”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教语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改作文。 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二、研究的策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1、树立学生自改作文的'责任心
学生是否自觉、认真地修改文章,跟人们的责任心强不强紧紧相关。我常常给同学讲,有些人“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样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可见,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修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才不会嫌麻烦,不会怕困难,对别人给自己改文章,才会持欢迎态度。也只有这样,才会在反复的修改中提高质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修改文章的强烈责任心。
2、教给步骤,掌握方法
这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范改,教给学生以下的修改步骤:
(1)初读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发现文章的毛病。例如“习作读起来别别扭扭的,就可以认定是语句不通;要是读了好几遍还没有明白其意思的,就是语句颠倒错乱,或用词不当,含糊不清;至于读来读去对照文题总是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可以判断:不是文章中心不突出,就是写得不具体。在找出毛病后,不妨想出两三个修改的方法,经过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直到改得满意为止。
(2)再读改结构。习作的结构问题,学生不易发现。可将习作读给别人听,征求别人的意见,然后作较大的改动。
(3)复读促提高。再次仔细朗读,听听其中还有什么毛病。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初步完成了修改任务。 3、形式多样,培养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训练基础上形成的。在学生掌握了修改符号的使用和作文修改的方法、步骤后,就要进行形式多样的作文修改训练。
(1)互评自改。
互评自改,是指习作后,教师把学生的习作收来阅读一番,从中找出带有代表性的问题选择两三篇作为互评的样本,让学生充分进行评议,然后各自修改,改后交小组交流,相互提意见,然后再各自修改。
(2)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是指由两位学生交换习作评改。学生互相评改,评得认真,评得仔细,能评出写作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作文训练要求,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达成共识后写下批语再作修改。互评互改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训练,更能确立学生在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3)比较自改。
比较自改,就是在老师浏览全班学生习作后,从中找出好的典型或精彩片断(开头、结尾、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贴上墙,或抄印给学生,向全班学生宣传介绍,然后发还各人习作,让大家自作比较,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自己认真修改。这样做,既可以表扬了作者,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自觉把文章修好,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自批自改。
自批自改,是指学生经过范例导改、互评互改、比较自改等批改训练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改文章,也应该问问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才合适。这个习惯也要养成。‘‘”开始时,可能有些学生不习惯,但经过实际锻炼并尝到甜头后,兴趣自然会增强。学生批改后,教师要查阅、总结批改情况。对认真进行、且改得好的,要表扬,可把文章张贴在“作文园地”上,还可以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修改的;对敷衍了事的,要进行教育,并要求他继续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去组织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就会养成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由厌改到乐改,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自然高涨,作文水平将发生质的飞跃。
篇21:作文教学中的因果思维论文
作文教学中的因果思维论文
一、因果思维与作文教学
因果思维一直是人类认识史上最具魅力的思维之一。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曾经说:“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胜过当上波斯人的国王。”[1]事实上,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活动,因果思维存在于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叶圣陶说:“无论什么主张,决不能没有理由地建立起来。譬如你主张常常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必然由于你懂得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2]将因果思维运用到作文中,是对作文内在思维的一种提升。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当前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这直接损害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不仅指文字的表达能力,还有更深层的思维能力的表达。文章的深刻,关键是思维的深刻。写作能力高,实质上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强。一个学生没有熟练的写作技能,最多只是感到“不知怎么写”;但如果他的思维能力低下,那么他不仅会感到“不知怎么写”,还会出现“没有什么可写”的更大的困惑。“至于文章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表述乏味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3]写作中“没什么可写”“不知如何去写”的困难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面对一篇优秀的作文,我们总能发现蕴含在文章中的明暗起伏的思维脉络,其立意总是趋于感性经验与理性主题的统一。因为作文的“主题”不是凭空的创制,不是孤立的结果和总结,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展现的心理走势总是离不开对主题作前因后果的推理和判断。[4]任何一种文体,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以及杂文等,只要是优秀的文章,其中都会蕴含着因果思维的脉络,而议论文尤其明显。我们将学生的写作视为材料与观点两个层面的构思与表达。学生“没什么可写”是材料的贫乏,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学生“不知如何去写”是基于材料的立意困难,是因为学生不善于从众多材料中,发现材料与观点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写作困难的重要原因在缺乏生活积累,但我们必须重视思维水平在其中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的作文指导来说,提高其作文的思维水平是重点。如何帮助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来提高其作文构思的思维水平,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体现学生作文思维的核心是其中的因果思维———关于事物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方法。因为,因果思维是连接文章脉络的内在纽带,因为它的存在,作文才更具有对事物的存在特点和矛盾的揭示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的因果思维应用
当前,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文分析中见识的独到和严谨的思维越来越被强调。2008年,语文考试大纲写作内容有一处修订,即发展等级“深刻”一项中“揭示问题产生的缘故”,改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强调对学生运用因果思维进行思辨分析这一能力的考查。此中的“问题”改为“事物”,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扩大了内涵,又使写作变得更有针对性;“缘故”改为“因果关系”,则是加大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可见,重视因果思维训练,考察理性的思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成为今后中学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要求学生行文中注意“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外,近年来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中,许多命题本身就体现了明显的“因果关系”。考查学生认知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考查学生认知事物的过程,探究事物真实层面的`机制,厘清事物的前因后果。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因果关系的探究不能只停留在“事件序列间的经常联结”的关系或“事件序列间规律性伴随”的关系,而应探求“产生”或“造成”某一结果(或事件)的变动关系。[5]人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性、准确地运用因果思维进行作文构思,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注意因果思维的运用,学生就可以写出逻辑缜密、内涵丰富的优秀作文。
(一)寻找因果思维对提高作文构思能力的价值与机制
因果关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解事物和预计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法则。“比较一下在人类思想史上人们是如何理解这些原因的,就会得出无可辩驳的确凿的认识论”。[6]
1.激发作文分析的创见性
运用因果思维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思维角度的过程。如果说结论是“果”,那么,论证结论的过程就是“因”。正是两者之间这种有机的因果联系,才使分析具有推理的逻辑力量,展示出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同时也使分析具有独特的视角、独到的思维,从而使文章的分析具有创见性。因而,指导学生进行因果思维分析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主题产生逻辑性见解的时候,是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深入追问,进而对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和精神文化等相关联系深入挖掘,产生创意分析的过程。如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以三位网民对“做一个在路边鼓掌还是在路上奔跑的人”的讨论为话题,让学生选择其一作文。作文的立意大致有四种: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做一个在路上奔跑的人;做一个既在路上奔跑也在路边鼓掌的人;在路上奔跑和在路边鼓掌的人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转化的。无论你选哪一种立意为论点,若要拓展作文的深度就必须运用因果思维进行自我追问。相对于前三种立意,第四种立意本身就充溢着因果思辨的色彩。这是因为“在路上奔跑的人”和“在路边鼓掌的人”的“转化”背后有深层的原因,如果作文仅仅停留在对“转化”这种现象的表述上,文章的分析就会停留于表面。只有围绕“转化”,对“转化”这一结果的深层原因作进一步揭示,才能体现文章的深刻性。
2.促进作文构思立论的多元化
运用因果思维可以使作文从不同角度立论,多元的因果思维分析可以避免作文论证角度的单一化和表面化。多元化立论,还包含正面立论(顺向思维)和反面立论(逆向思维)。原因与结果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它们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大小也会有异。特别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互为因果的情况下,因果思维的多元性就更为明显了。在作文中引入因果思维,主要是寻找论点中各个不同角度间因果关系的结构,使文章的构思角度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给写作者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可以帮助写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推理,从看似无关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写出较有新意和深度的文章来。如2008年全国卷Ⅲ(新课标卷,宁夏、海南等地用)的作文题,如果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分析,能帮助学生很快理清材料,从多个角度进行构思:从母女俩的角度看,由于母女俩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从而导致事情得不到根本解决,得出做事要看清本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观点。由她们放生的结果导致花鸟市场的老板可以借捕鸟发财,又可得出做事要讲求方法而不能盲从的观点。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看,由于人们的善意行为缺少规范,从而使得商人可以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得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应该值得重视的观点。从鸟与人类的关系看,因为鸟是人类的亲密伙伴、朋友,所以要珍惜爱护小鸟,从而得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一观点……当然,这只是对因果思维分析使作文构思角度多元化的一个透视。并非只有因果思维分析才会使作文构思的角度多元化。其他的如辩证分析、对比分析、类比分析、假设分析、比喻分析等,也可以使构思角度呈现多元化趋势。[7]29
3.体现作文审题立意的辩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它的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8]辩证思维是一种内在的理性逻辑,在辩证法看来,辩证思维的重要特点是为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支撑。基于此,对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因果思维的辩证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对论点的两面性的思考,即强调概念上的二元论,从而使文章变得富有思辨性。“因为两件事件的因果关系,其背后须有两类事件的经常的联系。”[9]任何个别的因果事件,背后必定包含一个法则,有了这个普遍法则的支持,那么某个“个别的因”出现,便可必然地推演出某个“个别的果”的出现。以2007年重庆市的高考大作文题“走与停”为例,考生若能在审题时运用因果思维,就能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因果关系,使文章更具思想性。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是一对关系型话题,要认真理解好“走”与“停”各自的内涵:什么是“走”?什么是“停”?进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的说来,“走”与“停”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算复杂,关键是因果思维下的辩证分析:为什么走?“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因为如果只“走”不“停”,那就将欲速而不达,所以,我们应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在因果思维分析下,我们还可考虑:第一,在兼顾二者关系的前提下,侧重强调“走”的价值。第二,同样在兼顾“走与停”关系的基础上,侧重倡导恰到好处的“停”。拓展开来,人生如此,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化的进步与反省,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走与停”中,显然包含了因果思维的辩证性。事实上,对因果思维的辩证性认识愈是深刻,作文中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就愈能得到体现。因果思维的辩证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既可以侧重强调“A”,也可以侧重倡导“B”,或者兼顾“A”和“B”……成为学生发展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分析作文过程中因果思维的基本思考路径
因果关系是一种普遍的联系,是相互转化和制约的,任何一种孤立的抽离都是片面抽象和非现实的。提出因果思维分析,是希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写出思维更加缜密、逻辑推理更加严谨、观点更加新颖的高质量的文章,将写作过程从单线性的逻辑思维支配中解放出来。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在哪里?有没有写作训练的规程,或者说写作训练的规程能指向或达到实质效果的目标吗?笔者试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把写作中一些有意义的发现由具体的现象上升到抽象的理念,又由抽象的理念还原为具体的追问与思考,从而形成因果思维的基本思考路径。我们从一则作文指导的案例中体会这种基本思考路径。案例:在一堂高三文科班的作文课上,作文的话题是“生存与生活”。我们对100多位学生的作文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作文主要有以下倾向:一是“谈生存”。从话题材料中引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这一论点后,文章重心便举例分析古今中外什么人什么人重视物质、善用钱财,生活得很幸福的例子。二是“谈生活”。从话题材料中引出“人是生活着的”这一论点后,文章重心便正反对比举例,分析古今中外什么人什么人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几乎通篇都是单一地说生活,谈享受。三是“谈理想”。从话题材料中引出“人是有理想的”这一论点后,文章中心便正反举例取喻苏轼、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说明他们的生活是如何有个人独特的理想,有价值有意义,通篇都在讲“理想”。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以因果思维思考问题的作文观。单一话题的反复例证,读起来单调肤浅。于是我们尝试指导学生运用因果思维,依照以下思路构思作文。1.树立因果思维作文观当前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审题立意完全偏离主题本意的文章,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恰恰是缺少因果思维的内在支撑。因此,我们提出要树立运用因果思维分析问题的基本作文观。2.从论题中寻找因果关系这要根据题目或材料所提供的内容,先梳理出几组相关的关系,在深刻理解问题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再对比分析出几对因果关系。这样就为学生在作文中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拓宽了思路。3.从因果关系中探索立论走向这是指要指导学生从几对因果思维的分析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论题或文题,可以先从结果方面来论述,再探讨因,也可以由因再到果等,找到多对立论的方向,使思维变得深刻和完善。4.从立论走向中探究“为什么”这指的是发挥学生的因果思维能力,探究“为什么”。思考“为什么”是体现学生思维创见性和多元性的关键一步,也是表现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体现学生见识的重要环节。任何优秀的作文都不可能单纯就问题而论问题,它有一个延伸性。从问题本身分析“为什么”只是立论的第一层面。因果思维分析可以帮助探究问题背后蕴含的第二个层面。[10]如果能合理地按照因果思维分析的步骤对论题进行把握和分析,就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文章的第二层面,从而使文章变得缜密而深刻。如果学生能正确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审题、构思上的分析,就容易准确把握论题的立意,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从而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取得较佳的写作效果。
(三)构建因果思维写作的课堂操作模型
因果思维分析的作用,能很好地体现在作文教学上。一个初看较难理解的作文题,如果运用因果思维进行推理论证,常能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再结合事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再上升到思维具体进行论证推理,就会让学生有生成性的发展认识,从而对因果思维分析有更好的认识和运用。20世纪的人类思想有着重大转向,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作出了深刻分析,尼采发现了人的主体意志作用,弗洛伊德把人的潜意识看作人类意识的创造力和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因,现代哲学揭示了因果关系决定论的有限性,德谟克里特把因果关系作为解读生活的唯一准则,德里达更是对古典哲学的逻各斯系统作出颠覆和清洗,非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已成为现代文化思潮中不可忽视的理论思维……在时代的变迁中,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学生的个体意识也充满了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性。不管这种复杂的变化是线性的还是多元的,是古老的还是现代的,它总是会遵循一个从原因到结果的规律,这种规律有时是客观现实的,有时是人类主观臆测的,并且总会在写作中表现出一个相对永恒不变的主体。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摈弃说教和臆造,跳出恒定的、毋庸置质疑的、线性的关系分析,从线性的逻辑支配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中流注着心灵的思辨。使更多闪耀智慧光芒的优秀作文涌现,一个个有思想有见识的生命本体隐藏在客观实体与主观呈现的融合之中。
篇22:在作文教学中训练灵感思维的方法
通常在写作教学中,往往偏重从人的逻辑思维角度来谈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能只限于逻辑思维一途;学生作文时立意布局的构设,情意的酝酿,乃至遣字造句,往往不只是归功于逻辑思维。换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还须开发学生的其他思维形式,尤其是灵感思维。
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不同于逻辑思维。它是实际存在。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称其为“神理凑合”。王士祯刚称之为“兴会”,灵感来时是“兴会神到”,并具“兴会超妙”、“神韵天然”的特点。叶燮在《原诗.内篇》中称其为“触兴”,并说:“当其有所触兴起也,其意、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易有,随在取之于心,出而为惰、为景、为事”。朱自清则清浅地把它喻为“心头一动”。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回忆《凤凰涅般》一诗创作时灵感袭来的情景--“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首奇怪的诗写出来了。散文作家杨朔1961年秋秋天在北戴河海滨观潮时,望着那潮的涨落,云的飘飞,浪的翻卷与“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的景象,触发起灵感,脑门里一亮,孕育了后来的抒情散文《雪浪花》。普希金在抒情诗《秋》中用诗的语言描述自己获得灵感时的状态:“我常常忘记世界--在甜的静谧中,/幻想使我酣眠。/这时诗歌开始苏醒:/灵魂洋溢着抒情的激动,/它颤抖,响动,探索,象在梦中,/最终倾泻出自由的表现来--/…于是指忙着抓笔,笔忙着就纸,/刹那间--诗句就源源不断涌出…”这古今中外的许多写作实例,都证明着灵感思维的实际存在。对这种异科常态的思维形式,写作教学中不应忽视,相反应予重视。教师应努力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
(1)心理学的科学知识
不少学生不知灵感为何物。它看不见摸不到,说起来也很玄乎。因而博览群书类的学生在读到了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与柏拉图著作后,认为灵感是“神的诏语”,是天才所赋有的。它是常人,尤其是普通中学生是不可能的。学生受“神秘论”,“天才论”的影响,返顾自己写作上所以差劲,就归之于父母没有给自己一种天才的心灵秉质,或老天、神灵没有给自己灵感。对这种讹见必须拨正澄清,给学生以科学的观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1980年7月在《善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指出:灵感是人类思维中的又一种形态,它是创造性思维中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人缺乏这种思维,就难以有创造;写作中缺乏这种思维,就难以有新意;科研中缺乏这种思维,就难以有创造。以后,
钱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的研究》一文中对灵感作了进一步的科学探讨:“假如一个很难的答案。整个的加工过程,我们可能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灵感”。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须对学生就灵感作这样的科学解释。并告诉学生,这种潜意识里的“加工”过程,是人人都有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客观进行着的(只是自己不一定清醒意识到它),而并非是天才者才有,更非是什么神授的。
灵感思维的发生,不同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发生。灵感思维的发生与进行很特别,它是一种奇特的突发性的心理现象。灵感的迸发,是发生在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相互撞击与沟通时。潜意识层与显意识层一旦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两都突然接通,也即“神理凑合”,就会“心头一亮”,“神理相缺,或文思泉涌,或异想天开。这“撞击”、“沟通”、“联系”,就是灵感思维的迸发,这“异想天开”或“文思泉涌”,就是灵感思维的产物与结果。学生在懂得关于灵感思维的心理学知识理论后,会进一步破除对灵感的思维的神秘感和天才观,进而树立信心,却努力开发自己的灵感思维。
(2)启迪学生灵感思维,须让学生了解把握灵感思维的突发性、突变性、突破性、顿悟性、机遇性、偶然性的特点
显意识层里的冥若想与潜意识层里的“加工来加去”,两都何时沟爱,是不得而知的。但一当沟通,灵感随即迸发。这迸发是出其不意,倏忽而至的,不求自得的。姜夔在《诗集自叙》中说:“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如印在泥,如水在器,其苏子所谓不能不为者乎。”陆机在《文赋》中这样写到它的突然来临与突然消失:“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汤湿祖和说以他创作的灵感思维时这样描绘:“自然灵合,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悟悟奇奇,莫可名状、。古人的这些描述,道出了灵感思维的特点之一:突发性与突变性。针对灵感思维的突发性与突变性的特点,教师就须遵循思维科学的规律,开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写作中,要善于把握住这突发性,要善于疾捉住思维的产物。著名小说评点家金圣吸在评论《西厢记》时这样写道:“文章最妙是此一刻被灵感觑见,便于此一刻被灵手捉住,盖于略前一刻亦不见,略后一刻便亦不见,恰恰不何故,却于此一刻忽然觑见,若不捉诠,便更寻不出。”唐代李贺,写诗呕心沥血,常在身边置一“诗袋”,将随时桌出的灵感之火捕捉住,随时记下零碎的突性得来的诗句,存储进诗袋里。除讲这些故事外,可要求学生平时常置纸笔于身边或案头,一遇有良思、佳句、好点子冒出,应迅速写下来,避免灵感突然消失后,再也想不起来寻它不出的遗憾。
灵感思维从效果角度看,有突破性的与顿悟性的特点。它对思维主体而言,是顿悟性的;对思维结果而言,是突破性的。但一般而言,我们对灵感思维的产物与结果,期望值不能太高,而应适应它。就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希望幸运降临自己头上,能随时迸发出灵感来。但与常规思维比较而言,它的迸发毕竟较少。然而,我们可以培养它,磨砺它,而不是磨损它。要使人的灵感思维处于“火山爆发活跃期”,提高宽的迸发机率,这在写作教学中,就须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显意识层的常规思维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要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要求保持思路的清晰性。这是因为:灵感的迸发,是显意识与潜意识层的沟通的结果,是潜意识中的某个信息被显意识层所钓取,所捕获。这种钓娶捕获,就显意识层来说是有选择的,有方向性的,它所要捕捉的是自己所需的压抑的潜意识层的某个信息。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写作中,要开发自己的灵感思维,务必使自己的显意识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着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积极思维,使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只有你冥思苦索,“独上高,望尽天涯路”,只有你“为伊消得人憔悴”,能才增强显意识层对潜意识层信息的选择能力,并提高这种选择的机率。也只有进行积极的思维,才会在思维中把握住要解决某个思维的思维方向,提高思维的清晰高。有了这思维的清晰度,也就提高了显意识层对潜意识层某个信息的捕获的准确度。实践证明,不肯积极思维的人,思维常常处于疲软状态或没有明确思维方向与思维清晰度的人,他往往写不好文章,写不出由灵感之火点燃起有的新意的文章来。钱学森在1981年时说到:“灵感是又一种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定作进行积极的思维,并保持思维的清晰性,这是激发和控制灵感的方法之一,也是掌握其迸发规律之一。
(3)开发性的灵感思维,须引导学生投入生活,重视观察,为灵感思维构建起一座庞大的信息库
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变化都离不开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前面谈到的对学生的灵感思维的开发,侧
重于思维主体方面对灵感思维的把握上,也即侧重内因方面。黑格尔在《美学》里指出:“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应外在机缘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真正的有生命的艺术家就地从这种生命里找到无数激发活动的灵感的机缘,这些机缘临到了旁人就不发生影响,就易放过了。”这道出灵感的机缘性、偶然性的特点。要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就须让学生明白:应努力去提高这种机缘性与偶然性。学生不应该白白地让大脑这个仓库空关起来,而应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积贮在里面。为此,学生应投入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界,关心周围。社会的急遽变化或新旧事物间的较量搏斗,等等,都应关心到。生活是人生的教科书,更是写作取用不竭的源洋。
除投入生活外,也应尽多地从书本上去间接接受有关信息,尽可能地在对大自然的直观中获得启悟,古人云:“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扣句强调生活实践,前句强调间接知识。只有博览、厚积,大量存储起信息,才有可能在灵感思维中被择取到所需的某个信息。“厚积”可能“薄发”,但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灵感之火在霜种机缘下的偶然爆发,逃不过因果律,避不开事物的发生的内外因结合的辩证法。因此,学生要提高灵感思维迸发的偶然性的机率,必须提高它的机缘性,也即必须投入生活、广泛吸取间接知识,尽多接触大自然,将更多的信息积储在显意识层、潜意识层里。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必须引导学生对生活对周围事物多加观察,仔细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并善于了观察,并从有关事物中区分出有意义的与无意义的,这就会获取正负价值不同的信息,并把它储存进大脑的信息库里。这不仅扩大了灵感思维信息库存量,而且为日后灵感迸发时显意识层与潜意识信息双向的交流沟通的准确性和机缘性,提高了机率。
篇23:[作文教学论文]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论文]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
[1] [2]
★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
★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精选23篇)】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教师的工作计划2023-05-31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2022-09-04
九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2023-06-17
初三语文教学计划2022-12-19
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作文2024-01-21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6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3-27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2023-10-28
语文高一教学总结2024-05-21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