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推荐20篇)由网友“深紫沼泽”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物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 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缺陷,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使用可以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了解生物和社会。
篇2: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摘 要:
在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同时,教师要把握教材重、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中职生物;合作小组;运用
在中职生物教学过中,教师要巧妙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对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还要精选适合合作小组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确保高效运用合作小组进行中职生物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职生物学习能力以及生物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小组,并强化小组合作指导
1.组建中职生物合作学习小组
毋庸置疑,中职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师要考查本班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考查每一个学生喜欢生物知识的程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到六人组建合作小组,同时教师选择合作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对生物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在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织组内合作学习。
2.强化小组合作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进入到小组合作状态
目前的生物课堂中,尽管有些教师也运用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组成了学生的“自由市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因此,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强化指导,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盘散沙,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能够在组内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为组内讨论人数比全班集体讨论人数精简,这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言,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问题。当然,也能够让学生在其他同学肯定的目光中寻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欢学习生物。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倾听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
中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中职生物的学习,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合作中创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职《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生物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就要告诉学生合作探究的目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熟记本组内的合作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探究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思维,乐于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以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创新中发展
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创新思维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作为中职生物教师,也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能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要在熟悉掌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科学观的基础上对任何创新的思维勇于把握。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观念,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创新思维,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中职生物教师要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通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了解并掌握每一个教学单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课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班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上,教师要明确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师要精选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动辄就合作,徒然浪费了课堂的时间,却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
2.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选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精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要运用平等的状态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地调控。
总之,在中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合作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能够让班内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芳。提高讨论学习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成功:教育,
[2]黄晓侠。浅谈“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活动[J]。成才之路,
[3]张玉华。在研讨中充盈在反思中升华[J]。教育教学论坛,
篇3: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兴趣
1、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4、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的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2)情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让学生考虑植物体内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等能否用同样的原理提取?能否找到无毒性的溶液分离提取这些色素,用于食品加工?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从而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3)教师要运用“语言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心脏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这是特意布置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一顿,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无补,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用比喻加强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姿态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讲授出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窥其貌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由于初中生物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更应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生物教学论文
摘 要:怎样做好生物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学好作为每位生物老师的任务,可以从提高学习兴趣着手。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工作,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教变成导;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对激趣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激趣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北宋程颐曾经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怎样让学生爱上生物课,是上好生物课的条件,如果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兴趣,即使抓的再紧,也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局面。因此,在现行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激趣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保障学习成果。
一、创设课堂情境,做好激趣导学工作
Lesson源于拉丁语lectio,表示说出来与阅读,如果老师在一堂课中只是讲解,就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明白教学重点在于学,不是教,并且做好引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工作,还应该鼓励学生将教变成导;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当然,在此过程中,问题设置必须有规律和张度。
在设疑时,除了要整合教学重难点,还应该将沟通知识作为设疑的目标,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强化知识应用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提问。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有深度与难度的问题;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置基本问题,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从高中生心理与性格来看,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好的情境,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实际情况,然后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提出具有探究性与启发性的问题。
二、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良好的导入方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师必须从教材本身出发,提高学生兴奋点,在增强求知欲的环境下,让其进入乐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学生渴望了解事物以及生命动态的行为,我们不仅要结合知识体系,为学生有目的地提升趣味,还应该设置有质疑性的话题,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子代性状与显性遗传时,提出:为何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却是单眼皮,这类话题就能激发学习欲望,在打开思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从而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
从教学过程来看,成语、词语对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调动学习兴趣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如,吞吞吐吐指的是细胞内吞与外排作用,千篇 一律指的是细胞分裂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古代诗词、成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与实践、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素养。
趣味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折磨,教师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设法为学生激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激趣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常用的方法,它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从各方面巩固知识,通过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生物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曹振国。“激趣”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xx,20(03):78-79.
张爱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激趣策略.科技信息,20xx(17):330.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篇5: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职院校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医学遗传课“分组生物学”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几个角度探讨医学遗传课中“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医学遗传课;“分子生物学”问题;教学改革策略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变异规律的课程,是医学遗传课中的主干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护理学、生物科学等专业中的必修课,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以极快的速度扩展至了各个学科中,因此,在遗传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广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遗传课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1医学遗传课“分组生物学”教学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我院采用的教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图文并茂、讲解清晰。但是我院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方面的水平具有差异,对于这门复杂的内容,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在医学遗传课堂中,重点内容为遗传学方面的知识,现行的教材与专业内容之间也存在脱节的问题。
1.2实验课程建设滞后
在客观因素的限制下,我院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相关实验只能在科研项目、专业实验中进行,学生的实践机会并不多,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3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忽视了专业的建设,且由于学习难度高,学生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听讲,影响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2医学遗传课堂“分子生物学”的改革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课堂的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采用分层授课、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搭建起教材与专业之间的桥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等多个角度重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关注度。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转化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为此,还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深入浅出的再现这一学科的魅力。
3医学遗传课中“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3.1利用科学史提高教学趣味性
如何从分子角度上为学生阐述生命的奥秘,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任何一个假说与理论,都是源自于实验的,每一个实验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利用科学史来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知识背后的故事。这种课程导入方式降低了课堂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可以轻松学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内容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3.2优化传统的教材理论教学内容
为了降低“分子生物学”的难度,我们从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大纲分为几个内容:①绪论部分: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发展趋势有全面的认识;②基础知识:介绍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概念、DNA复制、蛋白质合成、RNA转录等基因表达过程;③研究方法:包括体外操作技术、蛋白质操作方式、体内与体外重组技术;④分子生物学的应用:采用实例的方式介绍生物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以教材为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夯实基础知识。并将分子生物学融入生活案例中。
3.3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时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对遗传学新知识点有重要铺垫作用的其他课程的基础性知识,可采取布置学生课前或课中自学、再集中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之,还要注意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同一知识点,突出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如,在讲解关于人类基因组测序应用、亲子鉴定的知识时,即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引起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来提出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我院还会定期举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会、生物学研究进展讲座等,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更新知识体系。此外,还可以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将各类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动画、音频、视频、图形、文本、仿真软件的方式来直观的呈现相关内容,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逐步解决课程教学难点。并构建了“精品课程网站”,其中的内容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线辅导、毕业设计等内容,并结合课程内容及时来更新,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3.4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是“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多为验证性实验与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不足,为此,需要将实验资源与科研力量整合起来,提高实验的创新性、启发性、实践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根据专业要求划分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是常规实验内容,在大一阶段开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点,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相关理论来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是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的实验项目,由学生按照主题来设置实验方案,重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3.5采用灵活的考核模式
传统考核模式单一,以理论成绩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中间环节的考察。为此,需要采用灵活的考核模式,从“过程后考核”转化为过程中考核,内容包括“考勤与纪律”、“小组论文”、“课堂讨论”、“期末闭卷考试”、“开卷随堂测试”几个方面。这种全新的考核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既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4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在揭示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实验性学科。随着DNA和RNA聚合酶的发现、遗传密码子的揭示、乳糖操纵子的发现、PCR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组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合成生物学的诞生,使分子生物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遗传学与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局面将变得愈来愈突出。因此,调整遗传学教学内容势在必行。但无论进行怎样的调整,都必须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保持基础遗传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邢雪琨,武红艳.医学遗传与优生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1).
[2]廖亚平,梁玉华,蔡绍京.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xx,(2).
[3]温扬敏,丘丹缨.社会化行为生态学在高职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xx,(11).
[4]苏立宁,魏会平,宋小青,尹海峰,董明纲.家系调查在医学遗传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篇6: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持续向前的源动力。因此,各级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拟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以提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创新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十分关键。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发展进步的驱动力
创新指的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即人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某种技能,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三方面的能力。创新被我国列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培养重点与核心,高中生物作为培养生物人才的必经教育阶段,同样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高中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的创新思维。学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现代化生物人才。
(二)创新有助于培养人才认真严肃的科研态度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生物实验,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直观教学法也是以生物实验为主。高中生物通过各种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启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基础生物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独立操作能力。[1]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动手技能与实践技能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未来生物领域人才树立认真严肃的生物科研态度。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恰好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相吻合,因而,学校通过加大此阶段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基本素养与基础创新能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包含的生物实验理论知识、生物实验工具、生物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等,都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供了重要资料与平台,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未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譬如,“灌输式”与“填鸭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验课程的机械操作,对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2]与此同时,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模仿实验,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必然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形式化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科技已经普及到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均已被广泛应用。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功能更多,如能将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声音等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兴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替换了板书教学,而没有实质性的优化教学思维、教学方案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化教学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功能,也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多数高中生物实验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化现象。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种单调的、枯燥的生物实验教学手段并不是没有优点,如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失误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药品的实验性浪费,也能避免一些因学生实验失误而造成的危险状况等。[3]但与这些优势相比,这种单一化教学手段的缺点更为明显,过于乏味的实验课程必然会消耗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与动力,机械的示范与模仿更是束缚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减少机械性的知识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彻底突破传统封闭式的固化教学模式,鼓励与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比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开展关于“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探究实验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最后观察分离出的色素带的数目、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这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实验组之间出现的现象差异,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改良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与动脑,启发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功能最大化
当前,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但要想实现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功能最大化,则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做好教案设计,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切实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如在“生物技术实践”选修模块中,关于植物的组织培养、DNA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这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生物实验视频,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分别对实验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现场演示,并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以及解决方案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板书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予以演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PPT或设计板书并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中生物实验教师要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知识的兴趣与动力。比如,对于一些操作较为简单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并让学生总结实验重难点;对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首先反复播放视频,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团队,并让这些小团队轮流做实验的不同环节,直至所有小团队都完整地做了整个实验,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紧密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教学大纲标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双向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动力与生物实验兴趣。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授生物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生物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以及生物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蒙美葵.从学生的一次实验失败说起———高中生物实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xx(2):121-122.
[2]王洪振,刘淑华,程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xx(1):115-116.
[3]田战胜.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69-70.
[4]王更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xx(9):10-11.
篇7:生物教学论文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国家对其有明确要求,能够以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作为引导,将教学的优质资源及信息化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保障,然后将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在该种大环境下,教育活动中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它大幅度的加快了我国现代教育摆脱传统“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的步伐,通过信息技术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视频、音频、微课等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而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与否,是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
1信息技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物学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联系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极高,我国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学考、高考的压力,分散到课外实践的精力少之又少。同时,生物属于小科目学时安排较少,内容较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很难将教材里的知识吃透弄懂。所以生物教学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而信息技术的注入可明显的缓解此种矛盾。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视频、音频、微课等计算机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将陌生的生物结构带入课堂、将漫长的生物过程浓缩、将重难点知识制成微课反复学习等。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知识的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声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活泼的学习和开发自己,提高课堂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易忽视问题
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给中学生物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课堂。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殊性设计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规范。生物学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做模型、探究性活动等学习内容不宜仅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代替。过多的视频观看会让学生忘记学习的目的,变成学习的旁观者,甚至影响课堂秩序。
(2)设计要实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创意教学设计远比制作技术重要。教师制作PPT时,围绕核心知识点,时间分布合理,突出重难点。PPT背景与文本、图片颜色合理,文字大小布局合理,不宜过于花哨。软件中设计的一些小花絮,如鼓掌、喝彩、动画鼓励、切换声音等软件制作者基于想要吸引学生的目的,实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3)引用要创新。教学软件制作周期长,全部自己制作费时多,现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有偿甚至无偿下载使用,但在借鉴过程中应注意使用者和使用对象的差异,不可云云亦云,注意合理的创新并继承。
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生物《探索种子的结构》一节中,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进程控制等要能够进行精巧的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图片导入,提问引题:(图片形象鲜明,从颜色、大小到形状都有较大的区分度,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3)层层深入,构建新知:(对于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主要采用视频观看结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模式,学生在有清晰思路的基础上再动手实验,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带来的学习推动力。探究结果利用投影仪展示,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易错点当场纠正。)知识点一:种子的结构活动一:探索大豆种子的结构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步骤:
(1)观察种子的外形———种皮上的种脐。
(2)解剖大豆种子,用镊子剥去种皮,试探种皮的坚韧性,想一想种皮的作用。
(3)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
(4)观察时首先区分胚芽和胚根,中间相连的部分是胚轴。
(5)两片豆瓣是两片子叶,想一想它的作用。教师讲解,观察视频之后,学生上台并利用投影汇报:活动二:探索玉米种子的结构教师指导步骤:(1)观察种子的外形。(2)从玉米的中央纵向解剖玉米种子。(3)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有什么现象?(4)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教师讲解,观察视频之后,学生汇报:知识点二: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结构的异同PPT出示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完成表格。并通过8种不同种子,以种子找家的活动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分。在《探索种子的结构》一节中,在视频教学的基础上有效优化教学过程,相比传统“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洪秋凌 单位:常德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一春.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xx(01).
篇8:生物教学论文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构成
一是正确对待班级内学生差异。在常态编班下,各班级学生存在个别差异现象,部分学科学的学业成绩呈现双峰现象。分组合作学习最常采用学生能力异质分组,便是运用学生差异,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不仅能降低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可使学生得到适性发展。这也即是所谓的尊重差异、截长补短、互惠双赢。二是提升学生参与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形态偏向教师单向的讲述,学生被动的接受,上课感到无聊,不敢提问,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学习动机较低落。分组合作学习则改变教学的形态,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越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成效越好。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Vygotsky潜能发展区理论主张:个体的独立表现和经由协助下的表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代表个人的“学习潜能发展区”。所谓“协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师对于学生提供的学习框架,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以及经由搜寻学习网络资源获益等等。
二、初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实质重于形式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移动桌椅吗?若是在上课中,为了讨论,就开始移动桌椅,这样的做法是否恰当?因为别班正在上课,搬桌椅难免有声音。又或者时间上的不允许,有时上堂课耽误到下课时间,耽误搬桌椅的时间,移动桌椅是否有弹性的做法呢?在校内的某次研习,请到某初中的老师来进行翻转教室的演讲,讲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级愿意,有些班级觉得移动桌椅麻烦,但重要的是这些班级都有在进行合作学习。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参访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实际听课的班级,学生也是围坐在一起或是并坐在一起,并非一定是移动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考虑其他课程,有些课程并不需要移动桌椅,而且若是移动桌椅造成学生的困扰,这样对学习并无益处,因此我认为在实施活动时,四人一组或活动时间较长,超过半节的时间,会请学生们移动桌椅围在一起,但若是只有短暂的时间,未达半节时间,例如五分钟、十分钟,两两互相复习观念,可以允许学生转头,或是相邻的两人左右讨论。
(二)以座位的形式,从聊天到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很多教师可以发现,开放课堂讨论,学生们会天真以为可以讨论私人的事,而沦为聊天,对于“讨论”的界线,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讨论时间的控制,并非要完整的一节,可以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让学生们学习有效率地讨论,应专注于主题,而非离题。甚至是前述所说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帮助对讨论界线的界定,有移动位置是可以讨论主题,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无限延伸话题。
(三)应激发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学更为多样化
实践中,教师多会选用“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配对讨论法”及“共同学习法”等教学策略。而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后,教师会自觉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习表现及课堂参与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也有提升。此外,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也能增进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师的教学更为多样化,并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班级学习气氛有明显地改善。教师们也认为教学前的备课非常重要,课程经过重新解构、分析、审视与不断修正,使教师于教学时能呈现课程精华,也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互享讨论及学习。且通过教师社群的组成,共同备课及观课,进行专业对话,不仅使教学质量精致化,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成长。
三、结语
总体而言,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非常有效。
篇9:生物教学论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和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上更加注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逐渐建立参与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在讲解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时,第一课时需要讲解呼吸作用的类型,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先去实验室做自制酸奶、酒酿和将苹果密封保存等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再回到书本的教学中去得出结论.充分的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2.创新课堂,提高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在高效课堂中,以小组为教学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在教师教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成自强自立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解选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节时,需要学生去实验室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个实验是在先自学书本,然后再合作完成的一个实验,而且这个实验是一个连续的实验,需要学生连续几天分工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转变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依赖与教师的授课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很多弊端,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走出这些弊端的有效出路.改变长久以来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过去在教学中处于主角地位的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由老师在讲课转变成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能够及时的帮助同学解答问题,起到很好的辅导协助的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激励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个事实,同时还要学生体会付出就有回报的真谛,并且对于表现很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20xx年我在上一节市级公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堂高三讲评课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其他组帮忙纠正的方式,教师只在其中起一个扶正点拨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5.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高中生生物素养
培养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是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爱好,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在课程兴趣小组中,学生能够训练和培养生物学科中的各种技能.例如对显微镜结构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植物的栽培,动物的养殖,等等.课程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显示出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生物知识竞赛.开展知识竞赛是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的重要手段.在竞赛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另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重要途径.我校本身是“全国绿色学校”,所以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保护环境”方面的活动,这对于我们高中生物的学习非常有益,学生会自己制作一些“小生态瓶”一些生物标本来丰富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这对于我们学习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非常有益。
篇10:生物教学论文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安静地听讲,中途穿插着教师的提问,这是教师一直以来所采取的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课堂参与程度低,学习效率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差。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师长期僵化的教学观念导致的,传授知识一直以来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则完全忽视。同时,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以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作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保障。因此,教师一直将知识的灌输作为课堂的主要任务,将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忙于记录教师所讲的内容,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这种教学观念和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多为枯燥的理论传授,侧重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讲解和补充,而不注重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实验课,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却不甚了解,使生物教学趋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其实用性。
二、完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对生物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从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上进行改进,使其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相适应。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内容,防止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束缚学生的思维,于生物教学无益。
(二)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1.改革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创新思维往往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而不应为了强调严肃的课堂纪律,紧闭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由学生自由组合,集思广益,对生物课上的一些课后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在讲解蝗虫的有关知识之前,可以提出一些诸如“蝗虫是靠什么感知外界信息的”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常识和对昆虫的了解,查阅相关的书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调动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见识,积极讨论,组织答案,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有很大的作用。
2.重视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在许多的教学中,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生对生物得到直观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在相关理论知识讲完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自己动手看细胞在不同酸碱情况下的变化。学生对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知识记忆能力更强,同时更有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些生物现象,捕捉昆虫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用新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有些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学生不常见的动植物,学生对它们的认知程度低,很难理解。若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则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一些3D特效做成的,如种子发芽过程之类的动画,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教师的讲解所不能实现的。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真正了解大自然规律的开始,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和心理需要的教学方式,在和谐的课堂和自由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和重视生物课,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篇11: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已经进入科技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生物学科是一门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中职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中职生物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笔者从事中职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生物教学的方法与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希望对我国中职生物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物教学;方法;探索
最近几年,国家着力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但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现状发现中职教育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中职学生都是不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本身不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那么更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的生物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引进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保证中职学生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及时引进先进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教学不应只重视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建设要与当前市场需求相适应。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有着较强的教育针对性与专业性,应该利用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技能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当前市场需求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要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调查了学生对生物课的看法,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利用各种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重视开展思想教育。如讲解生物学的发展史,讲一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等,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激素等。
三、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能与普通中学相比,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生物老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不能理解。因此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特点,适当放缓讲解速度,帮助学生夯实生物学基础,才能进行深入学习。如果学生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实践学习与动手训练中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学生不具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那么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多媒体可以播放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课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因此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针对市场需求科学设计实验
实验课在生物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学好生物课就需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因此做好生物实验实训教学,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要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设计实验实训内容时,要结合实验实训的开展顺序进行,逐步减少理论验证、基础知识方面的实验,大量增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用性的实验,保证实验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方向相一致,才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总之,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生物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发展创设教学情景,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引进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虹.浅谈提高中职生物教学成效的方法[J].新校园(中旬).20xx(04)
[2]杨慧娟.浅议人文关怀下的生物教育生活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3]张晓莉.浅议生物教育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探索[J].情感读本.20xx(26)
篇12:记忆法生物教学论文
记忆法生物教学论文
一、生物教学中记忆的特点
生物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觉得生活中处处有生物。例如,在讲解生长素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列举将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为何会出现根向地弯曲生长而茎背地弯曲生长的现象时,可以让学生课下用豆芽等植物自己设计实验体会,这样,学生结合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对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就记得比较牢固。
二、生物教学中常用的简单记忆法
(一)趣味记忆法
兴趣和识记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乐意学,学得也快。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时,说说生男生女的奥秘和用大肠杆菌制造人胰岛素的原理和方法,学生都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求知欲望。
(二)口诀记忆法
对于一些内容较多较复杂的知识通过分析,抓住重点,编成口诀来记忆。如原核生物的种类可编成“蓝色细线支毛衣,再加立克次氏体”这样的.口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记忆方便且深刻。
(三)浓缩记忆法
将一些较长的、复杂的知识提炼、浓缩后再记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细胞器的知识时,学生很容易将几种细胞器记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细胞器的知识浓缩为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简图这几方面。这样学生思路清晰了,记忆起来也容易,明显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四)比较记忆法
对于一些相近或相反,容易混淆的知识,可采用对比的方式来记忆。如DNA和RNA、染色体和染色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反应和暗反应等,都可采用列表或其他的方式来比较记忆。
(五)形象记忆法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比喻将有关的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很大的好处。如神经元的结构可用手势表示出来,手心可看作细胞体,五个指头可看作树突,胳膊可看作轴突。
(六)提纲记忆法
提纲记忆法就是指通过总结归纳学习材料,使之条理化,并编写成提纲而记忆的方法。最精练的提纲莫过于生物教科书的目录。提纲记忆法用得很广,大到教材的一章一节,小至某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掌握。
(七)联想记忆法
把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串成一条主线来记忆的方法。如把基因与基因工程与“必修2”中讲到的遗传基础知识联系在一起记忆;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代谢放在一起来记忆等等。这样既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又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
篇13:职高生物教学论文
职高生物教学论文
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文/夏正兵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既与职高生的认知心理相契合,也与职高生物学科特点十分贴近。通过教学实例,阐述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职高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应用
职高生学习生物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希望学有所用,为将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把握职高生这种学习心理,积极采取多种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目前,职高生物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两种方法既有关联又有不同,其中任务驱动法虽然也经常以问题来作为任务的主要构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务中教学内容的隐性内涵,更强调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互动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职高生物重于应用与实践的学科特点十分契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阐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知识以单个或者多个任务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任务中隐含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巩固旧知,发现新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任务完成实现对知识的重组和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构建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目的和动机,然后让学生再对任务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制订可行的任务计划,最后通过运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制订的计划获取各种任务中所需的信息,从而能够使任务顺利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会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属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分为四个步骤:()任务提出、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总结评价。本文以“遗传与变异”一课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学习“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现实中的生物问题,学会如何培育新品种作物。因此,教师要将比较分散的与生物性状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来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
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
对于大部分职高生来说,他们对育种方面的内容都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任务引出。利用多媒体呈现两种不同性状的小麦图片,然后问题引出任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哪种小表更能够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怎样运用现有小麦品种培育出与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品种优良的小麦?”
2.分析任务,自主探究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这时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任务进行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新品种培育,首先是生物变异,而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应用于生物实际中,可以进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等,那么如果想完成这些任务,该选择哪种育种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下表从几方面进行思考:
3.互动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建议进行结组,也可以根据座位关系自由结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互动讨论,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应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
4.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任务完成后,如何对每个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合理的总结与评价,是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每组的组长对小组任务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给出客观评价。例如,A组运用生物知识培育出了“ddTT(矮秆抗病小麦)”的新品种,采取的是“杂交育种”的育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选择“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的方法与途径,其优势在于新品种中集各个个体优良性状于一体,而其缺陷在于育种时间较长,优良性状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并用“矮秆抗锈病的小麦”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对A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了好评,认为他们计划合理,组织严密,结论科学。同时对照A组任务,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了及时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正。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职高生物教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帮助学生夯实生物知识基础、强化生物学习意识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在广泛应用此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因人而异、因教材具体内容而异,构建由教材、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牢固框架,为职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玉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8(11):6-7.
[2]管新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为例[J]。教师,2012(34):27-28.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篇14:高中学生生物教学探讨论文
高中学生生物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存在诸多重难点知识,高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较少,因此在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就高中生物中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个体层次;生命系统;整体性和稳态
在高中生物必修的教材中提出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方面的知识,生命系统的中的细胞,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而生命系统中各个层次都有紧密的相连,是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为加强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对生命系统进行正确的认识?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促使学生能够认识个体层次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稳态。
一、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提到了关于分子与细胞的概念,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内容呈现在第一章,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但由于学生关于微观生物的认识较为浅薄,且这章内容中含有大量概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对内容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生命系统的相关内容即是从细胞到生物圈的内容,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活动的主体,以细胞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必然的要求。学生对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原在初中时有所了解,对器官,组织以及系统有大概的认识,但是由于初中生物不在中考范围内,初中生物不在学习重点范围,因此学生对于生物课程中生命系统的认识不全面且没有深刻的了解,而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在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对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进行简单的了解,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实例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组织,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则是由细胞组织组成的能够协调配合的器官或系统构成活体生命,例如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龟等。个体层次是生命系统的局部,生命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生命性和整体性[1]。而生命系统的稳态则是通过生命系统的内部与外界环境产生信息的流动过程,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内部组织的平衡,也就是动态平衡性,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利用生命系统内部存在的自我调节机制来维持自身的稳态,从而达到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转换,物质交流以及信息传递,在个体层次中一般是动植物这类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生命系统的稳态是保持生命系统独立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生命系统中的各个层次都具有稳态,都与外界的环境产生交流和信息传递过程,发挥生命系统整体性的功能,因此,总的来说生命系统既具有整体性也具有稳态,使生命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动态平衡。
二、高中生物有关知识具体的教学措施
(一)将加法与流程图进行结合,提升学生对生命系统的了解
由于高中生生物知识结构较浅,生命系统的相关知识具有复杂性,且含有多种概念,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到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整体性和稳态,教师在教学方法中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命系统不同的`结构层次与功能,也就是从细胞到生物圈的有关概念,通过加法教学,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流程图的基础上能够灵活的对教材中的概念进行理解和深化[2]。生命系统中的内容概念较为抽象,而细胞层次又是微观生物,且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能够都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直观形象的将概念能够展现出来,加法的教学方法是将图文结合,彰显不同概念层层递进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具体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前适当的设置引言,通过多媒体创设生物圈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环境下不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可以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例如池塘,青蛙,蝌蚪,流水,以及水中的微生物等,根据准备的这些课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流程图有大概的了解之后通过加法教学,例如池塘是一个生物圈,青蛙,蝌蚪等是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而这些个体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构成一个生命整体,其中个体还等同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而由池塘,青蛙,蝌蚪,流水,微生物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则等于无机环境,包括空气,温度,水等加生物种群,生物种群又包括植物种群,动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等利用加法原理对生物中的概念进行认识和了解。
(二)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对个体层次生命系统的整体性与稳态的理解
生命系统中个体层次的整体性与稳态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会得以体现,人体组织各个系统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中,通过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这是个体层次具有的一种稳态。人体中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这几方面中任何一部分的失衡都会导致个体层次发生稳态失调,而人体产生疾病则是由于内部环境失衡导致个体层次的稳态失调,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冒发烧等疾病都是人体稳态失调导致的后果,其中人体的稳态失调也与人体内部结构的组织系统有关,通过观察医院相关的检验报告分析人体内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例如人体内部细胞发生病变后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造成的影响,从而认识到个体层次具有的整体性特点[3]。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减少抽象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从而准确把握。
(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高中生物中有关生命系统这节知识是客观抽象的,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相关实验,构建数学模型,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抽象的生物知识概念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经验来对此理解,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稳态,是关于生命系统的内在环境变化及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并且生命系统是不断产生动态变化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构建设计模型与实地考察等教学活动,使生命系统的动态变化与内部环境能够直观的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对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稳态的理解和把握。例如通过开展生物实验,在显微镜和相关生物仪器设备下观察青蛙的内部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在静态与动态时发生的变化,以及在捕捉蚊虫时神经系统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此外,在生命系统的教学中还应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以直观的显示出个体层次的动态变化与调节机制,用数学模型的相关数据表明生物规律,了解个体层次的变化与稳定,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来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考察资源的合理性与可行性[4]。还可以进行生物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个体层次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整体联系,以及个体层次中各个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动态变化的平衡稳定,促进学生对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整体性与稳态的认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教学的价值体现
生命系统是不断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与物质交流的过程,并在不断地变化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保持平衡稳定,也就是说生命系统是具有稳态的。由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又可以独自成为生命系统,且生命现象与自然界其他物质现象不同,具有独特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整体性与稳态,让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且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环境的观察和思考,从多个角度认识生命系统,在宏观和微观中加强生命系统的联系,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生物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且用有力的数据体现了生命系统的整体性与稳态这一概念,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由于高中生物中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概念较多,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生物基础较差,且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知识较为抽象,因此在生物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个体层次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传递与能量转换并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保持系统稳态。这是生命系统的本质规律,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相关概念,丰富了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拓展视野,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认知的教学策略――以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34-37.
[2]陈维,汪忠.系统分析与模型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与案例[J].生物学通报,,05:28-31.
[3]赵占良.反映现代生物科学特点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编写高中生物选修课教材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07:46-48.
[4]刘启宪.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研讨――“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教学构思[J].生物学通报,,07:28-31.
篇15:多媒体生物教学论文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运用策略;教学效果
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物质。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内容在理解上可能有较大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更直观地将要学习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不是让学生面对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难以理解的图形。多媒体教学还能第一时间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认识食物的消化部位”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食物消化过程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到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哪些器官。播放完短片后,教师可进行提问:食物一共经过了几个器官?分别是哪些?学生看过短片后得到答案,接下来教师就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的问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二、形象演示,变抽象为具体
很多生物知识都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即使课本上有一些彩色图片或者案例,但也仅仅是静态的演示而已,难以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这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不彻底、一知半解,知识无法得到运用。即使学生当时记住了知识要点,过后也很容易就忘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w教学,能够使知识点形象生动,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节课时,学生需要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运动示意图以及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之一,但一些学生不知道呼吸需要经过哪些器官以及气体是如何交换的,更不知道为什么在运动时需要比平时更大量的氧气。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气体的交换过程以及氧气会经过哪些器官等动态图或视频。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再让学生以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让自己进行小范围的活动,看看自己呼吸的变化。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其他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形象演示,把抽象变为具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重难点知识的突出略显不足,而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可以设计成色彩丰富的版式,将重难点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标示出来;还可以运用超链接等形式,插入动画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还能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动漫人物来进行排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更为融洽,这对开展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不能完成的生物实验。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一章节就属于教学重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微生物,但用肉眼是无法知晓它的存在的,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就可将课件做成较为生动的版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微生物具体化,还可给微生物画上五官,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对于一门新课程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其系统性是其他新型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的是能更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思想,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也不能只靠传统教学。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现代教学中,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奥妙之处。
五、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动态、立体、全方位的观察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呆板、枯燥的缺陷,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佳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生物教学论文]
篇16: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论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如何搞好这块阵地的建设是我们作为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发表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全盘教与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行了。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他们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受到压抑,学生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热情,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更别谈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陈规,创新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的学习行为这一节时,由于教材上的涡虫在我们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于是我就把这个实验活动改为一个生物课外活动并提前两周布置:学做“训兽师”――让学生自己在家里训练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设计一个“训兽计划”,按照计划施行操作,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训练的动物驯服,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两周后,在这一节学习时,很多的同学由于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作基础,都踊跃发言,学习的热情很高,其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就行。
篇17:生物教学个性化教学论文
关于生物教学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针对学生学习差异,以分层模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当布置不同难度与容量的课后巩固作业,使巩固内容与目标体系相吻合。在生物学习检测中也应当体现分层原则,采取不同难度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在自己目标任务内达标情况,同时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能力培养要求,以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一体目标。针对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满堂灌输”教学盛行的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要建立合作学习的.载体。为了配合生物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了优化,学生不再是单个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研究。设计合作小组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在小组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学习经验与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技巧。其次,要设置合作学习的线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都要设置学习的线索,交给学习小组去开展深入研究。在学习线索的设置上,教师要将全部的知识要点融合进去,并且体现内在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思考题的提示,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并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时,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
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实现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
发展的对策是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具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深刻掌握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当采取的措施,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2]。另外要开展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开展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此外,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点评,以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
三、整合生物教学资源,以实践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教师在有效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将教学活动积极向课外延伸,拓展教学空间,开展配套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延伸活动。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如教学《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生产生活中与基因工程研究相关的成果,如杂交水稻等,加深对基因工程广泛运用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课外调研活动。针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调研活动,如教学《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可以指导学生组成调研小组,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影响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运用所学内容提出建议等,培养学生调研能力。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篇18:问题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问题教学生物教学论文
一、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但在设计问题前,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设计探究问题,利用问题带动学生思维转动,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生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幅植物细胞的变化图片,然后设计相关问题:
1.请描述画面中植物细胞的变化。
2.细胞的生长是否需要营养?
3.细胞能否一直生长?这是为什么?
4.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生物的生长发育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紧扣本课的学习内容,因而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有的学生先自学,再与其他学生讨论,分享想法;有的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转动。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以问题导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让学生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如果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例如,学生在做“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实验。
1.不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可行吗?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吗?
2.黑纸片和回形针在实验中的用处是什么?
3.你是否知道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是否有对照组?有的话如何设置?
5.使叶片褪色的溶液是水还是酒精?
6.经过自主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让学生有实验的欲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中的内容;问题更能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大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实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三、巧用生活问题,驱动学生有效学习
生活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熟悉感,能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也能促进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缺少的就是生活味,教师往往侧重理论问题的设计,忽略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因而让问题丧失原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生活问题的设计,以驱动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生物“人体的激素调节”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料,解决问题。如
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注射胰岛素?
2.水浒传中武松身高正常,武大郎却是个侏儒症患者?这两个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学生在课后展开调查、搜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越是生活性的问题,越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为生活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问题的价值,而解决了问题,学生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处,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生物课堂需要“生活味”;生活问题犹如“调味剂”,能调和学生的学习。总之,利用问题进行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而需要生物教师用心对待,而不是只从浅层次上去设计问题,实施问题教学。生物教师要多实践、勤思考,利用问题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9: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论文
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论文
一、结合重要概念和理论发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生物科学在其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大发现,生物科学方法是揭开生物世界奥秘的各种有效途径、手段。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遗传规律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知道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和过程。孟德尔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植物(主要是豌豆)的杂交试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即提出问题→创立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再实验再观察,直到找出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熟悉孟德尔的发现之旅,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重要概念,还训练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而加强科学探究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点。为此新教材一改过去过多地注重科学知识的弊端,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安排有多个探究活动,尽管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有的重点是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上;有的是要求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但是可以说每个探究活动都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例如学习“人体的免疫防线”时,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这样可以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问题。模拟探究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①模拟实验中模型(苹果)与原型(人体皮肤)的关系?②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③如何控制变量?④为什么要将实验材料按四种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根据探究计划开展探究,由苹果皮的功能推理出人体皮肤也有相似的功能。再通过调查家人、同学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皮肤破损引起的伤口感染情况等,从而证实类比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感悟人体的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得到螺旋式发展。因此探究活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素养。
三、认真组织开展生物学实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的结论建立在对充足的材料进行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生物科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均来自于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因此,实验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时,请学生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等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示范一次,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自己找出原因。绘图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尊重事实,不要按照挂图或教材中的插图去描绘,以培养学生实事求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实验,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将更深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把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师生互动而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并且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进行的,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活动和探索,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成败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就把传授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统一起来,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钱建良 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
篇20:积极心理生物教学论文
积极心理生物教学论文
一、积极心理教育的策略
1。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行为
威廉杰姆士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实验均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产生“情绪效应”和“期待效应”,让学生树立与保持积极的心理,积极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学习的巨大效益,体验到极大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时时以富有人格魅力的“德漠克利特式的微笑”溢于脸上,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心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营造和谐、融洽、亲和的课堂,创造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暂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找到自信、赢得力量,学习优秀的学生能感到欣赏与赞许,从而更加促使学生自主、自愿、自由学习。
2。构建和谐师生环境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和平等的,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向上的活动风尚、积极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乐教,教得效率高,学生乐学,学得质量高。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人格修养,以积极的心理投入师生关系的建设,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生感悟去理解、影响、塑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给予学生过多的约束和控制。其次,教师应“弯下腰、蹲下身”,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平等、互动交流,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应优化评价策略,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适当通过学生间的心理互助和情感交流,实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的案例
接下来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为例,谈谈积极心理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为了将本课多而零碎、枯燥抽象的知识讲得条理清楚、形象生动,笔者以“花的梦想”为线索,将有性生殖过程中复杂的生命现象有序地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不零乱,富有整体感,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梦想努力学习的决心;指导学生制作、使用简易实用的“植物双受精”的简易学具,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隐性世界显性化、抽象世界具体化、静态世界动态化、单一世界多样化,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显得生动活泼;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高素养,生成情感,促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教学过程中,以“花如何实现梦想”为主线进行线索教学,通过“一步曲:开花、传粉;二步曲:花粉管的萌发和双受精;三步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梦想“三步曲”的呈现,借助问题的引领和生活化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结论,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生成。最后,借助视频再次重现“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种子的形成”一系列过程,总结升华:花的梦想———形成果实和种子终于变成了现实,每个同学今天的梦想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让我们调整好人生航船的方向,瞄准目标,拥抱梦想!在课堂结束的同时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处处留心皆学问”,积极心理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效利用积极心理的正向功能,有助于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 初一生物教案
★ 八年生物教学论文
★ 生物个人教学计划
★ 生物教学论文发表
【生物教学论文(推荐20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新教学大纲特点浅析2022-11-24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2023-07-26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2022-08-27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教学计划2023-01-13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2023-08-17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2-10-22
高一生物教学计划2023-11-11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篇2022-11-01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3-02-14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育教学计划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