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Fagdhfhbryshsd”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1改变课程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直接就明确了要以职业技能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作为学校培养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促使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上往往重视技能性的课程,而轻视人文性的课程,尤其是工科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大学语文这门课在很多高校里一直是作为公共课来设置,甚至于有些院校还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设置,学生想选就选,不想选就不选。而事实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仅在文化层次上要差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上也往往是落后一截。这时学生再以公共课、选修课的态度来对待大学语文,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就更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事实上每一个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学生不应以选修课、公共课的态度来对待。学校在设置这门课程时应列入必修课程,从宏观上首先确立它的地位,重视它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技能和人文并重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精力主要是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所以我们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应针对他们多开设文史哲方向的辅助课程,便于大学语文的消化吸收。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应以文学审美为主,以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修养的培养作为学习要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应该培养学历高、文化低,知识多、素养差的“半成品”。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也需要掌握为人处世的法则。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真正的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懂得如何生活,学会正确的活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虽然重视人文性教育,但绝不是对技能教育的忽视或者不进行技能培养。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可以学习掌握本专业技能,而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里也能学得某些未来职业所必备的技能。实际上在语文的教学里除了有人文素养的陶冶,还会穿插了部分技能训练。比如在写作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会写工作情况汇报等类型的应用文,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授课老师还可以在教学里适当地进行人文和技能的双结合,比如写读后感既能培养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写作技能。总体上,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完善,职业技能的充实体现了个人素养的水平,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3改变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比较传统,少有革新。比如在讲解作品这一部分,一般是按照作家简介、作品赏析、作家总结三个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古板老套单一。所以学生久而久之会产生审美疲劳,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中可以多运用几种方法穿插进行,使大学语文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现在高校里基本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比如讲解诗歌的时候播放一些朗诵的录音,让学生从听的过程里感悟诗歌的情感、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模仿录音去朗读作品。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教师从头讲到尾过于单一的缺点,也能使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之美。再比如讲解小说的时候,由于长篇小说很长,有不少学生并没有读过原著,所以大学语文课本里小说节选的部分还不足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信息,这时老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迅速掌握小说内容,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此外针对不同系别的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调动他们的专业特色以丰富教学,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根据诗歌内容、诗歌意境画上一幅生动的画。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某些诗句、小说改编成歌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突出了他们的专业特色,还加深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印象,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以上只是借助外在手段来丰富大学语文教学,而在实际教学里更多的还是要借助教师自己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比如在讲解过程里可以穿插使用比较法、体验法、联系法、探索法等方法。如将多个作家进行对比,或者将多个作品进行对比,甚至进行古今对比,中外联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既学习了新的作品,又不忘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一部分时,向老师反映学习起来很吃力。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文言文,有些字词学生不认识,语句也看不懂,很难理解作品内容,更难以对这部分作品产生兴趣。而目前全社会都处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潮里,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想方设法使同学们对这部分作品感兴趣。比如可以给他们讲讲古代人的生活,吃饭穿衣出行礼仪等等,使学生对古人的生活状态有一个稍微感性点的认识。然后再联系作品给学生分析作家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写作背景,这样就有利于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要学习的作品里去。
4调整教学重点
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除了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调整教学内容,第二是增强学生实践。在大学语文的教学里,很多教材在选取作品时基本上是以中国文学为主,外国文学为辅,古代文学为主,现当代文学为辅来设置讲授内容的。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里也是主讲古代部分,略讲现代部分,主讲中国文学,略讲外国文学。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大学语文课程课时量确实有限。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的课时一般都只有32节课左右,课时的压缩也不可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有太多的发挥,做到面面俱到。尽管课时有限,我们也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的涉足面变得宽阔一些。所以我们应改变固有模式,尽可能地做到古代与现代并重,中国与外国齐举。我们不应把视野局限于某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培养他们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人格修为,而不是让学生只掌握了单一的知识点就大功告成。在这一点上就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要兼收并蓄,厚积薄发。此外,在大学语文课程里主要还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的部分很少,甚至没有。所以我们还应在教学里多加强学生读、写的练习,让学生多读书,多写作,以免造成只会空想,不会动笔的结果。比如在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文章,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又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比方说,很多学生现在文体不分,连基本的常用文体都还搞不清楚。一份请假条包含几十个字但都还说不清楚请假原因,或者一份求职信不能恰当地介绍自己,甚至还错漏百出。更有甚者,连基本的写作格式都是错误的。还有的同学遇到要写的作业,通通去网络上下载抄袭,就算抄好了还存在一大堆错字。造成这样局面,不仅仅是大学生在中学里没有学好语文,还有身为大学语文老师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作为大学语文的教师,在教学里不仅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要适当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适时地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去锻炼,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问题,以此给学生纠错。
5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虽然不少,但是教师水平却各有差异。有些大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抱着应付的心态来对待,而有些老师是临时抽调来上这门课,还有的老师是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跳板,为自己将来转专业做准备的,总之这支队伍是良莠不齐的。而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才能使这门课在时代的发展中不被边缘化,不被抛弃。所以亟需建立起优秀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位老师都应具有认真踏实的教学态度、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身为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甘于奉献,在大学语文的教学阵地上要站得住、站得久、站得稳。其次,做为通识课,大学语文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最后,大学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几十年如一日地按照老套路上课,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了解最新教学动态。比如同校教师之间可以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技艺;又或者多参加学术探讨会,与外校教师、专家共同讨论取经。这些都有利于开阔眼界,提升教学水平。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个大学语文老师去积极探讨,认真学习。为了这门课的延续传承,更为了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养,我们责无旁贷。
篇2: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微课程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期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存在高中语文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不足微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高中语文微课程制作技术欠缺等问题高中学生对微课程教学模式接受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对微课程比较感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要有原则地设计语文微课程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研究;教学设计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应用在了教学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据了解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其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笔者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针对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语文微课程的认识情况学生学习微课程的情况笔者对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
青年教师对新兴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乐于在语文教学应用微课程中年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有效地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对微课程教学的实质性认识不够微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省去传统教学重复的环节以直接简练的方式完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线的微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很少不同学校教学情况的不同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微课程的应用情况取决于高中学校教学层次的实际情况教师一般对微课程认识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微课程技术一些普通高中教师对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了解太少
(二)学生调查及问题反馈
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中学生对微课程教学模式接受能力强他们大部分对语文微课程教学比较感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网络上的语文微课程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也局限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不足
我国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起步较晚有关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应用的研究更少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微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这样造成微课程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的教学作用学生也无法通过微课程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得也少对微课程的认识不足
(二)微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无法进行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较多而教师又对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的整理这使得教学内容无法确定并且微课程教学缺少系统的教学设计规则教师对微课程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设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这些都是造成微课程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高中语文微课程制作技术欠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语文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不够这就为语文微课程的制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中困扰教师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少有效的微课程制作技术在网络上语文微课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应用得比较少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络微课程资源的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教师本身对微课程制作技术不了解不能完成微课程的设计这导致微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
1.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及理念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明确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其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加深对微课程教学实际意义的理解把微课程教学应用到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中
2.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设计内容更加丰富的微课程提高对语文教学知识结构的认识更好地把语文知识整合到一起设计出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微课程
3.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微课程是新兴的教学形式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辅助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因此教师要以创新的理念去面对微课程教学形式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多学习新鲜事物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培养语文教学创新意识
(二)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微课程的'特点为基础设计出适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需要
1.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稳定、准确和精练是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微课程教学的设计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微课程要给人直观感觉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说明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字词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在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梳理课堂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程复习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教师总结问题的方法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再次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微课程的内容要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制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益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以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生对语文教学学习的实际情况紧扣语文教学的主旨
3.教学过程设计原则
传统教学和微课程教学都需要导入微课程在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导入时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语言的简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练讲清楚重点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讲解保证语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要做好课后总结时间一般在40秒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也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总结这对学生课堂上学习内容的掌握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微课程教学总结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根据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要简洁精练、明确集中与传统教学区分开体现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中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小荣.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9).
[2]吴玉祥.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10).
[3]上官柳.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4.
篇3:大学语文课程总结论文
大学语文的课程转瞬就已宣告终结。心里真的有点遗憾,在我兴趣渐浓的时候,却不得不接受它已落幕的事实,在此我想先谈一下在这个课堂的所得以及由其引发的所感。
我必须提出自我批评,在课堂上我的积极性确实是不高的,处于“比上极其不足,比下亦不盈余”的尴尬地位。就其原因的话,不尽然又是什么比较羞涩,不够大胆,事实上我就及其厌恶自己这幅德性,明明知道这样的模式早就不该存在了,但就是没有勇气,太过懦弱。现在想想,不免觉得特别遗憾,只能说我又错过了一个改变自我的好机会。无疑,老师您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和建构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值得称道的,这是全班这么多同学的集体反映,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当然也就不存在恭维您的嫌疑。在我看来,您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大多数的老师,因为您真正贯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方针,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在您的课堂上,我真正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
孔子说:“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充分说明了过程的重要性,而在此我觉得,过程把握的好的话,收获自然随之到来,而这种收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是我们大学生现在最需要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越到能力、情感、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它难以测量就急功近利地对此忽视。实际上,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这个学期我深刻地感觉到您的语文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语文教学上不忘让我们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除此之外,我也感受到了您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当我听你评价这么多学生的作业并给出指导时,纵使对象不是我,我依旧很感动。从小到大,我见过的特别尽责的老师并不多,而您毫无疑问算是一个,同时,你们又有所不同,因为在您身上,我看到了您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至高的热情,我想或许正是这种热情,您把它延拓到学生身上了吧,也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您不遗余力地把它做到最好。对于我自己的学习,我还想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课堂上并不积极,对待这门课程态度也比不上别人端正,当我真的觉得它很有价值,我也真诚地感激它,总体而言,我在大学语文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作业虽然借鉴了网上一些资料和书籍,但都是我一点一点搜集并且结合自己的思想编辑出来的,而对于出勤方面,我也是比较积极的。对此大概老师也是知道的,我也不多谈。接下来我就说说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结束但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有关方面的观点。
自古有言:“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可见学习也应是无止境的。而语文作为一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须技能,诚然,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知道,事物的
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文,看电影、看杂志、读报、读书、浏览新闻都离不开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无穷无尽的渴求,但是如若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怀着沉甸甸的心情迷茫地盯着书本发呆,道一声:“书到用时方恨少。”简而言之,语文是无处不在,在任何一个行业,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不可或缺,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而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这无疑也昭示着语文的学习也应是发展化的,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上述所言,针对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所具有的工具性意义,那它的思想性方面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不妨来说说。
古人一直坚信:“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今,很多家庭也依旧强调并践行,我也始终觉得书香门第自是有一种独特的傲人气质。学习语文有着接受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开阔视野、彻悟生命、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力的作用。我们知道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东西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在这个物欲横流,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呈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都日趋粗鄙,压力感和抑郁感日趋强烈,这时候,语文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渊明的冲虚高原、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苏轼的遗世独立、李清照的凄凄切切。还有栏杆拍遍泪湿衣襟只为国的辛弃疾、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
大家都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当你因人性而彷徨无助时,不妨来领略一下他们的人格魅力,我相信这人格的圣光会为你答疑解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舍、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健全你的人格,并努力臻于完美。同样,当你对这个变化莫测的社会、乏了、失望了,你想稍作休息再上路,也不妨来这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我们自此学会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之时,不啻为一剂良方。此外,假若你对这快节奏,鸭梨山大的生活倦怠了,疲倦了,你也可以来这里小憩一下,想象一下这些美好而隽永的画面,假设自己在这幅图画中,放松、放松、不断地放松、忘我地放松。你是否体会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恬静。。。。。诸如此类,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图。
这就是语文,它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类的眼球,以它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它的绚丽多彩让人无法忽视。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4: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江苏省各个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主题,并根据这个研究主题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其中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坚持科学设计的原则,并广泛征求专家、教授、老师的意见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稿。采用再测法检验问卷调查的信度。在发放问卷的前四周,随机对江苏省10所大学100名学生(男女各5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他们的个人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在15天之后,再对这100名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信度系数为R=0.91。对老师使用的问卷的信度检验也同样采用再测法,所得出的系数为R=0.93。主要分为表面内容的效度、准则实用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三个方面。邀请20名与本次拓展训练相关的体育研究工作者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评价结果认为具有较高的可效性。
2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比例进行调查显示,只有30.9%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而69.10%的大学生都表示喜欢体育运动。有71.2%的大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有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针对以上的现状,如何让大学体育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以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保持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这就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去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其中,因为大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角,并且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要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便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思考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合理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3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新的教育理念为拓展训练的融入提供理论基础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就是在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再教育。从实际上说,将拓展训练教学方式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为了实现大学体育新课程的深化改革,是吸纳大学体育教学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过程。因此,新的教育理念则为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2拓展训练内容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主要分为水上训练、野外训练和场地训练三种类型。其中在这三种类型的拓展训练中,除了场地训练需要建设专业的场地之外,水上训练和野外训练则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首先,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项目所需要的场地都是天然存在的,并不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建设专业化的场地;其次是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其所需要的训练器材都可以自己进行制作。针对这种现象能够看出拓展训练是未来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满足大学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
3.3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足以支撑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
大学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拓展训练项目开展的重要参与者,所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支撑拓展训练项目开展的重要条件,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在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大学体育老师应该综合分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承受拓展训练项目所带来的重大压力,同时也需要思考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性。根据上文中提及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可行性策略;其次,在当代大学生与传统大学生相比,其生活阅历更加丰富,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足以支撑拓展训练项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3.4当代大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为拓展训练提供了可行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时,体育老师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中,在拓展训练项目的施教者来分析,就算综合素质并没有大学体育教师高,其主要优势在于具较强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些体育老师可以通过短时间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提供了可行性。
4结论
本文主要以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从江苏省抽取10所大学调查学生和老师参加拓展训练的情况,并向400名在校大学生和60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所以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分析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笔者主要从新的教育理念、拓展训练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当代大学教师的素质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有利于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水平,同时有利于让学生掌握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
作者:梁田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篇5: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大学体育专业教学现状
1.对于学生而言,刚刚经历过紧张的高考,一迈入大学就仿佛进入自由王国。面对大学的种种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并没有完全的适应。学习中,自主性得到强化和体现,学习压力远不及过去。甚至还有一些同学没有端正自己思想,认为课堂老师讲授只是在纸上谈兵,并没有现实的应用性,因此对于课堂知识很不重视,并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由此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在生活上,由于自立能力不强而且缺乏家长的管教,学生开始放任自由,尽管身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和技能不足。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们在理论教学方面大多缺乏新意,教学模式机械呆板,缺乏生机,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严重不足,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发挥,只是在被动接受,因此很难实现教师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在体育设施设备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因此设备大多陈旧,更新速度也十分缓慢。对于千篇 一律的设备,学生早已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同时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支撑,教师一些新的教学想法也很难实现,教学质量也因硬件的缺乏严重的受到影响。
二、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1.以就业岗位为依据,改革教学模式
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要求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调整而不断变化,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应该随之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摆脱照搬书本的固有模式,实现从学科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换,不断改革教学模式进而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作为大学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专业本质上是一种针对体育类人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为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在身体素质和体育机能方面的能力,加强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的联系,依据不同人群的自身属性和将来的职业属性进行分类教学。
2.提高田径远动课程的教学水平
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中资历最老、基础性最强的一个项目,它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产生发展,一直被称为“运动之母”,拥有很高的体育地位,田径运动项目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很多项目也是由它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很多种形式,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是简单的锻炼活动,如跑步;对于团队而言,它又可以成为一种团队协作的竞技项目,如:接力跑。受田径运动内容广、灵活度高和规则简单等属性的影响,田径运动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其他体育项目不能替代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田径运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内在属性,在强化学生体质的同时激发其对于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同时在参与其他体育项目时也注重对于田径远动的宣传,强化田径运动的作用。这样的相互促进模式可以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采用多种方式拓宽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单一机械的讲授方法,枯燥的理论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也很难得到发挥,甚至还会对课程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会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内容上应该注重实践性,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对于将来工作和就业的意义;在授课形式上,可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扩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
4.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把标尺,通过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更加有效率。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使教师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模式下,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在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对于体育专业的人才要求也逐步多元化,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必须依据现今的社会人才需求,形成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适时地从内容、形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进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
作者:王飞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篇6: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做过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改革措施,但很多政策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被采纳,很多意见和建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引领、革新作用。有教学工作者通过对当前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特长生培养,即对有某项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和锻炼,使其能够向职业运动员的方向发展,以便将来有机会参加大型竞技体育比赛;二是传统项目的体育教学方式,上体育课就是跑、跳、投及各种球类运动,或在老师指导下分组训练或自由活动;三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四是旨在进行强身健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我国大多数的大学体育教学都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以跑、跳、投为主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组织全体同学进行集体训练,在此基础上对发现有特别专长的学生进行重点针对性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形式单一,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指使体育课在很多高校里都成为摆设,既不能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更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重文轻体”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普遍尴尬和困境。素质教育已经被普及推广了多年,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也被广泛推行,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改进,不断地趋向完善。例如9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也得到了采纳,不断进入大学体育课堂,在此背景下,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了高校体育专业的良好发展。其次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教育大背景改革下,教师们对本行业进行了重新审视,有了新的定义和教学方式,态度上也有了转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和创新。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北京奥运会之后,全民健身和全民体育的观念更加深入民心,在此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也进一步呈现出革新的趋势,大学体育设施也开始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显示出大学体育教学社会化的特征,大学体育教育资源也更加均等化。这是值得欣喜的景象。
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教学成果,但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这些弊端甚至影响到了关乎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教育改革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对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很不利的。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没有新意;终身体育思想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有很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上;大学体育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不一、不准确,不能真正反映出大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和高校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方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很盛行,成为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真正提高的壁垒;
三、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进对策
在目前高校的这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是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素质培养而非单纯的“应试教育”。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选择运用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当克服前述不足之处,贯彻实施以下几项措施:首先,加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同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完成真正的教学过程,反之,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是教师能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尤其是体育教师在加强教学的同时能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习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体育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全面培养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培养。新的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们求发展、求进步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从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实践中受到鼓舞。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训练和学习机会,此外,还要一分为二地对待每个学生,不断努力帮助他们寻找适合各自性格特点和身体素养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教师要能够真正地着眼未来,有着面向现代化眼光和教学态度,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考虑;在体育教育教学的方法选择上,更要注意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理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最后,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要通过调整技术难度、变换教学手段、改变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公平竞赛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情景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的主体,从而使其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如训练、自学、实践、思考、讨论等来独立地获得知识。
四、结束语
综前所述,大学的体育教学,必须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大趋势相适应,大学体育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理论,全面、深入地发展体育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体育教育方法和实践。大学体育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为主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意思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靠丰富的体育教学来实现,也是全社会终身体育理念落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进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推动发展我国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
作者:华卫平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篇7: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1、大学体育教学学生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
所谓恐惧心理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害怕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和人格上的侮辱,而产生了惧怕心理。其一般会伴随有焦虑、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晕、尿频、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身体僵硬等生理反应,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遇到难度比较大的器材,动作比较复杂的体育项目就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借口去逃避。例如,大部分女生在长跑练习时,总是磨蹭半天,或者请假去厕所,总之不愿意回到课堂;(2)碰到自己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运动,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勉强应付,做动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在跳高、跳箱、跨栏等项目中,部分学生不敢跳,当跑到器材旁,又返身折回;(3)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动作躲躲闪闪,战战兢兢,一直在看着别人做,而自己很少主动参与。例如,有些学生,总是低着头,站在最后一排,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2、大学体育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2.1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有待提高。要想更好地完成体育锻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一旦学生感觉自己的身体条件无法顺利完成规定的体育任务时,就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身材弱小的学生需要完成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时;身体笨重的学生需要完成具有一定协调性的技巧项目时;或者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需要完成耐力性项目时。
2.2合作意识差,课堂氛围不高。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尤其是一些虚荣心较强或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他们抵抗挫败的能力比较有限,在比较紧张的课堂气氛下,他们往往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同学嘲笑和讥讽,担心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出丑;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老师和学生比较少的地方去练习,导致一些比较难的动作不敢尝试。
2.3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自己动作示范都不标准,都无法讲清楚技术动作要领,而且讲授内容未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出发,总按自己固定的套路上课,课堂组织过于简单,而且有些教师对于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言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训斥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3、消除大学生体育教学恐惧心理的主要措施
3.1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4月,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了“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水平,目标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走向操场,增强身体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3.2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差异。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学相长,寓教于学,而且还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身体素质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课堂小裁判,或者做自己的教学小助理,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接受能力较慢或生理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循序善诱,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懂得只要方法选择得当,不断进行努力,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和激发自身的运动潜力;对一些比较难的运动技术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只要学生取得了进步,不管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3提高体育活动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但是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师生间相处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有些学生或自卑或胆怯,导致做各种动作时都会缩手缩脚,很难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此时,同学的一句安慰、一声鼓励可能会比教师的任何语言都管用,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会在短时间内散去。综上所述,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能缓解或避免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孙国辉 孔令达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篇8: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且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主要就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并不能够按照实际的教学要求和社会发展现状开展,因此许多时候高校体育教学并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更无法真正的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落实。对于许多高校来说,他们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两年的体育课程学习,最后修完学分,这样就算作完成了高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可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所在,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丧失积极性,进而也无法真正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二)教学的内容安排与设置不够合理
在高校的体育课程安排中,许多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置都不算合理。例如一些高校在教学项目的,选择的体育项目竟然是马拉松项目,或者是撑杆跳。并不是说这些项目不好,而是不适合全体学生。因为这类项目需要很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许多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完成,甚至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这样的内容并不适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所以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才能够开展大学体育教学。
(三)教学时间限制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高校会在学生的大一和大二期间,安排体育课程。而大三大四就不再有体育课程的安排。这就充分的看出,高校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安排完全是出于学分考虑,并不是本着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也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爱上体育锻炼。这样的教学使得体育教学中间间断,并不符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让学生长久的实现对自身的体育锻炼。
(四)缺乏合理科学的组织
高校在进行组织体育课程开展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组织,进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生就怎么接受知识,并不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质疑,同样也不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许多时候,高校没有正确的按照学生的成长特点来开展和组织体育课程的落实,也不会为学生组织一些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而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只是流于形式。
二、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一)更新与完善教学理念
高校要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首先相应的领导和教师就应该明确终身体育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的长远考虑的,也是为了学生永久的身体锻炼考虑的。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应该从理念上进行创新。教师要明确,当前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性人才,专业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来说更为重要。所以教师要本着综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进而更好的保障大学生可以在大学阶段,学习到有用的体育知识,进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二)课程安排科学且合理
高校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要合理科学。首先要尊重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状况,明确哪些体育项目的开展是符合大多数学生,哪些体育项目的实行是不具有安全隐患。这将作为高校开展体育教学项目选择的重要指标,也是课程安排的重要标准。例如可以选择短跑类项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短距离的跑步对学生体能没有太大的消耗,另外大学体育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速度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这类项目比较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且对学生一生都将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例如太极拳、健美操等,都是近些年来大学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也比较火热的项目,这些项目更加符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也符合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三)增强体育教学的连续性
增强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求大学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时候,不要只是局限于针对大一和大二开展这样的科目,大三乃至毕业生都可以开展相关的体育科目。体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影响的。所以体育课的开展应该具有连续性,而不是大一大二结束之后这门课程也就随着修完的学分而结束。这样将会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连续性,更不利于学生落实终身体育学习的目标,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中,体育学习的意义将无从体现。
(四)教师要合理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在进行课程安排以及活动组织上,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首先教师要明确,符合学生爱好和兴趣的体育项目才是学生真正想要感受的体育教学。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特点来组织一些相应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既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真正的将体育教学的目的落实下去,对于学生一生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终身体育目标背景之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的教育意义,更好的保障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黄凯 单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篇9: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1、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几个问题
(1)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补充性。尽管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当中,但是,它的教学内容仍然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各自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存在着简单技能化与繁杂的问题。首先,不少大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让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陈旧,缺乏质的飞跃。其次,一些高校拘泥于改革的表面,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多元化特征,反而让体育教学陷入到一种“小而全”的教学陷阱当中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反而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困境。此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还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内外一体化的培养理念实施,从而无法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让课内体育教学缺乏必要的课外辅助资源的补充与引导,最终影响到学生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体育意识的有效树立。
(2)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达不到教学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主体,他们的教学改革态度与教学改革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效率与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仍然不够,片面强调对教师运动技术水平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他们未来学习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过于集中而个人能力有限的问题。此外,一些大学体育教师对后续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一些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主义,体育教师的整体知识更新较为缓慢,而他们的专业素质也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大学体育教材质量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区别。大学体育教师有时也会参与到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中来,这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水平有限,从而使得一些体育教材质量出现了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体育教师在参与教材编写的时候,常常会根据查询的资料进行修改后的编写,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旧教材而已,无法真正体现出教材的创新性。此外,很多大学体育教材都缺乏必要的时效性,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课程。
(4)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实践相互脱节。这主要是说,当前不少高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性课程而已,从而无法把大学体育教学真正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也让其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同时,我国不少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发展较快,但是,其体育教学理念却更新较慢,无法与自身的发展规模与教学改革要求相适应,从而限制了现有体育教学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也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工作绩效与水平。此外,一些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认知与教学能力有限,从而对学生的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5)大学体育教学场地与设施也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我国不少大学体育教学的场地与器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损问题,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需求。同时,我国不少大学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都走向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就出现了一些高校为了追求一定的教学效益,片面的把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向社会进行开放,反而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与课外活动要求。这些状况都加剧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
2、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建议
(1)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强化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这就是说,当前不少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化且独立化的教学理论体系,因此,它的教学改革无法顺利开展起来,也无法令人满意的改革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尽快强化对大学体育教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系统理论指导与科学化水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从而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各个高校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迫切性,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为解决一些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提供对策与指导。这就需要各个高校积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努力构建一个扎实且全面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引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走向质的改变。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鉴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创新化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期待,精选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创新性,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动机。此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努力使得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深层次的思想理论水平,改变那种技能偏执化及泛化的教学内容,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与终身体育思想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内容。那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选择合适教学内容的时候,显然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强化对教材的系统化研究,本着宁缺勿滥的指导思想来改善体育教材,创新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编写水平,真正让大学体育教学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就是体育教师,他们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效率与效果。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大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学理论作为切入点来全面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高校必须引导体育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中去,成为一个总结过去教学并提升未来体育教学的综合教学者,从而不断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外,大学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并调研体育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并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4)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教学环境。这就是说,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必须从战略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体育教学,深化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认识,尽可能的提升大学体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体育教师待遇,还要营造一个浓郁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大学生处于一种愉人性化的体育教学环境当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高校还应该让体育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话语权,并构建一个多元且动态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增加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让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适度引入社会开发项目,让大学体育教学场地与设施不断更新与充实,最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的管理绩效。
作者:汪博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篇10: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素质拓展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1.拓展提高了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与校园临界的团体,既有年少的叛逆,也有些许社会的认知,现在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固定教室等情况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同学们之间互动的可能性,人们都说大学生的行动团体就是宿舍,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宿舍的交流也很少,那么拓展训练的存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把集体、团队的观念慢慢的渗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通过一些集体游戏和一些合作的项目可以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让同学们让体会到团体的乐趣,弱化他们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习惯,只有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水平的交流能力,当大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才能够做到不与社会脱节,能逐步通过与社会的交流,真正进入到社会,保证自己拥有能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的能力。
2.拓展训练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当然理论是行动的基础,但是在掌握一些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让它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一个问题,拓展训练是一个团体项目,在一个团体中总数会有不同角色的存在,比如说领导者,即游戏的主导者,虽然说拓展训练只是一个课堂下活动,但是在这一个活动中也是可以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等我们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比如说在大学生毕业面试中,很多人难以通过的群面,群面当中便要求我们每个人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并准确显现出你在这个定位所拥有的能力,最好的当然是能担任领导者,并且能够顺利带领团队完成面试题目,那么这些能力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的反应到我们所说的拓展训练中,同样的也是一个团体项目,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融入到这个训练之中,并且体会不同角色的感觉,甚至尝试担任游戏主导者,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综合能力便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既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够锻炼综合能力,真所谓是“一箭双雕”。
二、小结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以前的理论很多都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在的社会需要不仅仅是那些只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更需要作为祖国未来的你们具有更加实用的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才来说,甚至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只有我们Y观念方式跟的上发展,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应用便可以很好的体现与时俱进的观念,同时拓展训练对大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他们想要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所以大学体育教育应该也必须运动拓展训练。
作者:段静 单位:武昌工学院
篇11: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师观念落伍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让学生“玩”,只要学生玩高兴了,体育课就算是教好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况且现在是大学时期,对大学生一切要求都比较宽松,所以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精力在体育课上面。这样的教学观念无疑是片面的、狭隘的。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直接导致体育教学枯燥无味,教师教学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丝毫体会不到体育课乐趣,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体育教学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体育教学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技能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对大学体育教学至关重要,只有观念转变了,教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认识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大学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要过硬,尤其是篮球、足球、排球等科目,示范动作要标准、规范,还要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将复杂、难学的动作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这与教师自身素质高低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远程大学体育课程学习,在线与体育教学名师探讨、交流,吸取、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完善自身不足;还可以经常参加大学体育教师交流观摩课,实地与教学先进者交流心得,切磋经验,对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耻下问,提升专业技能,从而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娱乐课,要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不可营造严肃枯燥的课堂气氛,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遵循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对大学体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但是也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渴望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而游戏教学法恰好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从而保证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发展。
3.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要尽可能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练习,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只有更加关注教材、关注知识、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三、结束语
新时期,新观念,新方法,大学体育教师要在“三新”思想的指导下,始终以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实践,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以及学生的教学体系,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学迈向新的高度,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缑剑坤 单位: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
篇12: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
听力训练,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听力训练能否搞好,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因为听觉练习同其他练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该同读、写、说训练同步展开。但是由于教学学时的有限,英语学习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语法学习和阅读理解上,听力训练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学生的听力往往很难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因此,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使学生达到预期的一定程度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程度适宜的教材,提供具体的指导并策划辅助活动等手段,都可以有效鼓励学生提高听力水平。例如可以选用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教材,其中的主题听力材料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课外听力材料最好从近几年出版的原版英语出版物中采用贴近现实生活和反映世界发展的多种话题,如当前的教育状况、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性的话题。要用精心挑选的听力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从另一语音的视角看身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听有所乐、听有所得,最终通过提高听力水平进一步促进英语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英语授课
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提问题,学生用英语回答。针对本次课也可组织自由发言、分组讨论和轮流发言等多种形式的英语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经常犯的一些发音、语法方面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既鼓励学生敢说敢犯错误,又教会他们如何少犯错误。对于一些常用的习语和句子,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英语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锻炼他们的英语反应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语感的提高和发展放在首位,坚持遵循语言实践,系统讲解48个国际音标,使学生从中了解国际音标的特点,要求学生按规律熟练背诵元音音标和辅音音标,并突出重点、难点,示范解析元音长短音和辅音相似的音符。通过示范比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国际音标的功能和规律,能迅速地把所听词句用音标记下,从而掌握正确的拼音能力,有效地领会交际信息中语言的整体结构,加强英语语感。 四、重视学生朗读
朗读是英语听力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是指大声洪亮地宣读,而非个人早已习惯的默读或低读。只有大声朗读,才可能使自己对已熟悉的词语在声音中更加巩固,特别是对于原来比较陌生的词语在“视”、“听”觉的直接作用下,把该词的音、形、义在大脑中迅速地统一起来,逐步在听音和朗读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思维,克服心译障碍。
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
听力训练不能采取单一形式,要进行多方面的、有系统的训练。一方面应加强语音辨别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基本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水平及以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听力训练,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语音、单词、句子、短文、场景会话及新闻等长一些的文章的理解,并采取辨音、听写、填空、选择填空、推测、问答、口头复述等多种练习方式。
六、强化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是形成和发展其它英语素质的先决条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是组织听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正确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可选择一些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外国人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的内容以及时代感较强的有关反映外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内容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增加学生在听音过程中的预知性和领悟感。总之,听力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加强听力训练,既能增加吸收语言材料的量、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听的能力。能听懂、能理解并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听力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英语人才,这也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篇13: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论文
[2]李游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J].现代交际,(07)。
[3]郑晓莉新形势下再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北方文学.2011(10)。
篇14: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有人说:语文是一国文化的代表,包括语言和文学艺术,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同时,学习语文还有着接受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开阔视野、提升审美鉴赏力的作用,语文学习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有着其它学科不能取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文素质。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丢失母语,就是丢失民族文杨叔子先生说得好:化,就是丢失民族灵魂;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个实质上不存在的民族。”著名数学家杨乐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基础课比专业课更重要些。基础决定素质和发展。北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说:我一向认为老师带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要给他职业的培训,而是为了教会他怎样去做人,使之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慧能力是由以下七个方面构成:语文能力、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他认为这七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构成真正的智慧。显而易见其中多种能力与人文修养有关,而其中最重要、放在首位的即是语文能力。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同时,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无论想成为什么专业的人才,必须先学好语文;语文不仅是生命的工具,而且是提高人的气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同时人格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丁香空结雨中愁幻化出一个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东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一个象征意象。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
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紧扣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挥毫泼墨,以月为中心来统摄广阔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绘景物在时空上无限扩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无人初见远,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温馨宁静,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鲜艳丽,全都在明月的笼罩下透漏出飘渺朦胧的韵味。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体验着永恒和无限。
在这里,文学作品里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吟诵这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
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
在这里,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从语文能力来看。一个人是否有智慧主要体现在思维上,而思维是指运用语言来表达观念到形成新的构成的过程。神经生理学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说:在我看来,科学上的造诣和语言文字功底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因为科学研究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思维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能力强弱;文学修养又能影响到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成果需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连语言都不能很好运用的人是决难写好科学论文的。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的使用本国的语言。著名科学家苏步青先生说∶数学是理工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语文课在学生知识结构中起着基础平台的作用。另一位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也说过:语文可以分为语言和文学两方面,语言素质好,就具有较高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质好,就具有较高的美的理解力、欣赏力和创造力。名家之论足以说明语文能力对人才创新智慧的巨大意义。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篇15: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教授选修课《大学语文》,每个班90人,二个班共180人选了此课。每班32课时,时间是每周二的7、8与9、10节课,选材选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主编的高职高专适的大学语文教材,现将本人教学情况做个小结。
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的课文是经典的名家名篇。从诗经、楚辞、庄子、大学、汉魏六朝诗歌、到唐诗、宋词等,以文学史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知。
二、在教学中把增长知识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相结合。中学阶段,教材大致只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一个声音说话。大学语文教学中介绍一些争鸣的意见,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与绝对化,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即使是文学精品,也介绍一些批评意见,让学生不迷信名家、迷信书本。
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上课皆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的教学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如讲庄子的山木篇时,插入庄子的动画片。讲陶渊明作品时,引入南京大学教授《诗意人生五典型·陶渊明》。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播放著名播音员的朗诵。讲唐诗时,插播唐诗专题片《唐之韵》,让学生课后
观看百家讲坛中的李白、杜甫、苏轼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少数爱学习的学生开点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的、上课空手而来的,点完名就走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今后要强化管理,严格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大学语文课成为学生爱学的一门文化素质课。
★ 教师简介范文
★ 教学论文的题目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现况及策略释解论文2022-06-03
《高职教育特色课程改革探索》论文2023-07-14
生态学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论文2022-10-10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2022-10-2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分析论文2022-04-30
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2023-12-29
学校课间操改革的必要性论文2023-11-20
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移植现象的思考论文2022-08-20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