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现象与应对措施论文(精选19篇)由网友“格里戈呀”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现象与应对措施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现象与应对措施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现象与应对措施论文
摘 要:“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决定了该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的“大学语文”教学中, 学校、教师、学生都表现消极。剖析消极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寻积极的教学对策, 是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 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大学语文; 消极的教和学; 积极的对策;
一、“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大学语文”是提升语文核心素质的必要手段
语文的人文性, 是指通过语文的学习陶冶情操, 弘扬人文精神, 培养情感。语文核心素养, 是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从个体层面来讲: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仍需进一步提升。从国家民族层面来讲,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载体———语文的教学。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可以提高核心素养, 对个人、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大学语文”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
学生进入大学要学习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的表述和传承都是借助语言这种载体进行的, 所以语文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表达交流的能力直接影响其专业课的学习。
(三) 写作和沟通能力是将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基础
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在此过程中要养成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 提升良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还是要离开大学, 开始社会生活和专业工作的。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而沟通和写作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提高沟通和写作能力, 就必须认真学好大学语文。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现象.
大学语文学习对学生至关重要, 但大学语文教学却不尽人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校管理消极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大学各专业都应该开设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 但由于重视不够或师资的捉襟见肘, 学校对大学语文的教学非常消极。一是任课教师安排的随意性, 有的大学语文教师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低标准要求, 从课时总数的安排, 到教学效果的评估, 都没有对专业课程的要求严格。这样就会降低教学效果, 影响师生对待大学语文教和学的态度。
(二) 教师教学消极
一方面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没能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感觉不如专业课专、精、深, 总觉得教大学语文没有成就感, 随便上上就足以应付;另一方面, 大学语文课的综合性, 又不是研究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老师所真正能胜任的。再加上学校和学生的消极, 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消极。
(三) 学生学习消极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 从小学到高中, 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是随学段的升高而递减的。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试卷的特点和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三个方面决定的。学生几天甚至几个月不上语文课, 仍能听懂。认真去学一个月, 不一定就能考好;一段时间不认真学, 在试卷分数上也不会明显体现出来, 所以在语文学习上就会有一种消极情绪。到了大学, 没有了升学压力, 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 学生对于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会一如既往的`消极, 更不重视。
三、“大学语文”教学消极现象原因剖析.
(一) 教学内容的陈旧
语文教学内容的体系性不强, 没有环环相扣的梯度。同一篇课文, 可以出现在不同学段的教材里。仔细对比大学语文教材, 内容与中学语文教材有惊人的重合度。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对语文学习已然失去了兴趣, 到了大学, 又出现这么多似曾相识的老面孔, 学习大学语文能不消极吗?
(二) 教学方法的陈旧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沿袭了中学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甚至还不如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强。在应试的压力下, 中学语文老师会运用一些教学策略,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大学语文教学, 则没有这样的压力, 因而多数教师沿袭省事又陈旧的讲授教学法, 导致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三) 教师专而不博的知识结构
大学老师一般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固定的研究领域, 在此领域内, 专业而且透彻。同是汉语言文学的大学老师分工非常细, 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小。但是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却是丰富、复杂的, 涵盖很多领域, 要想讲好讲透这些跨领域的大学语文内容, 对于专而不博的老师有一定的难度。
(四) 网络、手机的冲击
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读图时代、多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 网络上的信息和现代化技术, 对大学生的学习冲击很大, 对大学语文的冲击尤其大。[1]学生难以把心思沉潜下来, 涵咏传统文化, 吸收文化营养。宁可低头玩手机, 也不抬头听课, 宁可进行网络上的碎片阅读, 也不进行系统地完整地经典名着的阅读。
四、教学对策.
面对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消极现状, 应该积极地寻求教学对策, 唤醒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最终化消极为积极。对策如下:
(一)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 要想改变这种现象, 首先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过去的学生只是被动听讲, 现在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课上集体探讨, 甚至允许学生做专题报告。这样就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讲,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 其潜能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就会由消极地听课, 被动地学习, 转变为积极主动甚至创造性地去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出黑板报、班级文集, 班级文学刊物。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 深入地钻研教材, 查阅资料, 整理归纳材料, 这样就锻炼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写作表达等能力, 达到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二) 采纳开放式的教学载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这样, 大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对待教材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学生只要是在大学语文范畴内听、说、读、写就是在进行大学语文的学习, 而不要局限在课堂之上, 更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上。对教材要大胆取舍、重组, 更可以把教材之外的优美篇章拉进大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如此, 还应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高水平的语文实践活动上。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文化传统、文化底蕴的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等语文实践活动。[2]
(三) 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
过去的教学评价以单一的试卷考查形式呈现,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必须相应地改变教学评价。一是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过去的主体只是教师, 现在既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互评, 学生自评, 这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过去只是以试卷考查, 现在还可以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去评价学生, 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了语文教学向纵深挖掘, 横向拓展, 真正地锻炼了语文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 大学语文的学习、人文素养的提高, 对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极大帮助。由于教材内容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理念的落伍, 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起来。[3]为此, 要从教材的开放性、教法的灵活性、评价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制定积极的教学对策, 以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史杰, 宁西林.浅谈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J].教育探索, (22) :172.
[2]焦凤华, 吉毛太, 应成荣.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学教育, (12) :50.
[3]张鹭.试论大学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 (8) :143.
篇2:高等数学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高等数学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1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来因为专业学科的不同,同济大学出版的.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极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应对措施
2.1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
当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发挥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课程应该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科目都应为计算机专业服务。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路,何婷等.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原因调查及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7(2):13-17
[2]苏建伟.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6(2):151-154.
[3]秦新强,赵凤群等.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6-17.
[4]黄廷祝,高建.大学数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11:52-55.
[5]褚小婧,程向阳.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及探索[J].大学数学,2011.27(1):16-20.
[6]陈冬,张立新等.数学素质与应用型人才[J].大学数学,.22(4):11-13.
[7]李尚志.我思我行我MOOC[J].中国大学教学,.12:4-6.
[8]王家军,张香云等.专业大类教学模式下公共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J].大学数学,2012.28(1):10-14.
[9]许波,刘征.MATLAB工程数学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3: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论文
一、引言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应该加大经济建设的力度,重视对企业财务经济的管理。财务经济管理是指财务经济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对其所在领域相关活动的管理。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企业运行、企业投资、企业利润分配以及企业资金筹集等方面。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妥善的处理财务经济事务,不断地创新发展战略,自觉地维护市场的秩序[1]。
二、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制度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经济制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产权制度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关的产权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绝大多数的企业更为关注的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经济利益的获取,他们往往会忽略产权制度的.改革,最终使产权制度越来越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大环境中有条不紊的发展,我国就必须要改善相关的财务制度。
(二)经济管理的风险较高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这也推动着企业知识经济信息的传播。知识经济信息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快速的传播出去,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处理工作效率。但是,当企业出现决策失误时,就会严重的影响信息处理和传播,这时网络技术反而能够加剧经济管理的风险。我国大多数企业做市场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够有效的占领市场份额。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经济管理风险在不断增加,这也给企业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挑战。想要获得发展就要有能够承担风险的能力,企业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风险体系,就能有效的控制风险的程度[2]。
(三)内部的审计工作不够严格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合理的配置企业的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应该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可控因素,这些不可控因素都会对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产生影响。根据相关调查可知,许多企业中都存在着财务信息虚假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中负责记录财务资金的人员,没有将这些资金的用途详细的写明,使审计工作的困难性大大增加。
三、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要想做好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然后企业的员工在正确目标的指引之下展开相关工作,使企业获得规范化的运行。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有形的管理目标和无形的管理目标结合起来,合理的制定产权制度。同时,还要将采取管理的目标制定到最细化,以便再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能够有据可依,快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源头,从而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进步[3]。
(二)完善经济风险管理工作
现阶段,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具有很强的风险性。企业需要重视经济风险管理工作,科学的部署财务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时刻遵循财务经济管理的原则,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风险的控制。首先,企业要明确财务风险从何而来,从源头遏制财务经济风险,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其次,企业应该根据以往的相关经验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找到该制度的缺陷,不断地对其优化和改进,以此来保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最后,企业应该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和处理工作,重视对企业的深入调查,不断地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强化内部的审计工作
企业在强化内部的审计工作时,可以将各个部门进行具体的细化,将审计工作落实到部门,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审计。然后由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详细的做好财务支出的明细表。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审计制度,用该制度来约束相关的财务经济管理活动,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和改进审计制度。财务工作的审计内容、具体条款、注意事项等都应该包含在审计制度之内[4]。
四、总结
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地建设创新管理措施。由上文可知,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产权制度不合理、经济管理的风险较高以及内部的审计工作不够严格。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完善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强化内部的审计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来完善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庚.基于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创新策略研讨[J].商场现代化,(13):144-145.
[2]李群,王煜晓.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35):140-141.
[3]盖新利.基于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创新策略研讨[J].中国集体经济,(22):120-121.
[4]张杨,张曦.当前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6):26-28.
篇4: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中学物理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理科学科,教学质量和方法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和终身发展. 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同学们反应的“听不懂”、“难理解”、“不会分析”而导致学生不愿学习物理等问题的反思及针对此类问题所提出的应对措施.
1 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
许多本应实验教学的课程,一些教师都通过课本的图解或视频模拟实验讲解,禁锢了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加让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1. 2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学生无法及时地反馈给老师是否理解和学会,教师更不能根据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只好把自认为的难点和疑点以填鸭式的教给学生. 学生被动的接受所授知识而不是主动的汲取,更加谈不上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 3 教学中缺乏基本的套路和技能,创新教学思想淡薄
课堂上有的老师没有引导,直接进入主题,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由来不清楚,造成听课的脱离感,想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烈. 层次模糊,不能使学生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二次飞跃. 知识系统建立不清晰,为后续学习埋下隐患.
1. 4 教学设备不完善
在实验教学课程中,多名学生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完全的锻炼. 注重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实验过程的重要性,面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没有探索精神,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造成创新精神的缺失.
2 应对措施
2. 1 改进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理论学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灵魂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一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故意设下问题埋下学习障碍,用问题驱动式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适时创设包含物理问题的小情景,提供探究素材,精心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争取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做,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且有利于将课本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际解决问题,让学有所用.“让每一片叶子都翠绿”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研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 教育心理学指出: 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 学习活动包括定向、执行控制和反馈三个环节. 在定向环节中,好奇心、求知欲等内部动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好奇心等内部动机为执行控制和反馈提供了持久、根本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机制. 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发生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动力的作用,能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兴趣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合作学习中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好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创造出能感知的实践的坏境. 通过提供素材、提示思路方法等等,为学生在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之间搭建出一座认知的桥梁,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最后老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老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因为知识具有多面性,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要多引导学生在这个观点下进行探索和思考,发散创新性思维. 如美国的道尔顿中学因培养学生全部上哈佛、耶鲁等一流大学,被称为“天才摇篮,哈佛熔炉”. 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初期教育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不增加他们的知识,而是提升他们对学习产生的兴趣.”“孩子的教育不在于智商高低,而在于他们快乐学习. ”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决执行计划的优秀品质.
2. 3 教学模式要由“填鸭式教育”转向为个性化的“自主创新式探究”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推行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模式. 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维护和助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 4 完善应有的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进行实验教学课中,应该尽量满足一人一套实验器材或两人一套实验器材,使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充分的得到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成功,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得到更加充分的理解.
在当今物理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大纲要求来制定和改善教学实施方案. 增强课堂内容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致力于为每个学生营造出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
篇5:影响跆拳道教学的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
1 跆拳道教学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跆拳道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锻炼学习的过程中体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跆拳道的学习讲究的是速度、力量及成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对速度的提升及力量的爆发,从而使得教学有一定的成效。跆拳道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巧,从自身的身体特性出发,使其心肺和肌肉都得到锻炼,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跆拳道教学有效综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东方民族至今仍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跆拳道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比赛双方的以礼相待和适可而止,能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涵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较强的意志力的培养,并以此来强化自身的坚强意志。跆拳道教学能使学生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得到自我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1.3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性格
跆拳道虽然是一项比较激烈的以比赛为主的运动,但其更为注重的是比赛双1得比赛胜利为主要目的。学习跆拳道能够使学生在相互认知中培养自身的性格,改变自身的孤僻、软弱等性格缺陷,促进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篇6:影响跆拳道教学的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
2.1 学生身体素质低
跆拳道作为一项激烈的对抗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而当今时代,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其被家长娇惯的现象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原因。部分学生从小缺少锻炼、身体不协调、身体素质较弱等都是影响跆拳道学习的因素。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掌握跆拳道的动作要领,使其做出的动作不到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2.2 对跆拳道缺乏了解和认识
就目前来说,跆拳道项目还不算普及,它是一项比较时尚的运动,许多人都只是在电视或电脑上看到过,但对这项运动并没有具体的了解。一般人都认为跆拳道是一项比较暴力的运动,需要情绪的发泄,出拳击倒对手,而对其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女生大都认为学习跆拳道会影响身形,让大腿变粗,而对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跆拳道就是学会防身,只会一味地瞎打。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都是源自于对跆拳道认识的不足。
2.3 教学水平低
任何学生学习知识和技巧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跆拳道这种专业技术型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教师对跆拳道知识了解得比较少,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实质性地教导学生,使得学生不能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从而使跆拳道学习出现严重滞后了,影响跆拳道的教学效果和日后的发展。
2.4 学生心理素质低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形成较强的个性,不能吃苦耐劳,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学生较差的心理素质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在开始练习时不能认真对待,听到实战对抗时会有本能的退缩反应,因为怕疼而逃避实质性的训练,这些都是学生心理素质差的体现。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不够独立,还有鲜明个性的原因,直接在训练过程中耍性子,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导致跆拳道教学无法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影响学习效果。间断性学习的情况使得学生的动作不规范,没有学到动作要领。
3 跆拳道教学的'优化对策
3.1 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教师在跆拳道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综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跆拳道掌握的程度,教育单位应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教师的水平和对跆拳道知识的掌握及自身的理解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传授作用,而一旦教师在自己的理解过程中产生偏差,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随之产生严重的后果。教学单位应经常性地针对教师进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培训,对教师组织技术交流,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得到提高。
3.2 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
跆拳道虽然是以培养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基础,但其中的礼仪和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适应于任何形式的教学,在跆拳道教学中,理论教学的实施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摒弃重技巧、轻理论的落后教学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跆拳道的精髓。虽然跆拳道是以格斗为主要形式的运动,但在其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3.3 完善跆拳道的教学设施
拳道教学设施的完善可以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跆拳道是一项竞技类运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需做一些准备运动,而教学设施的准备则需要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场地和训练器材等。学生和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学生身体的准备和教学设施的准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增大资金投入,以完善教学设施,从而促进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升。
3.4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对自己进行保护及格斗的技巧,还要知道它是一项对自身各方面都能加以锻炼和磨练的运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团体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之余充当其他同学比赛时的裁判,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规则。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具有一定娱乐性质的跆拳道俱乐部,这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
4 结语
跆拳道学习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又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 1 ] 兰孝国,李萍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探讨 [ J ].运动,(10)。
[ 2 ] 孙群 .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相关因素和优化对策研究 [ 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3) .
[ 3 ] 林海没 .论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因素及优化对策 [ J ].科技展望,(18)。
[ 4 ] 黄亚彬 .浅析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改革对策 [ J ].文体用品与科技,(8)
篇7:如何应对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论文
如何应对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论文
中长跑运动是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锻炼方法之一。长期进行中长跑训练,能使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增厚,心血输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脏容积增大,从而心博迟缓,每博输出量大,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但是练习时很累,训练时很苦,而且还要经历极点现象。所谓的“极点现象”,就是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特别是当下肢回流血量减少,加剧了大脑氧债的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恶心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现象”.
一、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当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开始运动前进行的准备热身练习,能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和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生物酶的活性提高,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延展性处在良好状态,内阻力减小,从而使机体各方面的机能协调一致,逐步达到运动的最佳状态。
2.心理因素。运动员产生运动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以及对社会反应的恐惧。学生或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调节,最佳成绩的取得等都与运动焦虑有关。
3.应跑时的技术与呼吸。跑的姿势不正确,呼吸没有与机体同步从而导致机体缺氧状态而出现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
4.体能的分配。对于自身的体能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起跑后的加速过于把体力加速在起跑上,从而导致后程体力不佳,导致出现极点现象,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二、如何应对极点现象
我在长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了它的原因,并积累了一些预防经验。
1.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部分的目的是将运动员迅速地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任务与要求,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地开始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
2.训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
3.教给学生正确跑的技术与呼吸技巧。一般来说,根据自己体力状况和跑步速度变化,可以采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当呼吸节奏与跑步节奏相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就可避免呼吸急促和节奏紊乱,对加深呼吸的深度极为有利,同时还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感和减轻跑步中“极点”出现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对于体能的分配,中长跑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三个部分。但由于跑的距离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而且还有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情况等,都将直接影响中长跑的运动成绩。由于中长跑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所以既要讲究动作的实际效果,更要节省体力。
对于中长距离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要强,跑速要控制,全程计划分配体力;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练习超长距离跑,在每次训练课时,负荷量都超过比赛时的负荷量,如400米跑就应该多练习500 米跑;800 米跑就应练习1000 米跑,这样有利于增加心肺功能和体能,从而避免和减少极点现象的出现。
篇8: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对措施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学习语文,同时语文也在学校教育时期和我们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发展,语文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共识。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学语文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内容古板,不能掌握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不能够将语文的知识限定在课本中,要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但是这种融汇的尺度却是不好把握的,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将语文课变成社会课程。举例来说,在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太阳》,这篇文章是一遍说明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大自然。讲课时老师问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顿时鸦雀无声。老师紧接着又换种方式询问学生:“太阳经常被我们比喻做什么?”个别学生回答:“共产党。”老师听到回答后很高兴地说:“说得对,太阳就像党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我们要更加爱党和国家。”这样的对话让我们看着就感觉到别扭,仿佛上的根本不是语文课,而是社会课程。这样的教育虽然说是创新,但却是脱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含义,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2、课程过于形式化
在很多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所谓的创新教育,很多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的,他们更多的是将学生当做观众,然后展示自己。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教师应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把所需提问一环扣一环地提出,学生答不出来,但教师却不继续从思维方式上诱导学生作答,而是以课件动画为基准,让学生了解所谓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形式化的授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是没有推动的,学生在初受教育的时候,就过多以图画来诱导思维,会让学生在今后失去思考的能力,这种形式化的创新是不可取的。
3、错误的创新认知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大胆质疑就是创新,然后就将原本秩序井然的课堂变为单一的`章节讨论,一堂传授知识的语文课瞬间变成了一堂辩论课。于是,课堂上有的不再是朗朗读书声,而且此起彼伏的辩论声。这种变化的原因很简单,机械的创新让教师失去了判断能力,忽略了语文课堂的本质,也失去了语文课堂原本的层次性。其实这种辩论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取,而是不应放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本身不具理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杂乱无章。
二、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应对策略
1、加强教师知识储备
创新教学能够推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教师就要是创新型教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对知识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这样,才能让创新型教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熟悉教育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适时予以鼓励。
2、掌握教学本质
小学的语文学科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针对语言接受能力进行强化,说和写是针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行强化,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才是一个人的思维进程。语文学科不光要研究文字,还要研究文字在文章中的应用逻辑,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营造创新型学习氛围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与创新性的课题相关联的,至此,为学生创造创新型学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采用一些相对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举例来说,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但愿人长久》,教师可以采用诗朗诵的形式,或者是歌曲演奏的形式来将学生带到情境中,改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这一传统观念。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在不改变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敢于挑战新问题。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创新是要建立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连贯的思维逻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来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教师尽量在教学思路上加以改变和创新,开阔学生的眼界,营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用更创新的教育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9:大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除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开设。共分为三个部分:审美文体、常见应用文写作、表达与应用三个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关注实用写作能力,更全面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以及课程本身的限制,大学语文课程往往出现学生意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对课程不感兴趣等现象。所以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这三个能力入手对学生进行培养,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技能。
一、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属于独立院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但对学习方法掌握不足。此外,本科毕业后,除少部分学生准备继续深造(读研、出国留学)外,均走入工作岗位,所以本科阶段成为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这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适应工作、掌握办公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方面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时时灌输,更要有针对性地灌输。结合大学语文教材,笔者从常见应用文写作这一部分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预习—提问题—学生讨论—授课—问题第二次讨论—寻找答案—布置作业”的授课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继续学习的能力。笔者先布置作业,即重点预习公文写作中请示和通知的写作。课堂上,笔者先列出10道关于请示和通知写作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讨论、翻阅资料查找答案,但教师并不公布答案,从而进入讲课流程。授课完毕,重新将这10道题展示出来,再让学生重新做题,共同寻找答案,公布答案。最后,布置自学其他公文写作内容及方法的作业。预习本身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即是第一次检验学生自学能力的步骤。随后,在不给出答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授课,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带着找寻答案的兴趣来听课,提高了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将问题与授课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寻找答案,让思维活跃起来,促进进一步学习。最后,布置相关公文写作的自学作业,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语文课堂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多集中在讲授表达与应用这一部分。表达与应用部分包括演讲、论辩、表达等。这一方面的培养教师亦需从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着手。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随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每周上课时进行课堂小组展示。随机分配学生的优势在于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朋友的小圈子,会认识到不同的同学,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与不同人相处的能力。课堂展示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脱稿演讲,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作品的内容,既可以克服学生怯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以通过团队的配合,培养协作沟通的能力。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如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赛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又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通过组织活动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阳光心态
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8岁以上,身体发育已趋成熟,但心智的发育正处于塑造期。有一些学生在面对压力、困境等时抵抗力较弱,常常出现悲观的心态,甚至个别学生会出现自杀倾向。学生阳光心态的培养是要求学生无论在校园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在逆境中泰然处之,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很多教师在上课时,苦于无法将这种阳光心态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之中,而大学语文的审美文体部分正可以弥补这一部分。在审美文体中,学生会阅读到《诗经》《庄子》等著作,也可以品读李白、杜甫、苏轼等名篇佳作。审美文体的阅读,不仅仅是单纯的作品阅读,还可以融入作者的人生轨迹、创作背景解读等,作者或作品的主人公在遭遇人生挫折与磨难时,或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或拥有淡然处之的心境,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形成阳光心态的最佳例证。如《诗经》中的《氓》,全诗虽为弃妇诗,但是女主人公“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对爱情的反省,“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这段不好的爱情的决绝都能够看出其对待爱情的态度:不是反复纠缠,不是陷入伤痛无法自拔。这一点正是大学生对待恋爱应拥有的态度,积极地看待爱情,不陷于失恋的悲痛中,对待生活也是如此。教师在讲授苏轼的《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时,一方面通过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如“乌台诗案”、贬谪等与学生分享苏轼一生乐观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通过全词的分析,指出在困境中,应当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笑对风雨的心态,也要在挫折过后,冷静分析与总结,最后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学生只有拥有了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才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愉快的度过,也能够在走向社会时在困境中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摆正心态,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篇10: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
大学语文要重视审美教育,是由这门课本身的性质、内容决定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文学是诉诸人的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其任务“是使人变得高尚”(高尔基语),其最本质的社会作用是美感作用。大学语文荟萃了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等精美作品,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美的情感、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等等,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可以说,大学语文教学和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从美育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看,大学语文应把美育作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文科类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专业学科背景,较其他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感知、理解、判断的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应旨在深化语文智育、德育的基础上,突出语文美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此外,从课程设置看,《大学语文》作为文科类大学生一年级的必修基础课,是为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对美的感知、欣赏能力,并为以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底蕴服务的。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增强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既达到了语文课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的目的,也使其作为一门基础课发挥了对专业课相辅相成的作用。
所谓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审美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并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既有知识,又具智慧,既有技能,又具审美意识的新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以其独具的形象性、情感性、体验性,成为高校实施美育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那么到底应如何实施美育呢?笔者通过在文科类大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通过对教材名篇的审美情感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实现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和谐的融合统一。所以,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或所刻画的人物往往都渗透着作者主观的思想寄托,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表象去感受作者的内心。如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所塑造的英俊、潇洒的`将军菲比斯与丑陋不堪的卡西莫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既包含外表,又涵盖内心。俊美的将军让吉普赛女郎喜爱,也会让很多读者向往,而作者恰恰要批判这种华美包装下的狡诈、自私与虚伪,而在卡西莫多丑陋的面孔中,却饱含着作者对纯真、善良的赞美和向往。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通过对“春”的“怜惜、愁怨、挽留”,表明作者对南宋王朝(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从中可以使学生得到爱国情感的教育。再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引导学生去倾听“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人籁,去感受“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的空灵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去领悟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流露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哀而不伤的情感和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挖掘作品的“情”,由作品的表层进入作品的深层,以获得人生感悟、陶冶性情、纯净心灵尤为重要。
其次,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实践。对大学语文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学生是大学语文教学运转的轴心,那么实践则是大学语文教学开启的关键。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艺术美的鉴赏与评论,而一切艺术美都是来自现实生活的。俄国伟大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就是生活。只有深入生活的海洋,才能探求包括文学内在的艺术美的真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采取全方位的开放模式,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要把大学语文的教学延伸到对有关的文学、书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名作的欣赏。同时指导学生从事文艺创作、演讲与辩论、审美文化研究等创造活动。并且对学生的创造成果给予奖励与宣传。如鲁迅的《伤逝》,内容涉及到个性解放、妇女解放、知识分子的道路、女性人格独立与经济地位、社会制度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讨论,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二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第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美育,利用现代传媒资料,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形象性的特点相一致,大学语文教学也要突出其形象性。大学语文形象性的特点主要依赖于教师语言的形象化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学语文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最感人的是文学形象。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握这些文学形象,理解这些文学形象,感动于这些艺术形象,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和审美的愉悦。形象的内容要求形象的形式,教师的语言要力求丰富、生动、形象、富有个性。
教师的课堂词汇应是丰富的,语气要富于变化,语音节奏要与讲述内容和谐一致。另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大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谓得天独厚,因为与之相关的图片、图像资料很多,都可以拿来展示或播放。许多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优美图片,都可以扫描进计算机,再复制到CAI课件中展示给学生。这不仅能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而且可以突出这门课独有的个性。同时,配合教学播放一些有关名家名作的电影或录像,显然也能增强课程的形象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看电影、看录像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学作品及文学形象。
在形象化的教学内容与形象化的教学方式的结合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这种对美的教育是最自然、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效的。比如讲授王维的《汉江临泛》,我们可以制作“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的整体气势的画面,用色彩描绘出“山色明暗交错,连绵不断”的山光水色来,并用动画技巧设计出动态景观:“波涛使得望中的城镇似乎在两岸起伏波动,远方的天空也在腾跃翻卷”,使学生加深理解王维盎然游兴、寄情山水、怡然自乐的情绪。
最后,通过创设作品美的情境,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为了消除学生听课的枯燥感和疲倦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形声并举,音画同步,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感染。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可以让学生先听音乐朗诵,在朗读中感受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优美的诗歌语言,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历来对它的评价很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意境深远。讲授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随着文章的波澜起伏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欣赏一幅完整的清风、明月、江水、小舟、歌声、箫声所组成的美妙动人的赤壁夜游图,还要使那些回味思索的余音强化,让学生认识到作者的欢欣情绪、豁达心胸、高尚情操、哲理性的语言,真正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
总之,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及教学中相关的美的因素,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篇11: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感教育;人文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它没有升学的压力,并且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主要以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而素质教育的课程并不被重视,有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情感教育成为一个被忽视的极其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1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情感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情感始终伴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育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所产生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其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认知教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如果不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整个大学语文的教育也将是失败的。大学语文教学的认知过程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而情感教育的过程为:情感体验——情感表现——情感交际阶段。在语文情感过程中,认知制约着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认知也影响着情感表现,并对情感交际的实现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充分利用认知的功能,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篇12: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感倾向,指一个人经常处于或趋向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积极的情感倾向是一个人能够一贯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敢向前的良好状态的前提,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实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学生积极情感倾向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任务。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增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感是与行为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大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道德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道德经典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自身强烈的情感体会更能激发学生感受那些道德形象所体现出的情感。学生也只有对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能够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从阅读优秀作品内容的感受中受到启发。热爱祖国、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求真务实、忠诚认真、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奋刻苦等人文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优秀作品去体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应结合课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学习进入到文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激发下深刻体会道德的魅力,认识到高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道德情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情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具有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育的显著特点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通过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与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应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的智慧进行启迪,可以充分拓展人的想象力“;礼”注重于人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据的准则“;乐”提供了达到心灵愉悦的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可以使人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激起审美情感的同时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毅力,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篇13: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借助意志与知识的力量可能抑制情感的表现,减弱情感的强度,但不能影响与改造情感本身。只有通过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才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1)教师感染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本身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热情、有激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讲解文章,学生就会深受感染,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例如,在讲授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教师应用饱满的感情述说作者和祖国的交融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达要为祖国献身的真挚感情。教师本身的感染力因个人基本素养、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师的主观感染力,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因素。
(2)情境感染法。情境即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运用语言或直观教具将课文作者在其作品中构造的情境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容,提升情感水平。情境感染法可以提升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觉、知觉表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产生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总之,情感教育是始终贯穿着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并发挥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育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4).
篇14: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弱化现象及应对策略论文
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弱化现象及应对策略论文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弱化现象,找出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表达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新课标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淡化语文语法教学,导致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下降。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语法学习。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
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写轻视语法,以“人教版”为例,必修模块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部分,四个模块都很少涉及语法知识;选修模块只有《语言文字应用》是专题的语法知识,其他部分根本没有直接的语法教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形同虚设,初中语文很淡化语法教学,高一、高二的学生没能接受系统语法知识教育,因此,语法知识成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盲区。
二、淡化语法教学带来的问题
1.淡化语法,学生难以辨析和修改病句。
句子必须符合语法规范,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点,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学生辨析句子往往只凭语感,导致出错率很高,因此,教师要系统讲授句子成分的构成,要求学生辨析病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和附加成分,然后辨析句子是否结构完整、搭配得当、排序合理、符合逻辑。
2.淡化语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
阅读经典的古文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还要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用法,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语法知识欠缺,教师教学费力费时,学生收效甚微,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淡化语法,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不但要有深刻的思想、一定的写作技巧,还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但是,由于学生不通语法,导致文章语意不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章的质量。
此外,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语法受到从所未有的冲击,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规范的语法,无形中受到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
三、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对策
教师要结合本校情况制订一套完整的高中三年的语法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也要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这样学生便能在实践中轻松有序地学到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教学要贯彻以下原则:
1.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原则。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是写作的典范,也是语言的典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随文点拨语法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法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法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法知识。比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中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一复杂长句,由于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晦涩难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主干部分(“事实”“为“明证)”,这样,句子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
2.比较教学原则
比较法是学习语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和英语同属语言学科,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英汉对比、归纳,解决一些复杂的语法问题,比如通过对语文的词性和英语词性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一些复杂的副词、介词的用法。
教学文言文语法知识可以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尤其是倒装句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涉及语序调换的问题,如分析定语后置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之死》),教师要告诉学生,现代汉语定语一般都是放在中心语之前的,而古文则常把定语放中心语之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就应调整语序,翻译为“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3.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原则
文章要写得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并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对文字运用自如,任意创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语法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写作中的语法教学主要体现在讲评这个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病句,让学生借助语法知识修改。这些病句来自学生的作文实践中,是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更具示范性。
4.语法教学与培养语感相结合原则
语法教学需要一定的语感支撑,而语感的提高则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范才能实现。从表面看起来,语感是感性的,语法是理性的。其实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不矛盾。平时写作时如果简单堆砌理性的语言,文章就一定枯燥无味,如果仅凭语感,文章肯定就会有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将语感和语法割裂,而要使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篇15: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对高考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对高考论文
摘要:语文在整个高中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然而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对它却充满了恐惧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科,它看似简单,但是考生在高考中却不能考出一个如意的成绩,所以学生万万不能怠慢语文,教师也要采取各种策略来提升语文课的授课质量,促进提升学习者对语文的学习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考;语文;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高考对语文的要求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迫使教学中加大语文的教学力度,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能够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优势,确保语文教学效果,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既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还要有利于学习者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促成素质教育更好发展的目标。本文探讨了学生在语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让语文教学提高质量增加效率的策略。
一、精心备课,简要讲解
实际上语文教学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避免没有意义的对话,从而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语文本来就是广博丰富的,还能与有关的历史知识相融合,授课者可以很轻松地把这些知识讲述出来,但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真实讲课的内容。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经典文章,可以讲抒情,可以谈语言之美,还可以讲授散文的欣赏等,有些教师就是把备课中积攒的知识全部展示给学习者,分不清教学的主次,这样学习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理所当然地降低。其实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让学习者在众多的新知识中惊慌失措,不如让他们放慢速度,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对这门学科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要围绕文章的题目,让学习者思索:写的是荷塘和月色,还是荷塘的月色?把这作为起点,让学生领会散文之美,然后指导学习者去认真地阅读文章,品味语句的优美,体会文章思想,做完散文欣赏的步骤,提高他们的文章评析能力,教学目标集中,课堂上讲解的减少了,留给学习者的空间就增加了。当然讲得少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讲,也不意味着乱扯,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胸有成竹,备课要精益求精。如何用三年的时间将语文课程学完并留出充分时间准备高考,教师需要选出要讲的内容,和需要细讲的知识,给学生构造一个多彩的语文王国,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学到知识。
二、充实课堂内容,改善授课模式
语文课堂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要用丰富的课堂内容抓住学生注意力,减轻学生负担,突破语文教学的屏障,最大程度地提高授课效率。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他们足够活跃,这样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语文授课中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可以有利于学习者积极性的提高,还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堂活动,如填字、成语接龙、经典古诗词背诵等让学生参与讨论,优化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更贴近课堂教学的主题,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始终保持在充满热情和灵气的气氛中。比如戏剧《雷雨》,作为戏剧单元的典范之作,完全可以通过它帮助学习者建立对戏剧的认识和鉴赏评价。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理解不了戏剧,也无法进行鉴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讨论+写作”的教学模式,先安排学生观看电影《雷雨》,结束后用一些时间让他们讨论印象深刻的情节,最后要求他们写一篇简要的戏剧评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帮助学生提高了戏剧鉴赏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需要注意:教师需要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而且能够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会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上进和创新的境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学生语文写作严重格式化,学生每天钻进课本学习方法技巧却忽视了个人独特的生活感受,教师需要让学习者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觉得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探索较为匮乏,所以就要指引学习者善于发现,习惯于从各个角度探索事物的本质。在课堂的授课中,指引他们对书本、名言等进行透彻地探究。比如,在讲述《林黛玉进贾府》时,可指引学生从不同方面解剖《红楼梦》的思想,可以让学生从本节课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着装、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性格,然后将此方法运用到相似的文章中去,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变化。还要多读多写,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传世之言,“破万卷”就是尽量增加阅读量,只有增加阅读量,眼界才能变广,才能做到博学多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不仅要增加阅读量,还要练习写作,在课堂上,可以督促学生写日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当地夸奖,让他们爱上写作。教师还应当督促学生广泛阅读,学会引用和借鉴,把读和写联系在一起,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便会被引发,写作能力也会逐步提升,创作困难的问题可能会被解决。
四、结语
自从教育部对高考进行改革后,语文就被高度重视起来,在高考中的分值也占比很大,特别是前几年还出现了空前的“汉语热”,汉语也成为了一门国际性的语言。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更有义务为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用心教学,努力培养学习者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出新型的教学策略,赶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桂巧艳.走进新高考的语文教学策略之浅见[J].小说月刊,2016,(5):232-232.
[2]李丽.谈新高考方案下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0,(32):30-30.
篇16: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建设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建设论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同时也破坏着人类最原始、最纯真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指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并为一定共同体所拥有和依托的,具有精神支撑功能的精神文化系统。它是全体成员精神生活归依的一个文化空间,在共同成员中“心系之,情系之,命系之”的社会文化形态。构建精神家园能使人直面现实社会,自觉抵制诱惑,从容应对挑战,让生活更充实,让生命有价值。精神家园是一个共享性的文化空间,构建精神家园需要从文化教育着手,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凝聚了千百年来哲人及文人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语文教学构建精神家园,是当代教育的任务使命。大学语文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可以给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让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开拓进取,培养高尚道德,树立远大理想。学好大学语文,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博大,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富于创造性。但也要看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对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构,本文将分析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语文教学建构精神家园的方法。当今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表现:
第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今社会,大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学校为了学生的就业取向,更多的设置专业课程,学生出于对现实的考虑,也常常忽略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大学中语文教学被忽视,语文教学被直接的忽视,间接上也就忽视对大学生构建精神家园。
第二,缺乏明确目标。
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学习诗词歌赋、古今名著等,通过语文学习,对大学生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提升自身修养,形成健全人格,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缺乏特别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缺乏明确的主题,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大学生还不能得到真正的怡情益智的东西,也就无法较好的'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第三,缺失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注意素质培养,重视精神建设,人文关怀从教育的主体出发,体现了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吴宓提出文学教育的作用在于“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情、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但当前语文教学中恰恰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无法真正进入学生内心。革新大学语文教学,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第一,深入挖掘教材,培养高尚情操。文学历史上,不乏志士仁人,他们已将高尚道德情操反映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作品,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
当今社会倡导扬正气,树清风,清正廉洁,公正开明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古代很多优秀作品都蕴含这种高尚的精神,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千古名句,是当时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也激励着现代无数有志之士奋发图强。挖掘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以此来教育大学生,感染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充实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第二,注重综合教育,提升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等,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教育大学生要学会和平相处,懂得只有和平相处才能实现共赢。第三,拓展教学资源,充实精神家园。狭义的语文教学指语文课堂教学,广义的语文教学指课外生活的外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大学生在“小课堂”中学习知识理论,在“大课堂”中锻炼综合能力。现在高校有些大学生感到生活无聊,学习乏力,精神贫乏,语文“大课堂”能很好的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例如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杂志征稿活动,既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又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去边远山区和农村支教支边,通过这项活动,不仅能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城乡生活差距,感受边老山区农村的生活状况,看到农村的落后,珍惜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和良好的学习条件,立志努力学习工作,为改善中国的落后山村,建设美好家园认真学习,不断努力。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要更宽更广更实际,学校和教师应利用多渠道、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充实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作为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国家亦是如此,精神家园和自然家园对于国家和人民同等重要。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坚守精神家园,就能凝成一体,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坚,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学的使命,只要学校、教师、大学生要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能够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构建更好的精神家园。
篇17:多媒体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
关于多媒体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
论文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语文教学领域,优劣并存。我们应趋利避害,使多媒体得以与大学语文教学很好地整合,发挥其最大优势,更好地服务于老师教、学生学。
当今,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节奏大大加快,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但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从多媒体教学优缺点两个方面着眼,探究解决途径,使多媒体得以与大学语文教学很好地整合,发挥其最大优势,更好地服务于老师教、学生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媒体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图文并茂、声形共举,在教学革新活动中彰显了其突出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以视觉、听觉为出发点,具有界面内容生动、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等特点,运用多媒体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从教学中‘文本内容’到‘体验内容’的转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和再现各种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创设与教学场景相关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限制,从而实现了教学容量的最大化,课堂的交流得以无限延展;大学语文内涵更丰富,主体感更强,说大学语文课堂采用的是立体式景观教学非常恰当。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大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新颖性。比如在讲解《雨巷》时,先响起曼妙舒缓的乐曲,之后,让男女组合和着美妙音乐一起朗诵。从大屏幕中看到的是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诗一般的丝丝细雨,还有色彩斑斓的油纸伞以及丁香姑娘那忧郁的眼神,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多媒体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深的东西通俗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了一个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时候,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对而言没有形象思维发达。以前只可以抽象讲解的知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得形象了。传统教学中各自独立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在多媒体中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生被带进一个生动活泼、充满诱惑力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味觉、嗅觉都得到充分调动,思维空间被打开,理解力进一步提升。多媒体一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难易就得以调节,大学生顺理成章地实现了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领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信息网络传输准确又快捷。在这种条件下,大学语文的教育资源在全国甚至全球得以共享。多媒体课件依据网络支持,得以不断完善不断传播。其表现力及交互性进一步优化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过程实现了革命性的创新。
用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教学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是必然的。在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们对文学常识的'学习事半功倍,有些经典对他们来说不再难以理解,大学语文学习被提高到艺术享受的境界。多媒体运用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
使用多媒体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学生和教师可以平等使用视听资料。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可以对视听资料任何一方面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学生就能够相对独立、自由、深入地思考,增强对教学的参与意识和对教学主体的认知。从教师角度来说,来自大学生的自由、丰富的思考能够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同时也对大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机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师须真正尊重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多媒体教学的负面效应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课件质量有待提高、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等。某些课件就是手写教案的电子版。板书由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化为现代的“屏幕+键盘”,乍看教学方式上有一点点改变,而本质上无非“穿新鞋走老路”,多媒体的优势并没得到发挥。大学生最初还可能感觉到一丝新鲜,但久而久之,这种单调的转化就乏味了,课堂气氛回复平淡,授课效果难有多大改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徒留形式。"
课件作用被无限放大,师生之间的交流束之高阁。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喧宾夺主。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与运行上,把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忽视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沦为课件的奴隶,课件成主导,教者被动,学者也被动。常规成熟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被挤压得荡然无存,师生互动被人机交流所取代。表面的热闹过后,脑子里空空荡荡,没有留下知识的光芒,最为可贵的深思联想也被扼杀在一目了然的表象之中。
影像图片的滥用导致大学生想象力的萎缩。正如古语所说“物极必反”。部分大学语文老师竭尽全力搜集各种图片、影视资料,于是出现“过度包装”,内容繁杂无序。过度使用多媒体的结果就是削弱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这种几乎武装到牙齿的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大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色。”大学生对于文本的理性思辨被“热闹”冲淡了。“语文课被上得大同小异,这可以说严重束缚了执教者的手脚,并导致他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由性思考和个性之张扬。”
三、多媒体应用误区产生的原因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首先是许多大学语文老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不是十分熟悉。有关专业人士曾经针对大学语文老师利用何种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是:“用PowerPoint的占95%,用Flash的占15%,用Au—thorware的占10%,用3DMax的占4%,用Dreamweaver及其他工具的占1%。”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大学语文老师多使用电子幻灯片技术,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要求使用技术水平高的软件对于他们来说往往不现实: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这些软件,对专业软件的认识程度不高。
其次,缺乏对教学理论的学习。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能代替对多媒体教学理论的认识。一个大学语文老师若忽略了对诸如教学心理学、教学传播学等理论的再学习,就会导致一种现象产生,那就是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流于形式,更不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件,课件成为资料的堆积、技术的展示。大学生们感受不到多媒体运用的亲和力,甚至感到还是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合适。
第三,大学语文学科特点被忽视。大学语文教育本质上属于人文教育,精神层面的东西居多。精神财富必须通过学习和心灵感悟来获得,而不能靠外力去占有。部分大学语文老师由于忽视大学语文的学科特质,机械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导致无用信息泛滥,非但无助于教与学,反而再巧成拙、事与愿违,与科学、严谨、和谐的课堂要求背道而驰。
四、趋利避害。实现多媒体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要使大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发挥积极作用,教学的实施者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是关键。首先,大学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其次,高校也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资金上的支持,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师们有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个性,正确看待教师的悟性,真正把课件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对老师的束缚;鼓励创新和自主研发课件。
从内容编排体系来看,大学语文往往按时代和文体进行单元划分。通常大学语文课本被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词曲赋等章节。应根据文体特点来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否。就是说,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相对而言,那些摹景状物、感时伤怀的文学性强的诗词、散文、小说宜于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而那些说明文和议论文,特别是事理性说明文,其逻辑性强,常常以说理进行文章的延展,与图像素材关系不大,多媒体的使用近似于板书,作用不大。此刻,理性分析、科学理解和认识问题是关键。老师的智商和情商无论如何计算机取代不了。大学语文老师制作课件之前先要综合思考自己的教学价值,也就是比较用传统教学模式跟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效果孰优孰劣,不能单纯追求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置实际教学效果于不顾。
此外,大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审美修养,让制作出来的课件既美观又实用。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思考,不断完善,让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语文的教学。
篇18: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应对措施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应对措施论文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建筑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对建筑选材及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够重视,一切以降低施工成本为原则,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能够减少资金投入,实现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既包括现场施工管理,又包括施工安全问题。它既包括前期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包括后期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无论是工程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该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才能促使施工人员文明施工,降低建筑工程后期的安全隐患。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以及政府机构的介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水平有所提高,但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素质不达标等问题。
2.1质量监督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没有独立的执法资格以及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认识不足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缺少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法律的制裁,使相关的质量监管部门不能够做到依法管理,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没有执法资格,不具备处罚权力,造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很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认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不重视建筑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影响了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2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施工过程,无论是施工企业、建设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要认识到施工安全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不能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视经济效益,缺乏安全意识,导致施工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等;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建筑工程进行盲目施工、混乱施工等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不够重视,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工期拖延、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2.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来确定工程是否达标。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混乱,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不达标等情况,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3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实权下放、加强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来改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3.1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行业。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出现。相关负责人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法律法规的重视,对工程监督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确保工程建筑质量监督有法可依,并根据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励施工人员,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2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实权下放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受政府委托对建筑工程行使监督权。但是由于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构没有相应的实权,达不到真正的监督效果。政府应该赋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相应的行政处罚权及财政支持,使监督机构将相应的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对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监管,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
3.3加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建筑工程的施工一样,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注意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及细节。无论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图纸、技术性工作还是施工人员的施工表现都要做到全面的监管和重视。
3.4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监督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5制定奖惩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工程相关负责人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和工程板块进行明确的分配。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来促进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保证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施工人员都应该重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督,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质量监督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重视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就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篇19:建筑工程管理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
2.1缺乏先进的科学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中的科学方法还不够完善,这会导致建筑公司的经济效率下降,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获得必须要一个一个现金的科学技术作为竞争的基础,科技落后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时间变长,哪样需要的投入就要变大,加大了建筑工程经济负担,降低最后的经济收益。
2.2资金过于分散,使用效率较差
在经济的投入方面,大家都知道,建筑的经济投入是比较分散的,所以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不能够合理控制好资金的管理,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中预算开支和实际情况的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到了工程中的资金运行,其中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计划的完善度还不够。
2.3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资金的管理方面,我们缺乏一定的组织和实际行动,导致有的支出无法落实的建筑工程的人员手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工程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度,将工程的工期变长了,这样下去,工程的实际资金投入就会超过预算开支,就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率,同时获得经济利益也就相对减少了,这就会让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2.4对安全设备的工作方面
在安全方面,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安全的保障,要是没有一个优秀的安全系统,同样对工程的进度,和工作人员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目前我们在安全检测方面存在在小问题忽略,大问题简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方面的投入进行重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就能准确施工,按时完工,如果没有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导致工期延误,经济管理不全,建筑企业的经济收入不高,发展缓慢。
★ 大学生就业论文
★ 就业论文
★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消极现象与应对措施论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浅谈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2023-11-12
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的论文2022-05-06
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和应对的方论文2023-02-17
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移植现象的思考论文2022-08-20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论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论文2023-05-14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2022-12-04
国际银行业战略性并购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论文2022-08-1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22-12-29
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论文2023-07-15
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