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23 07:33:35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sbsnpgy53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1: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也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 主体作用

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卫生职业语文教学的一大要点。语文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字词篇章,更重要的是要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真善美因素,教育学生求真,爱美,向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比其他的学科要高,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能力比其他学科要强。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遵从新课改的召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做自主学习的主人、探究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养成健康的人格。

一、卫生职业语文教育的现状

语文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但长期以来却一直在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怪圈中徘徊。究其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教育价值的认知错位,对于语言学习规律的认知错位。目前卫生职业语文教育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只是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决定着学生今后一生的前途,卫生职业语文教育便逐渐走入了“应试教育”这个误区。应试教育是现行教育制度下各科教育的通病,但是在语文学科教育中表现尤其严重。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卫生职业语文教育基本上采取的仍旧是逐段逐句读读讲讲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讲现代文如此,讲文言文则更甚。在毕业就业的指挥棒下,卫生职业语文教育急功近利,成了考试的工具,教学模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不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培养,这使卫生职业语文教育改革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标志物

我们的语文课是中**语教育,母语教育的主旨在于传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积累,以文悟道,以文明心,以文见性,以文化人,培植学生的中国心。母语教育的“化人”是通过高层次的诵读、写作实现的,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母语教育的基本经验。这一经验固然有需要完善之处,但基本上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很好地继承这一汉语言教育的优秀遗产,而是盲目地照抄照搬了西方的东西,在简单的移植过程中,先是走了调,后来就越来越找不着调了:没有形成符合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文教育体系,目中无“人”、无文化,语文教学成了纯粹的“工具”的`拆卸和组装。目前的语文教育状况不利于提卫生职业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也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教育的需要。

三、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对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统一的明确的认识,那么从上到下整个语文教育系统就只能陷在一种本质上的混乱状态,所有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都只不过是盲人摸象,从事实践工作的语文教育者们则观念贫乏,无所适从。因此,现在通过重新探讨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这个问题来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是立足于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成熟了许多,删除了一些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篇目,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加大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强调了人文性,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公德教育、法制教育、敬业教育、人格教育等内容仍然不足,仍然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不相符。由此看来,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那么,在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该怎样解决好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地位问题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语言是交际交流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是事实。同时语言与自然界、人类历史和精神活动都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语文”二字,即是“语言与文学”之意,语文中的语言教学,便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体现;语文中的文学教学,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所以,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互相依托互为补充的,绝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

四、中国儒家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的统治阶层是当时国家的文化精英——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行为方式、文学作品、生活理念、价值取向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儒家主体价值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平、和、中庸、天人合一等表达已经深深地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观念中,成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生活哲学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与儒家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能与中国传统教育割裂开来的。我们要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要实行“拿来主义”,批判地继承儒家学说。

五、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方法

在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既不能在毕业就业的指挥棒下死抱着脱离实际、死记硬背、考试至上的陈腐落后、僵硬刻板的教育思想,使“人文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也不能单纯“为人文而人文”,把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人为地割裂开来,形成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专业教育“两张皮”。

在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上的选择。在毕业就业指挥棒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往往被“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所代替,必须抛弃这种做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只有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在道德修养上力求完善,使自己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真正成为一名个性品质优秀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并成功地实现教育目的。

篇2: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

语文同时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等特征。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笔者在工作中,感受到学生对折射人文精神光芒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稍加引导,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很好的教化效果。这也正是中等职业学校利用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的具体体现。

1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与专业技术课程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较少,而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就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自由灵活地把握课程资源,必要时还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或整合,做到有所取舍、突出精华。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语文课程应该选择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历代经典文本及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思想。比起高深的教学内容,通俗易懂且意味深长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倘若语文教学只是一味清高地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必将导致学生的反感和不理解,更谈不上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应该是独立且完整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非各种文本材料的拼凑。宜选择名家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尝试开发校本教材。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通常都会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兴奋点和刺激点的眼睛,而如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这些兴奋点和刺激点转化为人文素质培养的契机则是对教师工作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譬如,在讲授《荷花淀》时,大部分的学生会对这段历史故事本身产生浓厚的情趣,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理解故事背后所隐含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层次得以提高。沈从文的《边城》,我们在欣赏作者描绘的风光秀丽的边城的同时,更感受到这里的纯朴的民情,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诚、纯洁的爱、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鸿门宴》一课,使学生在深深感叹之中认识人格的悲剧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影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教材中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因为,传统文化中隐含的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精深含义,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发挥、去开拓。能让学生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感受其浓厚的人文气息。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将其与人文素质教育相挂钩,除了起到梳理知识、整理学习内容的作用之外,更应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要求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作业(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新闻作品、应用文、文化论著等)、撰写读书心得也不失为培养其人文素质的好方法。

2 教学方式与方法讲求灵活多样

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呆板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职语文教学都是采用极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为了教而教”,语文教学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导致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程失去了兴趣。要通过语文教学达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就必须改革老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摸索,寻找适合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笔者所执教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在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领域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鼓励和指导语文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将谈话法、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表现式教学法、欣赏性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使语文课堂登时鲜活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当中,放弃了过去由教师主讲和翻译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制定小组学习任务,由学生来主导文言文学习,教师从旁辅助,结果,所有的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学、同学帮助和教师辅导很快就通读并翻译全文,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其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也比单纯由教师讲授要深得多,同时还积累了合作学习的经验,可谓一举多得。可见,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和灵活多样对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3 重枧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师生互动,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人文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美”的培养,实质上就是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健全其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挖掘其情感因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实现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和高尚的情感的目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身上所具备的优秀素质(如宽容的.心态、开阔的胸怀、用于探索的精神、热情真挚的行为、公平民主的作风、多学多艺的才能等)能够对学生潜移默化,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来源生活、贴近生活。正如教改专家姚竹青所说的那样:“我所谓的大语文,是真语文,实语文,活语文;是贴近生活的人性语文,注重实践的素质语文,体现智能的长效语文;是让学生受益终生,享用一辈子的黄金语文!”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升,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实现彻底内化。

4 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言”割裂而谈能力培养。“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以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评价学生,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断从中华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坚韧的民族精神中吸收养份,从古今中外遗下的文化科学经典中借鉴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应有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发挥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使其不但能够汲取有用的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更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及思想觉悟。

篇3: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作为母语的高等教育充满了发展的契机,又面临诸多窘境。大学语文应转变以教育方为主的教学改革思路,而应以受教育方的需求出发,淡化大学语文工具性特点,强化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明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能力教育;素质教育

1978年,在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徐中玉先生和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共同倡议下,中断了30年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得以重新开设。但大学语文既没有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又没有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尚方宝剑,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课程遭遇尴尬。本文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与教学对象需求的详细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试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一.大学语文的契机与窘境

从中学到大学,没有了高考的指挥棒,大学语文拥有许多发展的契机:

一是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受到国家层面及专家越来越高的重视。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此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是大学语文相比较于中学语文,无论教与学,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的弊端、痼疾是显然的。受限于书本和考试,语文的教学和学习都变得枯燥无聊。过于重视成绩,忽略传统道德修养的应试教育,在人格的养成上也是有缺陷的。大学语文在丰富课堂,活跃思维,健全大学生的道德、人文修养上,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相随的,大学语文也面临尴尬处境。窘境之一是从重视到忽视,从主要到次要。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是重要的一科。进入大学后,作为中学语文的延续,大学语文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时比较少,一般就是一个学期(不到英语课的五分之一),主要是针对非中文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设,课程性质有的设为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有的设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一般是几个小班的合班,在多则上百人的阶梯教室里上课。大学语文虽然还会安排考试,高分虽不易,及格应该是没问题的。从课时安排、课程性质、上课人数多上都能体现大学语文课的边缘化。窘境之二,大学语文教什么?课程名称是对课程本质属性的揭示,作为概念的课程名称应有其相对确定的内涵和外延。“语文”的直接语源是“语言文字”(“言语文字”)。“语文”之“语”指口头语,“言”和“语”所指有异,所谓“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虽都属口语,但涉及交流则多用“语”;“语文”之“文”则指文字,一般指书面语,但深究之,此“文”,包括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以及“连缀成文”的文字,而“连缀成文”的文字通常指文字的一般运用(即“文章”),所谓“集诸句以记事物之状况,表现其意思而使之成为篇段者,谓之文。[1]亦即:语文=口头语言+(文字+文章)。但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学科定义。叶开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实际上指母语)教育思想的最大问题是把丰富的语言、文学内涵抽空,干瘪成一种粗糙语言文字工具。”[2]从“语文”成为我**语课程名称之日起,对这一课程争议不断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这也是造成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不明确的主要缘由。于是,大学语文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五花八门:有的侧重中国古典诗词;有的侧重西方文学;有的侧重语言学;有的侧重应用文写作……

什么都可以教,仿佛大学语文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窘境之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为了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少大学纷纷行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武汉大学组建了国学班,东南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网络课程,湖南城市学院开发了中国大学语文教学网,设有“语文常谈”、“实用写作”、“教研基地”、“名作欣赏”、“在线作业”等栏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边缘化的大学语文,教改研究亦积极踊跃。迄今有关大学语文教改的论文就有上百篇,硕士论文也有15部之多。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表在《中华读书报》的文章《“大学语文”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提出大学语文应“兼顾工具课,突出理论知识性”,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这种模式与中学语文大同小异),而采用分专题讲授语文知识(包括文化史、文学史等方面知识),并引导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拼盘”模式。[3]史灿方《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大学语文改革的理念反思》,要求从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目的、大学语文如何开、大学语文如何考上,理清大学语文改革思路。他认为大学语文开设目的重在解决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和学生的语言知识(主要是运用语言的背景知识)修养。大学语文如何开上,教材方面,选文要在“精”字上做文章,须注意一要避免与中学篇目的重复;

二要考虑经典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三要考虑可读性和效果性。

教学方面,首先是基本功的训练要加强;其次是思维能力要培养;再次是强化说和写的训练。大学语文如何考上,应该建立大学语文水平测试标准化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字词句运用、常用文体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选文内容知识、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一般演说能力等。可以综合测试,也可以分模块测试,如汉语基础能力测试、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口语表达能力测试、语文知识修养测试,或者分书面测试和口语测试两部分。[4]两位专家的教改思路可谓周详细致,虽有差异却都十分注重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修养性。但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教改思路,显然承载太多,要在短短的一学期完成,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国内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乏热烈,但至今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仍争议不断,教改效果收效甚微。

二.大学语文教学需求分析及改革尝试

面对大学语文课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契机与窘境,如何抓住契机,摆脱窘境,笔者以为,教学改革不能从教育方单方面出发来制订计划,而要更多兼顾受教育方的需求与接受。针对非中文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言,结合笔者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他们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需求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大学语文应该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堂应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思维开放,百家争鸣的课堂;大学语文不应脱离实际,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爱与美的教育以及哲学教育都是他们感兴趣并迫切需要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是他们对大学语文课的内在需求;教学方法上,延续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强调字、词、句、篇的常规教学方式是不受欢迎的,应从以教师为主型转到学生为主型,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几点都鲜明反映了新一代大学生对刚刚过去的中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厌恶,对未来大学学习的期待,充分体现了处于青春期大学生对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的要求以及对中学教育空缺的情感教育人生教育的需求。从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需求看出,对语文人文性的需求远大于对工具性的需求,与专家对工具性的强调形成强烈反差,可见学生对长期语文教育强调工具性的逆反心理,但我们并不能完全脱离语文的工具性这一基本特点。大学语文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对大学语文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依此思路,笔者以为,大学语文应进一步明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针对非中文专业理工科学生主体,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应列为全校性公共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非中文专业人才的语文综合能力素质与人文素养。在短短一个学期时间,目标不能订得太高也不能太低。语文综合能力素质简单可概括为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抒情能力、描写能力、叙事能力、论理能力和说明能力五种能力,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期奏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文学美学启蒙,引发学生对文学、美学、哲学的兴趣,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爱,学会思考人生。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往单纯的语文教育,取而代之是能力教育、人生教育。教材内容设计上,侧重文学美学启蒙及相应的五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文学写作中存在五种表达方法,分别为抒情、描写、叙事、议论和说明,相对应的能力即表达感情、表达形象、表达事件、表达理论和表达知识的能力,相对应的人生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以及应用实践。在理论讲解上,通过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来思考人生与哲学,进行文学美学启蒙,从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在实践训练上,通过相应的抒情能力、状物能力、叙事能力、论理能力及说明能力的训练培养语文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实现正确和流畅的表达和沟通,在文学写作及应用写作上掌握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结构成篇的能力。在道与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爱情观的同时,训练大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依此思路,教材内容可分为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和应用写作实践五大部分,每部分体例,大体上,除导入与结语外,主体部分可分为理论导引和范文解读两部分,并辅以延伸阅读和写作实践。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哲学、美学、文艺学。当然所有内容的讲解都建立在文学篇目讲解的基础上,不会脱离语文的范围,而混同于思想品德修养课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以情感教育为例,理论讲解部分,需解决情为何物、情分几种和如何抒情几个理论问题,对第一个理论问题,“爱是什么”引发的课堂讨论,可以从金代诗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千古之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讲解基础上阐发。不同于政治或哲学课,理论部分的讨论对每一个同学的回答都采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则,只作引导,不设定标准答案。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将课堂交给学生,一次课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讨论,不断深化,变教师唱主角模式为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模式。以审美教育为例,从歌德《浮士德》中的一句“美呀,请为我停留”引申出“什么是美的”这一主题讨论,并进而讨论男性美与女性美的标准,在讨论结束后再由教师对哲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作一简单介绍,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自然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适当播放音乐、视频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有着显著作用。考核办法上,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加大平时分权重,尤其是出勤、课堂发言、课堂作业情况。可以总成绩为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各占20%、30%、50%来计算。期末为开卷考试,主要为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相应于教学方法的转变,尤其需要鼓励学生平时多发言多参与,可要求学生至少发言5次,一次2分,5次就可以拿满10分平时分。出勤分满勤为10分。另外,以课内考核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考核转变,鼓励学生,尤其是课上不愿意发言的学生,参加各种人文类竞赛或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主持人大赛、新闻摄影竞赛、读书周、话剧周活动等,无论参加还是拿奖都可以加平时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仍鼓励课堂多发言。期中的考核以小组合作分工表演为主,演绎经典影视剧或话剧桥段,通过表演,加深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交流感情,也锻炼口头表达与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注释:

[1]吴瀛中国国文方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1

[2]叶开.百年母语教育一直走在歧途上[N].东方教育时报,.10.29.

[3]温儒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6.18.

[4]史灿方.大学语文改革的理念反思[N].光明日报,.8.8.

篇4: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或书面表达方式向学生传达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并通过反馈与升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技工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向学生渗透择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在功利主义不断抬头的社会大环境下,语文课程由于“缺乏实用内容”,在许多技工学校遭到“冷遇”,地位远不如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尽管许多技工学校打出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口号,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校态度敷衍、教师态度应付,学生态度散漫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些现象不但不利于语文教学在技工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还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一)学校态度敷衍

国家规定,语文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是一些技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就业率,不断调整语文教学内容,使语文课面目全非,甚至沦为技术课程的附庸,有些技工学校虽然也根据国家规定设置了三年的语文学制,但是语文教学内容完全是工具性文章或者应用文章,而能够发挥职业素质教育的优秀文章少之又少,而有的技工学校则钻规定的空子,将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合二为一,这种硬性合并的方式严重破坏了课程的整体性,同时也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变得不伦不类,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二)教师态度应付

学校的教学态度会营造一种局部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我国目前许多技工学校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部就班地介绍文章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即使是针对素质较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煎熬,何况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这种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甚至扰乱课堂秩序。

(三)学生态度散漫

技工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且有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的自觉性,再加上学校和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态度,使得语文课堂的纪律和教学效果“雪上加霜”,有些学生上语文课时,要么东倒西歪,要么呼呼大睡,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的'情绪;还有的学生不顾教师的教导,一门心思玩手机,这样的课堂教学,连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职业素质教育了。

二、语文教学在技工学校职业素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技工学校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专门的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一些课程的专业性非常强,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进行逻辑训练和阅读理解训练,这对于加强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非常有利;其次,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是学生对社会中不同职业类型的认识及评价,以及对自身未来职业的规划,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最后,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我国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工学校专业核心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这一张一弛的两种教学体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上开拓思维,不断创新。

三、如何在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贯彻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团结合作素质、认真负责素质以及开拓创新素质等。而这些素质培养都能在语文教学中找到相应的契机。首先,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的同时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向往和描绘。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中正确认识各行各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例如教师在讲解“三教九流”的出处的时候,可以向学生阐述封建社会对职业评价的局限性,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当前各类职业,为学生未来择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让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承担的道德责任,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是一种柔性的心理约束,一个人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职业发展的未来。虽然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分工日趋精细化,但是无论何种行业,其最本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都应该是一致的。例如《信客》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老信客以及年轻一代信客的人物形象的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向学生传达着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职业没有贵贱高低,坚守职业道德,再卑微的职业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罔顾职业道德,再光鲜的职业也会受到人们的鄙夷。再次,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中提高职业技能。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学生在进行职业技能培养时,不但要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生可以在充分了解企业HR心理的基础上,利用一封逻辑清晰、语言优美得求职信增加自身求职成功的可能性。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演说家舌灿莲花,也羡慕一些作家笔法凝练,其实这些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因此,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想在求职中获得更高的印象分,不妨先从语文学习入手。最后,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技工学校因为教学目的需要,学生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利用任务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深入了解职业的本质,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为将来的择业打下基础。

四、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在技工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并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篇5: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论文

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习得、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反映。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教化,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到人的喜怒哀乐、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唯有语文是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韩军老师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第一、观念的内化

“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法国人米亚拉雷说:“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法国人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爱国主义主题为米亚拉雷的话作了最好的注释。事实上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特别看重母语的学习。因为母语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联,子子孙孙在母语习得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华民族,向重语文,尤重其于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母语学习除了是升学和就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外,更有继承文化传统,陶冶健全人格的深层意义。”“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义务”——香港大学施仲谋教授如是说。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国家民族观念,努力于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语言载体背后民族文化意识的认同感的萌生和观念的内化,则可以说是自己的基本义务了。

第二、以德育人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语文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中学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庄子对生命的拷问和冷峻机智的谈吐;韩非子对人性的鞭辟入里的剖析;荀子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铺张扬厉;另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硬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无不开人心智,启人觉悟,促人警醒,催人奋进。现代文学作品中,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勇敢无畏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品质象荷花一样纯洁、“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为每个学生树立了做人的光辉榜样。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

第三、潜移默化

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使字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训练,做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悉心耕耘学生意识、情趣的土壤,指导学生发掘教材中饱含的内在美,立志把人类许多世纪创造的美变为学生的心灵财富,使学生着魔一样地跟随他渐入文章的佳境,与种种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中,其思想情操、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步培养起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既科学地遵循了语文学科的特殊规律,也完美地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境界,充分显示出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否则,就无法恰到好处地体现这一切。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授《雨中登泰山》一课时,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从方法到方法。对于雨中泰山的特点,学生是通过文字“知道”的;对于比喻句的巧妙运用学生是通过分析、讨论“明白”的。或许这样的训练能达到教师预定的目标,但值得怀疑的是,学生在学课文中是否真正感受到了雨中泰山的美?是否激发起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呢?当然,或许一节课没有什么大碍,但久而久之,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掉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难以真正发挥语文课人格熏陶的功能。

第四、以情感人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可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课文进行不厌其烦的理性分析,强行灌输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以至于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糟蹋成面黄肌瘦的瘪三,学生兴趣全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的这段论述精辟地阐述了诗文产生的规律,并启示语文教师,采取多种富于形象性、情感性的教学手段动心动情地进行教学,创设与课文相类似的情境,使学生在感情共鸣的良好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第五、联系实际生活

语文教师除了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讨厌教师用空泛的概念强行嫁接课文丰厚的内涵。什么《长江三峡》表达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什么《猎户》是歌颂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空话套话既出,味同嚼蜡。难怪一些厌烦语文课的学生,一拿起《少男少女》便爱不释手,一接触张爱玲、刘墉便乐不思蜀,由于应试为目的的语文课无法贴近他们的情感世界,于是他们只好不加选择地走精神自助的路子。其实,优秀的文本都是开放的“召唤结构”,语文教师应该潜心揣摩,从而选择一个既吻合本意又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述,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读《荷塘月色》,通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直抒胸臆的言语形式,可以让学生体味人生的无奈,生命的压抑。教读《项链》,可以让学生反复玩味小人物的挣扎和被命运作弄的悲哀。生活教人求真,解读课文更应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课文生出百味不厌的感受,他们的心灵深处被真正触动。

中科院院士杨淑子先生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这段话精当地阐明了人文精神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执着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究,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了解和领略祖国传统。

篇6: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5.?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6.?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运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五)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六)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1.?研究评价的方法。

(1)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

(2)查阅资料,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

(3)小组评议,先要讨论评价标准,端正态度,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地评价小组中间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

(4)听取反映,主要听取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

(5)语文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

2.?考试要突出基本素质。

试卷命题上的”打混仗“局面应当停止,面面俱到、主次莫辨的大拼盘式的命题格局必须抛弃;再也不能用众多细枝末节,零零碎碎的考顶来冲淡对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真正从”九年义务教育“”一条龙“的角度着眼,客观地、整体地处理中小学语文各自的要求重点,防止把”循环往复“变成简单重复,防止急功近利,煮夹生饭。必须准确而清晰地区分与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与训练的阶段性,诸如词类、辞格、句式变换、划分段落、概括中心等,完全可以留待初中毕业再做为考项。而小学阶段,还是应当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和词句训练上。

篇7: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技术院校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人文性的特征,也正是因为语文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有着工具性的作用,通过语文知识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锻炼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可以说语文与人文素质之间紧密相连,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文素质作为人才的一个综合体现,在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除了强化语文专业教学外,还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篇8: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2.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就当前技术院校语文教学来看,教学重点依然停留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一技之长,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造成技术院校语文的课时被大量的挤占,技术院校语文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2.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能力,然而就目前来看,技术院校语文教师能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此阿勇的方法比较落后,固守原来的教学理念,没有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挂钩,不重视人文教育,应付式教学现象较严重。

2.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就当前技术院校的学生来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影响到了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许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简单的认为语文就是认字、说话,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已经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

篇9: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3.1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作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人文素质越来越重要,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技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为了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院校应当全面树立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尤其是语文教师,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健康、全面的发展[2]。

3.2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技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而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应当积极的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更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提问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鼓励性语句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再譬如,针对差生,教师可以多与其进行交流,不仅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让这些学生明白自己并没有被老师放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要强化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教育,为技术院校语文教学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更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4]。

3.4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环境中有着之间的关联,良好的环境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奉献精神[5]。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举行辩论赛,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开阔视野,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技术院校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卜繁燕.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能力教育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实施―――以屈原《橘颂》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45-48.

[2]汪楠.论公安院校语文教育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J].净月学刊,2013,06:126-128.

[3]宋凤龄.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J].宜春学院学报,2010,02:71-73.

[4]周峰.浅析新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读书文摘,2014,16:67.

[5]王翠.人文素质教育应用于高等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读书文摘,2016,04:104.

篇10: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职业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现代企业将职业素质作为甄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甄选标准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注重以现代就业为主要导向,科学有效地培养人才,充分考虑中职学校的特点,结合现代社会的形式,注重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职业素质与中职语文教学相关性分析

1.职业素质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之后形成的品质,职业素质有很多特征,其中稳定性、内在性和发展性是主要特征。职业素质包含的范围也很广泛,包含身体素质、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职业素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所以,培养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帮助。要培养好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是是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两者不可分割。

2.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中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必须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第二、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标准决定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近些年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对于录用的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要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具有高素质。一个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代表了整个企业,一个成熟的企业都会要求对其企业的文化形象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自然也会要求严格。进入中职院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这些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于语文的学习也不积极,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要对学生结合语文教育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这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课题。

二、如何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1.围绕语文课本知识,逐步灌输职业素质

在我国中职语文课本中,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价值观以及技能知识和思想政治,这些内容不仅包含了语文的人文性质,还包含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课的时候要着重围绕课本知识,对学生逐步灌输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实际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课本中,深入挖掘关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真实案例,用这些真实案例来感化学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从心底接受职业素质教育,只有学生真正地接受了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才能逐步建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2.加深阅读延伸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是一些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本,学生在下边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教育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教师应当加强中职学生的阅读延伸,开拓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作用,实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在加深阅读延伸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程度、爱好等,给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拓展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切忌盲目阅读不良书籍,只有正确的书籍才对学生有益处,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很紧密的联系,中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接受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作为中职学生,应当做到在学校的时候要认真学习语文课本知识,结合时代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自己能够在未来工作中脱颖而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11: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如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必要。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既有时代发展需要的原因,也是人文素质教育本身的需要。本文即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尝试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方式

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当前,由于全方位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也从传统的单一学科本身,朝着多元化、多结构的学科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户外活动占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有限的室内授课时间也基本上以讲授体育基本理论为主,脱离实际的同时,也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发展,尤其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体育教学课程当中显得有些不足。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的方式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具体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为受教育者提供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内容的全方位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及健身理念要求之下,高校体育课程也势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剔除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大学生所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健康向上并具备全方位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出贡献。同时,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来看,当前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当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增进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容。体育课当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可以起到对学生人文知识需求方面的补充作用。高校课程设置中,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不完全相同,人文知识分布在各个门类的课程当中,作为一门相对比较特殊的课程,体育课程当中所涵盖的人文知识并不在少数。从体育技能角度来看,各个门类的体育项目知识、发展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事例、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知识、各种体育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精彩瞬间或者典型事件等等,都是人文知识的一部分,适当在体育课程当中增加这些知识的教学,不仅是体育课自身知识体系丰富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拓展人文知识领域的需要。从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角度来说,与体育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扩充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以人生观指导的需要。除了必要的人文知识补充需要之外,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在读书期间获得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主要侧重大学生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将对学生的为人处世方法及正确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当成其他课程或者科目所应完成的事情。但实际上,即使是实践教学为主的体育课程,也应承担起这一职责。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就需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方法、处事心态及人生观等方面的指导。大学生入学,需要的是从每一门课程当中汲取对身心健康有益的内容,对于体育课同样有极高的期待值。而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及体育竞技等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这方面的契机,体育课只是一门传授体育技能的课程的理念,势必要做出调整和转变。

(三)利用体育精神涵养人文精神的需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形成人文精神,将大学生群体塑造成一个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群体。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事实上,人文精神的含义非常广泛,这一抽象概念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来表示,真正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具体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群体所应具备的全部道德要求,也很符合高校教育的基本方向与基本要求,是高校每一学科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体育课也是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涵养人文精神的有利平台,因为体育精神本身就涵盖了上述人文精神的诸多方面。无论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学生本身的需求来看,在高校体育课程当中适当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精神的传递,都十分必要。

(四)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此外,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将体育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也是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设置以技能培训为主,除了必须要完成学生体能达标的项目之外,所增设的内容也十分单一,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有限,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技能学习课的设置、反复的技能训练、大量的户外运动将体育课变得单调,缺少趣味性。除了可为学生的体能培养加分之外,体育课几乎没有别的用处。甚至一些同学由于找工作、考研等需要,将体育课视为鸡肋,必要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放弃。很多大学生因为在大一、大二阶段体育成绩优秀可在大三、大四免修体育课而沾沾自喜。体育教学长期与其他学科分裂,存在距离,难以与其他学科建立起一致的培养目标。从这些弊端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改进,增加授课内容、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等方式,也就成了必要选择。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具备自我提升理念,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之前,教师本身首先应当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这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首先需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所应涵盖的内容,并能够据此对自身知识结构、道德自律意识等进行调整,要明确如何在体育课中传递给学生人文知识,以及可在体育课当中增加的人文知识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既然承担着给学生灌输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本身就要承担起必须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在思想道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断提高自己,起到示范作用。另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深化体育知识的学习,扩大体育知识的'外延,增进自己在体育这一范围内的人文知识含量,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这方面,高校也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机会,从而保证自身知识水平及人文素质能够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对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传统教学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教学环节简单枯燥,难以承担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也难以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可为在教学过程中增进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寓教于乐,从而增进体育教学的效果。如在传统的以强化训练、单一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增进室内授课、体育比赛等环节,就可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全新的舞台。室内授课环节可传授体育发展史、体育项目知识和该项目的发展史、体育竞技类型与相关规则、体育竞技当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与体育精神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并让他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新奇的体育世界。通过户外活动及必要的比赛环节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比赛所必须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等。除校内的授课环节之外,高校体育课也不妨将视角扩大到整个社会,如带领学生去观看比赛、关注身边的体育新闻、进行体育相关知识与健康养生知识的宣传等,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态的体育世界中感受体育竞技及体育精神的魅力。这样就会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一举两得,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除了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的转变与调整之外,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学习需求、兴趣所在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及考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场游戏、一次健身或者一场比赛,而是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在当今时代,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在实际操作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器具等手段多样化教学,如在进行篮球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篮球的产生、发展历程给学生做详细讲解,同时将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图片分解,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入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通过“参赛队员”“裁判员”“啦啦队”等具体分工方式,让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教学实践中学会体育规则,也明晓体育精神,从而达到技能培养与人文培养的双重效果。

(四)认真与学生沟通互动,从而达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情况,从而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起到对学生人生观进行指导的目的和效果。因为耐心细致的交流不仅可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也可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帮助解决。具体沟通环节的设定可以是随机的,也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不仅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等有所了解,还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指导。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当中,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充分契机,如对某些体育事件的点评与认识,就可反映出学生的处事原则与处事心态,对此作出及时调整,就可保证体育教学当中所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体现在体育课趣味性的提升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积极参与的机会,可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甚至热爱生活,从而提升其人文修养,达到潜移默化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尝试对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手段进行探索,从而解决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教育当中所渗透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本身有机融合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本身也需深刻认识到学科改革的必要性,并积极从自身进行改变,增进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从而在体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也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智峰.试析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创新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13):157,159.

[2]谢志鹏.优化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6,(12):57-58.

[3]申明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16,(3):67-68.

篇12: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论文

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论文

一、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目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是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今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有较高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样的人才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我国各方面发展的瓶颈,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语文教学是进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立志做新时期的建设者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除了要全面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外,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征和本质,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呢?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课文内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有陶冶人的情操的,有启迪人的心志的,有反映人物的优秀品质的,有写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要把一定的观念、思想和感情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文道统一的教育。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对于中外文化遗产,拿什么?怎样拿?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怎样对待文化遗产?教师在讲解时态度要明朗,观点要正确。在人文素养渗透时要让学生懂得“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人才能担当起破旧创新的艰巨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要教育学生仍不能忽视吸取古今中外科学文化艺术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方法,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按自己民族的需要去吸取、去发展、去创新。要让现代青年学生深深懂得无产阶级“拿来主义”的方针: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不能学。

(二)对照学生表现情况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表现各种各样,有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有违反校纪校规的;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也有不愿学习来学校混日子的;还有行为习惯差,对人没有礼貌的,针对这些情况,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如:对于行为习惯差,对人没有礼貌的学生,在讲《说“习以为常”》一文时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给他们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相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年幼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要想改变却不容易。有些学生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不理不睬,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及早地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必将处处与人引起摩擦不受欢迎,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开导他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讲究礼貌。

(三)用典型人物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典型人物很多,课内的,课外的,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都可以联系起来,伴随着学生知识的获得一并进行,使他们的思想品质得到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表现了作者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可请学生思考:虽然我们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有没有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是否在懈怠中虚度光阴呢?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有无价值,可用提问和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他们的幸福观是什么,通过对比提问来增强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使他们每一天都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在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真正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多角度、多方法地引导学生走近人文,不仅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发展,更要体现其人文特色!

篇13:论理工科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论理工科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现状、原因,论证了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作 者:万振武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广西,宜州,546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课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可行性   方式  

临床医学的人文素质论文

医学生医德教育论文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论文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研讨的论文

医学专业论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况与策略论文

医学道德论文范文

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型研究生培养论文

阿司匹林抵抗临床医学论文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2022-06-25

临床医学职称评聘革新途径论文2023-07-22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改革构想及措施论文2023-03-01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023-03-18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论文2023-03-15

医学青年教师成才分析论文2023-01-04

临床医学论文中风病2023-05-20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制度若干新问题的思索论文2023-07-01

静脉输液临床医学论文2023-05-26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论文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