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时间:2022-08-13 07:49:3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共17篇)由网友“芭别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1:(接)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第八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二) 教学内容: P69例2  P71练习十三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形如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正确地解答。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联系旧知识来帮助理解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8筐,每筐梨重23千克,每筐苹果重25千克,苹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独立解答。3、交流。23×8+25×8或(23+25)×8 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教学例2。 1、根据图和文字,说一说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 3、列方程并解答。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然后探讨解答。 (1)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2=10.4 能先算的要先算 (X+2.8)×2=10.4  先把(X+2.8)看作一个整体 2X+5.6=10.4 (X+2.8)×2÷2=10.4÷2 2X+5.6-5.6=10.4-5.6 X+2.8=5.2 2X=4.8 把2X看作一个整体  X+2.8-2.8=5.2-2.8 2X÷2=4.8÷2 X=2.4 答:…… X=2.4 答:…… 4、比较两种方法。从第一个方程到第二个方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即以后中学要学的“合并同类项”。从第二个方程到第一个方程,实际上也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即以后中学要学的“去括号”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共重430千克,每筐梨重23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独立解答,交流汇报。 (1)8筐苹果的重量+10筐梨的重量=总重量 (2)总重量-10筐梨的重量=8筐苹果的重量 (3)总重量-8筐苹果的重量=10筐梨的重量 四、作业:P71练习十三中的第1--4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稍复杂的.方程(三) 教学内容: P70例2  P71练习十三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掌握设未知数的方法,并会正确地解答。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来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方程。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分析:本题有两种什么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独立解答。 二、新授。 教学例3。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今天的题目有2个未知数。为了解答方便,通常设一倍数为X。 2、列方程并解答。 数量关系: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这是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自己把方程解完,得X=1.5。 提问:另一个求知数怎样求?根据是什么? 5.1-1.5=3.6 (利用和的关系) 2.4X=1.5×2.4=3.6 (利用倍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提问:除了代入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怎样验算? 验算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5+3.6=5.1 验算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否等于2.4。 3.6÷5.1=2.4  答:…… 3、练习:将题目中的“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改为“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2.1亿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数量关系: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2.4X -X=2.1 (2.4-1)X=2.1 …… 4、比较两道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小结: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已知两种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它们的和或差,求这两种数量各是多少?列方程时,通常根据倍数关系,设一倍数为X,另一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据这两种数量的和或差,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答方程,求出得数。 三、作业:P72练习十三中的第5--10题。 课后反思:             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第1题,练习十四第1~3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复习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填空。   (1)排球队共有队员a人,女队员有7人,男队员有(  )人。    (2)1千克大米的价钱是1.50元,买x千克大米应付(  )元。   (3)甲数比乙数的3倍还多a,甲数是x,乙数是( );如果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3×a  9×x  a×4  y×5  a×x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1) 12+x=13  (2)  2.5-0.5=2  (3) 5x>3 (4) 14.6-7x=0.6 (5) x=0  (6)  9=3x 4.在1、2、3、4、5各数中,哪个数是方程9x-3=24的解。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板书)。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①举例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 ②让学生回答: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怎样简写、略写? (2)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①教师说明: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当字母所代表的数值一确定,这个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如上面的例子,当小明的体重是30千克时,即a=30,就可以求出a-2的值。   ②学生做P.75页第3题说一说x=75表示什么意思。 3.复习简易方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怎样检验求出的未知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二点,第一含有未知数,第二必须是等式。检验方程的解是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检验,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3)复习简易方程的解法、步骤及检验方法、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出①、②、③三个方程。 i.  x+4.8=7.2  ②x-6.5=3.2  ③x÷8=0.4  ④ 6x+18=48 ⑤ 3(x+2.1)=10.5 ⑥ 12x-9 x =8.7 (4)学生独立做P.75页第2题,做完后,集体检查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1―3题。     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练习十四第4~6题和思考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一般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有多种,解答时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思路的方法进行解答。 复习重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解方程。   (1)95×2+7x=253  (2) 10x-0.5×8=3.5   (3)4x+5x6=94 (4) 3x+21=90   2.师徒合做18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做18个,徒弟每小时做12个,几小时做完?( 列方程解)   3.某机械厂今年每月生产机床150台,比去年每月产量的3倍少30台,去年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2)出示P.74页第2题的第(1)小题,说说设哪个量为x,数量间有几种等量关系,看看哪一种列方程比较简便。方程是:x-3=93或x-93=3 然后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原题是怎样解答的? 原题的方程可列为: 5x=140。 接着出示第(3)小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里有几个未知量,怎么办?使学生明确,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x,另一个未知量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并注意检验。方程是:3.5x-x=3.65。 2.复习指导。 (1)出示P.75页第4题。 设宽x米,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得2(2x+x)=1.8,也可以列成2x+x=1.8÷2。 (2)解答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未知数用字母表示,然后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进行解答。 (3)然后教师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除了题目中指定数量关系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思路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练习十四第5题。被弄污的发票。 4.练习十四第6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4―6题。      量一量  找规律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77--78 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找出皮筋的长度和课本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方式。 活动过程: 1、四个人一组,准备以下物品:一根皮筋,一根小木棒,一个圆盘,一把尺子和8本教科书。 2、制作一个简易的秤。 3、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根据记录表的内容,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记录表。 记录表  第 小组 所称课本数 1 2 3 4

篇2:小学数学五上1~2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1~2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1~2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1、小 数 乘 法 第一课时  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 :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课题: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课题: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内容: (P6页的例5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3 5 1.5         0.4 0.11  0.35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 = 1.2×  =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 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

篇3:小学数学五上2~3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2~3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2~3单元教案 课题五: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 练习四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81÷7 32÷42 246.4÷13 2、书上的作业。练习四的第5~7题。  课后反思:               课题六:练习课 教学内容:P25练习四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观察P25 ,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重点练习,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P26  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四、独立练习P25 9 学生独立解答 五、挑战题 P26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课后反思: 课题七: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课后反思:     课题八: 循环小数练习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二)P30练习五的第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1.23 O  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  4、5 课后反思:               课题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练习五的第7~9题。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P31 7-9 课后反思:               课题十: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P32例11练习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  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  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十一: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P33解决问题例12练习六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

篇4: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人教版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示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2、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四、全课小结。

篇5: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4)

4.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计算的熟练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 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 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整理和复习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 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 9+4-6 11-6+7 5+9-8 5+4+6 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篇6: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4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4)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了会合作,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独立完成P69 练习十二的1―3题。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P68面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7  15-6  17-8 78-8  45-30 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退位的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课 (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2、难点: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32-5 46-9 29-8 62-40 50-6 45-30  24-5 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 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 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 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篇7:四册数学五单元教案

四册数学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67-69主题图,例1、例2及后面“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2、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3、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1)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2)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4、教学例2。(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2)教师拨出126。师:这是多少?请你写出来。教师板书:写作:126。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3)教师拨出304。①请你写出这个数,并请1人板演,注重强调格式。②在练习本上,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教师拨出580。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②请学生核对。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5)同桌互相拨数、认读。(6)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①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②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题。教后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要第70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五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 806 480 521600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练习。 3、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4、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3。(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 100<1000。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3)做一做。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②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2、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2)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题。教后记: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全部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熟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75页的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二、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三、巩固练习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

篇8:五上小学数学5~6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上小学数学5~6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上小学数学5~6单元教案设计 5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  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  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  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四)应用  1、  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  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4、做书上82页2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或S=ah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1)练习十五第5题:     1.4厘米 2.5厘米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练习十五6题                 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3.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28m       7m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课后记:       第三课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

篇9:小学语文五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五单元教案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总结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听配乐齐声朗诵《有的人》。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认读,领读,教师正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齐读。

4、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情况。

5、学生质疑字词,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自读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质疑思考。

2、学生交流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3、学生质疑,师生整理疑问。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根据上节课整理疑问,引导学生解答。

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三、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二、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篇10:小学数学第4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4单元测试题分享

一、填空题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

2、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时,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其他三个角都是()。

3、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4、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画一条垂直线段,再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其中()线段最短。

5、线段()个端点,射线()个端点,直线()端点。

6、两个角的和是90°,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7、在一条直线上任意确定两个点,这两点中间的部分叫做()。

8、把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篇11:五上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会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和一端植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1.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 你都知道了 。

2. 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总结

植树问题

总长( )=( )

两 端 栽: 棵 数=( ) +1

一 端 栽: 棵 数=( )

两端不栽: 棵 数=( ) -1

三、课堂达标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3. 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篇12:五上数学课件

五上数学课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同学们,大家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是否可以通过相关的考试呢?

课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课型: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⑵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 ×25=0.6

思路导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变 ↓×10 ↓÷10 ↓不变 ↓÷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 60 )

(3) 24 × 25 = 600

↓÷1000 ↓不变 ↓÷1000

( 0.024 ) × 25 = 0.6X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 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4.6×6= 8.9×7=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篇13:一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教材通过情境图,不仅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更使学生理解到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方位。

2.能够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会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复、备

情境导入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课桌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点名汇报。(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点名汇报,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予以表扬、鼓励。

师:你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生回答,如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大家都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那能不能说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师引导学生明了上、下的相对性,并要求学生说出几组具有上、下关系的事物,如轮船在火车下面,火车在轮船上面。

师: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有哪些事物可以用上、下的位置关系描述?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2.教学“前”“后”。

师:我们继续观察画面,桥的最上面有什么?

生回答,如小轿车、货车、客车。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总结发言,如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客车的前面,客车在货车的后面,货车在小轿车的.后面等。

师引导学生明了前、后关系的相对性。

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各是哪些同学?

学生自由讨论,点名回答。

【巩固应用】

1.拍手游戏。

(1)老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2)听反语,老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老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

2.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用“前”“后”描述小伙伴的位置。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后作业清单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2、回家后,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把你卧室内物体的位置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回到学校,向同桌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货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货车的下面。

上、下关系是相对的。

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小轿车的后面。

前、后关系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篇14:小学五上数学第1单元《小数乘法》测试题

小学五上数学第1单元《小数乘法》测试题

一、填空题:

(1)4.03×0.07的积是( )位小数。

(2)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长8.85m,高4.97m,估算它的面积不会

超过(? )m2 。

(3)82×34的积是8.2×0.34的积的( )倍。

(4)把5.4545…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后约是( )。

(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积。

14.8×23=(? )?? 14.8×2.3=(? )?

1.48×2.3=(? )? 14.8×0.23=(? )

(6)在○里填上“”“”或“=”

7.3×0.99○7.3×1.01 1.6×0.13○1.6

7.3×6.4○64×0.73?? 1.6×2.3○2.3

2.7×1○2.7×(0.8+0.2)?? 5.4×0.99○5.4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1)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6.37,它的准确值可能是6.365。( )

(2)12.5×1.5+6.5=100( )

(3)有两个小数a和b都大于1,它们的积一定大于a也大于b。(??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0.45×18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

A、0.45×1.8 B、4.5×1.8? C、0.18×4.5?

(2)2.4×0.56+7.6×0.24=(2.4+7.6)×0.56运用的是(?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3)9.9乘一个小数,积一定( )。

? A、小于9.9 B、大于9.9? C、无法判断

(4)和5.1×9.9得数最接近的算式是( )

A、5×10 B、5×9? C、6×9

四、按要求计算。

(1)口算。

? 1.2+4.5=? 0.28×10= 6.87―0.87= 2.5×8= 0.1―0.01=? 3×3.2= 0.2×0.2×0.2= 8.65×0=? 100×0.7=

(2)列竖式计算。

7.6×0.82= 3.5×8.8=? 3.25×0.31=?

0.93×2.02≈ 5.9×3.14≈

(结果精确到百分位)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0.25×8.5×4 18×0.92―3.93? 1.23×9.4+0.77×9.4

8.2―9.6×0.5? 0.63×101?? 3.7×8.3+0.83×63

五、解决问题。

1、藏羚羊的奔跑速度大约可达到每分钟1.33km,非洲猎豹的速度大约是藏羚羊的.1.33倍。非洲猎豹的速度每分钟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公园里的草坪是个长方形,宽是43.5m,长是宽的1.5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

3、学校买来20米布为舞蹈队做演出服,做一件上衣用布0.84米,要做20件这样的上衣,这些布够吗?如果够,还剩几米?还能再做一件吗?

4、某市居民用电按阶梯收费,收费标准如下表。

类别

用电量(千瓦时/户・月

电价标准(元/千瓦时)

一档

1―240

0.49

二档

241―400

0.53

三档

400以上

0.79

(1) 小明家上月用电量为25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

(2) 小丽家上月用电量为42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 ?

(3)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篇15:小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学习4》

小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学习4》

活动目标:

1、会手口一致正确点数数量为4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认读数字“4”,初步理解数字“4”的意义。

3、能进行4以内实物卡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

活动准备:

1、教育情景图《马路上》,幼儿操作活动材料《1—5数字卡》。

2、小花瓶(上面贴有1—4的数字卡片)若干,自制的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游戏1—3《手指变变变》初步感知点数节律。

“1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2根手指头,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脚,121,121。3根手指头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猫,喵呀喵。4根手指头,4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鸟,飞呀飞。”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画面一:小汽车,复习点数3以内的数量。

提问:(1)马路上开来了什么车?

(2)有几辆?

请幼儿进行点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2、学习“4”。

(1)出示情景画面二:嘟嘟嘟,马路上又开来了公共汽车。

提问:①又开来了什么车?

②有几辆?

引导幼儿比较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数量,鼓励幼儿说出:小轿车和公共汽车一样多。

(2)又开来了一辆公共汽车,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引导幼儿直观感知3辆车添上一辆车是4辆车。

引导语:现在有几辆公共汽车?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3、认读数字卡片“4”,引导幼儿认读。

(1)引导语:4辆公共汽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4”像什么?

(2)请幼儿从1—5的数字卡片中拿出数字卡“4”。

(3)把数字“4”贴在公共汽车的旁边,引导幼儿知道4辆公共汽车可以用数字“4”表示。

4、幼儿分组活动,巩固4以内的数。

(2)插花:小花瓶,花瓶上贴有4以内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将相应的数量花朵装入花瓶中。

篇16: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练习题

填空。(25分)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和()。

2、两条直线相交成()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具有()。

4、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5、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等腰梯形()一组对边平行。

9、平行四边形()轴对称图形。

1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度。

11、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

()。①大②小③一样大④无法比较

1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

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垂直线段

篇17:二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4

一、 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 共 6分 )

1. 算式里没有括号,有除法和加法, 应该[ ]

A. 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B.先算加法 C. 先算除法

2. 在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 只有加减法, [ ]顺序计算.

A. 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B.从左往右

3. 在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正确的是:[ ]

A. 从左往右的`顺序 B. 先算乘法 C. 先算除法

二、 填空题(1-8每题 2分, 9-10每题 3分, 共 22分)

1. 9和8相乘的积是( ), 再减70得( ).

2. 49除以7的商是( ),再乘以6得( ).

3. 在○里填上>、<或=.

70?36÷6○74 15○4×5?5

4. 在○里填上>、<或=.

14÷7÷2○3 24+4×5○44

5. 在○里填上>、<或=.

18÷2+3○13 49?(10?6)○9

6. 在○里填上>、<或=.

(77+4)÷9○9 27○30?9×3

7. 在○里填上>、<或=.

12÷4×3○9 9○56÷7÷1

8. 13加5的和是( ), 再减去8得( ).

9. 在○里填上>、<或=.

22○8+42÷6 36÷4+8○1+4×4

10. 在○里填上>、<或=.

50?7×7○16÷2÷8 7○28÷4+6

三、 口算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54分 )

1. 9+6?8= 6×(3+4)= 18÷3÷2=

2. 9?3×2= 9?9÷3= 72÷8?5=

3. 9?8÷2= 6×4÷3= 16÷4?2=

4. 5×8?24= 18+12÷4= 42÷6×9=

5. 6×(49?40)= 7×2+4= 8+16÷4=

6. 12+4×3 = 81÷9÷3= 7×(5+2)=

7. (29+20)÷7= 5×4÷5=

(75?40)÷5=

8. 56÷(50?42)= 72?9?9= 72?30?8=

9. 12-4+5= (60?20)÷8= 15÷5×4=

四、 计算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8分 )

1. 75+15?36

2. 60?40÷8

3. 50?(30+12)

4. (21?18)×8

5. 45÷(3×3)

6. 8+8×9

小学五上数学第1单元《小数乘法》测试题

西师大版数学五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册数学五单元教案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五上数学教学计划

广东开心英语五上When’s your birthday教学反思

五上数学因数和倍数单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五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语文作文范文

英语五上外研社《They got fifty points》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共17篇)】相关文章:

苏教牛津版五上《Shapes》课件2022-10-19

沪教版数学一年上《秋游》教学反思2022-07-30

教科版科学六上《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教案课后反思2023-03-05

教科版科学六上《机械和工具》单元教案课后反思2023-12-09

人教版语文五上回顾四教学设计2023-09-19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2023-06-01

五上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六2024-03-04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西部晨曲》说课稿2023-07-21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3-08-12

上第二学月教学总结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