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时间:2022-07-21 09:38:3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精选20篇)由网友“吻雨”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篇1: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学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本省或市地图、磁铁、刻度尺、彩笔、毛线。

学生准备:彩笔、纸张等相关学具。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地图找家乡”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自然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我的老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

[播放动画:看地图找家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我们家乡的名称是什么?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能正确运用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获取家乡的有关信息。(板书:看地图找家乡)

交流通过询问父母、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面积、人口等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活动二从我的家乡到你的家乡、他的家乡

1.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用磁铁或彩色笔标记出来。

2.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把自己的家乡和另一个同学的家乡标示出来,并连接起来,根据比例尺测量一下它们的实际距离。也可以多测几处,借此增进不同家乡的孩子之间的了解。

小结:看地图时,可别忘了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地点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可以量算出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活动三画家乡

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2.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家乡地图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用这个颜色,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从而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活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活动四地图知识小游戏

1.猜谜语:课前准备5~10个谜语。(如: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夏天穿棉袄,打一省会——武汉)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猜车牌:教师事先准备若干纸质机动车牌(如:晋A30215、川D50314)。设问:假如你们是一个交警,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

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轻松掌握家乡的简称。】

板书设计

看地图找家乡

我的家乡(学生作品)

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

第2课时

活动一认识家乡的地形

[播放动画:我国主要的地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找五种地形,并结合中国政区图了解他们的大概位置。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形和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重点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板书:家乡的自然环境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设计意图: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其基本特征,并进而考察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初步以地理的角度和观点了解家乡。】

活动二尝试做一个家乡地形模型

1.教师预先出示一张家乡地形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颜色,初步使学生明白家乡地形的特点。

2.学生先画一张空白的家乡轮廓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橡皮泥的不同颜色及可塑性,在空白的家乡轮廓图上捏出有起伏、有颜色区分的地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形的多样性,知道每个家乡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板书设计

家乡的自然环境

家乡地形图

家乡地形实景图

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第3课时

活动一找老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文,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交流自己是否回过老家,介绍一下回老家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家乡还有哪些亲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前会做哪些准备,回去后要注意哪些礼仪等。(板书:我的老家)

【设计意图:了解自己的祖籍,懂得老家指的是自己祖辈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了解老家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情况,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老家”这个家乡。】

活动二小采访

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可以特别请他们为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课前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老家的亲人进行一次采访,并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之情。家中有爷爷奶奶等老人的,也可以听老人讲讲老家的故事,并了解一下老人远离老家的感受。

3.整理好自己的采访记录,课堂上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可在班内做一期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古诗《回乡偶书》,引导孩子体会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老家的认识和感情。】

篇2: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目的要求: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甘肃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中国气候分布图一幅。

2.气象卫星云图。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4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教师简单介绍我国的气候特征。

2.小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4.小结: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温。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

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在高温季节,

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这样的气

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5.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我是小小气象员

1.课前一周请学生记录本地区的天气。

2.播放天气预报,请学生观看。

3.学生做小小气象员.介绍自己记录的某一天的天气。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来谈具体的例子。)

5.小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活动三:介绍家乡的四季

l、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

2.结合前两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家乡气候的特征。

3.小组交流:家乡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页上记录自己家乡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

5、展示记录结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活动四:小调查: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

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先出示教材第13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

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2.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播放“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活动的录像片。

3.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同?

4.出示教材第13页上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

5.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图上的活动。

6、指导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大人等多种途径了解:在自己

的家乡,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

7、将调查结果填入教材第14页的表中,谈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气候特

征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4.家乡物产知多少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有名的物产的资料。

2.准备家乡名优特产实物。

3.布置名优特产展台。

4.“金点子”奖牌l~2枚。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说说家乡的物产

1.出示教材第15、第1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地方的物产,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先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物产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r,将各个同学列出的物产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3.小组归纳统计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说出物产的名称、特色、用途等。

活动二:小调查:家乡的物产

1、教师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开展以调查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的内容是自己家乡有哪些物产。

2.提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

小结: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询问家长,可以去产地参观、访问等。

3.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分类去调查。

4.调查后,将结果填入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

5.各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三:讨论会: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

1.教师说:通过前儿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如平原地区,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山地,给我们生长了大量的森林,贮藏r丰富的矿产等等。

3.辩论: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首先根据教材第17页中女孩提出的问题出示辩论题,正方: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反方: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民居与饮食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

3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I.师生共同收集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民居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等。

2.进

篇3: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人。

“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身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同学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同学:“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同学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依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存—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需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干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同学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身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局部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

教师引导同学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身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身的家长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5.总结。

家庭作业

篇4: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篇5: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篇6:<<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课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 全册备课 学习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教学内容以生活中讲规则为中心,从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入手,加深学生对规则给社会带来秩序与公平、安全与信任的认识。第二单元“健康地生活”,教学内容以健康为基本线索,从健康小调查、健康杀手、对诱惑说“不”以及建立健康生活小档案、健康呵护我成长开始,逐步拓展学生了解健康对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健康是工作和学习的保障,因此我们每一个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追求健康。。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教学内容以交通发展史为中心,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和交通运输的多样性入手,使学生认识到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思考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了解商业工作者的劳动。 二、学习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4、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5、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6、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一意识 7、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 1、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事、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常识合作的、有意识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4、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知识 1、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纪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重点、难点: 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5、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6、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事、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四、学习准备 图片、多媒体、地图等用品。 五、教学时间 第一单元 10课时 第二单元 10课时 第三单元 9 课时 复习2课时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钻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教育学习理论,透彻分析教材,保证教育学习的质量。 2、制订细致的教改计划,并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3、阅读教学杂志中的有关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听课,吸取其他教师好的教育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水平,虚心请教,接受他人的意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力求向40分钟要质量。 4、严格要求学生,切实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5、了解各班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差异,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6、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指导他们自学地学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中讲规则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包括三个学习主题,“我们的约定”、“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我做小小普法员”,紧紧围绕“生活中守规则”这一中心主题展开,遵循学生的任知规律,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为学生的探究搭建了一个广度、深度俱佳的平台。在“我们的约定”这一学习主题中,先从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游戏切入,引导学生明白“做游戏讲规则”;继而探讨在班集体、在公共场所怎样遵守规则。第二个学习主题包括两个活动,一是“诚实有信”,二为“德贵自律”。这两个活动是在学生认识遵守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人家市,将其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内化为自我品性的修炼与提高。第三个学习主题“我做小小普法员”引导学生搜集法律资料,了解一些由于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举办“模拟法庭”进行案例点评,开展宣传活动。三个学习主题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从遵守游戏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到严格自律、知法守法,随着探究活动的展开,学生的认识面不断扩大,认识点不断深入,从而对“生活中守规则”有了深刻的感悟。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友爱宽容、公平公正、遵守法规、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3、懂得诚信和自律是一种美德,学会诚信待人,严格自律。 能力 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尝试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实际模拟、体验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岁法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演”中的答与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初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众的互动关系。 2、了解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关系。 3、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学习重难点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从而使品德教育的培养得以提高和升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尝试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关系。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每节课为1--2课时(详见课时备课) 主题一 我们的约定 课题1 做游戏讲规则 学习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游戏入开始手,在游戏中规则,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树立规则意识,亲身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自觉遵守规则的必要认识。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学习重难点 建立规则的概念,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学习准备 课前查阅有关各方面的规则资料(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可以用体验的方式组织教学。 一、导入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2、教师组织一次室内游戏,游戏准备:一组人多,一组人少;准备两只皮球。 3、教师宣布进行传球游戏,并有意错开两组的开始时间。 4、请学生谈谈游戏的体会和心情,分析游戏的不足;如两组人数不等不公平;时间不同。。。。。。总之,没有说明游戏的规则。 5、师生一起为刚才的游戏制定规则;参加比赛的两组人数必须一样多;听号令开始;传球时由前至后依次传,不得漏传;先传到最后的组赢。。。。。。 6、重新玩“传球”的游戏,并

篇7: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评价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中国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中国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篇8: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本课多个环节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扩充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加大了课堂学习的容量,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共识→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索的机会,他们面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整个课堂形成了信息活动的”场”,在充满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篇9: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篇10: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虽然本节课在虎林市第八届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荣获第一名,但是为了今后在教学上能迈向新的台阶,我在上完《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后,静下心来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成功之处:

1.我课前有目的安排学生读书学习和调查活动,为课内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铺垫,学生把自己调查结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家乡的人文与地理,经济与社会的美好景观,进而增强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体验。

2.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快捷、形象、有序地组织起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升华。

3.我所设计的画家乡虎林轮廓图和拓展延伸活动找朋友的教学环节恰到好处,给本课增添了亮点,学生很有创意,不但形象地画出家乡虎林的轮廓图,而且还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能说出为什么涂上这些颜色,学生说得真是太好了,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金黄色是代表我们家乡虎林位于祖国的最东部,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是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有的说是丰收、是收获,绿色代表家乡虎林的自然景观,山绿、水绿、食品绿、是绿色的虎林,学生不仅把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描绘在画中,而且还能把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唤起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的不够。我备课时侧重于备教材,忽略了备学生,在让学生说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有多少这一环节时,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说出对家乡的了解就更好了。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应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

2.教学过程后半部分时间有些紧。课前设计帮朋友找家乡的拓展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虎林,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乡,如果在此环节再加上做小导游活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虎林,这样不但使教学拓展了,而

且得到了延伸,教学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真正有成效,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篇11: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1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1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1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目的要求: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二)第三课: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三)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第一课:吃穿用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流程(课前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通过询问家长、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 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第二教学流程 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 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提示:(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2)学习需要……(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 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 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

篇12: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请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你家乡的名称是(   ),你知道的家乡最有名的美食是( )。

2、地图上一般有(  )、(  )和图例,通常是用上下( ),左( )右( )来确定方向。

3、来自农村,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产品,一般称之为(    )品,如(   )(   )(   );来自工厂,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成的产品,一般称之为(   )品,如(  )(   )(   )。

4、产品不断更新,是为了满足人民新的( )。

5、《锯的故事》你还记得吗?它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来自人民的( ),而(  )来自人民对生活的(  )和(   )。

6、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不个部件,各个行业之间,有分工、也有(   ),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7、交通运输一般是指用(    )、(    )、(    )等把人或者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8、火车站或汽车站常见的设施有(   )、(    )、(    )、(    )等。为了你和他人的旅途安全,乘车要自觉接受安全检查,严禁携带汽油、酒精等(  )、(   )物品上车。

10、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运输、(  )运输、(  )运输、(  )运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    ),原油、天然气等就是利用这种运输方式方便、安全运到其它地方。

11、不断变化的交通方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也带来了(   )、(   )、(   )等问题,因此未来交通工具逐渐向磁悬浮列车等(    )方向发展。

12、过去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烽火台传信、(    )、(    )、(    ),非常的不方便。随着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现在人们一般用寄信、(   )、(   )、(   )、(   )等方式通信,当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还要遵守通信的法律和法规。

13、大众传媒一般是指(   )、(   )、(   )、(   )、(    ),通过它们,使我们可以(    )的了解世界。

二、想一想,再判断(打?或?)

1.、羊是农产品,但用羊毛做成的毛衣是工业品     (   )

2.、汽车污染只要是指车祸              (   )

3.、上网电脑容易中毒,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学电脑  (   )

4.、小名家门口的信上有一张好看的邮票,趁他家没人,先把邮票撕下来。              (   )

5.、马拉松长跑运动是为了纪念麦哲伦         (   )

6.、写完作业已经十点多了,不管爸妈怎么说,我就是想看动画片(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校庆出教室的黑板报,在合作中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时应该:               ( )

A 放弃合作,各干各的  B讨论协商出一个最佳方案,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2、爸妈打算暑假带你回老家,你打算:         ( )

A 利用周末购买些新疆特产带回老家 B没回过老家,没有兴趣

3、周末有朋友来家里玩,看电视时,你会 :      (  )

A 只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看 B 朋友是客人,尊重朋友的选择。

四、简答题(支持或反对,选一种进行回答)

对于自己看电视,爸妈反对(支持)吗?他们反对(支持)的理由是什么?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答:

篇1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

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与规则》;第二单元为《我是小小的志愿者》;第三单元为《我崇敬的人们》;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交通和通信》。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四、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二)基本理念: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篇14: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的商业场所,

它们分别是菜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超市、文具店、新华书店、小卖部、农村集市、流动售货车和小货郎担,这样既考虑到了城市学生的实际需要,又照顾了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况,是比较全面的。学生在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特点进行认识时,除了知道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外,还能了解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商业场所,因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2、教师准备教材中的图片。

二、活动设计:

1、谈话导课、揭示主题:

(1) 教师板书、解释“购物场所”。

先出示课本图片认识,再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购物场所的照片和名称,教师相机板书。

几种常见类型(可贴学生拍摄的照片)。

(2)衔接: 多种多样(使板书齐全)

照 片

(教师可把书中图片制成大图相机贴进去)

2、情况调查:了解购买能力。

教师举出几种商品名称,让学生回答出就近的哪个购物场所能买到。举例要多样,衣、食、文具等都要有。

三、情境创设、开展活动。

教师谈话:家有人来做客,需购买以下物品:盐、烟、酒、肉、蔬菜、水果、拖鞋......

1、替小明说出到哪里购买,说明理由!

(活动中把要买物品制成卡片,每生一张,假如你就是小明,分别到哪里采购,把名称写在卡片反而,并想好理由)。

2、学生交流。

3、调查:

哪些商品需要到较远的购物场所购买!你建议在你家附近设置哪些商业场所,做个小小设计师,设置你家附近的购物场所!

四、模拟拓展生活实践。

把卡片带回家,看看你写的购物场所中,能否买到这些商品,并写上价格,带回来组成“购物角”。

篇15: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和平的美好,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能力: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知识: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战争是一个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话题,然而战争又如同可怕的恶魔,随时都会侵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影视片中战争的血腥残酷的画面会令每个孩子恐惧不安。孩子们至真至善的心灵是害怕战争的,他们渴望着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国际动态就会发现,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对于身处信息相对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的认识会相对受到限制,对当今世界各地爆发的战争和冲突了解有限,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很有必要。另外,农村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及和平的美好。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着力点,既有生动丰富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灵,又有理性的分析来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力。鉴于学生收集资料有难度,教师在课前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读报或查找其他资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发战争的相关资料;课内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现当前国际上的战争和冲突,让学生大致了解当今世界上的战争和冲突不断,激发他们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通过讲述战争中儿童生活的图文资料,感受到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惨痛灾难;通过“我眼中的战争”讨论会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小调研,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破坏力;通过近年来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应用的实例了解,认识高科技武器用于战争中的双重性。借助那些具有震撼力的悲惨的战争画面,拉近学生与苦难中儿童的距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进而对和平产生强烈渴求。

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自己所用的教学资源是否能为学生所接受,是否符合这些孩子的认知水平,着力从儿童的视角,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分析来看待战争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知道当今世界发生的局部战争,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及和平的美好。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教学所需的与战争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读报或查找其他资料,收集近期世界各地爆发的战争、发生冲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收集反映战争中人们生活的图片、文字资料及近年来高科技武器在战争中应用的实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从儿童眼中看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战争并不遥远

[播放视频:战争并不遥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数字和画面中你感受到什么?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国际动态就会发现,今天的世界并不十分太平。(板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并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活动二从儿童眼中看战争

[播放动画:从儿童眼中看战争]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一双眼睛、一幅幅画面、一段段中,你看到了什么?设想一下战争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根据课前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的照片,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双双惊恐的眼睛,一张张瘦骨嶙峋的小脸,一片片形同废墟的家园,一幕幕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战争!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亲人;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家园;因为战争,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战争是多么可怕啊!(板书:从儿童眼中看战争恐惧不安担忧)

设计意图:感受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恐惧、不安和担忧。

活动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1.[播放视频:从数字看战争]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数字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阅读资料完成两次世界大战统计的表格。(板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持续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军民伤亡

财产损失

战争费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2.[播放视频: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讨论:战争带来哪些后遗症?近来国际上发生了哪些战争和冲突事件,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别介绍自己所研究的专题。如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文物的毁坏、对环境的破坏、给人们心理带来的阴影等等。

:战争,它不仅残酷地摧残生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人们留下难以根治的心灵创伤,使环境受到永久性的破坏和污染,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战争带给人类的是深重的灾难!(板书:环境破坏心灵创伤……战争风云下苦难)

设计意图:认识到战争不仅会在战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且还会留下许多后遗症,理解战争的危害。

活动四高科技与战争

[播放视频:高科技战争带来的后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设计意图:思考高科技武器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初步认识高科技武器用于战争具有的双重性。

板书设计

从儿童眼中看战争

恐惧不安担忧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生命伤亡

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心灵创伤

……

战争风云下苦难

篇16: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难点:了解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理解把握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努力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教育理论,采用讨论、讲故事、实践操作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充分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导课:课前让学生完成“涂色”活动,在涂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大地妈妈的美丽,知道大地妈妈的孩子,以“启发”式导入新课,进而导出“我们的大地妈妈”。

(2)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围绕伤害大地妈妈的几种行为来谈自己生活中的关察与发现,用讨论,续故事,引导学在生活中找出大地妈妈流泪的原因,讨论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组内合作,讨论,互相帮助,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愉快的学习。通过交流后,同学们可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3)最后通过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大地妈妈把眼泪擦掉,使大地妈妈破涕为笑。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找出自己该怎样做,最后把哭脸变成了笑脸,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社会上的人都应行动起来

五、总结延伸

教育学生今后用自己的行为使大地妈妈永远露出笑脸,使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7: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难点:了解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理解把握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努力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教育理论,采用讨论、讲故事、实践操作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充分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导课:课前让学生完成“涂色”活动,在涂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大地妈妈的美丽,知道大地妈妈的孩子,以“启发”式导入新课,进而导出“我们的大地妈妈”。

(2)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围绕伤害大地妈妈的几种行为来谈自己生活中的关察与发现,用讨论,续故事,引导学在生活中找出大地妈妈流泪的原因,讨论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组内合作,讨论,互相帮助,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愉快的学习。通过交流后,同学们可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3)最后通过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大地妈妈把眼泪擦掉,使大地妈妈破涕为笑。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找出自己该怎样做,最后把哭脸变成了笑脸,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社会上的人都应行动起来

五、总结延伸

教育学生今后用自己的行为使大地妈妈永远露出笑脸,使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篇18: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_。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及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篇19: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读、辨的方法,说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2、会介绍长城、秦兵马俑等古遗迹,知道古遗迹的价值,通过辩论赛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习重点:

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学习难点:

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法指导:

在自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对我国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课上经过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发对祖国历史和古遗迹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学习过程:

一、引出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说起埃及,我们会想起金字塔,说起悉尼,我们会想起歌剧院,说起罗马,我们就会想起斗兽场,当我们说起中国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生1:我会想起中国的长城和故宫。生2:我会想起布达拉宫和敦煌莫高窟……对!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我国的国宝(板书:我国的国宝)

二、看地图,说说古遗迹。

1、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

看地图说说你看到的古迹。(教师提供中国世界文化遗址的地图,学生先自学68和69页,左边看已申报成功的中国世界遗产的位置和名称,在书中69页地图上圈出,并标上序号。)

2、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当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到古遗迹的位置,然后作简单介绍.并由这位学生做小导游,展示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可以先观看自然遗产的图片,然后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激发学生热爱古遗迹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这些就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认识古迹。

师边演示边解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也不仅仅是壮观,可以这样说,每一处遗产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有好多同学去过我们刚才看到的景区景点,可如果我们光看,难见其伟大所在,还需要我们更认真地解读。例如周口店,这个曾经轰动世界考古界,改变古人类学进化史的焦点地带,也许你在那里只能看到一片郊野和几堆灰烬,可是,一旦知道了北京人的故事,想象力便把你带回70万年前。当时的周口店有哪些古生物?他们谁是北京人的敌人?谁是那个世界的霸主?那个珍贵无比的头盖骨究竟流落到哪里?了解了这些,你会觉得“灰烬”也如此美丽,每一层都曾经挖掘出无数的秘密,帮我们了解那个久远的时代。

还有故宫,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买一张门票,在的三大殿间穿行,然而你仍然难以想象15世纪,它刚刚从京城耸立起来,那些崭新的宫殿曾经怎样被人们视为“天宫”,以及其中的一柱一椅所隐含的那些神秘象征,还有,明清的24位皇帝曾经在其中度过了如何奢靡而寂寞的生活。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让我们来领略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

四、探索古迹。

1、走近长城。登陆百度,搜索长城的相关资料,或浏览老师搜集的资料,完成老师提示的下面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

(2)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是怎么运上去的?

(3)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

(4)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那样是平的?

2、全班就搜集的资料和问题进行交流。

3、上传感受。把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者是问题上传,以分享我们学习的快乐。

4、说到长城,人民不由的会想起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先来读读关于他的小资料,了解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及他对我国所做出的贡献。再来了解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1)交流你从中获得哪些知识。

(2)讨论: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下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兵马俑群?回答预设:秦始皇生时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死后,出于迷信的思想,他仍要做地下的帝王,继续驰骋疆场,统一地下的王国。

(3)看课件,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艺术特点及其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智慧。

5、走进大足石刻。

(1)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后人有什么作用?

(2)看三幅大足石刻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其艺术价值和具有很高的社会教化作用。

五、感悟古迹。

1、登陆提供的网址进行网上自由浏览。

2、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为什么。(在介绍的同时学生可以补充、讨论、提出问题)

六、全课小结:

师:欣赏的是风情,解读的是文化。中华民族拥有让世人佩服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提起这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自豪,我们骄傲,也很值得我们用心灵去读。希望大家在今天这节课后更用心的解读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篇20: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的商业场所,

它们分别是菜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超市、文具店、新华书店、小卖部、农村集市、流动售货车和小货郎担,这样既考虑到了城市学生的实际需要,又照顾了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况,是比较全面的。学生在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特点进行认识时,除了知道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外,还能了解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商业场所,因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2、教师准备教材中的图片。

二、活动设计:

1、谈话导课、揭示主题:

(1)教师板书、解释“购物场所”。

先出示课本图片认识,再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购物场所的照片和名称,教师相机板书。

几种常见类型(可贴学生拍摄的照片)。

(2)衔接:多种多样(使板书齐全)

照片

(教师可把书中图片制成大图相机贴进去)

2、情况调查:了解购买能力。

教师举出几种商品名称,让学生回答出就近的哪个购物场所能买到。举例要多样,衣、食、文具等都要有。

三、情境创设、开展活动。

教师谈话:家有人来做客,需购买以下物品:盐、烟、酒、肉、蔬菜、水果、拖鞋......

1、替小明说出到哪里购买,说明理由!

(活动中把要买物品制成卡片,每生一张,假如你就是小明,分别到哪里采购,把名称写在卡片反而,并想好理由)。

2、学生交流。

3、调查:

哪些商品需要到较远的购物场所购买!你建议在你家附近设置哪些商业场所,做个小小设计师,设置你家附近的购物场所!

四、模拟拓展生活实践。

把卡片带回家,看看你写的购物场所中,能否买到这些商品,并写上价格,带回来组成“购物角”。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下册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五年级作文

四年级思品下1单元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题目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精选20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环境的变化》2024-01-01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作文2023-06-01

冀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通信的种类和发展教案2022-11-15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23-02-05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12-19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作文22023-06-28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元作文范文2023-03-08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2023-04-2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2023-12-05

《我爱家乡山和水》优秀教案2023-10-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