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共8篇)由网友“一只老王”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邹 颖
(安徽省铜陵市第六中学)
摘 要:在观摩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编写导学案尚不得要领,常出现将导学案与教案、习题集混为一谈等现象,导学案也没能发挥引导学习,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功能。鉴于此,从三个方面阐述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初中语文课程导学案设计的点滴
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小班化教学;初中语文
小班化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教师在小班额班级中,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优质教育。其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与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理念是一致的。小班化教育要求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达成这一目标,学校在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之初要求教师编写导学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成学习目标。
课改实施一年多来,在观摩教师课堂教学时,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能领会导学案导学的意图,编写的导学案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分不清教案与学案的区别;把导学案设计成习题集等等。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不注意新旧内容的承接与递进,学案内容缺乏层次性,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凡此种种,皆影响导学案导学功能的发挥,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目的。
那么,如何设计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课程的导学案呢?下面,笔者就自己从教的语文学科来谈谈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了解导学案的功能,将导学案与教案区别开来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导”字,即导读、导听、导思、导练。具体地讲,导学案不仅要起到沟通教与学的作用,还应承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作用,承担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中确立适当目标与方法的作用。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而要侧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而教案则不同,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侧重的是教法的设计。我们有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导入语、教学环节的过渡语、问题的答案、课文的结构图等等都明确地写在教案上,在编写导学案时,出于惯性思维,也唯恐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除了问题的答案留给学生填写外,其他细节一如教案编排。殊不知这样详尽的导学案学生看过以后,对课堂教学的神秘感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明确导学案的功能,导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具体,问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学法引导也一定要详尽明晰,但教师的教法、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等则应当避免在学案中呈现。
二、把握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将导学案与习题集区别开来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人文性。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或侧重于道理的剖析,或侧重于情感的抒发,或侧重于意境的创造,或取胜于文笔的精美。这些都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文本来体味把握。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导学问题的设置中,要时时能够从问题中回归到课本上来,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来体会作品的人文情怀。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却忽略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把导学案设计成习题集,上课的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师生忙着解题,完全将文本丢至一边。这样,久而久之,文本的美感学生无从品味,不同体裁作品的人文价值无法得以显现,教学变成了枯燥的习题讲练,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无法得到提升,想象力、创造力无形中也会被扼杀。
三、体现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将学生“参与性”激发起来
小班化教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校小班化班级最大班额为27名学生,较之于大班教学,小班学生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课堂的时空相对变大,使得每一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多。然而,即使提供再好的条件,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激情也无法调动起来。我们在观课中发现,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越来越少。尽管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也进行了分组讨论,也会利用小黑板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课堂给人的感觉也热热闹闹,然而,这种被动地学习展示较之主动积极地参与,效果自然不佳。因此,编写导学案时,我们不仅要备大纲、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重知识编排设计等,还要备学生,备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问题的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同时还要考虑学法指导的渗透,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避免因学不得法而对学习感到恐惧或厌倦。这样,在学案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因而,课堂参与的激情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思考更积极,合作探究时思维也更加活跃,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以上是笔者就观摩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小班化语文学科导学案的编写来谈的点滴思考。笔者希望,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其导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林爱萍。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
篇2: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设计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
3.掌握并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情感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常把风景美丽而人们又不常去的地方叫做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成语来源于陶渊明所写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
二、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介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世称靖节先生。
三、诵读感悟
1.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读。
便舍船(shě)屋舍(shè)俨(yǎn)然豁(huò)然开朗
阡陌(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yāo)还家
邑(yì)人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语(yù)云
为(wèi)外人道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节奏要合理。④语速要适中。⑤语句要流畅。⑥要读出感情。
3.自由朗读,齐读。
四、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省略句。
1.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课文例句 今义
鲜美 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味道)新鲜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
妻子 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不管(连词)
不足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够,不充分
如此 像这样 说如此 这样
缘 沿 缘溪行 缘故,缘分
延 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长.延伸
2.一词多义
词语 词义 课文例句
舍 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 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 做标记,动词 处处志之
标记,名词 寻向所志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为 作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对,向 不足不外人道也
给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四个“然”字词 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4.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5.省略句见书
六、复述课文,整体感知
1、以“桃源”为线索,小组成员分工讲述桃源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线索提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
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读本文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七、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优美的句子。
明确:桃花源外在环境美:
自然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内在环境美:
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桃源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选一个景点用一个句式给我们描绘一番(这里的美,你看、、、、、、)
例如:这里的土地美坦荡如砥,一望无垠,就像一面大毡子````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二)理解桃源之乐
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哪些人能感受到桃源的欢乐?(男女、老幼、渔人)
生活环境—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黄发)怡然自乐,因为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小孩(垂髫)怡然自乐,因为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渔人乐,因为受到热情相邀(要、延)。
男人乐:往来种作,乐不乐?(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
(三)探桃源之奇
奇在何处?
桃林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奇,仿佛若有光,,且形状也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人奇,种作、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奇;处处志之,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病终”
问(1)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深入研讨
1好一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地!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再游桃花源。
2读后思考: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找得到它吗?为什么虚构?解释“世外桃源”的意思。
3有人说桃源是陶渊明积极的理想,也有人说是他的消极逃避,你怎样评价?
(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象陶渊明那样幻想了一个美丽的社会,可自己却在贫病中死去。有人说,人应该有美好的理想,那怕它不能成为现实。)
三、总结收束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寄托。《桃花源记》引起劳动人民无限遐想和向往,放眼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谁像陶渊明那样将绚丽的理想描绘的.如此酣畅淋漓?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
资料:
[默写]
①描写桃林美景的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花鲜美,落英缤纷。”
②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用借代的手法描写了桃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⑥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⑦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⑧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⑩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世外桃源。
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陶渊明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有一天,郡里派来一名督邮视察,县里小吏忙来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捻须吟诗,一听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勉强放下诗卷,准备去见督邮。小吏一看他还穿着便服,吃惊地说道:“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便服去呢!”陶渊明一向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要穿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口气道:“我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小人打躬作揖!”说着,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这就是著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此后,朝廷曾有人多次请他出仕,都被他拒绝了,连他们赠送的梁肉也“麾而去之”。
更多内容请点击:
初中>初二>初二语文教案
篇3: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文/程 丽
摘 要:“导学案”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我校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向。语文教师设计导学案、利用导学案导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其特殊的人文性,设计时要遵循其原则和特点。
篇4: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参与意识和资助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真正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校深入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TBL”教学模式的研究。
TBL即Team-Based Learing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学习团队,设计出学习与合作相结合的问题以及应用合理的评分系统,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性交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体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二、导学案的意义及价值
通过导学案的编制,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平台,为学生提供依托教材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让学生在其指导下,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成绩,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导学案编制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导学案是教案和学案的有机结合。它突出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思路,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使导和学有机地结合,从而使新课程改革所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以真正的实现。
三、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1.语文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者,教师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转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让学生有充足的想象空间与创造时间。
(2)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导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生活化原则
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的学科特色,在导学案设计中,应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4)人性化原则
导学案不应编写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而应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2.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
导学案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引领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三是问题或任务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有所得。结合上述问题要求,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符合一节课导学重难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来,引导学生掌握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要有适量的容量
导学案的内容要精选,要控制学生的自学量和书写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有许多文章篇幅较长,阅读文本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笔者认为导学案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基础知识过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文体特点和上课设计提议两到三个问题。课前对主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课后学习内容应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为主,再根据课型不同进行拓展、补充等。导学案形式应根据问题的不同有一定的'灵活性。
(3)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获得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主要是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偶尔兼顾之前所学。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专门拿出具体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实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让学生明白采取这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4)课前、课后的学习指导是重点
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时时注重相关学法指导,专门抽一定时间指导学生预习或复习。
(5)考虑教材的优势和优化教材作用
比如,许多文章注释没有作家作品和创作背景的详细资料,而这些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帮助,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可作适当补充,让学生自主了解学习,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6)以学定教
以学生的自学情况作为教学的起点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批改导学案的过程中,掌握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分析其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对课文把握的整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时间分配。教师再根据学生具体的预习情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思路对导学案内容有所取舍。其他老师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的学生,有时也不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所以要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取舍,进行二次备课,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完整的导学案才算真正完成。
总之,教无定法,好的导学设计不计其数,但是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你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节课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参与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导学案的不断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王益辉。导学案之思与辩[J]。教育教学论坛,(09)。
[2]邹本军。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11(14)。
[3]周彩丽。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J]。学科建设,(07)。
[4]余文正。“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兼谈学案导学促进教师成长的意义[J]。甘肃科技,2011(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
篇5:小班化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
小班化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
刘 畅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摘 要:英语教学的小班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英语词汇的质与量又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立足于小班教学的实践经验,从环境营造、分层教学、自我监控几方面初步探究了一些策略,为小班化词汇学习的优化做出了尝试。
关键词:小班化;词汇教学;元认知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英语一直是中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赴国外读大学,运用第二语言(英语)学习所选专业的课程。于是,国内各中学的国际部应运而生。词汇作为学习英语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不能在词汇量上满足中学生赴海外求学的需要,也不能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多元、高效。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单独的词汇教学,记住词汇是学生自己的事。另一方面,学生生源数的减少和教学网点的调整使许多学校自愿或不自愿地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尝试。大多数教师(83.3%)认为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教学形式。笔者从自身工作出发,试图通过小班化背景下英语词汇教学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寻求符合师生期待的有效利用小班化教学特征的优化方案,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效率,使之能够更高层次地运用语言这门工具,探索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利用小班的环境优势,营造附带学习条件
小班化教学的内涵不仅仅是指学生人数上少,这种理解是狭隘的、表面的,而对教室环境和座位布置都有相应的考量。例如,大班学生受教室大小所限,往往只能“秧田式”排座位,教学过程中的group work(分组任务)也多以座位前后相邻的学生来分组。然而小班教学人数小于三十人,座位安排也可多样变化,如,“秧田式”安排适合自主学习、探究、写作;而圆形、方形等合作式安排适用于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纠错活动等。作为班主任兼英语教师,笔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例如,早读课将桌椅按小组方形排列,安排事先分配好的小组讲解他们自由选择的主题词汇,分为category introduction(分类介绍), how to memorize them(记忆法推荐), short-term memory quiz(短期记忆测试),vote for “word of the day”(票选“每日一词”),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事先引导学生选取实用,有趣的词汇类别。(2)其他小组要对讲解人进行提问和评价。(3)记忆测试优秀的组别会得到奖励。(4)选出的'“每日一词”由专人负责贴在黑板旁边醒目位置。
除早读课外,教师将不再花时间讲解这些词汇了。早读课如此安排是为了引入了词汇附带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完成其他学习任务的时候(例如观察和评价演讲者,票选“每日一词”),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
同理,数学、化学、演讲课等专业课由全外教执教,因此会遇到大量的专业词汇,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分工合作,以引导图或者海报的方式,直观形象、艺术性的呈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这样,学生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增加附带学习的机会,对相对生僻的专业词汇也不容易一学就会,一会就忘了。
三、提升分层目标效果,鼓励多种感官参与
分层教学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分层是全方位的,要在小组活动的质量方面,讲究分层,在教学目标方面,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作业布置方面,更要考虑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有的教师鼓励学生自发形成小组,但这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使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避免小组形成的随意性,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这样有利于形成持久的小组学习文化和凝聚力。同时,培养小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遵守共同规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生已经具备词汇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要利用好小班分组的特点,要求学生自主计划和提前准备,在组内提前讨论、预测教师将重点讲解的生词,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重点词汇和非重点词汇。需要重视的是,高中阶段的核心词汇(高频词)是词汇学习真正的大块头,需要学习者认真地去对付。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让水平较低的学生先掌握核心高频词,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尽可能学习更多的词汇。
有的学生认为背单词枯燥无味,无章法可循。其实,他们忽略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强大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心里琢磨。首先,英语的发音是词汇学习的基础,背单词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读音是不准确的或者错误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总结不同字母组合的不同读音。如,ough有不同的发音。让学生辨析中的正确发音,并将小组归纳的结果在课堂上加以整合,效果比教师一个人讲解要好。其次,在多媒体时代学生可以从网络中发掘许多鲜活的素材,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经典电影对白配音大赛、流行歌曲歌词摘抄、总统演讲用词赏析、好莱坞角色扮演竞猜等活动。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可以全方位的、立体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掌握词汇,同时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四、基于元认知学习策略,落实学生自我监控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根据词汇学习的特点,可以把词汇策略分为“调控策略、资源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活动策略”。
小班化教学给教师的第一感受是作业批改量减少了,大多数作业都可以做到全批,全班的单词默写本改下来也不是太费劲。但是教师恰恰忽视了小班化赋予作业评价的优势:评价要走向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之间的批改和监控,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之间的提醒甚至一个问题都能唤起学习计划的落实,一个常常监控他人的小组长在自己计划的实施上往往表现得更好。再如,教师指导学生开发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价表格,学生和学生可以不一样,但要突出自评和他评,突出个性。而不是简单地以词汇测验分数横向比较。笔者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词汇学习自我评价表并每周发放,来增强学生的自评和改进意识。根据IELTS(国际英语水平测试),笔者所教班级绝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掌握6000个左右的词汇,远超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3300个词汇的要求。
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工作者近期探讨的重点命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做出很多更深刻的思考。词汇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命脉。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对词汇学习无疑是有利的,恰当的教学策略更能赋予小班化魅力。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日常教学经验,不断尝试更科学的方法,才能将有效的方法加以推广。
篇6:初中语文《陋室铭》导学案及练习题
初中语文《陋室铭》导学案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重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2分钟):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中,极目远眺,所见皆是高楼大厦,我们也是所居者之一,如果这时给你一间茅草屋我想恐怕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去居住,可是我们唐朝伟大的文学家刘禹锡却不仅住着陋室,还提出“陋室不陋”的观点,为何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预习导学(12分钟):
1、作者及背景: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帮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任连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铭》便就此所作。
2、关于“铭”:“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陋室 德馨 案牍
4、初读课文,找出能提挈全文的一句: 。
5、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标记你认为重点的词与句子。
三、预习展示(10 分钟)
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
2、作者和文体合上导学案提名回答;3有一人写到黑板上;4几人说一说所找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3、疏通课文。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译,注意以下词:斯 德馨 鸿儒 白丁 乱耳 案牍 劳形 何陋之有
四、合作探究(6 分钟)
1、题目是“陋室”,文章结尾却说“陋室不陋”,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与组内其他同学讨论。
2、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种写法叫 谈谈你的理解。
五、小结(3分钟):托物言志、主旨。
六、拓展阅读(6分钟)
“陋室”不陋
刘禹锡在中唐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文学家,但是他当时最大的名声是在诗这个方面,被称作“诗豪”。唐诗史上有四个,“诗仙”、“诗圣”、“诗佛”还有“诗豪”,当然如果算李贺呢,还有“诗鬼”。“诗豪”这个“豪”,可见刘禹锡的风格,也可见他的地位。白居易有诗专门讲到,刘禹锡和我向来齐名。所以他是以诗著称的,不太以散文著称。
《陋室铭》之所以能够流传,而且有这么大的名气,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跟他在诗歌方面的这种造诣有关,他把写诗的一些本领融合到写文里面去。还有一个,就是它里面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我们如果对儒家的经典很熟悉,比如说《论语》,我们就会发现《论语》里有很多就是《陋室铭》思想的萌芽,甚至于说基本的框架。《论语》有一篇叫《子罕》,《子罕》里是这么说的:孔子要迁移到一个叫九夷的地方——就是边远的地方——有人就跟他说,“或曰:陋如之何?”说那个地方环境很不好的,到那去怎么办呢?生活很不方便。结果孔子说:“君子所居,何陋之有?”只要我自己是个君子,面对环境我的内心总是充实和坦然的,那么到哪里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好与不好,不存在什么恶劣环境的问题。实际上就连“何陋之有”这句话都是《陋室铭》直接吸用过来的。而《论语》里面类似的题材,粗略地说除了刚才我说的这段,至少还有三、四处,都是很相近的描述。比如孔子说他自己“饭蔬食”,说我有很粗糙的饮食,“饮水”,没有饮料、没有酒;“曲肱而枕之”,说我连枕头都没有,我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觉,生活条件很恶劣;“乐亦在其中”,我也会有快乐,也有我内心的充实;反过来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我追求的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一种内美,对于外在的物质环境我完全可以忽略掉。那么就是说孔子很重视这个话题,反复地讲,主要就是说人在人生当中的价值取向问题——是看重于物质的享受,看重于物质的条件,还是看重于你精神的境界,看重于你自己内心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格的高度。那么刘禹锡《陋室铭》基本上就是把孔子的这个思想艺术化的表现。所以一个是文章写得美、写得好;一个是它里面表达的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的一部分,而且有经典做依据。所以它就有一种广泛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铭”这个文体,它的要求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文字的简练;一个方面强调内容,境界、层次比较高。《陋室铭》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八十几个字,然而里面的内涵很多,同时有很多诗化的句子。那么这些都使得它在散文的世界里,有它独特的地位。不过呢,它也不是简单地把《论语》里的意思搬过来,
我想至少有两点变化,这个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就是他把原来一个说理性的东西给形象化了。不是一般地说环境好与不好、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对他这个陋室的一种描写——这个描写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很形象地展示出来了。第二就是他的这篇散文整个的重心有所转移,不是完全讲条件的好与差,而是讲雅与俗。实际他所描写的这个“陋室”我们看不出怎么“陋”来,他无非就是强调他远离红尘的喧嚣,是一方净土,强调格调的高雅。那么他这样地一转呢,更适合读书人、士人的这种兴趣和他们的价值取向。这个也是他成功的一个原因。
那么是不是说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
现在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读了这个以后可能会有疑惑:是不是我事业的成功和我个人品格的修养一定就是矛盾的?或者倒过来说,我只要强调我自己内心的高尚,就一定要放弃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就非得住一个9平米的屋子我才成为高尚的人?也有这样的一种困惑。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这么来看:现代人和古代并不一样,实际刘禹锡他也不是住在一个非常破的房子,他毕竟还是在一个相当的职位上。那么所谓“陋室”呢,也是一种相对而言。我想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成功的人生,说我既有一个高尚的情操、一个很雅的人生境界,同时呢,我又有一个相对的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是更好的。但是,假如发生了冲突,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呢?那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情况下,我想住一个小房子,求得内心的安宁可能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吧。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口头翻译课文。(8分钟)
二、练习巩固:(15)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句。
(二)、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4.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三、课文理解。(11分钟)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四、背诵默写全文。(9分钟)
五、谈收获。(2分钟)
篇7: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小石潭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激发爱我中华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引导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总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起来领略小石潭的景,体会柳宗元的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篇文章,听完后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配《高山流水》古筝曲朗诵《小石潭记》,学生谈体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小石潭记》(板书) 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生词,学生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中。 充分讨论后多媒体示出: (1)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2、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三、新授
屏幕展示柳宗元笔下小石潭的风貌,让学生融入情境中。
(一)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课文且互相交流读法、悟情: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描写的?并且归纳其特点。 明确:
⑴ 水──?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写出了清脆的流水声。作者此时也一定是惊喜万分。(重音字落在“闻”上,忽然听见水声,读出惊喜之情)。
“水尤清冽”重点落在“尤”字,也正面写出了水──清(板书) ⑵ 石──?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为坻、为屿、为、为岩”
→四个“为”字短语形象地写出了石的千奇百怪(语调应注意抑扬顿挫,读出一种欣喜之感)。 ⑶ 树──?美
“蒙络摇缀”这四个字,精确的刻画了树的美(语调应平缓,语速要慢)。 ⑷ 鱼──?乐
第三段中的“怡然”的“ 尔”“翕忽”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鱼的情态──“乐”,也侧面写出了水之清。(读时要注意“乐”是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语调应是“鱼与人嬉戏”的趣味感)。 ……
(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句子,请同学们下去之后互相交流。) (二)师生互动,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感受优美的`景物总使人赏心悦目,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
3、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 四、小结
作者是被贬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同学以后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山水之间。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教学反思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读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以“读、说、究”,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读”带动情,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觉得多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感,甚至自然而然体会出文章里蕴涵的情感。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我把教师读、学生闭眼感受,学生默读,学生分组读并互相交流为一条“读”线贯穿课堂中,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法中逐步深入作品,从而领略了小石潭的美景及体会了作者的感情。
二、以“说”感悟情,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的情。
为能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在本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的环节,我觉得这样拉近了与作者及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仅能感受作品对小石潭的生动描写,而且还深切体会到柳宗元当时贬官后孤独忧愤之情,学生也自然地走进了文章的情境中,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三、以“究”体会情,让学生探究作者在石潭美景中的忧愤。
面对如此优美的石潭景色,作者为什么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让他们去探究 ,而且引导他们结合写作背景,从文章“景语”中得出“情语”,最终学生很成功的探讨出了作者当时的忧郁愤懑之情。实践告诉我,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好。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读、说、究” 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力图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展现个人体验和感情的平台,给学生自由发展提升的空间,以达到景在“读”中现,情在 “究”中悟的目的。因此,我个人认为此教学设计达到了三维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
篇8:初中语文《望岳》导学案
初中语文《望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大意。
2、体会诗歌中泰山的特点。
3、体味诗歌中作者的形象。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泰山的特点。
2、体味诗歌中作者的形象。
一、资料助读
1、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望岳》写作背景简介
《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今天所学的这一首是咏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3、泰山简介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位于山东泰安。著名
风景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二、感知大意
熟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并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1、在《望岳》中诗人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泰山?
(答题思路:细读诗句,概括特点)
(答题步骤:概括性词语+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望岳》中你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一
(答题思路:细读诗句,研究写法)
(答题步骤:找准角度<炼字、修辞等>+分析作用)
3、从《望岳》中你“望”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答题思路:细读诗句,分析形象)
(答题步骤:概括性词语+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来被人传诵,那么它让你对生活有什么新的领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阴阳割昏晓”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本诗作者是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__,自号“_________”,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_________”。
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教育教学改革总结
★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学案教学总结
★ 学案教学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共8篇)】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计划阶段总结2022-11-03
《采蘑菇》课堂教学反思2022-12-06
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参考2022-05-22
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023-04-16
昌乐二中教学总结2023-01-07
英语导学案及课件2022-05-06
服务集体心得体会2024-02-03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022-11-29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2023-05-20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