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静夜思》教案(共12篇)由网友“大大花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诗《静夜思》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古诗《静夜思》教案
古诗《静夜思》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篇2:古诗静夜思教案和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诗中难点字词“疑”“霜”“举”“思故乡”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三、能力目标
学习运用串联词义和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疑”“霜”“举头”“思故乡”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书本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 ,师生互动,PPT演示,讲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和提问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地听。(播放乐曲“思乡曲”请同学们欣赏)
2,(乐曲结束)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首曲子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3,师:这是一首思乡曲,表达的是一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五言绝句“静夜思”。
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仙”是谁吗?你们能和老师说说你们所知道的他的一些作品吗?
(请同学来说一说)
5,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解地这首“静夜思”就是李白的作品。
( 教师板书“静夜思”,并播放幻灯片。)
(二)初读课文。(PPT展示,要求学生齐读后自己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简介诗人。
(四)讲解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意思(PPT投影,选出正确的字义)。
(2)请一个同学说说“静夜思”的意思(诗人,什么时间?怎么样?)
(3)理解诗句“床前明月光”:让学生理解“床”的多种解释和其中的合理性;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明月光”;看PPT图片回答一些问题;说说“明月”和全句的意思(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句“疑是地上霜”: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地上霜”;请同学说说“疑”“霜”和全句的意思。
(5)解释前两句诗的意思。(先请同学自己说一下,然后教师讲解)
(6)理解诗句“举头望明月”: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举头望”;看图片,诗人在干什么?说说“举”和全句的意思。
(7)理解诗句“低头思故乡”:有感情的朗读整行诗并板书“思故乡”;看图片中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指名说说“思故乡”和全句的意思。
(8)理解全诗,解释全诗:(请同学说说后两句的意思及全诗的大意,然后由老师补充。)
板书:明月光
———————————客居他乡,深感孤独
地上霜
静夜思
举头望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低头思
全诗大意: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
好似地上结了霜 。
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
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
【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客居他乡,深感孤独);后两句写“思”,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篇3:古诗静夜思教案反思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写的诗?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的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在别人家的孩子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的,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篇4:幼儿静夜思古诗教案
幼儿静夜思古诗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谁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3、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饭、赏月、品尝月饼,中秋节是一个大家团圆的节日。
4、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讲述故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综P35)
二、学习古诗。
1、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没有办法赶回家过中秋节,他们真想家呀,思念亲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第一遍):
提问: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有几句话?
(2)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
举——抬;
诗的大意: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层秋霜铺在地上。抬起头,仰望挂在遥远天空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我那可爱的故乡。
3、幼儿吟诵古诗
4、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三、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介绍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来由
2、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听赏。
四、结束活动。
篇5:幼儿园静夜思古诗教案
活动目标:
1、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2、喜欢学习古诗。
3、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老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篇6:幼儿园静夜思古诗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老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老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老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老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老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篇7:幼儿园古诗静夜思教案
幼儿园古诗静夜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了解中秋节全家团圆的含义。
2、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古诗原文,动画
(认知准备)知道自己的家乡,并且初步了解故乡的含义。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
·孩子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你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中秋节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中秋节的月亮圆又圆,一家人都在一起赏月、吃饭、品尝美味的月饼,中秋节是阖家团圆(一家人团圆)的节日。
二、学习古诗: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有很多不在自己家乡工作的`人,没办法回家和家人过中秋节,他们非常想念家乡,思念家人们。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诗人李白,他就怀着这种心情写了一首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出示古诗的动画视频)
提问:
·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动画里的那个人在干什么?
小结:古诗的名字叫《静夜思》,意思是诗人李白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再次欣赏古诗,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
小结:诗人李白看到自己的床前亮光光的。看起来好像是在地上结了一层霜。于是,他就抬头来看天上的月亮,发现今晚的月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心里感到很难过。
三、幼儿吟诵古诗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吟诵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难点)
·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想起家乡?
篇8:静夜思教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篇9:静夜思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
1、大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主要时期,自我评价能力已经的到了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这些表明大班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还几个个别的幼儿会对其它幼儿做出评价,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部表现,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班上好多小朋友是我从小班就一直带上来的,所以对班上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都比较掌握,之所以才能把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给与小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师友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很清楚的理解时,我都会亲自到幼儿的身边去,抚摸着幼儿的小脑袋对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如果有个别不能带到教学要求,就要对他降低对其的要求。班上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老师的指令配合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每次都很顺利的进行。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在古诗意境中和卡农表演上多下工夫,认真钻研,让幼儿更多的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
篇10:静夜思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篇11:静夜思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板书)(课件)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还会背哪些唐诗?
2.指三四名背。(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
过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
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光、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题。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
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看着你们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小诗仙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2.认识10个二类字。
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 ěr
写“耳”字: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数“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大意: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背景含义: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题目“静夜思” 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题目“静夜思” 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篇12:静夜思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静夜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 静夜思教案
★ 《静夜思》的教案
★ 《静夜》优秀教案
【古诗《静夜思》教案(共12篇)】相关文章:
静夜思古诗2023-05-21
人教版九英unit8教学设计2023-06-13
3 古诗参考 二2022-08-08
静夜思和游子吟的古诗2022-07-21
《古朗月行》《静夜思》教案设计2023-12-14
静夜思 古诗2022-11-15
静夜思古诗诗句赏析2023-06-10
古诗教学教案2022-10-05
《静夜思》教学反思2022-11-11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