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教案

时间:2022-11-05 07:57:10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认识角 教案(共15篇)由网友“都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角 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角  教案

篇1: 《认识角》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图形,你们还记得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出示实体。

这些图形中都包含着最基本的图形——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新课

1、认识角

课件出示主题图,找角。

(1)一个角由哪几部分组成组成。(小组讨论)

角是由一个( )和两条( )组成的。

(2)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角呢?角的特点。

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

(3)课堂小练

①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②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

③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

2、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1)做一个活动角,展示学习(小组活动探讨)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①角的大小与两边展开的大小有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 ),角就越( ),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 ),角就越( )。

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用纸折角;小故事:红角和蓝角,区别边的长短不同,角的大小相等)可以采用叠合法比较大小。

(3)课堂小练

比一比,哪个角大?在大的下面的方框里画“√”。(课件出示)

2、画角

你知道用什么工具可以画角吗?

学习画角(小组讨论,学生试画,教师演示,画出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巧学妙记:

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课堂小练

(1)按照例2的方法,自己画出一个角。

(2)按要求画两个开口朝不同方向的角。

(1)开口向左。

(2)开口向右。

三、总结提升

1、认识角

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4、拍拍手唱儿歌,角中秘密记心中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篇2: 《认识角》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三、认识人民币

1、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

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3、认识1角=10分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三、认识人民币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

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师:我猜你们平时一定去过文具店,你知道一些文具的大概价钱吗?我这有几个文具,猜猜它们可能会是多钱?

课件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1元=10角

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多少钱?(1角)现在我想用手中的1角钱换你们手中1元硬币,换不换给我?(不换)我拿两张呢?(不换)为什么?(不公平)你们要多少张才换给我?(10张)为什么呢?(因为10张一角钱才等于1元钱)板书1元=10角

2认识1角=10分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课件放《一分钱》

师:歌中的小朋友捡到钱能主动交上来?要是你能做到吗?我们都要做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歌曲中还提到了一分钱,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它是面值最小的人民币,不过我们可以几少成多嘛。瞧我这有几个一分钱,咱们一起数一数吧,(跟着课件一起数)10分就是多少?板书:1角=10分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个信封,里面装得是什么?快打开看看。现在你们手中有这么多零钱,能不能给我换点钱?现在你们就扮演银行的营业员,我就是顾客。看谁是最佳小营业员?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课件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篇3: 《认识角》教案

教案背景: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孩子们猜图形图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从袋里取出图形,但只露出这个图形的一小部分,请你猜猜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依次出示(边猜边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呢?

生:正方形!(注意此处只出示含有角的图形,圆形等不参与讨论)

师: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生:这是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因为它有3个角。

师:你能上来指给小朋友们看吗?(学生上讲台指指出3个角。)小朋友们可以跟着一起数。她指的对吗?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它就是刚才我们所认识图形当中的共同的组成部分——角!

3.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1.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出示课件,辅助学生找到剪刀上的角,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以及红领巾上面的角)

2.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并画在纸上,就成了下面的图形。(多媒体抽象出角)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些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看到这么多角,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这位同学你上来摸一摸。(学生摸角的顶点和边并说出摸的感觉)。师板书画出角。

师:同学们啊,通过认角我们发现了角的一些共同点,谁能帮助老师总结一下角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对!同学们说的很好!角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出示课件)要求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句话。顺势指出尖尖的顶部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并板书。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5.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形状。

(二)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听说我们今天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呢,那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呢,请看大屏幕。插入小练习,下列图形是角的在( )里画笑脸,不是角的画哭脸。

1.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对于反例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三)自主探究,动手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画角呢?这位同学你上来画。(老师给出提示:先画顶点,后画边。伴随同学画角的过程,老师点出画角的口诀: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并引导同学们熟记此口诀。点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再板书一次。

2.插入小练习: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角。

(四)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个角?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钉子板、吸管、彩条、圆片??请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个角,并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组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示交流: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顶点和边在哪里。并鼓励学生心灵手巧,想出了各种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问:这些角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活动角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角变大变小?通过把角变大变小,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

什么样的关系?

5.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实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动角的特性制成的。

(五)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1.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指名学生口答。(媒体放大显示)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讨论。

师巡视指导。

4.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5.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6.插入小练习: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三、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多媒体展校园里美丽的角。

五、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课外作业:

数学书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并完成《随堂练习》后的相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我先引导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体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4: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板书:角],它想和你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板书:角的认识]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我们请的小客有那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2)小朋友真聪明,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也用手摸一摸

(2)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电脑出示动画: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那你知道这个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板书:顶点、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呢?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5)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数学王国又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为什么?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2)成果展示

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做的?那里是顶点?那里是边?(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那四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用蓝色的小棒做的角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你们比一比它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那个最大,那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得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5、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蓝色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2)这里有两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你怎样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的?

(3)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课件出示)小朋友互相讨论。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1、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 )边形 ( )边形 ( )边形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2)谈话:四边形有四个角,五边形有五个角,六边形有六个角,那么七边形有几个角呢,八边形呢?

(3)你知道这里机有什么规律吗?(边数=角的个数)猜一猜:三边形有几个角?

2、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 )个 ( )个 ( )个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篇5: 认识角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完成教科书P102第5、6题和P104~105“练习二十五”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

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角的初步认识)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说出米和厘米。

师:有关米和厘米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请同学们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1米。

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指一指1厘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的1米和1厘米,接着睁开眼睛试着再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能举出一些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橡皮长约4厘米,数学书宽约15厘米,我的身高是1米35厘米等。

师:请你试着填一填教科书P102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回忆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之后通过比画、与尺子比较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米和厘米,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将学生所画的角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名学生说出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并说说判断方法。

(3)完成教科书P102第6题。

师:图形里有几个角哪几个角是直角

【学情预设】图形里有4个角,左边的2个角是直角。

师:请你们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复习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回顾梳理角的知识后辨别并数角,同时自主创造规定数目的直角。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五”第9题。

师:分别选择哪一个答案?为什么?

【学情预设】3个小题学生应该都能选择出正确答案。

练习完成后,可结合本题引导学生认识以“分”作为计量单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既是人民币的单位,也是时间的单位。

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估测线段。

师:什么是线段估计图中这两条线段分别大约有多长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测,只要合理即可。

(2)动手验证。

师:请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测得对不对。

【学情预设】量线段时,学生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量出正确长度就行,重在让学生体会“用厘米量”的思想。

(3)补充:在作业纸上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3.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1题。

师:以给出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正。

【学情预设】锐角和钝角学生都会画,画直角时可能不规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注意展示开口在不同方向的各种角,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丰富学生头脑中角的表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米厘米1米=100厘米画线段

角锐角直角钝角画角

教学反思

通过认真研究教科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科书,又注重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回形针长( )厘米,铅笔比小刀长( )厘米。

2.20厘米+50厘米=( )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杯子高约10( )。(2)元元身高1( )20( )。

(3)一只蜻蜓长约7( )。(4)一张课桌高约75( )。

4.右图中有( )条线段,( )个锐角,( )个直角,

( )个钝角。

参考答案

一、1.1 4 2.70 70

3.(1)厘米(2)米厘米(3)厘米(4)厘米

4.6 4 2 3

三、1.4(图略)2.略

篇6: 认识角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出示一个分针和时针夹角很小的钟,然后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逐渐变大。提问: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做角活动

(1) 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 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四、全课总结,拓展角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出个脑筋急转弯:4-1=?,课后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学反思】

其实,“角”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学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与我们数学中“角”的概念就不尽相同了。而怎样使学生经验与新课的教学完美结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学理想的呢?

一、生活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篇7: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认识角(用白板上的聚光灯)

二、感知角

1、看一看 (出示白板课件)找出剪刀、

三角板、闹钟上的角。

2、找一找 身边哪些物体上还藏有角?

3、指一指 (白板上的资源库学校大楼图)学校大楼上的角在哪里?

三、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特征 (出示白板课件)

数学家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就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四、画角,标记角

1、学生试画角

2、(白板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教师示范角的画法(白板上的直尺和笔盒)

4、标记角(白板笔)

五、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白板课件)比一比三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2、教师演示(白板上的学科工具平面图形),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3、(白板课件演示)蓝角和红角比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巩固练习:(出示白板课件)

1、判断(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一找(数一数平面图形内各有几个角?)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4、小小歌谣:《小小角》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七、布置课后作业,结束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特别认真,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用白板上的插入功能出示五角星) 请大家课后讨论研究五角星上藏有几个角。

篇8: 认识角教案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谈话: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们要来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瞧!(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边唱边跳走过来的情形。)他们来了。(课件动画:一个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条边。)咦?这个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条边呢原来调皮的三角形把一条边给弄丢了,出示 , 它少了一条边还能叫三角形吗?像这样的图形,你们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吗?()好,我们就叫它---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1) 从实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帮我们请来了很多角娃娃, 角娃娃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画面:长方形纸、三角板、钟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这些小客人吗?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结: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小朋友真聪明。 师(惊喜状):这会儿,角娃娃藏到教室里来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吗?

篇9:《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应用角的过程,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根据角的特点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指导学生画角的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一枚图、钉圆形纸、多媒体课件; 两根硬纸条,一枚图、钉圆形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陆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几何王国看一看,想去吗?(播放课件)。 师:说说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师:咦,刚才两条直直的线拉着小圆点组成的这个图形,我们没学过,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图形朋友――角。(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从实物中找角。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看到这样的角,请看(多媒体)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 (2)师:生活中许多的物体上都有角,现在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角? (3)闭眼想角 师:小朋友真厉害!找到这么多的`角,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 2.用纸片折出角. 师:请小朋友的睁开眼睛,拿出圆形纸,你能用这张圆形纸折出一个角来吗?生:能。师:试试看。(教师巡视) 师:小朋友手真巧,折出了许多不同的角,把你们折的角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角在哪呀? 3.摸一摸,说一说,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用你折的角的这个地方碰碰小脸,你有什么感觉?生:刺刺、尖尖的。 师:你再摸摸这两边,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平平的…… 师:我们通过刚才折角、感觉角,我们知道角是什么样的了,那它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点课件出示角)角它有各部分的名称,刚才我们摸的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出示)我们发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 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给角画张像,怎么画呢? (1)同桌讨论尝试画角。 (2)课件演示画角方法。 (3)和老师一起在画一个角。 (4)师:老师这还有一首画角的儿歌,送给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拍手读一遍) 5.操作活动角。 师:刚才我们折了角,又学会了画角,现在能不能动手制作一个活动的角,(生:能)边(点课件)边说请学生拿出学具,动手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手真灵巧,都做出一个活动的角,现在把它摆在桌子上。 (1)  摆一个比老师这个角更大的角;摆一个比同桌更小的角。 (2)  听口令玩变大变小的游戏 师:把你手中的角变大,大一点,大一点,再大一点。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生:张开,张开。你能把角变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把这个角变小,小一些,小一些,再小一些, (3)师:我们把角变大,变小,是不是都和这角两边的张口有关呀。 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想不想知道呀?那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老师手中的这个角, 教师示范把角的边变长,变长,再变长,然后变短,变短,师: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生答,师: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因为这个结论,在几何王国里还发生这样一个故事。请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请看红角和蓝角,(点课件)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又一次证明(点课件出示结论) 三、综合训练,拓展延伸 师:我们懂得角这么多的知识,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判断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看一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点课件)看谁的眼睛最亮? 2.数角。 3.欣赏生活中美丽的角 四、全课小结。 你已经学会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角,说给爸爸妈妈听。

篇10: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 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平常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上课之前,老师就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 2.播放课件。 3.师:动画片看完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图形分别叫什么?   4.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动画片。     学生根据图形回答。                 学生齐读课题。 利用动画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十四、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  找角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指一指,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2.折角 师:我们除了在物体表面能找到角外,还可以自己“做”出角来。 3.摸角 师:摸一摸自己手中的角。告诉老师有什么感觉?   4.判断角 下列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5.标角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标上标记。   6.播放课件 (“红角和蓝角的故事”)   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张口有关。 学生找角。             学生拿出老师发的圆形纸片,想办法折一个角。 学生摸角。           介绍角的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学生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角的说说理由。         学生动手在自己折的角上,标上角的标记。                 学生观看动画片。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找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学生的体会,促进学生理解。                                             观看动画片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此时正处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播放动画片刚好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百四、分层训练,巩固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让我们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生完成练习。 练习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 百八、全课小结,提炼升华 1.  出示儿歌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2.  自我介绍 现在假设你是角,你想怎样跟大家介绍你自己呢?   学生齐读儿歌,理解,背诵。         学生以角的名义,做自我介绍。 最后的总结,以儿歌的形式,非常有意思,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题氛围也很好。

篇11:《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那么五角星能和你成为朋友吗?不过五角星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个角吗?

篇12: 角初步认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概念.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学习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过程性学习

(一)学前准备:

1、定义:由不在直线上的三条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要素是、、。

如图,三角形记为,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为,三角形的内角为

注意: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但通常按逆时针来排列。

(二)探索新知

1如图,在三角形中,

(1)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并填空:

a+bc→c–ab

a+cb→b-ac

b+ca→c-ba

(2)结论:①②.

(三)应用新知

1、例1: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3cm,b=4cm,c=8cm(2)e=5.7cm,f=6.2cm,g=11.9cm:

2、当堂练:

(1)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1cm,2cm,3.5cmB4cm,5cm,9cmC6cm,8cm,13cm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

请比较大小:ABAC+BC2ADCD

四、评价性学习

(一)、基础性练习

(1)如图三角形ABC(记作:)中,∠B的对边

是,夹∠B的两边是、。

(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2、已知四组线段:

第①组长度分别为5,6,11;第②组长度分别为1,4,4;;

第③组长度分别为4,4,4;第④组长度分别为3,4,5,

其中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A.1

(二)、拓展提高

1、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2cm和6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

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组成三角形架,有几种情况?分别写出每组数据。

篇13: 角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篇14:认识角的教案

认识角的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

1、摆角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

师:刚才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了一个角,另外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带有角的物品,请同学们玩一玩这些角,你来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从中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

3、认识角

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

(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

(2)出示一组比较接近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篇15:认识角教案及反思

(认识角)教案及反思_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边

顶点顶点顶点

边边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出示一个分针和时针夹角很小的钟,然后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逐渐变大。提问: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做角活动

(1)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四、全课总结,拓展角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出个脑筋急转弯:4—1=?课后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学反思】

其实,“角”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学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与我们数学中“角”的概念就不尽相同了。而怎样使学生经验与新课的教学完美结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学理想的呢?

一、生活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完美统一

“角”对学生并不陌生,“摸角”便是检验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学生头脑中的角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让他们摸就是让他们知不足。虽然只摸了顶点,但得肯定他们的摸法有可取之处(摸的是角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导他们如何正确的进行摸角。这样的设计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在放松自然的情绪中来科学的认识角,明白数学中的“角”是区别与我们先前所认识的“角”的。而在摸角的示范上教师也作了推敲,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在画上小弧线。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随意之举,因为教师们都知道: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的平面图形,画射线就得从顶点开始。在后来的画角中教师也渗透了这一点。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摸边时的感觉,得出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

三、系统性与拓展性的无痕渗透

从游戏引入角到实际摸角,然后让学生在例题情境中找角,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角,紧接着从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图)。一切过渡的自然而巧妙。然后再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这里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虽然是很简单的教学内容,却蕴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我们的课堂并不局限在“40分钟”,而是给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间。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高段学习延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简单并不意味着教学的设计简单,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多研读教材,多系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多研究学生,这样才能把握低年级的教学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更艺术,使学生的学习更便捷。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反思《认识三角形》

角教案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认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认识角 教案(共15篇)】相关文章: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2022-05-04

角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2022-08-23

《认识直角》教案设计2023-02-28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2022-05-07

认识人民币教案2023-07-03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九单元教案2024-01-18

初步认识角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2023-03-28

认识里外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4-30

角的度量教案2023-11-0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