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时间:2022-05-04 03:14:4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共18篇))由网友“liuyi0152”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1: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67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使学生知道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的三个盲人,为什么对大象得不同的结论呢? 教师说明:三个盲人由于他们摸的地方不同,所以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论。今天我们要学会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魔方或不同颜色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请三个同学从不同位置(正、反、侧面)去观察这个物体。 提问:你最多看到几个面的颜色,你看到什么颜色的一面?要想看到其他颜色的一面,你需要怎么办? 2、出示一个准备好的动物玩具,请三个同学从正面、后面、侧面去观察,说出你看到物体的形状。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全貌吗? 教师说明:由于从不同位置同时观察同一个物,只看到物体的某一部分,它们的形状是不同的。 3、出示一个闹钟,请全班同学从正面、侧面、后面看到。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一个同学没有看到分针和时针,只看到有几个旋钮,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 4、教科书P67例1。 提问:小明、小亮和小红他们正在观察什么物体?你能说说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他们三人,为什么看到恐龙玩具的图形是不同的呢? 教师说明: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呢? 教师说明:只有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了。 三、练习。 1、分小组请同学坐到桌子的四边。 (1)  观察玩具,说说都看到物体的哪部分?互相交换座位继续观察,又都看到什么? (2)  观察一摞数学书,互相说说都看到什么? 2、教科书P67:“做一做”,在书上连线。 3、教科书P70练习十五的第1题,连线。 4、教科书P103的第7题,连一连。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形,引出课题。 出示: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图形。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吗?(意思对就可以) 二、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对称?哪些是不对称图形? △ △ △ □ ( ) 教师说明: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对称的。 三、剪一剪。 想一想,用你准备好的纸怎样剪才能得到对称的图形,几个人可先商量,然后再动手剪一剪,说说你怎样做就得到对称图形了。 教师说明:把纸对折一下,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出的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任何对称的图形都有对称轴。 请同学指出上面教师出现的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儿? 四、教科书P68的“做一做”。 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五、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我们人的身上有对称的物体吗? 教师说明:生活中的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对称给人以美感。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折一折,画一画。 六、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P70的第3题。 讨论:怎样就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的图形? 教师说明:要画出某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线段的对称图形。方法是①先数对格距。②在对应的一方数好同样的格距点好点。③连起来,即成对称图形。 请同学在书上画一画。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9的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出示教科书P69的例3放大图或看书。 提问:水果怎么能有岸上的小房子呢?镜子里怎么会又出现一个同学和桌面上的东西呢?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穿衣镜前的实践活动。 提问: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镜子前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 请同学分别到镜子前,面对镜子站好亲自体验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怎样运动,是不是像你们刚才所说。 教师说明:请你想像一下,当你左手拿书,右手拿铅笔的样子,镜子里会是怎样拿的? 请三个同学要求到穿衣镜前试一试,观察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说给同学听。 教师说明:当我们拿东西照镜子时,发现了左手拿的东西,在镜子里变成右手拿,右手拿的东西变成了左手。这就说明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提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利用镜子做的对称活动,镜面反映出的东西正好和我们相反,这叫做镜面对称。 板书课题:镜面对称。 3、练一练。 教科书P71练习十五的第5题,请同学说一说,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并圈出来。(可以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拿出镜子照一照后再判断。) 二、学生动手实践。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镜子,照一照书上的图或字。你从镜面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用镜子照一照纸上的钟表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事先印好的钟表图形。) 教师说明:通过同学们用镜子照着书上的图、钟表的图和字,你们发现镜面上的力学和字都是反方向的。 3、教科书P71“智慧狗”给我们带来的思考题。 提问:题里给的数字和时间都是哪里的数字和时间? 提问:从前面我们做的实践活动,知道镜子里的数字和时间都是什么样的?(反方向的) 请你看镜子写出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最后,教师带领同学运用两次镜子像能还原的道理,帮同学们验证一下,也就是拿出一面镜子对着教科书照一下,镜子里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发现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提问: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周围你发现过吗?有哪些? 教师说明: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镜面对称反映出的物体的形象与方向都是相反的。  

篇2:二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P44――P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使学生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乘法含义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准备课。 看书P44学习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公园游乐园图) 游乐园里有什么游戏? 小火车第节车厢坐几人? 过山车每排坐几人? 观览车上第个吊厢坐几人? 提问:各种游戏有多少人参加?怎样计算,列式。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提问:你能发现这几题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说明: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像这样有相同加数的加法,我们把它叫做“求相同加数的和”。 提问:(指每道题)相同加数是几,人几个相同加数,这道题是( )个( )连加。 二、新课。 1、认识相同加数,看P45例1。 提问:小朋友都在做什么?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请分小组,小组同学合作分头摆出例1的图形。 提问:哪些图形里有相同加数? 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算式。 (1)  3+3+3+3+3+3=18 (2)  5+5+5+5=20 (3)  10+10+10=30 提问:第(1)题: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个3相加。 第(2)题:相同加数是,几?你能知道这是几个5相加?板书:4个5相加。 第(3)题: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10相加 2、引出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求6个3 相加、求4个5相加、求3个10相加,这些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介绍乘号及写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一样,都有一个运算符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 提问:你们想一想,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教师讲解:求6个3的和是多少,怎样列乘法式呢? 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   或:3×6+18,读作:3乘6等于18。 : :   乘号 指 5+5+5+5=20 提问:这道题除了用加减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用什么表示乘法?(乘号) 怎样列乘法算式:写作:5×4=20 或:4×5=20 怎样读呢? 指 10+10+10=30  怎样写乘法式? 写作:  10×3=30   3×10=30  请同学读一读。 3、认识乘法含义。请同学说一说每一个乘法算式的含义。 提问:什么情况下除了用加减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相同数相加) 教师说明:在相同数相加的情况下,除了可以用加减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4、P46“做一做”。(指导看图方法。) 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 每个秋千上有几个人?有几个秋千?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加法式?加法式表示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 三、练习1、看图列加法式,再改写乘法式。 (1)○○ ○○  ○○ ○○ ○○  ○○ 加法式:  问:算式表示什么? 乘法式:  问:算式表示什么? (2)△△  △△  △△ △△ △△  △△  △△ △△ △△  △△  △△ △△ 加法式:    乘法式: 2、课本P44游乐园图中的几个算式改写乘法式。 提问:图中还有能用乘法计算的图形吗? 3、P48练习九N1―N3在书本上做。 4、小游戏。 分小组用小棒拼图,拼什么都可以,要求每堆同样多。拼完后,在小组内先列加法式,再列乘法式,并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内容:P47例2、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并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乘法含义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讲故事。 小猴一家到果园里摘桃子,它们把自己摘下来的桃子放了几堆,下面是它们摘桃子的情况:     第一堆 第二堆 第三堆 第四堆 第五堆 猴妈妈 5 5 5 5   猴爸爸 4 6 6 6   猴哥哥 4 4 4     小猴 3 4 5     猴弟弟 2 2 2 2 2   你能帮忙算一算他们各摘几个桃子吗?列出算式。 提问:哪些题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把加法式改写成乘法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题能改写成乘法式? 提问:4+6+2+5=17  3+4+5=12为什么不能改写成乘法式? 教师说明:有相同加数的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认识乘法式中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本例2 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要注意图意的两种说法)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汽球? 列式:5+5+5=15 5×3=15 3×5=15 观察式子后问:加法式表示( )个(  )连加?乘法式表示什么? 教师说明:看一幅图列出的加法式和乘法式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提问:在三个算式中的“5”都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各自的名称。乘号前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板书:5 × 3 = 15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2、指猴子摘桃子题中的几个乘法式,请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3。 出示小鸭图,说图意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怎样计算?(鼓励学生多说出几个列式) 比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有的同学列加法式,有的同学列乘法式。你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口述学生列式计算。 提问:求100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问:为什么只列乘法式,而不列加法式? 提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和加法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P47做一做  看图写算式。 三、练习。 1、P48练习九 N1、N4、N5、N9 教师说明: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培养学生看图思考的能力,熟悉应用题中的语言,为学习解答乘法应用题做铺垫。 2、练习九的N2,读一读。 提示:读乘法式时要从左往右,注意方向。 3、把加法式改写乘法式。 (1)  4+4+4+4+4 (2)  6+6+6 (3)  7+7+7+7 (4)  1+1+1+1+1+1+1 提示:注意改写的方法:一看:相同加数是几,一个因数就是几,二数: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另一个因数就是几。 4、写出乘法式。 (1)  3个5相加。 (2)  6乘2。 (3)  3和8相乘。 (4)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7。 提示:6乘2只能写出6×2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51例1―P5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在理解乘法口诀含义的基础上,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知道口诀的来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乘法,谁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1、把下面加法式子改写成乘法式子。 3+3+3+3+3 8+8+8 4+4+4+4+4 2+2+2+2+2+2+2 2、列出算式。 (1)  5个3相加 (2)  8个6相加 (3)  7个 4相加 3、师生用乘法算式进行口算比赛。 二、新课探讨。 1、准备题。 教师出示用5根小棒摆的伞图 提问:摆一把伞用几根小棒? 每组5个同学,每人各摆一把伞。 数一数,摆1把伞用( )根小棒,是( )个( )。 摆2把伞用( )根小棒,是( )个(  )。 摆3把呢 摆4把呢 摆5把呢 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请同学看书P5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提问:第一个□填几?怎样得来的?10是几个5的和? 第二个□里填几?它是怎样得来的? 15是( )个(  )的和? 20是( )个( )的和? 25是( )个( )的和? 2、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伞,知道了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5个5是25。 提问:你能根据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式子吗? 提问:你能知道1×5=( )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教师说明:通过动手摆图形和填□的练习,你们知道1个5就是5,所以根据这个算式的含义,一个五得五,把中间的个字去掉,就是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提问:2×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2个5是多少? 提问:从二五一十这句口诀,你能知道什么?你能编出其它几句口诀吗?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编的? 观察乘法口诀,每句口诀有几个字? 教师说明:乘法口诀一般是四个字或五个字。为了读起来顺口,又便于记忆,凡是积一位数时,口诀中要加个“得”字,如一五得五;凡是积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口诀中不要写“得”,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如: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乘法口决一般都用汉字表示。 整理找规律。 请同学把5的乘法口诀读、背一遍,说说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观察乘法算式: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数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明:在这组乘法式中,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1、2、3、4、5,后一个因数比前一个多1,这里的“1”是1个5,所以各就比前一个多5。 问:为什么一个因数多了1,而积却多了5呢? 提问:假如你计算3×5时忘了口诀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想起来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观察5的乘法口决。 提问: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的前两个字表示什么? 口诀的后两个字或三个字表示什么? 三、练习。 1、读、背5的乘法口诀。 2、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口令记5的乘法口诀。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二五(  ) 四五(  ) 五五( ) 4、P51“做一做”  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并写出乘法口诀。 5、想一想,再填□。 一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

篇3: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乘法口诀(二)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72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2 ―6乘法的推导方法,学习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类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7的口诀含义,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 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说图意,列乘法式。 ○○  ○○ ○○  ○○  ○○ ○○  ○○ ○○  ○○  ○○ ( )个( )相加  列式: 2、提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2、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拼图,学习例1。 (1)  引出连加的结果 。 学生汇报摆一个图形几块,摆几个图形用几块,在学习回答的基础上填好表格。 提问:你知道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都是几个几个地加? (2)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能依据刚才做的练习自己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学生试着推导,在书上填写。 口诀分别是什么?口诀的含义是什么? (3)  观察7的乘法口诀排列规律。 提问: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口诀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为什么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7呢? 提问:如果7×4=?你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想出吗? 3、多种形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完成P73练习十六的内容。 N1和N2是巩固7的乘法口诀。 N3、N6、N11是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式最基本的计算形式,通过练习,达到准确、流畅、迅速和正确。 N5、N7、N8、N12以多种形式巩固乘法口诀,增强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并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N4、N9、N10、N13、N14、N15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认识“倍” 教学内容:P76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直观上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 二、新课。 1、分小组,每人用小棒摆出不同个数的正方形。 第一个同学:□ 第二个同学:□  □ 第三个同学:□  □  □ 第四个同学:□  □  □  □ 提问: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 提问:摆2个正方形用( )个4根? 教师讲解:2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2倍。 提问:4的2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说明:4的2倍表示有2个4那么多。 提问:摆3个正方形是几个4根? 3个4根是什么意思? 摆4个正方形是几个4倍? 4个4根是( )的( )。4 的4倍是什么意思? 提问:请你说说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小结:通过刚才摆正方形,我们知道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说是几的几倍。几的几倍也就是有几个那么多。 2、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摆○。 (1)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6个○ 提问: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那么多? 第一行有几个? 第二行有几个2? 第二行有3个2那么多,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2)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4个2。 提问:第二行摆的是( )的(  )倍。 (3)  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想想怎样摆? 3、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新知识?“倍”的知识。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就是几的几倍。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1)  △△△ ○○○ ○○○ ○的个数有(  )个△那么多,○的个数是△的( )倍,也就是(  )的(  )倍。 (2)  □□□□ ○○○○  ○○○○  ○○○○ ○的个数是□的( )倍,也就是( )的( )倍。 2、按要求在下面画○。 △△ (1)  ○的个数是△的3倍。 (2)  ○的个数是△的5倍。 3、画一画。(用什么都可以) (1)  3的5倍。 (2)  5的3倍。 (3)  4的2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内容:P76例3、P77例4 教学目标: 在理解“倍”的概念基础上,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会应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应用“倍”的知识继续学习。 2、学生动手按要求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4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 (1)  学生摆的是老师的2倍,你怎样摆?为什么这样摆? (2)  学生摆的是老师的4倍,怎样摆?为什么? (3)  学生随便摆,摆几倍都可以。问:为什么摆的是老师的这么多倍?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学习例3,师生共同摆学具。 (1)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2)  P76的做一做 第一行摆:3根小棒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 第二行摆多少根?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  求3的6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求5的4倍是多少?怎样列式,为什么? 提问:从上面的学习,你能知道求几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学习解决问题。 (1)  学习例4 提问:图中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怎样计算?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2)  P77做一做,指导看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图意。 3、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总是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2、列式解答: (1)  7的4倍是多少? (2)  4的6倍是多少? 3、让学生独立去做练习十七的题目。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0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图形会独立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 2、能应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列式计算。 (1)  3个7是多少? (2)  5个7相加得多少? 二、新课 1、谈话导入新。 我们已学过2―7的乘法口诀,今天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2、学习例5 (1)  看图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信息? “学校军乐队每行有8人,站了8行” (2)  学生尝试看军乐队的图形,自己把下面的数轴线上的空格填出来。 (3)  学生汇报。 提问:你是怎样填的?你为什么这样填?看到这条数轴线,你想到了什么?根据数轴线,你能知道今天要推导几的乘法口诀? (4)  请同学推导8的乘法口诀。推陈出新导后向全班汇报。 提问: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从哪句开始?到哪句为止? 每句口诀是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  观察比较8的乘法算式和8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掌握这个规律有什么好处,举例说说看。 (6)  多种形式读、背8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带领学生做书本练习十八的内容。 N1、N2、N5、N12是以不同方式来巩固8的乘法口诀,就加强练习,熟记8的乘法口诀。 N3、N6、N8、N11是基本计算题,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情况安排其他练习。 N7、N9、N10是巩固8的乘法口诀,这里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N4、N13是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可让学生独立解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再进行指导。 N15是包含多个信息的综合现实问题。此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后,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总是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后,会独立推导编制出9的乘法口诀。 2、 认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  3个8相加得多少? (2)  8个6相加得多少? 2、背6、7、8的乘法口诀。 二、新课。 1、学习例1。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才能取得龙舟比赛的胜利? 教师说明:全队队员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今天学习9的乘法口诀,也希望同学们拿出这种精神。 (1)  请小组同学合作。 从图上看出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图形把下面小袋鼠跳的数轴图下的空格填出来。 提问:从数轴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  学生独立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3)  学生汇报。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说说每句口诀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问:每一句口诀表示什么?这句口诀的积你是怎样知道的?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4)  观察找规律。 观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教师说明:通过观察比较,你们找出了这么多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可以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口诀。 (5)  判断下面的题对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4×9=37 3、记忆和多种形式背诵9的乘法口诀。 4、数学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方法:伸出两手,将掌心朝向自己,从左手大拇指起,依次表示1、2、3、4……8、9。几和9相乘就弯曲第几个手指,弯曲手指的左边有几个手指表示几十,右边有几个手指就表示几个一。也就是弯曲手指的左边的手指的个数,表示十位上的

篇4: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统计 统计 教学内容: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便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生活中的信息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统计图,请学生观看,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 (朵)  二年级做花情况   制作统计表 班 级 一 班 二 班 三 班 四 班 朵 数         二、新课 P94例1 1、教师讲述: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统计最喜欢的动物。 提问:有几种动物?他们是怎样统计的? 教师说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是最常用的方法。每增加1人,就在那种数据下面加一划。 提问:从黑板上你能知道喜欢猫、狗、兔、乌龟的各有多少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数看。 请把数据填在左边的统计表中。 观察右边的条形统计图。 提问:每格代表(  )人?从哪看出的? 教师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 提问:喜欢( )动物的人最多? 喜欢兔的.比喜欢乌龟的多(  )人? 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看,请同学解答。 2、带领学生做书P95的做一做。 (1)  统计: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  讨论并指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数据在书上制作统计图。制作过程如下: ①  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喜爱的体育运动”。 ②  观察统计表上频数范围和单位名称, ③  按项目去涂色。 3、教师小结:统计是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数学知识,通过观看统计表和统计图,使我们可以委容易了解统计到的数据,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练习。 1、P96 N1。 分小组合作完成此题。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汇报评比,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P97 N2 请学生依据上面的数据独立制作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看统计表制作统计图。 喜欢的游戏 碰碰车 旋转木马 过山车 长丁车 人数 8 6 2 4  

篇5:二上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 教学内容:P99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42”和“24”两个数。 提问:这两个数都有哪两个数字?(4和2) 提问:42怎样就变为24了? 提问:都数字“4”和“2”,为什么两个数不同呢? 教师说明:因为数字“4”和“2”排列的顺序不同,就组成了两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新课。 1、学习例1。 (1)  请学生拿出一个数字“1”和1个数字“2”。 提问:用“1”和“2”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学生独立去摆。学生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2)请学生拿出数字“1”、“2”、“3”,用这三个数字怎样两位数?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①  小组合作摆,互相说说是怎样摆的。 ②  看谁摆的两位数多,谁的方法巧。 ③  向全班汇报你的巧方法。 教师小结摆的方法。 (3)  学生用4、5、6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练一练, 2、握手问题。P99“做一做”N1 提问: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1)  看图猜一猜一共握几次? (2)  找你身边的同学,三个人互相握手试验看一共握几次? (3)  找一组同学上前汇报演示,讨论方法。 方法是:①和②,①和③,②和③共握3次。 教师说明:握手问题也是排列组合问题,但它的.排列与顺序无关,因为谁和谁先握都可以。 (4)  实践活动:每小组4人,每两人互相握手,2个人,3个人,4个人,一共握几次?试一试,看能否找出规律来? 小结:2个人互相握一次手,3个人互相握手时,第1个人和第2、3个人握手2次,第2个人就不必和第1个人握手,只需和第3个人握手,2+1=3,所以3个人握3次。4个人互相握手,第1个人握手3次,第2个人握手2次,第3个人握手1次,3+2+1=6,所以4个人握6次。握手问题只需列一个连加算式,第1个加数比人数少1,一个加数比一个加数少1,最后一个加数是1。 (5)  试一试:5个班要进行篮球比赛,每2个班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你能用握手问题解决吗? 3、P99“做一做”N2。看书回答,有几种付钱方法? (1)  5角; (2)  1角、1角、1角、1角、1角; (3)  贰角、贰角、1角; (4)  贰角、1角、1角、1角。 三、练习。 1、P101 N1和N2 2、用于、6、7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写下来。       简单推理 教学内容:P100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通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猜一猜,P100例2 提问:从一个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另一个同学拿的是什么书吗?为什么? 提问:从这个同学说:“我左手拿的不是红花”。这句话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这个同学左手、右手各拿什么花? 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2、教学例3 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信息? 提问: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吗?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提问:从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提问: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教师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3、练习P101 N3、N4 提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到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说理表达的能力。 4、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 熊猫住的不是1、3、5号, 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 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 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篇6:二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1、  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  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  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 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 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篇7: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分类 前埔小学 马爱琴 单元教学内容:分类(P38�D�D�DP41) 单元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按同一标准分类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并在分一分,看一看中培养操做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评价等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录像片,商品柜台及生活物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超市去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师:谁能说一说你在超市里都看到了哪些物品。 学生积极回报发言。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超市物品远景。 师;跟同学们看到的`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了吗?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超市里学习用品近景。(售货员正在分类摆文具)师:刚才你仔细观察了吗?你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第一层是练习本,第二层是笔,第三层是文具盒。 再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将一样的东西摆放在了一起,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教师板书课题:分类。 (2)猜一猜, 播放录像:售货员手中正拿着一个文具往货架上摆放。 师:你猜阿姨会将文具盒放在哪一层?学生汇报病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3)说一说。 师:录像看完了,超市我们也走了一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超市的物品要分类摆放呢?有什么好处? 师:你能再说一说身边像这样分类的例子吗?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组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 将出示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2) 小组代表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 2、各小组间将分类的结果进行交流。 3、教师再次强调分类的必要性:物品摆放清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集中练习,强化新知。 1、做一做。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并在组内交流是怎样分的。 (3)汇报交流。 2、第40页练习六的第1~3题。 3、拓展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全班汇报,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 ,刚才将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想法吗?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按不同标准分类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在分类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分类知识的学习,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录像片,衣服,袜子,书包,书,作业本,瓶子,玩具枪,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你们想到棒棒虎家里做客吗?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他家看一看。播放录像:书桌和地面上凌乱地摆放着各种杂物;有衣服,袜子,书包,书,作业本,瓶子,玩具枪,花等各若干。 师: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边指说物品名称。师: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的意见。 师:你能给棒棒虎一个好的建议吗?学生开始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要将物品归类摆放。 师:四人小组开始分类整理。 师:评价,小结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分铅笔。、 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中的四个人,每个人拿出自己的铅笔。将铅笔进行分类,每个同学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 师:说说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的组是怎么分的。 2、请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3、各小组之间进行补充交流。 4、指导学生看书。 (1)说一说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2)小结:同样是铅笔,因为分类标准不同,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新知 1、分花。 明确活动要求: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全班交流分法和分的结果。 师:这4朵花,颜色,形状不同,所以依照这两点,我们有两种不同的分法、 2、分图片。 启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组图片,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学生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进行分类。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一个不同点找到分法的? 3、小结: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我们发现,找到一种不同就能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4、混合练习。 第40页第3题。 5、应用练习。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 四、总结提升。 1、学生自己总结。 请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好吗? 2、师:这两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和学习了“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并能按单一或不同的标准去分类。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团结,合作,交流,和实践,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团结就是力量。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

篇8: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经典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教案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9:二上第一单元教案

二上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总1――13课时)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归类识字的课文。第一课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共分四组词语。第一组词语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了荷塘里的主要植物;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第二课也是采用“词串”形式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的场面。全课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式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词语表现了中国的突飞猛进。第三课属于看图会意识字,课文通过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第四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由5个偏旁“苗”组成5个形声字,再由这5个形声字分别组成词语,然后用一部分生字编人后面的儿歌。 这个单元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要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及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要注意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识  字  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 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 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大家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么?常熟是我的家乡,你们去过常熟么?电视上见过么?那儿可是个水乡小镇,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你们想不想去他的家乡看看?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 二.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 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2. 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 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 5. 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 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 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 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 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范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 3.点名读。(评议:停顿,想象。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请同桌的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读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都读好了么,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齐读。 五. 示范指导,认真写字。 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 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 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 出示田字个格“芦”,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词。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 生字字谜: 秋:秋天枫叶红似火。 烟:火字旁,一方框,一个大字里面藏。 夕:夕阳下山半个多。 归:短竖长撇倒过的山,归舟上面两张帆。(可以联系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后,得出这个儿歌。一方面记住了这个字,另一方面教会了孩子观察的方法。) 归: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横一旁。 灯:小丁丁,开电灯。(大家对于这句儿歌不会太生)   识  字  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  具:教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

篇10: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l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篇1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数。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

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

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480521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

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6○2066○62100○8975○57

二、新课教学活动出示教学例3:小鸟叼卡图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459○456730○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375309420200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师: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右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

数位: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2356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这个数是由(2)个千,(3)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篇12: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五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1-4课时   1、  一共做了几朵花? 教学内容:教材42-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三个小朋友做纸花的情境:3个小朋友看见老师奖励同学们用的纸花不多了。就主动给老师帮忙做纸花。(出时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探 究 与 体 验 1、  教师提问: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2、  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3、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根据同学们说得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学生仔细观察图。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花片亲自动手摆一下。   +   一共5朵     小组内订的试着说一说加号和加法算式。 让学生从发现的数字信息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获取知识。                 实 践 与 应 用 算一算,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其中的数字信息。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摆在动笔再方框里填数。再读出算式。 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画,最后在方框里填数。 数学活动,身边的数学。 各组把老师奖励的小纸花拿出来,算一算共几多? 哪一组得的最多?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列算式。                         各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本组任务。   锻炼学生独立解答的能力。                           即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⒈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 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境 创 设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大小相同吗? 学生观察图画,小组之内交流后分别汇报。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提问: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⒈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2+3=5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板书:3+2=5 ⒉师: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⒊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小组之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说出算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通过说出不同的算式,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     实 践 与 应 用   ⒈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指导学生认识集合圈。 师:你知道这种图形是什么意思吗? 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算一算,把空填上。 ⒉完成练一练中的2、3、4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第3题,教师可做一些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 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看哪组说得多,本组同学完成算式)     学生看图填空。同桌或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集合圈表示的意思,通过看图填空,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5-2=3 师:认识“-”吗? 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     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兴趣。   实 践 与 应 用 出示算一算的题。 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 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学生写算式。 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 然后其他组活动。   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内的叙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生生互动。 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5-2=3 师:认识“-”吗? 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     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兴趣。   实 践 与 应 用 出示算一算的题。 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 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学生写算式。 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 然后其他组活动。   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内的叙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生生互动。 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篇1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篇14:二上Unit 3Whos that第五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二上Unit 3Whos that第五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Who's that? That's (Mocky)。 That isn't (Ann)。 That is not (Ann)。

教学目标:

知识

1、 单词: Core: who's,that,who,America,Britain,Canada,China Phonics: jacket,jeep,kangaroo,kite,ladder,lemon,money,moon,noodles,nest Cintextual: Join us!,Poor Mocky! Ouch!

2、Phonics: Jj,Kk,Mm,Nn

3、句型: Who's that? Who is that? That's/That is (Ben) That isn't/is not(Jane)。 He's form Canada. She is from Britain.

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新单词。

2、对本课中新句型及以前旧句型的正确朗读及应用。

3、表演the rhyme and the song.

教具准备:

教学卡片、剪刀、彩笔、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1.读一读,划一划,涂一涂(第34页)

(1)指着第一幅图旁的三个句子告诉学生,其中两个句子是错误 的,另外一个是正确的。

(2)教师指着第一幅图读第一句:“This is Ann.”问学生这句对 不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外两句。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他三幅图。

(4)让学生打开书翻到第34页,再读一遍句子,让学生给正确 的句子划“√”。

2.说一说。(第35页)

(1)借助图片或实物口头复习下列单词:girl,kite,hand,jacket,lemon。要求学生看到这些单词的图片或实物能熟练地口头说出单词。

(2)将歌谣念给学生,依次指着每个单词。

(3)完整地播放歌谣,让学生听并指着书上对应的图。

(4)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跟着说,并鼓励学生哼唱或跟着节奏拍手。

(5)再放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课本上指对应的插图。他们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将歌歌谣表演出来。

3.句型归纳(续)(第33页)

(1)让一名学生举起教学面具Lulu Leopard。这名学生站的地方应有其他学生有一段距离。教师问:“Who's that?” 启发学生回答:“That's Lulu Leopard. ”

(2)选两名学生举起Who's that?和That's的句型卡片。把写有Lulu Leopard的卡片给举着Lulu Leopard面具的学生。让那两名举着写有That's和Lulu Leopard的'句型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3)大声读句型,边读边指每个单词。让学生跟着重复问题和回答。

(4)教师摇头说:“That isn't Mocky.That's Lulu Leopard.” 。让学生跟着重复。

(5)出示That isn't和That is not的句型卡。举起写有That isn't的卡片,边读边指上面的单词。同样的方法完成句型That is not。给学生解释,这两种结构意思完全一样。

(6)选两名学生面向全班举起这两个句型的卡片。把写有Mocky的卡片给另一名学生。再说一遍“That isn't Mocky.That's Lulu Leopard.”边说边指着每个单词,让学生跟着重复。

(7)重复以上步骤,用剩余的面具替换句型Who's that? That isn't (Ken)。 That's(Tommy)。中的名字,继续练习。

(8)让学生打开书翻到33页,给学生读Uncle Booky's Blackboard上的句型。

(9)让学生跟着重复问题和回答,尽可能运用各种组合。

4.附加活动:画一画(教师用书第80页) 复印每人一页,让学生描出Cathy和Tommy的服装,并给每幅图并涂上颜色。

5.Homework. 让学生给第34页的图上颜色。

Summarize after the class

篇15: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l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  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 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

篇16:第五单元教案反思

第五单元教案反思

第13课,《守信》教学反思 《守信》的故事内容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但她答应了教朋友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课文通过讲宋庆龄小时侯遵守约定的事,表现了她信守承诺的好品质。 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做一个像宋庆龄这样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小庆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诚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在教学这课时,课文中有小庆龄和爸爸,妈妈的对话,从对话的语气中能看出她是一个把承诺放在第一位的人,从“不”,“不行”“坚决”这些词中可看出她的态度,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没有范读,而是先让她们自己读,然后进行比较,怎么读才能看出她的决心,学生在比较中自己感悟出要在“不”“坚决”“不行”。。。。。。这些词要重读,这样读了才能显出小庆龄的态度坚定,不动摇。     第14课,《不瞒真情》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著名艺术家老舍小时侯的一个故事,为了和高煜年快点去放风筝,老舍帮他写作文的开头。老师不知实情,表扬了高煜年。老舍和高煜年深感自己不该弄虚作假,便把实情告诉了老师,表现了老舍和高煜年的诚实,告诉我们遇事实话实说,对老师、对父母、对上级不隐瞒真实的情况。不瞒真情是诚信的重要表现。 这篇课文中除了课文要掌握的一些基本要求外,还有几个词要求掌握,如“触景生情”“五颜六色”“眉飞色舞”“形影不离”“弄虚作假”这几个词,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触景生情”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读了几遍课文后,能联系课文说看到了满天的风筝想到了一个作文题目“说纸鸢”。景指的是满天的风筝,而情指的是老师出的.这个作文题目,然后我教学生对这个词意进行整理,看到或接触到某种情景而产生某样感情这就是触景生情。通过这样的学习,学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教学中仍有不足之处:在讲高煜年做不出作文而表现出来的种种面部动作后,我请学生结合平时看的课外书,想想还有哪些词语是表现人物很着急的样子,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全都呆呆的发愣,想不出一个来,我不禁想是我的问题太难了,也不难啊,说明学生的积累太少,课外书读是读了,读完了就如过眼云烟,飘散不见了,指醒我要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后做读书笔记。     第15课 《信任》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作者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告诉我们信任能创造一个美好的境界。 教学这节课前,先让学生做了预习,学生在上课时能很流利的读课文,也能把大概意思讲清楚,就是后面最后一自然段,学生不能体味作者的被人信任的喜悦,学生说,在摘桃子时,作者肯定是喜悦的,想想在一个无人的桃林里,自己想怎么摘就怎么摘,可最后作者对果林和那间小屋子久久的注视,不能说是作者感受到被信任的喜悦,可能是作者在想,这么好的地方我什么时候再来呢,还有的学生说也可能是作者对桃林主人的这种行为感到不理解,所以要久久的注视,凝望。不论学生的哪种说法,都说明他在这个问题上思考过,首先我肯定了他的的做法,难后就他们的说法大家一起分析,第一种,如果这里没有让人感受到快乐与信任,作者会想到来第二次吗,答案是不,第二种说法,作者不能理解桃林主人的做法,可通过了他的亲身的经历,说明这种办法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还很好,综合上面的两种说法,我们一致认为,作者是觉得被人信任后的喜悦之情才回头久久的注视桃林和小屋的。

篇17: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17.公输 教学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品读课文: (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二)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学生讨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三)分析人物: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试分析。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三.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明确: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知识梳理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五、巩固提升: (一)、填空题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课文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4.阅读本文,给你的启发(  ) 5、《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短褐(  ) 犀 (  )  麋鹿(  )  �F  楠   (  ) (三)、解释加黑点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 (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 (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然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7) 吾知所以距子矣:____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9)此为何若人? (六)、辨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将其词义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A.  B. C.  D. (七)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宋何罪之有? 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 此为何若人? 答案: 一、1、墨子  翟  战国  鲁  墨家  非攻  2.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言行 3.攻械尽、守圉有余,诎( 公输盘诎 ) (各1分,共3分) 4.启示: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只要答出一点即可)5、苟全性命于乱世 二、bān  yǐng  yú  fù  yù  gǔ  hè  sì  mí  pián 三、(1)出发  动身  (2)允许,敬辞  (3)停止  (4)引见  (5)这样  (6)用、拿  (7)入侵  (8)杀尽 四、(1)拒  抵挡  防御  (2)御  抵挡  (3)屈  折服  (4)悦  高兴 五、(1)宋国有什么罪呢?  (2)您有什么见教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但是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轻取宋国。  (6)即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7)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8)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 杀 )尽( 宋的守御者 )(9)这是什么样一个人? 六、 A. 先生  您  孩子 B. 引见  召见  进见  C. 侮臣者  宾语前置的标志  的  D.到  向  对于 七、1、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3、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4、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六、拓展练习    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好弓矢 (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  )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答案:1. (1)喜爱、爱好(2)全、都(3)从前(4)屡次、多次2.D 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18.《孟子》二章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教学难点: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 二、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

篇18: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人教版

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2、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 )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 )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三认识图形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二上教案 1、秋游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二上语文教学设计

Unit 6 At the zoo 第五课时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二上

数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共18篇)】相关文章:

二上教案 大禹治水2022-06-12

部编版二上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7

四下教案 练习22023-10-02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总结2023-01-13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022-04-29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总结2023-06-23

Module5第一单元的教案2023-03-22

《练习5》的教案2022-07-10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总结2022-07-21

学期校本教研活动总结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