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精选16篇)由网友“aa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角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角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篇2: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篇3:认识直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月日
课 题 认识直角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 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习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篇4:角的初步认识、连加、连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20月日
课 题 角的初步认识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有关角的一些知识。能正确辨别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正确画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经历学会知识、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探索性。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4、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尺子正确的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个角,(指两条边夹一个角,画弧)剪子的两片刀口形成一个角(指)凳子的每两根木条形成一个角(指)。指一指,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龙头)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想,说说,你看到过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学们请你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对,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点叫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边
顶点
边
3、做一做
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做出一个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边和顶点。
老师也做了一个角(1),下面请和老师一起转动这条边,看看这个角(2)和刚才的角比较有了哪些不同?再这样转呢(3)?
你自己来做一做。
你们的小手真灵巧,做出了那么多的角。下面老师还要考考大家:
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角。
学生展示自己折出的角,贴到黑板上,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生和老师一起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认识了角,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角画到纸上好吗? 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角。(描、印、画)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画的也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师板演画角)你们想学习老师的方法吗?
回顾画角的方法。
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画角的?
强调:先点一个点,再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画大小不同的几个角)
三、巩固练习
1、1、完成P40页的1、2、题。
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3、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4、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5、学生创作画。
修改意见:
备注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年月日
课 题 连加、连减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
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准备: 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
(出示口算卡片)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生读题说结果: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板书:
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
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
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果?”时贴出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www.xkb1.com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生汇报交流:
(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
2 8 6 2
+ 3 4 +2 3
6 2 8 5
2 8 2 8
+3 4 3 4
6 2 +2 3
+ 2 3 8 5
8 5
师:同学们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第三种象一座小塔,你喜欢哪一种呢?
3.收集了这么多的松果。小松鼠一家真高兴呀,瞧它们又忙着往洞里搬运松果了。出示信息条
爸爸运走29个,
妈妈运走27个
剩下的要小松鼠来运,这可愁坏了小松鼠,我们快帮它算一算吧!
1)生独立解决问题
2)独立计算,如果有困难请身边的伙伴帮助
3)指生板演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过程。
4)你喜欢哪种方法?
4.师生小结
比较不同,小结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三、实际应用
现在,小松鼠可高兴了,坐在家里吃起松果来,它的松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
48+25+17=
76-28-19=
同桌合作完成题目。
再出示一些松果。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
7+59+20= 72-6-40= 37+10-5= 81-7-70=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修改意见:
备注
篇5:认识厘米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科目:数学 第 课 执教时间:月 日
课 题 认识厘米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尺(皮尺、卷尺、直尺等)、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使出真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刻度线长短不同。。
“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出示课件)你们看,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漂亮,还给它涂上了五彩的颜色,你们想想看,绿色这一段是多长?
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关注个别学生,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找1厘米的)
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的呢?
(注意个别指导)
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举例说明。
3.认识几厘米。www.xkb1.com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呢?(教师利用尺子画出2厘米长的线段)2个1厘米是几厘米?
6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师生游戏:问答,即5个1厘米是多少?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2.量几厘米。
纸条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新课标第一网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了尺子的作用,更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请1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请2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出示瓶子,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
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大约6厘米)
最后咱们有请3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2、测量。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真心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量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用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六、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篇6:《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科 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并开始接触到了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画、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中处处都滲透着数学知识。
2.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整堂课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资源 课件 三角板 制作活动角的材料 圆形的纸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我们的老朋友,一起来看大屏幕,如果你认出了它们,就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一位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教学活动2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找角: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有角,许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或者说给大家听听?
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善于观察,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多媒体演示: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
2、 摸角:找到了这么多角,想不想动手摸一摸,选择你身边的一个角,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3、 画角: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之后要求学生画角,展览评议。
4、 折角: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的纸折出角。之后,同桌互相指指哪是顶点,哪是边。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5、 想角:闭上眼睛再来想想角,角是怎样的?角的形状,动口说一说。之后,课件演示。
教学活动3 三、 拓展练习
设计了一组闯关练习:
第一关:判断哪些图形是角,为什么?
第二关:用两张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讨论:1、活动角有什么特点?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汇报得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课件出示结论。
第三关:比较下面两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拿他的小三角板和老师的大三角板比。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活动4 四、课堂小结
1、咱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是什么?如果你就是角,面对这么多同学,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呢?
我这里也有一个角在作自我介绍呢,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一首角的小诗)
2、最后,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这些都是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建造出来的,在这些图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角,这些优美的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愿我们大家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倾听意识不够,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很多学生往往不认真听讲,沉浸在自己的活动当中,在学生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听取伙伴的发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篇7:认识米、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科目:数学 第2 课 执教时间:月日
课 题 认识米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
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可补充人身上的三把尺的介绍,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感性材料的积累)
(二)学习新课
1. 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操作发现)
1米=100厘米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选择恰当的单位名称
一棵树高15( )
一本书的厚度约为2( )
一张床的长度是2( )
铅笔盒的长度约是20( )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科目:数学 第3 课 执教时间:20 月日
课 题 认识线段 编写者:李锋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为什么从铁管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a.感知线段的直。
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提供生活物品:牙膏盒、铅笔、线绳、铁丝、吸管等)
请大家互相检查谁对了,谁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b.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做一人 ,把另一端看做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都有两个端点。
c.从实例理解线段。
在黑板出示: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③的同学用尺,其余①②学生都随手画线联结)。
这三段线哪一条像书本的边?为什么?
请同学们看看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的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③那样的线和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www.xkb1.com
d.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说一说,评一评)
(师引导学生再次正确认识线段)
刚才大家找到的线段可真多,关于线段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e.通过比较认识线段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一/7,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确定只有中间两线才是线段。
2.量线段和估线段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的它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
3.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生试画,并说出画法(注意尺子的使用,加强个别指导)
让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评价哪种方法好?
师出示断尺,问:用这把尺子怎样画呢?
生试画,并说出画法
让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评价哪种方法好?
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的方法,只要掌握了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小结:刚才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和情景实践中认识了线段:直、有两个端点的,还学了量线段、估线段、画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下图有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 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小明家
学校
3.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吗?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们将来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刚才同学们还提了一些问题,课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好吗? 修改意见:
备注
篇8:面积的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确复习目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这一章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小组汇报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老师也整理了一下这些知识,师出示: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观察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毛巾 教室 )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填空
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4)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5)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6)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3、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9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提醒学生注意区分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4、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5、课本第87页第9题:
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
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3)拼成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是多少? 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35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42页
2、练习二十第3、5、6、7题
板书设计: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篇9:二年级上册总复习要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部分: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 学校旗杆高约12( 米 )
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5是( 5 )厘米;从2-9是( 7 )厘米。
3、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 7 )米 2米=( 200 )厘米
30厘米+70厘米=( 1 )米 1米-40厘米=( 60 )厘米
4、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 1 )个顶点,( 2 )条直的边组成的。
5、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 2)和( 9 )是因数,积是( 18 )。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36 )
6、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5 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
圆形有( 无数 )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 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www.xkb1.com
用1、2、3可以摆成( 6 )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 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 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 )下,小华跳了( )下,小明跳了( )下
10、估算的应用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 xkb1.com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 50 )页没看完?
90 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 4+ 12+ 18≈35
5 10 20
(二)计算部分
1、口算(直接写得数)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 “+、-、×”,正确计算。
(2)如果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第二步。
注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例: 41-5+10=46 9×3+6=33 14+8-7=15 9 - 4×2=1
36 27 22 8
(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马上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www.xkb1.com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 “+、-”,正确计算。
(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是否一样,避免抄错数。
(3)必须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
(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
注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马上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
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别要求)。
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
36+24-53= 93-47-18= 82-15+23= 89-19-42=
55+27= 96-48= 39+24= 80-56=
篇10:统计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篇11:倒数的认识/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 土---干 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 --( ) --(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教学实施
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习倒数的含义
1. 观察教材24 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
2. 举例验证:4和 1/4, 7和1/7 , 3和 1/3
4乘 1/4的积是1,所以4和1/4 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1/7 ,所以7和 1/7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特殊数:0和1 (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 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4. 学习例2--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5. 反馈练习xkb1.com
完成教材24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二) 课堂练习
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 10 1/2 1/10
填空
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2/3 。
10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 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课后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2×6= 2/3×5= 2/5×8=
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
75 ×2/15 = 3/2 ×1/3 = 4×3/8 = 36×5/9 =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让学生看教材第26 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 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教材第26 页第3题,练习七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 页第4题及27 页第7题。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篇12: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数学学科教案设计
新江镇华联小学学校 二年级 班 年 月 日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型 任课教师 黄传钢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小棒、练习本、题卡 课时 1 第几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激趣引入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三、尝试练习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20×1或 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 1乘20, 5乘4,4 乘5, 2乘10, 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2、 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 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作业布置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篇13:《方向与位置》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理,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熟练地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方向、位置
1、揭题:复习《方向与位置》,板书课题。
2、出示下图。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1)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2)反馈交流。(大面积的反馈)
3、重点辨别相对位置:
(1)“幼儿园在花坛的西面,花坛在幼儿园的东面。”
两句话都是介绍幼儿园和花坛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一个是西,一个是东呢?
(2)“花坛在 的东面,在 的西面,在 的南面,在 的北面。”
你会填吗?为什么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
像这样介绍,你也会吗? 指名说,同桌交流,汇报。
(3)猜猜我在哪儿?
师:我在邮局西面,商场南面。猜猜我在哪儿?
让同桌猜猜你在哪儿。
二、路线、距离。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1)早上,小明、爸爸、妈妈分别要去小学、电影院、幼儿园,他们分
别怎么走?下午,怎么走回家?
(2)去时三人分别走了多远?谁走的路最远?谁走的路最近?
(3)如果你也住在这个居民区,星期天最想上哪儿?怎么走?走多远?
2、独立解决,小组交流,反馈。
三、拓展练习。
1、5只小动物玩捉迷藏游戏,你能帮小猫找到其他4个小伙伴吗?
(1)小狗藏在大树东50米处,用“ ”标出;
(2)从小狗藏身处先向西10米,再向北10米,就是小兔藏身处, 用“〇”标出;
(3)从大树处先向西30米,再向北10米,最后向东5米,就是鸭子藏身处, 用“√”标出;
(4)小熊从藏身处向东走20米就是大树,用“≈”标出小熊的藏身处。
学生作业纸上练习后反馈。
2、想一想,算一算,画一画。
第一次:小白兔离开家向西跑了6米;
第二次:向北跑,路程是向西跑的5倍;
第三次:向东跑,路程比第二次多10米;
第四次:向南跑,路程与第二次一样多;
第五次:向西跑,跑了34米正好回到家。
画出小白兔跑的路线图。
3、4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动物园,并向同伴说说你最想去哪儿?怎么走?走了几米?(每个小组发一份粘有双面胶的动物图6个及白纸一张)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填空
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方,左面是( )方,你的右面是( )方。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方,左面是( )方,你的右面是( )方。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方,左面是( )方,你的右面是( )方。
4、早上,旗杆的影子在它的( )边,中午,旗杆的影子在它的( )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旗杆的影子在它的( )边。5、如果学校在你家的南面,你放学回家要朝( )方走。秋天到了,小燕子从( )方,飞到( )方去过冬。
二、选 择。Xkb1.com
1、太阳( )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
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 )方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4、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
A.东 B.南 C.西 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 ),右面是( )。
A.东 B.西 C.北
三、看图填空。
1、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 );数字3 正对着 ( )方。
2、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 );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 )。
3、下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方向;3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方向;4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方向。
(2)4号楼在2号楼的( )方向;1号楼在2号楼的( )方向。
(3)中心花园在( )的北面,( )的西北面,2号楼的( )方向。
(4)( )在( )北面。 .
(5)5号楼的西面有( )号楼和( )号楼。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
四、解决问题。
1.小强的家门面向东,放学回家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向?
2.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立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
3.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篇14:表内乘法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 六九( ) ( )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篇15:乘除法的复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除法的认识。
3.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
新年快到了,动物王国的动物们正在进行比本领大会。老师听说动物一国的动物们想邀请聪明好学的孩子去参观指导,同学们想去吗?太好了,这也正是检验我们本学期学习成果的好机会。还等什么,赶快出发吧!现在加上老师去动物王国的共有41人,如果我们坐汽车去,每辆车坐9人,需要几辆车?如果每辆车坐8人,5辆车够坐吗?
一、赢取门票(口算)
我们已经来到动物王国的门前。同学们只要能在三分钟之内答对题纸上的口算题,就可以进去担任指导。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汇报: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画线的题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同学们都有资格走进动物王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的友谊大使早已把门票藏在你们的座位下,大家快来找。
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动物王国,同学们,小动物们正为参加这次大赛抓紧排练呢!你们最想先去谁家看一看。(课件演示)
二、给大树治病(计算改错)
咦!啄木鸟没在家,原来它去为大树治病了。你知道它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吗?它的本领你会吗?你的题纸上也有这些算式,教师想看一看谁能最先为大树治好病,请把做错的题改正确。
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为大树治病的?
同学们真有本领,把生病的大树都治好了。看,大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三、摘桃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到了小猴家,我们发现它正在练习摘桃子。你们知道它是怎样摘的吗?想不想亲自动手摘一摘呢?请同学们完成摘桃子题。
汇报:要求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最后一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填?
同学们真能干!树上的桃子都被同学们摘下来了。
四、给小天鹅排队形(给24平均分)
小天鹅是动物王国的舞蹈家,在这次大赛上它要和伙伴们跳芭蕾舞。现在正忙着给大家排队形。它在想给24名演员怎样排队。
你知道应该怎样排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一下该怎样排,然后用小天鹅的图片动手排一排,粘一粘。要求横竖排要对齐,看哪一组排得正确,美观。
汇报:请每一组代表把本组的作品拿上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评一评,哪一组排得最好,颁发优秀指导奖。
其他小组排得也不错,老师相信小天鹅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在演出中一定会变幻出许多优美的队形来。
五、指导小袋鼠蹦格子(找2,3,5的倍数)
小袋鼠正练习蹦格子,它要怎样跳呢?
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
小袋鼠要从数几跳起?每几个数一跳?用同样的方法,3和5的倍数你们会找吗?请把2,3,5的倍数写在答题纸上。
汇报:分别说出2,3,5的倍数。
同学们,这四个小动物都各有各自的本领,其它的小动物也不甘示弱,它们都要在这次大赛上一显身手。
现在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赶快到赛场去看一看吧!
六、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图画应用题)
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比得多起劲呀!在比赛的过程中,它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及时为它们解决吗?
1.如果每边六只熊比拔河,需要多少只熊来参赛?
2.小刺猬和4个伙伴比运苹果,结果它们每次运得同样多,它们每次共运多少个苹果?
3.( ),小白鸽每天送5封,几天能送完?
4.12只青蛙被平均分成4组比跳水,其中第3组有几只?
汇报:读题并列式解答,再说一说每一道题的思考过程。
现在小动物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想这些小动物们定会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为小动物比本领大赛做了很好的指导,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同学们的本领真大!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本领!
篇16: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 □ 7 5 7 5 4 □
+ □ 6 - 3 □ - 3 □ + 2 5
7 □ 4 □ 3 □ 6 □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 角的初步认识、连加、连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角的认识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精选16篇)】相关文章:
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作文范文2022-07-19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统计》参考教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2023-05-04
苏教版小学数学计划1-6年级全套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2022-12-25
角的度量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2022-12-24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2023-05-30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2023-08-26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2023-01-05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2023-11-03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3-03-21
人教新课标四上《母鸡》教学设计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