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优秀范(精选16篇)由网友“DaisyD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优秀范,欢迎大家分享。
篇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优秀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一起回答 用列举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为24
/
30约分做准备)
1、24的因数有( ),30 的因数有( ),24和30的公因数有( ),它们的公因数是( )。
2、填空(说说为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复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2、师: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这是某所学校100米游泳比赛中,三个学生的对话,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生2:他已经游了全程的3
/
4,生3:75
/
100和3
/
4是一回事吗?)
3 、猜一猜:75
/
100和3
/
4
/
是一回事吗?
4、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5、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6、引导学生比较75
/
100和3
/
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75
/
10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3
/
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都不同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活动: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教师说学生判断,
学生说大家判断
学生说同桌判断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看是否有公因数2、3、5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5
/
7 6
/
9 10
/
12 11
/
12 8
/
10 14
/
169
/
1624
/
25 21
/
24 13
/
17
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还是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数,就不只有公因数1。
(二)、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课件出示例4. 判断24
/
30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除了1外,还有公因数2、3、6)
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提出思考问题:
(1)、化简指什么? 使分子分母的数字变小
(2)、化简后大小不能变,要运用什么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
(3)、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时,是乘,还是除,用什么来除。 除,用公因数来除
(4)、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大小不能变。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巡视,指导。
交流探究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24
/
30=24+30
/
30+2=12
/
152
/
15=12÷3
/
15÷3=4
/
5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直接得到最简分数。
24
/
30=24+6
/
30+6=4
/
5
/
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
约分的概念:
师:约分还有一种书写方法,请同学们看第85页例4,
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约分的这种写法。
6、教师课件直观演示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2、错题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4、分苹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约分)
五、板书设计
约 分
方法一:
24
/
30=24÷2
/
30÷2=12
/
15
12
/
15=12÷3
/
15÷3=4
/
5
方法二:
24
/
30=24÷6
/
30÷6=4
/
5
75
/
100= 3
/
4
不同点 : 分子和分母较大 分子和分母较小,
含有公因数1、5、25 只含有公因数1
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搭梯子。
课堂提问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问题过易就没有思考探究的价值,但问题过难,学生又研讨不出来也没有实际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如:在探究理解最简分数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验证出75
/
100和3
/
4相等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75
/
100和3
/
4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都能看出75
/
100分子分母较大,3
/
4分子分母较小,但没有学生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去比较。接着我给学生搭了个梯子:请同学们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快学生就找出了75
/
100分子分母有公因数1、5、25,而3/4只有公因数1,然后我又在“只有”这个词上加以强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最简分数的概念。
又如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这个环节,如果直接出示例4:24
/
30,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相信很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在出示例4之后,我是这样给学生搭梯子的。我要求学生不动手,先思考三个问题(①、化简指什么?②、化简要运用什么性质?③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接着让学生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通过这两步搭梯子之后,学生也就知道了化简就是把分子分母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化简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要化到最简分数为止。第三步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约分的方法。此时学生已胸中成竹,很自然的探究出了约分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为学生交流搭台子。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台子。只要有探究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理解最简分数和探究约分方法的教学中,我都充分让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记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精彩交流喝彩。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的精彩交流而精彩。
3、不动笔墨不读书。
数学学习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更应让学生动手来写,熟话说“读十遍不如写一遍”。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铺垫中让学生把练习题先写在练习本上,再集体订正;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在探究约分的方法时,让学生把化简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在学生看书找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时,我始终要求学生练习写一写。
4、教学环节过渡亦无痕。
好的书法给人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的课堂也应是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的。本节课我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如:复习铺垫后说: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过渡到最简分数的教学);在学习了最简分数后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过渡到约分的教学)?在学习了约分后说: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过渡到巩固练习的教学)?
5、思想方法渗透亦无形。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教学的一条暗线。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约分》这一知识点就渗透着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本课的教学中,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和化简分数的教学时得到渗透,在巩固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内化和深化。
欠缺火候的地方:
有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利用课堂即生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整观这节课,本人扑捉学生课堂发言及练习中有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够,课堂教学亮点不够亮;其次本人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倾听和动笔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名师张齐华说: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和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如练武之人,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有深厚内力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气魄。自知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优秀范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打好铺垫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因数的知识,你能举例说一下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因数吗?(学生举例。)谁还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举例说一下?
2、理解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8的因数有哪些吗?(找同学回答)师:这位同学找全了吗?这位同学做到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能介绍一下你找因数的方法吗?表扬:讲的太清楚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或:思考一下,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数呢?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牢固,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1、2、3、4、6、8、12)
(1)请7位同学上台任选一张卡片。记清你卡片上的数字,把你的数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数的请站在左边,是12的因数的请站在右边。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4))师问:你们发现了吗?
(5)师:1、2、4既是4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用句简单的话说: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6)师问:同学们观察,8和12的最大的公因数是几呢?(4)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把4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9)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10)除了用上面这种方法表示公因数
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过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小组合作: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你能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合作要求:(四人一组)
(1)讨论用什么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答题纸上写出你们组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汇报交流反馈。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数:1,3,9,27;再看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18 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数是不是27 的因数,9 是27 的因数,所以9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4、这些方法都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的好,接下来是不是会表现的更出色呢?
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优秀的自己!
1、求出 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概括总结,并课件出示发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求出 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3、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共有3种情况。
(3种:成倍数关系的;公因数只有1的;一般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公因数只有1时可以直接判断出最大公因数。一般情况的采用列举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五)、巩固提高。
刚才大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还突显了自己的探索能力,那么,我相信老师带来的这些问题同学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1. 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3 C. 4 D. 9
(2)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4 B. 6 C. 8 D. 16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A. 1 B. 甲数 C. 乙数 D. 甲、乙两数的积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 (4) (18) (3)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除了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老师这里还有两种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种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课件演示。
另一种是:短除法
这两种方法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在这里就不具体研究了,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自学教材61页的这部分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优秀范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含义和一般方法,认识最简分数。
2、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的运用中体现数字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商适当的数。
8/20=/515/18=5/()21/27=()/9
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每组中的分数一样大,哪个看起来更简单一些?为什么?
2、今天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看看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你能写出和12/18相等,两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交流。说说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还有分子比2还小,分母比3还小但是与12/18一样大的分数吗?也就是12/18=2/3。
(3)结合图说说,12/18与2/3为什么相等?
(4)你们知道刚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的2、3、6与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吗?(板书:分子、分母的公因数)
(5)把这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6)演示一步一步约分的过程。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强调:每次约分后得到的数写在分子、分母的正上方、正下方。2/3的分子、分母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吗?因为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一般要约分到最简分数为止。
(7)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的约分呢?(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演示直接约分的过程。如果你不能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约分。
(8)小结。在小组中互相说说约分的方法。你愿意采用什么方法来约分呢?
2、完成练一练。
(1)第1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6/4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还有公因数几?10/7为什么是最简分数?你是怎么想的?
(2)第2题。独立完成,展示作业。60/45怎样约分的?还有什么方法?(分子、分母直接除以15)为什么分子、分母可以直接除以15?说说约分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判断分子和分母有没有公因数2、3、5?汇报交流。
2、完成第5题。独立完成。你是怎么看出它们不是最简分数的?指出: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较大,判断时要仔细。
3、完成第6题。怎样连线比较快?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完成第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说说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你愿意使用那种约分的方法?
篇2: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最简分数”“约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约分的依据、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能正确进行约分是重点;理解和掌握约分的依据、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12/36=18/=4/()=()4/=1/()
3/4=()8/=9/()=()24/=21/()
2、下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是几?
2/310/1512/158/1230/60
3、怎样判断一个数有约数2、3、5?
二、教学新知
1、理解“最简分数”
(1)观察2/3、8/12、1/4、15/20、5/7哪些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互质数?
2/3、1/4、5/7的分子、分母是互质数。
出示: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练一练
A、指出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最简分数:
8/97/211/105/1417/5140/6024/241又25/80
B、说出3个最简分数。
C、写出分母是10的全部真分数,再指出哪些是最简分数?
2、教学例1
把18/30化成最简分数
根据分数懂得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
(1)投影出示表示18/30的长方形图。
18/30的分子、分母有公约数去除分子、分母得:
18/30=18÷2/30÷2/=9/15
(出示表示9/15的长方形图)
9/15的分子、分母还可用公约数几去除?
9/15=9÷3/15÷3=3/5投影出示表示3/5)的长方形图
3/5能不能再化简了?为什么?
教学过程
备 注
观察图和式的变化过程,得到:
18/30=9/15=3/5所以18/30=3/5
(2)归纳: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出示课题“约分”)
(3)概括约分的方法。
用分子和分母的()(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分数为止。
(4)练一练
下面各算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10/15=2/36/12=12/2420/24=5/64/5=8/10
3、教学例2
把30/45和12/48约分。
(1)教师示范把30/45约分。
A、先用公约数3去除,得10/15。
B、再用公约数5去除,得2/3。
C、通常要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教师边板书演边讲,最后指出:每次约分所得的分子、分母要和原来的分子、分母对齐。最后约分所得的最简分数要写在等号右边。
(2)把12/48约分。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板演后共同分析约分过程和约分方法。
(3)引导学生重新观察30/45和12/48的约分过程,思考还可怎样约分,更为简便。
(4)12/48可用什么数进行直接约分?30/45怎样直接约分?
小结: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分子、分母,能一次约简。这样约分比较简单。
三、练习反馈
1、把下面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4/810/512/274又25/503又40/60
练习后反馈、讨论。
4/8、10/15、4又25/50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你的`约分方法简便吗?
3又40/60、60/150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10的倍数,如何使约分简便?
2、课本P97试一试。
四、课堂练习
课本P97第3题第二行,第4题。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作业《作业本》
在理解互质数的基础上学生较好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教学约分方法时,结合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化简的过程,从而归纳出约分的概念和方法。学生能够掌握,但在练习中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忘记的较多,还有有些学生没有把分数化到最简。
篇3:约分教案人教版
约分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指出下面每组数中的公约数(1除外)。
42和50、15和5、
8和21、18和12
2.孩子们对孙悟空这一神话人物充满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领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用一句简短而富有神秘挑战性的话语“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创造第73变,变分数!”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
1.尝试“变”分数。
例1:把化简。
活动要求:
(1)这个分数要和大小相等。
(2)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3)要求学生变出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就变几个。
2.了解约分的概念。
(1)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有什么关系?
(2)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举例:把化成就是约分。
与四人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3.认识最简分数。
(1)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了?为什么?
(2)像这样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找出最简分数练习。
举例说出几个最简分数。强化最简分数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1.你能根据我们化简的过程找到约分的方法吗?
打开书p62,看看书上是如何说的?
2.自主探索约分的形式。把一个分数进行约分?
教师板书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
a、逐次约分法。
b、一次约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3.小结:我们既可以用它们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去除,一步一步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直接约分。
有恰当的学生自学引导: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巩固练习。
1.说出分母是4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写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2.先判断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进行约分。
4.用最简分数表示出小明每一项内容占一天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上学8小时
睡眠10小时
劳动1小时
做家庭作业2小时(含课外阅读时间)
餐饮休闲3小时
5.每人从信封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分数卡片。
(1)最简分数上台。和最简分数相同的分数起立。
(2)从剩下的同学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最后两名同学找最简分数作朋友。 判断并说明理由。
五、总结提升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了解了什么是约分、最简分数、怎样约分„„
约分教学反思
《约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方法,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班学生对概念都能够理解,知道约分的含义,以及如何约分。虽然课堂上我一再强调,但是学生在进行实地操作时,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约成最简分数,比如(1) 18/54 ,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9以后,变成2/6 ,就停止约分了,没有逐次约分成最简分数(2)想一次约分,却找不到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比如 26/39,学生找不出最大公因数是13。这说明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常用的 “缩倍法”求最大公因数的应用存在遗忘,或者说不会有效地运用“缩倍法”,因此,求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还是要加强训练。
书写不规范。约分的过程应该把约分后得到的数字写在分子与分母的上、下。但有个别学生写在了分子与分母的右边。对于这种情况,在口头纠正的同时,要让学生重写,加深印象。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又把典型错题集中讲解了一下,同时复习约分的方法,自编10道约分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相对来说效果比前面好多了。我还发现数感强的同学已经可以心算得出最简分数了,可是一般的同学却还要用基本方法、花相对较长的时间找出最简分数。最糟糕的是还有几个别同学还不能把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课后,我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学生的数感很重要,约分是要凭学生的数感的。数感与学生的兴趣、已有认知等基础上紧密联系,数感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有意识设计相关练习作积累,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篇4:《约分》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约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约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卡纸、彩笔。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美味蛋糕店”的师傅招收学员时考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块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较均匀。今天老师也想拿这道题目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们能被选上。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发现,明确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表示出这张卡纸的8/24,想一想怎样做?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并解说)
师:从上面这些学生的发言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让生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找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8/24=4/12=2/6=1/3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地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
(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2)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引导学生归纳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师肯定: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为什么不能“再约分了”?
引生答出: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所以不能“再约分了”。
总结并揭示: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生:(举例说明)。
2.探索约分的方法。
请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分的过程。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个蛋糕的8/24,其实也就是切出这块蛋糕的1/3,这样也就顺利地完成了题目要求!
三、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教材第48页“练一练”。
(1)学生试做。(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交流中解决,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篇5:五年级数学约分练习题教案
五年级数学约分练习题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8-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
教学重难点: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流程:
一、自主回顾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
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什么是最简分数?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1、找朋友:找出和18/54相等的分数。
9/271/31/26/183/42/92/63/9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第8题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2/8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1/4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1/2=÷()=()÷()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比较大小(第十一题)
4、计算并化简(第十二题)
5、集中练习把0.5化成分数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篇6:五年级数学《约分2》教案
五年级数学《约分2》教案
教学目标:
1、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练习约分,综合运用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说一说“▲”占全部三角形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表示?
▲△△(2)说一说“▲”占“△”的几分之几?
▲△△(3)说一说3/9=1/3,3/6=1/2的理由。
2、找最大公因数,约分。
(1)6的因数有哪些?9的因数有哪些?
6和9的公因数有哪些?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
(2)什么是约数?什么是最简分数?
二、练一练。
1、第1、2题请学生独立完成。
(1)第1题,指出下表中20的因数,15的因数,说一说20和15的公因数。这题主要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第2题,投篮,这题主要练习约分,先将这些数进行约分,再连一连。
2、(1)第3题,请学生现自己用分数,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这题要综合运用到分数的意义以及约分等知识。
(2)第4题,用分数表示图中各种颜色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先让学生找出分数,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请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3)第5题,将题中的图形分成几部分,并用分数表示各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鼓励学生自由分割。
(4)第6题,请学生现读懂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在于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因为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所以可以选择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砖。
二、实践活动。
1、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
篇7:约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请说出解答上面各题的依据是什么?
3.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投影)
45和15 30和12 28和42
13和39 36和27 29和30
4.指出下面哪几组数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投影片)
3和8 12和18
15和16 13和23
25和40 21和42
5.分别说一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
教师: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后,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得到一个与原来分数相等的新分数。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二)学习新课
1.最简分数与约分的意义。
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变为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学生试算,小组讨论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选择板书:(也可以让各小组代表板书。)
教师:请再说一说第一步,第二步是怎样做的?(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板书:最简分数。)
教师:请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投影片)
教师:请两人一组,各举出5个最简分数。
做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说明: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叫约分?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约分的意义。
2.约分和一般书写格式。
教师:约分时,一般要连续地做除法口算,如果像上面例题那样写,比较繁,一般采用省略除数,直接写出商的形式来写。
教师边板书边介绍:
第一步,先用什么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教师:12除以2商6,分子只写出6;30除以2商15,分母只写出15。看这时的分子和分母还有没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即是不是最简分数)?
第二步,用6和15的公约数3再分别去除它们,分子商2,分母商
教师:约分时,通常要把原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学生口答练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由上可见,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
(3)练习(投影片)
把下面各分数约数:
请同学用投影片写,选出全对且书写好的作标准评价,选出几份有错误的,请全班讨论错误原因,并纠正。
教师小结:什么是约分。约分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3?哪些有公约数5?(投影片)
2.在下列分数中找出最简分数。(投影片)
3.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投影)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投影)
5.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投影)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最简分数?
2.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
3.作业:课本112页练习二十四,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所以约分的方法让学生试算,自己去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放在试算化简之后,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即分子分母为互质数,有充分的感知基础。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也要掌握好约分一般书写格式中省略除数的写法,所以本课设计时,在复习准备和巩固反馈中,都安排了较多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8:约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 52÷13 33÷3 56÷7 99÷3
45÷9 66÷11 24÷8 36÷12 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 24 12和 30 9和 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 12和8 5和2 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 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把 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 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 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六、板书设计
篇9:约分优秀教案
约分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约分(一)
第三课时 约分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
约分
(二)教材第86 、87 页练习十六的第1 —— 9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1 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提问:第2 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2 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3 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像 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 去除。
4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4 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在投影下订正。
5 .完成教材第86 页练习十六的第5 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 .完成教材第87 页练习十六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填在教材上。
7 .完成教材第87 页练习十六的第7 题。
提问: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怎样计算?
8 .完成教材第87 页练习十六的第8 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 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 。 完成教材第87 页第9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小结:这道题需要逆向思考。用2 约了两次,用3 约了一次,说明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3=12,才得到 。要求原分数,就要把分子3 和分母8同乘12,即 = =
(三)思维训练
1 、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 ,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 ,原分数是多少?
2 、一个分数是 ,分子加上一个数,分母减去同一个数,化成带分数是2 ,求这个数。
3 、分数 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得到的分数约分后是 ,求减去的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约分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熟练、正确进行约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约分的知识解题。
篇10:五年级数学约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约分
二、教材分析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1、通过学生探究,发现分数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化间分数的依据。
3、通过画图进行直观教学,探究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5、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
篇11:五年级数学约分的方法教案
五年级数学约分的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②进一步掌握把低给单位名数聚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约分练习。
教学时指出,约分时通常要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约分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带分数约分时,只要把分数部分约分,约分后不要丢了整数部分。
二、改错练习。教学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第(1)小题错在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第(2)小题错在带分数约分后,丢了整数部分。
三、学生独立练习
1.第3题,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4题,把低级单位名数必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3.应用题。
四、思考题要求写出比二分之一大,比7小,分母是6的最简分数。教学时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符合要求的分数。
方法一:确定上限和下限。=,7=,就是说写出的这些数要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最简分数。
方法二:先想出0到1之间的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有和,比小,不符合要求,然后在其整数部分分别加上1,2,3,4,5,6等使其成为带分数。
篇12:五年级数学《约分复习一》教案
五年级数学《约分复习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2)进一步掌握把低级单位名数聚成高级单位名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判断: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6个。()
7/9是最简分数。()
(学生用手势表示,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
2、练习第一题的上面一行:请个别学生板演在投影片上。
3、反馈校对:说说错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思考导致错误的?怎样改正?
例如:24/15=8/3;一种改正方法是将答案改正;如果使答案不改工的话,怎样改题?(这里改题有多种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过程)
4、老师这里收集了同学作业中的错误,请同学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15/45=5/370/28=35/142又36/24=3/2
提醒学生:一般情况下,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5、针对下面的最大公约数,并组成有关的两个分数。
24和30;56和49;110和121;80和72;54和42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变式(运用)训练
1、学生约分后有什么用处呢?
2、出示: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4/9和32/2060/25和72/301又15/5和1又28/7
反馈并比较。
3、出示: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带分数。
2125米=()千米80分=()小时
1米40厘米=()米4050千克=()吨
2小时20分=()小时76分米=()米
反馈,讲评。
4、练习5:你从约分后的结果中的得到什么信息?用哪种结果表示好?为什么?
小结:看来约分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很大。
三、深化训练
我们已经学会了约分,但是有一些分数比较大,那怎样月份呢?
1、出示情景:某小学共有学生988人,其中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有388人。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数的几分之几?
思考:你想怎样约分?
反馈:你采用的解题策略是怎样的?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解决思考题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觉得有什么提高吗?
五、课堂作业
1、课本第98页第1题(第二行6个小题),第6、7题。
2、《作业本》
练习中,一部分学生没有把结果化成带分数和最简分数,或者约分不彻底。告诉学生,在学习了约分以后,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篇13:五年级数学《约分》的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约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单元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会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比较多,同时还是后面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及分数四则运算的依据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培养及学习应用逻辑能力的很好材料。学好这个内容,对孩子们今后在校乃至终身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2、教材处理: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首先设计了找相等分数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尝试说明相等的理由,可以根据图直观说明,但学生已经有了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稍加思考、引导,他们一定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予以说明和解释。因此,本节内容的“迁移点”和“生长点”就在于分数基本性质。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学生理解概念应该说还是没有多大困难的,所以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思考,体会数学的逻辑体系,形成思考、操作的能力。在约分的方法上,教材给出了两种,一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地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这两种方法的对比也是必要的,第二种方法的简洁性应让多数基础较好学生体会、应用,不做硬性要求。但要强调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十分强调约分的本质依据、方法步骤、书写格式,以帮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操作、在操作中加深理解。
3、教学目标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也有了前期所学知识的铺垫,根据课标“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的理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主动探究,认识最简分数,理解约分的含
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
②数学思考方面:在参与操作、观察、对比、讨论的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演绎、应用,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 问题解决方面:在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分数基本性质是约分的依据,体验约分过程不同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④ 情感态度方面: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4、教学重难点
因为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学生已经有了认知基础,为了发展学习的学习能力,本课的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认识最简分数的含义,学会约分。
学生思维的抽象和延伸对孩子来说是难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经历约分依据与方法的演绎过程,掌握约分的方法,正确约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正向迁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数可以化简。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发现化简分数的依据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3、通过画图进行直观教学,探究约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学生会自主评价和反思。
5、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约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我准备安排: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经历过程,理解意义——自主探索,总结方法——巩固练习,提高能力——内化提升,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
淘气送给小华、平平、安安各一盒巧克力,这三盒巧克力的品牌、总重量都是一模一样,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巧克力。小华说:“巧克力真好吃,我昨天吃了8块。”平平说他昨天也吃了4块,安安说他昨天吃了2块,淘气说:“你们昨天吃的一样多,这样吃都是3天吃完。”请同学们猜猜,淘气为什么说他们吃的一样多?
(二)经历过程,理解意义。
1、揭开悬念:原来是同样多的巧克力被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小块。我们来看看,小华、平平、安安的整盒巧克力分别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他们吃了的又分别占整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比较一下: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吃的一样多,说明这四个分数一样大。)
2、启发思考:这四个分数看上去不是一样的,为什么说它们相等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文本框: 8÷2 3、课堂交流:先动手算一算,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运用了哪些知识。
文本框: 24÷2 《约分》说课稿交流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约分》说课稿 = = 《约分》说课稿 以及 《约分》说课稿 = 《约分》说课稿 、《约分》说课稿 = 《约分》说课稿 的化简过程。
4、揭示概念:像这样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大家观察一下,约分后的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小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
5、认识最简分数:
讨论: 《约分》说课稿 还能约分吗?为什么?
师:像这样不能约分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你能正确的找到这样的最简分数吗?请判断练一练第1题中的最简分数。
6、及时回顾,梳理思维:刚才我们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了最简分数,谁能简单地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认识这个最简分数的?(约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正确地约分。
(三)强调内在联系,指导书写格式
1、师生共同将 《约分》说课稿 约分。师板书并介绍用8和24的公因数多次约分的书写格式,强调约分方法和书写格式之间的联系,并引导: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2、讨论:如何更快地进行约分?
3、交流后总结: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并板书。再思考:能不能用公因数1去约分?对,因为用1去除了以后分数的分子分母没有变小。
4、自主选择一种方法完成试一试,将 《约分》说课稿 化成最简分数。
5、方法总结:约分的依据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并温馨提示:一般约分都要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完成练一练1:找出最简分数后指名上台约分,然后集体判断。
2、猜灯谜,连谜底:生自主书上练习后实物投影上展示评析,强调思考过程和方法。
3、完成练习(练一练3、4两题)。第3题里包含了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所以重点是交流比较的思考过程。第4题指导学生逆向应用约分的原理方法,组织交流。
(五)全课总结,整合提升
引导学生对全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使知识进行整合。
篇14:《约分》五年级数学公开课说课稿
《约分》五年级数学公开课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约分。
一、教材简析
此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7――48页的约分。约分是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计算条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多学生能较快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同时理解了互质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学习本课应该较为容易。但快速并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对少部分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约分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设置情景与激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旧知自主探究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及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步,复习铺垫,在这里我设计两道复习题,一道是说出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另一道是找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依托的,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复习回顾了这个知识点,为下面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方法做好铺垫、
二)实践探究,理解约分的含义。
此环节分为五个部分
1、根据图形找分数。先让学生找到第一个分数,然后再创造其它的分数。学生会根据前所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很快找到其它的分数。
2、观察比较。先比较这些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找出这些分数中与众不同的分数,引出最简分数。
3、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最简分数的定义,得出定义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最简分数,为下面的约分打基础。
4、引导迁移,掌握约分
根据前面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说一说,如何把2/3变成12/18吗?
谁又能把12/18变为2/3吗?
(1)根据化简的过程找寻约分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同时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观察约分的过程)
(2)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并提示要注意约分方法中关键的地方。
1除外;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交流汇报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
A、逐次约分法。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在书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各个数位对齐。最后都要约成最简分数。
B、一次约分法。
(指出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4)让学生观察师是如何进行约分的。(注意书写的格式)
5、课内练习,知识延伸
用课件出示各类题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归纳。
(整十整百数先消零在化简;分子分母都是偶数时先用2去除;倍数关系时用分子去除等等)。
三)巩固深化、培养技能。
此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梯度性练习。
这是第一题,目的是巩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约分的方法。
第二题以“找公因数2、3、5”为载体,培养约分技能。
通过第三题,使学生感受约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四)课堂小结、回顾梳理。
及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梳理,加深学习的印象。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还会有待完善之处,恳请大家来指正。
谢谢大家!
篇15:人教版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二
第1学期校内公开课《咏雪》
德清县勾里中心学校 朱振宇
导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语《春雪》
生自由读三遍。
请一同学读。读准节奏,停顿。
学生齐读一遍。
幻:无标点文。
个别读。评价
学生齐读。
师问: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寒雪日(寒冷下雪的日子)
地点:内(家里)
师:内集是什么意思?
人物:谢太傅,及其儿女(子侄辈)【此处叫学生写】
幻:谢太傅
问:“儿女”?谢安好福气啊,一儿一女。
问:不是吗?你从何而知?
师:是子侄辈。
师:不错,你懂得从从语境中中去寻找依据来进行猜测。了不得。
师:你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一把钥匙——猜读法。(板书)
事件的起因:讲论文义(讲解诗文)【此处叫学生写】,俄而(不久)雪骤(紧)【此处叫学生写】
师:学习古诗文讲究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炼炼这个“骤”。
幻:骤。
问:“骤”的原意有人知道吗?拆测法,来测这个字。(边说边板书“拆测法”)
问:我这个字写错了吗?如果我告诉你这就是我要写的字,你明白该怎么来测这个字的原意了吗?
生:……
师:有见地,“骤”的原意“马奔跑”。你的解释跟《说文解字》一样标准,很了不起。
幻:《说文》
幻:后来引申为“疾速”
问:雪下得疾速,虽然翻译得挺正确,放在句子里也挺通顺的,但还是不够雅。不能表现雪特有的状态。
幻:“紧”
师:你说得好,真是善解我意啊。
事件的经过:咏雪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咏”吧,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欣然”是什么意思?
生:……
师:“高兴地”,很好。然后儿女的回答呢?
生:……
师:哦,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怎么说?
生:……
师:哦,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幻:《世说新语》“言语”
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师:对,说明我们要好好研究人物的语言。看看大家能研读出什么东西?
师:真正咏雪的是两个子侄辈的语言。下面我们先看“差可拟”和“未若”。
幻:“差可拟”“未若”
下面小组研讨一下。(全体学生站起来讨论。)讨论完就坐下。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写出了胡儿一种不肯定有点心虚的特点。
师:如果我们来补一下这个空大家会补什么?
可以补:弱弱地、皱着眉头说、摸着脑袋说、抓耳挠腮地说……
未若:(不如)写出了谢道韫写出了她对胡儿咏雪的评价觉得不太好,表现出她的一种自信和率真的性格。
师:她对什么很自信?
生:……
师:如何才能有这种这种吟咏上“自信”?或者说为什么有这种“自信”。
生:……
师:有很高诗词造诣,才思敏捷,率真。
师:大家从这7个字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谢道韫啊?
板书:一个诗词造诣颇高,才思敏捷,率真自信的才女。
幻:人物的特点。
师:老师不得不表扬大家的解读能力,非常有见地。
师:如果空白处要你填补,此处你会填什么?
人教版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范三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òu
差可拟chà 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 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深切品味文章内容)
四. 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多媒体显示: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 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多媒体显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 ) 奕( )
2.解释词语:
俄而: 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a.言简意赅。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 文。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篇16:人教版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秀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人教版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秀范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 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 (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优秀范三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 ),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 感受1吨
(2) 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 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 )千克,是( )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 )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板书
吨的认识
1 千克 = 1 0 0 0 克
1吨 = 1 0 0 0千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案优秀范(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23-02-19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2022-05-04
绿色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教学设计2022-11-19
分数乘法教案人教版2023-10-23
《分数乘整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5-11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2-06-12
分数乘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2023-03-2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3-04
循环小数(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2024-02-14
新人教版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