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时间:2022-12-20 07:51:0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锦集15篇)由网友“俞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篇1: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篇2:一下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篇3:一下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很有规律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了三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懂得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并能积极的去发现、探索、创造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篇4:一下数学教案和复习第二单元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    题 整理和复习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课    时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篇5:一下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仍然是个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理解。

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一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加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挤出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高年级:名数的化聚、时分秒的认识、年月日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篇6:一下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篇7: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生统计花坛每种颜色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有用的.。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篇8: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篇9:一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篇10:一下数学教案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篇11:一下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    题 认识时间 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正确的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课    时

教学过程

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课件显示)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学生猜测。)

有的学生猜是2时,有的猜是12时10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a.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b.分组汇报议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a.师: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对。(课件演示1分。)

师: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为什么?(5分。)

b.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c.小组交流后,汇报进几分。(课件演示10、15、20等)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学生想办法记住。)

d.课件演示分针走到5、8各是几分?

3.认识1时=60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显示。)

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时=60分。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了。

5.学习读时间

师:现在你知道小红的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12时10分的?

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谁学的最棒,好不好?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

师:下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看现在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观察实物投影仪上的手表。)

回家后,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记下来好吗?                  认识时间

1时=60分

教学反思:

“认识钟面”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小格一小格地演示,这为认识一大格表示5分作了铺垫。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2:一下数学教案上下(位置)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    题 上  下(位置) 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篇13:一下数学教案多些,少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课    题 多些,少些。 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课前准备 例9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1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

18 26

69 70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9。

教师:先估计一下:红金鱼、花金鱼、黑金鱼大约有多少条?然后再数一数。

红金鱼有几条?(48条)花金鱼有几条?(15条)黑金鱼有几条?(10条)

大家一起从15数到4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4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4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1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得多等等只要结论合理,均视为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画○)

38张 45张 90张

32张 15张 56张

2、第40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篇14:第一单元位置1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3、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第1题:

(1) 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 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第2题

(1) 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第3题

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

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课后作业设计:

1、标出下列点的位置

(6,5)  (2,7)

(7,4)  (3,9)

(8,9)   (10,6)

2、下图是某棋盘的一部分。

说一说 各图形各在什么位置?怎样表示这些图形的位置?

四、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1、2、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1-P2/1、2、3、

选做课时特训P2-P3/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篇15:第一单元位置2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数形结合的特点理解平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旧知

1、说说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2、在上节课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后,你觉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说说下面两组物体的位置关系。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方格纸画图分析。

(1)A(2,6)和B(5,6)

(2)C(4,3)和D(4,0)

二、深化练习,增添新知

1、合作探究,解决P5练习一第3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重要地名索引”。

(2)讨论地图册中的“重要地名索引”是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的。

(3)这种方法和我们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重要地名索引”用三个数据或字母确定位置,数对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定物体所在的区域,然后再确定物体在这个区域中的一个点,而数对只能确定同一区域的一个点。

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位置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2/1、2、3、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3-P4/1、3、4、5

选做课时特训P3-P4/2、思维拓展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 + +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3)  + + =9,那么 + + = ×3,所以 ×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3、练习二第1、2、4题。

三、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3/1、2、3、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5-P6/1、3、4、5、

选做课时特训P5-P6/2、思维拓展

(2)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 ,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 ,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 ,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 是多少?算式: ×2

(2)求 枝或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或 的 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3、练习二第3、7、8、10题。

四、作业

课后堂作业:必做作业本P4/1、2、3、4、5、6、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7-P8/1、2、4、5、6、7

选做课时特训P7-P9/3、思维拓展

教学追记: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一下数学教案多些,少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用数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五、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新授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下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二)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五课时用数学(授新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人教新起点一年级下册Unit11Toys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十几减9》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全册教案.rar二、20以内退位减法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合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锦集15篇)】相关文章:

《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2022-11-29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4-01-17

课题五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2022-06-26

课题认识时间(方案B)(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2022-05-25

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2-09-27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2022-05-12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解决“正好”问题教学反思2023-03-25

人教新起点一年级英语下册Unit 16的教案2023-01-0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半截蜡烛》说课稿2023-07-02

练习课/除法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2-09-26